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与思维讲义_第1页
想象与思维讲义_第2页
想象与思维讲义_第3页
想象与思维讲义_第4页
想象与思维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想象与思维讲义想象与思维讲义想象与思维讲义想象与思维讲义编制仅供参考审核批准生效日期地址:电话:传真:邮编:二、想象(imagination)(一)想象的概念什么是想象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表象,表象是曾经被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再现出来的形象。表象是记忆的基本表现。例如,大家最喜欢哪位歌星我说歌星周杰伦、李宇春,大家虽然现在看不到他们,但大脑里仍然会再现他们的形象。想象是对头脑中的已有表象进行思维加工,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想象以表象为基本材料,但不是表象的简单再现。想象是表象的再加工、再组合,形成的一个新形象。但想象的内容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见马致远的诗。例如,我们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苦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时,头脑中就会展现出一幅充满苍凉气氛的“秋暮羁旅图”,这样苍凉的景象,我们虽然没有经历过,但我们头脑中却储存着“苦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等记忆表象,读着马致远的词句,借助于这些表象的重新组合,便产生了一幅充满苍凉气氛的“秋暮羁旅图”。(二)想象的种类根据想象时有无目的、意识,可以把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1.无意想象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的、不自觉的想象,又称不随意想象。例如,我们做梦的时候,许多奇妙荒诞的形象会不由自主地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甚至睡醒之后,还可以栩栩如生地回想起来。梦就是一种无意想象。2.有意想象有意想象是有预定目的的、自觉进行的想象,又称随意想象。如作家的创作,画家的构思等。根据想象内容的创造性成分,有意想象可再具体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1)再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指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样,在头脑中形成相应形象的过程。再造想象是再造别人想象过的事物,但是,这种再造并不是别人想象的简单重现,而是依据自己的经验再造出来的。由于个体之间的知识、经验、兴趣、爱好、个性的差异,每个人再造出来的形象都会各不相同。所以,再造想象仍然含有新的、创造性的成分。例如,读着“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的词句时,就会在头脑中形成一幅草原情景的图画和成群结队的羊群。(2)创造想象创造想象是指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其特点是:新颖、独创、奇特。如作家对小说情节、人物形象的构思想象就是一种创造想象。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创作的阿Q形象是创造想象,而我们读《阿Q正传》,依据小说的描述,想象出的阿Q形象是再造想象。创造性想象的新形象必须是前所未有的,因此,它比再造性想象要更复杂、更困难,它需要对已有的表象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综合、加工、改造,在头脑中进行创造性构思,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如姚雪垠的作品《李自成》中李自成在商洛山(陕西省南部)中与部将郝摇旗分手的情节,是受三个历史事件的启发创作出的:一是郭子仪单骑见回纥(huíhé古代西北方少数民族名,即今维吾尔),一是伊丽莎白女皇不带兵去西班牙救自己的儿子,一是军阀孙殿英把钱和武器赠送给叛离的部下。(3)幻想幻想是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幻想中的想象体现着个人的愿望。幻想有积极的幻想和消极的幻想两种。积极的幻想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实现可能的幻想,又称理想,是人们学习和工作的强大动力,许多科学发明创造都与科学幻想联系在一起。列宁说过:“甚至在数学上也是需要幻想,没有它就不可能发明微积分”。郭沫若说过:“科学工作者的同志们,请你们不要把幻想让诗人独占了”。“有幻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束缚,才能发展科学”。消极的幻想是指脱离实际,违背事物发展规律的想象,也叫空想。以主观愿望代替实际行动,到头来只能是一无所获。三、问题解决及其影响因素(一)什么是问题解决生活中会产生很多问题,像“你是哪个宿舍的”、“你从哪所学校毕业的”不是我们这里所讲的“问题”。这里的“问题”不是凭个人记忆就可应对的,而是疑难问题,需要思维的参与。像“你是哪个宿舍的”,这类问题只要个人从记忆中提取就行,不需要思维活动的参与,因此,就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问题。认知心理学认为:所有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思维的参与。问题解决是指一系列有目的指向性的认知操作过程。艾德森认为问题解决有三个特征:1、目的指向性问题解决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它总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终结状态。做梦由于缺乏明确的目标,所以就不是问题解决。2、操作序列(操作的执行顺序)问题解决必须包括心理过程的操作序列。有的活动虽然也有明确目的性,但不是问题解决。如有个同学想给你和她共同的同学打个电话,但他不知道这位同学的号码,你于是回忆这位同学的电话号码,这种活动只需要简单的记忆提取,因此也不是问题解决。3、认知操作问题解决的活动必须由认知操作来进行。有些活动,如洗碗筷、打绳结,虽然也含有目的和一系列的操作,但没有思维的认知操作参与,因此不属于问题解决。这三个特征在问题解决活动中必须全部具备,否则就不是问题解决。(二)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一般分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1.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就是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动机。一般来讲,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但有的人善于发现问题,有的人则对问题熟视无睹。善于发现问题的人,思维具有较高的积极性,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他们能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牛顿从“苹果向地上落而不向天上飞”的现象中,发现了地球引力。巴甫洛夫在“吃东西流口水”中,发现了条件反射。善于发现问题是思维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爱因斯坦曾说过“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验的过程,而发现问题则是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2.分析问题分析问题就是要弄清哪些是已知条件,已知条件与要求之间有什么联系,从而把握问题的实质,确定问题解决的方向,这是解决问题的起点。例如,一张圆桌,周围坐了五个人,一个是中国人,会英语;一个是法国人,会日语;一个是英国人,会法语;一个是日本人,会汉语;还有一个是美国人,会法语;在不增加人员或翻译的情况下,他们应该怎样坐,才能彼此交谈要解决的问题是五个人要彼此交谈,已知条件是每个人会两种语言。答案:中英美法日。分析问题能否抓住关键,既取决于人的知识经验的多寡,又取决于人的分析能力。分析问题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这样才有利于问题的解决。3.提出假设提出假设就是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假设,提出和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出假设是问题解决的关键阶段,只有提出合理的假设,找出正确的方案,问题才能得以解决,离开合理的假设,问题就无法解决。例如,你今天上吐下泻,很不舒服,去医院找大夫看病,医生分析诊断后,说你得了胃肠性感冒,给出治疗方案:吃药或输液。这都属于提出假设阶段。4.检证假设检证假设就是将问题解决的方案付诸实施。检证假设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检验,就是通过实践进行实际操作,如果检验成功,说明假设正确,如果检验失败,说明假设错误,这时就需要重新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案,重新提出假设。例如,科学家的新发明,生产中的设计方案,都要通过实践检验。另一种是间接经验,即通过思维活动来检验。有的假设不能在实践上立即进行检证,如作战方案,医疗方案等,必须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逻辑推理,从理论上检验假设的正确性,确定方案的可行性。当然,最终还得由实践来检验。例如,在上例中,你吃药,或者输液后,你的病好了,就说明医生的诊断和方案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我表哥脑结核)。(三)问题解决的策略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常采用以下几种策略。1.算法策略。是指按照一定程序逐步进行尝试,寻找所有问题解决的可能途径,最终找到唯一正确答案的办法。这种策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我曾经两次忘记密码,一次是电脑用户名和密码,这个密码是3位数。0到9的数字组合我一个一个地试,最后成功了;另一次是银行存折密码(两千元),这个密码是6位数,我试了好多次,都没成功,只好挂失。实际上这种策略就是尝试法。2.启发性策略。是指先确认和评价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案,保留一个最佳方案进行尝试,直到获得满意结果为止。(1)手段目的分析法:将需要达到的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例如,河内塔问题(2)逆向搜索法。从目标出发向反方向推导。(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1、动机强度。动机是促使人解决问题的动力。它虽然不直接参与人的思维活动,但会影响个体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一定程度内,动机的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成正比,动机过强或过弱都会降低解决问题的效率。动机过强,使人的情绪过于紧张会抑制主体发现解决问题的线索;动机过低,人又易被无关因素分散注意力。一般来说,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同时,动机最佳水平还因任务的性质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有随动机提高而上升的趋势;在比较困难的任务中,动机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2、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个体面临的问题呈现模式与其已有知识结构所形成的差距。一般说来,问题呈现的模式与个人已有知识结构越接近,问题就越容易解决;反之,如果问题呈现的模式与个人已有知识结构差异越大,问题就越难解决。见问题呈现模式对问题解决的影响。该问题的呈现方式有两种(见图)。研究结果表明,被试在解决图A问题时比解决图B问题要难一些。3.对问题的认知方式对呈现的问题有不同的认知和理解方式,因此也会影响问题解决的思路和结果。见P101。4、思维定势思维定势,简言之,是指由先前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如果解决某种问题时,用同样的方法屡屡成功,那么就会形成习惯,此后,每次遇到类似的情境时,都会采取同样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就是定势的作用。定势有时会促进问题的解决,有时也会妨碍问题的解决。见书P216页陆钦斯的水灌问题实验和思维定势跳瘙实验和定势效应。5.功能固着功能固着是指在问题情境中,人们习惯地赋予某物体固定的功能,而忽略该物体的其他功能,导致无法解决问题的心理倾向。见两根绳子。如果将钳子系在一根绳子的终端并使它像钟摆一样摆动,这时你再抓住另一根绳子的终端走过来,你就能完成这个任务。6.酝酿效应人反复致力于某一问题的解决而又不得其解时,如果把问题暂时搁置一段时间,然后再回过头来解决,这时往往能找到解决的方法,这种现象就称之为酝酿效应。例如,考试时主张先做会做的,把不会的先放下,待会做的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