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情绪心理学主要参考书目陈少华.情绪心理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孟昭兰.情绪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K.T.Strongman.Thepsychologyofemotion----Fromeverydaylifetotheory(fifthedition).王力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NiedenthalPM,Krauth-GruberS,RicF.Psychologyofemotion:interpersonal,experiential,andcognitiveapproaches.NewYork:PsychologyPress.2006斯托曼第一章简介
第二章早期的理论
第三章现象学理论
第四章行为理论
第五章生理学理论
第六章认知理论
第七章综合理论
第八章与具体情绪有关的理论
第九章发展理论
第十章社会理论
第十一章临床理论
第十二章个体与环境
第十三章情绪和文化
第十四章心理学之外的理论
第十五章情绪主题包括了150余种情绪理论,分别从现象学、行为学、生理学、认知、发展、社会、临床以及心理学之外的领域对有关情绪的理论进行了介绍。2006.1情绪心理学概论情绪的交叉研究情绪的专题研究情绪研究的基本问题情绪的理论情绪的表达情绪的发展情绪与认知情绪与文化情绪与个性情绪与健康恐怖愤怒抑郁爱陈少华2008年8月刘迎泽2007年8月第一章了解自身的情绪
第二章别让坏情绪左右你
第三章摆脱情绪病症的烦扰
第四章做情绪的主人
第五章如何营造快乐的情绪
第六章人际关系中的情绪管理
保罗.艾克曼2008.1译第1章跨越文化的情绪
第2章我们何时变得情绪化
第3章改变情绪诱因
第4章情绪化的行为
第5章悲伤和痛苦
第6章愤怒
第7章惊讶和恐惧
第8章厌恶与蔑视
第9章愉悦
考试标准题60分,综合创意题40分标准题以课件和参考资料为评分依据,综合创意题以论证的和逻辑性为评分依据。一、情绪的定义1.感受状态——情绪被诱发并且有时得到表达,常采用自我报告的方式测量被试的感受状态。例如;你现在感受到多少悲伤、高兴、恐惧、愤怒等情绪,请在7点量表上标明)(Brandstätter,1981,1983;Scherer,1984a)局限;被试对感受状态有清晰的意识,并能够对此进行量化。伊扎德:情绪是动机,并同知觉、认知、运动反应相联系而模式化。利珀:情绪是一种具有动机和知觉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和指导行为。(1)感受状态的主导要素:功能性一、情绪的定义2.心理加工过程——由一系列片段组成,其具有相对短暂性,是在应对自然和社会的具体挑战中产生,并具有生物基础的知觉、体验、生理、行动和沟通特点”(Keltner&Gross,1999,p.468)情绪包括哪些成分?情绪各成分的协同性及其影响(1)主要的情绪成分主观体验、表达行为、认知评价、生理唤醒、和行为准备倾向(如Frijda,1986;Leventhal&Scherer,1987;Scherer,1984)(2)情绪成分的协同性皮笑肉不笑(3)情绪成分协同性的时间进程可能在某个时间段内所有的成分通常是协同的,并且都指向同样的情绪体验,但是,随后这些成分开始分离。诱发事件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表情行为主观状态沙赫特与辛格的理论(1962)表情行为主观状态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诱发事件认知评价评价理论诱发事件认知评价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表情行为主观状态威廉·詹姆斯的理论(1890)诱发事件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主观状态图1.1不同情绪理论的成分的顺序进化理论问题与思考评价不同情绪定义的适用性二、怎样研究情绪1.实验室情境2.自然情境电影菲利普特(Philipport,1993)研究了多个电影片段诱发情绪的效果。3-6分钟,60名被试伊扎德等(Izard,Dougherty,Bloxom,andKotsch,1974)分化情绪量表;被试用自己的词汇描述观看影片时的感受表1.4诱发分化情绪的电影摘录音乐尼恩齐奥和塞特朗德(Niedenthal&Setterlund,1994)简明心境反省量表听快板乐曲的被试报告感受到高兴、满意、有活力的、活泼的和兴奋情绪,而听慢板乐曲的被试报告感受到悲伤、哀愁、疲惫、昏昏欲睡(和一点厌烦)。因此,似乎快板音乐诱发了高能量的欢快,慢板音乐诱发了没精打采的悲伤。2.自然发生的情绪测量被试刚刚到达实验室时的情绪状态,以及其他的有关状态。用日记或者小电脑测量被试在实验室外的情绪。使用准实验设计方法,即研究者找出一组在自然情境中很可能自然地体验到某种情绪的被试,以及另外一组在自然情境中不可能体验到这种情绪的被试,比较两组的行为。局限;相关研究研究举例梅耶等人(Mayer,McCormick,&Strong,1995)心境相符记忆假设的研究奥特利和邓肯(Oatley&Duncan,1992,1994)的日记研究巴雷特(2004)的研究可以作为收集体验样本的一个范例,在这项研究中,巴雷特想了解是否人们报告的暂时情绪体验主要由他们所理解的情绪词汇决定。尼恩齐奥和戴勒(Niedenthal&Dalle,2001)的现场研究是准实验设计的范例。高兴怎样影响分类?这个研究依据情绪反应分类理论(emotionalresponsecategorizationtheory,Niedenthal,Halberstadt,&Innes-Ker,1999)。参加婚礼与大街上的行人第一节人类与类人猿脑的结构差异人类大脑的新皮层显著不对称,表明脑的左右半球具有功能差异。人类前额皮质的发展已经完全超出了任何类人猿的水平。正是这一区域对情绪反应、思维、计划和决策具有特别的重要性。脑皮质下对称的古老的边缘系统也得到显著增长。人类的脑干、杏仁核、海马、丘脑和下丘脑都显著地大于比较对象——类人猿的相对应区域人类情绪反应的大脑结构举例杏仁核是恐惧的中心(LeDoux,1996)、愤怒的中心(MacLen,1990)、基底神经节与愉快有明显的联系(Eccles,1989);这些脑区还是综合皮质与皮质下区域情绪反应的主要中心(LeDoux,1996)。海马和有关的转换皮质与情绪记忆的综合有关,这些记忆将成为长时记忆的一部分,或有些依然保存在皮质下区域(LeDoux,1996)。前额叶通过接收全部边缘系统结构中上传的神经冲动,把情绪反应与思维、计划、思虑综合起来,并运用综合的信息设计和执行行动(Damasio,1994)。前额皮层的第四层的心理机能:(1)预期和计划;(2)产生同情和利他感情;(3)对自我和他人疾苦的关心;(4)对姿态的视觉知晓(通过与视觉皮层之间的联系);(5)觉察接触所携带的情绪内容(通过与触觉区域之间的联系);(6)哭和笑(通过与扣带回之间的联系)。扣带回还是独特的哺乳动物行为模式的中枢,比如母婴联系,前语言声音沟通,比如分离哭泣和嬉笑(MacLean,1990)。神经-生理结构:自主神经系统脑神经与自主神经系统联系最重要的是视丘下部,这个脑区接受其他脑区的信息,并通过脑垂体的靶区域把神经信号转变为激素信息,脑垂体能够释放激素到血液循环。自主神经系统一旦被激活,就以自反馈的方式运作,主要通过丘脑接收和发射信号到其他情绪系统和脑皮层((LeDoux,1996)。这类反馈过程在情绪唤醒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因刺激而导致最初的情绪唤醒使得身体被激活,进而以保持、改变或增强最初情绪反应的方式做出反馈,并同时激活身体的其他情绪系统。新皮层运动区域感觉皮层联合皮层前叶前额叶前扣带回杏仁核海马基底神经节丘脑下丘脑脑干自主神经系统(ANS)平滑肌控制伴随情绪状态的内脏反应,比如呼吸、心跳、肌肉紧张、口腔干燥、出汗、胃部痉挛。图2.4身体系统1神经-生理结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ACh)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血液中的复合胺组胺氨基乙酸谷氨酸刺激神经组织的缩氨酸神经递质效应的特点仿佛效应;药物使用的局限所在刺激神经组织的缩氨酸起效和衰减都比较慢神经-生理结构:肌肉骨骼系统,这个系统包括控制骨骼运动的肌肉纤维的激活,从而产生身体运动。内分泌系统和激活神经组织的多肽。肌肉骨骼系统和自主反应系统的反应都受到神经递质的影响。刺激神经的缩氨酸可放大神经递质的效应,内分泌过程可由其他身体系统激活,反之亦然。因此,导致身体产生情绪性变化的多个系统之间以错综复杂的方式交互影响,并且,这几个系统的工作速率不一致。新皮层运动皮层感觉皮层联合皮层前叶前额叶前扣带回杏仁核海马基底神经节脑干丘脑下丘脑自主神经系统神经递质内分泌肌肉骨骼系统图身体反馈系统有意识的无意识的长时记忆到达工作记忆这四个系统的反馈集中于边缘系统,主要是通过丘脑,其进而激活其他的边缘系统,使情绪反应上传到新皮质((LeDoux,1996)。短时记忆或者工作记忆仅能持续几秒钟,能够激活身体的运动,但是除非其他的边缘系统,特别是下丘脑也被激活,否则不能产生情绪反应。需要强调的是,这些反馈可能是无意识的,第二节情绪与边缘系统边缘系统:位于前脑底部环绕着脑干形成的皮层内边界,围绕并延伸到大脑的全部领域。包括扣带回(Cingulatecortex)、海马(hippocampus)、杏仁核(amygdala)、隔区(septum)、下丘脑(hypothalamus)、丘脑(thalamus)、丘脑前核和基底神经节(basalganglia
)的一部分,以及松果体(pinealbody)和脑垂体(pituitary)。边缘系统示意图边缘系统边缘系统的功能: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控制某些本能行为。诸如探究、喂食、攻击、逃避等。与情绪相关的边缘系统杏仁核下丘脑前部扣带回和海马一、杏仁核杏仁核:位于颞叶内侧的杏仁状的神经核团。连接着海马、前额区、隔区、丘脑的内背侧。杏仁核接收的刺激:主要对感觉形式的刺激作反应(听觉、触觉、嗅觉);但也对复杂的刺激,如面孔反应Amygdala接受的信息(二)杏仁核的主要功能以往研究认为杏仁核主要参与厌恶、恐惧这类的消极情绪。近来的研究认为杏仁核对情绪刺激作一般的反应,并主要反应愉快或不愉快刺激的强度。(二)杏仁核的主要功能面孔的识别尤其是恐惧(happy、sad)对情绪刺激作反应、生理性反应(性)对威胁性、危险性刺激的识别,环境的威胁性还是吸引性意义将所有你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刺激赋予情绪意义情绪性记忆调节和控制主要的情绪:恐惧和愤怒经典证明杏仁核与情绪有关的研究切除了杏仁核的猴子出现的Kluver-Bucy综合症(1939)平静淡漠、丧失恐惧饮食习惯改变:贪食,口不择物视觉失认:视力正常,但不能区分物品口部探索:用嘴咬、接触任何物品性欲亢进1955年,为治疗一位癫痫患者而切除颞叶(杏仁核)出现此症出现失语、痴呆1、杏仁核与恐惧动物的证据:刺激动物的杏仁核,动物会立刻进入警觉状态。杏仁核损伤的动物:丧失了学习恐惧性条件反射的能力。杏仁核损伤的老鼠对猫不再恐惧,无所畏惧的勇士。对双侧杏仁核损伤的猴子:看到香蕉不再兴奋猴子变得温顺,“没有恐惧”,吃以前不喜欢吃的食物1、杏仁核与恐惧正常人的证据:采用fMRI技术,观看恐惧表情的图片、或恐惧性情绪图片,有杏仁核的激活。电刺激杏仁核,会产生大量的恐惧反应和厌恶反应,心率加快。惊跳反射会引起杏仁核的反应
情绪障碍的证据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杏仁核反应明显减少抑郁症患者的杏仁核反应增强1、杏仁核与恐惧损伤患者的证据:双侧杏仁核损伤的患者,不能再认恐惧表情,但其他表情再认不受影响(Adlophs,1995)对以前熟悉的朋友,能认识这个人,但不再确定是“喜欢”还是“不喜欢”这个人。采用fMRI技术,发现恐惧面孔,激活了杏仁核,甚至在面孔在阈下水平呈现时(Breiter,1996,Whalen,1998
),但对厌恶面孔则未发现杏仁核的激活。2、杏仁核的性别差异为什么女性对情绪性事件的记忆更强烈、更生动?男性更容易注意视觉刺激?详见:《SexDifferencesintheResponsesoftheHumanAmygdala》,NeurosciencUpdate,20052、杏仁核的性别差异对女性来说,参与情绪反应的脑区与对这些情绪体验记忆编码的脑区是一致的。均在左侧杏仁核(情绪体验与情绪记忆的脑区重叠)而对男性来说,分布在不同脑区。女性比男性患PTSD的概率更高。Canli(2002)的研究女性:回忆时,左侧杏仁核活动越强,此情绪事件越可能被回忆出来。男性:回忆时,右侧杏仁核活动越强,此情绪事件越可能被回忆出来。对男女来说,情绪事件体验的强度与左侧杏仁核活动有关。Strange(2003)的研究方法:在一系列中性单词中间插入一个情绪性单词。结果:对情绪性单词的回忆要比中性单词好。情绪性单词呈现之前的那个中性单词的回忆成绩也受到影响。双侧杏仁核损伤的被试则没有以上结果。女性杏仁核受损要比男性杏仁核受损,对情绪记忆的影响更大(两倍)2、杏仁核的性别差异杏仁核损伤,更影响男性的生理性反应。基因传递理论认为,男性更容易对视觉刺激产生反应。性紊乱更多出现在男性。自闭症在男性出现的概率约是女性的四倍。自闭症儿童的杏仁核活动不正常。2、杏仁核的性别差异男性的右侧杏仁核更活跃,与视觉皮层和黑质联系更紧密男性更多关注环境女性的左侧杏仁核更活跃,与脑岛和情绪下丘脑联系紧密,处理压力对体内感觉更灵敏(女性在进化过程中,要处理体内压力,如生育)女性比男性有更多的感受、社交优势、更容易焦虑、对他人情绪更敏感二、海马海马:沿着杏仁核延伸的两个角。隔区
窟窿
(二)海马与记忆将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负责陈述性记忆不负责工作记忆不参与程序性记忆左侧海马参与句子、单词、故事的存储(二)海马与记忆海马损伤不能形成新的记忆癫痫切除颞叶的患者H.M:能记得手术前的所有事情,包括童年生活。工作记忆正常程序记忆正常可以和他进行正常的对话,但是当你离开房间一会再回来时他会忘记你和所有刚才所过的话(三)海马与情绪与杏仁核一起参与情绪性记忆(四)下丘脑的生理功能调节人体的体温摄食水平衡血压、内分泌睡眠(四)下丘脑的生理功能损毁动物的双侧下丘脑的外侧区,即拒食拒饮而死亡;损毁双侧腹内侧区,则摄食量大增引起肥胖。下丘脑前部受损,动物或人的散热机制就失控,失去在热环境中调节体温的功能;水平衡损坏下丘脑可导致烦渴与多尿下丘脑与情绪下丘脑的侧面可能与快乐和狂怒有关电刺激隔区会有快乐产生老鼠会不知疲倦的电刺激这个区域来获得快乐刺激(Olds,1954)下丘脑与情绪海马中间部分可能参与厌恶、不快乐,不受控制的笑声(病理性的)电刺激这个区域,被试会力求停止刺激以获得放松(Olds,1981)Martin(1950)一个男人在参加他母亲的葬礼时,在墓地边不能控制的笑。最后死亡下丘脑与情绪其引起的情绪状态都是原始的、弥散的、反射性质的。电刺激下丘脑引起的情绪,一旦电极撤去,情绪立刻消失。但真正的情绪是要持续一定的时间的。四、扣带扣带与情绪扣带前部参与味觉和视觉的愉快回忆痛觉反应调节攻击性行为动物扣带切除,变得温顺扣带切除一部分,减少焦虑和抑郁水平第三节情绪与大脑皮层前额皮层哺乳动物进化后期逐渐发展变化男性这个部位更大与边缘系统、丘脑等皮层下结构有密切练习二、前额皮层与情绪前额皮层损伤不再有喜悦、悲伤、等情绪(一)左右半球情绪不对称性左右半球情绪不对称性(Davidson)左半球负责积极情绪,行为的接近右半球负责消极情绪,行为的趋避左额叶受损,患忧郁症较多右侧前额叶皮层受损伤的人会感觉异常欣喜和躁狂
Davidson的研究方向:杏仁核和前额皮层的交互作用大脑的可塑性二、前额皮层与情绪右半球专门化假设右半球负责情绪表情的识别具体表现:表情强度在左边面孔更强;表情先出现在左边面孔;右半球表情识别假设证据一实验证据(Sackheim,1978)实验目的考察人脸的一半是否比另一半表达的表情更强;实验材料:复合性面孔;原始面孔;左边的复合面孔;右边的复合面孔;面孔图片实验程序首先被试看图片10秒;然后采用7点量表对情绪表情的强度进行评分;35秒的时间;共54张图片(左边的;右边的;原始的);因变量:对三种图片的情绪强度的判断;实验结果被试评估左边的复合性表情强度比右边的更高。结论:左半球控制身体的右边;右半球控制身体的左边;右半球比左半球在情绪表情的产生上起着更主导性的作用。右半球情绪识别的证据二研究1:左半球比右半球在识别单词或字母串时更好;右半球在区分面部情绪表情差异时比左半球更好。研究2:被试能更容易的理解呈现在左半球的言语内容;但能准确的区分呈现在右半球的声音的情绪色彩。右半球情绪识别的证据二右半球脑损伤的患者右半球损伤的患者在生成或描述情绪面部表情的心理图像时有困难。“害怕时眉毛是抬高还是降低?”不能回答;“花生看起来像1~9中的哪个数字?”右半球情绪识别的证据二动物的研究黑猩猩表情识别时,也是更多的右半球参与。黑猩猩在面对“上级”时,恐惧的表情先在左边面孔出现,而且在左边面孔上强度更强。二、前额皮层与情绪效价-单侧化假设情绪识别(表情)主要由右半球负责情绪体验则遵循左右半球不对称性左半球积极积极情绪体验右半球消极情绪体验二、前额皮层与情绪前额皮层与情绪调节大脑皮层是情绪最高调节和控制机构冲动性的人格(前额皮层)额叶受损后,失去随意的调节表情的能力,表现为忧郁反应第三章情绪理论现象学理论认知-评价理论社会建构理论
情绪的理论是指可以检验的一组陈述,包括情绪发生的原因、某种状态分化为可定义的体验的过程、情绪的成分发生的顺序、以及不同的情绪成分怎样交互作用。
第一节现象学情绪理论萨特的观点1.情绪是个体对世界理解的一种方式。2.情绪涉及个体对外部世界的改造。3.情绪反应中的意识并不是对情绪自身的意识。4.情绪使现实世界以一种不同的模式存在,是一种对现实世界突然转变为奇妙世界的意识。第一节现象学情绪理论Denzin的观点1.情绪只存在于社会情境之中,依赖于社会关系。2.情绪是个体与外部世界对话的一种方式;第一节现象学情绪理论现象主义心理学家关注的是体验,他们通常强调的是情绪的内在结构或情绪的主观体验。一些现象学家把情绪看成是个体对世界的一种理解或改造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世界被赋予了一种新的品质以帮助个体应对现实的世界。现象学分析所关注的是情绪的意义,关注这种意义是否存在于个体内部或者存在于个体周围的社会氛围之中。对情绪体验的任何分析都会导致个体对同一性、自我以及主观与客观之间区别的思考。问题与思考从现象学的视角分析“流行语”的情绪意义给力神马杯具蜗居蚁族房奴在咨询过程中如何帮助来访者在体验层面上获得快乐感。第二节进化理论1理论起源:达尔文2基本假设:情绪是以生物为基础的,为进化过程中体验情绪的有机体提供适应优势(Darwin,1872/1998)。根据达尔文的观点,情绪提高了个体的生存机会,情绪是对环境挑战的恰当解决的反应。3证据:动物和人类表情的连续性变化4达尔文的表情研究面部表情的沟通或者符号功能。达尔文认为面部表情使得同一物种的成员可以知道表达者的主观体验,从而可以知道表达者所处情境的情绪意义,以及表达者将怎样行动。并且面部表情具有物种上的连续性。见下图布什总统的表情布什总统的表情布什总统的表情5.情绪进化理论的新进展Cosmides&Tooby,1997,2000进化发展了人类所有的特性,包括物种特殊的心理构造和人类大脑的神经结构。在这个观点中,情绪被是视为基因编码的程序,其由进化上可识别的客体或事件激活,这些客体或事件与生物或适应问题相关。这些程序一旦激活,将协同身体的其他系统,比如运动系统、知觉、概念框架、能量水平、努力的分配和生理反应等服务于问题解决。适应问题——基因的生存6.提高繁衍机遇的情绪行为普拉奇克(Plutchik1980,1984)列举了8种适应行为——退缩、进攻、求偶、获取帮助的哭泣、雌雄配对、呕吐、检查、停止/冻结,这些行为分别与恐惧、愤怒、高兴、悲伤、接纳、厌恶、期望、惊奇等相联系。麦克林(MacLean,1993)提出了六种行为——觅食的、攻击的、保护的、沮丧的、高兴的(胜利的)和关怀的行为,这六种行为对应于六种基本的情绪反应——欲望、愤怒、恐惧、沮丧(悲伤)、高兴和喜爱。7.进化理论所不能够解决的问题考试失败;愤怒、羞愧、悲伤不同个体在应对同样的事件或刺激时,会体验到不同的情绪。什么导致某人体验到具体的、分化的情绪(Roseman,1984)?第三节认知评价理论个体对自身的遭遇或生活本身的评价是情绪体验的基础——Lazarus,1991情绪如果失去了它的核心成分——评价,它将不再是情绪——Parkinson,19971.评价理论的基本观点情绪的评价理论把情绪与更为即时的意义的认知加工、因果归因以及应对能力的评价联系起来。评价是体验这种情绪的个体所产生的“情绪意义的心理表征”(Clore&Ortony,2000,p.32)。2.评价理论的起源Arnold开创者之一,认为分化情绪产生于对显著事件的评估以及对导致这一事件发生原因的归因评价维度;无论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地,人们总是会评估事件的积极或消极程度,事件是否促进或阻碍他们的目标,他们是否可以控制事件,事件是否是新鲜的还是熟悉的,以及对事件做出的反应是否是完全无法抵抗还是可以管理。评价理论者是怎样决定需要用多少个维度来描述基本的情绪体验?3.评价理论研究举例谢勒和凯西(Scherer&Ceschi,1997)情境:机场行李挂失结果人们对同样的行李丢失事件感受到不同的情绪体验;如果游客把事件知觉为妨碍自己当前目标的程度越高,游客体验到愤怒越多,以及较多的担忧。4.认知评价理论的意义评价理论说明了情绪并不是以固化方式对特定的情境或客体做出反应,事件和客体的情绪意义依赖于个体在特定情境中的目标,以及个体知觉到的应对能力。评价理论能够比较容易地预测某人对刺激做出恐惧反应,而另外一个人则做出愤怒反应。情绪的前因——具体的评价模式——决定了人们将会体验到那种分化情绪。认知评价理论在解释情绪体验的分化方面具有作用,但不能完全解决情绪的发生问题。第四节社会建构理论情绪被认为是特定文化的产物,由文化来建构,并服务于文化。强建构主义者看来,个体不能体验到任何情绪,除非学会了用与情绪有关的文化所蕴含的标准和道德意义来解释情境(ArmonJones,1986a)。社会建构主义者强调的是文化的道德价值为评价情境意义提供了具体的内容1.JamesAverill-情绪特征群把情绪定义为“暂时的社会角色(社会构成的特征群),情绪表达由预设的社会角色决定,象舞蹈一样,其精致的表达和发生情境都由社会来形成和定义——即建构。这些情绪特征群是习得的;个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习得了其文化的实践、规范和价值,融入到态度之中。2.符合文化期望的愤怒是正当的个人有权利对有意的破坏或无意的罪过愤怒愤怒应该指向能够为他们的行为负责的人愤怒不应该指向无辜的第三者愤怒的目的是纠正错误愤怒的强度应该与事件匹配愤怒应该包含承诺和解决方法3戈登-情感文化从理论上把情绪区分为生物性情绪和社会情操,生物性情绪是对刺激反应时,身体感受和姿态的完型,而社会情操则是“身体感受、姿态以及从持续的社会关系中习得的文化意义”的整合(Gordon,1981,p563)。在儿童期后,生物性情绪比如愤怒和恐惧,就转换为某种文化意义,这种意义围绕个体与某社会客体(通常是其他人或群体)的关系而产生。例如,爱的情操可指向父母、朋友和性伙伴等诸人。而悲伤、悔恨和思念可指向某个过世的人,妒忌和嫉妒一类的情操则指向占据了自己珍惜的客体的人。所有的这些情操都由文化来定义。在社会化的进程中,人们学会了这些情操的文化意义。3戈登-情感文化戈登(1989a,1989b,1990)把情感词汇、信念和规范的复杂整体标签为社会的情感文化。文化为不同情感的起源和属性提供了解释,包括情感的前因和后果,以及确认应如何表达和管理情感。人们通过社会化掌握一个社会的情感文化,使他们能够在情境角色扮演中具有情感胜任力。愤怒与爱的表达在不同时期的差异与婚姻家庭的关系4霍赫希尔德的情绪规则感受规则(feelingrules),规范个体在情境中应该如何感受和体验,制约情感的强度(从极强到微弱)、情感的方向(积极或消极)、情感的持续性(从发生到持久)。例如,在爱人去世时,人们应沉浸在悲伤里一段时间。表达规则(displayrules),规范在一定情境中,应在什么时候和怎样表达情感,比如偶遇他人时“陪上一张笑脸”,因为规则要求人们在遇到他人时应该高兴。这两种类型的规则——感受规则和表达规则,反映了情感文化的广泛性和情感意识对特定情境具体行为的指导。并且,大型组织的结构、特别是劳动分工和权力分布也同样决定感受规则和表达规则。权力较高的人通常有更多的表达和感受的自由詹尼弗·皮尔斯(JenniferPierce1995)分析了法律事务所的情绪劳动皮尔斯主要研究了审判律师和诉讼助手。审判律师表现出高度的男性特征,他们需要完成一项自相矛盾的任务。他们一方面需要研究案子,撰写诉讼书,并防御陪审团、法官以及目击证人对他们当事人的指控;另一方面,他们的工作具有情感维度,他们的自我展示包括攻击的表达、对胁迫的自我维护行为,以及柔和的情感,或者皮尔斯称之为的“策略性友好”。法律助手必须进行的情绪劳动具有照料特征。皮尔斯确认了她们情绪劳动的两个主要成分:顺从(deference)和照料(caretaking)。女性是律师,男性是助手,特别是前者的双重限制5坎迪斯·克拉克(CandackClark)的同情理论同情:为他人感到悲伤和怜悯克拉克认为感受文化(feelingculture)界定和引导同情心理加工的过程,而感受文化由信念、价值、规则、逻辑、词汇和其他的符号成分构成。人们内隐地习得这些文化成分,并运用这些成分在观众面前进行拟剧化的舞台展示和表演。文化规则以类似于语法规则的方式,允许行动者对诸如情感意识、情感规则、情感逻辑和情感词汇等成分组织为同情表达和反应的框架。知识窗:哪些人是合格的同情接受者给予同情的心理加工过程受到力求实现某种心理效益的影响。微观政治经济学,情感资源的交换同情接受者的文化逻辑:在美国文化中对种族主义、性别歧视、都市欺压、家庭生活困难等这些因素造成的困难给予同情。知识窗:同情的信誉边界Clark认为,从本质上来讲,每个人都有一个同情额度,情感信誉边界表明了个体可以获得多少同情。同情额度和其他额度一样,服从于协商,个体能够要求获得多少同情,依赖于他(或她)的道德品格、过去作为一个善良人给予他人同情的经历、以及困境的性质。社会建构理论总结文化以多种方式影响情绪如何体验和表达文化决定了情绪体验和表达的适当性。具备文化上的正确情绪,是个体情绪社会化的重要内容。第四章情绪的表达情绪表达与识别面部表情姿态表情与体态语言第一节情绪表达与识别一表情的普遍性二表情的文化差异性一表情的普遍性表情具有普遍的模式,全世界的人在一些最基本的情绪表达方式上具有普遍一致性。证据:正常婴儿与先天盲童,跨文化研究,二、表情的差异性情绪表达的文化多样性情绪表达的个性化激活面部肌肉的神经面神经,大多数面部肌肉,比如前额肌肉以及眉毛和唇部的运动都由第7脑神经(面神经)激活。有些面部肌肉由第3脑神经——动眼神经控制,吃惊时,这组神经激活导致眼睑上抬,并且这组神经还控制瞳孔散大和眼球运动。第5脑神经——三叉神经激活咀嚼和咬紧下颌的运动。面神经通过两个运动系统激活皮层下运动系统或者锥体外束神经环路调节面部肌肉对诱发刺激所做出的非自主的反应行为,皮层下激活的面部反应行为构成了肌肉收缩稳定和固定的模式,这些模式是先天的和普遍的,通常发生在表达者的意识觉察之外,并且用意愿控制其产生或者抑制其发生都非常困难。皮层系统的面部活动是习得的反应,这些反应具有跨文化变化,并且可以根据要求促进或抑制其发生。皮层运动系统在通过社会习得的规则实现社会对面部表情的调节和控制中,发挥最核心的作用。面部表情提供什么信息——
情绪还是社会动机?表情是情绪:情绪-表达观表情是动机:行为生态学的观点表情是情绪:情绪-表达观这种研究取向坚信情绪和表情之间的密切联系是由于存在对每一种情绪来说先天的感情程序,其产生神经冲动输出到面部肌肉,从而生成独立的、情绪特殊的面部表情。支持情绪-表达观的研究支持情绪-表情观的证据来自表明面部表情与表达者感受到的情绪相联系的研究,其中面部表情的测量包括观察者的判断、肌电记录(EMG)和客观的编码系统;感受的测量包括情绪体验的自我报告和生理反应。艾克曼、伊扎德和汤姆金斯等研究者支持这种观点。表情是动机:行为生态学的观点根据行为生态学的观点,也称为“社会沟通”观点,面部表情是社会符号,在特定的社会情境沟通表达者的社会动机(Fridlund,1992,1994,1997)。面部表情传达了表达者想做什么以及表达者希望他人做什么的信息。例如,微笑传递了表达者希望被接纳的意图,而悲伤的面容传递了表达者希望得到帮助和不舒服的信息。某人最首要表达的,是什么对他来说是有益的,以及服务于他的社会动机和意图的信息,这些与他的感受无关。因此,某人在需要帮助和支持时表达的悲伤面容,并不必然地是这个人感受到悲伤。支持面部表情行为生态学的研究这些研究试图证明,面部表情在互动情景中最经常地表达,并且这些表情会随着情境(情境社会性的程度被操作化的定义为真实的或者想象的他人在场)而变化。总结面部表情意义的研究表明,面部表情的发生具有社会的以及情绪的原因,并且能够服务于情绪表达和社会沟通的功能,这两种功能不是相互排斥的。依据特定的社会情境,比如某人是否独自一人或者同他人一起,或者这些他人是陌生人或朋友,并且还依赖于情绪诱发事件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面部表情或多或少地成为自发的情绪状态的表现,或者是工具性的社会动机。表情和面试信息的传递有70%是靠非语言符号进行的。轻松的态度和表情往往可以给考官自信、富有经验、社交能力强的感觉。大学生面试表情95%的面试官着重考察应聘者的心理素质与抗压能力;82%的面试者在面试时会出现表情僵硬、挠头等压力“微表情”;仅有60%大学生能确定自身处于紧张状态。有专家指出,这些并不受意识控制的“微表情”,透露了面试者内心极高的压力。调查发现,93%的大学生面试压力来源于担心考官对自己的评价,而不是对自己实力的担忧。另外几个压力源则分别是竞争激烈、自卑、对前途的担忧。资料来源《中国大学生面试压力调查》面部表情训练电影Lietome拓展练习察颜观色笑容保持练习为什么我们会哭泣情绪表达的新进展你知道吗?Womencryfivetimesamonthorsoandmenaboutonceeveryfourweeks.Theyoungestinfantscrywithouttears,tocommunicateneedsordistressOtheranimalshowlwhentheyareindistress,butonlyhumansweeptearsofsorroworjoy.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哭泣的情绪表达和人际沟通意义。(2)掌握心理学家研究哭泣的基本关注点和分析框架。能力目标:学会应用哭泣的心理学研究成果,引导、安抚儿童或来访者的哭泣行为。情感目标:感受到哭泣心理研究的魅力,并产生研究兴趣。一、哭泣的原因痛苦、悲伤、愤怒、等情感状态下,都会哭泣。Bylsma等(2011)发现,冲突,丧失,个人失败,他人遭受痛苦,积极体验,生理体验,或者这些内容的联合。强烈的情感——无论是悲伤还是高兴,都可能哭泣。哭泣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情感表达方式,可以发生在多种情境中(Vingerhoets,Bylsma,&Rottenberg,2009)。人类的哭泣通常是由情感性的事件引发的,因此,这种行为对理解人类的情绪和情绪调节具有重要的意义。二、哭泣的发展生来就会,直到终生都可能哭泣1岁左右哭的频次下降,学会更多表达自己欲求的方式,同时也会使用工具性的哭,3岁6个月,哭出饱含感情的泪水青春期后,女性哭的频率远远高于男性成年之后,哭泣的原因更加复杂多样化,哭泣更多地意味着我们复杂微妙的情感需要。三、哭的神经生理结构科学家曾发现先天性缺乏中脑的婴儿也能够哭泣,这说明哭泣的大脑结构装置在进化上要早于语言和意识思维在频临哭泣时,可以记录到颏肌的生物电反应交感神经Vs.副交感神经,前者强调哭是一种应对,后者强调哭是无意识地恢复平静。四、人类哭泣的独有成分---眼泪反射性眼泪眼底的眼泪感情性眼泪:Frey,明尼苏达大学的生物化学家,曾发现包含情感性泪水在蛋白质含量上比反射性眼泪高20-25个百分比,钾离子的含量是反射性眼泪的四倍,锰元素的含量是人类血清的30倍。同时,情感性的泪水还含有激素,比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当肌体处于压力状态时,会产生这种激素;还含有催乳素,这种激素控制产生眼泪的泪腺的神经递质的接收器。Frey认为这些化学物质的混合情况与哭泣时的心境和情绪相关联。例如,高浓度的锰产生于长期抑郁造成的痛苦。过多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表明焦虑和压力的增高。同时,女性身体中较高水平的催乳素可以解释为什么女性哭泣比男性多,特别是青春期之后的女性。
知识窗:眼泪----对哭泣沟通的强化Cornelius:眼泪在采用哭进行的沟通中发挥关键的作用,眼泪赋予沟通更真实和强烈的信号,因而吸引更多的沟通关注。DarioMaestripieri婴儿期恒河猴的哭得到母猴的关注,断奶后关注下降。因此人类进化出了眼泪,保证沟通的情感是真实的。五、哭泣的效益:进化意义Zahavi提出障碍原则解释哭泣的进化意义:这个原则认为,有些特征和行为从表面上来看,需要付出昂贵的代价,需要能量和资源,甚至吸引危险的注意。但是,Zahavi认为,这些特征同时传递非常有效的信号。例如:瞪羚的垂直跳跃可以引发狮子捕猎行为的成本-代价分析。人类的眼泪也具有类似的功能——亲密的情感联结部分地是通过哭泣塑造的。注释:我跳的这么高,你肯定追不到我,请选择其他目标吧……哭还是不哭?哭泣=懦弱哭泣=抑郁症状哭泣=心情放松哭泣=获得帮助哭泣=我爱你哭泣=我很伤心什么样的哭泣才是正确的哭泣呢?在社会文化环境中,哭泣是需要决择的?什么样的哭泣又可能是病理性的呢?Bylsma等(2011)发现有30.4%被试报告情绪改善,60.8%的被试报告情绪保持不变,8.8%的被试报告情绪更糟糕,75.4%的被试报告哭泣没有改变情境。
知识窗:解释成人哭泣发生的心理模型
选自vingerhoets,A.J.,Cornelius,R.R.,VanHeck,G.L.,&Becht,M.C.(2000).Adultcrying:Amodelandreviewoftheliterature.ReviewofGeneralPsychology,4(4),354.六、影响哭泣效益的因素?环境变量可以系统地解释哭泣的效果。1)如果哭泣时,收到社会支持,对事件获得新的理解,或者找到了解决办法的哭泣,或者因为积极事件而哭泣,都能够获得积极效益(Bylsmaetal.,2008)。2)如果哭泣时,得到消极的社会反应,体验到尴尬或者羞愧,或者哭泣是由于对他人苦难的同情,哭泣后的情绪会更糟糕。哭泣者的情感特质也影响哭泣的效果。知识窗:分析哭泣效果的研究框架Rottenberg,BylsmaandVingerhoets(2008)提出系统分析哭泣效益的框架来研究哭泣的心理效果。这个框架包含以下内容:(1)哭泣诱发因素的特征,(2)怎样和什么时候测量的哭泣效果,(3)哭泣时的社会环境,如是否有他人在场,(4)哭泣者的人格特质差异,比如哭泣者的感情状态或哭泣倾向。现有研究证明了哭泣的原因(Bylsmaetal.,2008)、个体人格差异(Rottenberg,Bylsma,Wolvinetal.,2008)、感情状态(Rottenberg,Cevaal,&Vingerhoets,2008)以及他人在场(Bylsma,etal.,2008)等因素都影响哭泣的心理效果。Simons,等(2012),减弱哭泣通常是由于保护他人的感受,印象管理等人际间动机的影响,而增强哭泣则主要受到保持个体主观感受良好的个体内动机的影响。哭泣效益影响因素举例:性别差异Fischer,A.H.,Eagly,A.H.,&Oosterwijk,S.(2013).社会环境的不同,人们对男性或女性哭泣意义的判别会发生改变,在工作情境中,被试认为哭泣的男性比女性更悲伤,而在人际关系情境中,则没有这种差异。Santiago-Menendez,M.,&Campbell,A.(2013).在哭泣的频率和强度上,青春期的男性都比女性低,并且这种性别差异,特别显著地表现在愤怒时的哭泣上。女性更多地用哭泣表达愤怒情绪,而男性的哭泣更多地是因为悲伤。七、关于哭泣效益的理论观点八、心理学家研究哭时关注的问题深刻理解生物化学、激素和神经机制怎样影响哭的阈限。解释哭在群体中的作用和个体差异。理解情境性的先期因素和环境刺激,以及文化环境对诱发哭的作用。深刻理解眼泪的特殊属性、诱发刺激以及眼泪对个体的意义。分析哭的社会互动机制,包括通信信号,以及可能的基本收益和二次增益。揭示无意识心理对哭的调节作用。小结
Trimble(2012)认为哭泣是人类早期分享悲伤、高兴、同情的方式,远早于人类语言的发展。从大脑结构的进化来看,人类情绪的大脑中枢——边缘系统与神经系统的多个区域相联,比如感觉皮层,可帮助我们加工外部环境,因此,我们的情感与我们的环境和身体的反应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与其他物种的反应模式相比,这是非常独特的。哭泣之后,我们通常感觉更好,是因为哭泣刺激老我们的脑神经,并由此平复了我们过度激活的杏仁核。那么,可以说,哭泣不是显示人类的虚弱,而恰恰是我们人类的进步。亲密的情感联结部分地是通过哭泣塑造的,帮助人类更紧密地团结在一起,眼泪这个方面的功能比其他的方式更成功。从生命全程的角度来看待哭泣,在生命全程中,诱发哭泣的前因条件的变化,许多研究者从多个角度论证了哭泣的适应功能,特别是减弱紧张和压力的宣泄功能得到了众多研究者的支持。哭泣对心理甚至生理健康有益的观点在科普读物和科学杂志中广泛传播。然而,越多来多的研究表明,哭泣与健康之间存在更为复杂的关系。哭泣的效益受到哭泣者的情感特点和哭泣发生的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交互影响。思考题请分析你在成长过程中,那些哭泣行为得到了人际支持,那些哭泣行为让自己的社会处境更糟糕?为什么?请评估你现在陪伴他人哭泣和安抚他人哭泣的能力。参考文献谢谢大家第五章情绪调节为什么调节情绪?怎样调节情绪?一、情绪接纳与辨识你会把情绪区分为好的情绪和坏的情绪吗?好情绪发生时,你会怎样对待?坏情绪发生时,你会怎样对待?情绪调节是指人们用来影响自己是否体验到或者不体验某些情绪,影响某种特定情绪发生的情境,以及最终怎样和是否表达这种情绪的加工过程(Gross,1999)。二、人们为什么控制情绪?简单的享乐动机——避免痛苦和寻求愉悦亲社会动机(prosocialmotives),即保护他人的感受。自我保护的动机(self-protectionmotives)人们可能抑制他们的情绪,或者伪装某种情绪,以保护他们的安全,或者引起他人的帮助或有益的反应。印象管理动机(impressionmanagementmotive)
印象管理的基本依据:情绪规范文化-特殊的情绪规范情境-特殊的情绪规范性别-特殊的情绪规范工作-相关的情绪规范三、情绪调节的分类从情绪的强度上来说,可分为(1)增强性调节(2)减弱性调节(3)维持性调节从情绪调节发生的时间上来说,可分为(1)前因性调节(2)反应性调节从情绪调节的目的上来说,可分为(1)享乐性的情绪调节(2)服务于特定目标的情绪调节从情绪调节发生的人际环境来说,可分为(1)自我情绪调节(2)人际情绪调节四、常用的情绪调节策略情绪接纳表达抑制:控制情绪表达,比如愤怒认知重评:改变对待情绪事件的认知观念情绪分享:在安全的人际环境中,向他人倾诉放松训练:肌肉放松,呼吸放松,有氧运动,亲近自然合理宣泄:哭,笑,喊,唱,打五、不同情绪调节策略的后果表达抑制
表情减弱体验强度较少变化生理激活增强认知负荷增加,损害记忆成绩干扰人际交往,妨碍社会情感联系的发展。特定情境也需要抑制习惯性的抑制者认知重评
减弱负性情绪体验、减弱负性表情减弱生理反应认知负荷没有增加调节耗损假设有意识的、故意的调节努力会动用个体有限的认知和注意资源,并且会暂时地减弱个体执行其他有认知需求的任务(regulatorydepletion,Muraven,Tice,&Baumeister,1998)。表达行为的故意抑制包括自我中心的注意和自我监控的改变等方面,这些心理加工过程使得对其他信息的言语编码加工受损。在社会交往中,保持“面无表情”者不仅要付出认知代价,而且要付出社会代价。情绪思维抑制的后效反弹效应情绪思维的抑制可能是成功的,但是不能冷却身体。总结:虽然被抑制的情绪思维高度可接近,但是因为分心元素的存在和防御抑制的原因,倾向于较少的侵入特征。但是,依然以生理活动的形式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逐步面对不想要的情绪思维。情绪的社会分享:谈论情绪情绪社会分享是指通过言语或者文字形式,向他人沟通自己的情绪以及情绪诱发事件的过程(Rimé,1998,2001)。功能:情绪社会分享不仅在情绪信息的加工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是社会比较、社会支持、社会融合和社会肯定的源头。情绪信息加工情绪,特别是负性情绪,会挑战人们持有的关于世界的信念。理解情绪事件的意义和适应情绪事件的需要人们通过言语化的过程把情绪体验转化为词汇,从而使得自我与情绪体验拉开距离,使得他们再次加工情绪信息和重建世界观。修通情绪体验,把情绪事件融合到已有的情绪图式和脚本,或者做出调整,适应新的社会现实。情绪调节的目标:增加正性/负性情绪的比率负性情绪的意义与功能Fredrickson(2004)指出,正性情绪与负性情绪的比率大于等于2.9时表明个体是处于心理健康状态下,从最佳适应的来讲,两者的最高比率不高于11。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人的积极情绪消极情绪比率为2。
情绪调节与健康情绪调节不良一直被认为是导致一系列临床问题的原因,比如饮食障碍、酗酒、焦虑和心境障碍,特别是抑郁。适应不良的情绪调节策略:沉思、灾难化、自我责备、责备他人、适应性的调节策略:积极的重新评价、积极的重新聚焦、置于发展的状态、接受和重新聚焦于计划等。个体根据环境的迫切需要灵活地调节情绪的能力,而不是他们调节自己情绪的频繁程度……与健康相关。
一般来说,情绪的目的恰当,反应适度,积极作用强是情绪健康的总标准。健康情绪的具体表现为:
a、情绪的基调是积极、乐观、愉快、稳定的b、对不良情绪具有调节、控制能力c、情绪反应适度d、高级的社会性情感得到良好的发展五、情绪健康的标准第六章自我意识情绪羞愧、内疚、嫉妒、羡慕、自豪等自我意识情绪具有重要的人际关系意义,以及社会的和道德的功能(Barrett,1995;Tangney,2002b)。自我意识情绪被称之为认知-依存”情绪(Izard,Ackerman,&Schultz,1999)。即这些情绪的充分形成,依赖认知方面取得的成就。自我意识情绪产生的认知基础自我表征和概念的形成与完善自我评价和社会比较心理加工的完备通过社会化过程使得社会标准和规范内化一、社会比较情绪嫉妒、妒忌、羡慕个体把自己的才干、能力或者其他的特征与另外一个人相比较,这种在特定文化背景中比较的结果所诱发的情绪。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Bacon,1561-1626)曾指出“妒忌与人们的自我比较联系在一起,没有比较,就没有妒忌”。如果个体认为某个重要的真实或潜在的人际关系受到第三方的威胁时,这时发生的情绪被定义为嫉妒如果个体想要某种东西,他人有这种东西而自己没有,甚至将来也不可能有,这时产生的情绪被定义为妒忌。
嫉妒的自我评价保持模型竞争对手从重要关系对象哪里获取的注意是嫉妒产生的基本决定因素,决定了情境对自我评价的威胁程度(DeSteno&Salovey,1995,1996;Salovey,1991;Salovey&Rothman,1991)。嫉妒的强度是由竞争的特征决定,当竞争对手在对嫉妒者个体来说重要的自我定义领域中取得了卓著的成绩时,嫉妒者此时会体验到最强烈的嫉妒。嫉妒的进化理论
嫉妒是进化形成的用来监控和激励维持两性之间关系的机制,以保证现在和将来的养育投资。另外,从这个机制的含义来说,对男性来说,对关系的威胁主要涉及到性乱交,而对女性来说,对关系的威胁主要涉及到情感依恋(Daly&Wilson,1983)男性在设想恋人与竞争对手享受性,而女性在设想恋人与竞争对手形成了深刻的情感联系时,最为忐忑不安(Buss,etal.,1992)。嫉妒的社会交换理论主要原理:个体进入和维持某种人际关系,是因为这种人际关系能够为他们提供奖励。奖励遵循互惠原则。那些现在有婚外性关系和曾经经历过这种关系的男性和女性都对配偶假如发生婚外性关系表示较少的嫉妒。二、道德情感典型特点1、无私的诱发因素,道德情感的发生总是与他人或社会利益、公众幸福等相关。2、亲社会行为意向,促进个体采用利他的亲社会行为行动。道德情感的分类Haidt(2003)根据多种情感在这个特征的表现,把道德情感划分为四类:第一类是谴责他人(other-condemning)的情感,如鄙视、义愤、厌恶等,这类情感是个体因为他人违背道德规范而产生的消极体验;第二类为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的情感,如羞愧、尴尬、内疚、自豪等,这类情感个体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他人或社会的带来不利或有利的结果时而产生的消极或积极的体验;第三类为他人苦痛(other-suffering)的情感,如同情、怜悯、移情等,这类情感个体由于感知他人不幸的经历而产生的消极体验;第四类为赞颂他人(other-praising)的情感,如感戴、崇高、敬畏等,这类情感是个体见证他人的善行与伟大而产生的积极体验。道德情感的适应功能谴责他人的负性道德情感似乎与特定的道德规范具有对应关系。Rozin等人提出了CAD三和音(theCAD-triad)假设,认为鄙视同无礼、不本分、破坏等级关系等背德行为有关,愤怒同侵害人权和违背公正有关,厌恶同身体纯洁性的丧失有关。因此,鄙视(contempt)、愤怒(angry)和厌恶(disgust),这组CAD,可以对应于另一组CAD,即社会(community)、自主(autonomy)和神性(divinity)。因此,这三种情感也就分别担当道德秩序的各个层面的守护者,促使人们改变与犯过者的关系。其中,由于愤怒激发了人们恢复道德秩序的直接行动,并促使犯过者改正,因此它被认为是上述三种情感中最典型的道德情感。道德情感的文化特征在东方文化中,愤怒、厌恶和鄙视都很难被理解为真正意义的道德情感,因为愤怒经常意味着潜藏着的破坏,厌恶则被认为是对一个低于自己的身份的群体的消极态度,而鄙视在等级社会更是意味着高高在上的冷漠。然而,对于西方人来说,他们回忆起的愤怒体验更高比例地与不公正或不道德事件有关,道德上的不合格会引发鄙视,而那些堕落的或者玷污人性和兽性的界限的人或事件正是道德厌恶的对象。Rozin等人的跨文化研究发现,美国人更容易对那些违反自主性道德规范的行为表现出愤怒,而日本学生则更会对违反社群道德规范的行为表现出鄙视。道德情感的文化特征大多数西方研究者会把羞愧、尴尬、内疚区分开来,然而在东方文化中,羞愧和尴尬,连同羞怯、谦卑和社交畏惧往往混合在一起。在等级社会或自我建构高度需要人际依赖的社会中,羞愧和尴尬往往被混合为一种具有较高道德价值的情绪;在强调平等主义或追求独立自我的文化里,尴尬则作为一种独立的道德情感从羞愧中分离出来。在西方文化中,道德规则与社会习俗规则相对分离,违背了社会习俗时,感受到的是尴尬,而违背道德规则时则更多体验到的是羞愧;在非西方文化中,即便是违背社会文化习俗或处于违背习俗的危险中,也会引发混合了羞愧和尴尬的情绪。羞愧研究羞愧在社会控制中的作用羞愧与愤怒的转换对待羞愧的态度羞愧体验隐藏、退缩、害怕、不安羞愧的发生情境1舍夫(ThomasScheff)的羞愧理论:(一)基本观点情绪能量与社会文化力量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人类持续地处于自我意识情感状态之中,特别是自豪和羞愧情感之中。自豪是积极的情感,促进人际协调。羞愧如果得到社会普遍的认可,促进人际协调,如果被否认,则会削弱社会团结。羞愧是一种极端痛苦的情感体验,个体通常激活防御机制对抗这种体验。
(二)羞愧防御防范过度:个体在体验到羞愧之前,采取防御,也就是说个体甚至没有承认痛苦,更不必说羞愧。防范不足:个体感受到伴随羞愧的痛苦感受,但是隐藏了痛苦感受的真正起源——羞愧。羞愧-愤怒循环(三)羞愧否认在社会水平上的影响如果社会的结构和文化限制微观互动中的羞愧承认,被否认的的羞愧可能在集体水平上转换为愤怒,进而可能导致宏观水平上的战争。因否认羞愧而产生的愤怒受到集体动员,社会可以发动宏观水平政治学的和地理政治学的攻击。
(四)舍夫理论的应用(1):自尊、羞愧易感性与从众阿希的线条判断从众实验舍夫认为人们对错误答案一致遵守的根源是情感,具体地说,就是被试为了避免与他人不同而表现出的尴尬和羞愧。自尊情况可以解释为什么有1/4的被试在实验中能够保持独立。情境中的服从或一致怎样受到个体不同的羞愧易感性的影响(四)舍夫理论的应用(2):维特自杀的原因舍夫等认为维特自杀的根源是羞愧-愤怒,而不是爱-悲伤。维特自杀不仅是结束他的痛苦,而是报复。除了在幻想之中,维特不能攻击伯爵,他的自杀使得伯爵夫人牵连进来,维特最后的行为可以被认为是自杀和杀人的结合,通过把自己杀死伤害了洛蒂。2JunePriceTangney对羞愧的研究(一)羞愧的定义:是一种紧张的消极情感,与退缩感典型地联系在一起,羞愧时人们将体验到渺小,不重要和无权力(Tangney,1995b)。羞愧的人将因在他人面前有缺陷的自我展示而感到自我暴露。这些他人或者实际在场,或者是个体的想象。感受到羞愧的人想隐藏、消失或者从情境中逃跑。体验到羞愧的人更有可能把他们的敌意指向外部,责备他人或情境。这是一种防御机制,主要用于保护自我免受伤害。人们一旦被激怒,将倾向于以破坏的方式表达这种愤怒。(二)羞愧的效应体验到羞愧的人更有可能发生心理障碍,比如抑郁、焦虑和低自尊。当人们犯了一项罪行时,“我做了一件坏事”的内疚能够被放大和泛化到自我——“我是一个坏人”。由此,在因做坏事而产生的焦虑和懊悔感之上,新增了对坏的和有缺点的自我的轻蔑和厌恶感。Tangney认为,这种新增的对自我的轻蔑和厌恶将对自我管理带来特殊的问题。由此,她认为过分地反刍和自我苛责表示羞愧覆盖了内疚。内疚的注意中心和归因点是行为,而羞愧的注意中心和归因点是自我如果强度适当,羞愧可以发挥一定的适应机能。因为羞愧鼓励“内部观察”,由此促进自我反思和自我改变。羞愧可以间接地导致自我责备而不是自我成长,正如Tangney所指出的,人们在感受到羞愧时,往往走的太远,从而使得这种情感最后成为非建设性的和非适应性的。现代的道德以承认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和采取补救行动为中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羞愧的适应意义减弱内疚反事实思维(counterfactualthinking):与事实相反的思维,是个体在心理上对已经发生了的事件进行否定并表征其原本可能出现而实际未出现的结果的心理活动。反事实思维强调与事实相反的结果,并且在先定条件和结果之间建立了“如果———那么”这样一种条件关系,在英文中常以“if/only……”这种虚拟语气的形式表现出来;在中文中的表达为“要是……就好了”。责任归因补偿行为——修复损害,重建关系。三、具有积极体验色彩的道德情感崇高(elevation)、感戴(gratitude)、自豪(pride)、敬畏(awe)崇高崇高感是当人们注意到他人以特别善良的、值得称赞的,甚至是超乎寻常的方式履行道德行为时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崇高感是被道德美所诱发的,慈善、善意的行动,虔诚以及自我牺牲似乎都会成为崇高感的诱发因素。Silvers&Haidt(2008)用道德内容的视频诱发年轻母亲的崇高感[12],发现与控制组被试相比,崇高体验能促使母亲更多更细致的养育行为,包括对孩子增加拥抱和哺乳。Haidt(2003)采用现象学方法要求被试回想人类更高、更好的特性的表现[1],被试报告一种热烈的、喜悦的、灼热的激动充溢在他们的胸膛,促使他们向别人开放自己,帮助别人,从而使他们自己成为更好的人。感戴感戴是当人们接受某种恩惠时所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其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宇宙、神明、自然万物等。感戴这种情感在体验层面上表现为强烈的感激体验,在行为倾向层面上有强烈的回报冲动,并且这种这种体验和冲动是愉悦、积极的。感戴这种情感,从两个方面表现出道德功能,一方面促成了受恩者在后续行动中的道德动机。感戴不仅促使受恩者对施恩者本人的回报,而且还拓延到对无关的陌生人的亲社会行为。另一方面是感戴的表达还具有道德强化物的功能,勉励着施恩者进一步的利他行为。自豪自豪是个体意识到其行为结果具有较高社会价值而产生的情绪体验。自豪能增强人们的自我价值,但更重要的是激励其随后的行为与社会价值标准保持一致,激励人们履行并强化着自己对他人与社会的道德承诺。Tracy&Robins(2007)以归因特点的差异说明自豪的双维结构:当人们对积极事件进行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归因时,所产生的是真实的自豪(authenticpride),而当对积极事件进行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归因时,引发的是傲慢的自豪(hubristicpride)。真实的自豪更接近道德情感的本质,而傲慢的自我导致歪曲自我,从而可能引发人际关系问题。敬畏敬畏是个体对“自我之上”和“高于自我”的人或事物所产生的崇敬、畏怯乃至顺应的复杂情感。敬畏的对象涉及自然或艺术之美、伟大的能力、崇高的美德、面临着的威胁和某种超自然的力量。在敬畏的对象面前,人们将会暂停行动甚至呼吸,赞美、钦佩,开放自己的心灵与思想。Keltner&Haidt(2003)认为敬畏体验有两个中心特征:巨大(vastness)和顺应(accommodation)。巨大涉及那些被体验为远高于自我以及自我体验的一般水平的某些事物,它不仅是一种物理尺度,也可以是一种社会尺度,如名声、威望等等。顺应是指个体面对敬畏对象既可能产生惧怕而感到自我的渺小、无力与迷茫,也会受到启迪,甚至产生脱胎换骨而获得新生的感受。敬畏可能带来负性的感受,也可能带来积极向上的体验。作为负性的道德情感,它可以抑制邪恶;作为积极的道德情感,它使人崇敬榜样,改造自我。四、各种道德情感的内在组织道德情感内在组织的第一种假设:道德情感能力模型基本观点:(1)在特定动机系统中的各种道德情感的相关高,比如,利他动机系统中的移情和同情;补偿动机系统中的内疚、宽恕和谦恭;互惠动机有关的是感戴和自豪。(2)跨领域激活,例如,以感戴为例,与互惠动机有关的倾向性感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体与利他动机有关的移情能力,否则就难以估量他人所施与恩情的价值和付出的代价,而这是产生感戴体验的重要因素。而且,感戴还可能要求受惠者信任(依恋动机)施与者主动提供的帮助,并以一种非应得的态度对所受恩情怀有谦恭之心(补偿动机)。道德情感能力模型举例关爱具有多元的动机结构:依恋动机连接并调节人际主体的亲密性,利他动机帮助并调节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互惠动机调节相互关系和人际社会交换的公平性,补偿动机修补和调节人际社会交换的持续性。与依恋动机相联的道德情感能力包括了信任、爱和崇高,与利他动机相联的有移情和同情,与互惠动机有关的是感戴和自豪,与补偿动机有关的是内疚、宽恕和谦恭。上述十种道德情感协调匹配是关爱品质和行为基础。第七章情绪与认知伊笛丝·雅芙(EdithPiaf),法国著名的歌唱家,在歌中唱道“高兴使得我们透过玫瑰色的眼镜看待生活”。“爱使人盲目,愤怒的人看不到真理,悲伤使得整个世界阴郁”一、情绪影响信息加工的内容联想网络模型心境相符效应感情即信息模型感情渗透模型联想网络模型记忆表征可以模型化为相互联结的信息结点或单元的网络,其表征了语义概念,以及有关这些概念使用的程序知识。网络节点以扩散激活的方式相互联接。鲍威尔(Bower,1981;1991)认为情绪在网络中被表征为特殊的信息结点。情绪结点通过连接线把情绪对象、事件以及自传记忆的表征联系在一起。心境相符检验当个体知觉的客体、事件与当前的感情状态具有同样的情绪意义(也就是感情相符)时,个体对其的知觉效率高于其他的刺激,比如中性刺激或者感情不相符刺激。词汇知觉任务(Niedenthaetal.,1994)诱发不同情绪(高兴、中性、悲伤);词汇(高兴、爱、愤怒、悲伤词汇)阅读任务,因变量:词汇呈现到阅读的潜伏期。与命名中性词汇相比,高兴状态确实促进了被试对高兴类词汇的命名,而悲伤状态促进了被试对悲伤类词汇的命名。感情状态促进在分类上与激活的感情状态情绪意义一致的词汇的知觉加工,而不是促进对所有同样效价的词汇加工。心境状态-依存回忆moodstate-dependentmemory:某种特定状态下学习或者被编码的信息,在同样的状态下被提取时,提取效果增强(与其他状态相比)。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中,我们倾向于思考和回忆具有同样感情色调的想法和记忆。所学习信息的性质、回忆任务的性质。心境-相符判断瑞兹安(Razran,1940)发现,被试获得一顿免费午餐后对社会政治标语的评价,比他们在一间有着怪味的房间里对标语的评价更积极。实验者让诱发了不同感情状态的被试大声地朗读同音词(即音同义不同的单词),并让被试在听到这些词时写下来。核心的同音词中有一个词具有情绪意义,一个词是中性意义。结果显示,被试倾向于记录感情相符意义的同音词。具体来说,诱发了悲伤感情的被试倾向于记录下同音词中具有悲伤感情意义的单词,即“mourning-morning”这一组同音词中的mourning(哀悼),而在其他的情绪状态中,被试则倾向于记录下morning(早晨)。这个结果表明,情绪相符信息具有学习偏好(Bower,1981)。心境相符判断----可能性估计约翰逊和特维斯基(Johnson&Tversky,1983)负性情绪状态的被试对疾病(比如白血病、肺癌)、灾难(比如火灾、触电)和暴力事件(比如凶杀、战争)等发生概率的评估一般高于处于中性情绪状态中的被试;正性感情状态中的被试对风险的估计比中性感情状态的被试更乐观。勒纳和肯特纳(Lerner&Keltner,2001)解释了具体情绪在可能性判断上的效应。他们认为与分化情绪相关评价的激活,导致了可能性估计的可预测效应。愤怒的被试与恐惧的被试相比,较多地把情境评价为是可控制的和可预测的。因此,对风险可能发生的估计较为乐观。心境相符判断—对他人和自我特征的判断诱发了高兴情绪的被试比诱发了悲伤情绪的被试,在描述自我时,列举了较多积极的(较少消极的)行为和特质。心境调节影响相符效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考物理总复习专题十一交变电流第1讲交变电流的产生和描述练习含答案
- 清算风险管理协议
- 油漆购销合同范例
-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 第一课 踏上强国之路 第2框走向共同富裕教案1 新人教版
-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 玩中有发现教案1 首师大版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 第四章 生物的变异 第一节 基因突变可能引起性状改变教案(2)浙科版必修2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1 新人教版选修3
-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2.1 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教案 中图版选修6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江义初级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3.1 分子和原子教案3 (新版)新人教版
- 202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写作 怎样选材配套教案 新人教版
-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共六套
- 大班科学《我们身体的洞》22张幻灯片
- 唐雎不辱使命课件(共张PPT)
-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布孔原则
- 武汉理工网络《证券法》试题及其答案
- 物业公司安保部危险源清单及风险评价表
- 实验三十四 植物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表征及含量测定
- 传热学——凝结核沸腾传热
- 大连区域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
- 山东大学药学院药物化学教学大纲
- 儿童糖尿病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