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515页,共=sectionpages1515页试卷第=page1414页,共=sectionpages1515页怀古类诗歌内容精讲怀古诗 内容主旨(1)感慨盛衰无常。(凭古吊今、怀古伤今)(2)感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3)感慨国运衰微。(4)希望建功立业,抒发爱国情怀。(5)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借古讽今)常见意象 历史人物、武乡,乌衣巷,吴钩,淮水,后庭花,六朝,华清宫...a.前代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b.重大事件发生地:历山、赤壁、新亭、隋地、马嵬坡、隋地。C.历代帝王名人故居、陵墓、寺庙:湘妃祠、陈琳墓、李白墓、乌江亭等。D.具体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朝、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一、诗歌鉴赏阅读下列诗歌,完成后面小题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1.诗中加点词“山郭”的意思是___________。2.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前两句紧扣题目“春”字,铺展开一幅江南春景图。B.诗歌中“南朝四百八十寺”是实指,强调庙宇数量之多。C.诗歌结尾在写景中融入怀古幽思,给人无限回味的空间。D.末句“多少楼台烟雨中”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表达出对历史与现实的感慨。【答案】1.山城
2.B【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词语意思。理解诗歌词语的意思要结合整句诗的意思来理解,“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意思是: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可知“山郭”的意思是:山城。2.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写法。B.“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不是实指数字。在文中的作用是强调庙宇数量之多。故本项表述错误。故选B。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金陵怀古【唐】刘禹锡潮满冶城①渚,日斜征虏亭②。蔡洲③新草绿,幕府旧烟青。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后庭花④一曲,幽怨不堪听。【注】①冶城:江苏南京一带,这里是春秋时代冶铸刀枪剑戟的中心。②征虏亭:刘孝标注引《丹阳记》:“太安中,征虏将军谢安立此亭,因以为名。”③蔡洲:江中洲名。蔡:一作“芳”。④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陈后主所作歌曲名。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晨景,诗人寻访治城的遗迹来到江边,正逢早潮上涨,水天空阔,满川风涛。B.第二句写晚景,傍晚时分,征虏亭矗立在斜晖之中,伴随着它的不过是投在地上的长长的黑影而已。C.颔联两句虽然仍是写景,但此处写的景,不仅是对历史陈迹的凭吊,而且以雄伟美丽的山川为见证以抒怀。D.颈联承上两联转入抒情,作者以极其精炼的语言揭示了六朝兴亡的秘密,并示警当世,提出了社稷之存“在德不在险”的卓越见解。4.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答案】3.D
4.借古讽今(用典)(任写其一即可)。《玉树后庭花》这支亡国曲,凄婉幽怨令人不忍再听。诗人借陈后主纵情享乐而亡国来讽喻唐代统治者,告诫唐代统治者要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担忧之情。【解析】3.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D.颈联承上两联转入议论;故选D。4.考查重点诗句的常析,尾联“后庭花一曲,幽然不堪听”用典,六朝帝王凭恃天险,经情享乐而国亡,历史的教训并没有被后世记取。诗人以《玉树后庭花》尚在流行暗示当今唐代的统治者依托关中百二山河之险,沉溺在声色享乐之中,正步着六朝的后尘,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玉树后庭花》是公认的亡国之音。诗含蓄地把鉴戒亡国之意寄寓于一种音乐现象之中,前两联只点出与六朝有关的金陵名胜古迹,以暗示千古兴亡之所由,而不是为了追怀一朝,一帝、一事、一物。至后两联则通过议论和感慨借古讽今,揭示出全诗主旨,告诫唐代统治者要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表达对当朝统治者奢摩腐朽生活的讽刺和批判,从中可看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担忧之情。5.阅读上面诗歌,回答问题。姑苏怀古许浑宫馆余基辍棹过,黍苗无限独悲歌。荒台麋鹿争新草,空苑岛凫占浅莎。吴岫雨来虚槛冷,楚江风急远帆多。可怜国破忠臣死,日月东流生白波。(1)颔联中“_____”和“______”两个字,生动地写出了自然界旺盛的生命活力,使__________与自然生命的生机形成鲜明的对比,透露出__________的感慨。(2)该诗尾联和《咸阳城东楼》(许浑)尾联“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在抒情方式上一样吗?试分析该诗尾联这种写法的妙处。【答案】(1)
争
占
历史陈迹的死寂(或:姑苏古迹的荒凉)
对历史变迁、国家兴衰(或:怀古伤今、物是人非)(2)该诗是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相结合。《咸阳》尾联是间接抒情。该诗由直接抒情过渡到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人世无常、自然永恒的人生感慨,给人无限联想和想象。【解析】(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第一、二空:“荒台麋鹿争新草,空苑岛凫占浅莎”意思是:争食新草的麋鹿和各据莎草、筑巢栖息的水鸟在四周栖息游荡。颔联以赋笔铺写姑苏台遗址景象,但景中意蕴深藏。一边是人去台空的荒凉阒静,另一边则是争食新草的麋鹿和各据莎草、筑巢栖息的水鸟。这一联遣词用字极为考究:野鹿、凫鸥性极警觉,在此栖游,可见荒台空苑之静寂;新草、浅莎,当春始发,正见出春机盎然之状。动词“争”“占”,绘出了自然界旺盛的生命活力;第三、四空:“宫馆余基辍棹过,黍苗无限独悲歌”意思是:行舟经过姑苏古城,舍舟登岸,凭吊古台,初登台基,放眼眺望,只见残砖败瓦间禾黍成行,断壁颓垣上蒿草丛生。首联叙登台,上句以平叙之笔直接点题,“宫馆余基”指姑苏陈迹。“辍棹过”言舍舟登岸,凭吊古台;下句“黍苗”承“宫馆余基”来,初登台基,放眼眺望,只见残砖败瓦间禾黍成行,断壁颓垣上蒿草丛生。联系“荒台麋鹿争新草,空苑岛凫占浅莎”可知,作者把历史陈迹的死寂与自然生命的生机统一于有机的画面中,形成强烈的生和死的比差,活生生地逼出人们心中历史无情、自然永恒的悲情。表现诗人对人世沧桑的感慨和怀古伤今之情。(2)考查对诗歌内容和写法的理解。“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意思是:来往的过客不要问从前之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此句融情于景,“行人”,过客,泛指古往今来征人游子,也包括作者在内;“故国”,指秦汉故都咸阳;“东来”,指诗人(不是渭水)自东边而来。诗人最后感慨道:羁旅过客还是不要索问当年秦汉兴亡之事吧!我这次来故国咸阳,连遗址都寻不着,只有渭水还像昔日一样长流不止而已。“莫问”二字,并非劝诫之辞,实乃令人思索之语,它让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一个“流”字,暗示出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融铸着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人伤感。属于间接抒情;“可怜国破忠臣死,日月东流生白波”意思是:吴越战争时候,忠臣伍子胥惨遭杀害,吴国也被灭国,真是令人唏嘘不已,急风吹帆的大江,在滔滔白波中向东而去,消失在天际。尾联以绘景为全诗作结,直抒胸臆。表达出诗人对历史无情、自然永恒的感慨之情。“忠臣”,指伍子胥,吴越战争时,夫差败越,越王勾践求和,子胥力谏吴王不可应允,吴王夫差不从,且偏信伯嚭谗言,迫子胥自杀,弃尸江中,后来越国果然击败吴国。“可怜”句,是诗人对伍子胥悲剧命运的哀悯感叹。孔子面对滚滚流水,曾发出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急风吹帆的大江,在滔滔白波中向东而去,消失在天际。由直接抒情过渡到景物描写,人生短促、历史无情,自然永恒,使诗人思绪万端。阅读下面唐朝刘禹锡的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西塞山怀古①王濬②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注】①西塞山:是六朝有名的军事要塞。刘禹锡:824年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经西塞山时写下了这首感叹历史兴亡的诗。唐宪宗时期曾平定藩镇割据出现比较统一的局面,但公元821年到822年河北三镇又恢复了割据局面。②王濬:晋武帝命王濬造大船,出巴蜀,讨伐东吴,最终东吴灭亡。6.西塞山是军事要塞,而诗的前四句并没有写到西塞山,仅在第六句中“山形”才点到。请问前四句偏题吗?为什么?7.甲、乙诗句都抒发了作者的感慨,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甲】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乙】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许浑《咸阳城东楼》)【答案】6.前四句从西晋灭吴一事写起,重点写东吴即使具有虚妄的“王气”和千寻的铁链,但还是以失败告终。从六朝的兴亡广阔历史背景中引出西塞山,拓宽了诗的境界,突出山川依然、历史变迁,这也反映了国家统一是历史的必然。
7.【甲】刘禹锡怀古慨今,面对残破荒凉的六朝遗迹,感慨分裂终归失败,国家必然统一,也有对在历史上曾经占据一方但终于覆灭的统治者的嘲讽。【乙】许浑对历史沧桑感慨,作为羁旅过客的自己别去追寻前朝秦汉兴亡往事,因为时移世迁,历史痕迹已难以分辨,只有滔滔渭水依然东流,流露诗人思念的愁苦和感古伤今的悲凉【解析】6.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意思是王濬的战舰沿江东下离开益州,显赫无比的金陵王气骤然失色。千丈长的铁链沉入江底,一片降旗挂在石头城头。诗的前四句,洗炼、紧凑,在对比之中写出了双方的强弱,进攻的路线,攻守的方式,战争的结局。它只用第一句诗写西晋水军出发,下面就单写东吴:在战争开始的反映,苦心经营的工事被毁,直到举旗投降,步步紧逼,一气直下。人们不仅看到了失败者的形象,也看到了胜利者的那种摧枯拉朽的气势。可谓虚实相间,胜败相形,巧于安排。前四句,写西晋灭吴的历史故事,表现国家统一是历史之必然,阐发了事物兴废决定于人的思想。所以不偏题。7.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把握。“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意思是从今以后天下归为一同,故垒萧条长满芦荻秋风飒飒。“今逢四海为家日”宕开一笔,直写“今逢”之世;“故垒萧萧芦荻秋”说往日的军事堡垒,如今已荒废在一片秋风芦荻之中。这残破荒凉的遗迹,便是六朝覆灭的见证,便是分裂失败的象征,也是“今逢四海为家日”、江山一统的结果。怀古慨今,收束了全诗。全诗借古讽今,沉郁感伤,但繁简得当,直点现实。“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意思是来往的过客不要问从前之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这两句融情于景:“行人”,过客。泛指古往今来征人游子,也包括作者在内;“故国”,指秦汉故都咸阳;“东来”,指诗人(不是渭水)自东边而来。诗人最后感慨道:羁旅过客还是不要索问当年秦汉兴亡之事吧!我这次来故国咸阳,连遗址都寻不着,只有渭水还像昔日一样长流不止而已。“莫问”二字,并非劝诫之辞,实乃令人思索之语,它让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一个“流”字,则暗示出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融铸着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人伤感。阅读下面一首曲,完成下面小题。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洁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8.“峰峦如聚,波浪如怒”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绘。9.如何理解画线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答案】8.华山的峰峦相连,如四面八方聚拢而来,黄河的波涛洪流如雄狮怒吼,震地撼天。
9.示例: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这两句议论,揭示了封建统治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以及对封建统治者不关心百姓的谴责。【解析】8.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理解。“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聚”是聚拢、包围之意,“峰峦如聚”形容群峰攒集、层峦叠嶂,这里指华山的山峰,描绘的画面是华山的山峰层峦叠嶂,从四方聚拢﹔“波涛如怒”中“怒”指波涛汹涌,描绘的画面是黄河的波涛像怒吼似的汹涌澎湃。用自己的语言对此画面进行描绘即可。如:在通往要塞的山道上,眼前是华山群峰,群峰高低参差地簇拥着、攒动着,仿佛是集合到这里接受检阅。脚下是黄河急流,河水在峡谷中奔腾着、咆哮着,就像暴怒的兽群。9.本题考查词句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这首词的中心句。意思是: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还受苦。这首曲抚今追昔,作者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作者用“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发出了沉痛的感慨:历代王朝无论是兴盛还是败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这是因为: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奢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这两句一语道破封建社会朝代兴亡的本质。从历史的变革中,从兴亡的对比里,作者把人民的悲惨命运揭示出来,既是历史的概括,也是现实的反映,表达了对封建统治者给人民带来苦难的谴责,深化了全曲的思想主题。阅读古诗词,完成问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10.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在镇江做知府时所作的怀古咏志之词。B.这首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即景抒情,借古讽今。C.“悠悠”一语双关,不仅暗示了时间之漫长久远,而且也表现了词人心中无尽的愁思和感慨。“不尽长江滚滚流”一句,表露作者无奈、伤感、抑郁之情。D.“年少万兜鍪”一句中“兜鍪”的意思是战甲,作者用战甲指代士兵,意指孙权年轻时就统率千军万马。11.诗歌以问句开头有什么作用呢?12.简要赏析“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答案】10.D
11.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开篇,写词人极目远眺,在设问中道出弦外之音:中原已非我所有。引发怀古之情思,奠定全词悲壮深沉的感情基调。
12.借用典故(运用设问)赞颂孙权,表现出词人对孙权的赞美和仰慕之情,希望南宋有如孙权那样的有志之士,含蓄地抒发了诗人渴望像古代英雄那样金戈铁马,收复失地,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也委婉表达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恨(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朝廷暗讽)。【解析】10.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有误,“兜鍪”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戴的头盔,这里指代士兵;故选D。11.本题考查诗句赏析。“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句意:从哪里可以眺望故土中原?眼前却只见北固楼一带的壮丽江山。一问一答构成设问句,词人登上北固亭以望神州,看到的却是北固楼的优美风光。然而,那时候却是山河破碎,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暗示中原已非我所有。这对于爱国诗人来说,触景生情,心念家国,哪里有兴致去欣赏美景,此句奠定全词悲壮深沉的感情基调。12.本题考查名句赏析。“天下英雄谁敌手?”作者自问又自答曰:“曹刘。”唯曹操与刘备耳!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刘备)与操耳。”辛弃疾便借用这段故事,把曹操和刘备请来给孙权当配角,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才堪与孙权争胜。由此可知,这里运用了设问和典故,表现出词人对孙权的赞美和仰慕之情,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叙述诗人在长沙谪居三年,而今一切已风逝云散,只留下万古不变的悲哀。B.颔联即景生情,由斜阳衰草、寒林空寂而生惆怅伤感之情,为下文感慨作铺垫。C.颈联以“汉文有道”反衬贾谊被贬的凄凉处境,以“湘水无情”烘托贾谊的痴心。D.全诗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溯古思今,深化了怀古咏叹的主题。14.“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表达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13.A
14.对贾谊不幸遭遇的悲叹,对诗人自己被贬的悲愤,以及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分析】13.本题考查诗歌理解。A.“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的意思是贾谊被贬长沙,居此虽只三年;千秋万代,给楚客留下伤悲。因此“首联叙述诗人在长沙谪居三年”错误,是“贾谊在长沙谪居三年”。故选A。14.本题考查诗句理解。“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是该诗的尾联,意思是沉寂的江山,草木摇落的地方,可怜你,为何来到这海角天涯?可知作者这里表面在为贾谊而悲伤,实则对自己被贬的遭遇也是无比伤感。因此,品读尾联情感,需要结合前几联及诗人的写作背景。根据“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意思是贾谊被贬长沙,居此虽只三年;千秋万代,给楚客留下伤悲,因此可知抒发了对贾谊不幸遭遇的悲叹。根据本诗写作背景,是作者赴潘州贬所,路过长沙时所作,故此抒发了诗人自己被贬的悲愤。根据“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意思是汉文帝虽是明主,却皇恩太薄,湘水无情,凭吊屈原岂有人知?含蓄地抒发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西塞山①怀古刘禹锡②王濬③楼船下益州,金陵④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⑤,一片降幡⑥出石头⑦。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注释】①西塞山:著名的军事要塞。②刘禹锡,唐朝诗人。唐朝自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比较严重。此诗即为作者结合当时形势而作。③王濬:西晋益州刺史。晋武帝谋伐吴,就王濬造大船,出巴蜀。④金陵:今南京,当时是吴国的都城。⑤千寻铁锁沉江底:东吴末帝孙皓命人在江中轧铁锥,又用大铁索横于江面,拦截晋船。⑥幡:旗。⑦石头:指石头城,位于今南京市西清凉山上。15.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从体裁上来看,是一首七言律诗;从题材上来看,是一首怀古诗。全诗借古讽今,沉郁感伤,但繁简得当,直点现实。B.开篇以史事为题,写“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便黯然消失。益州金陵,相距遥遥,一“下”即“收”,表明速度之快。两字对举就渲染出一方是势如破竹,一方则是闻风畏胆,强弱悬殊,高下立判。C.颔联顺势而下,直写战事及其结果。最终西晋益州刺史王濬不敌东吴大军,在吴主的营门前举起了降旗投降。D.尾联直写“今逢”之世,再说往日的军事堡垒,如今已荒废在一片秋风芦荻之中。这残破荒凉的遗迹,便是六朝覆灭的见证,便是分裂失败的象征,也是“今逢四海为家日”、江山一统的结果。16.“人世几回伤往事”,清代严复认为此句极妙。请简要概括诗人所伤何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案】15.C
16.示例:“往事”二字,包蕴深沉,它指包括东吴及自东吴以后在金陵相继建都的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这些政权的灭亡,大都有相似的原因。但是人们总不接受历史的教训,在循环往复地因袭着前人的失误而不自省。这里不仅又对前朝兴亡的感慨,也有对自己一声遭遇的悲诉,一个“伤”字,表达了悲痛之情。【分析】15.C.颔联“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意思是:大火溶毁了百丈铁锁沉入江底,石头城上举起了降旗东吴灭亡。东吴的亡国之君孙皓,凭借长江天险,并在江中暗置铁锥,再加以千寻铁链横锁江面,自以为是万全之计,谁知王濬用大筏数十,冲走铁锥,以火炬烧毁铁链,结果顺流鼓棹,径造三山,直取金陵;是西晋益州刺史王濬战胜了东吴大军,东吴降旗以示投降;故选C。16.本题考查诗文理解及其中寄寓的作者情感。颈联“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意思是:人世间有多少叫人感伤的往事,西塞山依然背靠着滚滚的长江。此句写诗人触景生情,情感由西塞山引发,联系注释“①西塞山:著名的军事要塞。②刘禹锡,唐朝诗人。唐朝自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比较严重。此诗即为作者结合当时形势而作”,诗句“王濬的战舰沿江东下离开益州,显赫无比的金陵王气骤然失色。大火溶毁了百丈铁锁沉入江底,石头城上举起了降旗东吴灭亡”,作者触景生情,由唐朝自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严重的现状,联想到曾经西晋灭吴,朝代频繁更替的往事(历史),表现了政权更替是由于后人不吸取教训,总是承袭前人的错误,作者怀古伤今表现了对朝代更替的悲慨,与自身遭遇的慨叹,以“伤”来形容“往事”,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悲痛。夜泊牛渚①怀古李白牛渚西江②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③。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④,枫叶落纷纷。【注释】①牛渚:山名,在今安徽省当涂县西北。②西江:从南京以西到江西境内的一段长江,古代称西江。牛渚也在西江这一段中。③谢将军:东晋谢尚,今河南太康县人,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适袁宏在运租船中诵己作《咏史》诗,音辞都很好,遂大加赞赏,邀其前来,谈到天明。袁从此名声大振,后官至东阳太守。④挂帆席:扬帆驶船。17.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开门见山,先点明“牛渚夜泊”,然后从细处着墨写牛渚夜景,寥廓空明的天宇,和苍茫浩渺的西江,在夜色中融为一体,显出境界的空阔渺远。B.颔联由牛渚“望月”过渡到“怀古”。一个“望”字,包含了诗人由今及古的联想,一个“忆”字,表明了诗人对与谢将军同游牛渚的怀念。C.诗人从谢尚与袁宏的交往中发现,对文学的爱好和对才能的尊重,可以打破身份地位的壁垒。他的思绪,又由过去回到现实,感叹自己也有卓然的文学才华,却无谢尚那样的人赏识。D.尾联实写了自己离去的情景。在飒飒秋风中,片帆高挂,枫叶纷纷飘落,作者以秋色秋声,进一步烘托出因不遇知音而引起的寂寞凄清的情怀。18.请赏析颔联“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中“空”字的表达效果。【答案】17.C
18.空,没有结果的,白白地。颔联的意思是:“我”登上小舟抬头仰望空中的一轮秋月,白白地回忆起东晋的谢尚将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自己才华卓著却无人赏识的苦闷,抒发了知音难觅、怀才不遇的感慨。【分析】17.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是从大处着墨写天空,不是“细处”;B.“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说明诗人没有与谢将军同游过;D.尾联“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是想象明朝离去的情景,是虚写;故选C。18.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文的主旨和具体的诗句分析作答。这类试题涉及到古诗的“炼字”技巧。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诗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诗句“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中的“空”字是“白白地、无用地”的意思,强调对谢将军的怀念是毫无用处的。这个“空”字统领了颈联的内容——我也能像袁宏那样高吟好诗,可是没有谢尚那样的人来说,感慨当世不再有谢将军那样的爱才识才之人来赏识“我”,强烈地抒发了作者的知音难觅、怀才不遇的感慨。【点睛】参考译文:牛渚西江之夜万籁无声,无边无际的青天空无片云。登船仰望秋月,想起了晋代谢尚将军。我也能如袁宏吟诗,只是再也难遇知音,明天扬帆而去,风也纷纷飘落。满江红•赤壁怀古【南宋】戴复古①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②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③,今如许?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注】①戴复古,南宋词人,时南宋偏安,抗金鲜有胜利。②貔虎:貔和虎。亦泛指猛兽。③曹操小名阿满。19.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一个“想”字领起对赤壁之战的描述,与“怀”字相照应。B.“万骑”“千艘”两句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表现出当时军队的高昂士气。C.“今如许”三字反问,将思绪由历史转入现实,引发感慨。D.词人感时伤世,直接抒发自己面对“春风杨柳万千条”的美景也无心观赏的感慨。20.周郎即周瑜,是古诗中常常出现的意象,杜牧有诗《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首诗中对周郎的评价是否一致?请结合诗词内容稍作分析。【答案】19.D
20.参考答案:不一致。本词中的周郎意气风发,是带领军队士气高昂,指挥着“万骑临江”“千艘列炬”,大胜而归的年少英雄形象;杜诗中则是仰仗东风之便,才取得赤壁之战胜利的周郎。【分析】1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认真审题,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思考诗词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得出答案。D.有误,不是直接抒发,而是借景抒情。作者结合拟人修辞,以无心赏柳表达对国势衰微的感伤,含蓄蕴藉,意味深长。故选D。20.此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本词“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这些句子用墨浓厚,形象再现了周瑜当年的豪迈的英雄气势,突出了周郎破曹时建立的丰功伟绩,表现了周瑜的意气风发。在《赤壁》一诗中,作者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的推想,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很可能赤壁之战是曹操取得胜利,周郎成为仰仗东风之便才取得胜利的形象。阅读下面诗词,完成下列小题。念奴娇·赤壁怀古苏
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21.哪些词句表现了公瑾的“雄姿英发”?22.用几句话描绘一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意境。23.由“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可以看出词人神游故国时怎样的感受?【答案】21.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22.岸边山石高耸入云,江中波涛汹涌,猛烈地拍击岸边,发出隆隆雷鸣,不断撞击出如雪般的白浪。
23.江山依旧,人事已非,沦落无聊,徒伤老大,不如借酒消愁吧。【解析】21.这道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通读全词可知,词的下片“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主要描写了公瑾当年的“雄姿英发”。据此提炼出关键词句即可。22.这道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的能力。回答时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三是可以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语言力求优美。比如:岸边乱石林立,像要刺破天空,惊人的巨浪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千万堆白雪。23.此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意思是,游于故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人的一生就像做了一场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苏轼从周瑜的年轻有为,联想到自己坎坷不遇,故有“多情应笑我“之句,语似轻淡,意却沉郁。流露出了江山依旧,人事已非,沦落无聊,徒伤老大,不如借酒消愁吧的情绪。阅读古诗词,回答问题。楚江怀古马戴①露气寒光集,微阳②下楚丘③。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广泽④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云中君⑤不见,竟夕自悲秋。(选自《图解唐诗三百首》)[注]①宣宗大中初年,马戴因直言获罪,由山西太原幕府掌书记贬为龙阳(今湖南汉寿)县尉。②微阳:微弱的日光。③楚丘:指湘江两岸的山丘。④广泽:广阔的水泽。⑤云中君:云神,是屈原《云中君》一文凭吊的对象,屈原以此表现出对云神的乞盼、思念。24.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5.“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一句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川文理学院《供热工程与锅炉》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基础缅甸语四》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林业大学《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系统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建筑工程劳务施工承包合同
- 中央空调施工合同
- 场地短期租赁合同书
- 大型商铺租赁合同书
- 厂房租赁合同协议书
- 等保2.0-测评方法手册-excel版
- 国开电大公共政策概论形考任务2参考答案
- 厦门卫生系统招聘2022年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可复制版】
- GB/T 9166-2009四柱液压机精度
- GB/T 7324-2010通用锂基润滑脂
- 分子模拟与药物设计
- GB/T 34685-2017丙烯腈-丁二烯橡胶(NBR)评价方法
- GB/T 34120-2017电化学储能系统储能变流器技术规范
- GB/T 31216-2014全价宠物食品犬粮
- GB/T 11026.1-2016电气绝缘材料耐热性第1部分:老化程序和试验结果的评定
- 2023年江苏吉尔多肽杯化学竞赛试题WORD版有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