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药理研究
第一章绪论中药方剂药理研究以单味中药药理研究为基础,复方药理研究为目的。
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配伍作用规律的科学
。
研究内容:中药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ofTCM)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揭示中药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理和物质基础。中药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ofTCM)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及其化学成分的体内过程。
学科要求:1.本科生:学习基本理论和机能,了解、熟悉、应用学科研究成果。
2.研究生:学习研究方法,了解、熟悉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并参与研究工作。
历史沿革:
古代药理“法象药理”模式:宋《圣济经》卷五“药理篇”
“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物物妙理,可得而推”,如对蝉蜕药理的阐释:“其言蝉声清响能治中风不语;以其昼鸣夜息能治小儿夜啼”将药物的自然特征作为产生药效的本原。
中西医药学的发展与转归:
十六世纪前中、西医药学同源。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文集与中国黄帝内经几乎同时问世,古罗马盖伦与中国张仲景又几乎同时诞生在这二块土地上,俩人各自创立了特有模式的中西医学,但其基本理论都是以整体观的“逻辑推理”,“天人相应”。
十七世纪虎克发明了显微镜,提出了细胞(cell)的概念。这一理论就把原来中、西医药学同源的整体观引向局部研究。直到1935年哈里斯发现丘脑-垂体-肾上腺的调节作用,重新建立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研究方法,同时使西医与现代科学的密切结合。
现代中药药理学发展的三个时期:
20年代:陈克恢率先对麻黄的系统研究。但由于内战和日本侵华战争,使研究中断。50~80年代:筛选治多发病,常见病药。结合中医理论进行药理和治法研究。中药药理学正式列入中医药高等院校的专业基础课程。90年代:开办中药药理专业和硕士点、博士点,大大地促进了中药药理学的发展。第一节中药四气的现代科学研究
四性(温、热、寒、凉)1.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NA、DA↑;5-HT↓2.对植物神经功能的影响:交感神经-β-受体-cAMP;副交感神经-M-cGMP,cAMP/cGMP恢复正常。3.对内分泌系统影响:甲状腺轴:促进甲状腺素(TSH)T3、T4↑
4.对基础代谢的影响(能量代谢)
温热药和助阳药:促细胞内ATP分解,耗氧量增加。寒凉药作用相反。
5.对心血管、病原体等影响
温热药:加快心率、升高血压。
寒凉药:作用相反,多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作用。
第二节中药五味的现代认识
辛:含挥发油。发汗解热,改善循环,促进消化等。酸:含有机酸、鞣质。止血、止泻、抑菌、抗炎等。甘:含糖类、氨基酸、维生素。补养人体,提高免疫和抗病能力。苦:含生物碱、苷类。抗菌、强心、导泻、平喘等。咸:含碘和无机盐。软坚散结、通便等。第三节中药升降浮沉的现代认识中药升降浮沉有二个含义:1.作用趋向与药理作用2.质地轻重:第三节中药升降浮沉的现代认识
第三节中药升降浮沉的现代认识
中药升降浮沉有二个含义:1.作用趋向与药理作用2.质地轻重:第四节归经的现代认识
1.中药归经与药效学关系2.中药归经与药动学关系3.中药归经与微量元素和受体关系
第五节有毒、无毒的现代认识国内统计:1982年~1995年中药不良反应报道800多篇,3000多例,涉及中药460多种,致死270例。单味药239种(52%)致死232例(86%);中成药221种(48%),致死28例(10.3%),注射剂致死10例(3.7%)。70年代柴胡事件,80年代禁用黄连,90年代减肥事件,最近限制大黄等。
毒副作用主要表现:
1.急性毒性(过量)
(1)中枢神经系统毒副作用鸟头、士的宁、莪术、汉防已等生物碱。(2)心血管系统毒副作用附子、雪上一枝蒿、蟾蜍等生物碱强心苷。(3)呼吸系统毒副作用苦杏仁、桃仁、白果、商陆等氰苷。
3.过敏反应可引起过敏性休克和迟缓性过敏反应的中药目前已发现有一百多种(150余种)。4.致畸致癌作用雷公藤可致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槟榔、款冬花等可致肿瘤生长和发生。第三章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第一节药物因素一.品种二.产地三.采集季节和药用部位四.贮藏条件五.炮制六.剂型和制剂七.剂量,煎煮方法和条件八.配伍和妊娠禁忌1.配伍禁忌
七情的相反、相恶、十八反十九畏。2.妊娠禁忌毒性大的禁用和对妊娠不利的慎用。第二节机体因素一.生理因素二.病理因素第三节环境因素地理条件、气候、饮食、起居不同、昼夜节律性、激素分泌、神经活动等均可影响药物的疗效果。第四章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及研究思路第一节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
1.中药作用的两重性(1)标本兼治(2)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2.中药作用的差异性(1)种属差异(2)个体差异3.中药作用的量效关系4.中药作用的时效关系
第二节中药复方药理中药复方研究目的有三:1.阐明中医药理论;2.分析组方君、臣、佐、使的合理性;3.验证或揭示复方与其功效的相关作用。
第三节中药药理学研究思路中药药理学研究的两种基本思路:一是按植物药传统的研究方法(提取、分离有效成分,测定化构、药效、药动、毒理、临床)。二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规律。1.中药药理作用研究必需与证的研究结合(1)证药结合(2)证的动物模型
(3)以药探证,以药探理
2.中药分类对比研究3.与中药功效相关的系统药理作用研究4.中药药理作用的重新评价性研究5.中药毒性研究
6.中药作用机理及物质基础研究解表药分:1.辛温解表药:麻黄、桂枝、细辛等,用于表寒证。2.辛凉解表药:柴胡、葛根、菊花等,用于表热证。解表药主要药理作用:1.发汗、解热、镇痛。2.抗炎、抗菌、抗病毒及免疫调节等作用。第一节常用药物麻黄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具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主要有效成分:麻黄碱(左旋麻黄碱、伪麻黄碱占总碱90%,其次为甲基麻黄碱和去甲基麻黄碱)。挥发油(含帖品烯醇、四-甲基吡嗪)。
麻黄碱(ephedrine)苯丙(amphetamie)
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肾上腺(adrenaline)
1.与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
(1)发汗挥发油抑制汗腺导管Na+重吸收,左旋麻黄碱兴奋交感汗腺α受体出汗。(2)平喘平喘机理:①D-麻黄碱促进肾上腺素能神经和肾上腺髓质释放NA和AD间接发挥拟肾上腺素作用;②L-麻黄碱直接兴奋α受体和β2受体;③阻止过敏介质释放;④促进肺PGE释放,CAMP↑。(3)利尿D-麻黄碱,机理:①扩张肾血管增加过滤率;②抑制肾小管对Na+重吸收。(4)抗炎、抗过敏除抑制过敏介质释放、抗补体与α、β有关。(5)镇咳、祛痰萜品烯醇、挥发油为有效成分。(6)解热、抗菌、抗病毒为发散表邪依据之一。2.其它药理作用(1)兴奋中枢兴奋皮质失眠,兴奋中脑、延脑呼吸和血管运动中枢。(2)强心、升压兴奋β1和α1,反复应用易产生耐受。(3)抑制肠肌收缩可能通过β2兴奋和α2激动结果。临床应用1.风寒感冒、胸闷咳喘用麻黄汤、麻杏石甘汤、小青龙汤。2.支气管哮喘麻黄碱口服或喷雾吸入。3.鼻塞0.5%-1%麻黄碱滴鼻。4.低血压皮下、肌注预防(硬膜外、脊椎麻醉)低血压。5.缓解寻麻疹和血管神经性水肿。不良反应毒性小,左旋麻黄碱可使前列腺肥大者排尿困难、失眠等。过量(治疗量5~10倍)可引起中枢和心血管中毒。去甲基麻黄碱中枢兴奋、欣快、食欲抑制。精神病、心脏病、孕妇避免使用。麻黄碱不得与咖啡因合用。桂枝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cassiapresl。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的功效。主要成分:为挥发油(桂皮油含桂酸)。桂皮酸(Cinnamicacid)1.与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1)扩张血管、促进发汗桂皮油扩张外周血管,血液流向体表。(2)解热镇痛桂皮醛与桂皮酸钠:有降温和提高痛阈作用。(3)抗炎、抗过敏挥发油抗炎、抑制介质释放和补体活性。(4)抗菌、抗病毒水煎、醇提物、桂皮油对致病菌和流感病毒有抑制效果。(5)对心血管系统作用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功能;抗血小板聚集。
2.其它药理作用(1)镇静、抗惊厥
桂皮醛可对抗苯丙胺和延长士的宁死亡时间。(2)利尿、抗肿瘤、促进胃肠蠕动、利胆等作用。临床应用桂枝复方(甘草、附子等)制剂用于预防流行性感冒,风湿性关节炎、低血压等症。细辛
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的干燥全草。具温肺化饮、祛痰散寒、通窍止痛功效。主要成分挥发油2.5~3.8%含甲基丁香酚、细辛醚、黄樟醚、柠檬烯等。根含去甲鸟头碱。去甲鸟头碱(Higenamine)黄樟醚(Safrole)
1.与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
(1)镇静、解热、镇痛及局麻作用细辛挥发油:①中枢抑制,脑电记录与巴比妥类相似;②对发热和正常体温均有降低作用;③止痛和阻断传导。(2)抗炎、免疫抑制和抗变态反应挥发油:①促皮质激素增强皮质功能;②胸腺萎缩,脾指数下降,溶血空斑数和T细胞数减少;③抗组胺和抑制介质释放。(3)平喘、祛痰挥发油、去甲鸟药碱解除气管平滑肌痉挛。细辛醚祛痰。(4)强心、升压、抗心肌缺血兴奋心脏,增加冠脉流量,升高血压与去甲鸟药碱有关,挥发油静注表现降压。(5)抗菌、抗病毒细辛醚、黄樟醚对G+和真菌、呼吸道合胞病毒抑制作用。
2.其它药理作用(1)提高脂质代谢,降低LPO,升高血糖,去甲鸟药碱激动β所致。(2)对子宫、肠平滑肌,小量兴奋,大量抑制。临床应用
1.头痛10%细辛液穴位注射。2.慢支α-细辛醚30、60mg/#。3.局麻3%细辛注射浸润和神经阻滞、五官、眼科手术。4.心绞痛50ml细辛油+冰片16g喷雾。5.阳萎细辛泡茶5g/杯,一月有效。也可用于慢性心律失常。不良反应细辛小毒,中枢先兴奋后抑制,心律紊乱最后停搏,呼吸麻痹死亡;黄樟醚毒性大,肝肾损害、致癌。柴胡伞形科植物柴胡和狭叶柴胡的干燥根。具有疏散退热、舒肝、升阳功效。主要成分皂苷(a.b.c.d)、挥发油、多糖等。柴胡皂苷A(SaikosaponinA)甾体(Steroid)1.与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1)解热对发热和正常体温都有降低。机制:抑制丘脑cAMP,抑制体温调节上移。(2)抗菌、抗病毒对多种细菌和病毒有抑制作用。(3)抗炎机理:①抑制渗出、血管通透性、白细胞游走和肉芽组织增生;②兴奋垂体前叶分泌ACTH剌激皮质激素合成和分泌;③抑制炎症介质释放。(4)促进免疫多糖提高免疫功能。皂苷小剂量促进,大剂量抑制。(5)镇静、镇痛、镇咳对中枢明显抑制,提高痛阈,皂苷镇咳。(6)保肝、利胆、降血脂保肝①皂苷保护肝细胞膜;②促进促皮质激素分泌,提高机体抵抗力;③促进肝细胞DNA合成。利胆黄酮类降低胆酸、胆色素、胆固醇浓度,促进胆汁排泄。醋炙柴胡最强。降血脂皂苷促进高脂血症胆固醇和代谢物从粪便排泄;正常无影响。(7)对内脏平滑肌作用皂苷增强Ach对肠肌收缩;复方有解痉作用;皂苷保护胃粘膜抗溃疡,柴胡兴奋子宫。2.其它药理作用(1)影响代谢皂苷促进蛋白、糖原合成,促进GS利用,抑制脂肪分解。(2)抗辐射保护γ-射线对脾脏、骨髓的损害,促进胸腺DNA合成。(3)柴胡皂苷对腹水癌、胰蛋白酶有一定抑制作用。临床应用
复方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下垂、脱肛等。柴胡注射液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咳嗽、病毒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高血脂症等。不良反应柴胡皂苷有溶血作用;注射液个别有过敏性休克;大叶柴胡生粉1-2g/kgig动物兴奋—痉挛—死亡。葛根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干燥根。具有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功效。主要成分黄酮类:葛根素、大豆苷、大豆素。葛根素(Puerarin)
R为葡萄糖药动学
葛根素口服吸收少,制成固体分散物后生物利用度增加,药效增强。静注分布快而广,体内过程符合二室开放模型t1/2α6分钟,t1/2β57分钟,分布快,消除也快。1.与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
(1)解热黄酮类、葛根素促进散热。阻断产热中枢β受体,使cAMP生成减少,产生解热效应。生药中含不耐热的升温物质。(2)降血糖、降血脂葛根素①降低四氧嘧啶性血糖和抑制晶体醛糖还原酶;②降低酒精性血脂。(3)对胃肠平滑肌作用大豆苷元松驰平滑肌;水溶物有Ach样作用。2.其它药理作用(1)抗心肌缺血
(2)抗心律失常(3)扩管、降压(4)改善脑循环,促进记忆(5)改善血液流变学、抗血栓临床应用1.偏头痛葛根片(100mg/片葛根素)口服。2.突发性耳聋葛根片1.5g/片,1-3片/次tid总黄酮100mgimbid.3.高血压、颈项强痛葛根片。4.冠心病葛根素稀释iv或静滴。5.感冒、头痛、发热、麻疹初起用葛根汤解表药的研究思路与新药开发试验设计要点1.研究思路
(1)遵循中医药理论,按理法方药四位一体的研究模式根据表证的证候和治法特点,选择代表方、药,在等同剂量、等同条件下进行对比实验研究,阐明解表药的作用及作用机理。辛温解表方药:麻黄汤及麻黄、桂枝等。辛能发散,温能祛寒,用于表寒证。表寒证的产生是由于寒冷刺激,使皮肤粘膜血管收缩,皮肤温度下降,刺激冷感受器,传入温感中枢引起。实验选择以发汗、改善微循环为主。结合辅助实验,如抗应激、免疫调节、物质代谢等。辛凉解表方药:银翘散及银华、薄荷等。辛能发散,凉可退热,用于表热证。表热证的产生是由于致热源(细菌、病毒、毒素)作用于机体使体温中枢兴奋所致。实验应选以抗病毒、抗菌;解热、镇痛、抗炎为主,免疫调节及对物质代谢等为辅。(2)复方、单味、有效部位、有效成分与药效相结合的研究模式
复方是单味用药的发展,单味药的作用不能代表复方,复方作用优于单味。通过研究,发现桂枝汤调和营卫的科学实质与其对体温、汗腺、炎症、免疫等调节有关,能使过高或过低的生理功能恢复正常。但调节作用的物质是否为同一成分或同一有效部位,与单味药的成分有无异同,须搞清楚。这样的研究难度较大,但势在必行。
注意复方在煎煮过程的成分变化:
1.PH不同可影响麻黄碱溶出,酸性麻黄碱溶出增多;2.柴胡方剂中若有牡蛎,使pH值升高,柴胡皂苷D可高出4倍;3.麻杏石甘汤中微量元素Fe、Mn、Cu可与麻黄碱、甘草酸形成1:1的络合物。这些成分的变化是否是解表方剂优于单味的机理和物质基础。目前还缺乏研究。讨论:配伍规律与成分变化关系。(3)建立表证的动物模型
例:表寒、表热证动物模型:
大鼠皮下注射经处理的啤酒酵母液,可见2~3h的低温时相,表现为耸毛、蜷缩、四肢发冷、耳廓苍白、肛温下降1.5℃,3h后恢复正常;随即体温逐渐升高,7~8h发热达高峰,可维持数小时的发热时相,这一变化类似中医所说的表寒化热。将低温时相视作“类表寒证”模型,发热时相视作“类表热证”模型。辛温方麻黄汤可对抗“低温时相”的体温下降;辛凉方银翘散使能发热时相体温降低。说明合理的动物模型有利于探索药物作用的规律。(4)治法(汗法)研究
汗法是中医治疗表证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起源于东周,应用于东汉,成熟于明清。因此用现代科学手段开展解表药的研究,必须首先领悟中医汗法的内涵,然后建立发汗的实验方法。目前大鼠足跖部三种发汗观测方法,对解表药的研究帮助很大。讨论:分析汗液中是否有致病物质(内外毒素、细菌、病毒等)的泌出,能否作为发汗祛邪的实质研究。2.解表新药开发及实验设计要点(1)风寒感冒药药效试验的设计要点
以发汗、扩微血管、抗病毒、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为主;抗菌、抗炎、解热、镇痛等为辅。发汗作用:①汗液着色法:②汗液称重法:③汗腺上皮组织形态观察法。附:室温26±1℃,湿度65±5%,阳性药毛果芸香碱30mg/kg。扩血管、改善微循环:选离体兔耳灌流和肠系膜、眼结膜微血管观察。抗病毒作用:选鼻病毒、流感病毒等,作体内外抗病毒试验。阳性药选病毒唑。对机体防御机能的影响:
炭粒廓清试验、溶菌酶、干扰素含量测定等,辅以抗应激如抗寒、抗高温等试验。解热作用:致热源可选用内生性致热源、啤酒酵母、过期疫苗等,动物选兔、大鼠。阳性药可选阿司匹林等。适当作解热机理的探讨。抗炎作用:大、小鼠足跖肿胀、耳肿胀、小鼠腹毛细血管通透性、棉球肉芽肿等。阳性药可选用氢化可的松等。镇痛作用:不能千篇一律做醋酸扭体法、热扳法,需创制一些如头痛、关节痛等模型,有针对性地观察疼痛作用部位、强度等。阳性药可选用阿司匹林、吗啡等。(2)风热感冒药的试验设计要点
以抗病毒、抗菌、解热、抗炎为主,镇痛、抗毒素等为辅。抗病毒:试验项目见上。抗菌:①体外抑菌试验:选择常见的上呼吸道致病菌10种以上,阳性药选青霉素、庆大霉素等。②整体实验:可作小鼠致死性金葡菌、肺炎双球菌等感染的保护作用。解热、抗炎:同前。抗毒素:可作抗内毒素血症试验。
第六章清热药第一节概述清热药指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燥湿、清虚热,临床用于各种里热证。里热症主要表现:发热、口渴、心烦口苦、呼吸急促、小便短赤、大便结;苔黄、脉洪、神昏谵语。相当现代医学急性传染病和感染性发热等。
第六章清热药第一节概述
清热药指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燥湿、清虚热,临床用于各种里热证。里热症主要表现:
发热、口渴、心烦口苦、呼吸急促、小便短赤、大便结;苔黄、脉洪、神昏谵语。相当现代医学急性传染病和感染性发热等。清热药按其性能分为五类:清热泻火药:用于气分实热:相当急性传染病初期,发热、白细胞升高。清热凉血药:用于血分实热:相当于传染病中、晚期败血症和出血倾向。清热燥湿药:用于湿热症:胃肠、肝胆热症,如痢疾、黄疸性肝炎等。清热解毒药:用于热毒症:相当于化脓性感染和细菌性、病毒性感染的高热和毒性反应。清虚热药:用于五心潮热:相当于急性传染病后期或慢性消耗性疾病。
清热药主要药理作用1.抗病原微生物
(1)抗菌、抗病毒清热解毒与清热燥湿二类药为突出。(2)抗肿瘤多数清热药有杀灭和抑制肿瘤细胞作用。2.抗毒素
(1)直接降解内毒素和拮抗外毒素作用。(2)提高机体对内毒素耐受能力。
3.抗炎大多数清热药有抗炎作用。机理:通过兴奋垂体-肾上腺,抑制还氧酶和白三烯B4(LTB4)。4.解热以清热泻火、清热凉血药为显著。通过抗菌、抗病毒而解热,不出汗与解表药不同。5.对免疫功能影响
(1)非特异性免疫功能(2)特异性免疫功能
7.清除自由基
第一节常用药黄芩
为唇形科植物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主要成分黄酮类化合物:黄芩苷(黄芩素)、黄芩苷元。黄芩苷(Baicalin)药动学
黄芩苷静脉注射体内符合二室开放模型。黄芩苷肌肉注射吸收快,达峰时间(Tp)为0.4小时,体内消除快,消除相半衰期(tl/2β)为0.62小时。黄芩苷口服给药吸收缓慢,TP为7~16小时。黄芩苷经肾排泄,原形药约占4%-8%。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1)抗病原体黄芩、黄芩苷元对多种G+、G-菌、有抑制作用;黄芩素抑制流感病毒;黄芩苷还有抗内毒素作用。(2)抗炎黄芩素、黄芩苷对急慢性及佐剂性关节炎有抑制作用。机理:①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②抑制前列腺素E和白三烯B4的生成,③减轻炎性介质扩张血管、增加通透性及白细胞的趋化。(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黄芩苷、黄芩素:①抗I型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机理:抑制抗原与IgE结合,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和肺慢反应物质(SRS-A),抑制AA合成PGE2;②提高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和IL-2NK细胞活性;③抑制免疫缺陷病毒(HIV-1)及免疫缺陷病毒逆转录酶(HIV-1RT)的活性,黄芩苷元作用强于黄芩苷。(4)解热黄芩总黄酮、黄芩苷对实验性发热有解热作用。黄芩苷对正常体温无降温作用。
(5)保肝、利胆黄芩总黄酮可增加肝谷胱甘肽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降低过氧化脂质(LPO)的含量;黄芩素可促进胆汁分泌。(6)镇静黄芩减少小鼠自发活动,协同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7)对血液影响黄芩中木蝴蝶素与Vitk3结构相似,竟争性抑制K3的凝血作用;黄芩素、白杨素等抑制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凝血酶诱导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可防止内毒素引起DIC,多种黄酮成分抗血栓不亚于阿斯匹林。2.其他药理作用(1)降血脂、抗动脉硬化汉黄芩素,黄芩新素Ⅱ,升高HDL-C,降低TC;黄芩素、黄芩苷降低TG;总黄酮有抗动脉粥样硬化。(2)抗自由基黄芩苷提高晶状体抗氧化能力。(3)降压、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①黄芩苷降压与阻滞钙通道有关;②黄芩总黄酮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大鼠心肌缺血;③黄芩总黄酮抗哇巴因诱发豚鼠心律失常,但致死量无增加。
现代应用
1.小儿呼吸道感染2.急性菌痢3.病毒性肝炎4.其他感染疖疔、外痈、蜂窝组织炎和深部脓肿等不良反应黄芩水煎剂口服不良反应较少,黄芩苷注射可引起少数人胃部不适或腹泻。
黄连
毛茛科植物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要成分黄连素(Berberine小檗碱、四氢小檗碱)占4%。药动学季铵小檗碱(Pka=9)口服不易吸收,不易透过血脑屏障,肝代谢,肾排泄。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1)抗病原体广谱,高效杀菌药。对金葡菌、弗氏痢疾杆菌、链球菌强;对绿脓、伤寒(副)、宋氏痢疾杆菌等弱;对多种致病真菌、原虫、病毒亦有抑制作用。机制:①破坏细菌超微结构,细胞器变形、消失;②抑制细菌糖代谢中的丙酮酸的氧化脱羧过程;③与菌体DNA形成复合物,影响复制;④对真菌主要影响真菌细胞膜,致细胞器消失。其抗菌作用可被VitB6,VitPP和对氨苯甲酸对抗。耐药性:单独对金葡菌、痢疾杆菌易产生耐药。复方可减轻,与青、链、异烟肼无交叉。与甲氧卞啶(TMP)有增强作用。(2)抗毒素、抗腹泻抗细菌毒素改善血症,抑制细菌凝固酶形成,降低其毒力,有利吞噬。对抗细菌和非细菌性腹泻。(3)抗炎、解热对急、慢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抗炎机理:刺激促皮质激素释放;降低炎症组织PGE2和中性粒细胞磷脂酶A2。解热机理:降低中枢视前区/下丘脑前部神经元CAMP,抑制中枢发热介质的生成。(4)镇静催眠叔铵四氢小檗碱可过血脑屏障,协同戊巴比妥纳作用。(5)降血糖降血糖不影响胰岛素分泌和受体数目及受体亲和力。主要通过抑制糖原异生和糖酵解。(6)抗溃疡对实验性和幽门螺杆菌溃疡有效。机理:抑制胃酸分泌和抗幽门螺杆菌。(7)抗肿瘤抑制癌细胞呼吸和羟胺的利用,从而阻断嘌呤和核酸的合成。2.其他药理作用(1)对心血管系统影响(泻心火)正性肌力促进特异性通道Ca++内流和内Ca++的利用,产生正性肌力。用量过大反而减弱。负性心率减慢传导、延长有效不应期、消除折返,与受体和植物神经无关。抗心律失常机理:①减慢传导、延长有效不应期、消除折返;②抑制心肌Na+内流和阻断心乳头肌Ca++通道;③抗自由基,防止非特异性通道Ca++内流。降血压舒张压明显,无快速耐受,小檗碱扩张外周阻力,也扩张容量血管,减轻心脏负担。降压机理:①阻断α受体。②减慢心率。③降低外周阻力。抗心肌与脑缺血对心、脑缺血和缺血再灌流损伤的保护作用。大剂量反而有害。(2)抑制血小板聚集对诱导剂诱导血小板聚集和ATP、TXA2释放均有抑制作用。机理:抑制血小板膜花生四烯酸(AA)代谢、释放和胞外Ca++内流。临床应用1.细菌性痢疾、急性胃肠炎、萎缩性胃炎、小儿秋泻、慢性胆襄炎。2.呼吸道感染、心律失常、糖尿病。3.急性肾孟炎等。4.外用:沙眼、中耳炎、角膜炎、烧伤等。不良反应1.过敏、胃肠反应、静滴可致急性心源性脑缺氧综合症。2.长期应用血红蛋白、白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苦参豆科植物苦参具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功效。主要成分目前认为具有活性的5种生物碱是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槐胺碱及槐定碱等。根中所含总黄酮类分离得到二氢黄酮、黄酮醇和二氢黄酮醇等。苦参碱(Matrine、槐果碱)
药动学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在体内程符合二室模型,分布相半衰期t1/2α4.4分钟,消除相半衰期t1/2β79.2分钟;表观分布容积(Vd)3.93L/kg(书中有误)。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1)抗病原体苦参碱体外对痢疾、大肠杆菌,溶血性链球菌、金葡菌及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浸膏体外杀灭阴道滴虫,时间为58分钟。(2)抗炎苦参碱对急性炎症显著,慢性炎症不明显。摘除肾上腺有作用,与稳定细胞膜有关。(3)抗过敏苦参碱抑制小鼠脾脏T细胞增殖、抑制1L-2生成释放;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和抗I型变态反应。苦参碱作用强,槐果碱作用弱。(4)抗肿瘤苦参生物碱对多种移植性肿瘤有抑制作用,其中氧化苦参碱的作用最强。作用环节:①诱导癌细胞凋亡;②促进癌细胞分化;③抑制癌细胞DNA合成;④直接细胞毒作用。(5)解热氧化苦参碱静注,对发热和正常大鼠均有降温作用。(6)止泻苦参碱灌胃能延长小鼠蓖麻油性湿粪排出时间,但对小肠推进末见影响。2.其他药理作用(1)抗心律失常苦参碱静注有减慢心率,消除折返,与β受体阻断有关,未显示钙拮抗作用。(2)抗心肌缺血苦参总碱能减轻脑垂体后叶素引起的S-T段下降和T波低平,增加冠脉和离体兔耳流量,与增加心肌供氧和降低耗氧有关。现代应用1.急慢性肠炎2.滴虫性阴道炎,皮肤病3.心律失常4.肿瘤5.慢性乙型肝炎不良反应偶有早搏,出现S—T段改变,停药后可以恢复。
牡丹皮毛茛科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功效。主要成分牡丹酚、芍药苷,还有没食子酸等。丹皮酚(Paconol)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1)抗菌牡丹皮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2)抗炎丹皮酚抗炎机理: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和炎性细胞游走及炎性组织PG合成,与垂体-肾上腺系统无关。(3)抗过敏及免疫调节①丹皮酚抗I-Ⅳ型变态过敏反应,抑制特异性免疫功能;②丹皮酚及总苷促进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4)中枢神经系统丹皮酚有镇静、催眠、抗惊厥,镇痛、解热。(5)对心脑血管系统丹皮酚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抗心肌缺血,抗脑缺血,抗动脉粥样硬化。2.其他药理作用(1)保肝丹皮总苷降低血清转氨酶。促进肝糖原和蛋白合成,降低肝LPO,提高GSH-PX。
(2)利尿丹皮酚可使大鼠尿量增加,升高血浆渗透压,可能与其利尿有关。(3)降血糖丹皮多糖可使正常小鼠或葡萄糖诱发高血糖降低。牡丹皮还有抗肿瘤、抗早孕、降压、抗心律失常等作用。现代应用1.皮肤病慢性湿疹、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等。2.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原发性高血压。金银花
忍冬科植物忍冬的花雷。具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的功能。主要成分氯原酸类化合物如氯原酸、异氯原酸、黄酮类化合物木犀草素等。氯原酸(Chlorogenilacid)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1)抗菌、抗病毒:广谱抗菌药,与青霉素合用,协同抗菌。氯原酸、异氯原酸胃主要抗菌成分。(2)抗内毒素促进细菌内毒素从血中清除,改善全身毒血症状。(3)抗炎、解热急、慢性炎症和实验性发热均有作用。(4)免疫功能的影响促进白细胞和炎性细胞吞噬功能,提高血清溶菌酶活性。2.其它药理作用
(1)降脂与胆固醇结合减少肠内吸收。(2)抗早孕降低血中孕酮有关。(3)对S180艾氏腹水癌有细胞毒作用。临床应用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小儿肺炎、急性扁桃体炎。2.疔、疱、疖、肿、皮肤病、肝炎。3.钩端螺旋体、肿瘤辅助治疗、高血脂、寻麻疹等。不良反应
氯原酸注射可过敏,口服无。大青叶与板兰根
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叶,根称板兰根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利咽功效。主要成分叶含色氨酸、色氨酮、靛红烷、靛蓝(青黛)。根含靛苷、靛玉红。靛玉红(Indirubin)体内过程:靛苷口服血浓度3h高峰,分布广,肝、肾、肌肉、胃、肠最多,24小时肾排出95%。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1)抗菌、抗病毒广谱抗菌药,与青霉素合用可增效,抗菌、抗病毒成分为靛蓝、靛玉红和色氨酮。(2)抗内毒素G—产生内毒素和抗生素杀死细菌释放内毒素,板兰根有抗内毒素。(3)解热、抗炎实验性发热、急性炎症有作用。(4)促进免疫是抗感染、抗病毒、抗肿瘤重要机理。2.其它药理作用(1)促进乙肝表面抗原(HBsAg)转阴。(2)靛蓝、靛玉红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3)大青叶扩张血管,抑制心肌收缩等。临床应用1.上呼吸道感染、乙脑、腮腺炎、。2.扁桃体炎、咽炎、急性传染性肝炎。3.流行性乙型脑炎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不良反应消化道反应,注射过敏。
穿心莲
爵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穿心莲的全草。具有清热解毒、燥湿功效。主要化学成分内酯、内酯苷及黄酮类化合物。穿心莲内酯(Neoandrographolide)
药动学穿心莲内酯灌胃吸收快,30分钟血药浓度达峰值。分布以胆、胃、肝、小肠分布最多,其次为子宫、肾、卵巢、肺。消除较慢,主要经尿和粪便排出。消除半衰期约12小时。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1)抗病原傲生物穿心莲、穿心莲内酯用于痢疾以及呼吸道感染有明显疗效,但穿心莲内酯体外未见有抗菌作用。可能与其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解热、抗炎等作用有关。(2)抗炎穿心莲内酯对化学性炎症有效;对肉芽增生无效,可能与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有关。(3)对免疫功能穿心莲内酯给药途径不同作用不同。小鼠肌注:增强巨噬细胞及粒细胞吞噬,提高溶菌酶活性;灌胃:抑制网状内皮吞噬,胸腺萎缩。(3)解热穿心莲素对家兔实验性发热有解热作用,且丁素作用最明显。
(4)抗肿瘤穿心莲内酯对多种移植性肿瘤有抑制作用,穿心莲黄酮虽无抗肿瘤作用,但能增强环磷酰胺的作用。(5)抗蛇毒穿心莲有抗蛇毒作用,醇提物能延长中毒小鼠呼吸衰竭和死亡时间。其他药理作用(1)抗血小板聚集黄酮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2(2)抗心肌缺血穿心莲提取物静注,能降低心肌细胞内Na+、Ca++含量,增加K+、Mg++含量,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3)保肝利胆穿心莲内酯降低化学性肝炎ALT和AST。促进胆汁、胆酸和胆盐的排泄。(4)终止妊娠穿心莲提取物静脉、腹腔、宫内注射,均能终止妊娠,与其抗孕激素及直接损伤胎盘绒毛滋养层有关。
现代应用
1.肠道感染急性肠炎痢疾。2.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肺炎。3.绒毛膜上皮癌及恶性葡萄胎4.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带状疱疹等。不良反应穿心莲口服可引起胃不适、食欲减退,内酯大量口服4天可引起ALT升高,停药可恢复。注射液偶有过敏性休克,应慎用。牛黄
本品为牛科动物黄牛的胆囊结石。由牛、猪胆汁加工称人工牛黄。主要化学成分天然牛黄含胆酸、去氧胆酸、胆红素、牛磺酸、胆固醇、麦角固醇、卵磷脂等。具有清热解毒,息风止痉,化痰开窍功效。牛黄酸(Taurine)药动学牛磺酸口服吸收不规则,肌肉注射吸收良好。静脉注射体内药动学过程属二室模型。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1)抗病毒牛黄对乙脑病毒有直接灭活作用。(2)抗炎牛黄对急、慢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3)解热降低实验性发热和正常体温。机理:牛磺酸可能是一种发热反应的抑制性介质。(4)镇静抗惊厥对抗咖啡因、戊四氮;对士的宁无对抗。认为牛磺酸是一种中枢抑制性氨基酸。(5)降压对SHR及肾性高血压大鼠,持久的降压作用,与扩张血管、抗Ad和中枢性降压有关。(6)镇咳祛痰平喘牛黄、胆酸、去氧胆酸钠有镇咳祛痰平喘作用。
2.其他药理作用(1)强心牛黄加强离体蛙心收缩。牛磺酸强心;胆红素抑制心脏。
(2)利胆解痉牛黄水提液可使大鼠胆汁分泌增加,松弛奥狄括约肌,对抗乙酰胆碱致肠管收缩,显示解痉作用。但牛黄中还存在两种收缩胃肠平滑肌的酸性肽类物质。
此外,牛黄尚有抗血小板聚集、促进红细胞生成、保肝、镇痛、抑制肿瘤。
现代应用
1.小儿高热惊厥、急性感染性疾病高热惊厥、乙型脑炎、肝性脑病及肺性脑病昏迷惊厥等。2.上呼吸道感染及肺炎等。3.急性咽炎、扁桃体炎、牙周炎、痈疽疔毒等。不良反应
过敏、消化道出血、血小板减少,使用时应注意。鱼腥草
三白草科植物蕺菜。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主要成分挥发油(鱼腥草素、月桂醛)黄酮类(槲皮素、槲皮苷及氯原酸等)。
鱼腥草素(葵酰乙醛)
体内过程:鱼腥草素口服吸收慢,静注体内过程属二室模型,t1/2α3.68h、t1/2β75.81h,体内分布气管、肺最多,肝、胆次之。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1)抗病原微生物抗菌成分鱼腥草素,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对金葡菌最强,加热减弱,与TMP协同。鲜品优于干品。煎剂对流感病毒和钩端螺旋体亦有抑制作用。(2)抗炎煎剂消炎,促进伤口愈合。机理:与影响AA代谢有关。(3)促进免疫抗过敏促进吞噬和提高血清备解素水平;对抗过敏介质和松弛平滑肌。
2.其它药理作用抗内毒素、抗癌、利尿等作用。临床应用1.肺脓疡、肺炎、百日咳、慢性气管炎。2.宫颈炎、附件炎、盆腔炎,输卵管炎。3.癌性胸腔积液、预防钩端螺旋体病、皮肤病。不良反应
局用阴道粘膜剌激,注射局部疼痛,过敏。
栀子
茜草科植物栀子。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的功效。化学成分含苷类,如栀子苷、去羟栀子苷(京尼平苷)及其水解产物京尼平等。此外,尚含β-谷甾醇、藏红花苷、栀子素、藏红花酸、熊果酸等成分。京尼平(Geninpin,)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1)抗病原体桅子对多种球菌、皮肤真菌、乙肝病毒有抑制;与青蒿素合用治疗日本血吸虫有效。(2)抗炎栀子提取物和京尼平苷对实验性急、慢性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外伤软组织损伤有效。(3)镇静、镇痛熊果酸、京尼平苷为有效成分。(4)降温和解热醇提物能使正常和发热体温下降,作用持久。熊果酸是降温有效成分之一。(5)利胆、保肝对化学性黄疸模型,可降低胆红素和ALT、AST,有效成分京尼平苷。2.其他药理作用(1)对胰腺的影响促进胰腺分泌,京尼平最强;降低胰酶活性,京尼平苷最显著;稳定胰腺线粒体和溶酶体膜。(2)对胃肠及胃液影响醇提液对小肠低浓度兴奋,高浓度抑制。京尼平苷抑制自发性胃蠕动及毛果芸香碱诱发的胃收缩。京尼平可减少胃液分泌,降低总酸度。
(3)降压栀子煎剂和醇提物有较持久的降压作用。切断两侧迷走神经或给阿托品,降压作用消失,认为作用部位在中枢,通过增强延脑副交感神经发挥降压。现代应用
1.急性黄疸型肝炎。2.扭挫伤。3.急性卡他性结膜炎。不良反应大剂量栀子及其有效成分对肝脏有一定毒性。
青蒿
菊科植物黄花蒿。具有清热解暑,除蒸,截疟功效。主要成分含倍半萜类的青蒿素、青蒿酸、青蒿酸甲酯、青蒿醇等和黄酮香豆素类成分及挥发性成分。青蒿素(Arteannuin)
药动学青蒿素口服吸收快,体内过程符合二室开放模型。血药浓度O.5~1h达高峰,O.5h分布到各组织,以肝、肾含量较高,其次为肺、脾、心、脑。4h下降一半,72h仅含微量。T1/2α为0.95h,T1/2β为1.87h。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青蒿对多数球菌和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挥发抽对多种皮肤癣菌有抑杀作用。青蒿素对流行性出血热、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2)抗炎青蒿对蛋清、酵母、二甲苯所致炎症有抑制作用。(3)解热、镇痛能使正常和实验性发热动物的体温下降。花前期采的青蒿解热作用强。对化学和热刺激疼痛有抑制作用。(4)对免疫影响青蒿素对正常免疫无影响,对异常免疫通过Ts细胞和cAMP调节免疫。(5)抗疟原虫青蒿素高效、低毒,对疟原虫红细胞内期有直接杀灭,但对红细胞前期和外期无影响。机理:影响疟原虫的膜结构,阻断以宿主红细胞浆为营养的供给。对血吸虫成虫具有明显的杀灭作用。2.其他药理作用
(1)心血管系统青蒿素减慢心率、抑制心肌收缩力、减少冠脉流量。兔静注有降压作用。
(2)抗癌
青蒿琥酯对肝癌、肉瘤S180抑制作用,青蒿酸对小鼠白血病、人肝癌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对人胃癌细胞有抑制作用。现代应用
1.疟疾、高热。2.皮肤真菌病和神经性皮炎等。不良反应少数病人消化道症状。注射偶有过敏反应。青蒿琥酯能诱发孕鼠骨髓细胞微核,抑制骨髓造血。青蒿酯钠还有明显的胚胎毒作用。清热方药的研究思路与新药开发试验设计要点1.研究思路(1)遵循中医证及治法的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淮阴师范学院《外国文学(2)》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算法设计基础》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中国地理》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动物医学课件教学课件
- 淮阴师范学院《电子技术基础》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电路分析》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DB5111T50-2024峨眉黑鸡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 DB3303T+081-2024《中华蜜蜂人工育王技术规程》
- 图书对比分析报告-刘翠
- 白酒的文化情怀与品牌传承考核试卷
- 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模拟试卷(苏教版)(含答案解析)
- 劳务派遣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小学六年级数学100道题解分数方程
- 礼修于心 仪养于行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文明礼仪在心中养成教育主题班会
- 麻醉学第二十二章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 入团志愿书(2016版本)(可编辑打印标准A4) (1)
- 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
-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期中质量分析ppt课件
- 规划条件变更申请表.doc
- 山西某矿山皮带廊隧道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 实验室各岗位及操作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