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词练习(含答案)_第1页
虚词练习(含答案)_第2页
虚词练习(含答案)_第3页
虚词练习(含答案)_第4页
虚词练习(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虚词练习(含答案)虚词练习(含答案)虚词练习(含答案)虚词练习(含答案)编制仅供参考审核批准生效日期地址:电话:传真:邮编:高考文言18虚词练习题其狐谓狼曰:“羊肉1其鲜乎!君2其有意,叼3其一而啖之,得饱4其口福。”狼曰:“其如猛犬何”狐间于犬曰:“羊数詈言,5其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6其无闻邪,其畏主人邪及7其嬉逐,愿为一雪8其耻。君9其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10其无辞乎”护羊愈谨。狐与狼遂去。答案:1.“何其”,多2.表假设,如果3.代词,一只(羊)4.代词,你5.代词,它6.“其···其···”:是···还是···7.代词,它8.代词,那9.副词,一定、可10.副词,难道二、而1、蟹六跪而二螯。(《劝学》)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3、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阿房宫赋》)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论语》6、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7、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8、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9、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10、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1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答案:1、连词,表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2、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3、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4、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5、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6、连词,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7、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因而”。8、表示目的关系.9、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10、〖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11、〖然而〗这样的话,那么(然:承上,指代。而:启下,表转折。)三、何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2、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3、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4、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5、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蜀道难〉〉)6、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7、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答案:1用作疑问代词。单独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2、用作疑问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主要代处所和事物,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3、用作疑问代词。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4、用作副词。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5、用作副词。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6、“何如”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或诘问,相当于“怎么样”或“什么样”。7、【奈何】表示疑问或反问,“怎么办”“为什么”。四、乎1、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3、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4、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答案:1、用作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2、表示反问语气,作“吗”“呢”讲。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4、用于感叹句,表感叹感叹语气,可译为“啊”“呀”等.5、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6、助词,作形容词、动词的词尾,相当于“……的样子”、“……地”,五、乃1、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4、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5、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报任安书》)答案:1、用作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这才”等.2、用作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却”“竟(然)”“反而”“才”等.3、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5、【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六、且1、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2、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报任安书》)3、且臣少仕伪朝,历职朗署。(《陈情表》)4、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5、磐石方且厚。(《孔雀东南飞》)6、且夫天下非小弱也。(《过秦论》)答案:1、副词,相当于“将”、“将要”。

2、副词,暂且、姑且。

3、连词,递进关系,而且,并且;况且,再说.

4、连词,让步关系,尚且,还。5、连词,并列关系。又;又……又……;(连接两个形容词)一面……,一面……(连接两个动词)6、【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七、若1、其自视也亦若此也。(《逍遥游》)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3、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孔雀东南飞》)4、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答案:1、动词,像、好像。2、用作代词。表对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3、用作连词。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4、【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八、所1、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3、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鸿门宴》)4、重为乡党所笑。(《报任安书》)5、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矣。(《师说》)6、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答案:1、名词,处所,地方。2、代词,用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的事(物、地方、人)”等。3、代词,用在动宾词组前面,与动宾词组的动词组成名词性词组,做动宾词组的宾语的定语,相当于“……的……”。4、助词,在“为……所……”结构中用在动词前,表被动,5、〖所以〗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6、〖所以〗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九、为1、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2、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4、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过秦论》)5、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鱼我所欲也》)6、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7、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8、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答案:1、动词,当“做”讲,是“为”字的基本意义,可以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灵活翻译。2、动词,以为,认为.3、判断词,是。4、介词,当“被”讲,有时与“所”连用组成“为……所……”结构表示被动。5、介词,介绍目的或原因。为了,因为。6、介词,介绍涉及的对象。给,替。7、介词,对、向、跟。8、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十、焉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3、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4、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5、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阿房宫赋》)答案:1、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2、疑问副词(代词),哪里、怎么。3、句末语气词,了,啊,呢。4、作语气助词,用于句中,表示停顿,无义。5、助词,作形容词、动词的词尾,相当于“……的样子”、“……地”,十一、也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志》)2、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3、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4、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六国论》)5、鸣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六国论》)6、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师说》)答案:1用在句末,表示判断语气。2、用在句末,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3、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4、用在句末,表示反诘语气。5、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6、助词,用在句中(一般是简单主语之后、复杂主语之后、时间词之后以及复句的第一个分句之后),表示停顿。十二、以1、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游褒禅山记》)3、作师说以贻之(《师说》)4、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5、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6、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8、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寡人之于国也》)9、奚以知其然也(《逍遥游》)10、南取北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过秦论》)1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答案:1、动词,以为、认为。2、连词,表并列,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3、连词,表目的,译为“来”、“用来”,4、连词,表结果,译为“因而”“以至”“而”“才”。5、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而”或不译。6、连词,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因为”。7、介词,因为、由于。8、介词,表示工具。拿、用。9、介词,表示凭借。译为:凭,靠。10、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11、介词,相当于“在”,大多数是表示时间,十三、因1、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2、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3、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过秦论》)4、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5、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6、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思疏》)7、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鸿门宴》)答案:1动词,依靠、凭借、利用。2动词,沿袭。3、介词,依靠、凭借、利用。4、介词,就着、趁着、趁此。5、介词,通过、经由。6、介词,因为、由于。7、副词,因而、于是、就,十四、于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2、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3、移其民于河东。(《孟子•寡人之于国也》)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5、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阿房宫赋》)6、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答案:1、介词,表示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间,译为“在”“到”。2、介词,与、跟、同、向、对,引出动作涉及的另一方。3、介词,到,表示目标、归趋。4、介词,从、自,表起始。5、介词,比,表比较,用于形容词之后。6、介词,被,表被动。十五、与1、朝过夕改,君子与之。(《论语》)2、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3、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4、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焉。(《晏子治东阿》)5、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6、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7、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赤壁赋》)8、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答案:1动词,赞成、赞许。2动词,给、赠。3动词,结交,亲附。4动词,参加,参与.5、介词,和,跟,同。引进动作涉及的另一方,组成的介词结构,主要作状语。6、介词,引进比较的对象。7、连词,和、同,表并列关系。8、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或疑问。十六、则1、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游褒禅山记》)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3、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寡人之于国也》)4、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5、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答案:1、副词,就是,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2、连词,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便”。3、连词,表示条件、假设关系。译为“假使”“如果”“要是……就”“那么”“就”“便”。4、连词,用在对比句中,相当于“就”。5、连词,却、可是,表示转折、让步关系,十七、者1、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鸿门宴》)2、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3、客有吹洞箫者。(《赤壁赋》)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5、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劝学》)。6、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游褒禅山记》)7、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8、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答案:1、代词,用在动词、动词性词组或形容词之后,指人、物、事、地点等,相当于“……的”或“……的人(东西、事情、地方)”。2、代词,放在数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