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_第1页
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_第2页
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_第3页
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_第4页
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0●0●0主要任务识别、判定和消除职业性有害因素首先要通过环境监测、生物学监测、职业健康监护、职业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研究等方法,充分识别和评价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作用条件,并对其危险度进行评定和提出危险度管理的措施。因此,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价是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1●●●●●●●0●●0●0第一节环境盛测与生物监测●●●2第一节环境盛测与生物监测●●●●●●0●0●、环境监测0●0目的通过对作业环境监测,掌握作业环境中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性质、强度(浓度)及其在时间、空间的分布情况2、估计作业者的接触水平,为分析接触水平一反应(或效应)关系提供依据3、了解作业环境的卫生质量,评价劳动条件是否符合劳动卫生标准要求;4、检查预防措施效果,为进一步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制订、修订卫生标准提供依据第一节环境盛测与生物监测3第一节环境监测与生物监测●●●●●●0●01化学因素的监测●0●0化学因素的监测,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的监测和皮肤污染量的测定。空气中有害物质的理化特性、存在形式及形态不同,其采样和测定方法及要求也不同有些化学物如有机磷农药、苯胺等可通过完整的皮肤吸收,有时可成为主要的进入途径,对这类化学物的接触评定,皮肤、衣服、手套等污染量的测定是必不可少的第一节环境监测与生物监测4第一节环境监测与生物监测●●●●●●0●01化学因素的监测●0●0测定皮肤污染量的常用方法有皮肤替代用品法、清洗法和荧光示踪技术法三种。习这三种方法只能测定采样时不同部位皮肤和衣服等的污染量,难以了解测定时已通过皮肤进入机体的量和接触后有多少污染物能通过皮肤吸收。因此,测定结果只能反映体表的污染量,而不能确定吸收量。皮肤污染量测定时还应考虑影响化学物经皮肤吸收的因素,如环境状态(气温、气湿等)、机体状况(年龄、性别、皮肤疾患等)及化学物本身特性(物理状态、水溶性、脂溶性等第一节环境监测与生物监测5第一节环境监测与生物监测●●●●●●0●01化学因素的监测●0●02物理因素的监测物理因素对人体的作用强度,主要取决于发生源的特性及有关参数、发生源的数量、分布及其与工人的距离。故在拟订评定方案时,应参照实际情况和监测目的,确定监测点、监测时间和次数。通常是在发生源附近工人不同的活动地点和接触程度不同的时间内进行监测,并同时分别记录接触的次数和持续时间,然后进行分析评定。第一节环境监测与生物监测6第一节环境监测与生物监测●●●●●●0●01化学因素的监测●0●02物理因素的监测如欲调查某种物理因素的影响范围,需在发生源的不同方向、不同距离,包括工人休息地点乃至邻近车间或办公室等处进行测定;如为评价某种防护装置(如隔热装置、射频辐射屏蔽等)的效果,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在使用和不使用该装置时分别进行测定对比。第一节环境监测与生物监测7第一节环境监测与生物监测●●●●●●0●01化学因素的监测●0●02物理因素的监测3生物因素的监测我国法定的职业病名单中,生物因素引起的职业病有炭疽、森林脑炎和布氏杆菌病。但其他生物因素引起的职业性损害也不容忽视,如口蹄疫、鸟疫、挤奶工结节病、牧民狂犬病、放射菌病、皮肤真菌病、钩端螺旋体病、霉菌或酵母菌的孢子等引起的变态反应和职业性寄生虫病等。因此,要根据生产种类、工艺等制定监测计划。第一节环境监测与生物监测8第一节环境监测与生物监测●●●●●●●0●(二)作业环境监测的步骤●0●0作业环境监测的步骤大致分为作业环境监测的准备阶段、作业环境监测阶段和作业环境的评定阶段。1.作业环境监测的准备阶段作业环境监测准备阶段主要有确定监测对象和拟订监测方案两方面的内容1)确定监测对象:在初步调查了解作业环境中存在哪些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基础上,结合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和参考其他单位的经验,根据各种危害因素的严重程度及是否有联合作用,确定监测的主要对象。第一节环境监测与生物监测9第一节环境监测与生物监测●●●●●●0●0(二)作业环境监测的步骤●0●01.作业环境监测的准备阶段1)确定监测对象确定监测对象时,应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的信息:①企业领导、生产工艺(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的反映:他们通过管理、技术实践和生产劳动,对职业性有害因素在作业环境中的时间和空间分布比较了解,特别是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对危害因素的健康影响有切身的体会,因此,他们可提供许多有价值的情况和线索;②医务人员的临床观察:应特别注意临床表现与接触有害因素的时间顺序,如接触某种有害因素后出现可疑症状,则这种因素应列为重点监测对象;第一节环境监测与生物监测10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11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12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13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14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15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16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17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18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19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20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21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22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23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24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25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26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27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28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29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30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31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32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33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34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35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36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37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38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39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40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41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42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43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44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45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46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47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48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49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50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51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52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53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54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55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56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57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58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59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60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61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62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63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64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65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66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67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68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69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70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71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72●●●●●●0●0●0●0主要任务识别、判定和消除职业性有害因素首先要通过环境监测、生物学监测、职业健康监护、职业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研究等方法,充分识别和评价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作用条件,并对其危险度进行评定和提出危险度管理的措施。因此,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价是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73●●●●●●●0●●0●0第一节环境盛测与生物监测●●●74第一节环境盛测与生物监测●●●●●●0●0●、环境监测0●0目的通过对作业环境监测,掌握作业环境中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性质、强度(浓度)及其在时间、空间的分布情况2、估计作业者的接触水平,为分析接触水平一反应(或效应)关系提供依据3、了解作业环境的卫生质量,评价劳动条件是否符合劳动卫生标准要求;4、检查预防措施效果,为进一步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制订、修订卫生标准提供依据第一节环境盛测与生物监测75第一节环境监测与生物监测●●●●●●0●01化学因素的监测●0●0化学因素的监测,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的监测和皮肤污染量的测定。空气中有害物质的理化特性、存在形式及形态不同,其采样和测定方法及要求也不同有些化学物如有机磷农药、苯胺等可通过完整的皮肤吸收,有时可成为主要的进入途径,对这类化学物的接触评定,皮肤、衣服、手套等污染量的测定是必不可少的第一节环境监测与生物监测76第一节环境监测与生物监测●●●●●●0●01化学因素的监测●0●0测定皮肤污染量的常用方法有皮肤替代用品法、清洗法和荧光示踪技术法三种。习这三种方法只能测定采样时不同部位皮肤和衣服等的污染量,难以了解测定时已通过皮肤进入机体的量和接触后有多少污染物能通过皮肤吸收。因此,测定结果只能反映体表的污染量,而不能确定吸收量。皮肤污染量测定时还应考虑影响化学物经皮肤吸收的因素,如环境状态(气温、气湿等)、机体状况(年龄、性别、皮肤疾患等)及化学物本身特性(物理状态、水溶性、脂溶性等第一节环境监测与生物监测77第一节环境监测与生物监测●●●●●●0●01化学因素的监测●0●02物理因素的监测物理因素对人体的作用强度,主要取决于发生源的特性及有关参数、发生源的数量、分布及其与工人的距离。故在拟订评定方案时,应参照实际情况和监测目的,确定监测点、监测时间和次数。通常是在发生源附近工人不同的活动地点和接触程度不同的时间内进行监测,并同时分别记录接触的次数和持续时间,然后进行分析评定。第一节环境监测与生物监测78第一节环境监测与生物监测●●●●●●0●01化学因素的监测●0●02物理因素的监测如欲调查某种物理因素的影响范围,需在发生源的不同方向、不同距离,包括工人休息地点乃至邻近车间或办公室等处进行测定;如为评价某种防护装置(如隔热装置、射频辐射屏蔽等)的效果,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在使用和不使用该装置时分别进行测定对比。第一节环境监测与生物监测79第一节环境监测与生物监测●●●●●●0●01化学因素的监测●0●02物理因素的监测3生物因素的监测我国法定的职业病名单中,生物因素引起的职业病有炭疽、森林脑炎和布氏杆菌病。但其他生物因素引起的职业性损害也不容忽视,如口蹄疫、鸟疫、挤奶工结节病、牧民狂犬病、放射菌病、皮肤真菌病、钩端螺旋体病、霉菌或酵母菌的孢子等引起的变态反应和职业性寄生虫病等。因此,要根据生产种类、工艺等制定监测计划。第一节环境监测与生物监测80第一节环境监测与生物监测●●●●●●●0●(二)作业环境监测的步骤●0●0作业环境监测的步骤大致分为作业环境监测的准备阶段、作业环境监测阶段和作业环境的评定阶段。1.作业环境监测的准备阶段作业环境监测准备阶段主要有确定监测对象和拟订监测方案两方面的内容1)确定监测对象:在初步调查了解作业环境中存在哪些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基础上,结合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和参考其他单位的经验,根据各种危害因素的严重程度及是否有联合作用,确定监测的主要对象。第一节环境监测与生物监测81第一节环境监测与生物监测●●●●●●0●0(二)作业环境监测的步骤●0●01.作业环境监测的准备阶段1)确定监测对象确定监测对象时,应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的信息:①企业领导、生产工艺(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的反映:他们通过管理、技术实践和生产劳动,对职业性有害因素在作业环境中的时间和空间分布比较了解,特别是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对危害因素的健康影响有切身的体会,因此,他们可提供许多有价值的情况和线索;②医务人员的临床观察:应特别注意临床表现与接触有害因素的时间顺序,如接触某种有害因素后出现可疑症状,则这种因素应列为重点监测对象;第一节环境监测与生物监测82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83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84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85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86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87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88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89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90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91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92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93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94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95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96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97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98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99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100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101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102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103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104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105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106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107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108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109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课件110职业有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