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章教学要点:1. 抒情2. 抒情性作品的构成3. 抒情方式第一节抒情界定一、抒情与抒情性作品1、抒情偏于表现作者的主观世界,偏于用声音组织和画面组织来象征性地表现情感。“抒情”也即“抒发感情”,与“叙事”也即“记叙事情”相对。1)抒(舒),如“舒放、舒展、舒畅、舒散”等等是“(将郁结的东西)疏导排解”的意思;2)叙,如“叙述、叙录、叙位、叙勋”等等是“按(事情的)顺序依次记叙”的意思。3)“抒情”:将郁结的情感疏导排解。如:郭沫若《梅花树下的醉歌》2、抒情性作品:抒情与叙事的区别抒情性作品是指表现作者个人主观情感为主、偏重审美情感价值的文学作品。别林斯基:“抒情性诗歌主要是主观的、内在的诗歌,是诗人本人的表现。”区别:内容:抒情:表现作者的主观世界叙事:再现社会客观现实话语形式:抒情:话语的声音组织和画面组织,象征性表情叙事:话语的意义,讲故事二、抒情与现实(略)与叙事性作品相对1、抒情是一种特殊的反映方式:首先,反映对象是精神生活;其次,反映的主观性;再次,反映的评价性2、抒情是对现实的意识性改造:“化实为虚”“化实为虚”;夸张、变形、比拟等等。如《离骚》“灵均”上下神游、求索——政治伦理《神曲》但丁游历三界:地狱炼狱天堂(只亚特丽齐引导)——宗教哲学三、抒情中的自我与社会1、抒情是一种“自我表现”;2、自我表现的社会性:社会化的个体性情与个体化的社会心理。首先,文学抒情包含普遍的社会内涵;其次,自我表现同时是向隐含的读者进行心灵交谈;再次,“自我表现”的社会意识形态性:“仅仅对一个人有价值的东西是没有价值的”。四、抒情与宣泄1、“文学抒情”起于“在平静中会议起来的情感”(华兹华斯语)。鲁迅:“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感情正烈,杀掉诗美”。“文学抒情”是一种“沉思性抒情”或“抒情沉思”钱钟书:“夫‘长歌当哭’,而歌非哭也,哭者情感之天然发洩,而歌者情感之艺术表现也。”陆龟蒙《自遣诗三十首·序》云:“诗者,持也,持其情性,使不暴去。”“暴去”中,“淫”、“伤”、“乱”、“愆”之谓,过度不中节也。(《管》册一P57-58“诗之一名三训”)2、“文学抒情”必须创造一种“情感的形式”。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闻一多《七子之歌》“儿子对母亲倾诉分离之苦”文学抒情:以理节情,情志合一——内质情感的形式,形式的情感——表现第二节抒情性作品的构成一、 抒情内容与抒情话语(一) 抒情内容与抒情话语的直接融合(二)普通话语与抒情话语普通话语:以通讯功能为主;抒情话语:通讯功能与表现功能的结合,以表现功能为主。其一,抒情话语的表现功能,主要是突出了直接呈示情感运动形式的功能,具体表现为强调话语声音层和画面层的象征功能。声音层的象征表现功能:语音高低、语速快慢、语调缓急等快诗:李白《早发白帝城》“快船快意”;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青春作伴好还乡”画面层的象征表现功能:借外表事物传内心情感:钱钟书《谈艺录》:“长吉赋物好取全面硬性物作比喻”,“使之坚、使之锐。”(48-50)其二,抒情话语的表现功能与“诗家语”或“陌生化”手段。(即前面的“阻拒性”)其三,抒情作品对语言的独特要求二、 抒情性作品的结构:声音、画面和情感经验(一) 声与情1. 诗与乐2. 声调与情调3. 节奏与情感运动形式(二) 景与情1. 诗与画2. 情景关系第二节 抒情方式一、 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一) 比喻与象征(二) 倒装与岐义(三) 夸张与对比(四) 借代与对比二、 抒情角色(一) 第一人称的抒情方式(二) 代言的抒情本章复习题基本概念:抒情文学思考题:1. 文学抒情与叙事有哪些主要区别?2. 为什么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十三章文学风格本章教学要点1、风格的诸种理论2、风格的定义与内涵3、文学风格的类型与价值4、文学风格与文化第一节风格的诸种观念和理论一、风格是独特的言语形式亚里士多德《诗学》:修辞学的风格论二、 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站在主体的立场——偏于主体个性方面的理解:重视风格形成的内在因素扬雄的“心声心画”说三、风格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相契合时所呈现的特色可见,风格应当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在主客观关系中,主观性应服从于客观对象,“作家进行艺术创造的特殊表现是以对象的特征为基础。这种特征不是作家赋予对象的,而是对象本身所具有的。”(王元化语?)四、风格是读者辨认出的一个格调第二节风格的定义和内涵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一、创作个性是文学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一)文学风格、创作个性与日常个性风格与创作个性创作个性与日常个性但个性不等于风格,虽然一般地说,个性于风格有一致性,但也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如李清照性格刚毅爽朗(可以《绝句》为证),作品大都却属于婉约一派。(二)创作个性转化为文学风格二、主体与对象的和谐统一是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布封:“风格却就是本人”3. 文体特色和言语组织是风格呈现的外部特征体裁语体风格第三节文学风格的类型与价值一、风格类型的划分1、简分法:中国文论:阳刚之美:“骏马秋风冀北”阴柔之美:“杏花春雨江南”刚柔交错西方文论:崇高与壮美:动如醉,酒神精神优美与秀美:静如梦,日神精神2、繁分法1)罗列法;《文赋》《诗式》《沧浪诗话》《二十四诗品》2)对举法:A.《文心雕龙·体性》“八体”说——“四对八体”说。B.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四对八体”说。1)由内容和形式的比例:简约和繁丰2)由气象的刚强和柔和:刚健和柔婉3)由于话里辞藻的多少:平淡和绚烂4)由于检点工夫的多少:谨严和疏放C.风格的八种形态1)简约和繁丰:内容和形式的比例2)刚健和柔婉:气象的刚强和柔和3)平淡和绚烂:话里辞藻的多少4)谨严和疏放:检点工夫的多少二、文学风格的审美价值第四节文学风格与文化一、文学风格与时代文化建安风骨与盛唐气象唐诗以情韵胜,宋诗以死理胜二、文学风与民族文化1、民族生活——民族语言——民族精神2、民族语言在民族风格中的重要性三、文学风格与地域文化1、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2、南方文学与北方文学四、文学风格与流派文化1、自觉组合的文学流派2、半自觉的文学流派3、不自觉的文学流派本章复习题基本概念:作品风格、创作个性思考题:1、以一位经典作家为例,说说文学风格的基本特征。2、文学风格的形成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3、风格的文化形态可以作怎样的划分?第五编文学消费与接受第十四章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本章教学要点1、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2、文学欣赏的性质3、文学欣赏的主客体条件第一节文学消费与一般消费一、文学生产、传播与消费:1、广与与狭义的文学生产;2、文学传播活动与文学传播方式;3、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字消费;①文学生产为文学消费提供消费对象(文学作品);P273②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的方式;③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字消费的需要,生产新的消费者。4、文学消费制约着文学生产;①文学产品在消费中才得到最后实现;②文学消费制约着文字生产的方式和规模;③文字消费体现了文学生产的目的和动力;二、文学消费的二重性:1、文学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要借助文化市场来实现;2、文化市场的积极意义:①树立市场观念和读者的观念;②激发艺术家的创造潜能;③使艺术资源得到合理配置;④促进文学生产的繁荣和发展。3、文学消费的二重性质:①文学消费具有商品消费的一般性质:a、经由商品流通这一中介因素实现消费;b、文学生产者与文学消费者的关系借助文化市场实现;c、具有一定的变换价值和价格;d、受到社会一般商品消费心理的影响。②文学消费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消费,具有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a、文学消费主要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b、作家的创造性劳动难以定量评估;c、文学产品的消费具有超时空性与价值增殖性;d、文学产品的消费具有再创造的性质。三、文学消费与文学的意识形态性:1、文学消费传播和再生产特定阶层的意识形态观念;2、文学消费和接受对意识形态反应的三种模式;(P278)3、文学消费的意识形态性寓于审美娱乐之中。四、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1、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区别;(四点,P281-282)2、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联系。(P282)第二节文学接受的对象与主体一、认识属性与认识者:1、文学作品具有认识属性;2、文学作品的认识属性与其反映生活的深度有关;3、认识价值有待文学阅读才能显现;4、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认识价值的表现形式不同;5、文学作品认识价值的作用。二、审美属性与审美者:1、文学的审美属性的含义;2、文学具有审美属性的原因:①文学作品论含作家情感态度;②文学作品的形式美;③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3、审美属性的作用取决于审美品位的高低;4、文学阅读是一种审美方式的阅读。三、文化价值与阐释者:1、文学的文化阐释价值及其表现:①民俗学价值;②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价值;③宗教价值;④哲学价值。2、文化价值的接受主体即文化的阐释者。四、文学接受的整体性:1、文学接受客体与主体的统一性;2、文学的认识属性、文化属性通过审美起作用;3、接受主体是认识者、审美者、阐释者的统一。本章复习题基本概念:文学消费文学接受文学的认识属性文学的审美属性文学的文化属性思考题:1. 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有何关系?2. 为何说文学消费既是一般商品消费,又是特殊的精神产品消费?3. 怎样理解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意识形态性质?4. 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有何区别和联系?第十五章文学接受过程本章要点:1.文学接受的条件2.文学接受过程3.文学接受的高潮第一节文学接受的发生一、期待视野:1、期待视野的含义;2、期待视野的三个层次:①文体期待;②形象期待;③意蕴期待。3、期待视野形成的原因(三点):P2904、个人期待视野和集体期待视野。二、接受动机:(一)审美动机;(二)求知动机;(三)受教动机;(四)批评动机;(五)借鉴动机。三、接受心境:1、接受心境的含义;2、接受心境的状态:欣悦、抑郁、虚静。3、心境产生的原因(三点);P292-2934、接受心境时阅读效果的影响;①“虚静”说;②情绪不同导致不同的阅读境界;③作品本身的情感作用影响读者接受心境。四、从隐含的读者到读者阅读;1、何谓“隐含的读者”?2、形成“隐含读者”的原因(三点);P2943、隐含的读者与现实的读者的关系。第二节文学接受的发展一、填空,对话与兴味:1、“第一本文”与“第二本文”;2、文学接受的再创造特征;①英伽登的“填空”理论;②伊瑟尔的“对话”理论;③中国古文论的“兴味”说。3、形成再创造特征的原因(二点)。P296-297二、还原与异变:1、“第二本文”的异变:①形象异变;②情感异变;③思想观念异变。2、异变的原因(文学语言的不确定和个性化的期待视野):五点表现。P298-2993、异变的阈限。三、理解与误解:1、接受过程的“前理解”、“正解”和“误解”;2、误解的两种形式:正误与反误。四、期待遇挫与艺术魅力:1、阅读过程的顺向相应;(缺乏艺术魅力)2、阅读过程期待指向的遇挫;(富有艺术魅力)①获得超越期待视野的新奇艺术空间;②因扩充和丰富期待视野而满足。3、顺向相应与逆向遇挫的结合。①以顺向相应唤起读者期待视野的预定积累;②以逆向遇挫打破期待惯性而遣动想象。第三节文学接受的高潮一、共鸣:1、“共鸣”的涵义;2、产生“共鸣”现象的原因(作品的魅力和读者感情的相通);接受主体的三个原因:P303-3043、“共鸣”的时代性;4、“共鸣”与作品自身价值的实现。二、净化:1、文学“净化”的涵义;2、净化作用的表现(两点):P304-3053、净化与人格提升。三、领悟:1、领悟的涵义;2、领悟的特征(两点):P3063、领悟是文学接受的最高境界。四、延留:1、延留的涵义;2、延留的作用。本章复习题基本概念:期待视野隐含的读者正误与反误净化领悟思考题:1. 者的阅读期待是如何形成的?2. 含的读者是如何形成的?3.文学接受活动中为什么会产生异变?4.如何看待文学接受过程中的误解?5.文学接受高潮中的共鸣、净化与领悟之间有什么区别?第十六章文学批评本章教学要点1.文学批评的界定及基础2.文学批评的标准和原则3.具体的文学批评模式第一节文学批评的界定一、文学批评与文学生产、接受(一)文学批评与创造的关系文学批评与文学创造有着密切关系1、文学创造及其作品是批评的前提与目标,文学批评的理论背景与价值取向,对作品具有筛选作用,从而影响着文学创作的发展趋势。2、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具有个体性,而文学批评则是要将个体化的创作经验上升为一种文学的经验。(二)文学批评与文学生产、接受文学批评以文学接受为基础,与文学接受有着密切关系。1、就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而言,文学批评是读者接受活动的一种形式或接受活动整体的一个部分。2、从层次间分工协作而言,文学鉴赏与文学批评构成文学接受的不同层次。鉴赏性接受批评性接受二、批评的意识形态性(一)批评对象:作品是意识形态话语,批评是意识形态价值评价。(二)批评效能:1、批评话语必然体现出一种意识形态的价值导向。2、对思潮、运动的评价是意识形态论争。3、扶持文学新人,发挥其意识形态评价上的作用。第二节文学批评的多样形态一、历史上出现的几种文学批评形态(一)伦理批评又叫道德批评,以伦理道德为标准,以善恶为基本范畴来决定对批评对象的取舍。主张将文学和人生结合起来,坚持用道德的观点看待文学现象,主要采用道德的尺度评价文学作品。“美善相乐”或“寓教于乐”伦理批评的基本特征:1、历史的久远性2、多样性3、差异性或敌对性(二)社会历史批评社会历史批评:强调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认为文学是再现生活并为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所形成的,因而文学作品的主要价值在于它的社会历史功用和历史意义。孟子:“知人论世”丹纳:“种族、环境、时代”社会—历史批评的特征1、认为文学离不开社会历史,文学本质上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再现。2、社会—历史批评的评判尺度3、评判尺度主要是真实性、倾向性和社会效果。社会—历史批评的基本操作其一,对文学作品社会历史内容的阐释。其二,联系文学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说明其艺术形式。其三,考察文学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和作家的关系。(三)审美批评着眼于文学作品的美的构成及其审美价值,着重强调作品的“畅神”“移情”效果和娱乐、愉悦作用,把文学作品看作是在真善基础上又超越了真善因而是“超功利”的一种审美对象;认为美是文学的本质规定性之一。审美批评的特征1、审美批评首先是一种情感性评价,它着眼于作品以什么样的情感并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了成功的表现和引起了读者的心灵震荡与情感激动。2、具有“超功利性”。3、经常是一种形象或形式的直觉批评。(四)心理批评运用现代心理学的成果来对作家的创作心理及作品人物进行心理分析,从而探求作品的真实意图以获得其真实价值的。心理批评的运作1、探讨作家的创作心理2、分析人物的心理结构3、阐释作品的潜在意义4、探究艺术创作中的集体无意识(五)语言批评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独立自足的整体,是一种有组织的符号结构,作品的意图只需要从本文去寻求而无需从外部力量加以说明。他们关心的是语言结构及其在结构中的能指性、转换性、象征性。与语言学的发展密不可分。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法国结构主义、象征主义。二、批评文体的多样性1、论文当代最常见的文学批评文体样式。2、点评:古代常见的一种批评文体。强调在阅读作品时的感悟与随想。金圣叹“六才子书”:《离骚》《庄子》《史记》《杜诗》《水浒》《西厢》1)《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点评2)《第六才子书王实甫西厢记》点评3、以诗论诗体杜甫《戏为六绝句》:“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评四杰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评陶潜4、随笔:王蒙“欲读书结”:“欲读书者,处于未读书、不读书之狼狈处境而粉饰之也。……不学而不甘无术,便把浅层次的感想见解写出来,求教于善读书多读书者。”5、序跋;黄节《阮步兵咏怀诗注》序:“诗教观”《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选注》(长江文艺社)6、评传体、书信体、对话体1)评传体:古今中外作家评传2)书信体:贺拉斯:《诗艺——给皮索父子的信》单丁:《致斯加拉大亲王书》;《神曲》主题:“四义说”3)对话体:柏拉图《文艺对话录》王朝闻《雕塑谈》《透与隔》第三节文学批评标准一、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一)美学原则和历史原则的提出1、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逻辑与历史的统一”黑格尔《美学》“美学与历史的统一”2、别林斯基《关于批评的讲话》:“不涉及审美的历史的批评,不涉及历史的审美的批评,都将是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碱锰电池合作协议书
- 小学一年级2025年秋季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 2025年企业公转私借款合同(2篇)
- 2025年九年级第二学期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总结(三篇)
- 2025年个人房屋买卖协议例文(五篇)
- 2025年买卖合同要式合同(2篇)
- 2025年代理委托贷款协议(2篇)
- 2025年九年级初三班主任的工作总结模版(二篇)
- 2025年二手房买卖购房合同样本(三篇)
- 2025年个人私人借款合同标准版本(2篇)
- 苏州2025年江苏苏州太仓市高新区(科教新城娄东街道陆渡街道)招聘司法协理员(编外用工)1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搞笑小品剧本《大城小事》台词完整版
- 2025至2031年中国助眠床垫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物业服务和后勤运输保障服务总体服务方案
- 2025四川中烟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极兔速递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系统事业单位招聘101人笔试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2030年中国科技孵化器产业发展现状及投融资战略分析报告
- 中学学校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人大代表小组活动计划人大代表活动方案
- 《大模型原理与技术》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