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8讲大气的受热过程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第28讲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1知识梳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知识梳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2知识梳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知识梳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3知识梳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知识梳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4知识梳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知识梳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5知识梳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知识梳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6知识梳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保温作用
知识梳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保温作用7知识梳理:大气逆辐射
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同时,又以辐射的方式向外放射能量。大气辐射的方向既有向上的,也有向下的.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因为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又还给地面,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所以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知识梳理:大气逆辐射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8知识梳理:大气受热过程
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知识梳理:大气受热过程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9知识梳理:大气受热过程
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知识梳理:大气受热过程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10知识梳理: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知识梳理: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11知识梳理: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知识梳理: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12知识梳理: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知识梳理: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13知识梳理: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知识梳理: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14知识梳理:气温的分布规律
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知识梳理:气温的分布规律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15知识梳理: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小的判断及原因分析(1)陆地与海洋: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比同纬度海洋上大。原因是陆地比热容小,白天和夏季增温快,夜晚和冬季降温快;海洋则相反。(2)阴天与晴天:阴天气温日较差比晴天小。原因是阴天时,白天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较晴天低;夜晚多云,大气逆辐射强,气温较晴天高。(3)低纬与中纬:中纬地区气温年较差较大。原因是中纬地区四季变化明显,低纬地区终年高温。气温年较差最小的地区出现在赤道附近的海洋上。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知识梳理: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小的判断及原因分析高考地理考前16知识梳理:等温线弯曲的成因分析①陆地上一般考虑山脉或谷地。等温线穿过山地时一般向气温高的方向凸出,穿过谷地时,一般向气温低的方向凸出。②海洋上一般考虑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③等温线的弯曲还可能与海陆分布有关。1月份同纬度的陆地等温线向南凸,海洋上向北凸;7月份,同纬度的陆地上等温线向北凸,海洋上向南凸。(即“一陆南,七陆北;一海北,七海南”。)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知识梳理:等温线弯曲的成因分析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17知识梳理:闭合等温线的成因分析(高、低温中心)①低温中心:低温中心一般与地形有关,山地一般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盆地在冬季时也往往成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山脉冬季风的迎风坡也往往成为低温中心。②高温中心:一般地势较低的盆地往往成为高温中心;城市也往往是高温中心(热岛效应)。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知识梳理:闭合等温线的成因分析(高、低温中心)高考地理考前微18典例探究:初冬时节,北方的很多城市道路两侧的树木都被刷上白漆,就像穿了“白裙”,树木涂白是指用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等)将树干涂成白色,一般涂刷至距地面1.1~1.5m的高度。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绿化部门给行道树穿“白裙”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营养,提高抵抗力 B.杀菌、杀虫、提高抗病能力C.防治牲畜啃食 D.防止冬春火灾2.树木涂白后()A.减少地面长波辐射,防止地面热量流失B.使树木萌芽、开花提前,躲过早春低温冻害C.使树干昼夜温差变小,减轻树皮开裂D.增加对阳光的吸收率,减少冻害发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典例探究:初冬时节,北方的很多城市道路两侧的树木都被刷上白漆19典例探究:
【详解】1.树木主要从根系吸收营养,生石灰和硫磺是涂在树干上,也不是植物的养分,A错误;城市地区不会出现大量牲畜,C错误;城市内树木较为稀疏且维护好,出现火灾的可能性小,D错误。结合材料中行道树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可以知道给行道树穿“白裙”的主要目的是主要起到杀菌、杀虫作用和防冻害的作用;故选B。2.树木涂白不会影响地面辐射、气温,因此也不会影响树木萌芽和开花时间。A、B排除。树木涂白可以反射阳光,减少对阳光的吸收率,D错误。树木涂白可以反射阳光,减弱树干吸收太阳辐射,使得树干白天和夜间的温差减小,减少树皮开裂,起到保护植物的作用,C正确。故选C。答案提示:1.B2.C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典例探究:【详解】答案提示:1.B2.C高考地20典例探究:浙江省山地丘陵广布,适宜茶树的生长,但春季易受霜冻天气影响。为此,当地茶园引进了“防霜冻风扇”(如图甲)。当夜晚温度降到4℃时,风扇会自动打开,从而减轻霜冻对茶树的伤害。图乙“为茶园某时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防霜冻风扇”最适宜的安装高度为A.9~10米B.7~8米 C.6~7米 D.4米以下4.关于风扇的作用原理,正确的是①风扇可以把高处的暖空气往下吹到茶树上②风扇吹出的热风可以使茶树免受霜冻影响③风扇的转动可以增强近地面对流运动程度④风扇转动带动空气流动阻止上层冷空气下压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典例探究:浙江省山地丘陵广布,适宜茶树的生长,但春季易受霜21典例探究:
【详解】3.该风扇是为了防止霜冻,把热风吹向茶树,减小地面对流运动为根本目的,据图可知,位于8m时大气温度最高,此时把风扇装在此处,可以把热风吹向茶树,减小地面对流,有效的防止霜冻。故B正确。4.风扇启动后,可把高处暖空气吹到茶树上,而且风扇转动可带动空气流动,削弱逆温层以上的上层冷空气下沉,从而使茶树减轻或免受霜冻影响,故①对。风扇本身不能吹出热风,故②错。近地面(0~4米)存在空气对流运动,风扇吹下来的暖空气,会削弱近地面的对流运动,故选项③错。风扇的转动使下层空气的循环阻止了上层冷空气下压,故④正确,所以本题D正确。答案提示:
3.B4.D
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典例探究:【详解】3.该风扇是为了防止霜冻,把热风吹向茶树22典例探究:下图为某农业生产设施图和安徽南部山区某谷地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5.茶园设置黑纱帐的主要目的是()A.减少茶园水分蒸发 B.黑纱账吸热以提高温度C.削弱太阳辐射强度 D.防止害虫飞入茶园6.每年春季冷空气时常侵入皖南,为最大限度减轻冻害的发生,茶园最宜布局在()A.① B.② C.③ D.④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典例探究:下图为某农业生产设施图和安徽南部山区某谷地地形剖23典例探究:
【详解】5.黑色纱帐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从而减弱茶园内太阳辐射强度,防止太阳暴晒影响茶树叶片的质量和产量。故选C。6.据图可知,③④位于山谷北坡,为阳坡,且为冬季风背风坡,且茶树种植需要排水性能良好的坡地上,因此为最大限度减轻冻害的发生,茶园最宜布局在④。故选D。答案提示:
5.C6.D
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典例探究:【详解】答案提示:5.C6.D24典例探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下图为新疆及周边年太阳辐射量分布图。材料二:新疆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湖区内湖陆风现象较显著(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1)分析新疆博斯腾湖区太阳辐射强的原因。(2)简析新疆地区昼夜温差大的原因。(3)说出湖岸夜晚的风向,并分析原因。(4)城市会产生热岛效应,分析在湖边大规模修建城市对湖陆风的影响。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典例探究: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高考地理考25典例探究:
(1)分析新疆博斯腾湖区太阳辐射强的原因。【详解】新疆博斯腾湖区太阳辐射强的原因应从天气、海拔等方面进行分析。图中显示,新疆博斯腾湖区地处内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晴朗天气多;新疆博斯腾湖区位于天山地区,湖区海拔较高,空气相对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因此新疆博斯腾湖区太阳辐射强。答案提示:地处内陆,(降水少)晴朗天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典例探究:【详解】新疆博斯腾湖区太阳辐射强的原因应从天气、26典例探究:
(2)简析新疆地区昼夜温差大的原因。【详解】新疆地区昼夜温差大的原因应从天气和大陆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内,大陆性强,陆地比热容小,升温快、降温快,导致白天气温高,夜晚气温低,日温差大;新疆属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多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地面获得的能量多,地面辐射强,导致气温高;晚上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效果差,导致气温低,从而使得昼夜温差大。答案提示:(该地地处内陆)陆地比热小,升温降温快;且该地多晴天,白天对太阳辐射削弱少,气温高;晚上保温效果差,气温低。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典例探究:【详解】新疆地区昼夜温差大的原因应从天气和大陆性27典例探究:
(3)说出湖岸夜晚的风向,并分析原因。【详解】湖岸夜晚的风向及成因应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进行分析。夜晚,湖泊岸边陆地因热容量小而降温快,气温低,空气冷却下沉,形成高气压;湖泊因热容量大而降温慢,气温较高,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气压;近地面气流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风从岸边陆地吹向湖泊中心,形成陆风。答案提示:陆风晚上陆地降温快,气温低;湖泊降温慢,气温较高。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典例探究:【详解】湖岸夜晚的风向及成因应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28典例探究:
(4)城市会产生热岛效应,分析在湖边大规模修建城市对湖陆风的影响。【详解】题意表明,城市会产生热岛效应,在湖边大规模修建城市,白天使得湖边陆地气温更高,增大了湖泊与岸边陆地之间的温差,从而使湖风加强;夜晚,由于城市的热岛效应,湖边陆地不容易降温,从而减弱了湖泊与岸边陆地之间的温差,导致陆风减弱。答案提示:使湖风加强,陆风减弱。原因:由于城市的热岛效应,白天增大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湖风加强;晚上减弱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陆风减弱。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典例探究:【详解】题意表明,城市会产生热岛效应,在湖边大规29欢迎欣赏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欢迎欣赏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高考地理考前301.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除了认真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之外,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也不容忽视,这是我们应该思考探究的。1.史料一论述了唐诗的成就及地位。史料一方面说明唐代诗人和作品众多,另一方面说明唐代诗歌内容的广泛,全面反映了社会各阶层人物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2.史料二反映了宋词的特点及盛行的原因。史料主要说明宋词具有世俗化的特点,其盛行源于民间市民阶层娱乐的需要。3.史料三信息主要论述了明清小说发展的特点。一方面说明明清小说思想内容复杂,体裁广泛、表现手法丰富,也反映清代小说具有种类繁多、艺术水平高超等特点。4.中国近代交通工具受两次工业革命浪潮的冲击而发生变迁,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下,铁路等近代交通遭到顽固势力的排斥,一定程度上还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步履维艰。5.近代中国交通工具的进步不仅方便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而且在客观上冲击着近代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传播着男女平等观念、民主科学等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的思想理念。6.近代报刊发挥了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作用。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报刊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思想阵地。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1.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除了认真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之外31第28讲大气的受热过程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第28讲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32知识梳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知识梳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33知识梳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知识梳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34知识梳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知识梳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35知识梳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知识梳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36知识梳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知识梳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37知识梳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保温作用
知识梳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保温作用38知识梳理:大气逆辐射
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同时,又以辐射的方式向外放射能量。大气辐射的方向既有向上的,也有向下的.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因为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又还给地面,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所以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知识梳理:大气逆辐射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39知识梳理:大气受热过程
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知识梳理:大气受热过程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40知识梳理:大气受热过程
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知识梳理:大气受热过程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41知识梳理: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知识梳理: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42知识梳理: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知识梳理: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43知识梳理: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知识梳理: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44知识梳理: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知识梳理: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45知识梳理:气温的分布规律
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知识梳理:气温的分布规律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46知识梳理: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小的判断及原因分析(1)陆地与海洋: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比同纬度海洋上大。原因是陆地比热容小,白天和夏季增温快,夜晚和冬季降温快;海洋则相反。(2)阴天与晴天:阴天气温日较差比晴天小。原因是阴天时,白天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较晴天低;夜晚多云,大气逆辐射强,气温较晴天高。(3)低纬与中纬:中纬地区气温年较差较大。原因是中纬地区四季变化明显,低纬地区终年高温。气温年较差最小的地区出现在赤道附近的海洋上。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知识梳理: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小的判断及原因分析高考地理考前47知识梳理:等温线弯曲的成因分析①陆地上一般考虑山脉或谷地。等温线穿过山地时一般向气温高的方向凸出,穿过谷地时,一般向气温低的方向凸出。②海洋上一般考虑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③等温线的弯曲还可能与海陆分布有关。1月份同纬度的陆地等温线向南凸,海洋上向北凸;7月份,同纬度的陆地上等温线向北凸,海洋上向南凸。(即“一陆南,七陆北;一海北,七海南”。)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知识梳理:等温线弯曲的成因分析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48知识梳理:闭合等温线的成因分析(高、低温中心)①低温中心:低温中心一般与地形有关,山地一般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盆地在冬季时也往往成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山脉冬季风的迎风坡也往往成为低温中心。②高温中心:一般地势较低的盆地往往成为高温中心;城市也往往是高温中心(热岛效应)。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知识梳理:闭合等温线的成因分析(高、低温中心)高考地理考前微49典例探究:初冬时节,北方的很多城市道路两侧的树木都被刷上白漆,就像穿了“白裙”,树木涂白是指用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等)将树干涂成白色,一般涂刷至距地面1.1~1.5m的高度。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绿化部门给行道树穿“白裙”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营养,提高抵抗力 B.杀菌、杀虫、提高抗病能力C.防治牲畜啃食 D.防止冬春火灾2.树木涂白后()A.减少地面长波辐射,防止地面热量流失B.使树木萌芽、开花提前,躲过早春低温冻害C.使树干昼夜温差变小,减轻树皮开裂D.增加对阳光的吸收率,减少冻害发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典例探究:初冬时节,北方的很多城市道路两侧的树木都被刷上白漆50典例探究:
【详解】1.树木主要从根系吸收营养,生石灰和硫磺是涂在树干上,也不是植物的养分,A错误;城市地区不会出现大量牲畜,C错误;城市内树木较为稀疏且维护好,出现火灾的可能性小,D错误。结合材料中行道树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可以知道给行道树穿“白裙”的主要目的是主要起到杀菌、杀虫作用和防冻害的作用;故选B。2.树木涂白不会影响地面辐射、气温,因此也不会影响树木萌芽和开花时间。A、B排除。树木涂白可以反射阳光,减少对阳光的吸收率,D错误。树木涂白可以反射阳光,减弱树干吸收太阳辐射,使得树干白天和夜间的温差减小,减少树皮开裂,起到保护植物的作用,C正确。故选C。答案提示:1.B2.C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典例探究:【详解】答案提示:1.B2.C高考地51典例探究:浙江省山地丘陵广布,适宜茶树的生长,但春季易受霜冻天气影响。为此,当地茶园引进了“防霜冻风扇”(如图甲)。当夜晚温度降到4℃时,风扇会自动打开,从而减轻霜冻对茶树的伤害。图乙“为茶园某时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防霜冻风扇”最适宜的安装高度为A.9~10米B.7~8米 C.6~7米 D.4米以下4.关于风扇的作用原理,正确的是①风扇可以把高处的暖空气往下吹到茶树上②风扇吹出的热风可以使茶树免受霜冻影响③风扇的转动可以增强近地面对流运动程度④风扇转动带动空气流动阻止上层冷空气下压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典例探究:浙江省山地丘陵广布,适宜茶树的生长,但春季易受霜52典例探究:
【详解】3.该风扇是为了防止霜冻,把热风吹向茶树,减小地面对流运动为根本目的,据图可知,位于8m时大气温度最高,此时把风扇装在此处,可以把热风吹向茶树,减小地面对流,有效的防止霜冻。故B正确。4.风扇启动后,可把高处暖空气吹到茶树上,而且风扇转动可带动空气流动,削弱逆温层以上的上层冷空气下沉,从而使茶树减轻或免受霜冻影响,故①对。风扇本身不能吹出热风,故②错。近地面(0~4米)存在空气对流运动,风扇吹下来的暖空气,会削弱近地面的对流运动,故选项③错。风扇的转动使下层空气的循环阻止了上层冷空气下压,故④正确,所以本题D正确。答案提示:
3.B4.D
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典例探究:【详解】3.该风扇是为了防止霜冻,把热风吹向茶树53典例探究:下图为某农业生产设施图和安徽南部山区某谷地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5.茶园设置黑纱帐的主要目的是()A.减少茶园水分蒸发 B.黑纱账吸热以提高温度C.削弱太阳辐射强度 D.防止害虫飞入茶园6.每年春季冷空气时常侵入皖南,为最大限度减轻冻害的发生,茶园最宜布局在()A.① B.② C.③ D.④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典例探究:下图为某农业生产设施图和安徽南部山区某谷地地形剖54典例探究:
【详解】5.黑色纱帐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从而减弱茶园内太阳辐射强度,防止太阳暴晒影响茶树叶片的质量和产量。故选C。6.据图可知,③④位于山谷北坡,为阳坡,且为冬季风背风坡,且茶树种植需要排水性能良好的坡地上,因此为最大限度减轻冻害的发生,茶园最宜布局在④。故选D。答案提示:
5.C6.D
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典例探究:【详解】答案提示:5.C6.D55典例探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下图为新疆及周边年太阳辐射量分布图。材料二:新疆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湖区内湖陆风现象较显著(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1)分析新疆博斯腾湖区太阳辐射强的原因。(2)简析新疆地区昼夜温差大的原因。(3)说出湖岸夜晚的风向,并分析原因。(4)城市会产生热岛效应,分析在湖边大规模修建城市对湖陆风的影响。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典例探究: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高考地理考56典例探究:
(1)分析新疆博斯腾湖区太阳辐射强的原因。【详解】新疆博斯腾湖区太阳辐射强的原因应从天气、海拔等方面进行分析。图中显示,新疆博斯腾湖区地处内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晴朗天气多;新疆博斯腾湖区位于天山地区,湖区海拔较高,空气相对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因此新疆博斯腾湖区太阳辐射强。答案提示:地处内陆,(降水少)晴朗天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典例探究:【详解】新疆博斯腾湖区太阳辐射强的原因应从天气、57典例探究:
(2)简析新疆地区昼夜温差大的原因。【详解】新疆地区昼夜温差大的原因应从天气和大陆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内,大陆性强,陆地比热容小,升温快、降温快,导致白天气温高,夜晚气温低,日温差大;新疆属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多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地面获得的能量多,地面辐射强,导致气温高;晚上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效果差,导致气温低,从而使得昼夜温差大。答案提示:(该地地处内陆)陆地比热小,升温降温快;且该地多晴天,白天对太阳辐射削弱少,气温高;晚上保温效果差,气温低。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8大气的受热过程典例探究:【详解】新疆地区昼夜温差大的原因应从天气和大陆性58典例探究:
(3)说出湖岸夜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菊花种苗购销合同
- 特许经营合同
- 电商运营合作合同协议书
- 车辆过户协议合同
- 建筑施工分包合同书
- 职场装修合同规定
- Unit 6 A Day in the Life Section A 1a-Pronunciation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
- 2《丁香结》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 陕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寒区水力计算》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纪录片创作与欣赏》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人教版(PEP)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1My school A Lets spell 课件
- 现代控制理论课件-矩阵复习
- 苹果主要病虫害防治课件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技能培训专题方案
- 高速公路隧道管理站专业知识竞赛试题与答案
-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节目播音主持》课件
- 2015 年全国高校俄语专业四级水平测试试卷
- T∕CCCMHPIE 1.3-2016 植物提取物 橙皮苷
- 土石坝设计毕业设计
- 一季责任制整体护理持续改进实例
- 清华抬头信纸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