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化学总复习-第22讲 化学平衡状态 讲练【系列二】_第1页
高三一轮化学总复习-第22讲 化学平衡状态 讲练【系列二】_第2页
高三一轮化学总复习-第22讲 化学平衡状态 讲练【系列二】_第3页
高三一轮化学总复习-第22讲 化学平衡状态 讲练【系列二】_第4页
高三一轮化学总复习-第22讲 化学平衡状态 讲练【系列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年高考“最后三十天”专题透析2017年高考“最后三十天”专题透析好教育云平台——教育因你我而变好教育云平台——教育因你我而变第22讲化学平衡状态夯实基础1.用Cl2生产某些含氯有机物时会生成副产物HCl,利用下列反应可实现氯的循环利用:4HCl(g)+O2(g)2Cl2(g)+2H2O(g)ΔH=-115.6kJ/mol,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反应物发生上述反应,能充分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气体的质量不再改变B.氯化氢的转化率不再改变C.断开4molH—Cl键的同时生成4molH—O键D.n(HCl)∶n(O2)∶n(Cl2)∶n(H2O)=4∶1∶2∶22.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s)+2B(g)C(g)+D(g),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已达平衡的是()①混合气体的密度②混合气体的压强③B的物质的量浓度④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3.对可逆反应N2(g)+3H2(g)2NH3(g)ΔH=-92.4kJ·mo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达到化学平衡时,若扩大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molN2的同时,消耗2xmol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达到化学平衡时,2v正(H2)=3v逆(NH3)D.加入催化剂,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不变4.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1molA和1molB进行反应:2A(g)+B(g)2C(g),达到平衡时生成0.6mol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容器内气体密度保持不变时,可以判断反应已达平衡B.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体积变为5L,C的平衡浓度变为原来的2倍C.其他条件不变,若增大压强,则物质A的转化率减小D.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百分含量为0.3535.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为3CO(g)+Fe2O3(s)3CO2(g)+2Fe(s),已知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温度/℃100011501300平衡常数4.03.73.5A.增加Fe2O3固体可以提高CO的转化率B.减小容器体积既能提高反应速率又能提高平衡转化率C.该反应的正反应的ΔH<0D.当容器内气体密度恒定时,不能标志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6.在一定条件下,将H2与CO2分别按n(H2)∶n(CO2)=1.5、2投入某恒压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6H2+2CO2C2H5OH+3H2O,测得不同温度时CO2的平衡转化率如下图中两条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达平衡时,6v正(H2)=2v逆(CO2)B.正反应的反应热:ΔH<0C.平衡常数:Kb<KcD.曲线Ⅰ的投料:n(H2)∶n(CO2)=27.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NH2COONH4(s)2NH3(g)+CO2(g)。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的平衡数据如下表:温度(℃)15.020.025.030.035.0平衡总压强(kPa)5.78.312.017.124.0平衡气体总浓度(×10-3mol·L-1)2.43.44.86.89.4(1)可以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2v(NH3)=v(CO2)B.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C.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D.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2)取一定量的氨基甲酸铵固体放在一个带活塞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在25℃下达到分解平衡。若在恒温下压缩容器体积,氨基甲酸铵固体的质量将。(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的焓变ΔH0,熵变ΔS0。(填“>”“<”或“=”)

8.在一个10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B(g)C(g)+D(g),测得平衡常数和温度的关系如下:温度/℃70080083010001200平衡常数1.71.1K0.60.4回答下列问题:(1)ΔH0(填“<”或“>”)。

(2)830℃时,向一个10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A和1molB,则:①反应达平衡时,n(D)=0.5mol,则A的平衡转化率为;

②该温度下平衡常数K=。

(3)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依据为。

a.c(A)不再改变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c.体系内压强不再改变d.单位时间内生成C和消耗D的物质的量相等(4)1200℃时反应C(g)+D(g)A(g)+B(g)的平衡常数为。

能力提升9.为了控制温室效应,工业上可用CO2来生产甲醇。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3molH2,发生如下反应:CO2(g)+3H2(g)CH3OH(g)+H2O(g)Δ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B.当v(CO2)∶v(H2)=1∶3时,反应达到平衡C.当c(CH3OH)=1mol·L-1时,反应达到平衡D.平衡后再充入一定量的CO2,甲醇的体积分数一定增大10.已知反应2CH3OH(g)CH3OCH3(g)+H2O(g)在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400。此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amolCH3OH,反应到某时刻测得各组分的浓度如下:物质CH3OHCH3OCH3H2O浓度/(mol·L-1)0.440.60.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1.64B.此时刻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C.若起始时加入2amolCH3OH,则达到平衡时CH3OH的转化率增大D.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化,则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11.将0.2mol·L-1的KI溶液和0.05mol·L-1Fe2(SO4)3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取混合液分别完成下列实验,能说明溶液中存在化学平衡“2Fe3++2I-2Fe2++I2”的是()实验编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①滴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②滴入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③滴入K3[Fe(CN)6]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④滴入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A.①和② B.②和④ C.③和④ D.①和③12.碳、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CH4催化还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CH4(g)+4NO2(g)4NO(g)+CO2(g)+2H2O(g)ΔH1=-574kJ·mol-1CH4(g)+4NO(g)2N2(g)+CO2(g)+2H2O(g)ΔH2若2molCH4还原NO2至N2,整个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为1734kJ,则ΔH2=。

(2)据报道,科学家在一定条件下利用Fe2O3与甲烷反应可制取“纳米级”的金属铁。其反应如下:Fe2O3(s)+3CH4(g)2Fe(s)+3CO(g)+6H2(g)ΔH>0①若反应在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1min后达到平衡,测得Fe2O3在反应中质量减少3.2g。则该段时间内CO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②若该反应在恒温恒压容器中进行,能表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填序号)。

a.CH4的转化率等于CO的产率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c.v(CO)与v(H2)的比值不变d.固体的总质量不变③该反应达到平衡时某物理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当温度由T1升高到T2时,平衡常数KAKB(填“>”“<”或“=”)。纵坐标可以表示的物理量有哪些?。

a.H2的逆反应速率b.CH4的体积分数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d.CO的体积分数(3)工业合成氨气需要的反应条件非常高且产量低,而一些科学家采用高质子导电性的SCY陶瓷(能传递H+)实现氨的电化学合成,从而大大提高了氮气和氢气的转化率。电化学合成氨过程的总反应式:N2+3H22NH3,该过程中还原反应的方程式为。

答案精解精析夯实基础1.BA项,反应前后气体的总质量始终不变;B项,反应物转化率不变时,一定是平衡状态;C项,断开H—Cl键与生成H—O键描述的均是正反应,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项,投料量未知,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间无必然联系。2.C①当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时,说明容器中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则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②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容器中的压强始终不发生变化;③B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能证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④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无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均不变。3.CA项,扩大容器体积即减小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B项,N2的生成和NH3的消耗均表示逆反应方向,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项,化学反应中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2v正(H2)=3v正(NH3),达平衡时v正(NH3)=v逆(NH3),所以平衡时2v正(H2)=3v逆(NH3);D项,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4.DA项,容器体积恒定,气体总质量恒定,所以气体密度始终不变;B项,缩小容器体积,平衡正向移动,C的平衡浓度大于原来的2倍;C项,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A的转化率增大;D项,据三段式可知,平衡时n(A)=0.4mol,n(B)=0.7mol,故C的体积百分含量为0.65.CA项,增加Fe2O3固体,平衡不移动,则CO的转化率不变;B项,减小容器体积,反应速率加快,但平衡不移动,不能提高平衡转化率;C项,由表格中数据可知,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小,则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故正反应的ΔH<0;D项,容器内气体密度恒定时,气体的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则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6.AA项,达到平衡时,2v正(H2)=6v逆(CO2);B项,由图可知,随温度升高CO2的平衡转化率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C项,对于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又b点温度高于c点,所以Kb<Kc;D项,其他条件一定时,n(H2)∶n(CO2)越大,则二氧化碳的转化率越大,故曲线Ⅰ的投料:n(H2)∶n(CO2)=2。7.答案(1)BC(2)增大(3)>>解析(1)A项,未指明反应方向,且倍数关系不正确;该反应中NH2COONH4为固体,当压强或气体密度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C项正确;D项,由于得到的气体中NH3与CO2的体积比恒为2∶1,且体系中只有这两种气体,故NH3的体积分数始终不变。(2)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缩小容器体积即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固体质量增大。(3)由表中数据可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气体的总浓度增大,即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则该反应为吸热反应,ΔH>0;反应体系中NH2COONH4为固体,而NH3、CO2为气体,该反应的正反应为熵增反应,即ΔS>0。8.答案(1)<(2)①50%②1(3)ad(4)2.5解析(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即平衡逆向移动,说明ΔH<0。(2)①反应达到平衡时,n(D)=0.5mol,反应的A为0.5mol,则A的平衡转化率为0.②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均为0.5mol,浓度均为0.05mol/L,该温度下平衡常数K=0.05(3)a项,c(A)不再改变,说明达到了平衡状态;b项,容器的体积不变,气体的质量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c项,该反应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体系内压强始终不变;d项,单位时间内生成C和消耗D的物质的量相等,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了平衡状态。(4)1200℃时反应C(g)+D(g)A(g)+B(g)的平衡常数与A(g)+B(g)C(g)+D(g)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因此C(g)+D(g)A(g)+B(g)的平衡常数为10.4=2.5。能力提升9.AA项,ΔH>0,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增大;B项,任意时刻均有v(CO2)∶v(H2)=1∶3;C项,已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故c(CH3OH)不可能等于1mol·L-1;D项,平衡后再充入一定量的CO2,甲醇的体积分数减小。10.BA项,a=(0.44+2×0.6)×2=3.28;B项,Qc=0.6×0.60.442=1.86<K=400,反应正向进行,所以v正>v逆;C项,若起始时加入2amolCH3OH,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11.D若溶液中不存在化学平衡“2Fe3++2I-2Fe2++I2”,则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I-、Fe2+、I2;若存在化学平衡,则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Fe3+、I-、Fe2+、I2。要证明溶液中存在化学平衡,只需证明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Fe3+、Fe2+(或I2)即可,故选D。12.答案(1)-1160kJ·mol-1(2)①0.012mol·L-1·min-1②bd③<bc(3)N2+6H++6e-2NH3解析(1)若2molCH4还原NO2至N2,整个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为1734kJ,则2CH4(g)+4NO2(g)2N2(g)+2CO2(g)+4H2O(g)ΔH3=-1734kJ·mol-1。利用盖斯定律可得,ΔH2=ΔH3-ΔH1=-1160kJ·mol-1。(2)①Fe2O3在反应中质量减少3.2g即0.02mol,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CO增加0.06mol,该段时间内CO的平均反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