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70327课程名称:现代通信技术英文名称:ModernCommunicationTechnology课程类别:专业课学 时:45学 分:2.5适用对象:通信工程专业高年级本科生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占30%)先修课程: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信号与系统二、课程简介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已有通信技术的各门课程相对独立,缺乏关联性,学生很难由此建立起对通信技术和通信网络的整体概念,而且通信技术更新速度加快,各种新技术不断涌现,所以本课程根据新的通信网络构架和各类先进的通信技术来编写新的通信技术教材。Asthemoderncommunicationtechnologiesdevelopatveryfastspeed,thecoursesforthecommunicationtechnologiesiscomparativelyindependentandisshortofconnections.Thestudentscanhardlybuildtheconceptofthewholecommunicationnetworkswiththat.Andthecommunicationtechnologiesrenovatefasterandfaster.Allkindsofnewtechnologiescomeforth.Sothiscourseisdesignedtointroducethestructureofwholecommunicationnetworksandallkindsofnewtechnologies.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的目的和教学任务是:通过对本课程教学内容的讲解,从全程全网和网络融合的角度讲述各类先进的通信技术,力争构建具有科学性、系统性、新颖性和先进性的知识结构和内容体系,强调工程方法论基本思想的学习和培养,不仅使学生能够在网络分层概念的基础上学习到各类先进的通信技术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迅速学习新技术的能力,为成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奠定基础。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现在通信网与支撑技术概述(一)目的与要求掌握现代通信网的构成要素了解现代通信网的支撑技术了解现代通信网的发展趋势(二)教学内容第一节1.主要内容现代通信网的构成要素包括:通信的概念、通信系统得组成、现代通信网的分层结构、通信网的质量要求.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通信的基本含义通信系统的分类:按照通信业务分类:单(多)媒体通信系统、实时(非实时)通信系统、单向(交互)传输系统、窄带(宽带)通信系统等;按照传输媒质分类:有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按照调制方式分类:基带传输和调制传输;按照信道中传输的信号分类: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信源、变换器、信道、噪声源、反变换器及信宿6个部分。通信网组网结构-网状型网-星型网-复合型网-环型网-总线型网-树型网通信网的质量要求一般通信网的质量要求接通的任意性与快速性;(最基本要求)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资源、可靠性信号传输的透明性与传输质量的一致性;网络的可靠性与经济合理性电话通信网的质量要求接续质量——用户通话被接续的速度和难易程度传输质量——用户接收到的话音信号的清楚逼真程度稳定质量一一通信网的可靠性.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1)现代通信网络的分层结构及各层的作用(2)通信网络各种拓扑结构的特点第二节.主要内容现代通信网采用分层的结构形式,每层都有不同的支撑技术,是网络中的核心技术,并构成了现代通信的技术基础。.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信息应用技术通信业务:为用户提供的通信服务模拟与数字视频业务(如普通电话业务、智能网业务、IP电话业务、广播电视业务等)数据通信业务(如网络商务、电子邮件)多媒体通信业务(如分配型业务和交互型业务)通信终端:用户与通信网的接口设备功能信源的功能:信息信号变换器的功能:信号与传输链路匹配信令的产生与接收终端技术音频通信终端技术图形图像通信终端技术视频通信终端技术数据通信终端业务网技术业务网包括电话网、数据网、智能网、移动网、IP网等,可分别提供不同的业务。由不同的节点设备组成实现功能。接入与传送网技术.问题与应用(1)通信网络与通信技术之间的关系。第三节.主要内容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可概括为“六化",即数字化、综合化、融合化、宽带化、智能化和个人化。.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通信技术数字化、通信业务综合化、网络互通融合化、通信网络宽带化、网络管理智能化、通信服务个人化.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未来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三)课后练习教材课后习题1,3,4,5(四)教学方法与手段分组讨论、课堂讨论、建立专业网站等。第二章通信业务(一)目的与要求.掌握通信系统中的各种通信业务及其原理(二)教学内容第一节.主要内容视音频业务的概念、数字化、压缩编码和常见业务。.基本概念和知识点2.1.1视音频信息基本概念音频信息:定义,信号特点:随时间变化的连续信号,要求:强的时序性,即较小的时延和时延抖动视频信息定义听觉特性与音频信号人的听觉特性人对声音强弱的感觉:与声音声强的对数成正比人对声音频率的感觉:声调的高低与声音信号频率的对数成正比听觉的频响特性:次声一一20Hz——可闻声——20KHz——超声,人对3—5kHz频率的声音最敏感人类听觉的掩蔽效应- 音频信号特性• 声音频带主要在100Hz〜5kHz之间,电话通信取300Hz〜3.4kHz〈歌唱声频域〈乐器频域视频技术基础视频信号与图像扫描视音频信息数字化音频信息时间上的离散化和图像信息空间位置的离散化;音频信息电平值和图像灰度电平值的离散化视音频压缩编码数据压缩的理论依据Shannon所创立的信息论:信源冗余来自信源本身的相关性和信源概率分布的不均匀性音频压缩编码技术波形编码原理:采样、量化一一人的听觉特性特点:高码率条件下获得高质量的音频信号,适合高保真度的语音和音乐信号的压缩参数编码原理:建立数学模型特点:编码压缩比很高,但计算量大,而且不适合高保真度要求的场合混合编码前两种编码的综合视频信息的冗余空间冗余:图像内部存在冗余信息时间冗余:视频序列中的图像高度相关其他冗余信息熵冗余:像素的信息熵与平均码长结构冗余:图像区域间存在某种关系知识冗余:图像信息与先验的知识有关视觉冗余:可去除人的视觉无法感知的信息视音频业务种类普通电话与智能网业务IP电话IP电话的关键技术语音压缩技术静噪抑制技术:通话过程中的安静时段停止发送语音包回声抵消技术:抵销掉因为电能没有充分转换形成的回声语音抖动处理技术:处理网络时延和网络抖动问题语音优先技术:满足语音通话对实时性的要求IP包分割技术:防止过长数据包影响话音质量VoIP前向纠错技术:防止网络传送中的数据损坏,减少错码积累广播电视数字视频广播视频点播业务3.问题与应用对模拟和数字视音频业务的了解第二节.主要内容数据通信业务的概念和常用业务。.基本概念和知识点.2.1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数据通信的特点:更复杂、严格的通信规程与协议比视音频业务实时性要求低,可采用存储转发交换方式工作比视音频业务差错率要求高,必须采取更严格的差错控制措施进程间通信,自动完成通信过程不需人参与.2.2数据通信业务DDN业务:提供永久、半永久性连接帧中继:快速分组交换技术ISDN业务:综合业务数据ATM业务:面向连接的快速分组交换技术传真存储转发业务虚拟专用网业务电子数据交换业务3.问题与应用了解常见数据通信业务第三节.主要内容常见多媒体通信业务及其特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多媒体的关键特性:信息载体的多样性、交互性和集成性多媒体通信业务及其特点•多媒体通信业务及其类型-分配型业务:广播业务,从一个中央源向网络各点-交互型业务会话型业务:可视电话等消息型业务:存储转发(电子邮件、语音信箱、视频邮件等).检索型业务:可视图文检索多媒体通信业务对网络的要求具有足够的传输带宽,对信息采取必要的压缩措施多媒体通信的实时性要求支持点到点、点到多点和广播式通信支持对称和不对称连接方式(上行与下行通道)在一次呼叫过程中可修改连接的特性呼叫过程中可建立和释放一个或多个连接,多个连接间应保持一定的同步关系2.3.2多媒体通信技术规范与标准MPEG_1标准:视频、音频、系统MPEG_2标准:扩充系统层语法MPEG_4标准:注重交互性和灵活性3.问题与应用注意多媒体与传统业务的区别(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见本章课后习题2,3,4,6(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板书教学、课堂讨论等第三章通信终端(一)目的与要求1. 了解各种业务所需终端类型(二)教学内容.主要内容通信终端.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音频通信终端图形、图像通信终端视频通信终端数据通信终端多媒体通信终端.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音频终端类型(三)实践环节课后思考身边的什么设备属于通信终端,并联系实际情况写出其工作原理。(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调查研究和社会实践第四章业务网技术基础(一)目的与要求.掌握业务网的基本技术要素、业务网的分类.掌握交换在业务网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各种节点交换技术.掌握节点交换系统的四个基本功能(二)教学内容第一节.主要内容业务网的基本技术要素、业务网的分类;交换在业务网中的地位和作用.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业务网的基本技术要素及分类业务网的基本技术要素-网络结构概念:网络中终端与节点、节点与节点之间的连接方式分类:网状网、分级网-编号计划• 概念:对业务网中的终端与节点进行编号进行识别计费方式其他技术要素:路由选择、流量控制等。•业务网分类4.1.2交换在业务网中的地位与作用•交换的引入全互联方式:所有终端两两相连(网状网)市话(本地)交换机汇接交换机(长途交换机)用户网络接口(如1)网络接口(^1)用户交换机(PBX)交换的节点功能正确接收和分析来自UNI和NNI的呼叫信令正确接收和分析来自UNI和NNI的地址信令路由选择控制连接的建立拆除连接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为什么说交换是业务网的核心?第二节.主要内容各种节点交换技术.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交换节点中传送的信号- 同步时分复用信号概念定义位置化信道对同步时分复用信号的交换实际是话路所在位置的交换,即时隙的内容在时间轴上的移动。- 统计时分复用信号将信息分组,加上标志码,利用不同位置的时隙传送标志话信道信道中信息与其在时间轴上位置(即时隙)没有必然联系4.2.2窄带交换技术• 电路交换电路交换过程电路交换的特点通信对象数据通信一一计算机与人或计算机之间(协议复杂)话音通信一一人与人之间(协议简单)- 传输可靠性要求数据通信一一比特差错率10-8以下话音通信一一比特差错率低于10-3- 通信平均持续时间和通信建立请求响应数据通信持续时间短于电话平均通话时间数据通信信道建立时间也远低于电话通信信息业务量特性话音信号:32kbps,信道一般不会空闲数据通信:工作状态不同,传输数据速率非常不同结论:采用合适的交换方式(技术)构造数据通信网,满足高速传输数据的要求电路交换(速率低)◊报文交换(时延变化大)◊分组交换分组交换与报文交换分组交换与报文交换的比较,如图4.7分组交换技术特点分组传送,加入控制信息,采用存储转发机制,有差错控制措施基于统计时分复用,可不建立连接资源利用率高,共享信道有时延,实时性差,不能保证通信质量一般用于数据通信,但可用于分组话音业务分组交换网的支撑技术4.2.3 宽带交换技术• 快速电路交换核心思想:在有信息传送时快速建立通道,如果用户没有数据传输则释放传输通道过程:用户申请◊网络计算(寻找通路)◊相关信息填入路由交换机◊用户传送数据则连接◊用户空闲则释放连接• 快速分组交换基本思想:尽量简化协议,只具有核心的网络功能目的:减少交换节点的处理时延,提高速率技术:帧中继和ATM产生背景光纤系统的应用一一可简化或取消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终端系统智能化一一在终端进行复杂的控制,网络只提供核心功能4.2.3宽带交换技术• 异步转移模式综合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优点。基本原理与特点基于统计时分复用面向连接一一保证传输质量、实时性固定长度信元一一减少交换缓冲器容量、时延、时延抖动,简化交换控制和缓冲器管理信头简化一一减少交换节点的处理开销构成ATM网和B-ISDN网的技术光交换目前:电交换机发展方向:光交换机+光纤减少光电转换损耗提高信号交换速度(电交换受电子器件速度限制)4.2.4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与节点交换技术•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 在OSI中,将通信实体按其完成功能分为7层,分别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物理层提供物理连接,透明地传输比特流物理层下是具体的物理媒体数据链路层相邻节点间无差错地传送数据帧建立、维持、释放数据链路数据帧中的控制信息:同步、地址、差错、流量等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网络层路由选择(寻址功能)防止网络拥塞的任务传输层弥补低三层的欠缺,保证通信质量建立传输连接,透明地传输报文会话/表示层会话层:管理数据传输表示层:信息地语法表示应用层确定通信性质满足用户需要信息地语法表示语义匹配信息传递过程对等层概念各层协议,实际上就是各个对等层间传递数据时的各项规定OSI与节点交换技术• 关系电路交换技术相当于OSI的第一层,即物理层交换,无需使用协议分组交换相当于OSI的低三层帧中继技术相当于OSI的低2层ATM技术相当于OSI的低2层,比帧中继更简化以太网技术相当于OSI的低2层,数据链路层比较复杂IP网技术使用OSI的低4层协议• 两个问题OSI在实际中没有真正应用协议体系结构定义的是各层应该提供的功能,而功能的实现则由各厂家提供4.2.5网络技术网络技术分为无连接和面向连接两大类,面向连接方式可分为面向物理连接和面向逻辑连接按照连接建立和拆除的控制方式又分为半永久连接和交换式连接3.问题与应用见课后习题第三节.主要内容交换节点系统的基本功能.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连接功能的数学描述•连接功能(最基本)一一交换网络(核心)-连接:交换网络内部从入线到出线间的通道•用连接集合描述交互网络的连接特性-点到点连接-点到多点连接(组播和广播)-交换网络的连接集合在不同时刻是可变的,连接能力的强弱由可提供的连接集合的数目决定•用连接函数描述交换网络的连接特性-连接函数反映了入线集合和出线集合的映射关系4.3.2连接功能的基本技术拓朴结构-时分结构共享媒体(总线和环)共享存储器-空分结构拓扑结构内部存在着多条并行的通路控制方式一一主要指选路策略条件选择:全盘观察,在入线和出线间所有通路中选择-逐级选择自由选择:任意选择出线都可到达指定选择选路策略影响交换网络的阻塞率和控制的复杂性阻塞特性-概念-有阻塞网络与无阻塞网络严格无阻塞网络可重排无阻塞网络广义无阻塞网络阻塞特性-不同交换技术的阻塞特性电路交换:阻塞只发生在建立连接的阶段(损失制系统)•分组交换•ATM交换- 信元丢失率(CLR:CellLossRate):•故障防卫接口功能•各种交换系统都接有用户线、中继线。用户线和中继线终接在交换系统的UNI接口和NNI接口,进而接至交换网络。•不同类型的交换系统具有不同的接口功能。信令功能•信令的基本概念-信令是指通信系统中的控制指令,它可以在指定的终端之间建立临时的通信通道,并维护网络本身的正常运行。•下图为两个用户通过两个端局进行电话接续的基本信令流程:•信令方式信令的传送要遵守一定的规约和规定,这就是信令协议和信令方式。•信令的分类随路信令和共路信令信令的分类随路信令和共路信令按照信令传送通道与用户信息传送通道的关系分类共路信令的识别:信令携带标记(Lable)公共信道信令的优点:信令传送速度快,具有提供大量信令的潜力,具有改变或增加信令的灵活性,便于开放新业务,在通话时可以随意处理信令,成本低。目前使用No.7信令系统。•线路信令、路由信令和管理信令线路信令:监视功能,用于监视终端设备的状态路由信令:路由选择功能,用于选择接续方向管理信令:操作功能,用于通信网的管理和维护用户线信令和局间信令用户线信令通信终端与网络节点间的信令(用户网络接DUNI信令)网络节点:交换节点,网管中心,服务中心,计费中心,数据库等终端数量远大于节点数,因此用户线信令一般较简单- 局间信令(网络接口信令)•远比用户线信令复杂4.3.5控制功能•控制功能与连接、接口、信令功能密切相关,其实现与控制方式密切相关•控制方式-集中控制-分散控制(广泛采用):多处理机的结构,包括数量、分级、分担方式、冗余结构等•分散控制的分担方式-功能分担:每个处理机完成一项或多项功能(面向全系统)容量分担:每个处理机执行全部功能(面向系统的一部分容量)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见课后习题(三)课后练习见课后习题。(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讨论等。第五章电话网技术(一)目的与要求.了解电话网的组成、结构、路由选择、编号计划等.掌握数字电路交换系统的分类、结构、功能等.了解ISDN技术.掌握智能网的概念、结构、概念模型、应用等.掌握电信管理网技术(二)教学内容第一节.主要内容电话网的组成、结构、路由选择、编号计划等.基本概念和知识点5.1.1电话网的组成• 硬件节点交换设备:数字程控交换机传输链路设备终端设备• 软件- 标准、协议、规章制度• 等级结构5.1.2电话网结构• 长途网结构- 四级长途网络结构(五级电话网)转接次数多一一时延长、传输损耗大、接通率低可靠性差等级多,区划小,网管工作复杂- 长途二级网DC1汇接所在省的省际长途话务DC2汇接所在本地网的长途终端话务- 长途无级网电话网由3个层面组成:长途电话网、本地电话网、用户接入网本地网组成端局(交换局)和汇接局局间中继线、用户线终端设备• 类型一一扩大的本地网特点:相同长途区号的城市周围地区和城市的话务量集中流向大城市类型特大和大城市本地网中等城市本地网• 交换中心和功能端局:疏通本局用户的去话和来话话务汇接局:疏通所管辖端局间话务;不同汇接局间话务;本汇接区的长途话务网络结构网型网所有端局个个相连适合交换局数目不多情况本地网网络结构二级网分区汇接制该区域内部通信可在远端模块、支局内自行交换其他的呼叫才通过交换局交换5.1.3电话网的路由选择路由的定义路由选择概念路由选择结构有级选路结构:给定交换节点往某方向的呼叫路由,其选择顺序已经确定无级选路结构:给定交换节点往某方向的呼叫路由,其选择顺序不确定,可以随意选择“无级”选路与长途“无级”网路由选择方式- 固定选路方式路由选择模式不变(路由表)可人工干预改变- 动态选路方式路由选择模式可变(随时间、状态、事件而定)更新:周期性或非周期性;预先设定或根据网络状态调整路由选择的规则充分利用直达路由,减少转接次数和尽量少占用传输线路自远而进.1.4电话网的编号计划• 本地网中用户号码的组成局号(1—4位)+用户号(4位)本地网号码最长8位长途网用户号码- 国内长途电话• 国内长途字冠+长途区号+本地号码- 国际长途电话• 国际长途字冠+国家号码+长途区号+本地号码5.1.5电话信令网的组成与结构• No.7信令网载送信令消息的数据传送系统专用分组交换数据网组成信令点(SP):信令源点和目的点(各种交换局)信令转接点(STP):转接信令的功能信令链:连接信令点的最基本部件结构无级信令网:没有STP,网状连接分级信令网3.问题与应用见课后习题第二节.主要内容数字电路交换系统的分类、结构、功能等.基本概念和知识点5.2.2数字电路交换系统硬件功能结构硬件功能结构•话路子系统-交换网络-用户电路系统连接模拟用户线的接口电路功能:馈电;过压保护;振铃;监视;编译码(AD转换);混合电路(模拟与数字);测试-用户集中级话务集中,减少链路接至交换网络-数字终端系统与数字中继线间的接口电路功能:码型变换;时钟提取;帧同步、定位、信令插入与提取、告警检测等模拟终端信令设备:配合产生和接收信令交换网络示例T接线器同步时分复用时隙交换缓冲存储器时隙交换的过程输入控制与输出控制交换网络示例S接线器-复用线交换-组成S接线器工作过程S接线器容量=时隙数存储单元字长=复用线编码位数一般采用输出控制TST交换网络交换网络示例•TST交换网络三级交换网络,两侧为T接线器,中间为S接线器工作过程单向交换网络双向传输一一反相法(内部时隙间相差半帧)控制子系统处理机和存储器外部设备远端接口处理机配置方式冗余配置方式负荷分担(话务分担)・优点过负荷能力强防止软件差错引起的系统阻断方便扩充新设备、调试新程序时的测试•缺点可能出现双机抢资源(采取互斥措施)双机通信频繁,软件复杂主备用一台联机运行,另一台分离备用冷备用和热备用处理机配置方式分级分散控制(部分分散控制)-基本特征:处理机的分级-原理系统分成不同的群和单元每个单元的控制处理机为低级别处理机,执行低层的呼叫处理功能,减轻中央处理机的负担处理机配置方式分布式分散控制(全分散控制)-基本特征:- 优点-缺点5.2.3 数字电路交换系统软件功能结构呼叫处理•一个局内呼叫处理过程的示例-主叫用户A摘机呼叫◊送拨号音,准备收号◊收号◊号码分析◊接至被叫用户,测试并预占空闲路由◊向被叫用户振铃◊被叫应答通话◊话终,主叫先挂机◊被叫先挂机•呼叫处理程序呼叫处理• 输入处理、内部处理和输出处理-输入处理收集话路设备的状态变化和有关的信令信息-内部处理完成呼叫建立过程的主要任务通过查表进行一系列的分析、译码和判断结果:启动下一个内部处理程序或输出处理-输出处理-输入处理和输出处理都针对硬件设备,合称设备处理呼叫处理呼叫处理过程可以看作是输入处理、内部处理和输出处理的不断循环局内呼叫处理的状态处理过程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一一程控交换是实时处理系统功能组成维护管理数据库5.2.4数字电路交换系统性能指标•基本性能指标•质量指标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见课后习题第三节.主要内容ISDN技术.基本概念和知识点ISDN的概念ISDN的网络功能ISDN的用户/网络接口ISDN的业务功能及应用.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见课后习题第四节.主要内容智能网的概念、功能结构、概念模型以及应用等.基本概念和知识点5.4.1智能网概述• 智能业务对信息进行交换、传递、储存、处理和灵活控制的能力出现:美国800号业务(被叫集中付费业务)智能网智能网的特点电话网程控交换机的智能◊智能网硬件◊信令系统+大型数据库特点智能网的结构与功能业务交换点(SSP)业务控制点(SCP)信令转接点(STP)智能外设(IP)业务管理系统(SMS)业务生成环境(SCE)智能网的概念模型功能结构:随着业务需要和技术发展变化概念模型:保持长期一致性,保证标准的向后兼容性智能网概念模型4层平面模型,从不同角度观察、理解智能业务和智能网业务平面、全局功能平面、分布功能平面、物理平面智能网概念模型• 业务平面(面向用户)业务外观说明业务性能与业务实现无关- 业务属性(SF)描述业务性能的最小单元一个业务由一个或多个业务属性组合而成属性越多,业务功能越强- 例子被叫集中付费=公用一个号码+反向计费+登记呼叫记录智能网概念模型全局功能平面(面向业务设计者)定义标准的可重用模块,称为与业务无关的构成块(SIB)每个SIB完成某个标准的网络功能利用SIB搭配实现业务属性(SF),进而构成业务业务设计:描述业务所需SIB-SIB先后顺序—每个SIB的输入输出参数利用SIB业务设计的例子智能网概念模型• 分布功能平面(面向网络设计者)对智能网的各种功能进行划分,描述功能结构功能实体(FE)每个实现完成智能网的一部分特定功能所有功能实体实现智能业务系统功能实体之间采用标准信息流(IF)联系FE和IF都与物理实现无关,为智能网设计者提供一个逻辑的高层模型智能网包含的几种功能实体每个FE还可以划分为功能实体动作FEA,不同FE的FEA按照固定顺序组合并协调执行后构成SIB智能网概念模型物理平面(面向网络实施者)表明分布功能平面中的功能实体FE可以在什么物理节点中实现一个FE只能位于一个物理节点中一个物理节点可以包括一到多个FE5.4.4智能网的应用• 智能网的组网结构- 嵌入网:对所有交换机进行改造使之具备SSP能力智能业务的实现方式• 传统方式每增加一个新业务,在每个网络交换机上增加一块新软件缺点扩展业务工作量大(交换机数量庞大,型号多样)软件烦杂,难于维护厂家软件相互不兼容,业务不能互通智能平台方式概念:将业务交换、业务控制、语音处理等功能集中于一个平台上与智能网方式的比较不采用可重用的SIB,比传统方式灵活,比智能网的可重用性差没有采用标准功能接口,没有采用No.7信令系统。优点:可快速实施无需依赖No.7信令系统的实现。缺点:接口不规范,全国联网时互联成为最大问题业务管理比智能网实现要复杂的多- 结论:过渡形式,将发展成智能网的一部分• 智能网方式克服前两种实现方式的缺点精髓:交换与控制相分离对业务的修改只需改变SCPSIB的使用提高软件重用性,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智能业务实现方式的渐进过程3.问题与应用见课后习题第五节.主要内容电信管理网的概念、体系结构、逻辑层次.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电信管理网的基本概念• 概念的提出电信网络的管理传统方法:建立网管中心• 针对某个功能或区域,按需求建立,没有交流互通随着电信网络规模的增大,其维护越来越复杂,不适应电信发展的要求电信管理网(TMN)在电信网上再建一个网络,将所有电信管理系统纳入这个统一的网络TMN的基本概念提供一个有组织的网络结构,以取得各种类型的操作系统之间、操作系统与电信设备之间互连一个综合、智能、标准化的电信管理系统“综合”的含义对某类网络的综合管理一一包括数据的采集,性能监视、分析,故障报告、定位以及对网络的控制和保护对各类电信网的综合性管理一一通过综合管理系统对专门的网络管理系统进行管理TMN的组成由操作系统、工作站、数据通信网、网元组成电信管理网的体系结构功能体系结构(管理功能块的划分)信息体系结构(信息交互的方式)物理体系结构(物理实现)TMN的逻辑分层和管理功能• TMN管理功能的逻辑层次模型事务管理层业务管理层网络管理层网元管理层TMN管理功能性能管理:对网络运行状态故障管理故障检测:对检测信息处理发现故障并告警故障诊断和定位:确定故障程度及位置故障恢复:启用控制命令序列排除故障(软件)配置管理:更改设备的管理计费管理安全管理:确保网络安全运行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见课后习题(三)课后练习见课后习题。(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分组讨论、课堂讨论等。第六章数据网技术(一)目的与要求了解数据网的分类与结构.掌握分组交换网的工作原理、路由选择、流量和拥塞控制.掌握帧中继网的工作原理、技术特征等.掌握DDN的技术.掌握ATM的工作原理、技术特征等(二)教学内容第一节.主要内容数据网的分类与结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数据网的分类数据通信系统构成• 数据电路+传输控制f数据链路(更可靠,质量更好)6.1.3数据网的构成终端+交换节点+传输链路终端:收、发信息,数据处理和传输控制交换节点:对接入交换节点的数据传输链路的汇集、转接接续和分配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见课后习题第二节.主要内容分组交换网的工作原理、路由选择、流量和拥塞控制.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分组交换的概念•分组交换原理-存储一一转发的工作方式信息(报文)◊分组=分组头+用户数据分组复用和传输方式•数据报方式每个分组在交换节点处独立的进行路由选择-特点•虚电路方式通信前建立逻辑的连接(虚电路)-特点分组交换网技术•组成和结构分组交换网的路由选择•工作原理-分组通过交换节点的延迟:排队时间、CPU处理时间、分组传输时间路由选择•路由选择的两种途径-表控路由选择每个交换节点保存一张路由选择表,包括分组标识ID和出链路的对应关系分组标识口:目的地址、组合地址、虚电路标识路由选择过程:提取分组头◊提取分组标识IDG查路由表◊确定出链路-无表路由选择• 随机路由选择、源站路由选择、计算式路由选择等路由选择•最佳路径的确定衡量“最佳”的标准:时间?费用?距离?质量?衡量的标准不同,所得到的路径也不同数据报的传输方式更利于确定最佳路径路由选择路由选择程序分类-静态和动态路由表更新速度:快(动态)慢(静态)-集中与分布路由表产生地点:路由控制中心(集中)、各交换节点(分布)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见课后习题第三节.主要内容帧中继网的概念、工作原理、技术特征等.基本概念和知识点6.3.1帧中继概念高速网络的出现-高流量突发数据传输要求原有分组交换网的数据传送速率太低专线业务费用昂贵,对突发数据的支持不够灵活-光纤技术的发展可见光波长短◊带宽有几个数量级的增长可靠性高◊网络不需要进行过于复杂的处理-终端用户设备的发展•智能化与处理能力增强,可管理通信的可靠性(差错控制)•概念-简化网络层次结构,将网络中原有的差错控制功能转移到用户终端来处理-网络节点的处理简化了,传输延迟减少,数据传送速率提高•帧中继技术是快速的分组交换技术•特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