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东省汕头市北秀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广东省汕头市北秀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广东省汕头市北秀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广东省汕头市北秀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广东省汕头市北秀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广东省汕头市北秀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有“举贤才”之语,韩非子有“因能授官”之说,墨子称“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他们主张(

)A.通过选官实现平等

B.选官路径推崇荐举C.按照才能选拔官吏

D.选官对象普及百姓参考答案:C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题干所给材料中“举贤才”“因能授官”“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表明:他们主张按照才能选拔官吏,故C项正确。选官实行平等;选官的路径;选官对象普及百姓在题干所给材料中均没有体现,故A,B,D项错误。2.1947年6月5日,国务卿乔治·马歇尔在哈佛大学讲话时指出:“美国应尽最大努力帮助恢复世界正常的经济繁荣,如果不这样做,就不会有政治上的稳定和有保证的和平——这是符合逻辑的。”为此美国A.实施罗斯福新政

B.建布雷顿森林体系立C.推动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

D.推行马歇尔计划参考答案:D3.“经常跟过去的或现在的现实完全断绝了关系,喜欢从宏伟?渺远和恐怖的事物领受灵感”,从而“鼓励一个新的狂纵不法的自我。”这种创作风格的盛行,实际上反映了人们A.对理性王国的一种大胆追求

B.对启蒙时代和工业主义的反思C.在现代文明中的困惑和迷失

D.对批判现实主义文风的厌弃参考答案:B解读材料关键信息,“喜欢从宏伟?渺远和恐怖的事物领受灵感”、“鼓励一个新的狂纵不法的自我”,这种创作风格符合浪漫主义注重个人感情的表达,通过幻想或复古等手段超越现实的艺术特征。而浪漫主义的兴起,正是当时社会各阶层对法国革命的后果以及启蒙思想家提出的“理性王国”普遍感到失望的一种反映。故选:B4.王莽改革时“言必称三代,事必据《周礼》”一部《周礼》几乎是王莽新政的蓝本。例如王莽依据周礼实行王田制,将全国土地改称王田,实行土地国有制,私人不得买卖;男丁8口以下之家占田超过一井(九百亩)者,分余田给邻里乡党,结果王莽的改制不仅未能挽救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反而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这说明A.周礼已不再具有现实价值B.王莽已具有超越时代的经济思想C.地主土地所有制遭到破坏D.生产关系调整应适应生产力水平参考答案:D【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王莽依据周礼进行改革,试图废除土地私有,实行土地国有,这就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不适应铁器牛耕出现后生产力的水平,是历史的倒退,说明生产关系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水平,故D项正确。王莽依据周礼进行变革失败,不能说明周礼不具有现实意义,而是后世继承者没有按时代发展对其灵活继承,故A项错误。王莽是复古改革,故B错误。地主土地所有制遭到破坏是王莽改制的内容本身,不是材料能说明的问题,故C项错误。5.天山南北地区第一次和内地联成一体是在(

)A.窦固、窦宪大败北匈奴后

B.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后C.西域都护设置后

D.班超经营西域后参考答案:B6.有人认为:现实主义按照“本来如此”的面目再现生活,浪漫主义按照“应当这样子”表现生活。由此可见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共同之处是(

)A.反映社会现实问题

B.将社会生活理想化C.否定现行社会制度

D.情节怪诞离奇虚构参考答案:A7.学者步克以“波峰与波谷”来描述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专制官僚政治的起伏轨迹。秦汉是波峰时期,国家的规模、制度的进步和管理的水平都处于古代世界的前列。下列属于“”波峰”时期政治特征的是A.贵族政治开始瓦解B.门阀与皇权共治C.形成集体宰相制度D.初创大一统帝国参考答案:D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秦汉为大一统帝国,形成了皇帝专制、中央集权、官僚政治、儒家正统、和“士大夫政治”等一系列制度,故被称为“波峰”,D项正确。秦汉时期贵族政治处于发展阶段,排除A。门阀与皇权共治符合魏晋时期的政治特征,与材料中秦汉属于“波峰”不符,排除B。C项属于唐宋时期的政治特征,与材料中秦汉属于“波峰”不符,排除。8.唐朝沿用隋制,国家每一政令的下达,都经由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的程序。后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这说明政事堂的设立A.有助于提高中央行政效率B.扩大了三省长官的权力C.缓解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D.旨在终结三省六部制度参考答案:A政事堂的设立主要是由于中书门下两省相互扯皮,导致办事效率低下所致,可见两个部门合署办公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故A正确;三省长官还是各负其责,并没有扩大权力,故B错误;除了论述的是行政效率问题,不是皇权与相权矛盾问题,故C错误;材料没有说明要废除三省六部制度,故D错误。9.“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对这段的较为准确的理解是A.只有除旧,才能布新

B.只有破除落后思想,学习先进思想才能真正救国C.只有引进先进思想,武装国人头脑才能挽救中国D.只有民主和科学才能救国参考答案:D10.19世纪德国哲学家尼采认为由理性主义支配思想和文化的一个根本局限性是限制和扼杀了个人所独特具有的非理性的生命与本能。因此他呼吁:“你要成为你自己!”和“重估一切价值”。与尼采的这种思想相吻合的作品是

图11A.《父亲》

B.《收获的十月》C.《薄雾上的徘徊者》

D.《长胡子的蒙娜丽莎》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本题考查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材料中尼采的观点强调个性与认知,具有反理性色彩,属于现代主义艺术的基本特征。四幅作品中,AB属于现实主义作品,C属于浪漫主义作品,D属于现实主义作品,故D正确。11.2011年10月4日,联合国安理会就欧盟国家要求对\o"叙利亚军事力量"叙利亚采取制裁措施草案进行表决,\o"印度军事力量"印度等4国投弃权票,\o"美国军事力量"美国等9个国家赞成,但因\o"俄罗斯军事力量"俄罗斯和\o"中国军事力量"中国投反对票而未能通过。就国际格局而言,上述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A.中俄形成了结伴而不结盟的国家关系

B.国家利益决定国家的外交态度C.当今世界政治力量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D.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的失败参考答案:C12.1919年春,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的娱乐场中的跑马场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贴了幅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亡羊”喻指

A.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B.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C.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中外交失败参考答案:D略13.汉朝时廷议是皇帝临时召集的,人员和时间不固定,决定的事情仅供皇帝参考。唐朝宰相在政事堂议决政事。宋朝宰相以外还有执政,就是副宰相,这个人数比唐朝要多。宋朝是由宰相和执政议决大政。这表明唐宋时期A.中央官员职责分工更加明确B.宰相权势和地位持续下降C.决策群体扩大和决策制度化D.政治决策的效率不断提高参考答案:CAB材料无法体现;根据“汉朝时廷议是皇帝临时召集的,人员和时间不固定,决定的事情仅供皇帝参考”“唐朝宰相在政事堂议决政事”“宋朝是由宰相和执政议决大政”体现出决策制度化,根据“人员和时间不固定”“这个人数比唐朝要多”表明决策群体扩大,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政治决策的效率不断提高”,排除D。【名师点睛】依据材料是解题关键,ABD与材料无关,排除即可。14.《拳事杂记》记载“团匪起时,痛恨洋物,犯者必杀无赦”;联军入京后,则一变为“西人破帽只靴,垢衣穷裤,必表出之”。19世纪末中国社会的这种变化反映出。A.民众复杂矛盾的心理状态B.学习西方成为社会的共识C.清政府沦为列强治华工具D.西装成为社会主流的服饰参考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团匪起时,痛恨洋物,犯者必杀无赦”可知对洋物的痛恨,材料“西人破帽只靴,垢衣穷裤,必表出之”可知是对洋人的穿着破旧的记录,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对洋人的同情。前后两种不同的态度,体现了民众复杂的矛盾心理,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学习西方,故B项错误。《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故C项错误。当时的社会主流服饰仍然是长袍马褂,并不是西式服装,故D项错误。15.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姬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A.义和团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维新变法

D.辛亥革命参考答案:A16.1893年,驻外公使薛福成在《出使日记》中写道:“总理衙门大臣萃毕生之全力以经理交涉事物者,殆鲜有其人。或以官高挂名,或以浅尝自喜;或骤出骤入,听其自然。一闻《海国图志》《瀛寰志略》两书之名,尚有色然以惊者。”这主要反映了A.中外交涉事务的减少

B.顽固派对洋务的抵制C.立宪思想传播的困境

D.洋务人才的匮乏参考答案:D17.1978年,苏联向西方出口石油增加了5%,但其外汇收入却增加了2.5倍,达到了140亿美元。苏联用于购买国外技术和粮食的财政硬通货中60%以上是石油收入。这一现象A.体现出勃列日涅夫改革显著成效B.助长了苏联低效僵化体制发展C.说明苏联的工业正快速健康发展D.使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优势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材料体现了苏联石油出口收入,在外汇收入中比重较大,经济结构存在一定问题,故A.C项错误;根据所学,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结合材料石油出口占财政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故B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美苏争霸问题,故D项错误。18.中国古代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总体艰难,政府对其限制非常严格,但下列现象中并没能体现这一限制的是A.商鞅变法规定,生产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B.汉武帝规定盐铁官办C.唐朝赋税加征户调D.明清规定苏州织机规模参考答案:C古代经济政策。古代普遍实行的是重农抑商的政策,商鞅变法最先实行,汉武帝时期的官府控制经济运行活动,使得这一政策加强,明清时期限制资本主义萌芽的规模,阻碍了这一新生经济因素的成长,因此ABD项都是体现重农抑商政策的,故选C。19.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德国科学家布劳恩因发明无线电报技术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与无线电报技术属于同一时代的发明是()A.汽船

B.火车

C.计算机

D.电灯参考答案:D近代科学。无线电报技术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D也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AB属于第一次革命工业的成果;C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20.“对共和派而言,虽然宪法未对国家政治体制做出明确规定,但既然宪法承认了‘共和国总统,这一职衔,那么自然也就意味着承认共和国本身;而对君主派来说,由于宪法赋予总统极大的权力,参议院又由间接选举产生,一俟君主派得势,只要将宪法略加修改,总统可一变为国王,参议院可一变为贵族院。”这反映出法国1875年宪法A.脱离法国国情

B.获得了两派的竭力支持C.不能维持长久

D.是两派相互妥协的产物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根据材料1785年宪法不是脱离了法国的国情而是根据法国国情而通过的,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1875年宪法又称为一票定共和,可知并没有得到两派的竭力支持,故B项错误;材料并不能看出其不能维持长久,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对共和派而言,虽然宪法未对国家政治体制做出明确规定,但既然宪法承认了‘共和国总统,这一职衔,那么自然也就意味着承认共和国本身;而对君主派来说,由于宪法赋予总统极大的权力,参议院又由间接选举产生,一俟君主派得势,只要将宪法略加修改,总统可一变为国王,参议院可一变为贵族院”可知,该部宪法是两派相互妥协的产物,故D项正确。21.1938年3月,国民政府教育部长陈立夫发表《告全国学生书》,指出:“国防之内涵,并不限于狭义之军事教育,各级学校之课程不为必须培养之基本知识,即为所由造就之专门技能,均各有其充实国力之意义。纵在战时,其可伸缩者亦至有限,断不能任意废弃,致使国力根本动摇,将来国家有无人可用之危险。”材料表明国民政府战时教育的基本方针是A.为中华民族持久抗战储备人才B.与国民政府的抗战路线相呼应C.强化国民政府在大学的党化教育D.战时抗敌教育与战后建国教育相统筹参考答案:D“国防之内涵,并不限于狭义之军事教育”“各级学校之课程不为必须培养之基本知识,即为所由造就之专门技能,均各有其充实国力之意义”表明战时教育不仅仅需要满足抗战救国,更需要满足战后建设,故D正确;A不符合材料“各级学校之课程不为必须培养之基本知识”,排除;抗战时期,国民党的抗战路线是片面抗战路线,材料无法体现国民政府战时教育的基本方针具有片面性,B错误;C与材料无关,排除。22.“在英国,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利,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材料中这一矛盾产生的根源是A.专制王权阻碍了社会发展B.责任内阁制的确立C.工业革命的推动D.议会改革的结果参考答案:C本题考查1832年议会改革背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工业革命推动下,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增强,要求获得政治权利。23.“我认为自己的良心和责任是团结人民的全部力量以加快取得胜利。我同意国家杜马的请求,由我的兄弟米哈伊尔大公继位,并祝福他登上俄罗斯国家皇位。希望他遵守立法机构确立的原则,就此宣誓绝不违背。”1917年,这段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诏书说明(

)A.二月革命成功完成了俄国社会转型

B.沙皇试图通过妥协方式维护君主制C.沙皇专制体制未发生丝毫本质变化

D.俄国革命类似于英国的“光荣革命”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俄国二月革命后虽然掌权者发生了变化,但俄国社会性质依然是资本主义社会,A项错误,排除;“我同意国家杜马的请求,由我的兄弟米哈伊尔大公继位,并祝福他登上俄罗斯国家皇位”可知沙皇尼古拉二世是想以自己的退位,换取沙皇制度的维持,B项正确。“希望他遵守立法机构确立的原则”得知,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之后,俄国沙皇专制体制将变为君主立宪政体,C项错误,排除;英国的“光荣革命”是一次没有流血的宫廷政变,而俄国二月革命则是武装起义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D项错误;所以选B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的背景24.1980年8月,经中央和国务院批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相继成立经济特区。1982年上半年,上海《文汇报》以醒目的标题,公开刊登了《旧中国租界的由来》一文。这篇文章从旧中国租界的形成谈起,映射建立特区。这表明A.沿海建立经济特区的实践未得到中央支持B.经济特区创办初期有形成变相租界的危险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遇到强大阻力D.改革开放初期面临艰难的思想解放的过程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题干中“这篇文章从旧中国租界的形成谈起,映射建立特区。”,可知当时人民在对待特区这个新生事物的看法上存在一定的分歧和模糊,说明在改革开放初期面临艰难的思想解放的过程,实质特区和租界有着本质的区别,最主要的区别是主权性质的问题,租界是外国领土在我国的延伸,租界就是外国的领土,而特区的主权归属是中国。AB表述错误,C内容与题干无关。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特区25.据抗日战争时期南京民政府经济部统计:川、康(四川、西藏部分地区)、滇、黔、湘、桂六省工业指数如下(1938年为100)1938年1939年1940年1941年1942年1943年100133.5240.4275.5372.9520.4对这一变化的理解合理的是A.改变了工业结构不合理局面B.民族工业发展达到最高峰C.为持久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D.推动战时体制建立和完善参考答案:C26.恩格斯说:“公社委员分为多数和少数两派:多数派是布朗基派,他们在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里也占统治地位;少数派是国际工人协会会员,他们多半是蒲鲁东派社会主义的信徒.”这表明巴黎公社A.受到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B、内部严重分裂导致运动失败C.受马克思主义影响有限D、实质上不是无产阶级政权参考答案:C社会主义有多种流派,马克思主义只是其中之一,在巴黎公社不居主导地位,当时布朗基主义、蒲鲁东派主义占据主流。27.一位外国人前往中国某城市旅行,搭火车要先取得通行许可证明,才能买车票;到了目的地,看到满城尽是自行车;在路边摊买烧饼时,摊贩向他要粮票;他还看到人们的胸前都别着同一个人的像章。这种现象可能发生在A.1945年的南京 B.1970年的北京C.1965年的上海 D.1990年的深圳参考答案:B28.有人说,宋朝一代,官员多如天上银河里的星星;又有人说,宋朝一代,目不见官。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北宋官员人浮于事B.北宋科举考试的发展C.北宋强化中央集权D.北宋吸取了前代的教训参考答案:C根据题干“官员多如天上银河里的星星;又有人说,宋朝一代,目不见官”说明北宋官员很多,但实权少,越来越不具备“管事”的职能,也就“目不见官”了,这是宋朝强化中央集权造成的,C项正确。人浮于事是题干中官员多的体现,并不是原因,排除A。科举考试的发展,官员的增加,但不是题干主旨的出现主要原因,排除B。鉴于五代十国时期的藩镇割据,宋朝实行分化事权,但不是题干主旨的出现主要原因,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29.在西周时代,“姓”和“氏”是两个概念,“姓”表明血统,“氏”则为“姓”的分支。贵族男子的”字”全称有三个汉字:第一个表示长幼行辈(伯、仲、叔、季等),第二字任意,末一字为“父”字。这说明姓氏名字制度在当时最主要的作用A.强化宗族认同

B.维护尊卑关系

C.凸显贵族地位

D.继承华夏传统参考答案:30.上世纪20年代初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70年代欧美国家出现“福利国家”,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不同国家经济政策可以相互借鉴

B.计划与市场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C.杰出的人物会影响历史发展过程

D.“实事求是”思想具有普适意义参考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闽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爱新觉罗?善耆是淸末政治舞台上一个比较活跃的皇亲贵族,从戊戌变法起,善耆就一直支持光绪帝进行维新,被称为“帝党”……光绪二十六年(1900)十月,善耆出任祟文门监督,幵始担任实缺并着手整顿崇文门税务。光绪三十三年(1907)五月,善耆任民政部尚书(责任内阁成立时,为民政大臣),掌握民政大权,成为满清贵族中具有实权的开明派人物。善耆在新政建设过程中,严于律己,雷厉风行,大胆任用新知识分子,着力整顿巡警,从而奠定了京师近代警察的基本规模;参与编订《报律》、《著作权律>、《出版律》和《禁烟条例》等一系列律令条文,使执法者有法可依,守法者有法可循;同时积极筹办京师自治,推动立宪运动的发展;还对海军建设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善耆的这些措施是淸政府新政举措的重成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北京的近代化建设和社会变革。——摘编自孙燕京《善耆与淸末新政》(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槪括善耆推行新政的有利条件。(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善耆的新政活动。参考答案:(1)条件:出身权贵,手握实权;思想开明,敢用新人;廉洁自律,不惧权贵。(2)评价:是淸政府新政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北京的近代化建设和社会变革;其新政主观上是为了消弭革命,维护淸王朝的统治(1)根据材料“善耆任民政部尚书(责任内阁成立时,为民政大臣),掌握民政大权,成为满清贵族中具有实权的开明派人物”可概括为善耆出身权贵,手握实权;根据材料“善耆在新政建设过程中,严于律己,雷厉风行,大胆任用新知识分子,着力整顿巡警”思想开明,敢用新人;廉洁自律,不惧权贵。(2)考生在解答评价类、影响类题目时,需要考虑到有利不利、好与坏这种正反两面的角度。由材料可知,善耆在清末新政中出力甚多,对清末新政产生了影响,分析材料中善耆的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对于缓解当时的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是有重要作用的。材料中“善耆的这些措施是清政府新政举措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北京的近代化建设和社会变革”一句,其实就是材料对善耆的评价。最后我们也要看到,善耆所有的作为都是为了维护当时清王朝行将就木的统治,缓解社会矛盾,消弭已经渐渐生成的革命的趋势。32.(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

18世纪末,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在法国广泛传播,年轻的拿破仑成了卢梭民主共和思想的崇拜者。从热月政变到雾月政变期间,拿破仑的民主共和思想没有进一步深化,相反他的思想中出现了内在的矛盾性和停滞性,民主的和专制的交错在一起。雾月政变后,拿破仑进一步向独载专创转化。随着个人权力的无限膨胀,拿破仑不但无限加强个人独断的特征,而且不断改变和破坏他早期建立的体创来放纵他个人独断。1804年,拿破仑称帝,这样,他的民主共和思想丧失殆尽。——郑佑断《拿破仑与华盛饭的民主共和思想之演化》材抖二

1897年,孙中山说:“余以人群自治为政治之极则,故于政治之精神,执共和主义。(共和主义)我国治世之神髓,先哲之遗业也。”孙中山视域下的“共和”与专创对立,跟他早年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有关,认为中国属“异种”统治,且带有明显压迫和专制色彩,希望能“驭除鞑虏,恢复中华”。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于对内对外宣言中依旧从与专制对立的角度强调“共和”。他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自称:“黾勉从国民之后,能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端在今日。”——郭辉《孙中山的“共和”政制构想及其特征》(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拿破仑和孙中山对待“共和”的态度。(5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和孙中山对待“共和”态度不同的原因。(10分)参考答案:(1)拿破仑:从崇拜共和思想到丧失共和思想。(l分)孙中山:认为共和是自治的法则;共和是我国传统思想精华;共和与专制相对立。(3分)(2)拿破仑原因:崇拜共和是因为受到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丧失则是督政府软弱,大资产阶级要求建立独裁统治,维护革命成果;军事上的胜利使其个人权力欲望不断膨胀。(4分,答出两点即可)孙中山原因:受到国情、传统文化及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孙中山具有不贪恋权势、百折不挠的个人品质。(4分)【试题解析】(1)拿破仑对待“共和”的态度,据材料一“成了卢梭民主共和思想的崇拜者”“拿破仑进一步向独裁专制转化”“他的民主共和思想丧失殆尽”得出,从崇拜共和思想到丧共和思想。孙中山对待“共和”的态度,据材料二“自治为政治之极则,故于政治之精神,执共和主义”认为共和是自治的法则;“(共和主义)我国治世之神髓,先哲之遗业也”,共和是我国传统思想精华;“‘共和’与专制对立”。(2)拿破仑对待“共和”态度的原因,从启蒙思想家的影响,大革命后稳定政权的需要和个人权力欲望的膨胀等方面分析。孙中山对待“共和”态度的原因,从西学的影响、个人品质等方面分析。

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581年,明朝正式推广“一条鞭法”,鼓励民众用白银支付税款,这不仅直辖导致白银成了当时经济社会的主导货币,也影响了之后200年全奎世界白银的走向.…沃德?巴特雷在《1450一1800年世界银决流动》中说“整个殖民地时期,西班牙从美殖民地榨取的白银超过40亿比索,即14万多吨二”而据厄尔?汉来尔顿的研究,就有约2亿比索通过明朝在马尼拉一带的贸易站流向了中国,36亿比索则流向了西欧诸国,差不多又有一半流向了中国,而西班牙自己仅存2亿比索.﹣﹣摘编自[德]贡德一弗兰克《白银资本》(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6至l8世纪世界白银流向变化及其原因.

材料二、殖民主义者的入侵,不仅腐蚀了中国的政治肌体,破坏了中国的社会经济,而且由于白银外流,银贵钱贱,也导数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和金融紊乱.白银外流问题,早在18世纪就成为中国金融财政的突出矛盾,因此嘉庆年间曾多次申禁银两出.19世纪初叶,白银外流现象更加严重.据黄爵滋的估算.仅广州一地“道光二年至十一年,岁漏银一千七八百万两”;“自十一年至十四年岁漏银两千余万两”;自十四年至令(即道光十八年,1838年),漏银至三千万两之多.此外,福建、浙江、山东、天津各地,合之亦数千万两.”﹣﹣摘编自《中国全史》(2)结合材料总结白银流向的变化和原因,并分析该变化时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参考答案:考点:材料解析题;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西班牙的早期殖民扩张;鸦片战争.解析:(1)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与列强的殖民扩张.考查新航路开辟与列强殖民扩张的影响.(2)本题考查列强的入侵.考查列强的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