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第1课时考点1句段作用考点2词语含义及赏析考点3标题的理解考点4分析人物形象目录第1课时考点1句段作用考点2词语含义及赏析考点3第2课时考点1词语含义及赏析考点2内容理解与概括
考点3句子赏析考点4赏析写作手法考点5拓展探究目录第2课时考点1词语含义及赏析考点2内容理解与概括杭州2009~2015中考试题精编一、(2014杭州9~12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故乡红叶(点击这里查看文章)1.本文以“故乡红叶”为题,为什么在一、二两段中要写“香山红叶”?(3分)
杭州2009~2015中考试题精编一、(2014杭州9~12【解析】解答这类题,首先要回归语境,再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回答。内容上,第①②段分别描写了香山红叶和故乡的红叶,从“比香山来得有气魄”可以看出用了对比的手法;结构上,先判断描写香山红叶的内容处在文章开头的位置,再看下文的内容,写故乡的红叶因为村人忙于劳作而不被人欣赏,第⑥段结尾直接点出故乡的红叶被漠视和遗忘得太久了,铺垫作用就体现出来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课件【答案】将香山红叶与故乡红叶作比较,(1分)突出了故乡的红叶更为壮观,更有气魄(1分),为下文写故乡红叶被人漠视的命运做铺垫(1分)。2.指出下列句子中作者“惆怅”的具体原因。(4分)①真正醒悟了,感到有些惆怅了,是看到城里人居然要赶那么远的路,到香山专程赏红叶之后。【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章重点词语的能力。第①句出现在第⑥段开头处,上文说的是此时正是故乡的农忙季【答案】将香山红叶与故乡红叶作比较,(1分)突出了故乡的红叶②但父亲在地堰上弯曲的身影从脑底晃出的时候,归心就有了几分迟疑,心中就有了一种惆怅。节,大家都忙于正经的营生,因此无暇赏红叶,结合此句城里人的表现,揣摩作者的“惆怅”是因为故乡红叶的被遗忘。
感受到比香山红叶更壮美的故乡红叶,却长久地被人漠视和遗忘。节,大家都忙于正经的营生,因此无暇赏红叶,结合此句城里人的表【解析】第②句出现在第十二段,上文中提到作者既想赏景又想帮父亲做农活的矛盾心理,接着写自己“终究不忍”,再到下文中“而父亲却要一天天衰老”,联系本句中父亲“弯曲的身影”,感受到作者为父亲的辛苦劳作和衰老而感伤。父亲虽在美景和福地之中,但因艰辛劳作而无暇赏景,且要一天天衰老。(每句2分)【解析】第②句出现在第十二段,上文中提到作者3.分析“故乡红叶”在文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在结构上的作用。(4分)【解析】
题干要求从“象征意义”和“结构上的作用”两方面去分析。从文章最后一段“一如山里的人们”,可知红叶象征着山里的人们。“故乡红叶”作为文章的标题,在文中多次出现,贯穿始终,所以它在结构上起到文章线索的作用。3.分析“故乡红叶”在文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在结构上的作用。(答:象征意义:“故乡红叶”象征那些极为普通、没有怨言、默默坚守的山里人。
结构作用:“故乡红叶”是行文的线索,贯穿文章的始终,文章内容集中、结构紧凑。(象征意义、结构作用各2分)
4.请对“父亲”这一人物形象及“我”对“父亲”的思想情感作赏析。(5分)
答:象征意义:“故乡红叶”象征那些极为普通、没有怨言、默默坚【解析】理解父亲的形象,先要找出描写父亲的句子,再从每一句中分析父亲的特点。“我”对父亲的感情是因为父亲的行为引起的,文章在⑦⑧⑨段写“但我不忍在劳作的父亲身边作赏景的清客”,这体现出“我”的内疚;从对父亲弯曲的身影感到惆怅可以看出作者因为父亲的日渐衰老而忧伤;从父亲特意给“我”留着酒,“我”的眼窝不由得濡湿了,可以看出“我”对父亲的感激以及父亲对“我”的关爱。【解析】理解父亲的形象,先要找出描写父亲的句子,父亲的日渐衰答:“父亲”形象:父亲在地堰边埋头干活,并以此心安和欢悦,表现了父亲的朴实和勤劳;父亲让“我”去观赏红叶,做自己喜欢的事,表现了父亲对儿女的理解和宽厚;父亲特意给“我”留着一坛雄自酿,表现了父亲对儿女的关爱。
“我”的情感:因父亲辛勤劳作、不断衰老而忧伤、内疚和思念;因父亲对“我”的理解和关爱而感激。(父亲的形象3分,“我”的情感2分)答:“父亲”形象:父亲在地堰边埋头干活,并以此心安
文体知识梳理附表一:常见的描写手法附表二:常见的表现手法文体知识梳理附第1课时(2015杭州改编)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继父(点击这里查看文章)近七年常考考点分课时精讲第1课时近七年常考考点分课时精讲【文章解构】2015杭州叙事散文·继父层次划分第一部分(第1段):照应文章标题,引出下文对继父的怀念。第二部分(第2~16段):详细介绍“我”怀念继父的点点滴滴。第三部分(第17~23段):写继父去世之后“我”的内疚。第四部分(第24段):照应开头,点明主旨——继父在我们心中的地位无可替代。主要内容本文主要讲述了继父为了我们一家人的生活,下班后摆摊修车配钥匙,自己却不讲究吃穿,还经常帮助邻里街坊,继父的突然去世引发“我”的内疚。【文章解构】2015杭州叙事散文·继父层次划分第一部分(第1思想情感表达了作者对继父的爱戴和怀念之情。表达方式记叙:第3段写“父亲”在街边摆摊没活干时给“我”买糖吃的事情。抒情:第18~24段抒发作者对“父亲”的内疚以及表明继父在“我们”心中的重要地位。主题总结通过继父为“我们”家的辛勤劳作,无怨无悔,突出了继父在“我们兄妹”心中的地位,表现出继父的无可替代,表达了“我们”对继父的爱。思想情感表达了作者对继父的爱戴和怀念之情。表达方式记叙:第31.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我们兄妹”对父亲的记忆“只有他”,有什么作用?(3分)【思路归纳】此题考查对文章段落内容和结构安排的分析。解答此题时,一般是从内容、结构两方面理解分析。题干提到开头和结尾段所写的相同内,这就需要结合这两个重点段落和全文内容进行整体分析。关于分析行文1.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我们兄妹”对父亲的记忆“只有他”结构和内容的作用,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上分别分析进行概括。开头写对继父的怀念,结尾再次点题,首尾呼应。整篇文章写的都是继父的无私奉献、省吃俭用为了儿女,这样强调说明了继父在我们心中的地位无可替代。内容上就要联系文章的中心,从“我们兄妹”“对父亲的记忆”“只有他”很容易明确作者的情感导向,是对继父溢于言表的爱戴。结构和内容的作用,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上分别分析进【答案及评分】(3分)结构上,开头点题,引出下文对继父的怀念;结尾呼应开头,点明题旨。(1.5分)内容上,强调继父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表达对继父的爱戴、怀念之情。(1.5分)【答案及评分】(3分)结构上,开头点题,引出下考点1
句段作用(7年2考)
【方法指导】题型一:文章段落的作用①首段的作用:A.如果是环境描写则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点明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气氛,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等几方面的作用。B.其他内容则可能是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出下文,还有的采用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的手法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伏笔。考点1句段作用(7年2考)【方法指导】题型一:文②结尾段的作用:内容上用来点题或深化中心,升华感情;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
③过渡段的作用:承上启下,引出下文。(过渡段适用的几种情况:表达方式发生转变,如由记叙到议论或由议论转为记叙等;记叙的方法发生转变,如顺叙与倒叙、顺叙与插叙衔接的位置等;在论述问题的过程中,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的转换。)②结尾段的作用:内容上用来点题或深化中心,升华感情;结构上总
题型二:文中重点句子的作用
重要句子往往在文章中起关键作用,这些句子要么是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要么是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要么是结构上有特殊作用的句子。所在位置:①开头;②结尾;③过渡段。
①开头的作用:结构上——开头常引领下文;内容上——开头常设置悬念、埋伏笔、为下文做铺垫或开篇点题;奠定文章感情基调、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题型二:文中重点句子
②过渡段作用:承上启下,引出下文。在论述问题过程中,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的转换。
③结尾的作用:结构上——结尾呼应开头,照应上文或总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深化、升华情感;内容上——结尾的议论、抒情往往会起到点明主旨、深化中心、画龙点睛的作用。②过渡段作用:承上启下,引出下文。在论述问题
④其他语段作用:照应上文,引出下文,补充说明等。
答题格式
文中首段写到……尾段写到……起到了……的效果,结构上有着……的作用,内容上有着……的作用。此外,从内容上作答时需结合文中作者所流露的思想情感或文章主旨。④其他语段作用:照应上文,引出下文,补充说2.阅读下列句子,简析加点词语反映的人物的心理。(4分)①没活干时,他就笑眯眯地瞅着我,那目光就柔柔软软地撒了我一身。②母亲常常说起他每月工资一个子不留地交给自己的事,说时总是撩起衣襟抹眼泪。2.阅读下列句子,简析加点词语反映的人物的【思路归纳】此题考查对关键词语的理解能力。审清题干,要求简析加点词语反映的人物心理,结合上下文语境可知,①“柔柔软软”是继父看“我”时的眼神,这样的一种眼神给人的感觉是充满了爱,有这样眼神的继父内心必然会有着满满的幸福。②“抹眼泪”是母亲的动作,是母亲在说继父毫不保留地交出自己的工资时的动作,联系下文母亲说到“人家男人都吸烟喝酒,他咋能不眼馋呢?还不是咱娘五个拖累大,得攒钱”,可以感受到母亲被继父的付出感动得流泪,心里生发出对继父的内【思路归纳】此题考查对关键词语的理解能力。审清题干,要求简析疚之情。
【答案及评分】(4分)①“柔柔软软”写出了继父瞅着“我”时的满足与幸福的心理。(2分)②“抹眼泪”写出了母亲感动、感激和内疚的心理。(2分)疚之情。
【答案及评分】(4分)①“柔柔软软”写出了继父瞅着考点2
词语含义及赏析(2015年考)
【方法指导】题型一: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①解题的一般规律为:明确词语原义→揣摩词语语境义→准确把握引申义(比喻义或象征义)→紧密联系文章主要内容(文中主要人物性格、品格,故事情节、细节等)→联系文章主旨。考点2词语含义及赏析(2015年考)【方法指导】题型
②理解词语意义技法:
A.明确指代法:指示代词(这、那)的指代:看位置,先近后远,先看句内后上、下句、语段以及全文。先往前找,如果找不到再往后找;非指示代词的指代:从理解词义入手,来把握指代的内容。确定指代对象后,将其代入原句试读,看语意是否畅通,指称是否吻合。
答题格式:“××”词指代……②理解词语意义技法:
B.语境推敲法:结合语境,认真推敲,揣摩确切意义。如2015杭州10题简析加点词语反映的人物心理活动,需结合词语语境,从情感角度去推敲人物的心理。再如,“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玩”(胡适《我的母亲》)一句中“野孩子”毫无贬义,是指孩子们淘气、顽皮、好动,在游戏中好冒险。答题格式“××”一词原指……(本义),这里指……(语境义),起到了……的作用。B.语境推敲法:结合语境,认真推敲,揣摩确切意
C.巧用修辞法:即紧扣目标段,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推断,结合作者运用的比喻、反语、双关、夸张等手法,理解其深层含义。如《背影》中,“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一句中的“聪明”就用了“反语“修辞,在文中是“愚蠢”的意思。比喻、借代、拟人:结合语境,寻找本体;双关:要注意两层意思。
答题格式:该句运用了××修辞手法,“××”词在这里指……C.巧用修辞法:即紧扣目标段,联系上下文进行题型二:文中词表达效果的赏析
一般情况下多是对形容词、动词的赏析,看到动词就需注意看是否使用了某种修辞或者是否生动形象地体现了某一特点,看到形容词就需注意是否更加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某一事情。对词语的赏析不可脱离文本而进行主观臆断。题型二:文中词表达效果的赏析一般情况下多是对形容
①动词、形容词:××动词(形容词)极富表现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②叠词:运用叠词,起到了加深语意的作用,使语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韵美。③拟声词:运用拟声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的情态美,流露出××的情感。①动词、形容词:××动词(形容词)极富表
赏析词语还要注意从其作用角度来分析:精确性作用。指词语在词类选取、表达概念上的准确、恰当(主要指动词、形容词),在表意上精确、严密(主要指修饰、限制、补充性词语)。
形象性作用。指词语在写人、叙事、绘景中鲜明、具体、生动传神等作用,一般都会采用修辞或者一些动词来体现。赏析词语还要注意从其作用角度来分析:
情感性作用。指词语表达喜好、热爱、赞美、颂扬或厌恶、贬损、批判、扬弃等思想倾向、感情色彩的作用。结构性作用。指词语在全篇(或某段)中的地位以及照应、过渡、伏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推动情节发展、总领下文等方面的作用。情感性作用。指词语表达喜好、热爱、赞美、3.文章以“继父”为题,为什么全文却不出现“继父”一词,只以“他”“爸”“您”来指称?(4分)3.文章以“继父”为题,为什么全文却不出现“继父”【思路归纳】此题考查人称的作用。本文以“继父”为题,文中却换用第三人称“他”或直接称呼“爸爸”或第二人称“您”。人称的变化往往跟抒发情感有密切关系,“他”作为第三人称,便于对继父进行客观描述,表现出继父真实的一面;“爸爸”这样的直接称谓显得更亲近、亲切;而第二人称的“您”体现出“我”对继父的尊重。作者无论是使用“他”“爸爸”还是“您”,都是为了便于表达对继父的深厚情感。【思路归纳】此题考查人称的作用。本文以“继父”为【答案及评分】(4分)“继父”只表明他的身份,如果用“继父”指称,显得生硬,有距离感,所以用“他”指称继父;(2分)以“爸、您”指称,能更直接抒发对继父深厚的感情。(2分)
【答案及评分】(4分)“继父”只表明他的身份,如果用“继父”考点3
标题的理解(7年3考)
【方法指导】
(1)分析标题的含义:
①分析标题的字词。就是从理解标题的关键词的本义、字面义入手,联系文章内容,得出标题的深层含义或作用。如有些标题有双关义。标题含义需要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来分析。如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的标题,看到标题,从字面分析就是花儿的凋谢,读完文章,可知其深层含义则是父亲的去世。考点3标题的理解(7年3考)【方法指导】
②分析标题的修辞义。将标题中运用的修辞还原后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有些文章题目中运用了修辞手法,这就要我们先将它的本义还原后再作分析。
③把握文章感情的出发点。如《枣核》这一标题是海外华人思乡之情的感情出发点,亦是标题的含义。(2013、2010年考)
④把握文章标题的象征义。如高尔基的《海燕》以“海燕”为文题,象征勇敢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形象。(2014年考)②分析标题的修辞义。将标题中运用的修辞还原后
⑤寻找文章的文眼,把握文章主旨。如《心声》则在“心声”这一标题中透露情感主旨,其标题的含义当然就要围绕文章主题来分析。
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阿长与〈山海经〉》这一标题就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表现阿长真诚、善良和乐于助人的精神,体现“我”对阿长的感激和怀念之情。⑤寻找文章的文眼,把握文章主旨。如《心声》(2)文章标题的作用:
①散文标题的作用:A.交代文章内容;B.点明或突出文章主旨;C.交代行文线索;D.标题具有象征意义;E.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等。②小说标题的作用:A.突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B.设置悬念;C.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D.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E.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人物矛盾冲突,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2)文章标题的作用:
答题注意事项:
①注意分析标题中的中心语和修饰语的含义。一般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内容概括,二是主题概括。②如果标题就揭示了中心,那就要结合文章结尾答出文章中心。答题注意事项:4.“继父”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5分)【思路归纳】此题考查对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题干要求结合内容、简要分析“继父”是一个怎样的人,这就要求我们在文章中寻找答题区间,然后找出关键点分条作答即可。从第3段中父亲下班后在“街口摆摊——修自行车捎带配钥匙”以及第6段“他4.“继父”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作【思路归纳】此还能修理各种电器,巷子里的人经常跑到家里来麻烦他”说明他是个勤劳能干并乐于帮助别人的人。第3段父亲说“妮儿嘴里甜了,爸心里就甜了”以及第9段父亲说“叫娃们吃,娃们长身体,要吃好”说明父亲是个疼爱孩子、有责任心的人。从第16段中父亲面对邻里街坊以及家族人对他的态度时却说“忍一忍就过去了,都是一家人,计较啥”可以看出继父是个宽宏大量的人。还能修理各种电器,巷子里的人经常跑到家里来麻烦他”【答案及评分】(5分)从继父下班后就去摆摊,直到去世前还在摆摊,他会修理各种电器,常常帮助别人,可以看出继父是一个勤劳、能干、热心的人;从继父把糖让给“我”吃,把母亲夹给他的菜夹给我们,为了攒钱养活一家人,从不吸烟喝酒,一年四季穿旧衣服,可以看出继父是一个关爱孩子、对家庭有责任心的人;从继父不仅自己能忍受邻里街坊的风言风语以及爷爷奶奶他【答案及评分】(5分)从继父下班后就去摆摊,直到去世前还在摆们的脸色,还劝母亲不要计较,可以看出继父是一个宽宏大量和好脾气的人。们的脸色,还劝母亲不要计较,可以看出继父是一个宽考点4
分析人物形象(7年3考)
【方法指导】
分析人物形象的一般方法是:
①正面描写,感知人物形象。即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行为、语言、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②环境描写,明晰人物思想。自然环境的描写,有利于渲染气氛、点明背景、烘托人物的内心,对人物起强化作用;社会环境是人物命运、性格及最终结局的外因,结合社会环境分析人物性格,是鉴赏人物形象的重要环节之一。考点4分析人物形象(7年3考)【方法指导】③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离不开对细节描写的探究品读,通过对人物最传神的细节的品味,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和内心世界。
④侧面描写,补充人物形象。分析侧面描写,有利于对人物形象进行烘托,对人物所处的环境也有所烘托,因此侧面描写对人物形象的加强,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③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离不开
答题格式:①分点概括。A.通过对××的描写,表现了人物××的特点与思想品质;B.通过对××的描写,表现了人物××的特点与思想品质……
②总体概括。人物是一个××的人(包括性格和特点),从人物的××方面可以看出。
附:表示人物性格的词语一般有:勤劳、慈爱、善良、真诚、坚强、执着、朴素、憨厚、大方、诚实、答题格式:①分点概括。A.通过对××的描写,忠诚、聪明伶俐、自尊心强、有责任心、自尊自爱、充满爱心、乐于助人、热爱生活、斤斤计较、优柔寡断、虚怀若谷等。忠诚、聪明伶俐、自尊心强、有责任心、自尊自爱、充第2课时(2015温州改编)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题。寻找(点击这里查看文章)第2课时【文章解构】2015温州改编叙事散文·寻找层次划分第一部分(第(1)段):紧扣题目写“我”活在惊恐的寻找里,总领下文。第二部分(第(2)~(19)段):写“我”在黄昏时寻找羊、寻找骡子的经历。第三部分(第(20)到(21)段):写现在,“我”在梦境中依然寻找。【文章解构】2015温州改编叙事散文·寻找层次划分第一部分(主要内容作者通过回忆以前找羊和骡子的经历,写现在自己在睡梦中依旧在不停地寻找。思想情感表现“寻找”带给“我”的难以磨灭的影响,隐约传达出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寻找的过程的哲理。表达方式以“寻找”为线索,展开记叙。主题总结文章追忆了“我”找羊、找骡子的往事,表现了“寻找”带给“我”的难以磨灭的影响。主要内容作者通过回忆以前找羊和骡子的经历,写现在自己在睡梦中1.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说说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妙处。(4分)(1)又没回来,王八蛋,又野到哪儿去了!(2)连远山上最后一抹亮色也消失了,咕咚一声,村庄掉入到无底的黑夜里。1.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说说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妙处。(【思路归纳】此题考查对词语的赏析。第(1)题中加点的词语是两个“又”字,“又”表明不是第一次这样,而是经常这样。连用两个“又”字,有突出强调的作用,强调了牲口没有回家是经常发生的事,突出了“我”对这种情况着急、抱怨和无奈的心理。第(2)题中加点的词语是“咕咚一声”“掉入”,用这两个词语形容村庄进入黑夜,指出了黑夜到来的速度之快,结合前后文语境,这两个词语与“无底的黑夜里”连在一起进行描写,表现了作者在黑夜中找寻许久仍找不到骡子的恐慌。【思路归纳】此题考查对词语的赏析。第(1)题中加点的词语是两【答案及评分】(4分)(1)一连两个“又”字写出了牲口没回来、“我”要去寻找是经常的事,表现了“我”着急、抱怨、无奈的心理。(2)“咕咚一声”和“掉入”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天色瞬间变黑,表现了“我”在黑夜中仍找不到骡子的恐慌。【答案及评分】(4分)考点1
词语含义及赏析
【方法指导】见第1课时考点2。考点1词语含义及赏析【方法指导】见第1课时考点2.第(18)(19)段中,父母明明都在家里,作者却说“只剩下气喘吁吁的我”,这样写有什么用意?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2.第(18)(19)段中,父母明明都在家里,作者却【思路归纳】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只剩下气喘吁吁的我”这句话的关键在于“只”字,一个“只”字强调了“我”的无助和孤独。联系前文内容看,“我”因为找牲口而又累又怕,跑得气喘吁吁,父母却各自忙着自己手头的活儿,无暇顾及“我”的感受,更没有给“我”一点儿关心或安抚,因此“我”倍感孤独和无助,突出了这种寻找牲口的经历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影响。【思路归纳】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只剩下气喘吁吁【答案及评分】(4分)父母虽在家里,可是无暇顾及“我”,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而此时的“我”“气喘吁吁”,惊魂未定,急需得到安抚。这样写形成巨大的反差。突出“我”的无助和孤独,强调“寻找”给“我”带来难以磨灭的影响。【答案及评分】(4分)父母虽在家里,可是无暇顾及“我”,仿佛考点2
内容理解与概括(7年6考)
【方法指导】(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事件或主题。
解答概括内容和事件类题时:①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提炼概括出文章的六要素。②关注文章的标题、开头与结尾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句以及抒情、议论等关键句,将文章划分层次,整体把握文章核心内容,进行概括。考点2内容理解与概括(7年6考)【方法指导】
③可用方法:
A.摘句法:在文中找出中心句并进行适当删改;
B.概括法:(何时)某人(何地)做某事,产生怎样的影响(结果);
C.叠加法:分别概括几个段落的主要内容,组合成句。注意内容的完整性和题干规定的范围、角度。C.叠加法:分别概括几个段落的主要内容,组合
解答概括主题类试题时,关键在于对文章中的人、物、事的整体性思考,要把重点集中在反映出来的社会现象上,人物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上,通过在对人物命运的考察中领悟到的哲理上等等。还要多注意抒情议论性的句子,作者的观点往往隐于其中。概括主题依托于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可从以下角度进行分析:从作者背景看主题;从人物塑造看主题;从情节发展看主题;从语言的情感色彩看主题;从整体倾向看主题。解答概括主题类试题时,关键在于对文章中的人、括(2)理清故事情节、人物心理(情感)变化。
解答时:①记叙文的叙事一般多以核心事物、核心话语、核心人物、作者情感或者行踪等为线索,贯穿全文,将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结合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晰。注意关注标题、文中多次出现的关键词句。②概括故事情节按照开端(起因)、发展、高潮、结局的过程进行梳理,关注表示时间和地点的词语,对主要事件进行概括。(2)理清故事情节、人物心理(情感)变化。③人物心理变化是随情节发展的,可直接从文中找到关键词,或者从文中的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人物描写的语句中提炼概括。④按题干的提示和范例组织语言作答。③人物心理变化是随情节发展的,可直接从(3)解答内容理解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答题前应仔细阅读题干,从题干的只言片语中寻找答题提示,如答案可能出自哪一段,可能有几点,应该紧扣什么内容寻找答案等。
②带着问题深入分析文章相关内容,有时需要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理解文章内容及其与题干问题的关系后,再对内容进行细致的筛选与总结,从而得出答案。有时可用摘录法选取原文中的语句作(3)解答内容理解题应注意以下几点:答,有时则需要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答。3.(原创)文章第(16)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窸窸窣窣的声响里,仿佛是万千怪兽,跟在我后边,不远不近,甩也甩不掉。答,有时则需要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答。【思路归纳】此题考查句子赏析。解答此题,首先阅读句子,寻找答题突破口。根据句中“仿佛”一词可知,这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里将“窸窸窣窣的声响里”的东西比作“万千怪兽”,根据上下文内容可知,这一部分内容描写的是天空变暗后,“我”变得害怕,于是决定回家,这里运用比喻所描写的就是“我”当时内心的恐惧。这种恐惧如同“万千怪兽,跟在我后边,不远不近,甩也甩不掉”,由此可见,当时“我”独自一人寻找骡子未果,面对黑暗时内心的恐惧。【思路归纳】此题考查句子赏析。解答此题,首先阅读句子,寻找答【答案及评分】(3分)这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窸窸窣窣的声响里”的东西比作“万千怪兽”,将“我”内心的恐惧生动地描写出来。【答案及评分】(3分)这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窸窸窣窣考点3
句子赏析(7年5考)
【方法指导】
句子赏析类考题,主要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和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考点3句子赏析(7年5考)【方法指导】
(1)从修辞方面入手,去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格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使……(作用)。修辞方法及其作用:详见“第一部分专题八考点六仿写、修辞”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1)从修辞方面入手,去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2)从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入手。
①动词、形容词:××动词(形容词)极富表现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②叠词:运用叠词,起到了加深语意的作用,使语句朗朗上口,富于音韵美。
③拟声词:运用拟声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的情态美,流露出××的情感。(3)从句子的表现手法入手。衬托、象征、对比、照应、渲染、烘托、伏笔、铺垫、情景交融等。(2)从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入手。(3)从句子的表现(详见“文体知识梳理”)(4)从句子的表达方式入手。①记叙:用在开头交代背景,为下文做铺垫。②说明:详细清楚地交代了……(事、物),科学准确地介绍了……(事、物)。③抒情:直抒胸臆,抒发了……的情感,表达了……的观点。
④描写:A.人物描写:形象生动地刻画了……的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B.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详见“文体知识梳理”)④描写:A.人物描写:烘托……的气氛,衬托了人物……的性格;C.心理描写:细致地表现了人物的思想变化。(5)从句子的句式特点入手。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同。陈述句语气平缓,不温不火;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设问句、反问句加重语气;感叹句抒情强烈;排比句层层深入,气势磅礴。品味不同类型的句式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烘托……的气氛,衬托了人物……的性格;C.心理描写:((6)从句子所蕴含的哲理入手。如果句子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那就可以从启迪的角度品味。所谓哲理,就是指那些有关珍爱生命、感悟人生、感悟生活,有关亲情、友情、做人道理等的感悟。(6)从句子所蕴含的哲理入手。如果句子形象而4.(原创)作者在开头段写“活在惊恐的寻找里”,最后一自然段又写“赶紧跑啊,找啊,直到吓醒自己”,这样的结构安排有什么效果?请作简要分析。(4分)4.(原创)作者在开头段写“活在惊恐的寻找里”,【思路归纳】此题考查对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首先通读全文,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在开头段就说“我一直活在惊恐的寻找里”,由此引出“寻找”。接着,在第(2)—(19)自然段展开具体的“寻找”内容,即童年“寻找”的经历。最后两个自然段写现在,“我”依然在梦境中寻找,“跑啊,找啊,直到吓醒自己”。这与文章开头自然段提到的“活在惊恐的寻找里”在感情上相照应,都是寻找对“我”的影响。【思路归纳】此题考查对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首先通读全文,理清
【答案及评分】(4分)示例:开头自然段与最后一段在内容上相照应,说明了童年经历对“我”的影响很深刻,使文章思想更加深刻,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答案及评分】(4分)示例:开头自然段与最后一段在内容上相考点4赏析写作手法(7年5考)
【方法指导】
分析文章写作手法,包括谋篇布局、表现手法、叙述人称、叙述方式、遣词造句等,需从以下几点入手:
(1)看上下文的联系,从联系中分析文章所用的表现手法。对比、照应、悬念、伏笔、铺垫、欲扬先抑等技巧,都讲究的是文章前后内容的关联,判断时,必须通读全篇,才能体会到作者构思之妙。常见表现手法及作用见【文体知识梳理】考点4赏析写作手法(7年5考)【方法指导】
(2)从结构安排角度入手。看开头结尾是否有特色,全文是否结构严谨、完整匀称;看是否烘托铺垫、前后照应;看是否做到设置悬念、制造波澜、曲折有致等;看是否使用了某种叙述方式,如插叙、倒叙、补叙等。记叙顺序及作用见【文体知识梳理】(3)从文章的主题及写作目的方面分析写作技巧。在写文章时,有些作者会别具匠心地选用一些写作手法,委婉曲折地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这就要求我们细心揣摩。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课件
(4)从选材组材角度入手。看材料和文章中心的关系、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答题应按照“明写法——述内容——析效果”的格式组织答案,切忌停留在文章表面作浅层次的分析。常见叙述方式、记叙人称及其作用见【文体知识梳理】(4)从选材组材角度入手。看材料和文章中心效果”5.本文中“我”在“寻找”,许多文学作品也写到“寻找”,如《孤独之旅》《小王子》等,这引发了你对“寻找”的哪些思考?结合本文,联系你读过的课文或其他作品,加以阐述。(8分)5.本文中“我”在“寻找”,许多文学作品也写【思路归纳】此题考查拓展理解。解答此题,我们首先要纵观全篇,把握文章主旨,就这篇文章来看,“寻找”是对自我的挑战,对理想的追寻是其隐含的主题。然后阅读题干,明确要求。题干要求结合本文,联系读过的课文或其他作品,写出对“寻找”的思考。接着选取合适的课文或作品,根据题干中“对‘寻找’的哪些思考”可知,我们选取的作品或课文要能体现出“寻找”这一含义,我们围绕着这一点进行阐释即可。最后结合题干要求,检验答案是否符合要求。【思路归纳】此题考查拓展理解。解答此题,我们首先要纵观全篇,【答案及评分】(8分)示例:读了《平凡的世界》一书,我感到书中的人物都在“寻找”:孙少平在家乡和出外打工之间抉择,寻找一条不同于自己父兄的、能实现自己理想的道路;金波从军队复员后,不辞劳苦前往青海,再次见到了那个让自己魂牵梦绕的军马场,这是对爱情的寻找……寻找是一个选择的过程,是对自我的挑战,也是一条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答案及评分】(8分)示例:读了《平凡的世界》一书,我感到书考点5拓展探究(7年2考)
【方法指导】
个性迁移与拓展探究是指阅读时对原文的意旨在理解的基础上作补充、修正、开拓、扩展,进行合理的演绎,产生新的意旨。解答个性迁移与拓展延伸题时,其前提是准确理解文章主旨,把握拓展材料内涵,明确题目要求,捕捉关键显性信息,整合相关显性信息和挖掘相关的隐含信息。解答这类试题的一般步骤是:考点5拓展探究(7年2考)【方法指导】
(1)纵观全篇,把握主旨。阅读时,须以着眼全篇的目光,认真通读全文,从宏观上驾驭全文,并从整体出发,抓住全文中的基本要素,理清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而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明确作品所包含的人物、事件、景物和所抒发的感情,以及作者借以表达的对生活的见解和对笔下人物所持的态度。(2)锁定范围,准确摘取。答题时,必须确认题目涉及的语句、段落或区间,揣摩上下文意,抓住关键语句,选出最有用的信息。(1)纵观全篇,把握主旨。阅读时,须以着眼全
(3)调动积累,融入观点。在理解主旨,锁定范围的基础上,调用自己对知识的积累能力,将自己的观点融入其中,最后形成不偏离文章主题又含有自己想法和观点的答案。
(4)综合分析,全面检查。答完之后,要注意检查查,看是否把握了内容要点,看看是否有字数限制,是谈感悟还是描述画面或者补充事例,检查答案表述的范围、角度和方式是否符合答题要求。(3)调动积累,融入观点。在理解主旨,锁定第一类
人生感悟一、(2015安徽改编)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16分)槐花(点击这里查看文章)2016备考试题分类训练第一类人生感悟2016备考试题分类训练1.文章③~段写了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加以概括。(3分)【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文章③~段写了两件事。可以先明确这两件事的分界点,第⑩段中“在沉思之余,我忽然想到,自己在印度也曾有过类似的情景”一句是过渡句,抓住此句就找到了这两件事的分界点。概括第一件事,我们可以采用“要素提取法”,1.文章③~段写了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解析】根据题即提取“人物(印度友人)”“事件(看到槐花)”“结果(很惊讶)”等要素,概括为:印度朋友看到槐花非常惊讶。采用相同方法可概括第二件事。【答案】
(3分)印度朋友看见槐花非常惊讶。“我”看到木棉花大为慨叹。或:印度朋友看见槐花非常惊讶,引起“我”对槐花的注意。“我”看到木棉花大为慨叹,印度朋友迷惑不解。即提取“人物(印度友人)”“事件(看到槐花)”“【答案】(2.第⑯段画线句中“这种习惯”指文中的哪一句话?(3分)【解析】“这种习惯”表示近指,答案应从画线句前面的句子中寻找。画线句前面只有两句话,第一句指出了“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第二句解释了这种经验形成的心理学原因。据此可以推断,“这种习惯”指的就是第2.第⑯段画线句中“这种习惯”指文中的哪一句话?(3分)一句提到的“生活经验”。此外,根据第段画线句后的句子“难道我们就不能永远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吗?”进行推测:“这种习惯”与“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相对,答案也指向第一句提到的“生活经验。【答案】(3分)越是看惯了的东西,便越是习焉不察,美丑都难看出。一句提到的“生活经验”。此外,根据第段画线句后的句3.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3.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解析】从描写方法上看,“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侧重于动作描写,“眼睛瞪得又大又圆”侧重于神态描写。如果把该句还原到具体语境,就会发现伴随上述神态和动作,印度朋友还说了一句话:“真好看呀!这真是奇迹!”综合分析,可知所给句子表现了印度朋友闻到槐花香、看到槐花满树后的惊诧。【解析】从描写方法上看,“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答案】(6分)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细致生动地写出了印度朋友闻到槐花清香飘拂、看到成片的洋槐满树繁花时的动作和惊诧的表情。【答案】(6分)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细致生4.“一切眼前的东西联在一起,汇成了宇宙的大欢畅”,作者认为怎样才能达到这种效果?4.“一切眼前的东西联在一起,汇成了宇宙的大欢畅”,作者认【解析】选文第段其实回答了这个问题:“难道我们就不能有意识地去改变这种习惯吗?难道我们就不能永远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吗?”第一个反问,告诉我们应当改变熟视无睹的习惯,同客观存在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客观地去观察;第二个反问告诉我们,永远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也能避免“熟视无睹”。再联系第段来看,作者“努力在自己的心中制造出第一【解析】选文第段其实回答了这个问题:“难道我们就次见到的幻想,我不再熟视无睹,而是尽情地欣赏”,才达到了“一切眼前的东西联在一起,汇成了宇宙的大欢畅”的效果。【答案】(4分)同客观存在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客观地观察;对自己看惯了的东西,要用欣赏的眼光(或“新的眼光”)看待。次见到的幻想,我不再熟视无睹,而是尽情地欣赏”,才达第二类
挚爱亲情一、(2015黄冈改编)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16分)痴心石(点击这里查看文章)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课件1.面对父母的浓浓爱意,作者却在第⑨段中说“一时里,我想骂他们太痴心”,这是为什么?(3分)【解析】结合上下文,“我”之所以想“骂”他们是因为“看着比我还要瘦的父母”,“看着这两块没有任何颜色可以配得上、世间最朴素的石头”。这里的“骂”实际上是反语,更多的是“愧疚”,是对父母“大风里辛苦翻石头”的心疼和不忍,是对父母对“我”浓浓的爱的理解和感动。1.面对父母的浓浓爱意,作者却在第⑨段中说“一时里,我想【答案】(3分)作者一方面深深感受到父母的爱,他们想把“我”想得到的一切都给“我”;另一方面因为父母为“我”付出太多而愧疚,“骂”实际上是反语。【答案】(3分)作者一方面深深感受到父母的爱,2.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①爸爸说:“你看,我给你捡的这一块,上面不但有纹路,石头顶上还有一抹淡红,你觉得怎么样?”
②我注视着这两块石头,眼前立即看见年迈的父母弯着腰,佝着背,在海边的大风里辛苦翻石头的画面。2.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解析】①句是爸爸的语言描写,“上面不但有纹路,石头顶上还有一抹淡红”,能看出石头的纹路和石头顶上的淡红,表明爸爸挑石头和洗石头的用心,而爸爸之所以如此用心是出于对“我”浓浓的爱。②句是“我”的心理描写,是“我”看到石头想象着年迈的父母辛苦为“我”寻找石头的情景,细腻地表达了父母对“我”的爱。同时,“眼前立即看见”“弯着腰,佝着背,在海边的大风里辛苦翻石头的画面”也表明了“我”的感动和自责。【解析】①句是爸爸的语言描写,“上面不但有纹【答案】①作者通过语言描写,细致地表达了父亲为“我”挑石头、洗石头的良苦用心和浓浓爱意。
②作者描写“我”的心理活动(或:通过“我”的联想与想象),细腻地表达了“我”对父母“痴心之爱”的醒悟、感动和自责。
【答案】①作者通过语言描写,细致地表达了父亲为“我”挑石头、3.理解:作者用“痴心石”作为文章题目的原因是什么?(5分)【解析】通读全文,不难发现文章可分为两部分,第①~④段写了父母总是包容“我”的各种怪癖,第⑤~⑨段写了父母从海边为“我”带回两块他们认为“我”会喜欢的石头。全文不提情字,但是“父母的爱——一生一世的爱,都藏在这两块不说话的石头里给了我”。3.理解:作者用“痴心石”作为文章题目的原因是什么?(5分石头是父母用以传达爱意的物品,“痴心”二字,表面上是在修饰“石头”,实际上是在说父母对“我”爱的“痴心”,也是文章主旨的集中表达。【答案】(5分)“石头”是文中传递情感、表达爱意的物品,用“痴心”修饰“石头”,表达了父母对“我”的爱达到了痴的程度,切中文章主旨。石头是父母用以传达爱意的物品,“痴心”二字,表面上【答案】(4.文中“我”的父母理解、尊重孩子的“怪癖”,对此,你肯定很有感受,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4分)4.文中“我”的父母理解、尊重孩子的“怪癖”,对此,【解析】此题是开放性试题,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来谈对文中父母理解、尊重孩子“怪癖”的看法,实则是要求表态是否赞同文中父母的做法。就这道题而言,可赞成可反对。若选择赞成,则可从父母对孩子的“爱”和“尊重”方面来谈,这种做法是对孩子的天性的顺应,与现代社会一些家长扼杀孩子的天性形成反差,值得推崇。若选择不赞成,则可围绕父母在儿童成长中的示范作用来谈,谈这种看似“理解”实则“纵容”的做法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总之,不管哪种看法,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解析】此题是开放性试题,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来谈对【答案】(4分)示例一:我很能体会文中父母理解、尊重孩子的“怪癖”的做法,这样做既尊重了孩子的天性,又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我的父母也是这样的人,我从小就有一个怪癖,喜欢玩泥巴,经常弄得浑身都是泥,他们不但不怪我,还鼓励我用泥捏各种东西,我捏得也越来越像样了。【答案】(4分)示例一:我很能体会文中父母理解、示例二:我觉得文中父母理解、尊重孩子“怪癖”的做法不可取。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因此当孩子有不好的“怪癖”和行为时,父母应该及时帮助孩子纠正,如果一味包容,会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我小时候很调皮,经常在村里墙上乱画,白净的墙壁一会儿就变得面目全非,我的父亲狠狠教训了我,从那之后我再也不捣蛋了。示例二:我觉得文中父母理解、尊重孩子“怪癖”的做法第三类
别样情怀一、(2015郴州)记叙文阅读。(14分)时光不旧,只是落满尘灰(点击这里查看文章)1.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本文所写的事情。(3分)第三类别样情怀1.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本文所写的事情。(3【解析】归纳一篇文章内容,可从什么时间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来写,具体到本文中来,“时间”是“我20岁那年”,“人物”即“我”与捡破烂老人,“事件”即“我”在他的启发下振作起来。了解了时间、人物和事件之后,可适当地加表示起承转合的词语,连词成句即可。【解析】归纳一篇文章内容,可从什么时间什么人做了【答案】(3分)颓废的“我”遇到一位靠捡拾垃圾艰难度日的老人。在他的启发下,“我”决心重拾自信,振作起来,走出人生的低谷。(或:一位老人靠捡拾垃圾艰难度日,却乐观自信。这使颓废的“我”决心重拾自信,振作起来,走出人生的低谷。)(要求紧扣“我”的前后变化和老人给“我”的启发这三个要点作答,意近即可)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课件2.文中这位老人的可敬可爱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解析】通读全文,文章第②段交代老人所处的境况,“他没有退休金,每日里靠捡拾垃圾艰难度日”,但是他依然“喝点小酒”“哼着一些古老而神秘的曲调”,表明老人虽然生活“狼狈”,但是很乐观。文章第2.文中这位老人的可敬可爱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解析】通③~段讲了“我”偷本子却被逮住,他严厉地教导“我”,罚“我”擦玻璃,之后又将本子奖励给“我”。这些都表明老人富有智慧,善于启发人。其中第⑤段的语言描写“‘嘿嘿,我也是个破烂。你来翻翻,看我口袋里有没有点儿值钱的东西’”表现了老人的幽默风趣。③~段讲了“我”偷本子却被逮住,他严厉地教导“我”,【答案】(3分)①虽生活“狼狈”,却乐观自信;②对“我”偷本子的行为,能宽容以待,体现他的善良宽厚;③对“我”的态度,既有“擦窗户”的惩罚式教育,更有“奖本子”的激励与帮助,是个富有智慧、善于启发的老人;④幽默风趣,和蔼可亲。(答出其中两点,表述顺畅,即可得3分)【答案】(3分)①虽生活“狼狈”,却乐观自信;②3.请从写法和内容两方面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①那时我20岁,却在经历人生的秋天,满目落红,遍地枯草,大有“晚景凄凉”的味道。
②最后,他在自己的垃圾里仔细挑拣,把那些我能用到的本子都给了我。3.请从写法和内容两方面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解析】①句中将自己目前颓废的窘境比作“秋天”,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同时,本该是生气勃勃的“20岁”,作者却说“晚景凄凉”,为什么会这样说?这就为文章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往下读,意图弄明白作者之所以这样说的缘由。②句中“仔细挑拣”“都给了我”是动作描写同时也是细节描写,“仔细”表现了老人对“我”的用心与关切。【解析】①句中将自己目前颓废的窘境比作“秋天”,是文章设置了【答案】①句:采用比喻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我”消极、颓废的人生窘境。(或:设置悬念,总写“我”的消极、颓废,为下文偷本子、遇老人等情节做铺垫。)②句:动作细节描写,体现老人对“我”真诚、尽心的关心与帮助,突出他的宽厚、热心。(每句2分。每句写法特点、表现内容各占1分)心的关心与帮助,突出他的宽厚、热心。(每句2分。每句写法特点4.结合生活体验,说说第⑦段画波浪线句子给你什么样的启示。(4分)
【解析】谈启示不能脱离句子,先要理解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意思,此句大意就是在逆境中不抛弃、不放弃。再结合自己的生活去谈怎样理解或运用句4.结合生活体验,说说第⑦段画波浪线句子给你什么样的启示。子的内容,最直接的就是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在学习生活中,会遇到升学考试的压力及成长道路上的苦恼,只要不放弃,努力克服困难,就一定会拥抱胜利。【答案】(4分)启示:人生境遇或顺利或窘迫,只有自我珍惜,自我努力,才能有所成就。如学习上遇到了问题,不管有多难,只要我们不断地去研究,不懈地去学习,总有学会的时候。(启示2分,生活体验2分)子的内容,最直接的就是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答案】(4分)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格言220、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221、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222、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223、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224、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225、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226、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227、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228、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29、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230、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231、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232、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233、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234、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235、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236、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2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238、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239、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240、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爬241、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242、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243、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244、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245、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246、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247、两粒种子,一片森林。248、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249、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250、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格言123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第1课时考点1句段作用考点2词语含义及赏析考点3标题的理解考点4分析人物形象目录第1课时考点1句段作用考点2词语含义及赏析考点3第2课时考点1词语含义及赏析考点2内容理解与概括
考点3句子赏析考点4赏析写作手法考点5拓展探究目录第2课时考点1词语含义及赏析考点2内容理解与概括杭州2009~2015中考试题精编一、(2014杭州9~12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故乡红叶(点击这里查看文章)1.本文以“故乡红叶”为题,为什么在一、二两段中要写“香山红叶”?(3分)
杭州2009~2015中考试题精编一、(2014杭州9~12【解析】解答这类题,首先要回归语境,再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回答。内容上,第①②段分别描写了香山红叶和故乡的红叶,从“比香山来得有气魄”可以看出用了对比的手法;结构上,先判断描写香山红叶的内容处在文章开头的位置,再看下文的内容,写故乡的红叶因为村人忙于劳作而不被人欣赏,第⑥段结尾直接点出故乡的红叶被漠视和遗忘得太久了,铺垫作用就体现出来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课件【答案】将香山红叶与故乡红叶作比较,(1分)突出了故乡的红叶更为壮观,更有气魄(1分),为下文写故乡红叶被人漠视的命运做铺垫(1分)。2.指出下列句子中作者“惆怅”的具体原因。(4分)①真正醒悟了,感到有些惆怅了,是看到城里人居然要赶那么远的路,到香山专程赏红叶之后。【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章重点词语的能力。第①句出现在第⑥段开头处,上文说的是此时正是故乡的农忙季【答案】将香山红叶与故乡红叶作比较,(1分)突出了故乡的红叶②但父亲在地堰上弯曲的身影从脑底晃出的时候,归心就有了几分迟疑,心中就有了一种惆怅。节,大家都忙于正经的营生,因此无暇赏红叶,结合此句城里人的表现,揣摩作者的“惆怅”是因为故乡红叶的被遗忘。
感受到比香山红叶更壮美的故乡红叶,却长久地被人漠视和遗忘。节,大家都忙于正经的营生,因此无暇赏红叶,结合此句城里人的表【解析】第②句出现在第十二段,上文中提到作者既想赏景又想帮父亲做农活的矛盾心理,接着写自己“终究不忍”,再到下文中“而父亲却要一天天衰老”,联系本句中父亲“弯曲的身影”,感受到作者为父亲的辛苦劳作和衰老而感伤。父亲虽在美景和福地之中,但因艰辛劳作而无暇赏景,且要一天天衰老。(每句2分)【解析】第②句出现在第十二段,上文中提到作者3.分析“故乡红叶”在文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在结构上的作用。(4分)【解析】
题干要求从“象征意义”和“结构上的作用”两方面去分析。从文章最后一段“一如山里的人们”,可知红叶象征着山里的人们。“故乡红叶”作为文章的标题,在文中多次出现,贯穿始终,所以它在结构上起到文章线索的作用。3.分析“故乡红叶”在文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在结构上的作用。(答:象征意义:“故乡红叶”象征那些极为普通、没有怨言、默默坚守的山里人。
结构作用:“故乡红叶”是行文的线索,贯穿文章的始终,文章内容集中、结构紧凑。(象征意义、结构作用各2分)
4.请对“父亲”这一人物形象及“我”对“父亲”的思想情感作赏析。(5分)
答:象征意义:“故乡红叶”象征那些极为普通、没有怨言、默默坚【解析】理解父亲的形象,先要找出描写父亲的句子,再从每一句中分析父亲的特点。“我”对父亲的感情是因为父亲的行为引起的,文章在⑦⑧⑨段写“但我不忍在劳作的父亲身边作赏景的清客”,这体现出“我”的内疚;从对父亲弯曲的身影感到惆怅可以看出作者因为父亲的日渐衰老而忧伤;从父亲特意给“我”留着酒,“我”的眼窝不由得濡湿了,可以看出“我”对父亲的感激以及父亲对“我”的关爱。【解析】理解父亲的形象,先要找出描写父亲的句子,父亲的日渐衰答:“父亲”形象:父亲在地堰边埋头干活,并以此心安和欢悦,表现了父亲的朴实和勤劳;父亲让“我”去观赏红叶,做自己喜欢的事,表现了父亲对儿女的理解和宽厚;父亲特意给“我”留着一坛雄自酿,表现了父亲对儿女的关爱。
“我”的情感:因父亲辛勤劳作、不断衰老而忧伤、内疚和思念;因父亲对“我”的理解和关爱而感激。(父亲的形象3分,“我”的情感2分)答:“父亲”形象:父亲在地堰边埋头干活,并以此心安
文体知识梳理附表一:常见的描写手法附表二:常见的表现手法文体知识梳理附第1课时(2015杭州改编)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继父(点击这里查看文章)近七年常考考点分课时精讲第1课时近七年常考考点分课时精讲【文章解构】2015杭州叙事散文·继父层次划分第一部分(第1段):照应文章标题,引出下文对继父的怀念。第二部分(第2~16段):详细介绍“我”怀念继父的点点滴滴。第三部分(第17~23段):写继父去世之后“我”的内疚。第四部分(第24段):照应开头,点明主旨——继父在我们心中的地位无可替代。主要内容本文主要讲述了继父为了我们一家人的生活,下班后摆摊修车配钥匙,自己却不讲究吃穿,还经常帮助邻里街坊,继父的突然去世引发“我”的内疚。【文章解构】2015杭州叙事散文·继父层次划分第一部分(第1思想情感表达了作者对继父的爱戴和怀念之情。表达方式记叙:第3段写“父亲”在街边摆摊没活干时给“我”买糖吃的事情。抒情:第18~24段抒发作者对“父亲”的内疚以及表明继父在“我们”心中的重要地位。主题总结通过继父为“我们”家的辛勤劳作,无怨无悔,突出了继父在“我们兄妹”心中的地位,表现出继父的无可替代,表达了“我们”对继父的爱。思想情感表达了作者对继父的爱戴和怀念之情。表达方式记叙:第31.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我们兄妹”对父亲的记忆“只有他”,有什么作用?(3分)【思路归纳】此题考查对文章段落内容和结构安排的分析。解答此题时,一般是从内容、结构两方面理解分析。题干提到开头和结尾段所写的相同内,这就需要结合这两个重点段落和全文内容进行整体分析。关于分析行文1.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我们兄妹”对父亲的记忆“只有他”结构和内容的作用,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上分别分析进行概括。开头写对继父的怀念,结尾再次点题,首尾呼应。整篇文章写的都是继父的无私奉献、省吃俭用为了儿女,这样强调说明了继父在我们心中的地位无可替代。内容上就要联系文章的中心,从“我们兄妹”“对父亲的记忆”“只有他”很容易明确作者的情感导向,是对继父溢于言表的爱戴。结构和内容的作用,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上分别分析进【答案及评分】(3分)结构上,开头点题,引出下文对继父的怀念;结尾呼应开头,点明题旨。(1.5分)内容上,强调继父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表达对继父的爱戴、怀念之情。(1.5分)【答案及评分】(3分)结构上,开头点题,引出下考点1
句段作用(7年2考)
【方法指导】题型一:文章段落的作用①首段的作用:A.如果是环境描写则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点明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气氛,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等几方面的作用。B.其他内容则可能是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出下文,还有的采用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的手法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伏笔。考点1句段作用(7年2考)【方法指导】题型一:文②结尾段的作用:内容上用来点题或深化中心,升华感情;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
③过渡段的作用:承上启下,引出下文。(过渡段适用的几种情况:表达方式发生转变,如由记叙到议论或由议论转为记叙等;记叙的方法发生转变,如顺叙与倒叙、顺叙与插叙衔接的位置等;在论述问题的过程中,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的转换。)②结尾段的作用:内容上用来点题或深化中心,升华感情;结构上总
题型二:文中重点句子的作用
重要句子往往在文章中起关键作用,这些句子要么是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要么是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要么是结构上有特殊作用的句子。所在位置:①开头;②结尾;③过渡段。
①开头的作用:结构上——开头常引领下文;内容上——开头常设置悬念、埋伏笔、为下文做铺垫或开篇点题;奠定文章感情基调、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题型二:文中重点句子
②过渡段作用:承上启下,引出下文。在论述问题过程中,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的转换。
③结尾的作用:结构上——结尾呼应开头,照应上文或总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深化、升华情感;内容上——结尾的议论、抒情往往会起到点明主旨、深化中心、画龙点睛的作用。②过渡段作用:承上启下,引出下文。在论述问题
④其他语段作用:照应上文,引出下文,补充说明等。
答题格式
文中首段写到……尾段写到……起到了……的效果,结构上有着……的作用,内容上有着……的作用。此外,从内容上作答时需结合文中作者所流露的思想情感或文章主旨。④其他语段作用:照应上文,引出下文,补充说2.阅读下列句子,简析加点词语反映的人物的心理。(4分)①没活干时,他就笑眯眯地瞅着我,那目光就柔柔软软地撒了我一身。②母亲常常说起他每月工资一个子不留地交给自己的事,说时总是撩起衣襟抹眼泪。2.阅读下列句子,简析加点词语反映的人物的【思路归纳】此题考查对关键词语的理解能力。审清题干,要求简析加点词语反映的人物心理,结合上下文语境可知,①“柔柔软软”是继父看“我”时的眼神,这样的一种眼神给人的感觉是充满了爱,有这样眼神的继父内心必然会有着满满的幸福。②“抹眼泪”是母亲的动作,是母亲在说继父毫不保留地交出自己的工资时的动作,联系下文母亲说到“人家男人都吸烟喝酒,他咋能不眼馋呢?还不是咱娘五个拖累大,得攒钱”,可以感受到母亲被继父的付出感动得流泪,心里生发出对继父的内【思路归纳】此题考查对关键词语的理解能力。审清题干,要求简析疚之情。
【答案及评分】(4分)①“柔柔软软”写出了继父瞅着“我”时的满足与幸福的心理。(2分)②“抹眼泪”写出了母亲感动、感激和内疚的心理。(2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乙肝梅毒艾滋培训资料
- 项目部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 金融事件分析
- 建筑识图与构造习题答案
- 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新城中学九年级(上)10月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 全球自动凝胶皂液器市场供需潜力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2024-2030年
- 四川省成都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卷(四)
- 高中语文第2单元孟子蚜第6课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
- 自由搏击基础理论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陇西中医药产业园规划方案
- 维卓:2024全球MOBA游戏市场洞察报告
- 六年级毕业专项复习一拼音
- 大学生成长赛道职业规划
- 刍议农村雷电灾害的现状及防雷措施
- 猪肉配送服务方案
- 俄国构成主义运动介绍
- 化验室环保培训课件
-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九年级上册12月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
- 基于STM32的智能避障循迹小车系统设计答辩模板
- 充电桩建设项目质量管理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