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古代商业经济_第1页
必修二-古代商业经济_第2页
必修二-古代商业经济_第3页
必修二-古代商业经济_第4页
必修二-古代商业经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我国古代商业的起源商代货币“贝”为什么我们把做生意的人称为“商人”?

传说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为了维持生计东奔西跑地作买卖,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的职业。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称他们的职业为“商业”,贩卖的物品为“商品”

。这种叫法一直延续到今天。

商朝商业初具规模,已经具备了商业的一些基本要素,如出现了职业商人和商业活动的交换媒介——货币。贷财债一、发展概况(远古——商周—春秋战国—汉—隋唐—宋元—明清)宋元:长途贩运海上丝绸之路二、发展表现(一)商品和货币

商品来源:农产品和手工产品货币演变:贝—半两钱—交子(北宋最早纸币)——白银(明清盛行)(二)内外贸易汉唐(陆上丝绸之路)——宋元(海上丝绸之路)—明清(海禁政策)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计中反映了宋代()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A在北京曾经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从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3876枚。根据以为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有()①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②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③诸侯国之间商业贸易往来频繁④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A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载,“今北土之吉贝(棉花)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这说明当时()A.商业是棉纺织发展的前提B.商人买贱卖贵伤害了农业C.北方农业生产比南方发达D.南方经济较北方更有优势D(三)服务:邸店、柜坊、飞钱、会馆

会馆: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邸店:唐代以后供客商堆货﹑交易﹑寓居的行栈的旧称。

柜坊:唐宋在城市中替别人保管银钱的商户

飞钱:唐代出现汇兑业务形式。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C.会馆为旅居异乡的同乡商人所组建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B(四)商人和商人组织徽商与晋商明代:会馆、商帮

明清时期,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由于商业竞争加剧,区域商人群体形成。实力最强的如晋商、徽商等。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河南南阳的山陕会馆徽文化是"滋养"百年徽商徽商与晋商徽商与晋商都以经营盐业起家;积累起商业资本后扩大经营范围,涉足其他行业;还办金融机构,甚至走出国门,把生意做到国外,积累起巨额财富。徽商与晋商是全国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两大商帮。山西商帮徽州商帮

福建商帮广东商帮

山东商帮

宁波商帮

龙游商帮

洞庭商帮

江西商帮

陕西商帮明清十大商帮商业道德商业竞争激烈--义中取利,信誉第一--贾而好儒,财自道生--自强不息,爱拼会赢--敢想敢干,敢为人先--重土乐安,诚实守信--灵活善变,开拓创新--海纳百川,宽以待人--审时度势,稳中求胜--广泛从业,小本经营--追求厚利,既和且平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坐落在山西祁县东观镇乔家堡村,是清朝富商乔氏家族的宅院。乔氏家族的第一代创业人乔贵发,在包头苦心经营,终于发展起一家最大商号,店铺居宅达到1000多间。到第二代乔致庸,开始了金融业的活动,把商行、银号从包头开到北京、天津、太原等地。现存的乔家大院,是乔氏家族经数次扩建而成。

“秤平、斗满、尺满足”这是晋商总结出来的商谚。以“诚信”著称天下,成就了晋商数百年的辉煌。商人“仁”“这就是今天中国大地上各式银行的‘乡下祖父’,也是中国金融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所在。”——余秋雨“有没有私人资本发育的社会环境,有没有法制对私人资本的维护,是传统金融与现代金融的分水岭;两山相隔一个时代,而不是一山的上坡和下坡。”——王家范

历经百年,胡庆余堂依然熠熠生辉,保持“真不二价”的传统。

“秤平、斗满、尺满足”这是晋商总结出来的商谚。以“诚信”著称天下,成就了晋商数百年的辉煌。

从明代中叶到清朝乾隆末年,有一支商帮称雄中国商界300多年,那就是徽商。在辉煌的数百年间,徽商造就了一批享誉中华大地的的百年老字号,有的至今还熠熠生辉,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尽管徽商有过极其辉煌的历史,但是今天的"徽商"面临着尴尬的境地:在目前各类财富排行榜中,少有安徽人的身影。“红顶商人”胡雪岩。(五)市场1、市的发展朝代市的发展情况秦代汉代南北朝唐朝宋朝明清汉代:市有专门管理机构“东西九市”争鸣:唐代有没有夜市?请阅读下列两则材料,作出判断,并说说你的理由。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

——《唐六典》材料一:注:王建(767—约830年)

材料二: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是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王建《夜看扬州市》洛阳风俗不禁街,骑马夜归香满怀

——晚唐诗人薛逢材料一: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

——《唐六典》材料二: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是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王建(767—约830年)《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时会琴客》宋太祖赵匡胤“京城夜市至三鼓已来,不得禁止。”

——《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七》思考7:如何理解这两段关于唐朝“市”的材料?突破时间上的限制有时间上的限制,但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的发展有空间上的限制《清明上河图》局部材料一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京师并河居人,盗凿汴堤以自广,或请令培筑复故,又按民庐侵官道者使撤之

。”材料二仁宗景祐元年(1034)十一月甲辰诏:京旧城内侵街民舍在表柱外者,皆毁撤之。遣入内押班岑守素,与开封府一员专其事,权知开封府王博文请之也。——引自《续资治通鉴长编》侵河侵街侵街侵河宋徽宗历史虚拟情景《清明上河图》风靡一时。在看到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后,他对京城出现的“侵街”、“侵河”大为吃惊,于是下令开封府尹彻查此事。开封府尹不敢怠慢,立即进行实地考察……思考8:你认为为何会出现“侵河”、“侵街”?它反映了当时的“市”发生了什么变化?思考9:你认为在实地考察中,除了“侵河”“侵街”之外,开封府尹更多的将会看到什么景象?请说明理由突破空间上的限制思考:古代“市”的发展呈现出哪些趋势?①政府直接监管到放松管理②由严格时空限制到突破时空限制③从城市发展到乡村④从商品买卖场所发展为服务设施完备的商业区2、商业都会朝代商业都会的崛起战国汉代新朝唐代宋代明清城市出现商业区(“市井”)都市因商业集中而繁荣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形成(长安、五都)长安、洛阳、扬州、杭州、湖州繁盛汴京等都市的商业繁盛工商业市镇兴起(苏州、景德镇等)城市功能秦—唐代经济功能增强到工商业市镇政治、军事城镇为主宋—明清国内工商业发展形成对外贸易形成汉唐丝绸之路的商路城市明清沿海港口城市城市的由来: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以后“城”、“市”结合,成为社会的中心,商业的繁荣也就总是与城市联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