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鄂西北四校化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3学年鄂西北四校化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3学年鄂西北四校化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高一下化学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u、Zn、H2SO4形成的原电池装置中,H2主要在Zn电极产生B.往Fe和稀硫酸反应的装置中,加入少量CuSO4粉末,可加快产生H2的速率C.2个氢原子变成1个氢气分子的过程中会放出一定的热量,是因为在相同条件下1个氢气分子具有的能量比2个氢原子的能量高D.化学变化中伴随着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物理变化中一定没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2、检验SO2气体中是否含有CO2,可以采用的方法是将气体()A.通入澄清石灰水B.先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再通入澄清石灰水C.直接通入品红溶液中D.先通入NaOH溶液,再通入澄清石灰水3、将一定量的乙醇(C2H5OH)和氧气置于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乙醇氧气水二氧化碳X反应前质量/g9.216.0000反应后质量/g0010.88.8a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无论如何改变氧气的起始量,均有X生成 B.表中a的值是5C.X可能含有氢元素 D.X为CO4、下列物质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A.H2O B.Cl2 C.Na2O D.NaOH5、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A.K+、NO3-、Na+、CO32- B.Na+、Cl-、H+、HCO3-C.Mg2+、Al3+、Cl-、OH- D.Ca+、CO32-、K+、OH-6、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均满足8e-稳定结构的是()A.NO2 B.NH3 C.NCl3 D.SO27、X、Y、Z、W四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A.A B.B C.C D.D8、在下列各说法中,正确的是()A.ΔH>0表示放热反应,ΔH<0表示吸热反应B.1molH2与0.5molO2反应放出的热就是H2的燃烧热C.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可以是分数D.1molH2SO4与1molBa(OH)2反应生成BaSO4沉淀时放出的热叫做中和热9、已知Na2SO3和KIO3反应过程和机理较复杂,一般认为分以下①~④步反应。①IO3-+SO32-=IO2-+SO42-(反应速率慢)②IO2-+2SO32-=I-+2SO42-(反应速率快)③5I-+IO3-+6H+=3I2+3H2O(反应速率快)④I2+SO32-+H2O=2I-+SO42-+2H+(反应速率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IO2-和I-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此反应总反应速率由反应①决定C.此反应①中氧化剂是IO3-,反应③中还原剂是I-D.若生成0.5mol碘单质,则总反应中有5mol电子转移10、短周期元素W、R、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原子半径是周期表中所有元素中最小的,R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X与W同主族,Y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Z>Y>XB.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Z>YC.R与X形成的一种化合物能作为供氧剂D.R与Y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和Z的单质均具有漂白性11、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可表明反应:A(g)+B(g)C(g)+D(g)已达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混合气体的压强B.B的物质的量浓度C.混合气体的密度D.v(A)正=v(D)正12、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其有效成分是乙酰水杨酸(C9H8O4)。乙酰水杨酸属于A.单质B.氧化物C.氢化物D.有机化合物1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九大再次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实现污染物“零排放”。下列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A.甲烷与氯气制备一氯甲烷B.用稀硝酸和铜反应制取Cu(NO3)2C.由反应2SO2+022SO3制SO3D.向铜和稀硫酸的溶液中加入H2O2制备硫酸铜14、下列各组混合物中,不能混溶的是A.植物油和乙醇B.苯和水C.酒精和水D.汽油和煤油15、下述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A B.B C.C D.D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烷、汽油、酒精都是可燃性烃,都可作燃料B.可食用植物油含有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是人体的营养物质C.淀粉、蛋白质、葡萄糖都是高分子化合物D.石油的分馏、煤的液化和气化都是物理变化,石油的裂化、裂解都是化学变化17、下列物质中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是()A.果糖 B.葡萄糖 C.纤维素 D.蔗糖18、Al-Ag2O电池是一种可用作水下动力的优良电源,其原理如图所示。该电池工作时总反应式为2Al+3Ag2O+2NaOH=2NaAlO2+6Ag+H2O,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工作时正极发生还原反应,且正极质量逐渐减小B.当电极上生成1.08gAg时,电路中转移的电子为0.1molC.Al电极的反应式为Al-3e-+4OH-=AlO2-+2H2OD.工作时电解液中的Na+移向Ag2O/Ag电极19、根据元素周期律的变化规律,下列比较中,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Br>Cl>F B.氧化性:N2>O2>F2C.金属性:Al>Mg>Na D.非金属性:C>N>P20、能够充分说明在恒温下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SO2+O22SO3已达平衡状态的标志是A.容器中SO2.O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2B.SO2和SO3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C.单位时间内生成2molSO3时,即消耗1molO2D.反应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21、C-NMR(核磁共振)可以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有关C的说法正确的是A.质子数为6 B.电子数为13 C.中子数为6 D.质量数为622、下图是A、B两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的结构。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A与B互为同系物B.A与B都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C.在一定条件下,A与B均能发生取代反应D.A与B都能与NaHCO3溶液反应产生CO2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14分)钼是一种过渡金属元素,通常用作合金及不锈钢的添加剂,这种元素可增强合金的强度、硬度、可焊性及韧性,还可增强其耐高温及耐腐蚀性能。如图是化工生产中制备金属钼的主要流程图。(1)写出在高温下发生反应①的化学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生产中用足量的浓氨水吸收反应①的尾气合成肥料,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在实验室模拟操作1和操作2,则需要使用的主要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某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来制备氢气,利用氢气还原三氧化钼,根据要求回答问题:①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H2的还原性并检验其氧化产物,其装置连接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在烧瓶A中加入少量硫酸铜的目的是_____③两次使用D装置,其中所盛的药品依次是_____、_____24、(12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每个数字编号代表一种短周期元素。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元素②的元素名称是_________;元素⑥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___。(2)元素⑤处于周期表中第_____周期第______族。(3)①~⑦七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_________(填元素符号)。②③④三种元素的最简单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4)元素③和元素⑦的氢化物均极易溶于水,且二者能反应产生大量白烟,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5)元素⑥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一种_____性氢氧化物,该物质与元素⑦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25、(12分)俗话说“陈酒老醋特别香”,其原因是酒在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实验室里我们也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模拟该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试管甲中需加入浓硫酸、冰醋酸各2mL,乙醇3mL,加入试剂的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__。(2)浓硫酸的作用: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3)试管乙中盛装的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4)装置中通蒸气的导管只能通到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不能插入溶液中,目的是__________,长导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5)若要把制得的乙酸乙酯分离出来,应采用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6)进行该实验时,最好向试管甲中加入几块碎瓷片,其目的是__________。(7)试管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由此可见,乙酸乙酯的密度比水的密度__________(填“大”或“小”),而且__________。26、(10分)工业上生产高氯酸时,还同时生产了一种常见的重要含氯消毒剂和漂白剂亚氯酸钠(NaClO2),其工艺流程如下:已知:①NaHSO4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适当条件下可结晶析出。②高氯酸是至今为止人们已知酸中的最强酸,沸点90℃。请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器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冷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能用蒸馏法分离出高氯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2)反应器Ⅱ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3)通入反应器Ⅱ中的SO2用H2O2代替同样能生成NaClO2,请简要说明双氧水在反应中能代替SO2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Ca(ClO)2、ClO2、NaClO2等含氯化合物都是常用的消毒剂和漂白剂,是因为它们都具有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工业上用氯气和NaOH溶液生产消毒剂NaClO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27、(12分)在严格无氧的条件下,碱与亚铁盐溶液反应生成白色胶状的Fe(OH)2,在有氧气的情况下迅速变为灰绿色,逐渐形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故在制备过程中需严格无氧。现提供制备方法如下:方法一:用FeSO4溶液与用不含O2的蒸馏水配制的NaOH溶液反应制备。(1)配制FeSO4溶液时需加入铁粉的原因是_____;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O2常采用_____的方法。(2)生成白色Fe(OH)2沉淀的操作是用长滴管吸取不含O2的NaOH溶液,插入FeSO4溶液液面下,再挤出NaOH溶液。这样操作的理由是_____。方法二:在如图装置中,用NaOH溶液、铁屑、稀H2SO4等试剂制备。(1)在试管Ⅰ里加入的试剂是_____;(2)在试管Ⅱ里加入的试剂是_____;(3)为了制得白色Fe(OH)2沉淀,在试管Ⅰ和Ⅱ中加入试剂,打开止水夹,塞紧塞子后的实验步骤是_____。(4)这样生成的Fe(OH)2沉淀能较长时间保持白色,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14分)Ⅰ、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Ag+(aq)+Cu(s)═Cu2+(aq)+2Ag(s)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1)电极X的材料是________________;电解质溶液Y是_________________;(2)银电极为电池的______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X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3)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____电极流向_____电极。(用电极材料名称作答)若原来两电极棒质量相等,则当电路中通过0.2mol电子时,两个电极的质量差为__g。Ⅱ、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3H22NH3,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到平衡后,只改变某一个条件时,反应速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1)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段是______________(填选项)。A.t0~t1B.t1~t2C.t2~t3D.t3~t4E.t4~t5F.t5~t6(2)t1、t3、t4时刻分别改变的一个条件是t1时刻__________;t3时刻_______;t4时刻_______。A.增大压强B.减小压强C.升高温度D.降低温度E.加催化剂F.充入氮气(3)依据(2)中的结论,下列时间段中,氨的百分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填选项)。A.t0~t1B.t2~t3C.t3~t4D.t5~t6(4)如果在t6时刻,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部分氨,t7时刻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请在图中画出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_____(5)合成氨反应起始只投氮气和氢气,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测得混合气体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为20%,则反应后与反应前的混合气体体积之比为_________。29、(10分)空气吹出法工艺是目前“海水提溴”的最主要方法之一,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1)“苦卤”到“含Br2的海水”过程____(填“是”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2)步骤④利用了S02的还原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3)步骤⑥的蒸馏过程中,温度应控制在80~90℃。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产,其原因是____。(4)若处理1m3海水需要消耗0.45molSO2,不考虑转化过程中溴的损耗,则海水中溴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

2023学年模拟测试卷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B【答案解析】A、锌比铜活泼,锌作负极,铜作正极,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氢气应在正极上产生,故A错误;B、铁把铜置换出来,构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故B正确;C、2个氢原子变成1个氢气分子,形成化学键,释放能量,是因为2个H原子具有的能量大于H2分子,故C错误;D、物理变化中也有化学键的断裂或形成,如NaCl溶于水,破坏了离子键,NaCl溶液加热蒸干得到NaCl晶体,形成化学键,故D错误。2、B【答案解析】

二者均为酸性氧化物,但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应先排除二氧化硫的干扰,以此来解答。【题目详解】A.均能使石灰水变浑浊,不能检验,故A错误;B.先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将二氧化硫反应掉,再通过品红溶液,证明没有二氧化硫,最后通过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检验二氧化碳存在,故B正确;C.二氧化硫可与品红褪色,但不能检验二氧化碳,故C错误;D.二者都与氢氧化钠反应而被吸收,不能观察到澄清石灰水的变化,故D错误。答案选B。3、D【答案解析】分析: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在本题中,9.2g+16.0g=25.2g,10.8g+8.8g=19.6g,因此一定有X生成,X质量=25.2g-19.6g=5.6g,结合原子守恒解答。详解:A、氧气足量时只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因此生成物与氧气的起始量有关,A错误;B、9.2g+16.0g=25.2g,10.8g+8.8g=19.6g,因此一定有X生成,X是生成物,a=25.2-19.6=5.6,B错误;C、乙醇中氢元素的质量=9.2g×6/46=1.2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10.8g×2/18=1.2g,因此X中一定没有氢元素,C错误;D、乙醇中氧元素的质量=9.2g×16/46=3.2g,水中氧元素的质量=10.8g×16/18=9.6g,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8.8g×32/44=6.4g,由于3.2g+16g>9.6g+6.4g,所以X一定是CO,D正确;答案选D。4、D【答案解析】

A.水分子中O原子和H原子之间只存在共价键,故A错误;B.氯气中只存在共价键,故B错误;C.氧化钠中钠离子和氧离子之间只存在离子键,故C错误;D.NaOH中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O原子和H原子之间只存在共价键,故D正确;答案选D。5、A【答案解析】

A.K+、NO3-、Na+、CO32-之间不会发生任何反应,正确;B.H+、HCO3-会发生离子反应,不能大量共存,错误;C.Mg2+、Al3+与OH-会发生沉淀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错误;D.Ca+、CO32-会发生沉淀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错误。答案选A。6、C【答案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原子的电子层结构,根据原子的电子和化合价进行分析即可。详解: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化合价的绝对值进行计算。A.二氧化氮分子的成键形式为:,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4=9,故不满足8电子结构,故错误;B.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3=8,氢原子最外层满足2电子结构,故错误;C.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3=8,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1=8,故正确;D.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2=10,故错误。故选C。7、D【答案解析】

A.氮气与氢气反应可以一步制得氨气,氨气与氧气发生催化氧化可一步得到一氧化氮,NO与氧气反应可一步得到NO2,二氧化氮与一氧化碳反应可得到氮气(汽车尾气处理装置);B.Na与水反应可得到NaOH,NaOH与二氧化碳反应可得到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可得到氯化钠,电解熔融氯化钠可得到钠单质;C.氯气可与氢氧化钙反应得到次氯酸钙,次氯酸钙可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得到HClO,HClO分解可得HCl,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可得到氯气;D.硫化氢被氧化可得到硫单质,硫单质无法一步反应制得SO3,三氧化硫溶于水可得到H2SO4;故答案选D。8、C【答案解析】A.ΔH>0表示吸热反应,ΔH<0表示放热反应,选项A错误;B.1mol物质完全燃烧产生稳定的化合物时放出的热叫燃烧热。1molH2与0.5molO2反应得到的水可能是气态也可能是液态,放出的能量并不相同,选项B错误;C.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的关系,可以是分数,选项C正确;D.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的水时放出的热叫做中和热。1molH2SO4与1molBa(OH)2反应生成BaSO4沉淀时产生2mol的水,选项D错误;答案选C。9、A【答案解析】

此反应的4个步骤中,②③④为快反应,是瞬间完成的,而①为慢反应,直接决定了反应进行的快慢;Na2SO3中S元素由+4价上升到+6价,KIO3中I元素由+5价降低到0价,由化合价守恒(电子守恒)配平方程式如下:5Na2SO3+2KIO3+H2SO4=5Na2SO4+K2SO4+I2+H2O,其中氧化剂是KIO3,反应中有10mol电子转移,则生成的碘1mol,以此分析。【题目详解】A.从4个步骤的反应可知,IO2-和I-是反应的中间产物,不是反应的催化剂,故A错误;B.此反应的4个步骤中,②③④为快反应,是瞬间完成的,而①为慢反应,所以总反应速率由反应①决定,故B正确;C.反应①中IO3-→IO2-,化合价降低,被还原,IO3-作氧化剂;反应③中I-→I2,化合价升高,被氧化,I-作还原剂,故C正确;D.由总反应5Na2SO3+2KIO3+H2SO4=5Na2SO4+K2SO4+I2+H2O可知,反应中有10mol电子转移,则生成的碘1mol,若生成0.5mol碘单质,有5mol电子转移,故D正确。故选A。10、C【答案解析】

W的原子半径是周期表中所有元素中最小的,应为H元素,R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应为O元素,X与W同主族,且原子序数大于O,应为Na元素,Y是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3倍,应为S元素,短周期主族元素W、R、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则Z为Cl元素。【题目详解】A.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小,因此原子半径Z<Y<X,故A错误;B.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对应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Z<Y,故B错误;C.R与X形成的一种化合物过氧化钠能作为供氧剂,C正确;D.R与Y形成的一种化合物二氧化硫有漂白性,Z的单质氯气溶于水具有漂白性,但其本身不具有漂白性,D错误;故答案选C。11、B【答案解析】分析: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平衡时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百分含量等不再发生变化,可由此进行判断,注意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化学反应,同时所有反应物和生成物都为气态,反应前后气体的总质量也不变。.详解:A.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变化的反应,容器中的压强始终不发生变化,所以不能证明达到了平衡状态,故A错误;

B.B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发生变化,说明生成B的速率和消耗B的速率相等,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故B正确;C.由于反应物都是气体,容器是恒容密闭容器,所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根据ρ=mV可知气体密度始终不变,故C错误;

D.无论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始终有v(A)正=v(D)正,所以不能用v(A)正=v(D)作为化学平衡的判断依据,故D错误。

故本题选B。点睛: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等于0),各物质的浓度不变,由此延伸的一些物理性质也不变,即如果某个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而发生改变,如果某时刻不再变化,则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12、D【答案解析】单质中只含1种元素,乙酰水杨酸含有3种元素,不属于单质,故A错误;氧化物只含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乙酰水杨酸含有3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B错误;氢化物只含氢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乙酰水杨酸含有3种元素,不属于氢化物,故C错误;乙酰水杨酸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化合物,故D正确。13、D【答案解析】分析:“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实现污染物“零排放”。要求所有的反应物都变成生成物,并且没有污染。根据此原理分析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关系进行判定。详解:A.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氯甲烷和氯化氢。不符合绿色化学原理,故A错;B.稀硝酸和铜反应生成Cu(NO3)2、NO和水,NO有毒,不符合绿色化学原理,故B错误;C.由反应2SO2+022SO3此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且SO2有毒,不符合绿色化学原理,故C错误;D.向铜和稀硫酸的溶液中加入H2O2,在酸性条件下,H2O2把铜氧化生成硫酸铜和水,没有污染物生成,且铜完全转化为硫酸铜,符合绿色化学原理,故D正确;答案:选D。14、B【答案解析】分析:不能混溶,说明二者互不溶解,根据物质的溶解性分析解答。详解:A.植物油和乙醇互溶,混合后不分层,能混溶,A错误;B.苯不溶于水,混合后分层,不能混溶,B正确;C.酒精和水互溶,混合后不分层,能混溶,C错误;D.汽油和煤油互溶,混合后不分层,能混溶,D错误;答案选B。15、D【答案解析】

A、乙烯的密度和空气接近,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选项A错误;B、苯和四氯化碳互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选项B错误;C.甲烷与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和氯化氢的混合物,不能制取纯净的一氯甲烷,选项C错误;D、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时,为防止倒吸右端导管口应位于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选项D正确;答案选D。16、B【答案解析】

A、酒精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属于烃的含氧衍生物,故A说法错误;B、糖类、油脂、蛋白质是人体的基本营养物质,可食用植物油含有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是人体的营养物质,故B说法正确;C、淀粉、蛋白质、纤维素是高分子化合物,葡萄糖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C说法错误;D、石油分馏利用沸点不同进行分离,属于物理变化,煤的液化、气化、石油的裂化、裂解都是化学变化,故D说法错误;答案选B。17、C【答案解析】

A.果糖为单糖,分子式为C6H12O6,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A不选;B.葡萄糖为单糖,分子式为C6H12O6,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B不选;C.纤维素为多糖,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以上,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C选;D.蔗糖为双糖,分子式为C12H22O11,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D不选;故选C。18、B【答案解析】A.原电池工作时,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该反应中氧化银被还原为银,正极的质量减少了,故A正确;B.Ag2O中Ag的化合价为+1价,被还原单质银为0价,当电极上析出1.08gAg即0.01mol时,电路中转移的电子为0.01mol,故B错误;C.原电池工作时Al被氧化,应为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为Al-3e-+4OH-=AlO2-+2H2O,故C正确;D.铝为负极,Ag2O/Ag为电池的正极,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即Na+向Ag2O/Ag极移动,故D正确;所以答案:B。19、A【答案解析】

A.卤族元素,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故A正确;B.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则氧化性N2<O2<F2,故B错误;C.同周期,从左向右,金属性减弱,则金属性:Al<Mg<Na,故C错误;D.同周期,从左向右,非金属性增强,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则非金属性:C<N,故D错误;故选A。【答案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和难点为D中C和P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可以借助于磷酸和碳酸是酸性强弱判断。20、D【答案解析】

A.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取决于物质的起始物质的量和转化率,故容器中SO2、O2、SO3的物质的量为2:1:2不能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故A错误;B.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大小关系取决于物质的起始物质的量和转化率,故容器中SO2和SO3的浓度相同不能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故B错误;C.单位时间内生成2molSO3时,即消耗1molO2,均体现正反应速率,不能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故C错误;D.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等,故容器中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可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故D正确;故答案为D。【答案点睛】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必须是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平衡时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不再发生变化,此类试题中容易发生错误的情况往往有:平衡时浓度不变,不是表示浓度之间有特定的大小关系;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表示是数值大小相等;对于密度、相对分子质量等是否不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等。21、A【答案解析】

考查原子的组成及表示方法。在表示原子组成时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示质子数,左上角表示质量数。因为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是质量数,所以中子数是13-6=7.又因为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所以只有选项A是正确的,答案选A。22、C【答案解析】分析:根据有机物结构简式可知A中含有碳碳双键和羟基,B中含有羧基,据此判断。详解:A.同系物是指结构相似,组成上相差n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之间的互称,A分子中含有羟基,B分子中含有羧基,结构不相似,不互为同系物,A错误;B.B分子中含有羧基和苯环,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不会发生加成反应,B错误;C.A、B分子含有的羟基和羧基均能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另外苯环上的氢原子也可以被取代,C正确;D.只有羧基能与碳酸氢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A与碳酸氢钠溶液不反应,D错误;答案选C。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2MoS2+7O22MoO3+4SO2SO2+2NH3·H2O=2NH4++SO32-+H2O烧杯、漏斗、玻璃棒ACBDD可形成原电池,加快生成氢气的速率无水硫酸铜碱石灰【答案解析】

根据流程图分析主要反应和主要操作,完成化学方程式、选择所需仪器。根据实验目的,设计相关实验,并防止空气的影响。【题目详解】(1)据流程图找出反应①的反应物、生成物,并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得2MoS2+7O22MoO3+4SO2;(2)足量的浓氨水吸收SO2生成正盐,离子方程式为SO2+2NH3·H2O=2NH4++SO32-+H2O;(3)步骤②得固体和溶液,操作1为过滤。步骤③复分解反应能进行,则钼酸难溶于水,操作2为过滤。需要使用的主要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4)①制备H2并还原MoO3可证明其还原性,用无水硫酸铜检验氧化产物水,必须对氢气干燥,并防止空气中水汽干扰。故装置连接顺序是ACBDD;②在烧瓶A中加入少量硫酸铜,锌置换出铜,从而形成原电池,加快生成氢气的速率;③第一次使用D装置,所盛药品为无水硫酸铜,用于检验氧化产物水。第二次使用D装置,所盛药品为碱石灰等,防止空气中的水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24、碳Al三IANaH2ONH3+HCl=NH4Cl两Al(OH)3+3H+=Al3++3H2O【答案解析】

由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可知,①~⑦分别为H、C、N、O、Na、Al、Cl,结合元素周期律分析解答。【题目详解】由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可知,①~⑦分别为H、C、N、O、Na、Al、Cl。(1)元素②名称是碳,元素⑥的符号是Al,故答案为:碳;Al;(2)元素⑤为钠,处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IA族,故答案为:三;IA;(3)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①~⑦七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N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简单氢化物越稳定,②③④三种元素的最简单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H2O,故答案为:Na;H2O;(4)元素③和元素⑦的氢化物别为氨气和氯化氢,二者能够反应生成氯化铵,反应为NH3+HCl=NH4Cl,故答案为:NH3+HCl=NH4Cl;(5)元素⑥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氢氧化铝,是一种两性氢氧化物,元素⑦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高氯酸,为强酸,氢氧化铝与高氯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3H+=Al3++3H2O,故答案为:两;Al(OH)3+3H+=Al3++3H2O。25、先在试管甲中加入3mL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和冰醋酸催化剂吸水剂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使之转化为乙酸钠溶于水中,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析出防止倒吸将反应生成的乙酸乙酯蒸气冷凝分液防止试管甲中液体暴沸而冲出导管上层产生油状液体,并闻到水果香味小不溶于水【答案解析】

(1)为防止酸液飞溅,应将密度大的液体加入到密度小的液体中,乙酸易挥发,冷却后再加入乙酸,所以加入试剂的正确的操作是先在试管甲中加入3mL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和冰醋酸;(2)为加快反应速率需要浓硫酸作催化剂,又因为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则浓硫酸的另一个作用是吸水剂;(3)生成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醇和乙酸,则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目的是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使之转化为乙酸钠溶于水中,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析出;(4)乙酸、乙醇与水均是互溶的,因此导管不能插入溶液中,导管要插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伸入液面下可能发生倒吸。长导管兼有冷凝的作用,可以将反应生成的乙酸乙酯蒸气冷凝;(5)分离乙酸乙酯时先将盛有混合物的试管充分振荡,让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使之转化为乙酸钠溶于水中,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静置分层后取上层得乙酸乙酯,因此应采用的实验操作是分液;(6)加入碎瓷片可防止液体局部过热发生暴沸现象,因此向试管甲中加入几块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试管甲中液体暴沸而冲出导管;(7)乙酸乙酯的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所以试管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无色油状液体出现,并闻到水果香味。【答案点睛】本题考查了乙酸乙酯的制备,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实验原理和相关物质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另外该实验要关注制备的细节如反应条件,催化剂的使用及其产物的除杂提纯等问题。26、3NaClO3+3H2SO4=HClO4+2ClO2↑+3NaHSO4+H2O降低NaHSO4的溶解度,使NaHSO4结晶析出HClO4沸点低2ClO2+SO2+4OH-=2ClO2-+SO42-+2H2OH2O2有还原性,也能把ClO2还原为NaClO2强氧化性Cl2+2OH-=Cl-+ClO-+H2O【答案解析】

NaClO3和浓H2SO4在反应器I中反应:3NaClO3+3H2SO4=HClO4+2ClO2↑+3NaHSO4+H2O;生成HClO4、ClO2和NaHSO4,ClO2在反应器II中与二氧化硫、氢氧化钠反应2ClO2+SO2+4NaOH═2NaClO2+Na2SO4+2H2O;生成亚氯酸钠,再得到其晶体;反应器I中得到的溶液通过冷却过滤得到NaHSO4晶体,滤液为HClO4,蒸馏得到纯净的HClO4;(1)NaClO3和浓H2SO4在反应器I中反应生成HClO4、ClO2和NaHSO4;冷却溶液时会析出NaHSO4晶体;高氯酸易挥发,蒸馏可以得到高氯酸;(2)反应器Ⅱ中ClO2与二氧化硫、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氯酸钠;(3)H2O2具有还原性,能还原ClO2;(4)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能用作消毒剂和漂白剂,氯气和NaOH溶液生成NaCl和次氯酸钠、水。【题目详解】(1)根据题给化学工艺流程分析反应器Ⅰ中NaClO3和浓H2SO4发生反应生成HClO4、ClO2、NaHSO4和H2O,化学方程式为3NaClO3+3H2SO4=HClO4+2ClO2↑+3NaHSO4+H2O;冷却的目的是:降低NaHSO4的溶解度,使NaHSO4结晶析出;能用蒸馏法分离出高氯酸的原因是高氯酸的沸点低,易挥发;(2)反应器Ⅱ中ClO2、SO2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生成亚氯酸钠、硫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2ClO2+SO2+4OH-=2ClO2-+SO42-+2H2O;(3)H2O2中O元素为-1价,有还原性,能被强氧化剂氧化,H2O2能还原ClO2;所以通入反应器Ⅱ中的SO2用另一物质H2O2代替同样能生成NaClO2;(4)消毒剂和漂白剂的消毒原理和漂白原理是利用它们的强氧化性来达到目的,因此Ca(ClO)2、ClO2、NaClO、NaClO2等含氯化合物都是常用的消毒剂和漂白剂是因为它们都具有强氧化性,用氯气和NaOH溶液生产另一种消毒剂NaClO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27、稀硫酸、铁屑煮沸避免生成的Fe(OH)1沉淀接触O1稀硫酸、铁屑NaOH溶液检验试管Ⅱ出口处排出的氢气的纯度,当排出的H1纯净时,再夹紧止水夹试管Ⅰ中反应生成的H1充满了试管Ⅰ和试管Ⅱ,且外界空气不容易进入【答案解析】

本实验题用两种方法来制备氢氧化亚铁,方法一完全是采用课本中的实验,考查硫酸亚铁溶液的配制中的要求,必须要注意防止水解和氧化;在制备氢氧化亚铁必须要除去溶解在溶液中的氧气及制备氢氧化亚铁的操作要求;方法二是对课本实验的延伸,是一种改进的制备方法,用氢气作保护气的方法来保证新制的氢氧化亚铁不被马上氧化。【题目详解】方法一

:(1)配制FeSO4溶液时,需加入稀硫酸和铁屑,抑制Fe1+的水解并防止Fe1+被空气中的O1氧化为Fe3+,故答案为稀H1SO4、铁屑;(1)煮沸蒸馏水可除去其中溶解的O1.故答案为煮沸;(3)Fe(OH)1很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实验时生成白色Fe(OH)1沉淀的操作是用长滴管吸取不含O1的NaOH溶液,插入FeSO4溶液液面下,再挤出NaOH溶液,故答案为避免生成的

Fe(OH)1沉淀接触O1;方法二:(1)试管Ⅰ中提供还原性气体氢气和硫酸亚铁溶液,可用硫酸和铁屑反应生生成,故答案为稀H1SO4、铁屑;(1)试管Ⅱ中应为NaOH溶液,与试管Ⅰ中生成的FeSO4溶液反应生成Fe(OH)1沉淀,故答案为NaOH溶液;(3)打开止水夹,Fe与H1SO4反应生成H1充满整个装置,反应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左侧试管内气压升高,反应生成的Fe1+沿导管进入右侧试管与NaOH反应生成白色沉淀Fe(OH)1,若过早关闭止水夹,使左侧试管中的硫酸压入右侧试管中,将NaOH中和,则得不到Fe(OH)1溶液.故答案为检验试管Ⅱ出口处排出的氢气的纯度,当排出的H1纯净时,再夹紧止水夹;(4)由于装置中充满H1,外界空气不易进入,所以沉淀的白色可维持较长时间,故答案为试管Ⅰ中反应生成的H1充满了试管Ⅰ和试管Ⅱ,且外界空气不容易进入。【答案点睛】F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