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生理学基础第四章神经系统-课件_第1页
解剖生理学基础第四章神经系统-课件_第2页
解剖生理学基础第四章神经系统-课件_第3页
解剖生理学基础第四章神经系统-课件_第4页
解剖生理学基础第四章神经系统-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解剖生理学基础第四章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学基础第四章神经系统1

神经系统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一方面控制、调节各个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使其彼此联系,相互协调,使人体成为一个完整统一体;另一方面借助感受器,接受外界变化的刺激,迅速、准确地调节各器官、系统的活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环境,从而使人体与外环境保持相对平衡。因而神经系统在人体中起主导作用。

2一、神经系统的分部

分为中枢部和周围部两大部分。中枢部,是指脑和脊髓,也称为中枢神经系统。周围部,又称为周围神经系统,是指脑和脊髓以外的所有神经成份,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内脏神经。一、神经系统的分部

分为中枢部和周围部两大部分3神经系统的区分中枢部周围部脑脊髓31对脊神经12对脑神经内脏神经神经系统的区分中枢部周围部脑脊髓31对脊神经12对脑神经内脏4(一)灰质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集聚的部位,在新鲜标本上呈灰色,称灰质。在大脑和小脑表面的灰质层称皮质。(二)白质神经纤维集聚的部位,因多数纤维具有髓鞘而成白色,称白质。分布在大脑和小脑生面的白质又称髓质二、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一)灰质二、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5解剖生理学基础第四章神经系统-课件6(三)神经核和神经节由形态与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聚集而成的结构,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称神经核;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称神经节(三)神经核和神经节7(四)纤维束和神经在中枢神经系统内起止与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维聚集成束,称纤维束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纤维聚集成束,并被结缔组织包裹成圆索状的结构,称神经(四)纤维束和神经8解剖生理学基础第四章神经系统-课件9(五)网状结构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由神经纤维交织成网状,并在其中散在一些小的灰质核团,这些区域称为网状结构。(五)网状结构10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11左右大脑半球之间有一纵行的深沟,称大脑纵裂。这与遗传有一定关系,但语言功能区主要是后天形成的。1、相互拮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拮抗作用,保证了内脏器官活动的相对稳定。位于外侧索的前半部和前索中。在中枢神经系统内起止与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维聚集成束,称纤维束中枢部,是指脑和脊髓,也称为中枢神经系统。传导躯干四肢的痛、温、触、压觉生物效应的受体。1、内分泌功能的改变,如情绪激动时,肾上腺素分泌明显增多。另一类是与传导束相联系的中继核,这类核团与感觉和运动的传导有关。2、脑电图的意义:对皮层肿瘤或癫痫发作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一般认为觉醒状态的维持是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作用。2、面神经中的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泪腺及舌下腺和下颌下腺。绝缘性保证神经调节的精确性如:呼吸、心血管的基本中枢皆位于延髓,所以,延髓受损可危及生命。②骨骼肌兴奋。(3)语言书写区:损伤时→失写症。①α受体:以兴奋为主,但小肠例外;(1)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大脑皮质的不同部位,逐渐形成接受某种刺激,完成某些反射活动的较集中区域,称大脑皮质功能区,又称为中枢,最具有临床实践意义的皮质功能中枢有:躯体运动区、躯体感觉区、视区和听区。联系左右大脑半球的纤维外形:两个膨大:颈膨大腰骶膨大(一)位置和外形位置:位于椎管内上端平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下端(成人)平第1腰椎体下缘一、脊髓颈膨大腰骶膨大终丝前正中裂1后正中沟1前外侧沟2后外侧沟2

前正中裂后正中沟前外侧沟后外侧沟后中间沟6条沟:左右大脑半球之间有一纵行的深沟,称大脑纵裂。外形:(一)位置12脊髓圆锥终丝马尾脊神经(31对)颈8前根(运动)后根(感觉)第一胝神经终丝马尾终丝脊髓圆锥后正中沟前根后根脊髓圆锥第一胝神经终丝马尾终丝脊髓圆锥后正中沟前13(二)脊髓的内部结构脊髓由灰质和白质两部分组成。在横切面上,中央有一细小的中央管,其周围是‘‘H’’形的灰质,灰质的外面是白质。(二)脊髓的内部结构141.灰质(1)每侧灰质的前部为前角(柱),支配骨骼肌(2)后部为后角(柱),(3)侧角,支配平滑肌1.灰质(1)每侧灰质的前部为前角(柱),支配骨骼肌15前角后角中间带中央管前索后索外侧索脊髓颈膨大前角后角中间带中央管前索后索外侧索脊髓颈膨大162.白质(1)上行纤维束:起自脊髓灰质或脊髓神经节的纤维组成,上升至脑。1)薄束和楔束位于后索,向大脑传导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2)脊髓丘脑束

位于外侧索的前半部和前索中。传导躯干四肢的痛、温、触、压觉2.白质17楔束薄束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前束楔束薄束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前束18(2)下行传导束

起自脑各部的纤维组成,下行止于脊髓前角或后脚等处。

控制骨骼肌的随意运动。(2)下行传导束19(三)脊髓的功能1.传导功能通过上行纤维束将感觉传至

脑,同时又通过下行纤维束

将高级中枢的调控冲动传至

脊髓脊髓就成为脑与脊髓低级中枢和周围神经联系的重要结构。2.反射功能有反射的低级中枢,如腱反

射、排便反射、排尿反射。(三)脊髓的功能20

二、脑

二、脑

21脑端脑间脑小脑脑干

脑端脑22两侧半球各有优势,在完成脑的高级功能活动中同等重要。2、第二信号系统:②肌紧张和腱反射减弱;联络大脑皮质与皮质下中枢和脊髓间的上行、下行纤维另一类是与传导束相联系的中继核,这类核团与感觉和运动的传导有关。(2)白质由上行纤维束和下行纤维束组成。脑和脊髓的被膜自外向内,分为三层:如:脊髓腰骶段损伤的病人→尿潴留;某些内脏器官病变时,在体表一定区域产生感觉过敏或疼痛感觉的现象,称为牵涉痛。躯干上半及上肢。“Y”形纤维板-内髓板(3)语言书写区:损伤时→失写症。副交感神经位于外侧索的前半部和前索中。腰神经(L1-5):5对外侧核群•T5~12节段节前纤维节后脑,同时又通过下行纤维束2、双重支配:大多数内脏器官接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两者的作用一般是相互拮抗的;左右大脑半球之间有一纵行的深沟,称大脑纵裂。(一)脑干1、外形组成延髓脑桥中脑两侧半球各有优势,在完成脑的高级功能活动中同等重要。(一)脑23

1、脑干的外形(1)腹侧面延髓上宽下窄,前面有自脊髓延续的前正中裂,裂的两侧有一对纵行隆起,称锥体。锥体下端是锥体交叉,两者均由深面的锥体束纤维形成。延髓与脑桥之间有明显的沟称延髓脑桥沟。脑桥腹侧面的纵行浅沟,称基底沟。中脑两侧呈柱状隆起称大脑脚,两脚之间的凹陷为脚间窝。

1、脑干的外形24解剖生理学基础第四章神经系统-课件25

2.脑干的内部结构由灰质、白质和网状结构组成。(1)灰质脑干内的灰质为不连续的团块,分散于白质中成为功能相似的神经核。神经核有两类:一类是与脑神经相连的脑神经核;另一类是与传导束相联系的中继核,这类核团与感觉和运动的传导有关。

2.脑干的内部结构由灰质、白质和网状结构组成。26(2)白质由上行纤维束和下行纤维束组成。上行纤维束主要有内侧丘系和脊髓丘脑束;下行纤维束主要为锥体束。(2)白质由上行纤维束和下行纤维束组成。上行纤维束主要有27(3)网状结构脑干网状结构是呼吸和心血管运动中枢所在地。也是上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结构。(3)网状结构脑干网状结构是呼吸和心血管运动中枢所在地。28

3.脑干的功能(1)传导功能脑干的神经纤维束是大脑与脊髓、小脑相联系的通路。(2)反射中枢脑干内具有多种反射的低级中枢,如延髓内的心血管运动中枢、呼吸运动中枢。脑桥内的角膜反射中枢和中脑的瞳孔对光反射中枢。(3)脑干的网状结构有维持大脑皮质觉醒的功能。3.脑干的功能29(二)小脑(二)小脑30小脑位于颅后窝内,脑桥和延髓的背侧。小脑中间缩细称小脑蚓,两侧部膨大称小脑半球。小脑1.小脑的位置与外形小脑位于颅后窝内,脑桥和延髓的背侧。小脑中间缩细称小脑蚓,两31小脑蚓左小脑半球右小脑半球小脑蚓左小脑半球右小脑半球32

在小脑半球下面靠近小脑蚓的椭圆形隆起,称小脑扁桃体。小脑扁桃体紧靠枕骨大孔,当颅腔疾病引起颅内压升高时,可将小脑扁桃体挤入枕骨大孔内,压迫延髓,危及生命。临床上称为小脑扁桃体疝或枕骨大孔疝。小脑扁桃体在小脑半球下面靠近小脑蚓的椭圆形隆起,称小脑扁333.小脑的功能

调节肌张力,维持姿势和参与躯体运

动的调节4.第四脑室

位于脑桥、延髓和小脑间的室腔,上通中脑水管,下续脊髓中央管,后通蛛网膜下隙,为脑脊液循环的重要途径。3.小脑的功能34解剖生理学基础第四章神经系统-课件35(三)间脑

间脑位于中脑前上方,大部分为大脑半球所掩盖。间脑内的腔隙称第三脑室。间脑包括背侧丘脑、下丘脑等部分。(三)间脑间脑位于中脑前上方,大部分36睁眼视物,或突然听到音响,或思考问题时可出现此波。中脑两侧呈柱状隆起称大脑脚,两脚之间的凹陷为脚间窝。在中枢神经系统内起止与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维聚集成束,称纤维束泌尿器官:抑制排尿;(3)第四脑室位于延髓、脑桥与小脑之间。腹腔神经节(3)语言书写区:损伤时→失写症。感受器-肌肉、肌腱、关节位于大脑半球深部的腔,左右对称。两侧半球各有优势,在完成脑的高级功能活动中同等重要。N受体—箭毒。腹腔神经节位于脑桥、延髓和小脑间的室腔,上通中脑水管,下续脊髓中央管,后通蛛网膜下隙,为脑脊液循环的重要途径。临床上称为小脑扁桃体疝或枕骨大孔疝。(1)灰质脑干内的灰质为不连续的团块,分散于白质中成为功能相似的神经核。•行程:经锁骨下动、静脉之间入胸腔,越过肺根前方,沿心包与纵膈胸膜之间下行至膈。4、对立统一的整体作用:如当机体处于“应急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以适应环境的急变;反之,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以促进消化,保存能量.借左、右室间孔与两侧大脑半球内的侧脑室相通,后方借中脑水管与第四脑室相通但另一方面,疼痛作为报警也有其局限性(如癌症等出现疼痛时,已为时太晚)。1、背侧丘脑形状是一对卵圆形的灰质团块分部

“Y”形纤维板-内髓板前核群内侧核群外侧核群功能皮质下感觉的最后中继站

可能是痛觉中枢睁眼视物,或突然听到音响,或思考问题时可出现此波。1、背侧丘37解剖生理学基础第四章神经系统-课件382、下丘脑

位于背侧丘脑的前下方,包括视交叉、灰结节、漏斗和乳头体等结构。

2、下丘脑位于背侧丘脑的前下方,39主要结构

视交叉终板灰结节漏斗垂体乳头体主要结构视交叉终板40视上核室旁核漏斗核乳头体核垂体

下丘脑中含有多个核群,重要的有视上核和室旁核,两者均属神经分泌核团。视上核位于视交叉上方,分泌加压素。室旁核位于第三脑室壁内,分泌催产素。下丘脑不仅是调节内脏活动和内分泌腺的皮质下较高级中枢,而且对体温、水盐代谢和情绪改变也有重要作用。视上核室旁核漏斗核乳头体核垂体下丘脑中含有多个核群,413.第三脑室位于两侧背侧丘脑和下丘脑之间的狭窄腔隙。借左、右室间孔与两侧大脑半球内的侧脑室相通,后方借中脑水管与第四脑室相通3.第三脑室位于两侧背侧丘脑和下丘脑之间的狭窄腔隙。借左、右42(四)端脑(四)端脑43

由左右大脑半球组成。覆盖于间脑、中脑和小脑的上面。左右大脑半球之间有一纵行的深沟,称大脑纵裂。

裂底有连接两侧半球的白质结构,称胼胝体。大脑半球和小脑之间的裂隙,称大脑横裂.由左右大脑半球组成。覆盖于间脑、中脑和小脑的44解剖生理学基础第四章神经系统-课件45解剖生理学基础第四章神经系统-课件46另一类是与传导束相联系的中继核,这类核团与感觉和运动的传导有关。临床上称为小脑扁桃体疝或枕骨大孔疝。②肌紧张和腱反射减弱;可使心脏跳动快而强,血压升高。1、相互拮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拮抗作用,保证了内脏器官活动的相对稳定。马尾“安慰剂”(生理盐水代替吗啡)而某些长期的剧烈疼痛,对机体已成为一种难以忍受的折磨。(3)效应:尤其病人更易受消极情绪的影响,所以我们更应该重视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和治疗,使之避免悲观绝望的情绪,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有利于其健康的恢复。耸肩伸舌ⅪⅫ,ⅤⅦⅨⅩ是混合以及供应脑细胞一定的营养和带走例如阑尾炎的早期,疼痛常发生在上腹部或脐周围;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长,节后纤维短。感受器-肌肉、肌腱、关节临床上称为小脑扁桃体疝或枕骨大孔疝。对第二信号发生反应的皮质功能系统。运动神经元损伤后临床表现(二)视神经视网膜Ⅰ,Ⅳ~Ⅶ学习是记忆的前提和基础,而记忆是学习的结果。剧烈的深部疼痛使血压下降,脉率减慢,甚至发生虚脱、休克,引起食欲不振,消化功能障碍以及恶心、呕吐等1.端脑的外形大脑的三个面:另一类是与传导束相联系的中继核,这类核团与感觉和运动的传导有47距状沟距状沟48解剖生理学基础第四章神经系统-课件49三条沟

五个叶顶枕沟三条沟

五个叶顶枕沟50顶叶的沟和回

中央后沟

中央后回

缘上回角回

Updown

中央沟顶叶的沟和回中央后沟中央后回缘上回角回51枕叶和大脑半球内侧面的沟回胼胝体扣带回扣带沟中央旁小叶距状沟楔叶顶枕沟舌回钩海马沟侧副沟海马旁回枕颞沟Updown枕叶和大脑半球内侧面的沟回胼胝体扣带回扣带沟中央旁小叶距状沟52大脑半球的下面嗅球嗅束枕颞沟海马旁回

大脑纵裂侧副沟大脑半球的下面嗅球嗅束枕颞沟海马旁回大脑纵裂侧副沟533.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大脑皮质大脑髓质基底核侧脑室皮质髓质基底核侧脑室3.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大脑皮质皮质髓质基底核侧脑室54(1)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大脑皮质的不同部位,逐渐形成接受某种刺激,完成某些反射活动的较集中区域,称大脑皮质功能区,又称为中枢,最具有临床实践意义的皮质功能中枢有:躯体运动区、躯体感觉区、视区和听区。

(1)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55躯体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Updown躯体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Updown56另一类是与传导束相联系的中继核,这类核团与感觉和运动的传导有关。5—1秒后产生,持续时间较长,并伴有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快和情绪等方面的改变。能是一对卵圆形生物效应的受体。二、自主神经的递质与受体联系左右大脑半球的纤维遗忘:是指部分或完全失去回忆和再认的能力,包括生理性遗忘和病理性遗忘两类。②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内脏感觉纤维•内脏感觉纤维心肌缺血或梗塞,常感到心前区、左肩、左臂尺侧或左颈部体表发生疼痛;眼:瞳孔缩小、环行睫状肌收缩,晶状体变凸;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核上瘫)解剖生理学基础第四章神经系统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在手部的分布内脏运动神经有交感和副交感2种,且多数内脏器官同时接受双重支配。耸肩伸舌ⅪⅫ,ⅤⅦⅨⅩ是混合3、舌咽神经中的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腮腺。1、脑电图的波形:临床上称为小脑扁桃体疝或枕骨大孔疝。耸肩伸舌ⅪⅫ,ⅤⅦⅨⅩ是混合

躯体感觉区

位于中央后回Updown中央旁小叶后部另一类是与传导束相联系的中继核,这类核团与感觉和运动的传导有57视区位于枕叶内侧面距状沟两侧的皮质Updown视区位于枕叶内侧面距状沟两侧的皮质Updown58听区(颞横回)听区(颞横回)59(2)基底核豆状核尾状核杏仁体(2)基底核豆状核尾状核杏仁体60解剖生理学基础第四章神经系统-课件61基底核豆状核

尾状核杏仁体苍白球壳

新纹状体-旧纹状体基底核豆状核苍白球壳新纹状体-旧纹状体62(3)大脑髓质联络纤维联合纤维投射纤维(3)大脑髓质联络纤维63联络纤维往返于各回间、各叶间的纤维称为联络纤维Updown联络纤维往返于各回间、各叶间的纤维称为联络纤维Up64联合纤维—胼胝体联系左右大脑半球的纤维

Updown联合纤维—胼胝体Updown65投射纤维—内囊联络大脑皮质与皮质下中枢和脊髓间的上行、下行纤维

内囊前肢内囊膝内囊后肢投射纤维—内囊66内囊:位置: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的白质纤维束。形态:呈“〉〈”形内囊:673、脑室(1)侧脑室

位于大脑半球深部的腔,左右对称。中部有室间孔通向第三脑室。3、脑室(1)侧脑室68(2)第三脑室位于两面侧间脑之间的矢状裂隙,前上借室间也与侧脑室相通,后下借中脑水管与第四脑室相通。(3)第四脑室位于延髓、脑桥与小脑之间。上连中脑水管,下续脊髓中央管。脑室的两侧有孔,后下方有正中孔与蛛网膜下隙相通。脑室内的脑脊液通过三个孔不断流入蛛网膜下隙。

(2)第三脑室位于两面侧间脑之间的矢状裂隙,前上借室间也69心肌缺血或梗塞,常感到心前区、左肩、左臂尺侧或左颈部体表发生疼痛;调节肌张力,维持姿势和参与躯体运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5—1秒后产生,持续时间较长,并伴有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快和情绪等方面的改变。Ⅰ,Ⅳ~Ⅶ循环器官:心跳变慢,心房收缩力减弱,联系左右大脑半球的纤维另一方面借助感受器,接受外界变化的刺激,迅速、准确地调节各器官、系统的活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环境,从而使人体与外环境保持相对平衡。前者表现为不能保留新近获得的信息,多见于慢性酒精中毒;后者表现为不能回忆脑功能障碍发生之前一段时间内的经历,多见于脑震荡。中部有室间孔通向第三脑室。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核下瘫)呼吸器官:支气管平滑肌收缩;4、对立统一的整体作用:如当机体处于“应急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以适应环境的急变;反之,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以促进消化,保存能量.脊髓传导躯干四肢的痛、温、触、压觉小脑蚓②β受体—心得安(宁)。脑桥内的角膜反射中枢和中脑的瞳孔对光反射中枢。副交感神经中枢位于脑干内的副交感神经核和S2-4骶副交感神经核。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称神经节

三、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和脑脊液循环心肌缺血或梗塞,常感到心前区、左肩、左臂尺侧或左颈部体表发生70(一)脑和脊髓的被膜

脑和脊髓的被膜自外向内,分为三层:硬膜蛛网膜软膜功能:起保护、支持脑和脊髓的作用。(一)脑和脊髓的被膜脑和脊髓的被膜自外向内,分为三层:711.硬膜(1)硬脊膜向上附于枕骨大孔边缘,与硬脑膜延续;向下附于第2骶椎水平。

1.硬膜(1)硬脊膜72硬膜外隙:硬脊膜与椎管之间的狭窄腔隙。临床将麻醉药物注入此隙以阻断脊神经的传导,称硬膜外麻醉。硬膜外隙:硬脊膜与椎管之间的狭窄腔隙。73(2)硬脑膜1)大脑镰2)小脑幕

3)硬脑膜窦有:

上矢状窦横窦乙状窦海绵窦无静脉瓣,且无平滑肌(2)硬脑膜74解剖生理学基础第四章神经系统-课件752.脑蛛网膜:

蛛网膜下隙、蛛网膜粒

2.脑蛛网膜:76脑脊液通过蛛网膜粒深入上矢状窦,这是脑脊液回流入静脉的重要途径。3.软膜紧贴于脑和脊髓的表面,分别称软脑膜和软脊膜。软脑膜与脑室的毛细血管丛,室管膜上皮共同形成脉络丛,可产生脑脊液脑脊液通过蛛网膜粒深入上矢状窦,这是脑脊液回流入静脉的重要途77(二)脑和脊髓的血管1、脊髓的血管脊髓的动脉:(1)椎动脉发出脊髓前动脉脊髓后动脉(2)节段性动脉(二)脑和脊髓的血管1、脊髓的血管78

脊髓的静脉通过脊髓前、后静脉注入硬膜外隙的椎内静脉丛。脊髓的静脉通过脊髓前、后静脉注入硬膜外隙的椎内静脉丛792、脑的血管(1)脑的动脉

1)颈内动脉供应大脑半球前2/3分支: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

2、脑的血管802)椎动脉供应大脑半球的后1/3及部分的间脑和小脑、脑干。椎动脉先合成基底动脉,然后发出大脑后动脉及到小脑和脑干的分支。2)椎动脉81(2)脑的静脉不与动脉伴行,静脉血主要由硬脑膜窦收集,最终汇入颈内静脉(2)脑的静脉不与动脉伴行,静脉血主要由硬脑膜窦收集,82(三)脑脊液及其循环脑脊液由脉络丛产生,无色透明,流动于

脑室及及蛛网膜下稀内。作用:调节颅内压、减缓外力对脑的冲击

以及供应脑细胞一定的营养和带走

一些代谢废物。(三)脑脊液及其循环脑脊液由脉络丛产生,无色透明,流动于83左、右侧脑室室间孔第三脑室中脑水管第四脑室正中孔、外侧孔蛛网膜下隙蛛网膜粒上矢状窦颈内静脉脑脊液的循环途径左、右侧脑室脑脊液的循环途径84解剖生理学基础第四章神经系统-课件85(四)血-脑屏障血-脑屏障由内皮细胞的紧密连接、毛细血管的基膜和神经胶质细胞的胶质膜构成。作用:允许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通过,可阻止血液中的有害物质进入脑内。(四)血-脑屏障血-脑屏障由内皮细胞的紧密连接、毛细血管的基86第三节

周围神经系统第三节

周围神经系统87颈神经(C1-8):8对胸神经(T1-12):12对腰神经(L1-5):5对骶神经(S1-5):5对尾神经(Co):1对一、脊神经31对•脊神经•脑神经•

内脏神经颈神经(C1-8):8对一、脊神经31对•脊神88•

成分

躯体运动

内脏运动躯体感觉

内脏感觉•

性质混合性•

组成前根(运动根)后根(感觉根)后根前根•成分•组成前根(运动根)后根(感觉根)后根前根89(2)语言感觉区:损伤时→感觉性失语症。脑桥内的角膜反射中枢和中脑的瞳孔对光反射中枢。脑,同时又通过下行纤维束Ⅰ嗅Ⅱ视Ⅲ动眼,Ⅳ滑Ⅴ叉Ⅵ外展;1、相互拮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拮抗作用,保证了内脏器官活动的相对稳定。两侧半球各有优势,在完成脑的高级功能活动中同等重要。三、内脏活动的中枢调节传导躯干四肢的痛、温、触、压觉能分布在大脑和小脑生面的白质又称髓质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区别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核上瘫)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表现为:心脏活动抑制,支气管和胃肠平滑肌收缩,逼尿肌、瞳孔括约肌收缩,消化腺、汗腺分泌,骨骼肌血管舒张等。睁眼视物,或突然听到音响,或思考问题时可出现此波。③少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称神经节•T1~4节段节前纤维节后Ⅶ面Ⅷ听Ⅸ舌咽,迷副舌下神经全。主要分支•

后支•

前支颈丛臂丛腰丛骶丛后支前支(2)语言感觉区:损伤时→感觉性失语症。主要分支后支前支90(一)颈丛•

构成C1-4

前支•

位置胸锁乳突肌上部深面•主要分支皮支: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附近浅出至浅筋膜;分布于枕部、颈部、耳周、肩部和胸壁上部的皮肤。膈神经颈横神经锁骨上神经耳大神经枕小神经(一)颈丛•构成C1-4前支皮支: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91膈神经•

混合性•

行程:经锁骨下动、静脉之间入胸腔,越过肺根前方,沿心包与纵膈胸膜之间下行至膈。•分布:感觉纤维分布于部分胸膜、心包等处,右膈神经的感觉神经纤维还分布于肝和肝外胆道。运动纤维支配膈肌运动膈神经膈神经•混合性膈神经92(二)臂丛•

构成C5~8、T1

前支•

位置位于斜角肌间隙、锁骨后方和腋腔内。•主要分支

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腋神经(二)臂丛•构成肌皮神经93正中神经正中神经94正中神经损伤—猿手正中神经损伤—猿手95尺神经尺神经96尺神经受损—爪形手尺神经受损—爪形手97桡神经桡神经98桡神经损伤—垂腕征桡神经损伤—垂腕征99腋神经腋神经100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上肢皮肤的神经支配情况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上肢皮肤的神经支配情况101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在手部的分布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在手部的分布102(三)胸神经前支•

共12对•T1~11:肋间神经,走在肋间隙•T12:走在肋下称为肋下神经•

分布有节段性(三)胸神经前支•共12对103(四)腰丛•

构成T12神经前支一部分

L1~3前支

L4神经前支一部分•位置位于腰大肌深面

•主要分支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

股神经闭孔神经(四)腰丛•构成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股神经闭孔神104(五)骶丛•

构成腰骶干(第4腰神经前支的一部分和第5腰神经前支组成)、全部骶神经前支及尾神经前支组成•位置位于骶骨和梨状肌的前面•主要分支

臀下神经阴部神经坐骨神经(五)骶丛•构成臀下神经阴部神经坐骨神经105坐骨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足底内侧神经足底外侧神经坐骨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足底内侧神经足底外侧神经106二、脑神经•

性质和分类躯体感觉纤维内脏感觉纤维躯体运动纤维内脏运动纤维共12对•脑神经记忆口诀:Ⅰ嗅Ⅱ视Ⅲ动眼,Ⅳ滑Ⅴ叉Ⅵ外展;Ⅶ面Ⅷ听Ⅸ舌咽,迷副舌下神经全。感觉纤维ⅠⅡⅧ,运动眼球ⅢⅣⅥ;耸肩伸舌ⅪⅫ,ⅤⅦⅨⅩ是混合

二、脑神经•性质和分类共12对•脑神经记忆口诀:107一、感觉性脑神经(一)嗅神经鼻粘膜感觉纤维组成嗅神经→筛孔→连于嗅球一、感觉性脑神经108

(二)视神经视网膜节细胞轴突纤维组成视神经→视神经管→视交叉→连于间脑视神经视神经视交叉(二)视神经视网膜视神经视神经视交叉109(八)前庭蜗神经•

前庭神经•

蜗神经(八)前庭蜗神经•前庭神经•蜗神经110二、运动性脑神经(三)动眼神经

一般躯体运动支配上睑提肌、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一般内脏运动支配瞳孔扩约、睫状肌(四)滑车神经

支配上斜肌(六)外展神经支配外直肌二、运动性脑神经(四)滑车神经(六)外展神经111(十一)副神经支配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十二)舌下神经支配全部舌内肌和大部舌外肌舌下神经副神经(十一)副神经(十二)舌下神经舌下神经副神经112三、混合性脑神经(五)三叉神经•

眼神经•

上颌神经•

下颌神经三、混合性脑神经•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113(七)面神经•

躯体运动纤维面部表情肌•

内脏运动纤维泪腺下颌下腺舌下腺•

内脏感觉纤维舌前2/3味觉(七)面神经•躯体运动纤维114解剖生理学基础第四章神经系统-课件115(九)舌咽神经•

躯体运动纤维咽肌•

躯体感觉纤维鼓室、耳后•

内脏运动纤维腮腺•

内脏感觉纤维舌后1/3颈动脉窦及颈动脉小球舌咽神经(九)舌咽神经•躯体运动纤维舌咽神经116•

喉上神经•

喉返神经(十)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喉返神经•喉上神经•喉返神经(十)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喉返117三、内脏神经(一)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的比较1.躯体运动神经支配骨骼肌,受意识支配;

内脏运动神经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不受意识支配2.躯体运动神经只有一种纤维成分;

内脏运动神经有交感和副交感2种,且多数内脏器官同时接受双重支配。3.三、内脏神经(一)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的比较1181.分布:内脏神经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

2.分部:内脏神经周围部中枢部内脏运动神经内脏感觉神经脊髓脑干间脑大脑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低级中枢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三、内脏神经1.分布:内脏神经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内脏神经周围部119交感神经•

中枢部

低级中枢:脊髓T1-3灰质侧角•

周围部交感神经节节前纤维节后纤维交感神经•中枢部•周围部交感神经节120

椎旁节24对

椎前节

腹腔神经节

主动脉肾神经节

肠系膜上神经节

肠系膜下神经节交感神经节•椎旁节24对交感神经节121交感神经节前、后纤维分布规律•

T1~4节段节前纤维节后纤维头、颈、胸腔脏器、躯干上半及上肢。•

T5~12节段节前纤维节后纤维肝、肾、脾、结肠左曲以上的消化管及躯干下半。•

L1~3节段节前纤维节后纤维结肠左曲以下的消化管、盆腔脏器及下肢。交感神经节前、后纤维分布规律•T1~4节段节前纤维122副交感神经•

周围部副交感神经节骶部副交感神经分布颅部副交感神经分布•

中枢部脑干:内脏运动核脊髓:S2-4骶副交感神经核副交感神经•周围部副交感神经节骶部副交感神经分布颅部副交感123颅部副交感神经分布

随动眼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行走1、动眼神经中的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瞳孔括约肌及睫状肌。2、面神经中的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泪腺及舌下腺和下颌下腺。3、舌咽神经中的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腮腺。4、迷走神经中的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分布在心、肺、肝、肾、脾及结肠左曲以上的消化管。骶部副交感神经分布脊髓S2-4骶副交感神经核节后纤维分布在结肠左曲以下的消化管、盆腔脏器。颅部副交感神经分布随动眼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行124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区别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内脏器官形成双重支配,二者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有各自特点:1、低级中枢:交感神经中枢位于T1-L3;副交感神经中枢位于脑干内的副交感神经核和S2-4骶副交感神经核。2、神经节位置:交感神经节位于脊柱两旁或前方;副交感神经节位于效应器附近或壁内。3、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短,节后纤维长;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长,节后纤维短。4、交感神经分布范围广泛(全身血管、心肌、腺体、皮肤汗腺、竖毛肌、瞳孔开大肌及胸腹盆腔的内脏平滑肌等);副交感神经分布范围较窄(大部分血管、汗腺、竖毛肌、肾上腺髓质无副交感神经分布。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区别125第四节神经系统活动的一般规律一、传导兴奋的特征1.双向传导2.绝缘性保证神经调节的精确性3.生理完整性结构和功能的完整4.相对不疲劳性持续时间长,不易疲劳第四节神经系统活动的一般规律一、传导兴奋的特征126二、反射和反射中枢(一)反射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1.非条件反射先天2.条件反射后天(二)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三)基本过程二、反射和反射中枢127第五节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自学)一、感受器的生理功能1.适宜刺激2.换能作用将刺激的能量转变为生物电

能3.适应现象人体的触觉和嗅觉等第五节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自学)一、感受器的生理功能128二、感觉投射系统感觉冲动由感受器传至大脑皮质的路径,成为感觉投射纤维系统。二、感觉投射系统129感觉传导通路

人体有哪些“感觉”

?浅感觉:痛、温、触、压感受器-皮肤、粘膜深感觉:运动觉、震动觉、位置觉感受器-肌肉、肌腱、关节

深感觉:感觉传导通路人体有哪些“130感受器周围突

脊神经节中枢突第二级神经元交叉

大脑皮质相应功能区第三级神经元内囊后肢感觉传导路的共同规律

(第一级神经元)感受器周围突脊神经节中枢突第二级神经元交叉第三级神经元内囊131意

路脊神经节薄束楔束薄束核楔束核内侧丘系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丘脑中央辐射

T4意

路脊神经节薄束楔束薄132深感受器周围突脊神经脊神经节薄束楔束薄束核楔束核内侧丘系交叉内侧丘系

中央后回上2/3旁中央小叶后部丘脑腹后外侧核内囊后肢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

(深感觉)躯干四肢精细触觉深感受器周围突脊神经节薄束薄束核内侧丘系交叉内侧丘系丘脑腹133腰骶膨大

Ⅴ-Ⅶ

胸核脊髓小脑后束脊髓小脑前束脊神经节小脑下脚小脑上脚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腰骶膨大Ⅴ-Ⅶ胸核脊髓小脑后束脊髓小脑前束脊神经节小脑下134脊神经节脊髓灰质后角

Ⅰ,Ⅳ~Ⅶ

脊髓丘脑侧束

脊髓丘脑前束脊髓丘系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丘脑中央辐射(躯干、四肢)痛、温觉和粗触觉传导路脊神经节脊髓灰质后角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前束脊髓丘系背侧丘135躯干四肢浅感觉感受器周围突脊神经脊神经节中枢突后角固有核脊髓丘脑束脊髓丘系

中央后回上2/3旁中央小叶后部丘脑腹后外侧核内囊后肢浅感觉传导路

(躯干、四肢)

白质前连合(上升1-2节段)躯干四肢浅感觉感受器周围突脊神经节中枢突后角固有核脊髓丘136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叉丘系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丘脑中央辐射(头面部)痛、温觉和触觉传导通路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叉丘系背侧丘脑丘脑中137

头面部皮肤粘膜

周围突三叉神经三叉神经节中枢突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叉丘系中央后回下1/3丘脑腹后内侧核内囊后肢浅感觉传导路

(头面部)头面部皮肤粘膜周围突三叉神经节中枢突三叉神经脑桥核三138运动传导路运动传导通路系指从大脑皮质至躯体运动效应器的神经联系。大脑皮质通过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管理骨骼肌的运动。运动传导路运动传导通路系指从大脑皮质至躯体运动效应器的神经联139(六)痛觉现代医学所谓的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它包括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痛感觉,以及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痛反应(躯体运动性反应和/或内脏植物性反应,常伴随有强烈的情绪色彩)。痛觉可作为机体受到伤害的一种警告,引起机体一系列防御性保护反应。但另一方面,疼痛作为报警也有其局限性(如癌症等出现疼痛时,已为时太晚)。而某些长期的剧烈疼痛,对机体已成为一种难以忍受的折磨。因此,镇痛是医务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六)痛觉现代医学所谓的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是临140疼痛的生理反应引起病人精神兴奋、焦虑烦躁,甚至哭闹不安。使人精神抑郁、表情淡漠可引起应激反应,使病人血压升高、心动过速和心律失常。剧烈的深部疼痛使血压下降,脉率减慢,甚至发生虚脱、休克,引起食欲不振,消化功能障碍以及恶心、呕吐等心理性反应

“安慰剂”(生理盐水代替吗啡)疼痛的生理反应1412.皮肤痛特点皮肤痛分为快痛和慢痛二种,快痛是在皮肤受到刺激时很快发生,是一种定位清楚而尖锐的刺痛,在撤除刺激后又很快消失;慢痛是一种定位不明确而又难以忍耐的烧灼痛,一般在刺激作用后0.5—1秒后产生,持续时间较长,并伴有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快和情绪等方面的改变。2.皮肤痛特点1423.内脏痛1)疼痛缓慢、持续时间长、定位不精确,对刺激分辨能力差2)对切割、烧灼等刺激不敏感,对机械牵拉、缺血、痉挛和炎症等刺激敏感3)常出现牵涉痛内脏痛与皮肤痛相比,有以下特点是:痛觉发生缓慢、持续时间长、定位不准确;对刺激性质分辨能力差;对机械牵拉、缺血、炎症等刺激敏感,对切割烧灼等刺激不敏感。3.内脏痛1434.牵涉痛某些内脏器官病变时,在体表一定区域产生感觉过敏或疼痛感觉的现象,称为牵涉痛。例如阑尾炎的早期,疼痛常发生在上腹部或脐周围;心肌缺血或梗塞,常感到心前区、左肩、左臂尺侧或左颈部体表发生疼痛;胆囊疾患时,常在右肩体表发生疼痛等等。4.牵涉痛某些内脏器官病变时,在体表一定区域产生感觉过敏或疼144第六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自学)第六节

神145一、锥体系

管理骨骼肌的随意运动,由上、下两级神经元组成。上运动神经元胞体中央前回中央旁小叶前部轴突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下运动神经元胞体脑神经运动核脊髓前角轴突脑神经脊神经一、锥体系管理骨骼肌的随意运动,由上、下两级神146皮质脊髓束中央前回背侧丘脑内囊豆状核中脑脑桥延髓锥体交叉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束脊髓皮质脊髓束中央前回背侧丘脑内囊豆状核中脑脑桥延髓锥体交叉皮质147损伤症状锥体交叉平面以上损伤:

对侧肢体肌瘫痪锥体交叉平面以下损伤:

同侧肢体肌瘫痪损伤症状148皮质核束

8对躯体运动脑神经核一般——双侧支配特殊——面神经核下半舌下神经核

对侧支配!副神经核疑核面神经核展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滑车神经核动眼神经核皮质核束舌下神经核黑质皮质核束8对躯体运动脑神经核副神经核疑核面神经核展神经核三149解剖生理学基础第四章神经系统-课件150损伤症状面神经瘫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核上瘫)对侧眼裂以下面肌瘫痪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核下瘫)

病灶侧所有面肌瘫痪

症状核上瘫核下瘫额纹眼裂鼻唇沟口角正常能闭眼消失歪向病灶侧消失不能闭眼消失歪向健侧损伤症状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核下瘫)症状核上瘫核下瘫额纹正常151舌下神经瘫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对侧舌肌瘫痪表现:伸舌时舌尖偏向健侧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同侧舌肌瘫痪表现:伸舌时舌尖偏向患侧舌下神经瘫152运动神经元损伤后临床表现上运动神经元损伤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瘫痪特点痉挛性(硬瘫)弛缓性(软瘫)肌张力增强减弱腱反射亢进消失浅反射消失消失病理反射出现不出现肌萎缩不明显明显运动神经元损伤后临床表现上运动神经元损伤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瘫153

左侧内囊出血右侧偏瘫右上、下肢痉挛性瘫右眼裂以下面肌瘫痪右侧舌肌瘫痪右半身感觉丧失两眼视野右侧同向性偏盲左侧内囊出血154皮质核束皮质脊髓束丘脑中央辐射皮质核束皮质脊髓束丘脑中央辐射155锥体外系

概念

锥体系以外影响和控制躯体运动的传导径路。调节肌张力,维持和调整身体姿势,协调肌的活动,进行习惯性和节律性动作等。功能

锥体外系的活动是在锥体系的主导下进行,而锥体外系又给锥体系的活动以最适宜的条件。锥体外系概念调节肌张力,维持和调整身体姿势,协调肌的156锥体外系的主要通路(1)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皮质环路(2)纹状体——黑质——纹状体环路(3)皮质—脑桥—小脑—皮质环路

大脑皮质对于躯体运动的管理是通过锥体系和锥体外系两条路径实现的。两者在功能上互相协调、互相依赖,从而共同完成各项复杂的随意运动。锥体外系的主要通路(1)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皮质环路(2157第七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第七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158一、自主神经的功能和意义

传入神经

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传出神经

副交感神经

一、自主神经的功能和意义

159自主神经对各器官支配示意图

自主神经对各器官支配示意图

160(一)自主神经的功能特点

1、紧张性支配;

2、双重支配:大多数内脏器官接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两者的作用一般是相互拮抗的;

3、自主神经的功能受效应器功能状态的影响。举例说明;

4、对立统一的整体作用:如当机体处于“应急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以适应环境的急变;反之,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以促进消化,保存能量.(一)自主神经的功能特点161(二)自主神经的主要功能

自主神经支配的器官非常广泛:心肌、所有平滑肌和腺体,其作用已在各有关章节讲述,其主要功能见表13-5-1

小结如下:(二)自主神经的主要功能自主神经支配的器官非1621、交感神经

循环器官:心跳加快、加强,大部分血管收缩;呼吸器官:支气管平滑肌舒张;消化器官:抑制消化;泌尿器官:抑制排尿;眼:瞳孔扩大、睫状肌松弛,晶状体相对扁平;皮肤:汗腺分泌,竖毛肌收缩;其他器官:自学为主。1、交感神经

循环器官:心跳加快、加强,大部分血管1632、副交感神经

循环器官:心跳变慢,心房收缩力减弱,

部分血管舒张;呼吸器官: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消化器官:促进消化;泌尿器官:促进排尿;眼:瞳孔缩小、环行睫状肌收缩,晶状体变凸;其他器官:自学为主。2、副交感神经

循环器官:心跳变慢,心房收缩164(三)自主神经的生理意义

1、相互拮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拮抗作用,保证了内脏器官活动的相对稳定。

2、整体统一:当环境急剧变化时,交感神经活动加强,以适应环境的急变;当机体安静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以促进消化,休整恢复,保存能量.(三)自主神经的生理意义

1、相互拮抗:交165二、自主神经的递质与受体

(一)递质:①乙酰胆碱(ACh)②去甲肾上腺素(NE)

1、胆碱能纤维:以乙酰胆碱为递质的神经纤维。包括:①副交感神经节前、节后纤维;②交感神经节前纤维;③少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2、肾上腺素能纤维:以去甲肾上腺素为递质的神经纤维。包括:大多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二、自主神经的递质与受体

(一)递质:①乙酰胆碱(ACh)166解剖生理学基础第四章神经系统-课件167(二)受体

1、胆碱能受体(1)概念:凡能与乙酰胆碱特异性结合,发挥生物效应的受体。(2)分类:①毒蕈碱受体(M受体):M1;M2;M3;M4;M5

②烟碱受体(N受体):N1;N2

(已确认:N1、N2皆为ACh门控性通道的亚单位)

(二)受体168(3)分布:M受体分布在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和交感胆碱能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N受体分布在自主神经节细胞膜(N1)和骨骼肌细胞膜(N2

)。(4)效应:

1)M样作用(毒蕈碱样作用):表现为:心脏活动抑制,支气管和胃肠平滑肌收缩,逼尿肌、瞳孔括约肌收缩,消化腺、汗腺分泌,骨骼肌血管舒张等。(3)分布:M受体分布在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和交感胆碱能节后纤1692)N样作用(烟碱样作用):表现为:①节后神经元兴奋;②骨骼肌兴奋。(5)阻断剂:M受体—阿托品

N受体—箭毒。2)N样作用(烟碱样作用):1702、肾上腺素能受体(1)概念:能与去甲肾上腺素或肾上腺素特异性结合,发挥生物效应的受体。(2)分类:①α受体:α1、α2

②β受体:β1、β2、β3

(3)效应:①α受体:以兴奋为主,但小肠例外;②β受体:以抑制为主,但心肌例外。(4)阻断剂:①α受体—酚妥拉明;②β受体—心得安(宁)。2、肾上腺素能受体171三、内脏活动的中枢调节

(一)脊髓:

脊髓是内脏反射的初级中枢。脊髓可完成发汗、排便、排尿、血管运动等反射活动,它的活动受高位中枢的控制。如:脊髓腰骶段损伤的病人→尿潴留;脊髓高位损伤的病人→尿失禁。三、内脏活动的中枢调节172(二)低位脑干:★1.延髓:延髓是“生命中枢”所在部位。如:呼吸、心血管的基本中枢皆位于延髓,所以,延髓受损可危及生命。(二)低位脑干:1732、脑桥:脑桥有呼吸调整中枢和角膜反射中枢等.3.中脑:中脑是瞳孔对光反射中枢所在部位,瞳孔对光反射异常,提示病变侵犯到中脑。

(三)下丘脑: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调节体温、摄食、水平衡、内分泌及情绪等。

(四)大脑皮层:大脑皮层的边缘系统和新皮层是内脏活动的高级中枢。2、脑桥:脑桥有呼吸调整中枢和角膜反射中枢等.174

四、情绪对内脏活动的影响

(一)情绪:情绪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体验和客观表达,是心理活动之一。(二)情绪生理反应:情绪生理反应是指在情绪活动中伴随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变化。

四、情绪对内脏活动的影响175(三)主要表现:

1、内分泌功能的改变,如情绪激动时,肾上腺素分泌明显增多。可使心脏跳动快而强,血压升高。

2、自主神经功能的改变:情绪状态不同,其表现不同。(三)主要表现:176

请举例:①恐惧、愤怒的情绪,其内脏活动有何变化?②焦虑、悲观失望的情绪,其内脏活动有何变化?③积极、愉快的情绪,其内脏活动有何变化?尤其病人更易受消极情绪的影响,所以我们更应该重视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和治疗,使之避免悲观绝望的情绪,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有利于其健康的恢复。请举例:177第八节

脑的高级功能第八节

脑的高级功能178一、条件反射

(一)条件反射的建立与消退(看图说明:图13-6-1

(二)条件反射的生物学意义一、条件反射

(一)条件反射的建立与消退179条件反射的建立非条件刺激非条件反射无关刺激无唾液分泌多次结合

强化条件刺激

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建立非条件刺激非条件反射180二、人类大脑皮层活动的特征

(一)两个信号系统:

1、第一信号系统:

对第一信号发生反应的皮质功能系统。人与动物所共有,是建立和发展第二信号系统的基础。

2、第二信号系统:对第二信号发生反应的皮质功能系统。人类所特有,是建立和发展语言功能的基础。二、人类大脑皮层活动的特征

(一)两个信号系统:181(二)语言中枢:语言功能:听、说、读、写。

1、优势半球:成年人(右利者和大部分左利者),语言中枢多集中在左半球,所以左半球被称为语言功能的优势半球。右侧半球在非语言性认知功能,如音乐、图形和空间辨认等方面占优势。这与遗传有一定关系,但语言功能区主要是后天形成的。两侧半球各有优势,在完成脑的高级功能活动中同等重要。(二)语言中枢:1822、分区:(1)语言运动区:损伤时→运动性失语症。(2)语言感觉区:损伤时→感觉性失语症。(3)语言书写区:损伤时→失写症。(4)语言阅读区:损伤时→失读症。2、分区:183解剖生理学基础第四章神经系统-课件184三、学习和记忆

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它是人和动物改变自身行为以适应环境的必要过程。学习是指人和动物获得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过程;记忆则是指将学习到的知识或技能编码、储存及读出的神经活动过程。学习是记忆的前提和基础,而记忆是学习的结果。

三、学习和记忆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185

遗忘:是指部分或完全失去回忆和再认的能力,包括生理性遗忘和病理性遗忘两类。生理性遗忘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其原因是条件反射的消退抑制或后来信息的干扰。病理性遗忘是指临床上在疾病情况下发生的遗忘,被称为记忆缺失或遗忘症,可分为顺行性遗忘症和逆行性遗忘症两类。前者表现为不能保留新近获得的信息,多见于慢性酒精中毒;后者表现为不能回忆脑功能障碍发生之前一段时间内的经历,多见于脑震荡。

遗忘:是指部分或完全失去回忆和再认的能力,包括生理186四、大脑皮层的电活动

(一)自发脑电活动

——脑电图(EEG)

1、脑电图的波形:正常脑电图有四种基本波形:

α;β;θ;δ。(图13-6-2)

2、脑电图的意义:对皮层肿瘤或癫痫发作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四、大脑皮层的电活动

(一)自发脑电活动——脑电图(EEG187

图13-6-2正常脑电图波形图13-6-2正常脑电图波形1881.α波频率每秒8~13Hz,振幅20~100μV。成人安静、清醒闭目时出现。睁开眼睛或接受其他刺激时,立即消失而呈现快波,称为α波阻断。

2.β波频率每秒14~30Hz,振幅5~20μV。睁眼视物,或突然听到音响,或思考问题时可出现此波。一般认为β波是大脑皮层兴奋的表现。1.α波频率每秒8~13Hz,振幅20~100μV。成人安1893.θ波频率每秒4~7Hz,振幅100~150μV。成人在困倦、缺O2或深度麻醉时出现;少年为正常脑电图。

4.δ波频率每秒0.5~3Hz,振幅20~200μV。成人熟睡时可出现,清醒时无此波;在深度麻醉和缺O2时亦可时出现;婴幼儿为正常脑电图。3.θ波频率每秒4~7Hz,振幅100~150μV。190(二)皮层诱发电位

1、概念:皮层诱发电位是指刺激特定感受器或感觉传入神经时,在大脑皮层相应区域记录到的波形较为固定的电位变化。

2、意义:诱发电位是继脑电图和肌电图之后神经电生理学的第三大进展。其意义在于:①可证实感觉代表区在皮层的分布规律;②临床上对神经损伤部位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临床常见的有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听觉脑干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等。举例: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的波形

(二)皮层诱发电位191

刺激家兔腓总神经引起的体感诱发电位波形刺激家兔腓总神经引起的体感诱发电位波形192五、觉醒和睡眠

觉醒与睡眠是一种昼夜节律性生理活动,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一般情况下,成年人每天需要睡眠7~9h,儿童需要更多睡眠时间,新生儿约需要18~20h,老年人需要睡眠时间则较少。(一)觉醒觉醒包括脑电觉醒和行为觉醒。一般认为觉醒状态的维持是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作用。

五、觉醒和睡眠

觉醒与睡眠是一种昼夜节律性193(二)睡眠两个时相:慢波睡眠:脑电图呈同步化慢波。

1)生理变化:①嗅、视、听、触等感觉功能暂时减退;②肌紧张和腱反射减弱;③自主神经功能的改变,如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呼吸减慢、代谢率降低、体温降低、唾液分泌减少、胃液分泌增多等;④生长素分泌明显增多。

(二)睡眠两个时相:194谢谢观看!谢谢观看!195解剖生理学基础第四章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学基础第四章神经系统196

神经系统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一方面控制、调节各个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使其彼此联系,相互协调,使人体成为一个完整统一体;另一方面借助感受器,接受外界变化的刺激,迅速、准确地调节各器官、系统的活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环境,从而使人体与外环境保持相对平衡。因而神经系统在人体中起主导作用。

197一、神经系统的分部

分为中枢部和周围部两大部分。中枢部,是指脑和脊髓,也称为中枢神经系统。周围部,又称为周围神经系统,是指脑和脊髓以外的所有神经成份,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内脏神经。一、神经系统的分部

分为中枢部和周围部两大部分198神经系统的区分中枢部周围部脑脊髓31对脊神经12对脑神经内脏神经神经系统的区分中枢部周围部脑脊髓31对脊神经12对脑神经内脏199(一)灰质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集聚的部位,在新鲜标本上呈灰色,称灰质。在大脑和小脑表面的灰质层称皮质。(二)白质神经纤维集聚的部位,因多数纤维具有髓鞘而成白色,称白质。分布在大脑和小脑生面的白质又称髓质二、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一)灰质二、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200解剖生理学基础第四章神经系统-课件201(三)神经核和神经节由形态与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聚集而成的结构,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称神经核;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称神经节(三)神经核和神经节202(四)纤维束和神经在中枢神经系统内起止与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维聚集成束,称纤维束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纤维聚集成束,并被结缔组织包裹成圆索状的结构,称神经(四)纤维束和神经203解剖生理学基础第四章神经系统-课件204(五)网状结构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由神经纤维交织成网状,并在其中散在一些小的灰质核团,这些区域称为网状结构。(五)网状结构205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206左右大脑半球之间有一纵行的深沟,称大脑纵裂。这与遗传有一定关系,但语言功能区主要是后天形成的。1、相互拮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拮抗作用,保证了内脏器官活动的相对稳定。位于外侧索的前半部和前索中。在中枢神经系统内起止与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维聚集成束,称纤维束中枢部,是指脑和脊髓,也称为中枢神经系统。传导躯干四肢的痛、温、触、压觉生物效应的受体。1、内分泌功能的改变,如情绪激动时,肾上腺素分泌明显增多。另一类是与传导束相联系的中继核,这类核团与感觉和运动的传导有关。2、脑电图的意义:对皮层肿瘤或癫痫发作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一般认为觉醒状态的维持是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作用。2、面神经中的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泪腺及舌下腺和下颌下腺。绝缘性保证神经调节的精确性如:呼吸、心血管的基本中枢皆位于延髓,所以,延髓受损可危及生命。②骨骼肌兴奋。(3)语言书写区:损伤时→失写症。①α受体:以兴奋为主,但小肠例外;(1)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大脑皮质的不同部位,逐渐形成接受某种刺激,完成某些反射活动的较集中区域,称大脑皮质功能区,又称为中枢,最具有临床实践意义的皮质功能中枢有:躯体运动区、躯体感觉区、视区和听区。联系左右大脑半球的纤维外形:两个膨大:颈膨大腰骶膨大(一)位置和外形位置:位于椎管内上端平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下端(成人)平第1腰椎体下缘一、脊髓颈膨大腰骶膨大终丝前正中裂1后正中沟1前外侧沟2后外侧沟2

前正中裂后正中沟前外侧沟后外侧沟后中间沟6条沟:左右大脑半球之间有一纵行的深沟,称大脑纵裂。外形:(一)位置207脊髓圆锥终丝马尾脊神经(31对)颈8前根(运动)后根(感觉)第一胝神经终丝马尾终丝脊髓圆锥后正中沟前根后根脊髓圆锥第一胝神经终丝马尾终丝脊髓圆锥后正中沟前208(二)脊髓的内部结构脊髓由灰质和白质两部分组成。在横切面上,中央有一细小的中央管,其周围是‘‘H’’形的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