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章
间壁式热质交换设备的热工计算71-12022/12/19第6章
间壁式热质交换设备的热工计算71-12022/12内容间壁式热质交换设备的型式与结构6.1间壁两侧流体传热过程分析6.2总传热系数与总传热热阻2022/12/19热工计算常用的计算方法其它间壁式热质交换设备的热工计算表面式冷却器的热工计算6.36.46.56.671-2内容间壁式热质交换设备的型式与结构6.1间壁两侧流体传热过
套管式换热器:最简单的一种间壁式换热器,流体有顺流和逆流两种,适用于传热量不大或流体流量不大的情形。顺流逆流6.1间壁式热质交换设备的型式与结构2022/12/1971-3套管式换热器:最简单的一种间壁式换热器,流体有顺流管壳式换热器:最主要的一种间壁式换热器,传热面由管束组成,管子两端固定在管板上,管束与管板再封装在外壳内。两种流体分管程和壳程。单壳程、单管程2022/12/1971-4管壳式换热器:最主要的一种间壁式换热器,传热面由管束组成,管增加管程单壳程、双管程2022/12/1971-5增加管程单壳程、双管程2022/12/1371-5进一步增加管程和壳程2-4型3-6型双壳程、四管程2022/12/1971-6进一步增加管程和壳程2-4型3-6型双壳程、四管程2022/交叉流换热器:其主要特点是冷热流体呈交叉状流动。交叉流换热器又分管束式、管翅式和板翅式三种。2022/12/1971-7交叉流换热器:2022/12/1371-72022/12/1971-82022/12/1371-8(c)板翅式交叉流换热器2022/12/1971-9(c)板翅式交叉流换热器2022/12/1371-9板式换热器:由一组几何结构相同的平行薄平板叠加所组成,冷热流体间隔地在每个通道中流动,其特点是拆卸清洗方便,故适用于含有易结垢物的流体。2022/12/1971-10板式换热器:2022/12/1371-10螺旋板式换热器:换热表面由两块金属板卷制而成。优点:换热效果好;缺点:密封比较困难。1211222022/12/1971-11螺旋板式换热器:1211222022/12/1371-11
例如,空调工程中处理空气的表冷器,一般在空气侧加装各种形式的肋片间壁式换热器种类和型式的不同换热设备两端流体的不同2022/12/1971-12例如,空调工程中处理空气的表冷器,一般在空气侧加装各种形2022/12/1971-132022/12/1371-13表冷器工作过程2022/12/1971-14表冷器工作过程2022/12/1371-14hiho内部对流:圆柱面导热:外部对流:三式相加:6.2间壁两侧流体传热过程分析2022/12/1971-15hiho内部对流:圆柱面导热:外部对流:三式相加:6.26.3总传热系数与总传热热阻其中:单位管长的总热阻为:其中i表示内表面,o表示外表面hiho2022/12/1971-166.3总传热系数与总传热热阻其中:单位管长的总热阻为:6.4换热器热工计算常用的计算方法一、换热器热工计算的基本公式传热方程式:
Q=KAΔtm
热平衡方程式:
Q=G1c1(t1’-t1”)=G2c2(t2”-t2’)
通常:1-热流体;2-冷流体2022/12/1971-176.4换热器热工计算常用的计算方法一、换热器热工计算的基18顺流逆流二、
对数平均温差法(LMTD法)2022/12/1971-1818顺流逆流二、对数平均温差法(LMTD法)2022/12传热方程的一般形式:当温差沿整个壁面不是常数时,比如等壁温条件下的管内对流换热,以及我们现在遇到的换热器等,需要用到平均温差。dthdtcthtc2022/12/1971-19传热方程的一般形式:当温差沿整个壁面不是常数时,比对数平均温差2022/12/1971-20对数平均温差2022/12/1371-20顺流和逆流的区别在于:将对数平均温差写成统一形式(顺流和逆流都适用):顺流:逆流:2022/12/1971-21顺流和逆流的区别在于:将对数平均温差写成统一形式(顺流和逆流平均温差更为简单的形式是算术平均温差,即算术平均温差算术平均温差相当于温度呈直线变化的情况,总是大于相同进出口温度下的对数平均温差,当
时,两者的差别小于4%(3.8%);当
时,两者的差别小于2.3%。2022/12/1971-22平均温差更为简单的形式是算术平均温差,即算术平均温差算术平均三、效能-传热单元数法(ε-NTU法)换热器热工计算的基本公式:Q=KAΔtm;
Q=G1c1(t1’-t1”)=G2c2(t2”-t2’)
将方程式无因次化:ε-NTU法八个变量:Q,KA,G1c1,G2c2,t1’,t1”,t2”,t2’。2022/12/1971-23三、效能-传热单元数法(ε-NTU法)换热器热工计算的基本三个无因次量:热容比(或水当量比Cr
):G2C2<G1C1时G2C2>G1C1时传热单元数NTU:传热效能ε:2022/12/1971-24三个无因次量:热容比(或水当量比Cr):G2C2<G1C换热器的效能定义:物理意义:如果已知了效能和冷热流体的进口温差,则Q:ε-NTU法推导:2022/12/1971-25换热器的效能定义:物理意义:如果已知了效能和冷热流体的
平均温差法;效能-传热单元数平均温差法步骤:直接用传热方程和热平衡方程进行计算换热器的热工计算有两种方法:设计计算:1)初步布置换热面,并计算出相应的总传热系数K;2)根据给定条件,由热平衡式求出进、出口温度中的那个待定的温度;3)由冷热流体的4个进出口温度确定平均温差;4)由传热方程式计算所需的换热面积A,并核算换热面流体的流动阻力;5)如果流动阻力过大,则需要改变方案重新设计。(已知G1,c1,G2,c2,及进出口温度中的三个,求K,A
)2022/12/1971-26平均温差法;效能-传热单元数平均温差法步骤:直接校核计算:(已知A,G1,c1,G2,c2,两个进口温度,求t”1,t”2)1)先假设一个流体的出口温度,按热平衡式计算另一个出口温度;2)根据4个进出口温度求得平均温差Δtm;3)根据换热器结构,算出相应工作条件下的总传热系数k;4)已知k,A和Δtm,按传热方程式计算在假设出口温度下的Q;5)根据4个进出口温度,用热平衡式计算另一个Q,这个值和上面的Q,都是在假设出口温度下得到的,因此,都不是真实的换热量;6)比较两个Q值,满足精度要求,则结束;否则,重新假定出口温度,重复(1)~(6),直至满足精度。2022/12/1971-27校核计算:(已知A,G1,c1,G2,c2,两个进口用效能-传热单元数法计算换热器的步骤设计计算:及进出口温度中的三个,求已知显然,利用已知条件可以计算出,而待求的k,A则包含在NTU内,因此,对于设计计算是已知,求NTU,求解过程与平均温差法相似,不再重复。校核计算:及两个进口温度,求已知由于k事先不知,故仍需假设一出口温度,具体如下:2022/12/1971-28用效能-传热单元数法计算换热器的步骤设计计算:及进出口温度中②利用四个进出口温度计算定性温度,确定物性,并结合换热器结构,计算总传热系数k③利用k,A计算NTU④利用NTU计算⑤分别利用Q=kAΔtm和Q=ε(Gc)min(t’1-t’2)计算Q⑥比较两个Q,是否满足精度,否则重复以上步骤①假设一个出口温度t”,利用热平衡式计算另一个t”2022/12/1971-29②利用四个进出口温度计算定性温度,确定物性,并结合换热器结效能-传热单元数法,假设的出口温度对传热量Q的影响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定性温度,影响总传热系数,从而影响NTU,并最终影响Q值。而平均温差法的假设温度直接用于计算Q
值,显然-NTU法对假设温度没有平均温差法敏感,这是该方法的优势。四、对数平均温差法与效能-传热单元法的比较对数平均温差法,可根据温差修正系数判断选择的流动形式与逆流的差距。而-NTU法不能。对数平均温差法反复进行对数计算,较-NTU法麻烦2022/12/1971-30效能-传热单元数法,假设的出口温度对传热量Q的影响不是直接的6.5表面式冷却器的热工计算一、表冷器处理空气时发生的热质交换特点湿工况中空气与表冷器之间不但发生显热交换,而且也发生质交换和由此引起的潜热交换干工况
当冷却器表面温度低于被处理空气的干球温度,但高于其露点温度时,空气只被冷却而并不产生凝结水。该过程称为等湿冷却过程或干冷过程。湿工况
如果冷却器的表面温度低于空气的露点温度,则空气不但被冷却,而且其中所含水蒸汽也将部分地凝结出来,并在冷却器的肋片管表面上形成水膜。这种过程称为减湿冷却过程或湿冷过程。2022/12/1971-316.5表面式冷却器的热工计算一、表冷器处理空气时发生的热热质交换规律符合刘伊斯关系式这时推动总热交换的动力是焓差,而不是温差。即总热交换量为(麦凯尔方程)由温差引起的热交换量为换热扩大系数(析湿系数)表示由于存在湿交换而增大了的换热量2022/12/1971-32热质交换规律符合刘伊斯关系式这时推动总热交换的动力是焓差,湿工况时换热公式:干工况时换热公式:干、湿工况换热公式表明:出现凝结水时,相当于有肋外表面换热系数比干工况增大了ξ倍。2022/12/1971-33湿工况时换热公式:干工况时换热公式:干、湿工况换热公式表明:通过肋壁的传热肋壁面积:稳态下换热情况:肋面总效率二、表冷器的传热系数2022/12/1971-34通过肋壁的传热肋壁面积:稳态下换热情况:肋面总效率二、表冷器干工况下以内表面积为计算基准时:肋化系数:湿工况时换热公式:可认为由于水分凝结,外表面换热系数比干工况增大了ξ倍。2022/12/1971-35干工况下以内表面积为计算基准时:肋化系数:湿工况时换热公式:因此,湿工况条件下,以内表面积计算时,传热系数的表达式为:2022/12/1971-36
对于一定结构的表冷器,影响传热系数的主要因素为内、外表面的换热系数和析湿系数,而外表面的换热系数与空气的迎面风速Vy有关,内表面的换热系数与管内的水流速ω有关,析湿系数与被处理空气的初状态和管内水温有关。因此,湿工况条件下,以内表面积计算时,2022/12/137表冷器传热系数的实验公式:其中:Vy-空气通过表冷器时的迎面风速,m/s;w-水在表冷器管内流速,m/s2022/12/1971-37表冷器传热系数的实验公式:其中:2022/12/1371-3三、表冷器的热工计算分为设计性计算和校核性计算两种类型。设计性计算用于选择表冷器,而校核计算多用于检查已有的表冷器能将一定初参数的空气处理到什么样的终参数。表冷器热交换系数和接触系数定义:1)热交换系数(即传热效能)2022/12/1971-38t1,t2:处理前,后空气的干球温度℃;
tw1:冷却水初温℃ε1的定义式同时考虑了空气和水的状态.三、表冷器的热工计算分为设计性计算和校核性计算两种类型。表热容比Cr
传热单元数NTU表冷器一般可视为逆流流动,故:2022/12/1971-39
ε1实质上就是换热器的传热效能ε
对于表冷器的湿工况而言,由于质交换使总换热量增加了ζ倍,即dQt=ζdQ=ζGCpdt,表明:相当于空气的热容量增大了ζ倍.热容比Cr传热单元数NTU表冷器一般可视为逆流流动,故:2123t2tw1t3ts2i1t1i2ts12)表冷器接触系数其中t3为接触时间足够长时空气终态的干球温度。利用相似三角形上式也可写成2022/12/1971-40只考虑了空气的状态变化物理意义??123t2tw1t3ts2i1t1i2ts12)表冷器接触系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关系:接触系数的近似表达式:123t2tw1t3ts2i1t1i2ts12’1’2022/12/1971-41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关系:接触系数的近似表达式:12在表冷器上取一微元面积dA代入刘伊斯关系式得:ii1i2i3i3dAdiA积分得:2022/12/1971-42在表冷器上取一微元面积dA代入刘伊斯关系式得:ii1i2i32022/12/1971-432022/12/1371-43肋通系数a给定表冷器,则肋通系数a为定值,空气物性近似为常数,hw通常与Vy成正比,因此:见p285附录6-42022/12/1971-44即ε2随着N的增加而变大,随着υy的增加而变小。肋通系数a给定表冷器,则肋通系数a为定值,空气物性近似为常数虽然ε2随N增加和Vy减小而增大,但:(1)N增加也将使空气阻力增加。而N过多时,后面几排还会因为冷水与空气之间温差过小而减弱传热作用,故排数不宜过多。一般多用4-8排。(2)Vy过低,则冷却器尺寸变大,初投资增加。
Vy过高,ε2减小,空气阻力大,可能携带冷凝水进入送风系统,影响送风参数。比较合适的Vy值为2~3m/s,当Vy>2.5m/s时,一般在表冷器的后面要装挡水板。2022/12/1971-45虽然ε2随N增加和Vy减小而增大,但:2022/12/1373)表冷器热工计算的主要原则计算选择的表冷器应满足:①该冷却器能达到的ε1、ε2应该等于空气处理过程需要的ε1
、ε2
;②该冷却器能吸收的热量应该等于空气放出的热量计算可利用的公式:2022/12/1971-463)表冷器热工计算的主要原则计算选择的表冷器应满足:计算可利表冷器设计计算步骤:设计计算:已知:空气的G,(t1,i1),(t2,i2)求表冷器的KA(型号、结构、台数、排数等)、冷水tw1,tw2(或冷水量w、冷量Q等)校核计算:已知:空气的G,(t1,i1),表冷器的KA(型号、结构、台数、排数等)、冷水tw1,
冷水量w求空气(t2,i2),冷水tw2,(冷量Q)无论哪种类型,未知数一般为3个,可以进行计算。表冷器阻力计算部分公式见p282附录6-3。P180例题4)关于安全系数的考虑
增大面积或降低水温2022/12/1971-47表冷器设计计算步骤:设计计算:已知:空气的G,(t1,i
1、空气加热器的热工计算空气加热器中所用热媒可以是热水或蒸汽。因此只有显热交换,故热工计算较简单。只要加热器供给的热量等于加热空气需要的热量即可。以热水为热媒的空气加热器,其传热系数公式为:实际工程中,也可整理成右上式的形式(ζ=1),6.6其它间壁式热质交换设备的热工计算1、空气加热器的热工计算6.6其它间壁式热质交换设备由于空气被加热时温度度化导致的密度变化较大,故一般用质量流速vρ较之于迎面风速vy更多,故实际应用中,以热水为热媒时传热系数整理如下形式;
对于以蒸汽为热媒的空气加热器,可不考虑蒸汽流速的影响,故传热系数整理成:式中:都由实验给出的常数,无因次
空气加热器的热工计算也分为设计计算和校核计算,计算方法有平均温差法和热交换效率法两种:由于空气被加热时温度度化导致的密度变化较大,故1)平均温差法已知被加热空气量Gkg/s,加热前后空气温度t1,t2,则加热空气所需热量为:Q=GCp(t2-t1)而空气加热器的供热量为:Q/=KA△tm,△tm一般常用算术平均温度△tp当热媒为热水时:当热媒为蒸汽时:(tq为蒸汽温度)1)平均温差法
计算步骤:(设计计算)①初选加热器的型号先假定空气质量流速vρ,则加热器的有效截面积为f=G/vρ
从传热系数实验公式知,vρ↑→k↑→A↓→设备初投资↓,另一方面,vρ↑→阻力△p↑→运行费↑,故应采用“经济质量流速”,一般在8kg/m2.s左右。型号选定后可求得实际截面积和实际的vρ。②计算传热系数依据经验公式计算传热系数(附录)关于热水流速的确定:ω↑→k↑→电耗↑,故低温热水系统ω=0.6-1.8m/s,高温热水可更小些。则加热器的水量:W=fω×ω×103kg/s③计算所需的加热面积和台数④考虑安全系数取(1.1~1.2)A例题6-3P185计算步骤:(设计计算)例题6-3P185
2)、热交换效率法
只用一个热交换效率ε1
①根据υρ和ω,求传热系数k②根据水流速,求热水流量:w=fω×ω×103kg/s③求Cr,NTU,ε1④求水初温:⑤求需要的加热量:Q=GCP(t2-t1)⑥求水终温:tw2=tw1-Q/wc2)、热交换效率法二、散热器的热工计算
此种换热器较之前面介绍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流过其一侧的空气不再是受迫流动,而基本是处于一种自然对流状态。工程上散热器散热量公式:2022/12/1971-53二、散热器的热工计算工程上散热器散热量公式:2022/12
散热面积的计算Q—散热器的散热量tpj—内部热媒平均温度tn
—供暖室内计算温度k—散热器的传热系数β1
—组装片数修正系数β2—连接形式修正系数β3—安装形式修正系数供暖系统的散热设备2022/12/1971-54散热面积的计算Q—散热器的散热量β1—组装片数TheEndTheEnd第6章
间壁式热质交换设备的热工计算71-562022/12/19第6章
间壁式热质交换设备的热工计算71-12022/12内容间壁式热质交换设备的型式与结构6.1间壁两侧流体传热过程分析6.2总传热系数与总传热热阻2022/12/19热工计算常用的计算方法其它间壁式热质交换设备的热工计算表面式冷却器的热工计算6.36.46.56.671-57内容间壁式热质交换设备的型式与结构6.1间壁两侧流体传热过
套管式换热器:最简单的一种间壁式换热器,流体有顺流和逆流两种,适用于传热量不大或流体流量不大的情形。顺流逆流6.1间壁式热质交换设备的型式与结构2022/12/1971-58套管式换热器:最简单的一种间壁式换热器,流体有顺流管壳式换热器:最主要的一种间壁式换热器,传热面由管束组成,管子两端固定在管板上,管束与管板再封装在外壳内。两种流体分管程和壳程。单壳程、单管程2022/12/1971-59管壳式换热器:最主要的一种间壁式换热器,传热面由管束组成,管增加管程单壳程、双管程2022/12/1971-60增加管程单壳程、双管程2022/12/1371-5进一步增加管程和壳程2-4型3-6型双壳程、四管程2022/12/1971-61进一步增加管程和壳程2-4型3-6型双壳程、四管程2022/交叉流换热器:其主要特点是冷热流体呈交叉状流动。交叉流换热器又分管束式、管翅式和板翅式三种。2022/12/1971-62交叉流换热器:2022/12/1371-72022/12/1971-632022/12/1371-8(c)板翅式交叉流换热器2022/12/1971-64(c)板翅式交叉流换热器2022/12/1371-9板式换热器:由一组几何结构相同的平行薄平板叠加所组成,冷热流体间隔地在每个通道中流动,其特点是拆卸清洗方便,故适用于含有易结垢物的流体。2022/12/1971-65板式换热器:2022/12/1371-10螺旋板式换热器:换热表面由两块金属板卷制而成。优点:换热效果好;缺点:密封比较困难。1211222022/12/1971-66螺旋板式换热器:1211222022/12/1371-11
例如,空调工程中处理空气的表冷器,一般在空气侧加装各种形式的肋片间壁式换热器种类和型式的不同换热设备两端流体的不同2022/12/1971-67例如,空调工程中处理空气的表冷器,一般在空气侧加装各种形2022/12/1971-682022/12/1371-13表冷器工作过程2022/12/1971-69表冷器工作过程2022/12/1371-14hiho内部对流:圆柱面导热:外部对流:三式相加:6.2间壁两侧流体传热过程分析2022/12/1971-70hiho内部对流:圆柱面导热:外部对流:三式相加:6.26.3总传热系数与总传热热阻其中:单位管长的总热阻为:其中i表示内表面,o表示外表面hiho2022/12/1971-716.3总传热系数与总传热热阻其中:单位管长的总热阻为:6.4换热器热工计算常用的计算方法一、换热器热工计算的基本公式传热方程式:
Q=KAΔtm
热平衡方程式:
Q=G1c1(t1’-t1”)=G2c2(t2”-t2’)
通常:1-热流体;2-冷流体2022/12/1971-726.4换热器热工计算常用的计算方法一、换热器热工计算的基73顺流逆流二、
对数平均温差法(LMTD法)2022/12/1971-7318顺流逆流二、对数平均温差法(LMTD法)2022/12传热方程的一般形式:当温差沿整个壁面不是常数时,比如等壁温条件下的管内对流换热,以及我们现在遇到的换热器等,需要用到平均温差。dthdtcthtc2022/12/1971-74传热方程的一般形式:当温差沿整个壁面不是常数时,比对数平均温差2022/12/1971-75对数平均温差2022/12/1371-20顺流和逆流的区别在于:将对数平均温差写成统一形式(顺流和逆流都适用):顺流:逆流:2022/12/1971-76顺流和逆流的区别在于:将对数平均温差写成统一形式(顺流和逆流平均温差更为简单的形式是算术平均温差,即算术平均温差算术平均温差相当于温度呈直线变化的情况,总是大于相同进出口温度下的对数平均温差,当
时,两者的差别小于4%(3.8%);当
时,两者的差别小于2.3%。2022/12/1971-77平均温差更为简单的形式是算术平均温差,即算术平均温差算术平均三、效能-传热单元数法(ε-NTU法)换热器热工计算的基本公式:Q=KAΔtm;
Q=G1c1(t1’-t1”)=G2c2(t2”-t2’)
将方程式无因次化:ε-NTU法八个变量:Q,KA,G1c1,G2c2,t1’,t1”,t2”,t2’。2022/12/1971-78三、效能-传热单元数法(ε-NTU法)换热器热工计算的基本三个无因次量:热容比(或水当量比Cr
):G2C2<G1C1时G2C2>G1C1时传热单元数NTU:传热效能ε:2022/12/1971-79三个无因次量:热容比(或水当量比Cr):G2C2<G1C换热器的效能定义:物理意义:如果已知了效能和冷热流体的进口温差,则Q:ε-NTU法推导:2022/12/1971-80换热器的效能定义:物理意义:如果已知了效能和冷热流体的
平均温差法;效能-传热单元数平均温差法步骤:直接用传热方程和热平衡方程进行计算换热器的热工计算有两种方法:设计计算:1)初步布置换热面,并计算出相应的总传热系数K;2)根据给定条件,由热平衡式求出进、出口温度中的那个待定的温度;3)由冷热流体的4个进出口温度确定平均温差;4)由传热方程式计算所需的换热面积A,并核算换热面流体的流动阻力;5)如果流动阻力过大,则需要改变方案重新设计。(已知G1,c1,G2,c2,及进出口温度中的三个,求K,A
)2022/12/1971-81平均温差法;效能-传热单元数平均温差法步骤:直接校核计算:(已知A,G1,c1,G2,c2,两个进口温度,求t”1,t”2)1)先假设一个流体的出口温度,按热平衡式计算另一个出口温度;2)根据4个进出口温度求得平均温差Δtm;3)根据换热器结构,算出相应工作条件下的总传热系数k;4)已知k,A和Δtm,按传热方程式计算在假设出口温度下的Q;5)根据4个进出口温度,用热平衡式计算另一个Q,这个值和上面的Q,都是在假设出口温度下得到的,因此,都不是真实的换热量;6)比较两个Q值,满足精度要求,则结束;否则,重新假定出口温度,重复(1)~(6),直至满足精度。2022/12/1971-82校核计算:(已知A,G1,c1,G2,c2,两个进口用效能-传热单元数法计算换热器的步骤设计计算:及进出口温度中的三个,求已知显然,利用已知条件可以计算出,而待求的k,A则包含在NTU内,因此,对于设计计算是已知,求NTU,求解过程与平均温差法相似,不再重复。校核计算:及两个进口温度,求已知由于k事先不知,故仍需假设一出口温度,具体如下:2022/12/1971-83用效能-传热单元数法计算换热器的步骤设计计算:及进出口温度中②利用四个进出口温度计算定性温度,确定物性,并结合换热器结构,计算总传热系数k③利用k,A计算NTU④利用NTU计算⑤分别利用Q=kAΔtm和Q=ε(Gc)min(t’1-t’2)计算Q⑥比较两个Q,是否满足精度,否则重复以上步骤①假设一个出口温度t”,利用热平衡式计算另一个t”2022/12/1971-84②利用四个进出口温度计算定性温度,确定物性,并结合换热器结效能-传热单元数法,假设的出口温度对传热量Q的影响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定性温度,影响总传热系数,从而影响NTU,并最终影响Q值。而平均温差法的假设温度直接用于计算Q
值,显然-NTU法对假设温度没有平均温差法敏感,这是该方法的优势。四、对数平均温差法与效能-传热单元法的比较对数平均温差法,可根据温差修正系数判断选择的流动形式与逆流的差距。而-NTU法不能。对数平均温差法反复进行对数计算,较-NTU法麻烦2022/12/1971-85效能-传热单元数法,假设的出口温度对传热量Q的影响不是直接的6.5表面式冷却器的热工计算一、表冷器处理空气时发生的热质交换特点湿工况中空气与表冷器之间不但发生显热交换,而且也发生质交换和由此引起的潜热交换干工况
当冷却器表面温度低于被处理空气的干球温度,但高于其露点温度时,空气只被冷却而并不产生凝结水。该过程称为等湿冷却过程或干冷过程。湿工况
如果冷却器的表面温度低于空气的露点温度,则空气不但被冷却,而且其中所含水蒸汽也将部分地凝结出来,并在冷却器的肋片管表面上形成水膜。这种过程称为减湿冷却过程或湿冷过程。2022/12/1971-866.5表面式冷却器的热工计算一、表冷器处理空气时发生的热热质交换规律符合刘伊斯关系式这时推动总热交换的动力是焓差,而不是温差。即总热交换量为(麦凯尔方程)由温差引起的热交换量为换热扩大系数(析湿系数)表示由于存在湿交换而增大了的换热量2022/12/1971-87热质交换规律符合刘伊斯关系式这时推动总热交换的动力是焓差,湿工况时换热公式:干工况时换热公式:干、湿工况换热公式表明:出现凝结水时,相当于有肋外表面换热系数比干工况增大了ξ倍。2022/12/1971-88湿工况时换热公式:干工况时换热公式:干、湿工况换热公式表明:通过肋壁的传热肋壁面积:稳态下换热情况:肋面总效率二、表冷器的传热系数2022/12/1971-89通过肋壁的传热肋壁面积:稳态下换热情况:肋面总效率二、表冷器干工况下以内表面积为计算基准时:肋化系数:湿工况时换热公式:可认为由于水分凝结,外表面换热系数比干工况增大了ξ倍。2022/12/1971-90干工况下以内表面积为计算基准时:肋化系数:湿工况时换热公式:因此,湿工况条件下,以内表面积计算时,传热系数的表达式为:2022/12/1971-91
对于一定结构的表冷器,影响传热系数的主要因素为内、外表面的换热系数和析湿系数,而外表面的换热系数与空气的迎面风速Vy有关,内表面的换热系数与管内的水流速ω有关,析湿系数与被处理空气的初状态和管内水温有关。因此,湿工况条件下,以内表面积计算时,2022/12/137表冷器传热系数的实验公式:其中:Vy-空气通过表冷器时的迎面风速,m/s;w-水在表冷器管内流速,m/s2022/12/1971-92表冷器传热系数的实验公式:其中:2022/12/1371-3三、表冷器的热工计算分为设计性计算和校核性计算两种类型。设计性计算用于选择表冷器,而校核计算多用于检查已有的表冷器能将一定初参数的空气处理到什么样的终参数。表冷器热交换系数和接触系数定义:1)热交换系数(即传热效能)2022/12/1971-93t1,t2:处理前,后空气的干球温度℃;
tw1:冷却水初温℃ε1的定义式同时考虑了空气和水的状态.三、表冷器的热工计算分为设计性计算和校核性计算两种类型。表热容比Cr
传热单元数NTU表冷器一般可视为逆流流动,故:2022/12/1971-94
ε1实质上就是换热器的传热效能ε
对于表冷器的湿工况而言,由于质交换使总换热量增加了ζ倍,即dQt=ζdQ=ζGCpdt,表明:相当于空气的热容量增大了ζ倍.热容比Cr传热单元数NTU表冷器一般可视为逆流流动,故:2123t2tw1t3ts2i1t1i2ts12)表冷器接触系数其中t3为接触时间足够长时空气终态的干球温度。利用相似三角形上式也可写成2022/12/1971-95只考虑了空气的状态变化物理意义??123t2tw1t3ts2i1t1i2ts12)表冷器接触系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关系:接触系数的近似表达式:123t2tw1t3ts2i1t1i2ts12’1’2022/12/1971-96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关系:接触系数的近似表达式:12在表冷器上取一微元面积dA代入刘伊斯关系式得:ii1i2i3i3dAdiA积分得:2022/12/1971-97在表冷器上取一微元面积dA代入刘伊斯关系式得:ii1i2i32022/12/1971-982022/12/1371-43肋通系数a给定表冷器,则肋通系数a为定值,空气物性近似为常数,hw通常与Vy成正比,因此:见p285附录6-42022/12/1971-99即ε2随着N的增加而变大,随着υy的增加而变小。肋通系数a给定表冷器,则肋通系数a为定值,空气物性近似为常数虽然ε2随N增加和Vy减小而增大,但:(1)N增加也将使空气阻力增加。而N过多时,后面几排还会因为冷水与空气之间温差过小而减弱传热作用,故排数不宜过多。一般多用4-8排。(2)Vy过低,则冷却器尺寸变大,初投资增加。
Vy过高,ε2减小,空气阻力大,可能携带冷凝水进入送风系统,影响送风参数。比较合适的Vy值为2~3m/s,当Vy>2.5m/s时,一般在表冷器的后面要装挡水板。2022/12/1971-100虽然ε2随N增加和Vy减小而增大,但:2022/12/1373)表冷器热工计算的主要原则计算选择的表冷器应满足:①该冷却器能达到的ε1、ε2应该等于空气处理过程需要的ε1
、ε2
;②该冷却器能吸收的热量应该等于空气放出的热量计算可利用的公式:2022/12/1971-1013)表冷器热工计算的主要原则计算选择的表冷器应满足:计算可利表冷器设计计算步骤:设计计算:已知:空气的G,(t1,i1),(t2,i2)求表冷器的KA(型号、结构、台数、排数等)、冷水tw1,tw2(或冷水量w、冷量Q等)校核计算:已知:空气的G,(t1,i1),表冷器的KA(型号、结构、台数、排数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六年级英语上册教学设计
- 2025年中国旅游代理与合作伙伴间的合作合同
- 邵阳高三地理试卷及答案
- 三中高一试卷及答案
- 2025停车场租赁合同模板
- 经济型酒店品牌危机应对策略考核试卷
- 稻谷加工与粮食质量标准制定考核试卷
- 照明工程的电气设备选型与应用考核试卷
- 电子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考核试卷
- 2025住宅设计与装修合同示范文本
- 危废处置方案
- 2025年全国会展策划师岗位职业技能资格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
- 贵州省考试院2025年4月高三年级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 儿童暴发性心肌炎诊治专家建议(2025)解读课件
- GB/T 320-2025工业用合成盐酸
- 企业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降低风险措施清单
- 天鹅艺术漆施工方案
- 脑卒中患者口腔健康素养的研究进展
-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统测英语试卷(含答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煤气渣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小学STEM教育中的创新实验室建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