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基础题热身练_第1页
考点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基础题热身练_第2页
考点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基础题热身练_第3页
考点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基础题热身练_第4页
考点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基础题热身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下图是1953年创作的年画。该作品()A.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 B.描绘了农民参与社会主义生产的场景C.体现了“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 D.倡导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2.下表是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相关数据。据表格内容可知,当时中国()项目工业增值农业增值钢/万吨粮食/亿吨计划值14.7%4.3%4121.9完成值18%4.5%5351.95A.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 B.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C.所定目标较为稳妥可靠 D.建立起了完整的工业体系3.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中写道:“事情总是发展的。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全变了。”中国面目全变了的途径是()A.通过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 B.发动五四运动调动全民族的爱国热情C.领导全国人们进行抗日斗争 D.开展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4.1950年6月,新中国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土改完成时,全国粮食总产量由1950年的1.32亿吨增长为1.63亿吨,人均粮食由1950年的239.4公斤增长为285.2公斤。这从本质上反映出()A.新中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B.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生产力的推动C.土地改革促进了国家工业化建设 D.生产的发展推动了新政权的巩固5.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生产关系几经调整。对下表中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的分析,说法正确的是()时间文件内容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允许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2014年《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随农村形势变化不断完善B.有利于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C.开启了农村经济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进程D.彻底解决了农村土地所有权、经营权、受益权6.到1983年,全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已达93%。到1987年,全国已有80%的国有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前者对后者的借鉴意义主要体现在()A.坚持发展公有制经济 B.扩大经营自主权C.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 D.加强了对外开放7.1984年11月,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指出:“一个对外开放,一个对内搞活。改革就是搞活,对内搞活就是对内开放”。对内搞活经济,是指通过经济体制改革,解放旧体制束缚下的生产力。由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A.目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建立了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C.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 D.核心内容是不断增强经济活力8.20世纪80年代中期,重庆军工企业凭借其雄厚的技术、装备和人才优势,采取利用军品资源生产民品、将军用技术转为民用、引进技术发展新产业等方式大举进军民品领域。这种举措()A.体现对外开放政策已深入到内地 B.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已实现C.利于带动我国地方经济的发展 D.说明军工企业所有制性质发生改变9.邓小平在1979年指出:“社会主义以计划经济为主,但也结合市场经济,这就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和市场非(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表明()A.党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有了质的突破 B.计划经济必须以市场经济为依托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基础是市场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已经确立10.20世纪50—90年代,中国城镇居民须与国营粮店建立供给和消费关系,由粮店按规定标准定期供应粮油。城镇间人口迁移和农业人口进城都要办理“粮油关系2001年国家正式取消这一做法,其目的是()A.消除城乡区域差别 B.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C.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D.开启农产品商品化11.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1984年,在对外开放推进的关键时刻,邓小平同志视察特区,在回到北京后谈到:“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并欣然挥笔:“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邓小平同志肯定的特区经验是()A.深圳发展经验 B.北海发展经验C.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经验 D.上海浦东发展经验12.“可以划出一个有明确地域界线的区域,实行类似经济特区的政策……引进先进技术和科研项目,开发新产品,兴办新产业。同时,促进老企业的技术改造,优化经济结构,带动各自腹地经济的发展。”材料中的“区域”是()A.特别行政区 B.民族自治地方 C.沿海经济开放区 D.上海浦东新区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建国初期在工业化建设问题上存在着两种战略——“优先战略”和“平衡战略”思想。优先战略是一种防御型的经济措施,它一般是快速提高国家当前所急需产业部门的实力,扭转国家在重要产业部门长期处于劣势的局面,其发展方向是具有针对性的;而平衡战略则是一种全面型的经济措施,这种战略必须是在国家安全得以充分保障和综合国力全面提升下才能实现。中国能否过早实施“平衡战略”,推动国家经济的全面发展?过去史学界对此回答的口径几乎一样,认为:“过早地实施‘重工业优先战略’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从而导致农轻重经济比例的失调,对后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很大”。而笔者认为在建国初期特殊的社会历史时期条件下,“优先战略”是必要的。——摘编自黄翰蠢《建国初期工业化发展战略问题的宏观探析》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着建国初期“工业化建设战略”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95-1913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进入初步发展时期。这19年中,国内新创办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厂共有468家,平均每年增设24.6家,资本总额高达9822万元,平均每年新投资为516.9万元。值得指出的是,新投资本中80%以上属商办企业,改变了甲午中日战争前以清政府投资为主的特点,民族资本成为本国工业资本的主体。投资方向方面,主要涉及纺织、缫丝、面粉、火柴等轻工业。同时,在工业企业的地区配置上,开始越出沿海、沿江口岸,逐渐向内地城市伸展。——摘编自王觉非《近代中国工业的发展以及阻碍因素》材料二“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企业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就提出来了,当时经济问题的症结集中表现为企业效率的低下。因此政府提出要“搞活企业”,基本的思路是“放权”。1979年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扩大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若干规定》等五个文件。随后各地各部门组织试点。1987年国务院决定在全国普遍推广承包经营责任制。1988年2月,国务院发布《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暂行条例》,进一步推广承包制。但在承包经营之下,国有企业经营困难依然存在,本来期望企业自负盈亏,结果往往是“厂长负盈、银行负亏、政府负责”。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一个月后,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公司法》,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供法律依据。——据萧冬连《国有企业改革之路:从“放权让利”到“制度创新”》(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的意义。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文艺和经济建设,旨在考查考生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试题以年画作品切入,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素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劳动。1953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人们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经济建设中。从材料信息看,年画《数他劳动强》突出对劳动的宣传,引导人们热爱劳动,倡导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故选D项。传统文人画注重写意,年画《数他劳动强》属于写实画,故A项错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于1956年基本确立,故B项错误;1956年,党中央提出“双百”方针,C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2.答案:C解析:由表格中工业增值和农业增值的计划值和完成值比较,可以看出“一五”计划制定的目标符合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故C项正确。国民经济调整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故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出重工业的地位,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出工业体系的建立,故排除D项。3.答案:D4.答案:B5.答案:A6.答案:B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指的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把土地的经营权和使用权承包给农民,这就使得农民获得了生产的自主权,从而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这种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的措施,为后来的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故本题选B项。A、C、D三项均与材料无关,故排除。7.答案:D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而通过材料信息“对内搞活经济,是指通过经济体制改革,解放旧体制下的生产力”可以推断,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不断增强经济活力,D项正确;A项应是1992年,排除;B项应为21世纪初,排除;C项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排除。8.答案:C解析:20世纪80年代中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推进,企业获得自主权,重庆军工企业走上军民结合的创新发展阶段,科技在民用产品研发上做出突出贡献,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经济体制改革,排除A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在1992年才提出,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重庆军工企业将军用技术转为民用,无法体现军工企业所有制性质发生改变,排除D项。9.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题干反映的是政府对计划、市场两种经济体制认识的不断深入,到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不是区分社会性质的标志,这样打破了长期以来束缚人们的旧传统,对社会主义本质有了突破性的认识,A项正确;B项对计划和市场的关系认识错误,排除;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排除C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是在21世纪初,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10.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并辨析历史信息,准确掌握历史时序,将历史事物置于特定历史环境下进行辩证分析的能力。题干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考点,引导考生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的过程,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20世纪50年代,我国实行了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用国家的计划管理取代了市场调节。这在当时取得了效果,保证了农业剩余低水平基础上的快速工业化要求和供求平衡,保证了物价稳定,推动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长期的消极影响,抑制了农业和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粮油关系”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后改革的深入,改革计划经济体制,摆脱旧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忽视商品经济等传统观念的束缚,逐步扩大市场调节的范围和作用,缩小计划直接控制的范围,以便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因此,正式取消“粮油关系”便是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正确选项为C。11.答案:A解析:结合材料可知,邓小平的讲话表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特区取得了巨大成就,深圳就是经济特区的典型代表,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创立了深圳模式,A项正确。B项不符合“特区”这一核心词,排除;海南和浦东在1984年尚未成为经济特区,排除C、D两项。12.答案:C解析:特别行政区,与材料中“实行类似经济特区的政策……引进先进技术和科研项目”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经济层面,而非民族自治地方,故B项错误;沿海经济开放区的设立,进一步深化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促进了本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内地开发,与材料相符,故C项正确;材料中“带动各自腹地经济的发展”表明是若干个,故D项错误。13.答案:示例一建国初期中国采取重工业“优先战略”,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必然选择。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施敌视政策以及朝鲜战争的爆发,使国家安全成为建国初期的重中之重。建国初期,国家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国防安全缺乏重工业基础保障,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国家安全的必然选择。苏联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迅速建立了以重工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为“优先战略”提供了经验。综合当时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政治形势分析,实施“优先战略”在建国初期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是必要的,一五计划建设的成果也证明这种抉择正确。示例二建国初期现实情况决定工业化建设应该采取“平衡战略”,既可保证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又可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国之初,经济残破,民生凋弊,实施重工业为中心的“优先战略”不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利于工业化的长期发展。以牺牲农民利益积累重工业建设的资金,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影响国民经济建设的全局。我国五十年代后期以大跃进、人民公社化为代表的冒进策略,导致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60年冬天的“八字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