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医学影像诊断学第七章消化系统(2)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胃肠道异常影像学表现(续完)掌握食管常见疾病影像学表现一般了解食管少见疾病影像学表现学生对语文课前预习的意识很薄弱,没有能够很好的培养自己的预习习惯,教师的指导也是不够恰当,落实的力度也不够,凡此种种,学生的语文学习纯粹是靠课上老师的讲解,这样学习就是被动的接受学习,如果能够把学习内化为自我前进的动力的话,这样表现出的潜力也将是无穷的。一、记叙文的预习记叙文是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叙事记人写景状物为基本内容,动人以情感的文章体裁。包括了各类记叙性文章,对于这类文章,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预习。1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点勾画出来,结合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初中的学生特别是初一学生对字词的掌握量还不是很大,所以这对初中生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养成用工具书的习惯,增加对字词的积累。特别是一些生涩的字或者是一些常用或者熟语都可以让学生摘抄并识记下来,提前做好这项预习。2根据自己现有的资料或通过上网查询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者写作的目的。特别是革命时期的一些作家的文章,了解那个年代,所以对那个时期的作品体会理解的不是很深刻,通过他自己的查询获得的,能够帮助他们对文章的理解。3把握文章记叙的六要素和记叙的顺序,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记叙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些学生过阅读从文中找出来或者通过朗读加以理解。记叙的顺序一般有:顺叙、倒叙、插叙,这主要从时间上可以进行分辨。这一过程可以帮更好的理解记叙文的最基本结构,有助于他们日后自己的写作。4针对记人的记叙文,要找出文章中的主要人物,有选择地划出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语句,尤其是对人物细节描写的这对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有着重要的作用。5对于叙事的记叙文要初步把握文章的结构,要理清条理,其核心是文章的线索。注意文章的详略,对文中的主要事件要反复阅读,并初步分析事件蕴含的意义。6找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以及对文章存在的质疑,包括对人物性格的质疑、对情节安排的质疑、对词语运用的质疑、对开头结尾的质疑、对标点符号的质疑等,只要是不理解、有困惑的地方,都可以提出来。当然在学生具体的预习过程中并不需要面面俱到,而是根据实际的需要灵活处理。二、说明文的预习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以解说事物、阐释事理为基本内容,给人以知识的文章体裁。解说实体的,包括事物的形态、质量、特征、构造、成因、功能等:阐释事理的包括概念、内容、性质、特点、关系、作用、规律等。事物说明文是根据说明的目的,抓住事物的突出特征,注意说明的顺序,恰当运用说明方法,还要注意语言的准确、简明、规范、生动。事理说明文着重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分析事物关系,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其预习方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并且把生字词圈点勾画出来,结合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这个环节对初中生来说是基础,必须要做到的,这样有利于增加他们的词汇量。2找出文章的说明对象以及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结合文章各段的中心句或各段说明的中心初步把握文章具体的说明内容。3明确文章的说明顺序。可先从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等大方面明确,然后再明确具体的顺序:结合文章的内容初步理解文章为什么安排说明的顺序,有何作用。这一环节也是说明文很重要的一部分,不管是事物还是事理的说明文都有一定的说明顺序。4找出文章运用的说明方法,初步分析这些说明方法所起的作用。基本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打比方、作诠释、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举例子、引用等。一篇说明文一般是运用到的其中的一个或几个。5把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并初步理解其意义和作用。说明文语言要准确,要求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或周密地反应事物的因果关系,遣词造句要恰如其分。学生在预习时可以有针对性地对说明文语言进行分析,可以借助课后的相关练习。6说明文中涉及到的科学知识比较多,如果对这些知识不了解的地方,可提前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查阅。找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以及对文的质疑,都可以提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使自己得到提高。在预习中遇到疑难之处就可以记下,带到课内来,等老师讲解时就更容易。初中语文中每个说明文单元说明的方向是有区别的,有的是事物说明文,有的是事理说明文。其中有的是科幻性,探索自然奥秘的,有的是介绍某种事物的。所以预习时也不要面面俱到,而是有针对性的。三、议论文的预习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论辩说理为基本内容。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思维形式,来表达作者的见解。通过对议论文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对社会人生的深入观察能力,训练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其预习方法如下:1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点勾画出来,结合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培养学生养成用工具书的习惯,对字词的积累。议论文中的生字其他文体一样都要掌握。所以这个环节是不能省略的。2把文章的论题、中心论点以及分论点找出来。3明确文章使用了哪些论据:事实论据,还是理论论据,并对事实论据中的事例进行概括。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和依据,是为中心论点。4初步把握文章的结构。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包括横式和纵式两种类型,以横式为主的有总论-分论-总论式,总论-分论式,分论-总论式等。6找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以及对文章内容的质疑,包括对词语意义的质疑、对论证方法所起作用的质疑、对文章结构的质疑等,只要是不有困惑的地方,都可以提出来。初中的议论文主要是抓住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方式及语言特点。比较适合默读,注重读出文脉,不读破句。议论文中除了正面论证观点外,还有从反面进行论证的,这就是驳论文,而驳论文也有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的。驳论文的学习对学生来说难度的,虽然中考现在一般是不出-现驳论文的,但我们在教学中还是要让学生清楚明白这种文体。在预习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篇驳论文时,可从文中找出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认为是错误的?作者提出的正面观点是什么?其依据是什么?等方面入手。四、文言文的预习文言文主要培养学生浅易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以及对一些实词虚词的掌握,这就需要学生对课文的朗读,多次诵读,这除了在课内老师的指导下读外,自己的预习朗读也很重要。其预习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诵读课文,读准字音,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让学生领会古文的意思,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反复的诵读,其中的意思多少会理解一些,这对学生语感的培养是非常有利的。2结合注解掌握重要实词的涵义,并翻译课文。重要实词课文一般是会解释出来,学生如果能够把注释的掌握清楚也差不多,这样慢慢积累的话,文言文词汇量就会增加。3再次诵读课文,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最好能够背诵下来。这一般是相对于比较短的文言文,或者是一些比较重要的段落,如果能在上课之前自下来,那课内听讲时更有优势。4虚词在文言文中是必不可少的,跟实词一样的重要。所以学生对虚词的掌握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靠平时的积累,学多的话自然就会理解语境下它的意思了。5辨析文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等。通假字在文中应该是不难找的,因为初中的通假字一般在文中的注释也会体现出来,学生在只要认真识记就可以了。一词多义的现象就要看自己对文言词汇的掌握理解了。6诵读课文,理解文中的主要内容。对于文言文,如果字词过关的话,对内容的理解也不难,就跟现代文一样,多次诵读,就能理解其中的内容。7在预习过程中有疑难的地方标示出来,有待课内解决。文言文学生的疑惑应该是更大,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设疑,并把自己的疑问带到大家一起讨论,这样对自己还是对同学都是一个促进。预习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一蹴而就,它需要相当的毅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生要坚持,教师也要坚持,稍微的松懈及倦怠,很容易使前期的努力付之东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师一定要把预习的方法策略教会学生。在学生完成预习的作业时,要及时地加以检查落实,这样会坚持做下去。预习之路任重而道远,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引言在当今社会,翻译的作用日益凸显。高校的翻译教学应以如何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作为翻译教学的重要目标。但目前仍然面临许多问题,例如教学模式相对传统、单一,教学及课堂活动设计类型有限,课堂往往无法产生较好的指导作用,未能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等。很多教师不注重翻译理论,不对翻译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学生因此不能有效地提高翻译能力。本文旨在通过对翻译能力的提高问题入手,探究关注翻译过程的翻译教学,力图从操作层面具体探究关注翻译过程的翻译教学模式。本文将从三大阶段具体分析。一、翻译能力培养翻译能力是翻译教学研究的重点之一,研究颇丰。翻译能力的研究不仅在语言学方面,而且还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Shreve,1997)。翻译能力包括双语能力,非语言能力,翻译专业知识,专业操作能力,策略能力和心理生理因素(PACTE,2000)。苗菊(2007:48)将翻译能力分为认知、语言和交际能力。翻译过程中的认知属性是界定译者能力的基础之一(李瑞林,2011)。翻译就是一个创造性建构过程(Kiraly,2005)。在发展翻译能力目标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对翻译过程的意识(PACTE,2003)。因此,通过翻译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关注翻译过程必将会促使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笔者认为,翻译教学不应只关注译品,或只关注译品(参考译文)与原文的一个从起点到终点的静态对照之上,而应以原文为起点,翻译过程为重心,译品作为翻译过程产出,但不是终点的一个不断发展的连续体(continuum)过程。其过程如下图所示:■上图中的实线表示一定存在的翻译实体,如原文、译文;虚线表示连续体中不断出现的译文草稿,带虚线的箭头表示未来的发展方向,即在本次翻译过程的基础上进行反思、总结,进一步学习,以及对未来的影响等。如图1所示,翻译的过程尤其重要,同时也是耗时最多、学生付出最多、决定译文质量的关键所在。综上所述,教师应足够重视这个动态的翻译过程。基于TEM8翻译阅卷经验,海芳(2003)探讨了翻译过程的重要性,从语言测试中的词汇策略角度进行研究,发现翻译教学中的问题所在,即静态的教学观导致学生的翻译问题。其研究对翻译教学产生一定的借鉴意义。由于翻译的复杂性,翻译教学也是一个复杂的教育实施过程,因而要求教师将翻译理论、翻译知识和翻译技巧结合,使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自身的翻译能力,具备独立完成译品的能力。还要注意避免翻译症,从原著、译者和读者三个角度深入剖析翻译问题(朱红梅,2007)。所以,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尤为重要。在整个翻译过程中,修改译文是最复杂的过程。朱玉彬,许钧(2010)针对传统的以结果为取向的教学模式与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教学模式在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和操作策略上的区别描述如下:■在教学模式上,也可采取开放式教学,包括课堂教学、案例教学和模拟教学(齐蔚霞,2012)。或是站在翻译社会学的高度进行剖析(杨晓华,2011)。但无论什么教学模式,不可否认的是,如何实现高校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翻译过程的关注。二、关注过程的翻译教学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教学(process-orientedtranslationteaching)是指“翻译教师在翻译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关注翻译过程,围绕翻译过程开展教学”,这种理论对研究翻译教学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朱玉彬,许钧,2010:84)。但大多此类研究仍倾向于理论层面,如Llscher(1991,2005)提出的理论阐述难以直接运用,因而大部分以关注过程为取向的翻译教学研究都较宽泛,在翻译教学中难以操作。本文则从具体的操作层面进行分析,从而构建翻译过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以下为笔者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寇芙蓉,郝明星,2014)提出的具体操作办法:(一)准备阶段在进行翻译教学前,教师应对教学有所规划,如制定教学大纲、选择教材(或进行自主编制)、准备教案、设计课堂活动,而不是简单地布置文章,让学生进行现场翻译,否则,一方面教师没有发挥其指引作用,最多也只是起到组织者的作用。另一方面,学生也无从学习翻译的技巧等相关知识,更谈不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且费时费力。(二)实施阶段1.教学前期。在此阶段,教师应利用翻译理论并辅助翻译实例进行翻译鉴赏,讲解翻译的过程、标准等相关知识,教师起主导作用,带领学生进行学习、思考。首先改变学生的传统认识,使其对翻译标准、本质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尤其注意的是应让学生多从翻译过程入手开始逐渐学习如何评价译文,为以后对自己的译文进行评价打好基础。前期主要以教师的准备工作为主。2.教学中期。在此阶段,教师应设计合理的关注翻译过程的教学活动(课内和课外),并对集体翻译活动进行评价、指导。如在课堂上,可利用评注式翻译手段(translationwithcommentary),让学生以小组或集体的方式口头报告翻译过程中的思维发展过程,如翻译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思考过程等(李小撒,柯平,2013)以及翻译策略的选择、更改等。评注式翻译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对原文的理解程度,翻译过程重视度以及翻译问题,让学生以显性外在的语言表达形式来认识到翻译过程,这样,教师可决定如何设计后续的翻译活动等。需要注意的是,评注式翻译应先由老师指导进行集体评注,再进行小组评注。评价手段应包括个人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价,共同评价等。多种评价手段可综合使用。值得注意的是同伴互评(peerreview)在翻译教学中使用很少(Kiraly,2000;Goff-Kfouri,2004;苗菊,2007;连淑能,2007),大多应用于写作教学。苗菊(2007)指出学习者能够利用在同伴互评中得到的反馈提高翻译技巧,同时可减轻翻译教师的负担。笔者认为,同伴互评是一种较新的翻译学习形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翻译教学模式,还能让学生了解自己常犯的错误,改变身份,从写作者的身份转化为读者、评注者。多重身份会拓宽认知视角,为深刻认识和提高翻译能力和技巧提供有效的途径。同伴互评可以以小组的形式或二人成对进行,通常应该先独立完成翻译任务,再进行互相评阅,才能起到提高、深化认识的作用。同时,教师还应注意介绍翻译资源,如相关语料库(corpus)等。语料库的优点具有检索功能,可在动态下进行量化,以及具有多个译本的对比分析功能。教师介绍语料库的使用方法,虽然费时,但为未来独立学习建立很好的基础,长远来看,值得教师介绍推广。教师应先讲解基本用法等,再进行实践。语料库可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语料库的使用具体体现为:教师可利用语料库帮助学生学习翻译方法,掌握翻译资源,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整个教学过程关注翻译过程。教师应采取形成性评估(formativeassessment)。形成性评估是指“在课程学的传统目标模式下研究者和实践者对终结性评价的反思和改良,体现的是对过程和个体的重视,强调个体在知识建构过程中起十分重要的决定作用”(曹荣平,陈亚平,2013:46)。目前国内形成性评估得到重视,形式多样,包括前瞻性评估与回顾性评估,课堂评估和课下评估,校内评估和学校与机构的合作评估等。■■从上图可看出,传统教学模式关注终结性评估(sum-mativeassessment),教师作为唯一的评价者、课堂的中心,课堂较单一、死板。形成性评估以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估,课堂形式灵活,学生为课堂中心,重点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努力程度和学业水平的提高。早在1998年,Black和William(1998)就已经对评估定义为:评估是指可以使学生和教师获取信息以改变教学和学习的活动。评估包括教师观察,课堂讨论,学生作品(考试与作用)分析;当为了满足学生需求,对教学和学习进行调整时,就需要形成性评估。当教师了解学生进步情况和问题所在时,就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如重教,改变教学方法,提供更多练习机会等,这些活动都可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翻译能力。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课堂翻译过程分析了解自己的翻译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高。即通过具体分析了解前人的翻译过程,在自己的翻译实践中关注相关问题,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发挥正确的指引作用,而不是单就译文论翻译方法,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讲解,从而保证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3.教学后期。此阶段应该让学生独立进行翻译实践,进行自我评注,对翻译过程的了解进行显性的自我叙述。为日后的自主学习和翻译实践打好基础。这一阶段也是学生后期发展的重要阶段,其成效主要取决于前中期的翻译实践以及后期练习。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的独立翻译,后期主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翻译实践活动,教师只起到引导和评鉴作用即可。(三)跟踪阶段跟踪阶段是指,即使在翻译课程结束后,教师仍应跟学生保持一定的沟通和联系。通过了解学生在翻译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教师可以了解课堂教学的长期效果和不足从而进行改进,即采取相应的手段对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修正、补充,使整个准备、教学实施、跟踪三大阶段成为一个动态的生态循环过程。当然在每一个阶段,教师也应该进行跟踪了解,能够随时掌握学生学习和翻译能力的提高情况,适时做出相应的调整,最终形成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的良好教学模式。三、结语翻译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关注翻译过程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指引作用和学生的翻译能力。基于此,教师则应关注翻译过程对提高翻译能力的重要作用。本文从具体操作层面对关注翻译过程的教学模式进行较为细致的探究,从准备阶段、实施阶段、跟踪阶段三个阶段进行了具体阐述,希望对翻译教学产生一定的借鉴意义。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消化系统异常影像1医学影像诊断学第七章消化系统(2)医学影像诊断学2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胃肠道异常影像学表现(续完)掌握食管常见疾病影像学表现一般了解食管少见疾病影像学表现教学目的与要求3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消化道异常影像学表现(续完)食管癌影像表现食管静脉曲张影像表现难点:食管癌、食管静脉曲张的鉴别诊断教学重点与难点4胃肠道异常影像学表现(基本病变)胃肠道异常影像学表现5黏膜皱襞的改变黏膜皱襞具有可塑性,但正常的黏膜皱襞仍有规则的形状旦黏膜皱襞发生任何固定形态改变时,多表示有器质性病变黏膜皱襞的改变6黏膜皱襞增宽和迂曲胃蓊膜巨肥厚症黏膜皱襞增宽和迂曲7黏膜皱襞破坏、中断黏膜皱襞失去连续性与完整性糜烂、溃疡或恶性肿瘤侵蚀Ⅹ线示正常的皱襞影像消失,而代之以不规则杂乱的钡影,常有明确的分界黏膜皱襞破坏、中断8黏膜皱襞集中慢性溃疡侵及黏膜层及黏膜下层,纤维组织增生致疤痕形成,引起邻近皱襞向心性收缩ⅹ线示龛影周围的黏膜皱襞向龛影集中呈星状或放射状排列黏膜皱襞集中9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课件10管腔大小的改变狭窄、扩张与梗阻■胃肠道是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空腔脏器。其管腔大小改变有一定限度。由于管壁的张力,维持其管腔具有一定的形态与大小任何局部或全部超过正常限度的持久性缩小或扩大,都是病理现象。管腔大小的改变11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课件12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课件13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课件14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课件15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课件16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课件17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课件18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课件19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课件20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课件21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课件22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课件23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课件24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课件25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课件26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课件27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课件28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课件29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课件30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课件31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课件32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课件33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课件34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课件35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课件36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课件37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课件38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课件39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课件40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课件41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课件42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课件43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课件44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课件45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课件46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课件47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课件48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课件49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课件50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课件51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课件52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课件53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课件54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课件55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课件56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课件57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课件58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课件59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课件60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课件61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课件62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课件63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课件64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课件65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课件66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课件67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课件68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课件69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课件70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课件71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课件72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课件73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课件74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课件75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课件76谢谢骑封篙尊慈榷灶琴村店矣垦桂乖新压胚奠倘擅寞侥蚀丽鉴晰溶廷箩侣郎虫林森-消化系统疾病的症状体征与检查林森-消化系统疾病的症状体征与检查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谢谢骑封篙尊慈榷灶琴村店矣垦桂乖新压胚奠倘擅寞侥蚀丽鉴晰溶廷77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医学影像诊断学第七章消化系统(2)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胃肠道异常影像学表现(续完)掌握食管常见疾病影像学表现一般了解食管少见疾病影像学表现学生对语文课前预习的意识很薄弱,没有能够很好的培养自己的预习习惯,教师的指导也是不够恰当,落实的力度也不够,凡此种种,学生的语文学习纯粹是靠课上老师的讲解,这样学习就是被动的接受学习,如果能够把学习内化为自我前进的动力的话,这样表现出的潜力也将是无穷的。一、记叙文的预习记叙文是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叙事记人写景状物为基本内容,动人以情感的文章体裁。包括了各类记叙性文章,对于这类文章,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预习。1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点勾画出来,结合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初中的学生特别是初一学生对字词的掌握量还不是很大,所以这对初中生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养成用工具书的习惯,增加对字词的积累。特别是一些生涩的字或者是一些常用或者熟语都可以让学生摘抄并识记下来,提前做好这项预习。2根据自己现有的资料或通过上网查询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者写作的目的。特别是革命时期的一些作家的文章,了解那个年代,所以对那个时期的作品体会理解的不是很深刻,通过他自己的查询获得的,能够帮助他们对文章的理解。3把握文章记叙的六要素和记叙的顺序,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记叙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些学生过阅读从文中找出来或者通过朗读加以理解。记叙的顺序一般有:顺叙、倒叙、插叙,这主要从时间上可以进行分辨。这一过程可以帮更好的理解记叙文的最基本结构,有助于他们日后自己的写作。4针对记人的记叙文,要找出文章中的主要人物,有选择地划出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语句,尤其是对人物细节描写的这对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有着重要的作用。5对于叙事的记叙文要初步把握文章的结构,要理清条理,其核心是文章的线索。注意文章的详略,对文中的主要事件要反复阅读,并初步分析事件蕴含的意义。6找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以及对文章存在的质疑,包括对人物性格的质疑、对情节安排的质疑、对词语运用的质疑、对开头结尾的质疑、对标点符号的质疑等,只要是不理解、有困惑的地方,都可以提出来。当然在学生具体的预习过程中并不需要面面俱到,而是根据实际的需要灵活处理。二、说明文的预习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以解说事物、阐释事理为基本内容,给人以知识的文章体裁。解说实体的,包括事物的形态、质量、特征、构造、成因、功能等:阐释事理的包括概念、内容、性质、特点、关系、作用、规律等。事物说明文是根据说明的目的,抓住事物的突出特征,注意说明的顺序,恰当运用说明方法,还要注意语言的准确、简明、规范、生动。事理说明文着重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分析事物关系,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其预习方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并且把生字词圈点勾画出来,结合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这个环节对初中生来说是基础,必须要做到的,这样有利于增加他们的词汇量。2找出文章的说明对象以及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结合文章各段的中心句或各段说明的中心初步把握文章具体的说明内容。3明确文章的说明顺序。可先从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等大方面明确,然后再明确具体的顺序:结合文章的内容初步理解文章为什么安排说明的顺序,有何作用。这一环节也是说明文很重要的一部分,不管是事物还是事理的说明文都有一定的说明顺序。4找出文章运用的说明方法,初步分析这些说明方法所起的作用。基本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打比方、作诠释、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举例子、引用等。一篇说明文一般是运用到的其中的一个或几个。5把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并初步理解其意义和作用。说明文语言要准确,要求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或周密地反应事物的因果关系,遣词造句要恰如其分。学生在预习时可以有针对性地对说明文语言进行分析,可以借助课后的相关练习。6说明文中涉及到的科学知识比较多,如果对这些知识不了解的地方,可提前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查阅。找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以及对文的质疑,都可以提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使自己得到提高。在预习中遇到疑难之处就可以记下,带到课内来,等老师讲解时就更容易。初中语文中每个说明文单元说明的方向是有区别的,有的是事物说明文,有的是事理说明文。其中有的是科幻性,探索自然奥秘的,有的是介绍某种事物的。所以预习时也不要面面俱到,而是有针对性的。三、议论文的预习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论辩说理为基本内容。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思维形式,来表达作者的见解。通过对议论文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对社会人生的深入观察能力,训练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其预习方法如下:1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点勾画出来,结合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培养学生养成用工具书的习惯,对字词的积累。议论文中的生字其他文体一样都要掌握。所以这个环节是不能省略的。2把文章的论题、中心论点以及分论点找出来。3明确文章使用了哪些论据:事实论据,还是理论论据,并对事实论据中的事例进行概括。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和依据,是为中心论点。4初步把握文章的结构。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包括横式和纵式两种类型,以横式为主的有总论-分论-总论式,总论-分论式,分论-总论式等。6找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以及对文章内容的质疑,包括对词语意义的质疑、对论证方法所起作用的质疑、对文章结构的质疑等,只要是不有困惑的地方,都可以提出来。初中的议论文主要是抓住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方式及语言特点。比较适合默读,注重读出文脉,不读破句。议论文中除了正面论证观点外,还有从反面进行论证的,这就是驳论文,而驳论文也有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的。驳论文的学习对学生来说难度的,虽然中考现在一般是不出-现驳论文的,但我们在教学中还是要让学生清楚明白这种文体。在预习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篇驳论文时,可从文中找出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认为是错误的?作者提出的正面观点是什么?其依据是什么?等方面入手。四、文言文的预习文言文主要培养学生浅易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以及对一些实词虚词的掌握,这就需要学生对课文的朗读,多次诵读,这除了在课内老师的指导下读外,自己的预习朗读也很重要。其预习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诵读课文,读准字音,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让学生领会古文的意思,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反复的诵读,其中的意思多少会理解一些,这对学生语感的培养是非常有利的。2结合注解掌握重要实词的涵义,并翻译课文。重要实词课文一般是会解释出来,学生如果能够把注释的掌握清楚也差不多,这样慢慢积累的话,文言文词汇量就会增加。3再次诵读课文,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最好能够背诵下来。这一般是相对于比较短的文言文,或者是一些比较重要的段落,如果能在上课之前自下来,那课内听讲时更有优势。4虚词在文言文中是必不可少的,跟实词一样的重要。所以学生对虚词的掌握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靠平时的积累,学多的话自然就会理解语境下它的意思了。5辨析文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等。通假字在文中应该是不难找的,因为初中的通假字一般在文中的注释也会体现出来,学生在只要认真识记就可以了。一词多义的现象就要看自己对文言词汇的掌握理解了。6诵读课文,理解文中的主要内容。对于文言文,如果字词过关的话,对内容的理解也不难,就跟现代文一样,多次诵读,就能理解其中的内容。7在预习过程中有疑难的地方标示出来,有待课内解决。文言文学生的疑惑应该是更大,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设疑,并把自己的疑问带到大家一起讨论,这样对自己还是对同学都是一个促进。预习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一蹴而就,它需要相当的毅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生要坚持,教师也要坚持,稍微的松懈及倦怠,很容易使前期的努力付之东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师一定要把预习的方法策略教会学生。在学生完成预习的作业时,要及时地加以检查落实,这样会坚持做下去。预习之路任重而道远,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引言在当今社会,翻译的作用日益凸显。高校的翻译教学应以如何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作为翻译教学的重要目标。但目前仍然面临许多问题,例如教学模式相对传统、单一,教学及课堂活动设计类型有限,课堂往往无法产生较好的指导作用,未能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等。很多教师不注重翻译理论,不对翻译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学生因此不能有效地提高翻译能力。本文旨在通过对翻译能力的提高问题入手,探究关注翻译过程的翻译教学,力图从操作层面具体探究关注翻译过程的翻译教学模式。本文将从三大阶段具体分析。一、翻译能力培养翻译能力是翻译教学研究的重点之一,研究颇丰。翻译能力的研究不仅在语言学方面,而且还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Shreve,1997)。翻译能力包括双语能力,非语言能力,翻译专业知识,专业操作能力,策略能力和心理生理因素(PACTE,2000)。苗菊(2007:48)将翻译能力分为认知、语言和交际能力。翻译过程中的认知属性是界定译者能力的基础之一(李瑞林,2011)。翻译就是一个创造性建构过程(Kiraly,2005)。在发展翻译能力目标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对翻译过程的意识(PACTE,2003)。因此,通过翻译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关注翻译过程必将会促使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笔者认为,翻译教学不应只关注译品,或只关注译品(参考译文)与原文的一个从起点到终点的静态对照之上,而应以原文为起点,翻译过程为重心,译品作为翻译过程产出,但不是终点的一个不断发展的连续体(continuum)过程。其过程如下图所示:■上图中的实线表示一定存在的翻译实体,如原文、译文;虚线表示连续体中不断出现的译文草稿,带虚线的箭头表示未来的发展方向,即在本次翻译过程的基础上进行反思、总结,进一步学习,以及对未来的影响等。如图1所示,翻译的过程尤其重要,同时也是耗时最多、学生付出最多、决定译文质量的关键所在。综上所述,教师应足够重视这个动态的翻译过程。基于TEM8翻译阅卷经验,海芳(2003)探讨了翻译过程的重要性,从语言测试中的词汇策略角度进行研究,发现翻译教学中的问题所在,即静态的教学观导致学生的翻译问题。其研究对翻译教学产生一定的借鉴意义。由于翻译的复杂性,翻译教学也是一个复杂的教育实施过程,因而要求教师将翻译理论、翻译知识和翻译技巧结合,使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自身的翻译能力,具备独立完成译品的能力。还要注意避免翻译症,从原著、译者和读者三个角度深入剖析翻译问题(朱红梅,2007)。所以,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尤为重要。在整个翻译过程中,修改译文是最复杂的过程。朱玉彬,许钧(2010)针对传统的以结果为取向的教学模式与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教学模式在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和操作策略上的区别描述如下:■在教学模式上,也可采取开放式教学,包括课堂教学、案例教学和模拟教学(齐蔚霞,2012)。或是站在翻译社会学的高度进行剖析(杨晓华,2011)。但无论什么教学模式,不可否认的是,如何实现高校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翻译过程的关注。二、关注过程的翻译教学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教学(process-orientedtranslationteaching)是指“翻译教师在翻译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关注翻译过程,围绕翻译过程开展教学”,这种理论对研究翻译教学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朱玉彬,许钧,2010:84)。但大多此类研究仍倾向于理论层面,如Llscher(1991,2005)提出的理论阐述难以直接运用,因而大部分以关注过程为取向的翻译教学研究都较宽泛,在翻译教学中难以操作。本文则从具体的操作层面进行分析,从而构建翻译过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以下为笔者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寇芙蓉,郝明星,2014)提出的具体操作办法:(一)准备阶段在进行翻译教学前,教师应对教学有所规划,如制定教学大纲、选择教材(或进行自主编制)、准备教案、设计课堂活动,而不是简单地布置文章,让学生进行现场翻译,否则,一方面教师没有发挥其指引作用,最多也只是起到组织者的作用。另一方面,学生也无从学习翻译的技巧等相关知识,更谈不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且费时费力。(二)实施阶段1.教学前期。在此阶段,教师应利用翻译理论并辅助翻译实例进行翻译鉴赏,讲解翻译的过程、标准等相关知识,教师起主导作用,带领学生进行学习、思考。首先改变学生的传统认识,使其对翻译标准、本质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尤其注意的是应让学生多从翻译过程入手开始逐渐学习如何评价译文,为以后对自己的译文进行评价打好基础。前期主要以教师的准备工作为主。2.教学中期。在此阶段,教师应设计合理的关注翻译过程的教学活动(课内和课外),并对集体翻译活动进行评价、指导。如在课堂上,可利用评注式翻译手段(translationwithcommentary),让学生以小组或集体的方式口头报告翻译过程中的思维发展过程,如翻译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思考过程等(李小撒,柯平,2013)以及翻译策略的选择、更改等。评注式翻译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对原文的理解程度,翻译过程重视度以及翻译问题,让学生以显性外在的语言表达形式来认识到翻译过程,这样,教师可决定如何设计后续的翻译活动等。需要注意的是,评注式翻译应先由老师指导进行集体评注,再进行小组评注。评价手段应包括个人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价,共同评价等。多种评价手段可综合使用。值得注意的是同伴互评(peerreview)在翻译教学中使用很少(Kiraly,2000;Goff-Kfouri,2004;苗菊,2007;连淑能,2007),大多应用于写作教学。苗菊(2007)指出学习者能够利用在同伴互评中得到的反馈提高翻译技巧,同时可减轻翻译教师的负担。笔者认为,同伴互评是一种较新的翻译学习形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翻译教学模式,还能让学生了解自己常犯的错误,改变身份,从写作者的身份转化为读者、评注者。多重身份会拓宽认知视角,为深刻认识和提高翻译能力和技巧提供有效的途径。同伴互评可以以小组的形式或二人成对进行,通常应该先独立完成翻译任务,再进行互相评阅,才能起到提高、深化认识的作用。同时,教师还应注意介绍翻译资源,如相关语料库(corpus)等。语料库的优点具有检索功能,可在动态下进行量化,以及具有多个译本的对比分析功能。教师介绍语料库的使用方法,虽然费时,但为未来独立学习建立很好的基础,长远来看,值得教师介绍推广。教师应先讲解基本用法等,再进行实践。语料库可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语料库的使用具体体现为:教师可利用语料库帮助学生学习翻译方法,掌握翻译资源,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整个教学过程关注翻译过程。教师应采取形成性评估(formativeassessment)。形成性评估是指“在课程学的传统目标模式下研究者和实践者对终结性评价的反思和改良,体现的是对过程和个体的重视,强调个体在知识建构过程中起十分重要的决定作用”(曹荣平,陈亚平,2013:46)。目前国内形成性评估得到重视,形式多样,包括前瞻性评估与回顾性评估,课堂评估和课下评估,校内评估和学校与机构的合作评估等。■■从上图可看出,传统教学模式关注终结性评估(sum-mativeassessment),教师作为唯一的评价者、课堂的中心,课堂较单一、死板。形成性评估以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估,课堂形式灵活,学生为课堂中心,重点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努力程度和学业水平的提高。早在1998年,Black和William(1998)就已经对评估定义为:评估是指可以使学生和教师获取信息以改变教学和学习的活动。评估包括教师观察,课堂讨论,学生作品(考试与作用)分析;当为了满足学生需求,对教学和学习进行调整时,就需要形成性评估。当教师了解学生进步情况和问题所在时,就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如重教,改变教学方法,提供更多练习机会等,这些活动都可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翻译能力。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课堂翻译过程分析了解自己的翻译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高。即通过具体分析了解前人的翻译过程,在自己的翻译实践中关注相关问题,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发挥正确的指引作用,而不是单就译文论翻译方法,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讲解,从而保证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3.教学后期。此阶段应该让学生独立进行翻译实践,进行自我评注,对翻译过程的了解进行显性的自我叙述。为日后的自主学习和翻译实践打好基础。这一阶段也是学生后期发展的重要阶段,其成效主要取决于前中期的翻译实践以及后期练习。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的独立翻译,后期主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翻译实践活动,教师只起到引导和评鉴作用即可。(三)跟踪阶段跟踪阶段是指,即使在翻译课程结束后,教师仍应跟学生保持一定的沟通和联系。通过了解学生在翻译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教师可以了解课堂教学的长期效果和不足从而进行改进,即采取相应的手段对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修正、补充,使整个准备、教学实施、跟踪三大阶段成为一个动态的生态循环过程。当然在每一个阶段,教师也应该进行跟踪了解,能够随时掌握学生学习和翻译能力的提高情况,适时做出相应的调整,最终形成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的良好教学模式。三、结语翻译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关注翻译过程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指引作用和学生的翻译能力。基于此,教师则应关注翻译过程对提高翻译能力的重要作用。本文从具体操作层面对关注翻译过程的教学模式进行较为细致的探究,从准备阶段、实施阶段、跟踪阶段三个阶段进行了具体阐述,希望对翻译教学产生一定的借鉴意义。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消化系统异常影像78医学影像诊断学第七章消化系统(2)医学影像诊断学79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胃肠道异常影像学表现(续完)掌握食管常见疾病影像学表现一般了解食管少见疾病影像学表现教学目的与要求80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消化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