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海市高考语文二模汇编:古诗鉴赏_第1页
2020年上海市高考语文二模汇编:古诗鉴赏_第2页
2020年上海市高考语文二模汇编:古诗鉴赏_第3页
2020年上海市高考语文二模汇编:古诗鉴赏_第4页
2020年上海市高考语文二模汇编:古诗鉴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高三二模:古诗鉴赏2020二模•长宁区九日渡江(明)李东阳秋风江口听鸣榔,远客归心正渺茫。万里乾坤此江水,百年风日几重阳。烟中树色浮瓜步,城上山形绕建康。直过真州更东下,夜深灯火宿维扬。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注]①九日渡江:成化十六年,李东阳被派为应天(今南京)乡试考官,放榜后,由南京渡江往扬州北上,时逢重阳,遂作此诗。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代宗广德元年,官军先后收复河南河北,安史之乱终于平息,杜甫在梓州(今四川三台)听到这一消息,遂作此诗。下列对两首诗的判断 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A.两首诗的韵脚相同。 B.两首诗都有对仗句。C.两首诗并非都是首句入韵。 D.两首诗中只有一首是七律。下列对两首诗写法的说法 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九日渡江》第一联由景入情。 B.《九日渡江》第二联即景抒情。C.《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首句领起全篇。 D.《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诗人的行踪为主线。“烟中树色浮瓜步,城上山形绕建康。直过真州更东下,夜深灯火宿维扬”与“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都连写四处地名表达“归心”,请比较其表达效果。(5分)D(1分)D(2分)答案示例:两首诗都以四个地名连续转切,分别以“直过”“更东下”和“即从”“便下”等词衔接,节奏紧凑,绾合紧密,流转自如,渲染出归心之切。李诗的地名收于“维扬”,重阳节还是免不了漂泊在外,在归程的急切和愉悦中,还透出一点孤独落寞之感;杜诗的地

名则直指最终的目的地,急切回返的心情中充满了喜悦、兴奋。从距离的角度作答,也可酌情给分。5名则直指最终的目的地,急切回返的心情中充满了喜悦、兴奋。从距离的角度作答,也可酌情给分。2020二模•黄浦区闻角(唐)章孝标边秋画角①怨金微 ②,半夜对吹惊贼围。塞雁绕空秋不下,胡云著草冻还飞。关头老马嘶看月,碛里疲兵泪湿衣。馀韵袅空何处尽,戍天寥落晓星稀。[注]①画角:古管乐器,传自西羌,形如竹筒,表面有彩绘;发声哀厉高亢,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振士气,肃军容。②金微:山名,即今阿尔泰山。下列对本诗题材判断 正确的一项是()。 (1分)A.羁旅B.咏史C.边塞D.咏物对本诗评价 适合的一项是()。(2分)A.慷慨激昂B.雄奇瑰丽 C.平实质朴 D.深沉悲壮本诗围绕“闻角”展开,层层渲染,步步推进,请对这一写法加以赏析。(5分)(1分) C(2分) D(5分)答案示例:首联从半夜闻听角声写起,直接表现角声带来的凄厉悲凝的心理感受;中间两联通过“塞雁”绕空盘旋不下、“胡云”触草畏冻而飞、“老马”望月嘶鸣、“疲兵”泪落湿衣,由物及人,侧面渲染角声的悲凉凄切,突出广大士卒因久戍不归,闻听角声而产生的强烈的悲怨之情;尾联以景结情,通过在寒空中盘桓飘绕的角声,把“闻角”悲伤的情感推向高潮;全诗每联都紧扣“闻角”,层层渲染,弥漫着一种低徊哀伤的气氛,读之令人悲怆。2020二模•闵行区酬范记室云(南朝•梁)何逊林密户稍阴,草滋阶欲暗。风光蕊上轻,日色花中乱。相思不独欢,伫立空为叹。清谈莫共理,繁文徒可玩。高唱子自轻,继音予可惮?[注]风光,指风中闪动的草木光色。.诗歌中与诗题的“酬”字紧扣的一句是。(1分).下列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语言明白晓畅 B. 意境宁静清幽 C.写景以景托情D.抒情凄寂哀婉.请对本诗的第二联进行赏析。 (5分)(1分)高唱子自轻或继音予可惮(2分)D(5分)诗歌的第二联进一步写初夏的美丽风光。 “风光蕊上轻”写风中的草木之色从花蕊上轻快闪过的情状,其中的“轻”字,将视觉转化为触觉,既写出了光色闪过之快,又写出了光色的灵动(轻灵);“日色花中乱”一句写出了初夏繁花盛开的情形,其中的“乱”字,视觉转化为主观印象,生动地写出了花朵之多,又写出了阳光照射下花色的艳丽缤纷。作者通过高妙的艺术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春风拂蕊,日照花艳的美丽景象。2020二模•浦东区易水歌陈子龙①赵北燕南之古道,水流汤汤沙浩浩。送君迢遥西入秦,天风萧条吹白草。车骑衣冠满路旁,骊驹②一唱心茫茫。手持玉觞不能饮,羽声飒沓飞清霜。白虹照天光未灭,七尺屏风袖将绝。

督亢③图中不杀人,咸阳殿上空流血。

可怜六合归一家,美人钟鼓如云霞。

庆卿成尘渐离死,异日还逢博浪沙④。[注]①陈子龙,明末抗清志士,明亡后,清兵陷南京,开展抗清活动,事败投水殉国。②骊驹:《诗》篇名。③督亢:古地名。战国燕的膏腴之地。④庆卿:即荆轲。博浪沙:地名,张良在博浪沙椎击秦始皇。.从题材上看,本诗属于( )。(1分)A.咏史B.送别C.边塞D.咏怀.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本诗借古讽今,表达诗人反清复明的心志。B.本诗展现了荆轲在秦殿上大义凛然的形象。C.篇终用典委婉地写出诗人报国无门的忧愤。D.全篇紧紧围绕历史事件叙述、抒情、言志。14.前人评价陈子龙的这首诗有杜诗的 “沉郁顿挫”之风,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5分).A.C.评分说明:只写沉郁(或顿挫)最多4分。(沉郁:内容深广、情感深沉、意境雄浑等; 顿挫:情感跌宕、谋篇曲折、音韵迭变等)全诗把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与易水送别的悲凉之景、 送别时悲壮的场面、荆轲秦殿刺秦时悲壮的历史瞬间、张良博浪沙椎击秦始皇的典故有机熔铸,使内容深广;一系列视死如归的画面营造了雄浑的意境;寄寓自己以身殉国之志,情感深沉而厚重。(意思相近即可)在情感表达上是曲折迂回的:从写萧条旷达的送别场面起笔, 悲中透露出雄浑之气;“骊驹一唱心茫茫”转而凄切忧伤;然后“羽声飒沓飞清霜”再由凄切转为轻快高昂。紧接着“七尺屏风袖将绝”写出英雄壮举的雄壮之势;而“可怜六合归一家”两句陡转又表现了对英雄壮举未成的惋惜;最后借用典故传达坚定抗清的决心, 情感从悲情转为悲壮,铿锵有力。(意思相近即可)诗用道、浩、旁、灭、绝、血、家、霞、沙等词使韵律起伏迭变,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意思相近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能紧扣文本也可。2020二模•奉贤区•落日塞垣路黄庭坚(一说刘潜)落日塞垣路,风劲戛貂裘。翩翩数骑闲猎,深入黑山头。极目平沙千里,惟见雕弓白羽,铁面骇骅疆①。隐隐望青冢,特地起闲愁。汉天子,方鼎盛,四百州。玉颜皓齿,深锁三十六宫秋。堂有经纶贤相,边有纵横谋将,不作翠蛾羞。戎虏和乐也,圣主永无忧。[注]①骅骚:周穆王八骏之一,泛指骏马。.根据形式判断,本词的词牌名是( )。(1分)A.水龙吟B.生查子C.浣溪沙D. 水调歌头.对本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前两句点明时间、地点、天气,日落后,在狂风呼啸下,词人与几位猎手,披上貂裘,策马深入黑山。B.第三句以“骇”字点明当时的紧张氛围,千里黄沙,一望无际,手持雕弓白羽箭的猎手们即使行猎仍然不放松半点警惕。C.第四句中当词人在茫茫草原上望见远方若隐若现的青冢一一即昭君墓时,不由触景生情,引起下阙,抒发愁思。D.这是一首边塞行猎词,风格遒劲,气势豪迈,寓评论于叙述之中,内涵丰富,极具艺术感染力。.作者是如何抒发“闲愁”的?请结合下阙作分析。 (4分)(1分)D(3分)C(4分)下片由“青冢”触发感慨,巡猎看似“闲”实则“愁” 。先写汉时民殷国富,不乏谋臣良将,天子却不能凭借实力巩固边防, 将社稷安危托付于昭君之手,后两句转回现实,“戎虏和乐”“圣主无忧”看似赞扬国家安定,实则反讽宋朝对外国策。借古讽今,借对汉时昭君和番的批判表达对宋朝面对外敌忍辱求全的激愤之情。2020二模•静安区与客饮杏花下 [宋]苏轼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褰①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ih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山城酒薄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明朝卷地春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注]①褰:qian,撩起;揭起。.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一二句写暮春夜晚,杏花随风飞落于竹帘上,把最后的春意吹走了。B.三四句写如水月光穿过杏花,投下斑斑花影,宛如沉在水中的青建UC.五六句写赏花与饮酒的强烈兴致;将美酒置于花间,酒香更显浓郁。D.尾句写杏花满地,但枝头杏子初长成;暗含诗人对自然规律的赞美。.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篇首四句描写工巧:杏花飞落明月入户,月中花影一派清幽。B.九十两句由人及物:箫声断、月将落、酒将空,实写人将别。C.篇末二句转换自然:由前句惜月转写惜花,抒发了人生感慨。D.全诗情景交融,声调优美;写月写酒写花写人,均流畅新颖。.有人说“争挽长条落香雪”化用了杜甫与白居易诗句,分析苏轼是怎样化用的。 (4分)杜甫《遣兴》: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谓谁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白居易《晚春配酒》:百花落如雪,两鬓垂作丝。春去有来日,我老无少时。12.(2分)D13 .(2分)B14.(4分)①杜甫诗句写柳枝在风中摆动; (1分)苏轼借“争挽长条”四字,写摇动树枝,杏花飘落之状。(1分)②白居易诗句写暮春花落如雪,强调落花成阵、花色淡雅; (1分)苏轼将“落如雪”并改为“落香雪”,突显杏花色、香俱佳。(1分)2020二模•普陀区①

羌村[唐]杜甫峥噪赤云西,日脚下平地。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邻人满墙头,感叹亦献欷。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注】①《羌村》:公元757年,杜甫在左拾遗任上因上书援救房瑁而触怒唐肃宗,险些获罪,被放还解州羌村(在今陕西富县北)探家时所作。.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收录本作品的一书是( )(1分)A.《乐府诗选》B.《古诗菁华》 C.《诗余选集》 D.《律诗集粹》.对画线部分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峥噪赤云西”以满天的灿红云霞反衬归家的喜庆。“日脚下平地”写落日的下沉移动,烘托归心之迫。“柴门鸟雀噪”衬托家人守门等待归客的急切不安。D.写景角度由下而上,由远而近,荒村晚景,历历在目。14.这首诗歌写个人归家的小场景而不乏“诗史”意味,请对此加以赏析。 (5分)12.B13.B14.答案示例:这首诗除了个人归家团聚的欣喜, 更写出了真挚浓厚、悲凉凄苦的乱世离情,表现出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开篇写景, “柴门鸟雀噪”等具有特征性的乡村黄昏景色折射出兵荒马乱年月的萧索与荒芜。家人远隔千里,信息不通,飘零离散,朝不保夕,以至于初见时“怪我在”“惊",不敢信,不敢认。反常的情态,曲折反映出那个非常时代的影子: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偶然”二字含有对朝堂、对社会、对乱世人生命运的无限感慨。邻里围观“感叹亦献欷”,使这种乱世患难的遭际和慨叹不再局限于杜甫一家一户的范围,团聚的场景勾起乡人们普遍的伤痛, 也勾起同情与共鸣。短短数语,富于人情味,而又含蓄蕴藉。2020二模•金山区送崔融(唐)杜审言君王行出将,书记①远从征。祖帐②连河阙③,军麾④动洛城。旌旃朝朔气,笳吹夜边声。

坐觉烟尘⑤扫,秋风古北⑥平。[注]①书记:崔融为节度使掌书记之官。②祖帐:为送别设的酒宴帷帐。③河阙:河,黄河。阙,宫殿。指京城。④军麾:军旗。⑤烟尘:这里指战事。⑥古北:指北方边境。.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 可以收录本作品的一书是( )。(1分)

A.《诗余选集》 B.《乐府诗选》C. 《古诗菁华》 D. 《律诗集粹》.以下评价适合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2分)A.含蓄委婉 B. 清新流畅 C.刚劲凝练D. 凄清悲凉.清代画家方薰认为,用笔的神妙,就在于有虚有实,所谓“虚实使笔生动有机,机趣所之,生发不穷。”请结合本诗的内容加以赏析。 (5分)(1分)D(2分)C(5分)答案示例:首联交代送别的原因,颔联实写送别的场景,描绘出一幅饯别的帐蓬连绵不断、从宫阙直伸延到河边的景致。 “连”和“动”分别体现了热烈隆重的场面和威严雄壮的军容(或出征和送行的场面声势浩大、气势强劲)(与本题无关,可删) 。颈联和尾联是虚写,是诗人想象奔赴战场后的情景: 旌旗在晨光下迎着朔风招展, 笳声在月色里放声长鸣,响彻边城,友人稳坐军中筹划灭敌计谋, 待到北疆秋风劲吹之日传来平定的捷报。通过虚实结合,写出了送别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必胜的信心和对友人荡平敌寇的鼓励与祝愿,达到了情景和谐、韵味深长的艺术效果。(虚实内容的分析各 2分,效果1分)《送崔融》赏析: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五月,契丹攻陷营州,七月朝廷命梁王武三思为榆吴道安抚大使,东征以防契丹。崔融也随军东征。崔融当时在武三思幕府掌书记。 这首五言律诗是杜审言送别好友崔融出征时所写。君王将派遣大将出师远征, 你作为书记官也奉命随行。 饯别的酒宴规模十分盛大,雄壮的军威轰动整个洛城。军旗在早晨的寒气中飘扬,划灭敌计谋,北方的边境秋天就能平定。“君王行出将,书记远从征”以叙事的方式,君王为歼敌派将出征、书记随主帅即将远行的景致。的对举,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称赞和羡慕之情,建功立业的寄望。的军威轰动整个洛城。军旗在早晨的寒气中飘扬,划灭敌计谋,北方的边境秋天就能平定。“君王行出将,书记远从征”以叙事的方式,君王为歼敌派将出征、书记随主帅即将远行的景致。的对举,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称赞和羡慕之情,建功立业的寄望。“祖帐连河阙,军麾动洛城”以写景的方式,胡笳在夜晚的边境上传鸣。你稳坐中军筹交待友人远出的原因和形势, 描绘出一幅“君王”与“书记”、“行”与“远”也暗含诗人殷勤送别之情,也表现出诗人想紧接前两句,描绘出一幅饯别的帐蓬连绵不断、从宫阙直伸延到河边的景致。诗人以热烈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夸张的语言,使得结构显得严谨,写出征时热烈隆重的饯别场面和威严雄壮的军容。“连”、“动”两个动词,用得贴切自然,可谓一字传神,觥筹交错中,使得出征和送行的场面声势浩大、气势强劲。“旌旃朝朔气,茄吹夜边声”写诗人想象奔赴战场后的情景:旌旗在晨光下迎着朔风招展,笳声在月色里放声长鸣,响彻边城。“朝”、“朔气”、“吹”、“边声”,富有烘云托月之意,字里间处处充溢着豪气四溢、 志兴翻飞的气势,流露出军营严肃、高昂的士气和战场的悲壮气氛,侧面夸赞行军和驻屯的整肃和警惕, 暗寓出诗人对此次战争必胜信念的情愫。“坐觉烟尘扫,秋风古北平”描绘出一幅友人稳坐军中筹划灭敌计谋、 待到北疆秋风劲吹之日传来平定的捷报的景致。诗人虽然没有把杀敌的情况加以叙述, 却把友人那种飘逸豪放的气度、扬眉剑出鞘的神情,活灵活现,洋溢着诗人寄托着对朋友的希望和鼓励。诗人将饯行离别和抒怀融为一体,情意深长而又志气干云,既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又衬写了包括友人在内的将士们的无畏精神。“坐觉”、“扫”、“平”,突显出诗人对友人的勉励,表现出对友人才华的信任和王师必胜的信心。一二句以叙事方式,写友人奉命随行远征,交代送别的原因。 三四句写送别的场面,气魄宏大、阵势壮观。后四句写诗人设想大军到达边境后的情景,并推想此去必然扫平叛军,清除烟氛,表达了诗人对崔融的鼓励与祝愿。全诗虚实相照,机趣盎然,格调古朴苍劲,音韵铿锵流转。在写作上善于运用衬托的手法,特别是颈联用“朔气”和“边声”来反衬唐军的威严和警觉,显得十分传神,是初唐五律中不可多得的送别佳品。清代画家方薰认为,用笔的神妙,就在于有虚有实,所谓“虚实使笔生动有机,机趣所之,生发不穷。”诗画道理相同。此首送别诗,采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写出了别情,充满了军威,写出了胜利,取得了情景和谐,韵味深长的艺术效果。2020二模•杨浦区题卷(明)唐寅春林通一径,野色此中分。鹤迹松阴见,泉声竹里闻。草青经宿雨,山紫带斜璞。采药知何处,柴门掩白云。.如果为本诗题名,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1分)A.溪山叠翠 B. 春意寻踪 C. 寻隐不遇 D. 归隐春山.对本诗语言风格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2分)A.缠绵委婉 B. 清新淡雅 C. 绚丽飘逸 D. 庄重典雅.本作品作为题画诗,哪一联最能突破画面的视觉限制,将无尽的诗意传达出来。请选择一联加以赏析。(5分)D (1分)B (2分)答案示例:(1)第1联。0分(2)第2联,对画面无法展示的细节的描绘,如鹤迹;展现视觉无法描摹的声音,如泉声,刻画出春山的幽静与生机。(最多4分)(3)第3联,对宿雨的想象。(最多3分)(4)虚写/想象隐者采药,突破白云下柴门紧闭的实景。使寂静的春山有人的踪迹,有人的声响,静中有动,视角也由眼前拓展到整个春山,表现出作者对自然、隐逸的由衷喜爱与向往。(最多5分)评分标准:首联:0分颔联:手法 1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等、想象),翻译1分,凸显山间的生机 /幽静(1分),表达了作者对山间生活的喜爱与向往。颈联:手法 1分(想象),翻译1分,山中的生机,作者的喜爱。(满分3分)尾联:手法 1分(虚写、想象、化用、用典),翻译1分,引发读者对隐者行踪的想象(1分),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喜爱与向往(1分),言有尽而意无穷(1分)2020二模•虹口区移居二首(其 二)(东晋)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 ①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 ②,力耕不吾欺。[注]①此理:这种生活乐趣。将:岂。②纪:经营料理。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从作者所处的年代看,本诗不是一首律诗。“相思则披衣”句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C.“言笑无厌时”句写与家人谈笑从无厌倦。D.“无为忽去兹”表达作者对此生活的喜爱。.以下对本诗风格的评价贴切的一项是( )。(2分)A.慷慨豪迈 B. 清丽朦胧 C. 平淡自然 D. 清淡空灵.结合整首作品,评析“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两句的作用。 (4分)(2分)C(2分)C(4分)答案示例:“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两句既是对前面写村中生活乐趣的延续,也是对这种乐趣的定位和深化。 诗作前面写到的赋诗之乐、饮酒之乐以及朋友相与之乐都是当时士大夫所追求和享有的生活之乐, 而这两句所写的农耕之乐和真诚朴实之乐却是诗人作为一个亲近大自然的劳动者所独有的。 同时这两句透露的身份定位也使前面所写的这些生活乐趣都着上了普通劳动者的色彩, 深化了作品内容,体现了作者对淳朴自然的生活价值的追求。评分说明:结合整首作品2分,评析2分。2020二模•徐汇区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①

黄庭坚前日幽人②佐吏曹,我行堤草认青袍③。心随汝水春波动,兴与并门夜月高。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酒船鱼网归来是,花落故溪深一篙。[注]①此为黄庭坚于熙宁四年辞去叶县尉职务时所作。 平舆,在今汝南县,汝水流经此地。②幽人,指李子先,与黄庭坚是同乡好友,时在并州担任佐吏曹的小官。③青袍,品级低下的官吏所穿的服装。.这首诗可能在以下哪本书中找到?( )(1分)A.《山谷外集》 B. 《草堂诗余》C.《古诗纪》 D. 《唐诗别裁集》.以下关于本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首联主客并提,构思巧妙。B.颔联实写夜景,触动真情。

C.颈联巧用典故,寄意深远。D.尾联以景结情,含蓄隽永。14.诗题中有一“怀”字,简要分析全诗是如何围绕着“怀”字来写的。 (5分)12.A(1分)13.B(2分)14.“怀”在诗中是惦念,也是寄托心志之意。首句开门见山写友人李子先和自己一样作小官而不得志,为“怀”字提供了丰富的内容;颔联中以“心随汝水”直写怀友,又想象友人在并州赏月,兴致与皓月争高,将“怀”字具象化;颈联以千里马比喻友人,表达对友人的赞赏及对友人与自己不遇的愤懑,深化“怀”字的内涵;尾联遥想故乡的美景,呼唤朋友解官共游,引发友人共情,为“怀”字做结。( 5分)2020二模•宝山区赠韦记室黯别①(南朝梁)何逊故人傥②送别,停车一水东。去帆若不见,试望白云中。促膝今何在,衔杯谁复同。水夜看初月,江晚溯归风。无因生羽翼,千里暂排空③。[注]①韦黯,诗人的朋友,曾任记室。②傥,同“倘” 。③排空:冲向天空。12.下列诗句中与画线句表达情感最相近的一项是( )。(1分)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B.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C.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D.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13.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第五六句连续发问,倾诉衷肠。B.第五六句今昔对比,强化情感。C.第七八句以乐衬哀,倍感温暖。D.第七八句借景抒情,情景交融。14.结合全诗,赏析结尾两句诗句的表达效果。14.结合全诗,赏析结尾两句诗句的表达效果。(5分).A(1分).C(2分).示例:诗歌开头写友人作别,抒发依依不舍之情,次写离别之后孤独之苦,寄托思念之情,结尾两句发挥想象,希望自己能够振翅高飞,与千里之外的友人能够相聚的心愿,然而客观上自己无法生出翅膀凌空高飞,更增添不得见面的愁苦之情,将思念之情推向高潮。抒发情感热烈深沉,又想象独特,引人遐想。(5分)2020二模•松江区秋日送方干游上元(唐)曹松天高淮泗白,料子趋修程。汲水疑山动,扬帆觉岸行。云离京口树,雁入石头城。后夜分遥念,诸峰雾露生。这首律诗共有几联对仗?回答 正确的一项是()。(1分)A.一联 B.两联 C.三联 D.四联根据你的理解,本诗 最适用于下列哪一种情境?()。(2分)给独自踏上异乡的朋友的宽慰之赠言。给去奔赴美好前程的朋友的赠别寄语。表达希望友人平安,快速到达的祝福。与友人分别后传递对友人不舍的思念。若要评选出本作品中的写景佳联,你会推选哪一联,并说明理由。(5分)12.B13.D示例一:第二联最佳。作者描写了一幅拟想友人舟行水上的画面;平静的水面倒映山的倩影,汲水扰乱了水的平静,感觉山在摇动;扬帆航行,不觉船动,反觉江岸在行走;从水动疑山动,船行觉岸行的心理感觉呈现了景物的流动感;不从送行人眼见之景着笔,反从想象之景描绘,虚境拓宽了诗的意境;以离别之速衬难舍之情,抒发了对友人一路的牵挂与想念;画面有灵动之美,景中含情,富有感染力。示例二:第三联最佳。这一联是诗人想象友人奔赴南京途中之景;上句写了诗人看到天空云朵飘荡,似乎跟着友人离开京口,是眼前之景;下句写大雁飞入南京,这想象之景;虚实结合,丰富了诗的意境;“云”和“雁”的意象有所寓意,而“离”与“入”两字体现了景物从此地到彼地的空间转换,以离别之速衬难舍之情;画面富有层次,看似平常,实则别有趣味,匠心独运。评分说明:选诗句和对诗句的赏析分别评分。 (选出句子不得分,选第二联或第三联最多 5分,选第四联最多4分,选第一联最多2分。)2020二模•崇明区开壕行(宋)刘克庄前人筑城官已高,后人下车来开壕。画图先至中书省①,诸公聚看标贤劳。壕深数丈周千里,役兵大半化为鬼。传闻又起旁县夫,凿教四面皆成水。何时此地不为边,使我地脉重相连。[注释]①中书省:中央掌管官职升降等的机构。.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1分)A.律诗B.近体诗C.曲子词D.古体诗.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本诗的语言风格平实质朴。B.采用了对比手法表达情感。C.本诗题材包含闺怨、行役。D.以时间顺序推进突出主旨。14.本诗于描述中寓褒贬,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5分).D.C.诗歌开篇叙述前任官员因筑城升官,继任者刚到任便急着开挖壕沟,字里行间辛辣讽刺不顾民生只顾捞取升官资本的官员; 对中央官员聚看赞赏地方官员的描写, 讽刺了朝廷对扰民政策的失查;开挖壕沟深广,致使役兵大半死亡,官员尚且无休止地扩大工程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边民的深切同情与对官员不顾百姓生死的深切愤慨; 最后,借边地百姓之口,表达了对残酷奴役的控诉之情。评分说明:描述内容概括3分,情感分析2分。2020二模•青浦区小山重叠①金明灭②,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