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理学概论全部答案心理学概论全部答案心理学概论全部答案心理学概论全部答案编制仅供参考审核批准生效日期地址:电话:传真:邮编:心理学综合复习与思考题(参考答案)蓝色字体部分是同学们问得较多的综合复习与思考题之一一、填空题1.心理现象2.心理现象3.指向;集中4.形象记忆;情绪记忆5.客观事物;需要6.客观规律7.内心冲突8.扩散;集中;相互诱导9.气质/性格10.道德感11.全体学生12.学生观二、名词解释1.创造能力:是指人们根据预定的目的产生出新颖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思想和产品的能力。(P171)2.创造想象:是根据预定的目的,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P89)3.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应用创新的方案或程序解决问题的思维。(P100)4.道德感:是一个人对于别人和自己的行为举止、思想意图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行为准则的要求所产生的内心体验。(P118)5.定向反射:是由情景的新异性所引起的一种反射,它为人和动物所共有.(网上)6.发散思维:指在解决问题时,沿着多方向去探寻方法,从而形成多种正确答案的思维。(P99)7.反射:是指有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之下,对内外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回答及反应。(P22)8.非智力因素:第一层次—广义的非智力因素,由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组成(智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心理因素);第二层次—狭义的非智力因素,由五种基本的心理因素组成(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第三层次—具体的非智力因素,由十二种具体的心理因素组成(成就动机、求知欲望、学习热情、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自信心、自尊心、好胜心、顽强性、自制性、独立性)。(P143)9.感觉:是人脑对于直接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P47)10.感觉适应:由于同一刺激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感受性的提高或降低的变化。(P53)三、单项选择题1—5DBBCB6—10ADABB四、多项选择题五、简答题1.画简图说明遗忘的规律.答: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般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即在识记后的最初时间遗忘得比较快,以后逐渐缓慢,到了相当时间,几乎不再遗忘了。(P73)2.简述采取决定阶段的主要环节。答:采取决定阶段即意志行动的准备阶段,规定行动的方向和轨道,是在脑中对未来的行动进行酝酿和抉择的过程。它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动机的斗争。动机斗争是对相互对立、彼此冲突的动机作出评价和选择的过程。(2)目的的确立。行动目的是顽强不屈的意志行动的前提,行动的目的越明确,行动的意志就越坚决。(3)方法的选择。方法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途径。方法指导行动,保证目的得以顺利实现。(4)计划的制定。计划是工作或行动以前预先拟定的具体内容和步骤。(5)决策的作出,决策就是对若干个准备行动的方案进行选择,以期优化地达到目标。(P133)3.简述创造想象产生和发展依赖的条件。答:(1)社会要求和个人的创造愿望。在实践活动中,现实生活不断向人们提出创造新事物的要求,当这种要求与个人的创造愿望相结合时,就产生了创造新事物的具体动因,并在其推动下实施创造想象的活动。(2)知识经验和表象储备。扩大知识范围,增加表象的积累和储备,是创造想象的基础;创造想象是对表象的加工改造,若没有丰富的表象储备,有关的新事物是创造不出来的。(3)原型启发。是指人们在创造发明开始前,总是受到一种类似失去或模型的启发,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联想和积极地思维活动,创造出新事物来。(4)积极地思维活动。创造思维是与创造想象密切联系着的,它是各种创造活动的前提。(5)灵感的作用。灵感也叫“顿悟”,是在注意力完全集中,意识极度敏锐的情况下,长期思考着的问题受到某些事物的启发,忽然得解的心理过程。(P90)4.简述发散思维及其特点。答:发散思维也叫辐射思维或求异思维。它指在解决问题时,沿着多方向去探寻方法,从而形成多种正确答案的思维。它的特点:(1)流畅性,指思维的量,对刺激迅速而通顺的反应,即单位时间内发散项目的数量。发散项目越多,反应越迅速,流畅性越好。(2)变通性,指发散思维的灵活性对刺激随机应变的能力,即发散醒目的范围和维度。发散范围越广,维度越多、变通性越大。也就是思维活动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因而产生超常的构思,提出不同寻常的新方案。(3)独特性,指发散思维的新奇成分,对刺激不同寻常的反应,即发散项目不为一般人所有。发散的项目越是新奇,与众不同,独特性就越强。发散思维往往产生某些新异、奇特的思维或间接,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发散思维的功能是求异与创新。(P99)5.简述教师的感染力及其作用。答:教师的感染力就是教师以自己的个性去影响学生所表现的情绪力量。有感染力的教师,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接受他在课堂或活动中有意传播的东西,而且也会使他们在无意中接受教师个性的影响等。教师的感染力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的要求较易于转化为学生的需要。通过教师情绪的感染,是学生体验到愉快、振奋的情绪,会引起他们的模仿或重复进行这类行为或活动。教师利用表扬或批评能唤起学生相应的情绪体验,对行为起巩固、调整和校正的作用。(2)能使学生更易于积累情绪学习的经验。情绪学习主要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情绪评价的学习。(3)能使学习中的冲突与挫折得到妥善的处理。具有感染力的教师,不仅善于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必要的冲突与挫折,而且还要以自己的自信心,克服困难的乐观情绪去启发和感染学生;使他们增强解决问题的勇气和摆脱由挫折造成的消极情绪。(P126)六、论述题1.如何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答:在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时,要注意到以下几点:(1)提出明确的学习目的和任务。大目标的教育,即如果要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就必须努力学习;在教每门课时,想学生讲明该学科的目的、任务和意义,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该学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教每一章节时,要向学生明确地告知这一节课的学习目的和任务,力求达到具体化。(2)培养广泛而稳定的学习兴趣。人们注意的产生和保持在一定程度上是以兴趣为条件的。直接兴趣是引起无意注意的重要源泉,而间接兴趣又是保持有意注意的重要支柱。(3)正确组织教学活动。教师要根据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律,严密组织课堂教学。教学和时间按品牌必须紧凑,教学进程中结合教材内容提出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以减少和避免分散注意的机会,致使注意力集中而稳定。(4)锻炼坚强的意志力。在教学中,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力来说十分重要。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组织学生从事锻炼注意力的活动。培养学生要求学习的愿望和能够学习好的信心;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地从事学习的态度。第二、提出严格而合理的要求。第三、培养坚强的班集体。(P41)2.请你结合自己成长的经历,谈谈性格是怎样形成的。答:性格是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通过个体的生活实践活动逐渐形成的,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具体说来。个体性格的形成主要受以下几种因素的影响: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一个人的性格是以自然的神经类型为前提的,在他所属群体的各种实践活动过程中所接触的和所改造的环境影响下形成的。尽管在性格中所表露的自然神经系统类型的原始特点很不明显,但我们却不能因此否定性格形成的生物学因素。家庭。家庭对个体性格的形成起着最初的影响。这种影响最明显地反映在父母的养育态度或育儿方式上。父母的抚养方式与孩子的出生顺序有关。有的心理学家认为,长子往往具有孤独、倔强等性格特征,次子往往具有反抗、嫉妒等性格特征,末子往往具有依赖、爽直等性格特征。对于独生子女的性格一般说来,处于溺爱型家庭的独生子女具有人性、依赖、固执等性格特征;处于严厉专制型家庭的孩子具有利己、缺少宽容态度的性格特征;处于粗暴或放任型家庭的孩子具有攻击、易动感情等性格特征;处于民主型家庭的独生子女则有相当多的良好性格特征。学校。学校教育对学龄儿童性格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学校对儿童性格形成的影响表现在校风、教师人格、师生关系、同学关系、课堂学习活动和课外活动等方面。社会信息。社会信息主要包括无形的习俗风尚和有形的媒体信息。各国的文化习俗、风尚不同,则会对人新歌的形成产生不同的影响;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人们的性格也有所不同;不同的社会制度,形成的性格也各有千秋。社会职业。社会职业主要通过角色规范影响个体的性格的形成和行为表现。人们在实践过程中一般总是根据职业的要求,来表现自己的言行,从而巩固或改变着自己的性格特征。自我教育。在性格发展的一定阶段上,主题队自己在性格上的自我培养是一个人性格形成形成发展中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地一个极大的飞跃。一个人愈能在儿童、少年早期开始实现这种飞跃,又有一个正确的心理倾向为指导和良好性格模式为榜样,这对于良好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P166)综合复习与思考题之二一、填空题1.个性心理可分为两个方面: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2.定向反射和优势兴奋中心是注意产生的生理机制。3.注意具有选择、保持、调节监督功能。4.感知觉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是认知过程的开端。5.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可以把记忆分为瞬间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6.表象就是基于知觉在头脑内形成的感性形象,包括想象的表象和记忆的表象。7.在情绪发生时,有机体外部发生的明显变化,称为表情动作。8.按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分,把情绪分为应激、激情和心境。9.通常把复杂的意志行为过程分为两个阶段:采取决定阶段和执行决定阶段。10.神经系统的活泼型与兴奋型、安静型与弱型气质类型相对应。11.最早提出气质的高级神经类型学说的学者是巴甫洛夫。12.对教育想象和规律的看法体系,是教育行为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力量,是教师的育人观。二、名词解释感受性:感觉系统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可用感觉阈限来衡量。感觉系统只是对刺激连续体中的一段发生反应,产生感觉。从最小到最大的感觉量的全距确定了感觉系统的感受性的范围。回忆:也叫再现,是当经历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时,仍能把它重新反映出来的过程。机械识记:指在对事物没有理解的情况下,根据事物的外部联系进行的识记。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强烈的、短暂的情绪状态记忆:人脑不仅能反映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当前事物,而且当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的时候,也能在脑中流下痕迹,并且在需要的时候还能重新再现出来,这就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记忆表象:指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脑中再现出来的该事物的形象教师的感染力:指教师作为科学文化知识的多知者和先知者,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通过以身示教、师爱教化以及人格感化等去感染和影响学生,从而取得满意的教书育人效果的能力。教师的威信:指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信赖,是教师的品德、学识及能力在学生心目中所形成的威望和信誉空间知觉:指物体的形状、大小、远近和方位等空间特性及其关系在人脑中的反映,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距离知觉和方向知觉等。离差智商:个体的测试分数与同年龄组受测者的平均测试分数相比较而得出的相对分数。三、单项选择题:1—5:CBCBD6—10:BCCBD四、多项选择题:1、BCD2、AC3、ABD4、CDE5、ABCD五、简答题简述能力的个别差异的表现答:由于遗传素质不同、后天环境和所受教育以及所从事的实践不同、人的能力的形成过程、表现及其结果存在着个别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能力的类型差异、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p178)简述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答:问题解决的过程大体分为四个阶段:即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或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p100)简述性格与气质的区别与联系答:气质与性格的区别在于:生理基础不同②稳定程度不同③社会评价不同气质与性格的联系在于:气质对性格的影响,第一气质影响性格的表现、第二气质影响性格形成和变化的难易或快慢性格对气质的影响:性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抑制气质的表现(p163)简述意志行动中心理冲突的种类答:冲突是一种心理困境,而此困境的形成乃是因个人同时怀有两个或多个动机而又无法调和所致。心理冲突的情况有多种,其中最遇到的情形有如下四种: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p132)简述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答: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除个体强烈的需要、浓厚的兴趣、严格的规章制度要求这些条件外,还有如下两个的条件:⑴教学方法方面:第一、课堂教学情境的组织和控制情况,第二、课堂教学中对活动的合理组织⑵对学生的要求方面:第一、使学生加深对事物的意义或活动的目的、任务的认识,第二、引导学生利用间接兴趣的作用,第三、引起期待,第四,要求学生要有克服内外干扰的意志努力。(p37)六、论述题1、如何根据遗忘规律组织学生复习P76答:1、复习要及时、经常地进行根据遗忘规律,针对遗忘先快后慢的特点,学生应及时而经常地进行复习,这样做可使暂时神经联系得到加强,既省时间,又省精力,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实上,“今日功课今日毕,不要留其到明天”,这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最好方法。为了及时而经常进行复习,教师在讲授新知识前,要从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程,引导学生运用旧知识来理解新知识;在讲授新知识时,要结合旧知识进行启发性提问,引导学生运用旧知识解答新问题;在讲授新知识后,要通过小结名学生复述、课堂练习来巩固新知识,并要适当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当天或过去所学的内容。此外,还可以采用单元复习,周复习、月复习、其中复习、期末复习等形式。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1)集中复习。相对集中一段时间复习同一个内容,复习效果比较好。(2)分散复习。把一份完整的材料分布在几个时间内复习完,采用分散复习法,每次复习的时间既不能过短,两次的间隔也不宜过长,否则会影响复习效果。(3)时间分配的条件。最初复习时,各次歌词复习分布应该密一些,以后各次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3、要合理地安排复习材料性质相似的材料、困难的材料要间隔复习;对长篇的材料突出重点和难点;对相似的材料要进行比较和分化。适当地变换复习内容和方式,也有助于脑功能的恢复,提高复习效率。4、进行适当的超额学习:所谓超额学习是指记忆一种次啊了的学习次数超过那种刚好能回忆起来的程度的次数。5、试图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复习时应该在材料还没有完全记住前就要积极地试图回忆,回忆不起来再阅读,这样容易记住保持的时间也长。6、要合理用脑:复习时要合理用脑,做到劳逸结合2、试述影响能力形成的主要条件和因素P176答:对于能力是在社么样条件影响下形成的,存在着不同的说法。诸如“遗传定论”、“环境决定论”、“交互作用论“等。大量研究证实,影响能力形成的主要条件和因素有以下几点:遗传因素环境和早期经验学校教育的作用社会实践活动非智力因素综合复习与思考题之三填空题1.无意注意352.无意注意P353.不均衡的,先快后慢P734.动作思维P985.梦P876.理智感、道德感、美感P1187.社会道德行为准则(社会规范)8.气质类型9.多血质P158二、名词解释理智感:理智感是关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某种认识或追求真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体验,或说是爱真恨假的情感。(P118)能力:能力是影响活动效率及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P169)气质:气质是天生的,表现为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同一般所谓的“脾气”、“秉性”相近。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和指向性上的个性心理特征。或者说。气质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在行为上的表现。(P158)情绪、情感: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同自己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也可以定义为,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表现的体验。视觉后象:视觉后象是指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P49)思维:思维是人脑借助言语、表象和动作实现的、以已有知识为中介的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地反映。(P95)特殊能力:特殊能力是指在某种专业活动或特定领域中表现出来的能力。(P171)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是反射活动的高级形式(P23)无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P35)想象: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形成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P87)三、1、A2、3、B4、B5、C6、B7、A8、C9、C10、四、ABCD2、BCD3、ABC4、AC5、BCDE五、简答题1、简述影响知觉的心理因素。(P58)答:(1)知识经验影响知觉的内容,能提高知觉的速度,影响知觉的准确度,人的知觉经验越丰富,对事物知觉得就越迅速、越全、越深。(2)心理定势,定势也叫心向,是指主体对一定活动的特殊心理准备状态。构成定势心理因素有两类:一是刚刚发生的感知经验;二是在较长时间内起动力作用的一些心理因素(需要、期待等)。(3)实践活动,在有明确的实践任务的情况下,知觉一般都服从于当前的活动任务,人们会根据任务的要求,从背景中选择出要知觉的对象,并对它加以理解,这样他们对对象的知觉就比较深刻和清晰。当然,当实践活动任务不同时,对同一个对象的理解可能会不同,产生的知觉效果当然也就有所不同。2、简述注意力涣散时的主要表现(P34)答:1、情绪上的变化:(1)厌烦(2)情绪急剧波动2、行为反应:(1)反抗或淡漠(2)寻求承认和注意3、简要说明回忆时发生困难的原因和克服的方法(P71)答:(1)在回忆时经常发生的干扰是:一种占优势的活动或情绪状态,由于负诱导而引起抑制,妨碍回忆。解决的办法是转移注意,休息或先做其他事情,过一定时间后,抑制解除时需要的经验还会再现。(2)由于回忆中有错误,或选错了中介性联想。此时应该尽量多寻找意义的线索或参考材料,充分利用正确的中介性联想,聪各方面验证回忆的结果,以便改正错误,使回忆顺利的进行。4、简要说明鉴定性格的客观依据(P164)答:1、性格在言语中的表现:(1)说话多少(2)是否真诚(3)言语风格2、性格在行动中的表现:(1)一个人在生活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行动和行动结果是性格的主要表现;(2)行动表现出做什么,不做什么;怎么做,不怎么做;反映出对事物的态度及意志、情绪、理智等特性。3、性格在外猫貌上的表现:(1)面部表情(2)典型姿态5、简要说明情绪情感的动力功能(P119)答:情感的动力性功能指的是情感对于人们的认识和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推动和阻碍作用。情感对认识和活动的这种动力作用就好比是电机的动力源一样,电机离开了电就无法运转,活动忽视了情感因素也将难以进行。积极的增利性情感能提高人的活动能力,如愉快的情感能鼓舞人去进行活动,甚至忘我地拼搏;而消极的减力性情感则降低人的活动能力,如忧愁、悲伤、过度的焦虑或灰心失望等会减弱人的活动能力。同时,情感能开启人们的认识和促使认识活动深入。人在积极地情感体验中,往往有较强的追求,能够确立较高的生活目标,并有足够的勇气为达到目标而奋斗。而消极的情感体验会使人的生理机能失调,甚至造成心理障碍,如长期悲哀、痛苦,会引起生物性神经絮乱,导致精神分裂,从而对学习造成不良影响。人处于消极的情感体验中,会缺乏上进的勇气,降低人对事物的兴趣。六.论述题1.试述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P68)答:(1)识记的目的和任务;(2)识记材料理解与否、材料的数量和性质;(3)识记方法与态度;(4)识记时的环境与时间;(5)合理的作息制度与用脑;(6)健康的体魄和稳定而愉快的情绪。2.教师应如何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P127)答:(1)对教学工作要满腔热忱;(2)要爱学生(3)要当好“课堂气氛”的调控员;(4)注重直观教学;(5)教师要讲究语言和非语言的艺术。综合复习与思考题四一、填空题1、1879(P7)2、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P39) 3、感觉通道(P51)4、P745、无意、有意(P70)6、再造想象(P89)7、品质(P136)8、身心健康(P140)9、胆汁质(P158)10、粘液质(P158)11、对立统一(P295)12、教师的威信(P18)二、名词解释心理现象:P4心理发展:人从出生到死亡都处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中,这种不间断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称之为心理发展心理健康:指个人生活适应上所表现的和谐状态,具体地说是指个人内部心理和外部腥味的和谐、协调,并适应社会准则和职业要求的一种良性状态心理健康教育: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手段,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也可以说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事实、机制、规律和本性的科学性格:指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其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兴趣:就是意识对一定课题的内在趋向性和内在选择性学习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指对所学材料或学习活动本身感兴趣。间接兴趣是由学习活动的目的或结果引起的兴趣一般能力:指在任何活动中都要运用到或表现出来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意义识记:指建立在对事物理解的基础上,根据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的识记三、单选题1、P8(B)2、P40(C)3、P50(D)4、P66(C)5、P68(C)6、P99(B)7、D116,8、P135(A)9、P163(A)10、P164(C)四、多项选择1、BE(P35)2、BC(P64)3、ABCDE(P118)4、ABCDE(P166)5、ABDE(P214)五、简答题。1、简要说明心境产生的原因。导致心境产生的原因很多,生活中的顺境和逆境,工作、学习上的成功和失败,人际关系的亲与疏,个人健康的好与坏,自然气候的变化,都可能引起某种心境。但心境并不完全取决于外部因素,还同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联系。一个有高尚的人生追求的人会无视人生的失意和挫折,始终以乐观的心境面对生活。2、具有哪些特点的刺激物易引起无意注意36页(1)刺激物的强度;(2)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3)刺激物的运动变化;(4)刺激物的新异性;(5)刺激作用的开始与终止;(6)刺激物的情绪色彩。3、人的表情动作有哪几种117页(1)面部表情(2)姿势表情(3)言语表情4、如何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网上找的)(1).加强对学生学习目的教育,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正确而又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形成和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必要条件。(2).阐述知识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求知欲是对知识的热烈探求,是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学习兴趣的集中反映。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的重要表现。(3).创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求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是在一定情境中发生的,但并非所有的情境都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起推动作用,只有那些带有探索因素的问题性情境,才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才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起到强烈的激发作用。(4).适当地组织竞赛,激发学生的外在动机好胜心强、不甘落后是青少年儿童共同的心理特征,竞赛正是利用了青少年这一心理特征而成为激发学生外在动机形成的最有效手段之一(5).善于运用反馈原理,不断地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来自教师的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种种信息,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起着重要的激励和强化作用。5.试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106页(1)准备阶段(2)酝酿阶段(3)豁朗阶段(4)验证阶段六、论述题1、论述应用感知规律进行教学的方法(论述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P48)答:一、利用知觉规律组织教学。包括1)强度规律。相对强烈的刺激容易引起人民的知觉。教师在讲课中要利用强度来突出某些重点要素。如教师声音洪亮,抑扬顿挫、重点强调等。2)对比规律。对象和背景的对比差异大的容易被感知,亦称差异律。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直观教具的运用方面,要用差异律突出重点,层次分明,课件的字和背景之间的颜色反差一定要大。第二、在教材和板书的设计方面,凡是题目、标题、重要的定律、定理等都应用粗笔。3)活动律。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活动的物体容易被感知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合适的体态语,能画出的图就不用挂图,要尽力使知觉的对象活起来。4)、组合律。知觉规律提示,凡是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相一致的物体,易构成一个整体被人们清晰知觉。所以,教学中教师板书的排列要得体,讲课时语速要适中。二、利用只管教学提高对知识感知的效果。直观教学有以下三种:1)、实物直观。是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教学上的演示实物、观察标本、进行实验等都属于直观教学范畴。实物直观的优点是有利于学生更准确理解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缺点是难以获得清晰的感知知识,难以区别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2)摸象直观。是通过对实物的摸象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如观察各种图片、图表、照片等。摸象直观的优点是可以使学生得到实际生活中难以接触的客观事物的具体知识,便于感知对象的本质;缺点是摸象与标志的实际事物见的一定距离,难以使学生获得确切知识,造成联系实际的困难。因此在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时,要注意教具中的事物与客观事物之间的比例关系的准确性。3)言语直观。是通过教师生动的、形象化的语言描述,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具体形象。言语直观的优点是不受时空的条件限制,使用范围较广;缺点是不如实物直观和摸象直观鲜明、具体、完整和稳定。2举例说明意志行动的过程1)意志增强:意志增强是指一般意志活动的增强。多见于躁狂症和偏执型精神分裂症以及偏执性精神病。
(2)意志减退:是指病人的意志活动减少。多见于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各种活性物质中毒性精神病等。
(3)意志缺乏:指病人对任何活动都缺乏明显的动机。没有什么确切的企图和要求,不关心事业,也不要求工作和学习,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讲卫生,不洗澡,不理发,甚至吃饭也要他人督促。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也可见于脑器质性精神病的痴呆状态。
(4)意向倒错:指病人的意向与一般常情相违背或为常人所不允许,以致病人的某些活动和行为使人难以理解和接受。如病人伤害自己和身体,吃一些人不能吃的东西(如肥皂、泥土、大便、草木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5)矛盾意志:指病人对同一事物同时产生对立的相互矛盾的意志活动。但病人对此毫无知觉。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
(6)兴奋状态:精神科临床上很重要、很常见的一类症状,它是整个精神活动的增强。表现为思维联想加快,情感高涨,意志活动增强。表现为思维联想加快,情感高涨,意志活动增强,行为紊乱等。兴奋状态分为躁狂性兴奋、青春性兴奋、紧张性兴奋、器质性兴奋。
(7)木僵状态:是运动抑制的表现。轻者言语、动作、行为迟缓,笨拙,重者缄默不语,不吃不喝,完全不动,能保持一个固定的、较不舒适的姿势长时间不动(蜡样屈曲)。根据引起木僵的原因,木僵状态分为心因性木僵、抑郁性木僵、紧张性木僵和器质性木僵。
(8)违拗症:指病人对于他人的要求,不仅不作出任何反应,甚至加以抗拒,包括主动性违拗和被动性违拗。主动性违约拗指做出与对方要求完全相反的动作;被动性违拗指对他人的要求一律拒绝,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9)被动性服从:指病人被动地服从他人的命令和要求,甚至一些令病人不愉快的、违背病人意愿的命令和要求,使病人很不舒适的事和动作,病人也无条件地服从和执行。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10)刻板动作:指病人持续地、单调而重复地做某一个动作。有时与刻板言语同时出现。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11)模仿动作:指病人毫无目的、毫无意义地模仿周围人的动作。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12)作态:病人做些愚蠢而幼稚的动作和姿势,并不离奇,但使人感到好象是病人装出来似的。如病人怪声怪气的与他人交谈等。
(13)怪异行为:指病人的行为,离奇古怪,不可理解,常做些挤眉弄眼、装怪样、做鬼脸动作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14)持续动作:当周围人向病人提出别的要求后,病人仍要重复地做刚才所做的动作,它经常和持续言语同时出现。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
(15)强制性动作:指病菌做不符合病人自己意愿且又不受病人自己控制、支配而带有强制性性质的动作。对此,病人往往没有明显摆脱的愿望,同时也不感到明显的痛苦。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16)强迫动作:一种违背病人本人意愿,反复出现的动作,病人能意识到没有必要做,努力摆脱,但又无法摆脱。多见强迫症和精神分裂症,也可见于抑郁症。强迫症和抑郁症病人对强迫性动作,有反强迫表现。以及有强迫与反强迫之矛盾带来的焦虑不安,心慌,出汗等,因此,病人对此非常痛苦;而精神分裂症病人对其强迫动作多无强迫表现,往往顺其自然,因此,较少或没有痛苦体验。(心理学)综合复习与思考题之五填空题1.实践活动12.心理学界认为:科学的心理观是什么呢概括地说,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2.注意的广度(P39)3.注意的稳定性(P39)4.继时对比(P53)5.感受性(P54)6.直观形象、概括性(P64).面部、姿势、言语(P117)9.否认机制.抑郁质(P158)12.个性个性(P116)名词解释意志:130是指人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支配和调节其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应激:117是人们为应付突如其来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有意注意:35是指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作出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原型启发:90是指人们在创造发明开始前,总是受到一种类似事物或模型的启发,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联想和积极的思维活动。再认:70是过去经验或识记过的事物再次呈现在面前时仍能确认和辨认出来的过程。再造能力:171也称模仿能力,是指人们根据提供的式样以相同或相似的方式作出反应的能力。知觉:48感觉器官对直接作用于其上的刺激物各种特征或各个部分的综合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智商:是指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意:32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自我意识:187就是关于自己本身的意识,即关于自己的身体、个性、品质、内心世界和内心体验的认知。单选题(P39)(P33)(P51)(P66)(P66)(P99)2.情绪情感的区别与联系(1)两者区别a.
从需要的角度来区分,情绪使与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的主观体验,是人脑对生理性需要的反应.情感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是人脑对社会性需要的反应.(P118)(P164)(P164)多项选择ABC简答题(1)性格的态度特征(人对现实事物的态度体系的个人特点是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这方面的性格特征,主要表现在如何处理社会个方面的关系。)(2)性格的意志特征(指人对自己行为自觉调节方式和水平方面的个人特点。)(3)性格的情绪特征(指情绪对人的活动的影响方面或人对情绪的控制方面的特点。)(4)性格的理智特征(指表现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认识方面的个体差异。)2再认是否迅速而准确的条件是什么P70再认迅速而准确的条件:第一,对原事物识记的精确性和巩固性。识记地精确、巩固,再认时就准确、迅速,反之就困难。第二,当前出现的事物与以前识记过的事物的相似程度。若很相似或者变化小,则易于再认;反之就困难。第三,是否有各种线索。线索指的是事物的各个部分或各个方面、各种属性或各种特征。依靠事物的各种线索再认就容易些。一般对熟悉的事物,再认时就需要的线索较少;而对不熟悉的事物则需要寻找更多的线索。3、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P62观察力是在实践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提出不同的观察要求,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观察训练,指导他们逐步地掌握各种观察方法。例如,怎样进行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怎样进行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等怎样培养青少年良好的课堂注意力P315安定心神,消除疲劳;树立信心,集中注意;开阔思路,寻求方法;培养兴趣,心情舒畅;促成紧迫,确定期限5、制约遗忘的因素有哪些P731、识记材料的意义和作用2、识记材料的性质3、识记材料的数量4、学习的程度5、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论述题1、试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P101-P104)(这里仅列示原理,举例自己举)①问题解决的策略采用什么样的策略解决问题,是影响问题解决效率的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因素。好的策略,有利于问题的解决。②知识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知识经验,不仅有助于提出和明确问题,而且有助于形成假设和检验假设。知识经验越丰富就越容易被应用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上。知识的表征方式能影响问题的解决。③定势、功能固着的作用定势的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这种倾向性有时会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会妨碍问题的解决。功能的固定性影响到灵活运用物品,为解决问题设置了障碍。④动机、情绪的作用人们对活动的态度、社会责任感、认识兴趣等,都可以成为发现问题的动机,影响到问题解决的效果。情绪对问题解决有一定的影响,紧张等消极的情绪会阻碍问题解决的速度。乐观等积极的情绪激昂有助于问题的解决。⑤人际关系、个性的影响人处在一个负载的社会中,解决问题不仅受个人因素的影响,也受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影响。个性因素对解决问题有着重要的影响。2、怎样培养青少年的性格(P167-P168)①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利用榜样人物的影响往往能收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应遵循“身教重于言教”的教育原则,教师应该不断完善自己的性格,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成为学生性格发展中能够直接模仿的榜样。②提高青少年的自立意识,培养青少年的自立行为自立是个体从自己过去依赖的事物那里独立出来,自己行动、自己作主、自己判断、对自己的承诺和行为负起责任的过程。学校要树立学生的全面发展观除了抓好学习外,也要注重包括自立在内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培养青少年的自信心,提高青少年的自尊水平自信是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和自我价值判断的感受,自尊是个体对自己的价值感、重要感的情感体验。家长、教师和学校应给与儿童更多的成功体验,而非挫折教育;帮助学生分析、发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给予儿童更多的期望;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缺陷与不足。④培养青少年的自强意识和自强行为:自强是个体不断提升自我,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努力进取,克服困难的一种人格动力特质。让学生完成困难性任务,在实践中养成学生不怕困难、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模拟试卷第一套A卷填空题1、问卷调查法2、条件反射3、正诱导4、选择性、理解性5、情绪记忆、运动记忆6、再造想象7、创造性想象8、注意的分配9、情绪情感10、挫折承受力或挫折耐受力11、多血质、胆汁质12、IQ智力发展水平二、名词解释知觉:感觉器官对直接作用于其上的刺激物各种特性或各个部分的综合反映。创造想象:根据预定的目的,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发散思维:也叫辐射思维或求异思维,它指在解决问题时,沿着多方向去探寻方法,从而形成多种正确答案的思维。心境:一种平静的、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意志:人自觉确立目的并支配和调节其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其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三、单选1—5:DABCB6—8:ABD四、多选五、简答题1、简要说明心理学的基本任务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心理现象的事实、机制、规律和本性,即探讨“人为什么是他自己这个样子”的真正原因。现对其作简要说明:①描述心理现象的事实作为心理学最基本的一项任务,其是在质和量上确定心理现象的具体事实。②、揭示心理现象的规律科学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心理事实的描述上,描述事实表面现象的目的还在于揭示其规律。③、探讨心理现象的机制对心理机制的探讨离不开对与之对应的生理机制的探讨,揭示心理现象的机制是指要了解心理的内在工作方式,发现影响心理活动的深层次的原因,④、阐明心理现象的本性对心理现象本性的阐明就是指站在哲学的高度,对心理的实质作出科学的说明2、教师应如何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要有安静的教学和学习环境;要有丰富的教学内容;要有灵活的教学方法;要有熟练的教学技巧;要有良好的教学氛围。3.简析性格的结构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其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它包括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和性格的理智特征。六、判断题×√××√×七、1、常规思维2、想象3、发散思维八、论述题1、遗忘的规律是什么如何根据遗忘规律科学有效地组织复习遗忘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在识记后的最初时间遗忘的比较快,以后逐渐缓慢,到了相当时间,几乎不再遗忘。①复习要及时、经常地进行。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特点,学生应及时和经常的进行复习,这样做可使暂时神经联系得到加强。②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应进行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相结合。③合理安排复习材料性质相类似的材料、困难的材料要间隔复习;变换复习的内容和方式也有助于脑功能的恢复,以提高复习效果。④适当进行超额学习。一般来说,学习程度为150%时,记忆效果最好⑤试图回忆和反复阅读相结合。⑥合理用脑。劳逸结合使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轮流兴奋和抑制,有效保持头脑清晰,消除脑细胞疲劳。2、健康情绪的标准是什么保持良好情绪的主要方法有哪些答:健康情绪的重要标志是情绪稳定与心情愉快。健康情绪的标准有:能正确地放映一定环境或情境的影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该乐就乐,该忧就忧;能使反映的强度与引起情绪的刺激程度相适应,情绪的过度程度和过度抑制都是不正常的;情绪反映时间应随着引起情绪的客观情境的转移而有所变化;情绪反映的特点应与年龄阶段相适应;心情愉快,舒适。保持良好情绪的主要方法有:(1)、积极做人,乐欢开朗。生活之道的最佳境界就是喜欢学习和工作,积极参与人类的共同努力,完善自我,造福人类。要培养自己对日常简单事情的欣赏能力和乐趣,如当烦恼、苦闷时看小说,学自己喜欢的科目,做自己喜欢的事。(2)、悦纳自己,实现价值。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要老关注自己的短处,而应将注意力和精力转移到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事情上去,从中获得乐趣和成就,强化自己的自信,实现自己的价值。(3)、学会宽容,助人为乐。生活和学习中最明智的选择是宽容。所以我们应该树立平等和与人为善的观念,要克服嫉妒的心理,谦虚谨慎,关心他人。(4)、学会倾诉,合理宣泄。心情郁闷就应该找朋友倾诉,这就要先学会如何向别人倾诉。当心情郁闷时可以找一个可以信赖的朋友,向他倾诉心中的烦恼,使郁闷的心情得到宣泄,使心境得到平和。(5)、解除烦恼,讲究方法。解除烦恼也要讲究方法:第一,首先要分析自己的烦恼是什么。第二,问自己能接受的最坏情况是什么。第三,摆脱因上下级和同学间关系带来的烦恼。期末考试模拟试题B卷一、填空题1、个性倾向性个体心理特征P32、测验法问卷调查法P11~123、非条件P234、无意注意P355、知识经验言语的指导P576、情绪记忆P667、创造想象P898、发散思维P999、采取行动(或者准备)执行P133~13410、11、12、二、名词解释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也可以说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事实、机制、规律、和本性的科学。(P1)2、遗忘是指识记过的材料不能提取,或提取时发生错误的现象。(P71)3、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应用创新的方案或程序解决问题的思维。(P100)4、道德观道德观是人们对自身,对他人,对世界所处关系的系统认识和看法。5、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这主要表现在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及指向性上。(P158)6、智力指的是一般能力,一般能力就是指在任何活动都要运用到或表现出来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创造力和实践技能。多元智力理论则认为有七种不同的类型:言语智力、数理逻辑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体能智力、人际智力、自知智力。(关于智力的概念有很多种,不只是这一种)三、单项选择题:1—5:CBBCA6—8:DCA四、多项选择:1、CD2、BC3、ABCD4、ABDE5、ABCDE五、简答题:1、如何理解“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P29(1)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源泉和内容,人的一切心理现象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但这种反应不是死板的、机械的;(2)由于每个个体都具有差异性,所以对同一事物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认识,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和不同的状态下,对同一事物的感受也会有有所区别。(3)心理现象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产生的主观映像,其内容和发生方式都是客观的,但形成的映像是主观的。因此,心理反应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2、影响知觉的心理因素有哪些P55影响知觉的心理因素主要有:(1)知觉对象的特点(2)知觉者的主观映像,包括个人的职业意识、知识经验、当时活动任务以及个人兴趣、需要和情绪状态等。3、能力的个别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P178能力的个别差异表现在:能力类型的差异。能力类型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个人的感知、记忆和思维过程等方面。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在能力发展水平方面,我们同样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人的能力表现早晚存在着明显的个别差异。六、判断题:1、对。2、错。原因:能回忆的。一般都能再认;能再认的,不一定能再回忆。P713、对。P984、对。P1235、错。原因:实现决定才是意志行动的关键环节。P1346、对。P173七、(这题不知如何答!)1、长期记忆或永久记忆2、思维3、意志八、论述题:1、如何根据遗忘的规律有效地组织复习遗忘规律是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的,主要内容是: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即在识记后的最初时间里遗忘得比较快,以后逐渐缓慢,到了相当时间,几乎不再遗忘了。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我认为有效复习方法有:(1)及时复习:针对遗忘先快后慢的特点,我们必须做到每天及时复习学习过的内容,最好做到晚上识记,第二天早上复习,这样效果较好。此外我们应坚持进行单元复习、周复习、月复习、期中复习以及期末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最初复习时,各次复习分布应该密一些,以后各次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简单而无需思考的材料采用分散练习;复杂又需要思考的材料要投入大量时间;材料容易、兴趣浓厚、动机强烈的采用集中复习;材料难、缺乏兴趣,容易疲劳的则应以分散复习为宜。(3)合理安排复习材料:为了避免材料的互相干扰,要把材料进行分类,性质相似困难相等的材料要间隔复习,突出重难点并对材料进行比较和分化,适当变换复习内容。(4)尝试回忆与复习阅读相结合:在复习时,不要单纯地一遍遍阅读,应该在材料还没完全记住前就积极地试图回忆,回忆不起来再看书,这样容易记,保持时间长,错误也少。(5)采取多样化的复习方法:使眼、耳、口、手、脑多种感官参与复习,把需要的知识加以组合,变成活动的或有规律排列的对象以便加强复习效果。(6)进行适当的超额学习:对必须记牢的知识我们要进行多次记忆,要超过那种刚好能回忆起来的程度的次数,以此来加强学习效果。(7)合理用脑:坚持“劳逸结合”的用脑原则,不要过度使用大脑,要使我们的大脑保持清醒状态。(注:方法较多,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建议在前面4点的基础上自主选择后面的5、6、7点建议,如有不同意见请随时提出。)2、何谓情绪情感的感染功能教师应如何发挥情绪情感地教学中的作用(1)情绪的感染性功能指情感一定情境下互相感染和影响。情感的感染性功能主要是通过人的表情动作的变化来达到的。(2)教学活动是一种师生间的交往活动,它集中反映在师生间的知识和情感两方面的交往上。这种情感的感染和影响在教学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感染力就是教师以自己的个性去影响学生所表现的情绪力量。①教师的感染力能使教师的要求较易于转化为学生的需要;②能使学生更易于积累情绪学习的经验;③能使学习中的冲突与挫折得到妥善的处理。(3)教师要发挥情绪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就要做到:①对教学工作要满腔热忱。教师要热爱教育工作,在课堂上要精神焕发,其良好的情绪会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②要爱学生。教师要关心了解、尊重信任学生,公平对待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关于善于捕捉学生表情的变化和他们思维所处的状态。③要当好“课堂气氛”的调控员。与学生和谐相处,做到心理相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直观教学,重视教材的处理与知识的难度。④要讲究语言和非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要清晰生动,用词丰富准确,声调抑扬顿挫。注意教学节奏、手势、表情等情感因素的作用。期末考试模拟套题二试题A卷一、名词解释1、遗忘:(第71页)遗忘是指识记过的材料不能提取,或提取时发生错误的现象。也就是说遗忘就是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者错误地再认或回忆。2、创造想象(第89页)创造想象是根据预定的目的,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3、发散思维(第99页)发散思维也叫辐射思维或求异思维,它指在解决问题时,沿着多方向去探寻方法,从而形成多种正确答案的思维。4、意志(第130页)意志是指人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支配和调节其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5、性格(第161页)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其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6、再造能力(第171页)再造能力也称模仿能力,是指人们根据提供的式样以相同或相似的方式作出反应的能力。二.填空题1.18792.正3.有意注意4.反比.E=1/R5.暂时失忆6.幻想7.常规8.道德感9.双避10.胆汁质.多血质11.外向.内向12(智力)三、多项选择题1、BCE2、ACDE3、BDE4、ABCE5、ACDE四、简答题1、简要说明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第36页)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主要概括为两大类:第一,刺激物的特点。属于刺激物的本身性质,这主要包括:(1)刺激物的强度;(2)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3)刺激物的运动变化;(4)刺激物的新异性;(5)刺激作用的开始于终止;(6)刺激物的情绪色彩。一些带有理智的、美学的和道德的情感色彩的对象,对产生无意注意具有重要意义。第二,人的主观状态。属于人本身状态的原因,主要包括:(1)人们的需要、兴趣和态度;凡是能够满足人们在机体、物质和精神方面需要的事物,容易成为无意注意的对象。(2)人们的精神状态和情绪状态。2、简述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第68页)识记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主要是:(1)识记的目的和任务;(2)识记材料理解与否、材料的数量和性质;建立在对事物理解的基础上,根据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的意义识记无论是识记的速度、准确性还是牢固性都比机械识记效果好。(3)识记方法与态度;(4)识记时的环境与时间;(5)合理的作息制度与用脑;(6)健康的体魄和稳定而愉快的情绪。3、采取决定阶段包括哪几个环节(第133页)采取决定阶段,即意志行动的准备阶段,规定行动的方向和轨道,是在脑中对未来的行动进行酝酿和抉择的过程,它包括以下环节:(1)动机的斗争;动机斗争是对相互对立、彼此冲突的动机作出评价和选择的过程。(2)目的的确立;目的是人在行动中所渴望达到的结果。(3)方法的选择;方法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途径。(4)计划的制定;计划是工作或行动以预先拟定的具体内容和步骤。(5)决策的作出。决策就是对若干个准备行动的方案进行选择,以期优化地达到目的。五、简要分析下列各事例1.教师都用红笔批改作业,书中的一些重要词句用黑体字,加重号印刷,这样就容易感知,这是什么道理学生的视、听、知觉是有选择的,所接受信息的强弱程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思考,从注意的角度说,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是十分短暂的,年龄越少,注意时间就越短,要让学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在课本的学习,老师的讲课中,学生是难以忍受的。但如果利用无意注意,在某些刺激物的直接影响下,人就会不由自主地立刻把自己的感受器朝向这些刺激物并试图认识它。老师用红笔批改作业,书中的一些重要词句用黑体字,加重号印刷,利用了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记忆与学习的效率。2.刘信勇老师经常说:“在教学中既要以知引人,又要以情感人”。这是为什么情绪和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同自己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由于人们的需要、动机、兴趣、世界观的不同,情绪、情感的倾向性也有所不同。教师以情感人,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接受他在课堂或活动中有意传播的东西,而且也会使他们无意中接受教师个性的影响。在教学中以情感人,教师的要求轻易于转化为学生的需要,使学生感到亲切与善意,成为他们推动自己前进的动力,能使学习中的冲突与挫折得到妥善的处理。3.陈博雅老师经常讲:教育中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因材施教”。陈老师的依据是什么答: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陈老师说这句话的依据是: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性。不同的个人学生具有不同的气质、性格与能力。这些方面的差异使在接受教育的时,往往有所不同,每个人所乐于接受或对其而言比较有效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差别。例如从气质与教育来说:不同气质型的学生,其学习风格有很大的差别。胆汁质的学生,他们不善自制,好斗,所以在教学中要多锻炼他们的自制力,不要激怒他们;多血质的学生,他们好交往、头脑灵活,老师就应该给他们提供较多自我表现的机会;粘液质的学生比较安静、反应比较慢,很容易被老师忽视,所以老是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这类学生的身上,对他们要有耐心;抑郁质的学生比较敏感,不爱交往,老师要尽量鼓励、肯定他们,维护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不同的学生,其性格和能力与有很大的差异,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不同能力,因材施教。六:论述题1.请结合实例,请说明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解:一,对问题解决的策略采用什么样的策略解决问题,是影响问题解决效率的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因素。好的策略,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有以下几种通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1)原型启示。其是指人们在创造发明开始前,总是受到一种类似事物或模型的启发,并一次为基础进行联想和积极的思维活动,创造出新事物来。(2)尝试性动作。在很多情况下,解决问题的原则,途径,方法,不是一下子就能找到的,往往要做一些尝试性的动作。如毕业生设计求职信,常常要用模型和图形来安排,直到满意为止。二,知识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知识经验人已有的知识经验越丰富,越概括,就越容易被应用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去。知识的表征方式知识的表征方式能影响问题的解决。三,定势,功能固着的作用。 定势的作用定势也叫心向,是指个体先前心理活动形成的准备状态,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定势的这种倾向性有时会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会妨碍问题的解决。功能固着人们倾向于将某种功能固定地赋予某事物的倾向称为功能固着。亦即一个人只能看到某件物品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其他功能。如盒子是装东西的,笔是写字的等等。这种功能的固定性影响到灵活运用物品,为解决问题设置了障碍。四,动机,情绪的作用动机的作用动机是影响人去解决问题的内部原因。动机的强度不同,影响大大小也不同。在一定的限度内,动机的强度和解决问题的效率成正比,但动机太强或太弱都会降低解决问题的效果。情绪的作用情绪对解决问题有一定的影响,紧张,惶恐,烦躁,压抑等情绪会阻碍问题的解决的速度,而乐观,平静,积极的情绪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如考生考试时不同的情绪直接会影响到考试的效果。五,人际关系,个性的影响(1)人际关系的影响人处在一个复杂的社会中,解决问题不仅受个人因素的影响,也受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影响。如团体的相互协作,是问题解决的积极因素。(2)个性的影响个性是指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活动特点的总和,它构成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个性对问题的解决有重要的影响。如善于解决问题的人总是与他的灵活性,创造性,意志等个性心理相联系的。总之,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不同程度的受到以上几个因素的影响,明确了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会促进对问题的进一步解决。2.请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影响能力形成的主要条件和因素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指一个人生来就有的解剖生理学。遗传素质是人的能力发展的物质基础和自然前提,对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如果没有这个前提,就不能发展相应的能力。如生来失明的人难以发展绘画能力。环境和早期经验产前环境的影响现代科学的研究证明,重视产前环境的影响有重要意义,如我国早期就有“胎教”的主张。早起经验的作用从出生到青少年时期,也是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一个人能力的发展存在着“关键年龄”,如果在关键时期对相应的能力给予适时的教育和培养,就能取得最佳效果。另外,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氛围,家庭的教育方式以及父母为孩子的出生和发展所做的准备对儿童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巨大的影响。学校教育的作用学校教育是对年轻一代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通过系统教育,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发展能力和其他心理素质。社会实践活动环境和教育不是机械的,被动地为人所接受,而是通过个体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的。实践不仅是学习知识的途径,也是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非智力因素勤奋是一切活动中取得成就的一个根本的因素。如果没有主观的努力和个人的勤奋,要想取得事业的成就和能力的发展是根本不可能的。只有勤奋,才能使素质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期末考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