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学(讲义)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3144eb01f2c4ce037cdbb209093c896/23144eb01f2c4ce037cdbb209093c8961.gif)
![成本会计学(讲义)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3144eb01f2c4ce037cdbb209093c896/23144eb01f2c4ce037cdbb209093c8962.gif)
![成本会计学(讲义)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3144eb01f2c4ce037cdbb209093c896/23144eb01f2c4ce037cdbb209093c8963.gif)
![成本会计学(讲义)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3144eb01f2c4ce037cdbb209093c896/23144eb01f2c4ce037cdbb209093c8964.gif)
![成本会计学(讲义)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3144eb01f2c4ce037cdbb209093c896/23144eb01f2c4ce037cdbb209093c896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总论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讲述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通过本章教学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成本会计的有关基本理论,明确这些理论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这些基本理论对成本会计的内容构成、方法体系和相关实务的重要影响及指导作用。教学重点和难点:成本会计的内容和成本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所负担的职能、任务等有关问题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本章的难点内容是如何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教学形式和时间安排:本章教学应采用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本章课堂教学时间为4学时,其中3学时用于讲授,1学时用于课堂讨论。教学内容:第一节成本的经济实质和作用一、成本的经济实质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1)成本是商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商品的成本价格。(2)成本具有耗费性质,即成本是指在商品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各项费用的总合;(3)成本具有补偿性,即成本是商品生产者为维持简单再生产所应确认的补偿尺度;(4)成本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决策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成本的经济实质可概括为: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资金的总合。二、成本的作用成本的经济实质决定了成本在经济管理中具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成本是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
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
成本是制定产品价格的一相重要因素;•
成本是进行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三、成本会计的对象成本会计的对象可以概括为:各行业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成本和有关的经营管理费用,简称成本、费用。四、成本会计的职能现代成本会计的主要职能有: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一)成本预测是根据成本的有关数据和具体情况,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对未来的成本水平及其发展趋势作出科学估计,以便为成本决策、成本计划和成本控制提供及时的有效的信息,提高成本管理的科学性和预见性。(二)成本决策是在成本预测的基础上,结合其他有关资料,运用一定的方法,选择最优成本方案。(三)成本计划是根据成本决策所确定的目标,规定在一定的期间内企业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所需要的生产费用额。并确定各种产品的成本水平。(四)成本控制是根据预定的目标,对成本的发生和形成过程以及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和条件施加主动的影响,以实现最优成本的一种行为。(五)成本核算是对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按照一定的对象和标准进行归集和分配,以计算各成本计算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六)成本分析是根据成本核算资料,运用一系列技术方法,揭示影响产品成本水平变动的各种因素,极其各种因素变化对产品成本的影响程度。(七)成本考核是指以各责任者为成本考核对象,按责任的归属来核算和报告有关成本信息,评价其工作业绩。五、成本会计的意义成本会计的主要意义是: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及时提供成本信息;优化成本决策,确立目标成本;加强成本控制,防止挤占成本;促进成本责任制的巩固和发展,增加企业活力。六、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企业的成本会计结构,是在企业中直接从事成本会计工作的机构。是企业会计机构的组成部分。企业内部各级成本会计机构之间的组织分工,有集中工作和分散工作两种方式。集中工作方式,是指成本会计工作中的核算、分析等各方面工作,主要由厂部成本会计机构集中进行,车间等其他单位中的成本会计机构和人员只负责登记原始记录和填置原始凭证,对它们进行初步的审核、整理和汇总,为厂部进一步工作提供资料。分散工作方式,亦称非集中工作方式,是指成本会计工作中的核算和分析等方面工作,分散由车间等其他单位的成本会计机构或人员分别进行。厂部成本会计机构负责对各下级成本会计机构或人员进行业务上的指导和监督,并对权臣全厂成本进行综合的核算、分析等工作。七、成本会计的法规和制度成本会计的法规和制度是组织和从事成本会计工作必须遵守的规范,是会计法规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成本会计法规和制度的原则是按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制定。成本会计法规和制度的种类:(一)《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它们是经国务院批准,由财政部发布的企业进行财务、会计工作的基本准则。(二)《企业会计制度》。它是由财政部制定的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包括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它是规范会计行为的重要环节。(三)企业的成本会计制度、规程和办法。各企业为了具体规范本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还应根据上述各种法规第2章
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要求、费用的分类、成本核算需要设置的会计科目以及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教学重点和难点:成本核算的要求;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教学形式和时间安排:本章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次现场教学,使学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企业成本计算的实务有一个感性认识和初步了解。课堂教学时间为4学时。教学内容:•
成本核算的内容和意义一、费用的概念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二、成本核算的内容(一)成本核算的概念成本核算是指企业对生产费用的发生和产品成本的形成进行的审核、记录和计算。(二)成本核算制度1.完全成本法2.制造成本法3.变动成本法(三)成本核算的内容包括费用的汇总核算和产品成本的计算两部分。三、成本核算的意义第二节成本核算的要求为充分发挥成本核算的作用,正确、及时地提供有用的信息,在成本核算中应贯彻以下要求:一、从管理要求出发,做到算管结合,算为管用二、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一)正确划分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和非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的界线(二)正确划分生产费用和经营管理费用的界限(三)正确划分各个月份的费用界限(四)正确划分各种产品的费用界限(五)正确划分完工产品和再产品的费用界限这五个方面费用界限的划分,都应遵循收益原则,即谁受益谁负担,负担费用的多少,应与收益程度大小成正比。三、做好各项基础工作(一)建立健全各项原始记录制度(二)建立健全定额管理制度(三)建立健全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检验、领退料盘点制度(四)建立健全厂内计划价格制度第三节费用的分类一、费用按其经济内容分类费用按其经济内容所作的分类,称为“费用要素”。一般有以下9种:(1)外购材料:它是指企业耗用的一切从外部购进的原料及主要材料、半成品、辅助材料、包装物、修理用备件和低值易耗品等。(2)外购燃料。它是指企业耗用的一切从外部购进的各种燃料,包括固体、液体、气体燃料。(3)外购动力。它是指企业耗用的从外部购进的各种动力。(4)工资。它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支付给全体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5)福利费。它是指企业按照工作总额的规定比例计提的职工福利费。(6)折旧费。它是指企业按照规定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7)利息费用。它是指企业的借款利息费用减去利息收入后的净额。(8)税金。它是指企业交纳的应在费用中列支的四项税金,包括房产税、印花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等。(9)其他费用。它是指不属与以上各要素的费用,例如邮电费、租赁费、外部加工费等。二、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费用按经济用途首先分为应计入产品、劳务成本的费用和不计入产品、劳务成本的费用;应计入产品、劳务成本的费用又可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其中直接费用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费用;间接费用指制造费用。不应计入产品、劳务成本的费用称之为期间费用,包括营业费用、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费用按经济用途所作的分类,称之为“成本项目”。一般有以下四个:(1)直接材料直接材料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主要材料和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2)直接人工直接人工是指参加产品生产的工人工资以及按生产工人工资和规定比例计提的职工福利费。(3)制造费用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各生产单位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生产单位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费、生产单位房屋、机器设备的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劳动保护费等。三、按费用与产品产量的关系分类按照费用与产品产量的关系,生产费用可划分为固定费用与变动费用。(1)固定费用固定费用是指其总额不随产量的增减而变动的费用。如管理人员的工资、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2)变动费用变动费用是指与产品产量的增减有直接联系的费用。如原材料费用、计件工资、包装材料等费用,这类费用一般与产品产量成正比例变动。第四节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和账户设置一、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一)对费用进行确认,确定产品成本的核算范围(二)将应计入本期产品成本的各种要素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按成本项目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各种产品成本。(三)对既有完工又有未完工的产品,将月初在产品成本和本月生产费用之和,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该种完工产品成本。(四)结转完工产品成本。二、成本核算的账户设置(一)“生产成本”账户“生产成本”账户下可以分设“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两个明细账户。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其他直接支出等直接费用,直接计入生产成本账户借方的有关成本项目内,其他间接费用先在制造费用科目归集,月终再按一定的标准,分配计入有关产品成本的制造费用成本项目。企业已完工并验收入库的产成品及入库地自制半成品,月终应按实际成本从本账户的贷方转出。本账户的月末余额为尚未加工完成的各种在产品成本。(二)“制造费用”账户“制造费用”账户是用以核算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未单设成本项目的费用。企业发生的制造费用,计入该账户的借方,进行归集,月终分配制造费用时,计入该账户的贷方,除季节性生产企业按年度计划成本分配外,该账户月末一般无余额。该账户应按车间别设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三)“待摊费用”、“预提费用”账户的设置同财务会计。(四)“废品损失”账户“废品损失”账户用以核算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废品损失,该账户借方归集所有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和不可修复废品的成本,贷方登记不可修复废品的残料价值和应收的赔款,月终将废品损失总额再转回到生产成本账,由本月合格品负担。“废品损失”账户月末无余额。(五)“停工损失”账户“停工损失”账户用以核算企业停工期间发生的实际费用,该科目应按车间设立明细账,账内按成本项目设立专栏或专行,进行明细核算。经财会部门审核后的“停工报告单”是停工损失明细账登记的依据,借记停工期间发生的各种损失,贷记根据不同原因结转的停工损失,经过结转该账户月末无余额。(六)其他期间费用类账户的设置与登记同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各账户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和依存的关系,请参考教材有关成本核算账务处理基本图示。生产成本核算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企业应本着自身的核算特点和管理要求,选择适合与本企业的成本计算对象、成本项目及成本计算方法。(二)需单独核算废品损失的企业,可以在“基本生产成本”账户下设置“废品损失”明细科目,以归集和分配生产车间所发生的废品损失。(三)需单独核算停工损失的企业,可以在“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户下设置“停工损失”明细账户,以归集和分配基本生产车间发生的各项停工费用。和制度,结合本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和管理要求,具体制定本企业的成本会计制度、规程和办法。第三章要素费用分配的核算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本章讲述各种费用的横向归集和分配(即在各种产品及期间费用之间的归集与分配),是成本核算中最基本的内容。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和帐务处理的基本程序,掌握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费用发生后如何归集起来,再按受益对象分配出去,直至生产终结计算出完工产品的成本。要求掌握费用发生的每一环节的归集和分配。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了解成本的开支范围;理解各种费用的横向和纵向的归集与分配共同构成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间接计入费用的基本分配;原材料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法;原材料定额费用比例分配法。教学形式和教学时数: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辅导和习题练习为辅,在此基础上安排一次课堂讨论。课堂讲授以传授基本知识为目的,习题演练以及时巩固、及时纠错为目的,课堂讨论以帮助理解、加深印象为目的。教学时数:1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要素费用分配核算概述我们在上一章已经知道要素费用包括:外购材料、外购燃料、外购动力、工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利息费用、税金以及不属与以上各要素的费用的其他支出。这里对要素费用进行核算,主要学习将发生的要素费用合理的分配计入产品成本或期间费用。企业发生的各种要素费用应该按其发生的部门(或地点)和用途进行合理的分配。(一)要素费用的分配去向1.基本生产部门发生的费用按用途,可分为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费用和用于生产部门组织和管理生产的费用(包括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费用)两部分。(1)直接用于产品生产并专门设有成本项目的费用,例如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或从事产品生产工人的工资费用,应记入“基本生产成本”总账和该种产品的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的“直接材料”或“直接人工”成本项目。(2)用于生产部门组织和管理生产的费用对于基本生产部门组织和管理生产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费用),则记入“制造费用”总账和所属明细账进行归集。月末分配记入“基本生产成本”总账和该种产品的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的“制造费用”成本项目。
2.辅助生产部门发生的费用对于辅助生产部门发生的各种费用,也可按用途分为直接用于辅助产品生产(或劳务)的费用和用于辅助生产部门组织和管理生产的费用两部分。对辅助生产有以下两种处理方法。(1)直接用于辅助产品生产(或劳务)的费用,应记入“辅助生产成本”总账和相应产品或劳务的明细账的“直接材料”或“直接人工”成本项目。用于辅助生产部门组织和管理生产的费用则先记入“制造费用”总账和所属明细账进行归集。月末分配记入“辅助生产成本”总账和所属明细账的“制造费用”成本项目。(2)如果辅助生产不对外提供商品产品、而且辅助生产车间规模较小、辅助产品或劳务单一时,为了简化核算工作,不设“制造费用”科目,辅助生产部门发生的费用直接全部记入“辅助生产成本”总账和相应的明细账。3.销售机构、行政管理部门以及筹集资金发生的费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用于产品销售的费用、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的费用,以及筹集资金发生的费用,应分别记入“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总账和所属明细账,做为期间费用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冲减当期损益。(二)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间接计入费用的分配间接计入费用的分配方法如下:首先,选用适当的分配标准,常见的分配标准主要有三类:①成果类,例如产品的重量、体积、面积、产量、产值等;②消耗类,例如生产工时、机器工时、原材料的消耗量、原材料费用等;③定额类,例如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定额工时等。其次,计算分配率。费用分配率的计算公式如下:最后,求出分配额。费用分配额的计算公式如下:某分配对象应分配的费用=该对象的分配标准额×费用分配率第二节材料费用的核算材料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耗用的原料及主要材料、半成品、辅助材料、包装物、修理用备件、低值易耗品等。不论是耗用的外购材料还是耗用的自制材料,都应按照发生的部门(或地点)以及用途分配计入产品成本或当期损益。一、材料费用的分配去向1.基本生产车间耗用的材料基本生产车间耗用的材料按用途,可分为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材料和一般耗用的材料。(1)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材料,应记入“基本生产成本”总账和相应产品的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的“直接材料”成本项目。(2)基本生产车间一般耗用的材料,则记入“制造费用”总账和所属明细账进行归集。月末分配记入“基本生产成本”总账和相应产品的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的“制造费用”成本项目。2.辅助生产车间耗用的材料对于辅助生产部门耗用的材料,也可按用途分为直接用于辅助产品生产(或劳务)的材料和一般耗用材料两部分。(1)直接用于辅助产品生产(或劳务提供)的材料,应记入“辅助生产成本”总账和相应产品或劳务的明细账的“直接材料”成本项目。用于辅助生产车间一般耗用材料先记入“制造费用”总账和所属明细账进行归集。月末分配记入“辅助生产成本”总账和所属明细账的“制造费用”成本项目。这种处理方法与基本生产类似。(2)如果辅助生产不对外提供商品产品、而且辅助生产车间规模较小、辅助产品或劳务单一时,为了简化核算工作,可不设“制造费用”科目,辅助生产车间耗用的材料直接的全部记入“辅助生产成本”总账和相应的明细账。3.销售机构、行政管理部门耗用的材料销售机构、行政管理部门耗用的材料,不计入产品成本,而应分别记入“营业费用”、“管理费用”总账和所属明细账,做为期间费用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冲减当期损益。二、直接材料费用中间接计入费用的分配1.原材料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法。原材料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法,就是以原材料定额耗用量为分配标准,分配原材料费用的一种方法。其计算程序是:(1)计算各种产品原材料的定额耗用量;(2)以原材料定额耗用量为分配标准,计算原材料费用分配率;(3)计算各种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费用。计算公式如下:某种产品原材料的定额耗用量=该种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费用=该种产品原材料的定额耗用量×原材料费用分配率
为了便于考核材料消耗定额的执行情况,加强原材料的消耗的实物管理,也可以按定额耗用量的比例分配计算各种产品的实际消耗原材料的数量,然后再根据原材料的单价计算各种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费用。计算公式如下: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费用=该种产品原材料耗用量×原材料单价
2.原材料定额费用比例分配法原材料定额费用比例分配法,就是以原材料定额费用为分配标准,分配原材料费用的一种方法。其计算程序是:(1)计算各种产品原材料的定额费用;(2)以原材料定额费用为分配标准,计算原材料费用分配率;(3)计算各种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费用。计算公式如下:某种产品原材料的定额费用=该种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原材料费用定额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费用=该种产品原材料的定额费用×原材料费用分配率
3.产品重量比例分配法产品重量比例分配法,是以产品重量为分配标准,分配原材料费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一般在产品所耗用材料的多少与产品重量有着直接关系的情况下采用。其计算程序是:(1)以原材料定额费用为分配标准,计算原材料费用分配率;(2)计算各种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费用。计算公式如下: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费用=该种产品重量×原材料费用分配率
4.产品产量比例分配法产品产量比例分配法,是以产品产量为分配标准,分配原材料费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一般在产品所耗用材料的多少与产品产量有着密切关系的情况下采用。其计算程序是:(1)以原材料定额费用为分配标准,计算原材料费用分配率;(2)计算各种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费用。
计算公式如下: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费用=该种产品产量×原材料费用分配率
三、编制原材料费用分配表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现列示M制造公司的原材料费用分配表,见表3-1。表3—1原材料费用分配表M制造公司2001年6月应借科目成本或费用项目直接计入分配计入工资费用合计定额耗用量(千克)分配金额(分配率1.8)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直接材料15200260006480080000乙产品直接材料7400120002160029000小计226003800086400109000制造费用费用基本生产车间产车间机物料消耗20002000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材料45004500供水车间材料65006500小计1100011000管理费用其他20002000营业费用包装费18001800合计39400125800
企业还应根据原材料费用分配表,编制原材料费用分配的会计分录: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80000——乙产品29000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2000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4500——供水车间6500管理费用2000营业费用1800贷:原材料125800如果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的日常核算,表3-1中应分为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分别反映各种材料费用的耗用情况。四、燃料费用的分配燃料费用的分配程序与方法和原材料相同,可比照上述材料费用分配来进行。第三节外购动力费用的分配外购动力费用是指企业从外部单位购入的电力、蒸汽、热力等所支付的费用,应按照发生的部门(或地点)以及用途进行分配。一、外购动力费用的分配去向1.基本生产车间耗用的动力基本生产车间耗用的动力按用途,可分为直接用于产品生产工艺的动力用电和车间一般照明用电。(1)直接用于产品生产工艺动力用电,属于直接燃料及动力,应记入“基本生产成本”总账和相应产品的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的“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2)基本生产车间照明等用电,则记入“制造费用”总账和所属明细账进行归集。月末分配记入“基本生产成本”总账和相应产品的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的“制造费用”成本项目。2.辅助生产车间耗用的动力对于辅助生产部门耗用的动力,也可按用途分为直接用于辅助产品生产(或劳务)的生产工艺动力用电和照明用电两部分。(1)直接用于辅助产品生产工艺动力用电,应记入“辅助生产成本”总账和相应产品或劳务的明细账的“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用于辅助生产车间照明用电先记入“制造费用”总账和所属明细账进行归集。月末分配记入“辅助生产成本”总账和所属明细账的“制造费用”成本项目。这种处理方法与基本生产类似。(2)如果辅助生产不对外提供商品产品、而且辅助生产车间规模较小、辅助产品或劳务单一时,为了简化核算工作,可不设辅助生产的“制造费用”科目,辅助生产车间耗用所有电力直接的全部记入“辅助生产成本”总账和相应的明细账。3.销售机构、行政管理部门耗用的动力销售机构、行政管理部门耗用的电力,不计入产品成本,而应分别记入“营业费用”、“管理费用”总账和所属明细账,做为期间费用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冲减当期损益。二、外购动力费用中间接计入费用的分配企业各车间、部门通常都装有仪表,在有仪表记录的情况下,应根据仪表所示耗电量及单价计算应分配的外购动力费用;但是,车间内的生产工艺动力用电,一般无法按产品分别安装电表,因而生产工艺动力用电的费用属于间接计入费用,需要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分配动力费用的标准通常有:生产工时、机器工时、机器功率时数和定额耗电量等。三、外购动力费用分配表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现列示M制造公司的原材料费用分配表,见表3-2。表3—2外购动力费用分配表M制造公司2001年×月应借科目成本或费用项目分配计入金额(元)机器工时(分配率0.2)度数(分配率0.3)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直接燃料及动力555000111000乙产品直接燃料及动力30000060000小计855000570000171000制造费用费用基本生产车间产车间机物料消耗7500022500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机物料消耗5000015000供水车间机物料消耗200006000小计7000021000管理费用其他6000018000营业费用包装费200006000合计795000238500根据外购动力费用分配表,编制外购动力费用分配的会计分录: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111000——乙产品60000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22500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15000——供水车间6000管理费用18000营业费用6000贷:应付账款(或银行存款)238500
第四节工资及福利费的核算一、工资费用的分配工资是根据职工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以货币形式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企业应按照工资费用发生的部门(或地点)以及用途分配计入产品成本或当期损益。1.工资费用的分配去向(1)基本生产车间人员的工资费用基本生产车间人员的工资按用途,可分为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工人工资和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①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生产工人工资费用属于直接人工费用,应记入“基本生产成本”总账和相应产品的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的“直接人工”成本项目。②基本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包括除生产工人以外所有人员的工资),则记入“制造费用”总账和所属明细账进行归集。月末分配记入“基本生产成本”总账和相应产品的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的“制造费用”成本项目。(2)辅助生产车间人员的工资费用对于辅助生产车间人员的工资,按用途也可分为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工人工资和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两部分。①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工人工资,应记入“辅助生产成本”总账和相应产品或劳务的明细账的“直接人工”成本项目。辅助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先记入“制造费用”总账和所属明细账进行归集。月末分配记入“辅助生产成本”总账和所属明细账的“制造费用”成本项目。这种处理方法与基本生产类似。②如果辅助生产不对外提供商品产品、而且辅助生产车间规模较小、辅助产品或劳务单一时,为了简化核算工作,可不设辅助生产的“制造费用”科目,辅助生产车间所有人员的工资直接的全部记入“辅助生产成本”总账和相应的明细账。(3)销售机构、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的工资费用销售机构、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的工资费用,应分别记入“营业费用”、“管理费用”总账和所属明细账,做为期间费用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冲减当期损益。2.直接人工费用中间接计入费用的分配计时工资是根据考勤记录的每一职工出勤日数,按照规定的工资标准计算的。计时工资是计入产品成本的间接计入费用。计件工资是根据产量和工时记录中登记的每一生产工人(或某一生产班组)完成的工作量,按照事前规定的相应产品的单位工作量工资(或称计件单价)计算的。计件工资是计入产品成本的直接计入费用。工资总额组成内容中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可分别根据企业职工奖励制度和国家有关津贴、补贴和标准进行计算。也是计入产品成本的间接计入费用。如果是计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在生产多种产品时属于间接计入费用,应按产品的生产工时、机器工时、定额工时比例等分配标准,计算分配计入“基本生产成本”总账及所属相应的产品成本明细账的“直接人工”项目。其分配程序是:第一,以实际工时、定额工时、机器工时等为标准,计算工资费用分配率。第二,计算各种产品应分配的工资费用。
某种产品应负担计时工资费用=该种产品生产工时×工资费用分配率
3.编制工资费用分配表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工资费用的分配,应通过工资费用分配表进行。该表应根据工资结算表等有关资料编制。现列示M制造公司的工资费用分配表,见表3—3。表3—3工资费用分配表M制造公司2001年×月应借科目成本或费用项目直接计入分配计入工资费用合计生产工时分配金额(分配率0.7)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直接人工19600720005040070000乙产品直接人工16400480003360050000小计3600012000084000120000制造费用费用基本生产车间产车间工资80008000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直接人工40004000供水车间直接人工20002000小计60006000管理费用工资1200012000营业费用工资50005000应付福利费工资60006000合计7300084000157000根据表3—3,应编制下列会计分录: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70000——乙产品50000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8000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4000——供水车间2000管理费用12000营业费用5000应付福利费6000贷:应付工资157000
二、福利费的核算职工福利费,是指企业用于职工个人福利方面的开支。职工福利费是根据按职工工资总额一定比例从成本费用中提取的。1、按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生产工人工资计提的职工福利费,应记入“基本生产成本”总账和相应产品的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的“直接人工”成本项目。2、按基本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工资(包括除生产工人以外所有人员的工资)计提的职工福利费,则记入“制造费用”总账和所属明细账进行归集。月末分配记入“基本生产成本”总账和相应产品的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的“制造费用”成本项目。3、按辅助生产车间人员工资计提的职工福利费①按直接从事产品生产工人工资计提的职工福利费,应记入“辅助生产成本”总账和相应产品或劳务的明细账的“直接人工”成本项目。辅助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计提的职工福利费先记入“制造费用”总账和所属明细账进行归集。月末分配记入“辅助生产成本”总账和所属明细账的“制造费用”成本项目。这种处理方法与基本生产类似。②如果辅助生产不对外提供商品产品、而且辅助生产车间规模较小、辅助产品或劳务单一时,辅助生产车间所有人员的计提的职工福利费全部记入“辅助生产成本”总账和相应的明细账。4、销售机构、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的计提的职工福利费按销售机构、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的工资计提的职工福利费,应分别记入“营业费用”、“管理费用”总账和所属明细账,做为期间费用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冲减当期损益。需要指出:①企业提取的职工福利费是企业的一项流动负债,只能用于职工个人福利方面的开支,而不能用于企业职工福利设施的建设,企业职工福利设施应用公益金兴建。②计提职工福利费的工资总额与国家统计局规定的工资总额组成口径是一致的,不必作任何扣除。③职工福利费的分配去向和工资费用的分配去向基本一致,只是由于企业医务等福利部门人员的工资费用是由职工福利费开支,所以按医务等福利部门人员工资总额计提的职工福利费不能再由职工福利费开支,而应计入管理费用。
3.编制职工福利费分配表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现列示M公司计提的职工福利费(按工资总额的14%计提)分配表,见表3—4。表3—4职工福利费分配表M制造公司200×年6月应借科目成本或费用项目工资总额职工福利费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直接人工700009800乙产品直接人工500007000小计12000016800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福利费80001120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直接人工4000560供水车间直接人工2000280小计6000840管理费用福利费180002520营业费用福利费5000700合据表3—4,应编制下列会计分录: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9800——乙产品7000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1120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560——供水车间280管理费用2520营业费用700贷:应付福利费21980由于计提的职工福利费根据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计提,而工资费用分配表中已经分配了各种用途的工资额,为了减少费用分配表的编制工作,这两种费用分配表也可以合并编制。第五节折旧费用的核算固定资产由于损耗而减少的价值就是固定资产的折旧。折旧费应该按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和用途进行分配。一、折旧费用的分配去向1.基本生产车间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折旧费用作为间接费用先按使用地点归集于制造费用中,月末随同其他制造费用一起分配计入产品成本。
2.辅助生产部门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辅助生产部门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同基本生产车间一样,也应计入辅助生产部门的制造费用,月末随同其他制造费用一起分配计入相应辅助生产成本。如果辅助生产部门不单独核算制造费用,则其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直接计入辅助生产成本。3.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和专设销售机构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所使用的固定资产,其折旧费计入管理费用。专设销售机构所使用的固定资产,其折旧费计入营业费用。二、编制折旧费用分配表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折旧费用的分配是通过编制折旧费用分配表进行的,并据此编制会计分录,登记有关总账及所属明细账。现列示M制造公司的折旧费用分配表,见表3—5。表3—5折旧费用分配表M制造公司2001年6月应借科目车间部门5月固定资产折旧额5月增加固定资产折旧额5月减少固定资产折旧额本月固定资产折旧额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900003000020000100000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130002000300012000供水车间20002000小计150002000300014000管理费用行政管理部门28000200030000营业费用专设销售机构7000300010000合计1400003700023000154000根据表3—5,应编制下列会计分录:借: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100000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12000——供水车间2000管理费用30000营业费用10000贷:累计折旧154000第六节利息费用、税金和其他费用的核算一、利息费用利息费用产属于经营管理费用中的财务费用,一般按季支付季末结算或到期还本时付息。采用预提利息费用的办法分月按计划预提,实际支付时冲减预提费用。每月预提利息时,应借记“财务费用”总账科目及所属明细账的“利息支出”费用项目,贷记“预提费用”科目。季末实际支付利息费用时,应借记“预提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二、税金要素费用中的各税金包括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和印花税。(一)印花税
对于印花税,如果购买印花税票金额较小,购买时可以直接借记“管理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如果印花税票是一次购买、分期使用,并且金额较大时,可作为待摊费用处理。购买印花税票时,借记“待摊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分月摊销时,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待摊费用”科目。需要指出,对印花税的核算不通过“应交税金”科目。(二)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这些税金应通过“应交税金”科目核算。计算应交税金时,借记“管理费用”,贷记“应交税金”科目;在交纳税金时,借记“应交税金”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三、其他费用其他费用,是指除前面所述各要素以外的费用,企业应在发生时,按照发生的车间、部门和用途分配。(一)其他费用的分配去向1.属于基本生产车间发生的,例如基本生产车间订阅的报刊费、机器设备的修理费、差旅费等,应计入“制造费用”总账及所属明细账的有关项目。2.属于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应记入“辅助生产成本”总账及所属明细账的有关项目。3.属于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应记入“管理费用”总账及所属明细账的有关项目。4.属于销售机构发生的,应记入“营业费用”总账及所属明细账的有关项目。5.对影响几个会计期间的费用,例如预付的财产保险费、年终支付当年的固定资产租赁费等,应根据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记入“待摊费用”或“预提费用”科目。(二)、编制其他费用分配表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M公司支付(假定均通过银行支付)的其他费用汇总表见表3—6。表3—6税金、其他费用分配汇总表M公司20××年6月应借科目成本及费用项目金额总账科目明细科目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办公费5700修理费34300其他1390小计41390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修理费5400其他5290供水车间修理费1600其他1670小计13960营业费用运输费7680修理费4000其他3850小计15530管理费用行政管理部门办公费12350修理费1200税金31200其他11314小计56064合计126945根据表3—6所列汇总资料,应编制下列会计分录:借: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41390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10690——供水车间3270营业费用15530管理费用56064贷:银行存款126945本章小节
企业的各种要素费用通过以上所述的分配,已经按费用的用途分别记入“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等科目的借方进行归集。其中记入“基本生产成本”科目借方的费用,还分别记入有关产品成本明细账的“直接材料”、“直接燃料及动力”和“直接人工”成本项目。这就是说,在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中,已经进行了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和非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的划分,以及生产经营管理费用中生产费用与经营管理费用的划分,亦即进行了前述第一、第二两方面费用界限的划分工作。下面讲述怎样进行第三方面费用界限的划分。
(点击图片看大图)第四章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核算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权责发生制原则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具体运用,掌握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含义、性质、特点和内容,掌握跨期摊提费用的核算。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待摊费用支出的核算;预提费用预提的核算。教学形式和教学时数:课堂讲授为主,习题练习为辅。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凡是受益期和支付期不一致的费用,应该按权责发生制原则分别采用待摊和预提的办法来处理。一、待摊费用的核算待摊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核算通常称为待摊费用的核算1.设置“待摊费用”科目“待摊费用”科目是用来核算待摊费用的发生和摊销的。发生待摊费用时,应借记“待摊费用”科目,贷记“包装物”、“低值易耗品”、“银行存款”等科目;分月摊销时,应借记有关成本、费用科目,贷记“待摊费用”科目。该科目月末如果有余额,一定在借方,表示已经发生、尚未摊销的费用。待摊费用按费用种类开设明细科目。2.待摊费用发生和摊销的账务处理
该企业6月份待摊费用明细账和待摊费用分配表列下如下(见表3—7、表3—8)。表3—7待摊费用明细账M公司待摊费用种类:保险费月日摘要借方贷方余额借或贷金额41预付保险费:基本生产车间7500元辅助生产车间3750元行政管理部门2250元专设销售机构1500元15000借15000430本月摊销5000借10000531本月摊销5000借5000630本月摊销5000平0表3—8待摊费用分配表M公司待摊费用种类:保险费应借科目成本或费用项目金额总账科目明细科目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保险费2500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保险费650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保险费600管理费用行政管理部门保险费750营业费用专设销售机构保险费500合计5000
二、预提费用的核算(一)预提费用的概述预提费用的预提和支付,应该通过“预提费用”科目进行。由于预提的各项费用都没有专设成本项目,因而预提时应按预提费用的车间、部门和用途,分别记入“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总账科目和所属明细账的借方。实际支出时,应记入“预提费用”总账科目和所属明细账的借方和“银行存款”等科目的贷方。预提费用的贷方余额,为已经预提而尚未支付的费用。如果预提期中实际发生的费用大于已提的费用,该科目会出现的借方余额,应视同待摊费用,在预提期末以前分月摊销。
预提费用应通过预提费用分配表进行。现列示该企业4月份的预提利息费用分配表(如表3—9所示)和预提费用明细账(如表3—10所示)。表3—9预提费用分配表M公司预提费用种类:预提利息费用应借科目成本或费用项目应贷金额总账科目明细科目财务费用利息支出15000合计15000表3—10预提费用明细账M公司预提费用种类:预提利息费用月日摘要借方贷方余额借或贷金额430预提本月利息费用15000贷15000531预提本月利息费用15000贷30000630支付6月份利息费用46000借16000630应提6月份利息费用16000平0本章小节:通过上述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核算,已经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和受益原则,正确划分了各个月份的成本、费用,也就是划分了前述第三个方面的费用界限。与此同时,已将本月的成本、费用分别归集在“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科目的借方。其中记入“基本生产成本”科目的费用,已在各产品成本明细账中作为本月生产费用,按照成本项目进行归集。从下一节开始,就将进一步讲述本月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横向的分配和归集,也就是划分前述第四方面的费用界限。复习思考题:•
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性质相同吗?•
待摊费用核算的内容有哪些?•
预提费用核算的内容有哪些?4、业务核算题参考配套习题。第五章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辅助生产的特点;明确辅助生产费用的内容;知道辅助生产费用归集的账户设置;理解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的基本程序。掌握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及账务处理;能熟练应用辅助生产费用五大分配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为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难点为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交互分配法和计划成本分配法。教学形式和时间安排:1、提问:运用课堂提问,激活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2、挂图:将教学案例制成挂图进行教学。3、对比:将各分配方法的计算、优缺点及适用性对比,加深学生理解。本章课堂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一、辅助生产的概念及类型工业企业的辅助生产,是指为基本生产车间、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服务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对于不同类型的辅助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费用在归集程序和分配方法上,以及辅助生产成本计算的方法上都不尽相同,因此,区分不同类型的辅助生产车间是正确组织辅助生产费用核算的前提。辅助生产车间按其提供劳务、作业和生产产品的种类多少,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1.只提供一种劳务或只进行同一性质作业的辅助生产车间,如供电车间、供水车间、机修车间和运输车队等。这类辅助生产车间称为单品种辅助生产车间。2.生产多种产品的辅助生产车间,如机械制造厂设立的工夹模具车间,生产基本生产所需用的各种工具、刃具、模具和夹具等。这类辅助生产车间称为多品种辅助生产车间。本章着重介绍单品种辅助生产车间生产的已被基本生产车间或其他部门耗用的各种劳务、作业成本的归集和分配。二、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包括分配)是通过“辅助生产成本”科目进行的。辅助生产发生的各项费用,经过前已述及的各项要素费用的分配,以及摊提费用的分配,已经全部归集在“辅助生产成本”总账的借方及所属明细账的有关项目。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的格式祥见表5-1和表5-2,表内数据是根据前述的各种费用分配表登记的。表5-1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辅助车间:供电2001年6月单位:元摘要原材料动力工资及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保险费其他合计转出原材料费用分配表动力费用分配表工资福利费分配表折旧费用分配表待摊费用分配表其他费用分配表4500150004560120005400650529045001500045601200065010690
辅助生产成本分配表
47400合计450015000456012000540065052904740047400表5-2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辅助车间:供水2001年6月单位:元摘要原材料动力工资及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保险费其他合计转出原材料费用分配表动力费用分配表工资福利费分配表折旧费用分配表待摊费用分配表其他费用分配表65006000228020001600600167065006000228020006003270
辅助生产成本分配表
20650合计6500600022802000160060016702065020650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总分类核算会计分录如下:借:辅助生产成本贷: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累计折旧低值易耗品待摊费用预提费用银行存款等
第二节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因为企业进行的辅助生产是为基本生产和其他部门服务的,根据受益原则,其发生的费用应由各受益部门承担,也即应将辅助生产发生的费用向各个受益部门进行分配。分配时有两种情况:一、生产多种产品的辅助生产车间,各种工具、模具等辅助生产明细账归集的费用,随着完工工具、模具的入库,其成本应转入低值易耗品等账户,在领用时,再按其用途将费用一次或分次计入企业的产品成本。二、只提供一种劳务或只进行同一性质作业的辅助生产车间,水、电、运输、机修等辅助生产明细账所归集的费用,应按照受益的产品和部门进行分配。具体的分配方法有以下几种:1.直接分配法(1)概念:直接分配法是将各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中归集的费用总额,不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的劳务(或产品),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部门以外的各受益产品、车间、部门。(2)特点:其特点是只对外(辅助生产部门以外的各单位)进行分配,而不考虑相互之间提供的劳务。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
辅助生产部门外部受益对象应负担的辅助生产费用=该收益对象接受的劳务量×辅助生产费用的直接分配率(3)举例
表5-3产品、劳务供应情况表供应对象供水数量(立方米)供电数量(千瓦小时)基本生产------丙产品
103000基本生产车间20500080000辅助生产车间供电车间100000
供水车间
30000行政管理部门80000
12000
专设销售机构28000
5000
合计413000
230000
〖会计处理〗供水车间费用分配率=20650÷(413000-100000)=0.066基本生产车间应承担水费205000×0.066=13530(元)行政管理部门应承担水费=80000×0.066=5280(元)专设销售机构应承担水费=28000×0.066=1840(元)供电车间费用分配率=47400÷(230000-30000)=0.237基本生产丙产品=103000×0.237=24411(元)基本生产车间应承担电费=80000×0.237=18960(元)行政管理部门应承担电费=12000×0.237=2844(元)专设销售机构应承担电费=5000×0.237=1185(元)实际工作中,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是通过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进行的,本例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如表5-4。表5-4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直接分配法)
2001年×月辅助生产车间名称供电供水金额合计待分配费用206504740068050辅助生产车间以外单位受益劳务量313000200000---费用分配率(单位成本)0.0660.237---基本生产丙产品应借“基本生产”科目数量103000---金额2441124411基本生产车间耗用应借“制造费用”科目数量20500080000---金额135301896032490行政管理部门耗用应借“管理费用”科目数量8000012000---金额528028448124专设销售机构应借“营业费用”科目数量280005000---金额184011853025分配金额合计206504740068050根据表5—4,应编制下列会计分录:借:基本生产成本------丙产品24411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32490管理费用8124营业费用3025贷:辅助生产成本——供水20650——供电47400(4)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见教材2.顺序分配法(1)概念:顺序分配法,是将各种辅助生产之间的费用分配按照辅助生产车间受益多少的顺序排列,受益少的排列在前,先将辅助生产费用分配出去;受益多的排列在后,后将费用分配出去。例如供电、供水和供气三个辅助生产车间中,供电车间耗用水和气较少;供水车间耗用气虽较少,但耗用电较多;供气车间耗用电和水都较多。这样,就可以按照供电、供水和供气的顺序排列,顺序分配电、水、气的费用。(2)特点:顺序分配法的特点及基本思路就是按顺序依次分配,排列在前的分配给排列在后的,而排列在后的不再分配给排列在前的,排列在后的进行分配时应在原归集的费用基础上加上排列在前的分配转入数。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
(3)举例
本例企业只有供电和供水两个辅助生产车间,供电车间耗水100000立方米,供水车间耗电30000千瓦小时,从耗用数量看,似乎供电车间受益多,供水车间受益少。但是水和电的计量单位不同,不能比。由于水的单位成本大大低于电的单位成本,因而实际上供电车间受益少,供水车间受益多。供电车间应排列在前先分配,供水车间排列在后分配。〖会计处理〗供电车间分配率=47400÷230000=0.21供水车间分配率=(20650+6300)÷(41300-10000)=0.086实际工作中,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是通过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进行的,本例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如表5-5。根据表5—5,应编制下列会计分录:(1)分配电费:借:辅助生产成本——供水6300基本生产成本——丙产品21630制造费用16800管理费用2520营业费用150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47400(2)分配水费:借:制造费用17630管理费用6880营业费用2440贷:辅助生产成本——供水26950表5—5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顺序分配法)2001年×月(附:由于图片比较大,请点击打开浏览)(4)优缺点及适用范围:顺序分配法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的下线呈梯形,因而这种分配法也称为梯形分配法。采用这种分配法,各种辅助生产费用虽然也只分配一次,既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受益单位,又分配给排列在后的其他辅助生产车间、部门,因而分配结果的正确性和计算工作量都有所增加。由于排列在前的辅助生产车间、部门不负担排列在后的辅助生产车间、部门的费用,因而分配结果的正确性仍然受到一定的影响。这种分配方法,只宜在各辅助生产车间、部门之间相互受益程度有明显顺序的企业中采用。3.交互分配法(1)概念:交互分配法是辅助生产车间先进行一次相互分配,然后再将辅助生产费用对辅助生产车间外部各受益对象进行分配的一种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交互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分两个步骤进行:首先对内进行交互分配,也就是在各辅助生产车间、部门之间,按相互提供的劳务数量和交互分配的费用分配率,进行交互分配;然后对外进行分配,也就是在辅助生产车间、部门以外的各受益产品、车间、部门之间,按其接受的劳务数量和对外分配率进行分配。
(2)特点:交互分配法的特点是:要进行两次分配,计算两个费用分配率首先对内进行交互分配,然后再对外进行分配。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第一步:对内交互分配
需要指出:进行交互分配时,接受劳务将转入费用,提供劳务则转出费用。第二步:对外分配
(3)举例
〖会计处理〗(1)对内交互分配。①对内交互分配率的计算:供水车间交互分配率=20650÷413000=0.05供电车间交互分配率=47400÷230000=0.21②对内交互分配额的计算:供电车间向供水车间的交互分配额30000×0.21=6300(元)供水车间向供电车间的交互分配额=100000×0.05=5000(元)③交互分配后各辅助生产车间费用额:供水车间交互分配后的费用额20650+6300-5000=21950(元)供电车间交互分配后的费用额47400+5000-6300=46100(元)(2)对外分配。①对外分配率的计算:供水车间对外分配率=21950÷(413000-100000)=0.0701供电车间对外分配率=46100÷(230000-30000)=0.2305②供水车间对外分配额:基本生产车间应承担水费=205000×0.0701=14370.5(元)行政管理部门应承担水费=80000×0.0701=5608(元)专设销售机构应承担水费=28000×0.0701=1971.5(元)③供电车间对外分配额:基本生产丙产品=103000×0.2305=23741.5(元)基本生产车间应承担电费=80000×0.2305=18440(元)行政管理部门应承担电费=12000×0.2305=2766(元)专设销售机构应承担电费=5000×0.2305=1152.5(元)根据计算结果编制交互分配法的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见表3—16。表5—6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交互分配法)2001年×月(附:图表,由于图片比较大,请点击打开浏览)根据表5—6,应编制下列会计分录:对内交互分配:借:辅助生产成本——供水6300——供电5000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6300——供水5000对外分配:借:基本生产成本------丙产品23741.5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32810.5管理费用8374营业费用3124贷:辅助生产成本——供水21950——供电461004.代数分配法(1)概念:代数分配法,是按照数学中解联立方程的方法,计算辅助生产劳务的单位成本,然后根据各受益单位(包括辅助生产车间)耗用的数量和单位成本计算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一种方法。(2)特点:采用这种分配方法是计算程序是:首先,将辅助生产车间产品或劳务的单位成本设为未知数,并根据各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的劳务数量,求解联立方程,计算出辅助生产车间产品或劳务的单位成本;然后,再根据各受益单位(包括辅助生产车间)耗用的数量和单位成本计算分配辅助生产费用。(3)举例
建立联立方程式如下:20650+30000Y=413000X①47400+100000X=230000Y②(上列方程中,方程的左方为各辅助生产明细账的借方发生额,右方为贷方发生额)将①式移项:Y=(413000X-20650)÷30000③将Y代入②式中:47400+100000X=230000×〔(413000X-20650)÷30000〕X=0.0671(元)将X代入③式:Y=(413000×0.0671-20650)÷30000=0.23526根据上列计算结果,编制代数分配法的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见表5—7。表5—7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代数分配法)2001年×月辅助生产车间耗用供水供电金额合计待分配费用206504740068050劳务供应总量413000230000用代数算出的实际单位成本0.06710.23526辅助生产车间耗用应借“辅助生产成本”科目供水车间耗用数量30000分配金额7057.87057.8供电车间耗用数量100000分配金额67106710分配金额小计基本生产丙产品耗用应借“基本生产成本”科目耗用数量103000分配金额24231.824231.8基本生产车间耗用应借“制造费用”科目耗用数量20500080000分配金额13755.518820.832576.3行政管理部门耗用应借“管理费用”科目耗用数量8000012000分配金额53682823.18191.1专设销售机构应借“营业费用”科目耗用数量280005000分配金额1878.81176.33055.1分配金额合计27712.354109.881822.1根据表5—7,应编制下列会计分录:借:辅助生产成本——供电6710——供水7057.8基本生产成本------丙产品24231.8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32576.3管理费用8191.1营业费用3055.1贷:辅助生产成本——供水27712.3——供电54109.8(4)优缺点见教材。5.计划成本分配法(1)概念:计划成本分配法是指按辅助生产费用的计划单位成本和各受益单位耗用的劳务数量,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一种方法。(2)特点:采用这种方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也是分为两个步骤进行。首先,根据各产品、车间、部门实际耗用的劳务数量和事先确定的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然后,计算辅助生产车间实际成本和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出去的计划成本的差异,进行调整分配。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第一步:按计划成本分配
第二步:成本差异的计算
辅助生产成本差异算出后,应将差异调整分配。调整分配在会计上有两种处理方法:①将差异按辅助生产外部各受益对象的受益比例分配;②将差异全部分配计入管理费用。
(3)举例
表5-8产品、劳务供应情况表供应对象供电度数(千瓦小时)修理小时基本生产产品耗用80000
基本生产车间一般消耗120006000辅助生产车间供电车间
800机修车间12000
行政管理部门80004000合计11200010800〖会计处理〗根据资料编制计划成本分配法的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见表5—9。表5—9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计划成本分配法)2001年×月辅助生产车间名称供电机修合计待分配辅助生产费用336003402067620劳务供应数量11200010800计划单位成本0.33.5辅助生产车间耗用借记“辅助生产成本”科目供电耗用数量800分配金额28002800机修耗用数量12000分配金额39603960基本生产产品耗用应借“基本生产成本”科目耗用数量80000分配金额2640026400基本生产车间耗用借记“制造费用”科目耗用数量120006000分配金额39602100024960行政管理部门耗用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耗用数量80004000分配金额26401400016640按计划成本分配金额合计369603780074760辅助生产实际成本364003798074380辅助生产成本差异-560180-380在所列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中,辅助生产实际成本算式为:供电实际成本:33600+2800=36400(元)机修实际成本:34020+3960=37980(元)辅助生产成本差异算式为供电成本差异:37980-37800=-560(元)机修成本差异:6047.2-6312=180(元)根据表5—9,应编制下列会计分录:1.按计划成本分配分录。借:辅助生产成本——供电2800——机修3960基本生产成本26400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24960管理费用16640贷:辅助生产——供电36960——机修378002.调整辅助生产成本差异分录。借:管理费用380
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560
——机修180上列分录的差异,若超支用蓝字补加,若节约用红字冲减。(4)优缺点见教材通过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应计入本月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都已分别归集在“基本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两个总账科目和所属明细账的借方;其中记入“基本生产成本”总账科目借方的费用,已在各产品成本明细账的本月发生额中按有关的成本项目反映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1.辅助生产可分为哪两种类型?不同类型的辅助生产在费用归集和分配上有什么不同?2.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原则是什么?3.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有哪几种方法?各种方法有哪些优缺点,其适用性如何?作业:成本会计配套习题集第六章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教学目的和要求:
明确制造费用的内容;知道制造费用归集的账户设置;理解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的基本程序。掌握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能熟练应用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重点为制造费用的分配;难点为制造费用分配的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教学形式和时间安排:
1、提问:运用课堂提问,激活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
2、挂图:将教学案例制成挂图进行教学。
3、对比:将各分配方法的计算、优缺点及适用性对比,加深学生理解。
本章课堂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制造费用归集的核算
一、制造费用的概念
制造费用是指工业企业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应计入产品成本,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生产费用。
二、内容
1、制造费用大部分是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费用,比如机物料消耗,辅助生产工人的工资及福利费,车间房屋及建筑物的折旧费、修理费、保险费、租赁费。车间生产用的照明费、取暖费、劳动保护费,以及季节性停工和生产用固定资产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等。制造费用中还有一部分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直接生产费用,但管理上不要求或者核算上不便于单独核算,因而没有专设成本项目,比如机器设备的折旧费、修理费、租赁费、保险费,生产工具摊销,设计制图费和试验检验费等。
2、制造费用还包括车间用于组织和管理生产的费用,这些费用的性质本属于管理费用,但由于它们是生产车间的管理费用,与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很难严格划分,为简化核算工作,也将它们作为制造费用核算。比如,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工资及福利费,车间管理用房屋和设备的折旧费、修理费、租赁费、保险费、车间管理用具摊销,车间管理用的照明费、水费、取暖费、差旅费、办公费、电话费等。如果企业的组织机构分为车间、分厂和总厂等若干层次,企业的分厂与企业的生产车间相似,也是企业的生产单位,因而其发生的用于组织和管理生产的费用,也作为制造费用核算。
3、制造费用的内容比较复杂,为了减少费用项目,简化制造费用的核算工作,通常将上述费用相同性质的费用合并设立相应的费用项目。比如将生产工具和管理用具的摊销合并设立“低值易耗品摊销”项目,将辅助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工资及福利费合并设立“工资及福利费”项目,将车间用于生产的房屋租赁费与用于车间管理的房屋租赁费合并设立“租赁费”项目等等。一般,制造费用的项目包括:机物消耗、工资及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租赁费(不包括融资租赁费)、保险费、低值易耗品摊销、水电费、取暖费、劳动保护费、设计制图费、试验检验费、差旅费、办公费和在产品盘亏、毁损和报废,以及季节性及修理期间停工损失等。
制造费用项目,可以根据工业企业自己的生产特点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六年级口算题卡
- 小学六年级800道数学口算题
- 2025年沈阳货运从业资格试题及答案详解
- 2025年太原货车从业资格证答题技巧
- 监控录像管理协议书(2篇)
-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13噪声污染及其防治含解析湘教版选修6
- 2024-2025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11.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作业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 人事行政助理年终工作总结
- 公司办公室工作总结
- 人力资源部年度个人工作计划
- 某县城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 《架空输电线路导线舞动风偏故障告警系统技术导则》
- 2024年计算机二级WPS考试题库
- JJF(京) 92-2022 激光标线仪校准规范
- 普惠金融政策解读
- 2024年疾控中心支部工作计划范本
- 广东省广州黄埔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 法理学课件马工程
- 《无菌检查培训》课件
- 2024-2030年中国香菇行业销售状况及供需前景预测报告
- 高中英语必背3500单词表(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