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 (2)课件_第1页
产业经济学 (2)课件_第2页
产业经济学 (2)课件_第3页
产业经济学 (2)课件_第4页
产业经济学 (2)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进入壁垒第一节进入壁垒概述第二节结构性进入壁垒第三节策略性进入壁垒第四节进入壁垒的福利效应第一节进入壁垒概述进入壁垒的概念进入壁垒的分类——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入壁垒的研究重点也从分析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和生产技术特点等外生因素转向分析在位企业为了减少未来的竞争,通过自己的策略性行为影响市场结构而形成的内生性壁垒。——色罗普(Salop):如果在位企业采取某项行动目的是想把潜在的竞争对手排挤在市场之外,从而使自己免受进入者的进入威胁,那么由此形成的进入壁垒就是“策略性的(strategic)”进入壁垒我们把进入壁垒定义为:使进入者难以成功地进入一个产业,而使在位者能够持续地获得超额利润,并能使整个产业保持高集中度的因素。进入壁垒的概念把超额利润和高集中度作为进入壁垒的判断标准,原因如下:——超额利润(经济利润)的存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吸引新企业进入某一产业的唯一经济因素。——如果一个产业中企业数量很多、集中度很低,这就意味着几乎不存在限制企业进入的结构性因素,同时由于产业中企业之间的竞争以及大量企业的存在,使得单个企业很难通过策略性行为来阻止新企业的进入。但是如果一个产业中长期存在高集中度和高利润,那么这个产业中必然存在进入壁垒。进入壁垒的概念第一节进入壁垒概述进入壁垒的概念进入壁垒的分类进入壁垒的分类不同学者把进入壁垒按各自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类型。色罗普:把进入壁垒分为“无意的”进入壁垒和“策略性的”进入壁垒。冯·威泽克:把进入壁垒划分为结构性进入壁垒和策略性进入壁垒。按照进入壁垒的成因把它划分为两类:结构性进入壁垒和策略性进入壁垒。构成进入壁垒的结构性因素主要有规模经济、绝对成本优势、必要资本量、产品差别化、网络效应和政府管制等。第二节结构性进入壁垒网络效应必要资本量政府管制产品差别化绝对成本优势壁垒规模经济壁垒产量平均成本ABMCDLRAC图3-1规模经济与进入壁垒O需求D规模经济壁垒构成进入壁垒的结构性因素主要有规模经济、绝对成本优势、必要资本量、产品差别化、网络效应和政府管制等。第二节结构性进入壁垒网络效应必要资本量政府管制产品差别化绝对成本优势壁垒规模经济壁垒绝对成本优势壁垒:指在位企业在任一产量水平下的平均成本都低于潜在进入者(如图)绝对成本优势壁垒在位企业的绝对成本优势可能源于以下因素:(1)在位企业通过专利或技术秘诀控制了最新的生产工艺;(2)在位企业可能控制了高质量或低成本投入物的供应渠道;(3)在位企业可能控制了产品的销售渠道;(4)在位企业拥有具有特殊经营能力和其他技术专长的人才;(5)进入企业在筹集进入资金时可能需要支付更高的资金成本。绝对成本优势壁垒构成进入壁垒的结构性因素主要有规模经济、绝对成本优势、必要资本量、产品差别化、网络效应和政府管制等。第二节结构性进入壁垒网络效应必要资本量政府管制产品差别化绝对成本优势壁垒规模经济壁垒必要资本量是指新企业进入市场必须投入的资本。生产过程的资本密集程度越高,必要资本量越大,新企业筹措资金越困难,其资本费用就比在位企业高,因此新企业进入市场的难度也就越大,这就是必要资本量壁垒。新企业很难筹集到大量资本或者新企业的融资成本比在位企业高的原因为:融市场的不完全性、信息不对称和风险。必要资本量壁垒网络效应或网络外部性(networkexternality):是指消费的外部性,即购买某种商品的消费者数量的增加将提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从而增加了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网络效应壁垒卡茨和夏皮罗(KatzandShapiro)网络效应分为两种:“直接的网络效应”和“间接的网络效应”。“直接的网络效应”:于消费某一产品的用户数量增加而直接导致的网络价值的增大就属于“直接的网络外部性”。“间接的网络效应”:随着某一产品使用者数量的增加,该产品的互补品数量增多、价格降低而产生的价值,这种网络效应主要是由基础产品与辅助产品之间技术上的互补性所形成的。“正反馈效应”:在硬件/软件系统中,一种硬件的用户基数越大,就意味着与这种硬件产品相兼容的软件产品的需求越大,因而会吸引软件产品生产商来生产兼容软件,软件产品的种类和数量就会增加,软件产品的价格水平就会越低,这又会吸引大量的用户购买这种硬件产品,从而使这种硬件产品的网络规模不断扩大,而这又促使大量的软件开发商为这种硬件产品提供配套软件,这就是网络产品的“正反馈效应”。正反馈效应的作用机制使潜在进入者,在存在直接网络效应的产品市场上可能很难获得消费者和用户的支持,因此,用户基数的不对称就成为网络市场上的进入壁垒。

网络效应壁垒构成进入壁垒的结构性因素主要有规模经济、绝对成本优势、必要资本量、产品差别化、网络效应和政府管制等。第二节结构性进入壁垒网络效应壁垒必要资本量政府管制产品差别化绝对成本优势壁垒规模经济壁垒在位企业的产品差异优势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在位企业以专利或技术秘诀形式拥有在优良产品设计方面的有效控制权,使消费者把控制权与优良的产品等同化,企业成了高品质产品的象征,增加了消费者对该企业产品的偏好度。——在位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在定价和销售服务等方面所树立的良好声誉,增加了消费者对该企业产品的偏好度。产品差异化壁垒产品差异:指产业内相互竞争的厂商所生产的产品之间替代程度的不完全性。产品差异主要来源于市场中的消费者对有关企业的产品在长期中所形成的消费者偏好的差异,而且还会因企业的广告宣传活动以及商标法、知识产权法、专利法等法律的支持而得到加强。构成进入壁垒的结构性因素主要有规模经济、绝对成本优势、必要资本量、产品差别化、网络效应和政府管制等。第二节结构性进入壁垒网络效应必要资本量政府管制产品差别化绝对成本优势壁垒规模经济壁垒如果政府认为一个产业中只适合少数几个企业的生存,为避免过多企业进入引起的过度竞争,政府就会实行许可证制度来限制新企业的进入。由于政府的政策和法律一般来说都是企业无法控制的外生变量,所以由此导致的进入壁垒是结构性进入壁垒。政府法律制度壁垒策略性行为是寡占市场中企业通过对影响竞争对手选择的资源进行投资从而改变竞争环境的行为。对策略性进入壁垒的分析是建立在非合作博弈理论和信息经济学的基础之上,进入和进入阻挠被看成是一个在位企业和潜在进入企业的博弈过程。由于在位企业拥有首先行动和信息上的优势,它可以通过进行不可逆的投资或通过自己的行动向潜在进入企业传递对自己有利的信息,使潜在进入者预期到进入后无法获得经济利润,从而主动放弃进入。

第三节策略性进入壁垒进入阻挠的一般模型进入博弈的扩展形式(如图)这一博弈有两个纳什均衡(不进入,斗争)和(进入,默许)。但进入阻挠均衡(不进入,斗争)并不是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因为在位企业的斗争策略是不可置信威胁,在给定进入者已经进入的情况下,在位企业如果实施斗争策略将使自己遭受损失,在位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会选择默许,因此进入企业不会被斗争威胁所吓倒,惟一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是(进入,默许),进入企业将选择进入。进入阻挠的一般模型有效的进入阻挠(如图)进入阻挠的一般模型利用逆向归纳法分析该博弈,如果,则已进行策略性投资的在位企业的最优选择就是斗争,而进入者的最佳策略就是不进入市场,此时在位企业的利润水平为。如果在位企业采取消极行动,则进入者就会进入,在位企业的利润为,因此只有,并且时,即时,存在一个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在位企业的均衡策略是(采取积极行动,如果发生进入就进行斗争),潜在进入企业的均衡策略是不进入,均衡结果是在位企业通过对相关战略资源的投资有效地阻止了进入并使自己获得了经济利润。进入阻挠的一般模型第三节策略性进入壁垒进入阻挠的一般模型沉没成本与进入阻挠常见的进入阻挠策略在位企业的这种投资能否成功阻止进入取决于三个基本条件:(1)这种策略性投资必须发生在进入者的进入决策之前,而且能被进入者观察到。(2)这种投资能通过改变在位者的策略空间和支付函数或通过向进入者传递有关市场信息而改变进入者对进入后利润的预期,从而影响进入者的进入决策。(3)这种投资必须是不可回收或不可逆的,具有承诺价值。沉没成本(sunkcost):是指企业在进入市场时所投入的资本,当企业退出市场时,不能收回的部分。其关键之处就在于它的不可回收或不可逆性产生的承诺价值。

沉没成本与进入阻挠在位企业充分利用自己的在位优势和先动优势,通过策略性投资使潜在进入者改变对进入后产业内竞争状况和利润的预期,从而使潜在进入者降低进入规模或根本不进入市场,在位企业的沉没成本的比例越大,进入者进入的动力越弱。沉没成本与进入阻挠第三节策略性进入壁垒进入阻挠的一般模型沉没成本与进入阻挠常见的进入阻挠策略在很多产业中,企业调整产量是要花费成本的。为提高产出,企业可能需要增加新的设备,投入必要的劳动力和原材料。在位企业可在潜在进入者进入前进行过度生产能力投资,这些生产能力在进入发生之前是闲置的。一旦进入者进入,在位企业可利用已投资的闲置生产能力迅速扩大产量,实施斗争策略,使进入者蒙受损失。潜在进入者在观察到在位企业所作的过度生产能力投资后,理性预期到自己进入后将招致在位者激烈的价格战,自己无法从进入中获利,因此会放弃进入。常见的进入阻挠策略过度生产能力投资干中学(learningbydoing):是指随着企业所生产的累计产量的增加,由于在生产过程中生产经验的积累使企业生产的效率不断提高,生产的平均成本下降。干中学能使在位企业获得多少优势取决于两点:(1)在位企业通过干中学能比新进入企业降低多少成本;(2)学习需要花费的时间。如果学习周期很长或很短,在位企业所能获取的优势都不会很大。学习周期很短时,新进入企业会较容易赶上在位者。学习周期很长时,在位企业只能稍稍领先,不会有太大的优势。当学习周期趋中时,干中学的策略效应比较明显,在位企业能通过在干中学上的策略性投资阻止进入,并获取较高的利润。常见的进入阻挠策略提高竞争对手的成本在位企业采取策略性行为提高竞争对手的成本可以使自己获得成本上的优势,从而达到阻止进入的目的。在位者提高竞争对手成本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垂直一体化——利用政府管制——利用产品的互补性和配件生产——提高工资和其他投入品的价格

常见的进入阻挠策略在位企业影响未来需求结构的策略性行为主要有三种:——产品扩散策略——提高转换成本——利用长期契约锁定产品需求常见的进入阻挠策略影响未来的需求结构第四节进入壁垒的福利权衡进入壁垒与效率流动性壁垒与可竞争市场理论从长期看进入壁垒对社会福利有双重效应。一方面,进入壁垒是与垄断力量相联系的。进入壁垒限制了潜在进入者进入,从而减少了产业中厂商的数目,提高了这一产业的集中度和增强了该产业内大企业的市场权力,从而易于生成垄断性的市场结构,这一结果倾向于减少社会总福利。

另一方面进入壁垒的存在又具有正面作用,一定高度的进入壁垒可以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进入壁垒与效率企业进入或退出市场,其实质是资源重新配置的一种方式,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增加许多额外成本。对于规模经济显著的产业来说,由于进入壁垒的存在,可以阻止低效率的原子型小企业进入市场,提高产业集中度,使社会获得规模经济效益;进入壁垒与效率第四节进入壁垒的福利权衡进入壁垒与效率流动性壁垒与可竞争市场理论沉没成本与流动性壁垒(mobilitybarriers)——流动性壁垒是指限制资本在产业间流动从而使产业内的在位企业获得优势的因素。——沉没成本是理解流动性壁垒的关键因素,正是沉没成本阻止了资本在产业间的流动,限制了潜在进入者进入新的产业领域。可竞争市场与市场均衡所谓完全可竞争市场(perfectlycontestablemarket)是指市场内的企业从该市场退出时完全不用负担不可回收的沉没成本,从而完全自由地进入或退出市场。流动性壁垒与可竞争市场理论由于沉没成本为零,进入和退出是自由的,潜在进入者为了追求利润会迅速进入任何一个具有经济利润的可竞争市场,而当在位者做出报复反应使价格下降到无利可图时,它们会无摩擦地快速撤出。这种进入形式通常被称为“打了就跑”策略(Hit-and-runentry),进入企业在该产业中滞留时间的长短,通常取决于在位企业的反应速度。可竞争市场理论表明,在沉没成本为零和不存在流动性壁垒的条件下,即使是垄断和寡占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