铂科新材研究报告:迈入腾飞成长新阶段的金属软磁材料一体化龙头_第1页
铂科新材研究报告:迈入腾飞成长新阶段的金属软磁材料一体化龙头_第2页
铂科新材研究报告:迈入腾飞成长新阶段的金属软磁材料一体化龙头_第3页
铂科新材研究报告:迈入腾飞成长新阶段的金属软磁材料一体化龙头_第4页
铂科新材研究报告:迈入腾飞成长新阶段的金属软磁材料一体化龙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铂科新材研究报告:迈入腾飞成长新阶段的金属软磁材料一体化龙头1、行业领先的金属软磁材料生产及服务供应商1.1、历史沿革:具备完善贵金属产业链体系的新材料企业深圳市铂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聚焦于提供金属软磁粉、金属软磁粉芯研发生产销售以及电感元件整体应用解决方案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十余年的自主研发,公司已经掌握直径2μm-50μm的金属粉末制备工艺,建立覆盖5Khz~2MHz频率段应用的金属磁粉芯体系并在2021年推出碳化硅时代的新磁性材料铁硅NPC;此外,公司紧密围绕“铂科三五规划”在新领域、新产品及新市场中持续开拓,以持续打造公司“金属软磁材料及应用专家”的行业领先地位。公司产品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产品下游主要消费领域为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储能、变频空调及各类消费电子等双碳及新基建行业。公司于2019年在深交所上市,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以研发、生产、销售合金软磁粉芯产品为主的上市公司,2020年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并于2021年获得中国电子材料行业“磁性材料专业前十企业”称号。1.2、股权质押率较低,30.24%限售股将于2022年底解禁公司实控人为杜江华先生。公司当前总股本为1.0425亿股,截止2022年二季度末,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67.53%。其中深圳市摩码新材料投资有限公司占比27.72%,为公司最大控股股东。根据股权穿透显示,杜江华先生持有54%深圳摩码投资股份并持有2.52%铂科新材股份(合计持有股份占铂科新材股本17.49%),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股权质押比例整体偏低。根据中登统计,公司股权质押总量为236.99万股,占A股合计比例2.27%。其中公司股东阮佳林、罗志敏、郭雄志累计股权质押2.27%,股权质押比例整体维持较低水平。公司有占总股本30.24%限售股将于2022年12月30日解禁。公司当前流通股占比仅为49.22%(5103.76万股),在2022年12月30日有3152.71万股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解禁,占总股本30.24%,占解禁后流通股38.18%(8256.47万股)。此外,2023年以后公司仍有2168.38万股限售,占总股本20.54%。2、市场规模扩容及产能持续扩张,提振公司成长属性2.1、业务综述:公司已形成服务电能变化的金属软磁协同平台公司具有金属软磁材料及电感元件的研发、生产至销售一体化服务链条,亦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以研发、生产、销售合金软磁粉芯产品为主的上市公司。公司主要业务由合金软磁粉、金属软磁粉芯及磁性电感元件三部分构成,其中金属软磁粉芯业务是公司最为核心的支柱业务,合金软磁粉末及电感元件业务则有较大的成长性。从产业链上下游角度观察,合金软磁粉末是制造金属软磁粉芯的上游核心原材料,金属软磁粉芯是双碳和新基建领域极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是电感元件的核心部件;而电感元件则为电力电子行业应用的解决方案。公司产品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光伏发电、变频空调、UPS、通信电源及储能电站等新能源行业。公司主要生产基地在广东省惠州市,此外,公司在河源募投在建高性能软磁产品生产基地。2.1.1、金属软磁粉芯属于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占公司总营收比例长期超96%金属软磁粉芯属于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占公司总营收比例长期超96%。金属软磁粉芯是指将符合性能指标的金属软磁粉采用绝缘包覆、压制、退火、浸润、喷涂等工艺技术所制成的磁芯,是具有分布式气隙的第四代软磁材料。金属软磁粉芯通常以环形磁芯形态使用,并且作为高精度及高灵敏度的核心生产要素在科技领域和工业领域广泛应用,属于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重点产品。公司生产的金属软磁粉芯具有分布式气隙、温度特性良好、损耗小、直流偏置特性佳、饱和磁通密度高等特点,能有效满足电能变化设备的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及高频化的要求。从类别观察,金属软磁粉芯包括铁粉芯、铁硅铝磁粉芯、高通量磁粉芯和钼坡莫磁粉芯四类。其中铁粉芯生产工艺相对简易且成本较低,是软磁粉芯中用量最大最广的一种;铁硅铝磁粉芯因其性价比较高的优势是合金软磁粉系列中使用最大最广的一种;高通量磁粉芯具有高饱和磁密度在特定使用范围上具有不可替代性;

而钼坡莫磁粉芯因其综合性能最好而被应用于国防军工及高科技产品等对性能及质量有较高要求的产业;金属软磁粉芯业务为公司最为核心的业务板块,公司产品线已升至铁硅四代。公司生产的金属软磁粉芯主要包括铁硅软磁粉芯、铁硅铝软磁粉芯以及铁镍软磁粉芯,合计可细分为十个产品类别。当前公司已推出行业领先、具有更高频低损耗特性的“铁硅四代”,产品性能兼容部分软磁铁氧体及非晶、纳米晶材料。另外,还推出了NPN-LH、NPG等软磁粉芯系列、芯片电感及高磁导率吸波材料等,极大丰富了公司产品阵容。公司金属软磁粉芯业务营收规模7年翻8倍,占主营比例已升至96%之上。公司金属软磁粉芯业务规模扩张明显,2014-2021年该项业务营收由0.76亿元大幅增长8.24倍至7.02亿元(2022H1+47.6%至4.54亿元),占公司主营收入比例亦从52.2%增加至96%之上。公司金属软磁粉芯产能利用率极高,毛利率维持35%附近。近三年公司金属软磁粉芯产能利用率持续攀升

(2021年已由2018年的75.4%升至97%之上),公司产能已基本饱和。产能利用率的高企与双碳行业需求的拓展密切相关,推动公司金属软磁粉芯产销率的攀升(产销率平均维持95%之上)。从成本角度观察,公司金属软磁粉芯生产成本控制能力较优。2018-2021年尽管该阶段上游大宗商品价格经历了大幅波动,但公司吨生产成本维持于2万元-2.11万元,产品毛利率稳定在35%附近。2.1.2、金属软磁粉末业务增长潜力巨大且毛利率长期维持70%之上公司金属软磁粉及电感元件属于金属软磁材料产业链一体化的组成部分,二者合计占总营收约3%,但均具较强成长性。金属软磁粉为制造金属软磁粉芯的核心原材料,是含有铁、硅及其他多种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粉末。其中软磁粉的成分、形态及纯度决定了软磁粉芯的物理性能,对电感元件的运行效率起到实质影响。公司生产的金属软磁粉主要有铁硅软磁粉、铁硅铝软磁粉、铁硅铬软磁粉和片状铁硅铝粉末。公司金属软磁粉末业务增长潜力巨大。尽管公司金属软磁粉末业务占主营收入比例仅为2%左右,但该业务成长性明显,自2018年至2021年公司粉末业务增长2.63倍,由0.37万元大幅增至1349.5万元(CAGR=53.8%)。公司十分重视金属软磁粉业务发展,近阶段公司推出具有高磁导率和高饱和特性的高饱和球形铁硅铬软磁粉末,可有效解决一体电感应用电流小和生产良品率低的问题;此外,公司成功开发了可有效提高电感产品效率的非晶和纳米晶软磁粉末,目前已获得台系等电感企业的广泛认可并开始由实验转向批量生产。公司金属粉末产品特性的持续研发升级有效匹配电子产品高频化及小型化的发展趋势,预计公司金属粉末业务将随着行业发展而延续高增长态势。公司金属软磁粉末业务毛利极高。公司金属粉末业务的发展重点在铁硅铬软磁粉生产工艺的升级,铁硅铬软磁粉具有强防锈特性和高饱和性,十分适用于一体成型电感制造。由于产品具有较强的工艺优势,推动公司金属软磁粉末业务毛利率自2018年起均值维持于70%之上,尽管2021年受原材料成本上涨而导致毛利略有回落,但软磁粉末业务依然维持了69.8%的毛利水平,反映公司在粉末制备端的强定价能力。2.1.3、磁性电感元件业务进入高增长阶段电感元件是金属软磁粉芯的下游主要应用。电感元件作为一种储能元件,是用绝缘导线绕制成一定圈数的线圈并插入磁性材料所构成的电子元件。由于电感元件在电路中可以反抗电流的变化,还有储能、滤波、稳定电流且抑制电磁波等作用而被用于节能环保、碳中和如光伏发电/新能车/通信电源/储能电站等新能源与新基建领域。公司主要提供电感元件多样化的应用解决方案。通过上游金属软磁粉芯的技术研发创新,结合多年来积累的产品经验,公司在电感元件领域与客户开展协同合作,为客户提供定制化及多样化的电感元件应用解决方案。公司电感下游主要适用终端产品为光伏逆变器、电源模块(包括UPS/HDC/OBC/通信电源/服务器电源等)、空调控制模块及储能模块,应用行业为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变频空调、数据中心及储能。公司磁性电感元件业务进入高增长阶段,2022H1营收增速已达299.2%。从营收规模增长性观察,2019-2021年公司磁性电感元件收入由157万元增长至603.9万元,三年CAGR达69.14%。其中2021年磁性电感业务规模同比增加2.28倍创自2017年以来新高,至2022H1该业务再度增长2.99倍。考虑到下游行业景气度的扩张对电磁元件需求已显现明显拉动,预计随着绿色能源基建的持续推进,公司电感元件业务将继续维持强增长性。3、公司具有全金属磁粉芯完整供应体系且已构建金属软磁协同平台公司是国内能够规模化生产全系列铁硅合金软磁粉芯的主要厂家之一。公司已拥有从铁硅、铁硅铝粉体研发制造、粉体绝缘到粉体成型的全金属磁粉芯的完整供应体系,公司的经营模式基于其构建的金属软磁协同平台。3.1、采购模式:采取以订单驱动的采购模式公司根据生产计划所需原材料并结合原料库存等因素制定统一采购计划,根据采购的标准化流程及供应商采购规范管理制度来进行原材料采购并进行质监检测。公司生产所需采购的原材料为纯铁、纯硅、铝及铜线。3.2、生产模式:采取以销定产的柔性生产方式,分自主与外协生产两种方式公司根据销售订单来制定生产计划,采取按单生产的生产模式。此外,当产能富余时为应对计划外订单,公司通常会根据市场行情导向及需求预判来进行柔性生产,以满足计划外订单的弹性需求。此外,公司拥有自主生产和外协生产两种方式,其中金属软磁粉及金属软磁粉芯业务为自主生产方式,而电感元件业务则主要为外协生产方式。3.3、销售模式:产品销售为直销模式,下设国内与国际两个销售部门公司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通过FAE售前服务积极参与客户产品设计并提供完整的应用解决方案,通过营销平台下设的国内及国外两个销售单元向客户提供个性化或标准化产品。此外,公司通过“品牌-市场推广-订单转换-售后服务-客用户反馈”的全流程服务体系来有效提升品牌形象。3.4、研发模式:研发以市场为导向,集中于三方面公司研发主要集中在粉体研发、磁芯研发、电感元件设计及其他产品预研三方面。公司通过市场调研、项目立项、项目计划、产品开发、产品中试及产品量产等六阶段来有效匹配研发及生产,此外,在研发过程中会进行可行性、计划决策、转中试及转量产四次重大决策评审。3.5、公司在行业内的主要竞争对手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集中于电感磁性材料领域。公司在国际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为韩国昌兴及美磁,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对手则为东睦股份、南京新康达磁业及横店东磁。从供应角度观察,全球金属磁粉芯前四大核心厂商为美磁、韩国昌星、深圳铂科新材及浙江东睦股份,占全球市场总份额近58%。4、多维度构筑公司比较优势:公司具有七大核心竞争优势(1)技术及研发优势:公司具有行业领先的技术及研发优势。公司拥有注册商标52项,国内外授权专利105件,电感软件设计著作权1件。在十余年发展过程中,公司始终坚持自主研发及技术创新,并且积累了低氧精炼、气雾化喷嘴、超细粉制备、粉体绝缘、高密度成型等关键核心技术。此外,公司在金属软磁行业获得多项产品荣誉:公司是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核心技术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公司“高性能低损耗合金软磁材料助力光伏、新能源汽车解决方案”

获得财联社“碳中和先锋奖”,公司亦荣获2021年中国电子材料行业“磁性材料专业前十企业”称号。公司2021年开始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同比增长58.6%至4242万元。其中研发人员增加64.3%至92人(净增加36人),研发人员占比由6.32%增长至7.33%。公司当前正在研发纳米晶粉末及粉芯开发,铜铁共烧多层线芯片电感等项目。(2)产品优势:公司具有可信赖的产品优势。公司已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公司的产品优势源于公司完善的质量管理控制体系以及优质用户需求数据多年来的积累。鉴于公司下游客户对产品性能的要求具有严格化及差异化特点,公司在生产时严格按照管理体系执行(对差异化产品质量的策划、制定及实施),并且对来料和产品生产过程进行全流程质检与监控。公司具有先进的生产及检测分析设备,并且公司拥有大量的试样实验样本数据,公司对于生产端设备及技术的持续升级和优化进一步提升了产品质量的有效性,这有助于公司产品优势的进一步扩大。(3)磁性材料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公司已有效整合从磁粉至电感元件的研发、生产、解决方案及销售的磁性材料一体化产业链链条。公司对于技术、应用及市场方面多年来的积累令公司拥有较强的一体化协同发展能力,通过对金属粉末材料技术及电感元件设计的创新,并且结合公司对产业链上下游市场变化、技术迭代及应用变化的敏感度,公司可有效对各生产环节的成本及产品品质进行控制,并且可为用户提供更优的全面化技术解决方案(满足用户对产品在时间、成本、效率及性能的要求)。公司磁性产业链的一体化优势有助于优化公司的成本优势,提升公司的产品优势并且拓展公司的客户优势。(4)行业高进入壁垒及行业领先优势:公司产品的主要应用行业为新能源及节能环保产业的电力转换,电能的存储和变换对电源、电感元件及电感磁性材料等方面具有质量和效率等多方面要求,行业具有高进入壁垒(企业达到规模化生产对资金及技术有较大要求,新进入者很难在短时间提供性能指标相似的量产产品;此外,客户将进行长期的供应商认证考核)。公司经过十余年与行业先进企业的深度合作及对金属磁粉芯适配行业的积极研发拓展,已引领了金属磁粉芯在新能源汽车、光伏逆变器、变频空调及UPS等行业的应用,公司行业的先发优势令公司具有较强品牌优势,且积累的生产及研发经验令公司产品具有强适配能力,这有助于公司的持续性发展。(5)业务模式优势:公司采取以销定产的柔性生产方式,在有一定备货情况下可动态调节主要产品产量,有利于生产周期与库存周期的动态平衡,且有助于销售利润率的改善。此外,公司采取直销销售模式也有助于公司产销计划的动态调节及现金流管理能力的提升。(6)客户优势:极优质客户群体及高客户黏度。公司客户群体涵盖境内外电力电子领域行业主要知名企业,公司已与ABB、比亚迪、格力、固德威、华为、锦浪科技、美的、麦格米特、TDK、台达、威迈斯、阳光电源、伊顿、中兴通讯建立了广泛的技术和市场长期合作关系。鉴于行业转换供应商成本较高,客户对供应商的定制化开发能力、产品性能品质、生产周期速度、快速反应能力、技术服务支持能力均有严格的要求,因此公司客户群具有强黏性特点。此外,公司通过与用户的特定化技术合作及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来强化营销能力并进一步拓展市场。(7)金属粉末新材料行业获国家重点支持的政策性优势。金属粉末新材料在电力电子、节能环保、高端制造、新能源基建等领域的生产环节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金属粉末新材料行业发展的重大政策,从发展战略、产业培育、体系建设等多个方面为行业提供政策依据。5、公司从三方面维持强成长属性公司的强成长性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合金软磁材料远期产能提升、铜铁共烧芯片电感应用场景的扩大以及金属软磁粉末业务的拓展升级。公司业务的拓展与新能源基建的发展相匹配,有望带动公司自身成长属性的进一步强化。分类观察,公司合金软磁材料总产能至2024年后或逐步达到51000吨/年(较2021年+104%),考虑到公司历史极高的产能利用率及产销率,预计新产能达产后将有效提升公司的经营规模。铜铁共烧芯片电感为公司独创高压成型工艺的新型电感,因较传统铁氧体材质电感具有体积小且效率高的优势而对传统材料产生替代效应,考虑到22H1电感业务营收增速已创近3倍增长幅度,预计随着下游客户产品认证流程的普遍性完成以及产品迭代升级带来增量,公司电感业务会有较大增长空间。此外,公司提高电感效率的非晶和纳米晶软磁粉末及高饱和球形铁硅铬软磁粉末等新产品的推出将有效匹配电子产品高频化及小型化的发展趋势,鉴于公司金属软磁粉末业务远高于同行的毛利率水平,预计金属粉末业务营收的增长将推动公司整体毛利水平出现优化。5.1、高端合金软磁材料:远期产能或提较2021年提升104%,业务具备较大增长潜力公司拟募投4.14亿元在河源市建立新的软磁材料生产基地,项目除购置4.2万平方米土地使用权外,还包括6.9万平方米厂房,9000平方米仓库及6000平方米研发办公楼。该项目主要采用柔性自动化产线生产公司自主研发的铁硅、铁硅铝系列合金软磁产品,项目计划新增金属软磁材料年产能2万吨,建成后公司产能及运营效率均将明显提升,这将进一步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行业竞争力。产能方面,公司计划新增4条年产5000吨合金软磁生产线(共计新增2万吨产能)。远期产能将提升万吨至5.1万吨

(总产能较2021年末2.5万吨+104%),3年CAGR达26.8%。该项目计划投建周期为三年,其中第二年开始生产产品并达到25%产能(2023:+0.5万吨在产产能),第三年预期产能升至75%(2024:+1.5万吨),至第四年产能进入100%完全达产状态(2025:+2万吨)。运营效率方面,公司的生产工艺、生产装备及运营效率将有效提升。生产工艺方面,新项目将采用最新工艺,利用制程改善及流程优化来提升工艺技术水平;生产装备方面,公司将采用先进的自动化生产和检测设备,将全面提升气雾化制粉、绝缘、压制、退火、浸润等核心工序的精确度及自动化水平;运营效率方面,公司生产规模的扩大有助规模效应的显现,这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公司整体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客户响应能力。经济效益方面,项目整体预期经济效益或提升公司净利润近60%(较2021)。根据公司公告,按11年预测期,13%增值税及25%企业所得税,按2.18万元/吨的项目100%达产后销售价格,该项目预计税后IRR为16.63%,投资回收期6.69年,达产年可实现营收4.36亿元(长期毛利率预计31.23%),实现净利润0.69亿元(约为2021年净利润58%)。5.2、铜铁共烧芯片电感:具有强替代性且大应用空间的新型电感产品公司采用独创的高压成型铜铁共烧工艺,研发出行业领先的铜铁共烧芯片电感。芯片电感产品的主要用途为芯片前端供电,使用范围包括服务器、通讯电源、GPU、FPGA、电源模组、笔记本电脑、矿机等领域。公司生产铜铁共烧的芯片电感较传统的铁氧体材质电感具有更高效率、更小体积、以及能够响应更大电流变化的优势,因此可有效匹配未来电源模块小型化和应用电流增加的发展趋势,也意味着公司的新型电感对原有材料具有较强的替代性。公司目前已经完成芯片电感小批量生产线的搭建。公司已经推出多个芯片电感系列料号并且已经获得多家知名芯片厂商的验证认可,当前小批量生产线运转稳定,截止上半年公司在手电感订单已达到2000万元左右(主要用于服务器领域)。预计随着下游产品迭代升级所带来的需求增加以及下游客户认可度的提升,公司的金属软磁材料电感有较大的成长空间。5.3、金属软磁粉末:增长潜力巨大且有助优化公司整体毛利水平公司金属软磁粉末业务增长潜力巨大。公司重视金属软磁粉末业务的研发拓展,金属软磁粉末作为金属软磁粉芯上游最核心的生产要素,产品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金属软磁粉芯的产品特性。从公司金属软磁粉末产品迭代观察,公司已推出具有高磁导率和高饱和特性的高饱和球形铁硅铬软磁粉末,可有效解决一体电感应用电流小和生产良品率低的问题;此外,公司成功开发了可有效提高电感产品效率的非晶和纳米晶软磁粉末,目前已获得台系等电感企业的广泛认可并开始由实验转向批量生产。公司金属粉末产品特性的持续研发升级有效匹配电子产品高频化及小型化的发展趋势,这均将推动公司金属粉末业务将随着行业发展而延续高增长态势。考虑到公司金属软磁粉末业务远高于同行的毛利率水平,预计随着公司金属粉末板块营收的进一步增长,公司整体毛利水平亦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5.4、四五规划新阶段:稳存量拓增量下着力五大布局公司提前完成三五规划,2023年将正式进入四五规划新时期。公司以每五年为周期来制定铂科新材的五年发展规划。在三五规划期间,公司已掌握了直径2μm-50μm的金属粉末的制备工艺,构建了频率5kHz-2MHz的金属磁粉芯产品体系,并且实现以合金精炼、物理破碎(气雾化、水雾化和高能球磨)和金属粉末制备技术平台为轴心,以绝缘包覆、模压成型、热等静压等成型工艺为支撑,以金属磁粉末、金属磁粉芯、芯片电感等应用需求为牵引的研发创新飞轮,公司已提前一年完成三五规划全部目标。公司四五规划基于战略框架并着力五大布局。公司四五规划战略方向分为稳存量及拓增量。稳存量:继续夯实合金精炼、物理破碎(气雾化、水雾化和高能球磨)和金属粉末制备技术平台的基石作用,并强化金属软磁粉芯、金属软磁粉末、芯片电感等核心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打造公司成为具有金属软磁材料核心技术工艺和差异化产品的专家型平台公司。拓增量:拓展横向和纵向的新型应用产品市场,衍生新的创业企业,并实现与公司业务发展的战略协同效应。公司将着力于五大布局:构建扁平化组织架构,优化管理制度,适时推出融资及股权激励计划,探索创业合伙制,拓展行业应用领域并拓宽企业成长方向。6、行业分析盈利预测6.1、公司所在行业处于高景气成长期6.1.1、至2024年全球软磁材料市场规模或增长至794亿美元(CAGR:9.1%)全球软磁材料市场规模具有较大增长空间。根据BCCResearch,2019-2024年全球软磁材料市场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9.10%,预计到2024年,全球软磁市场规模将从2019年的514亿美元升至794亿美元;而根据IndustryARC研究显示,2020-2025年全球软磁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速为9.2%,至2025年达到791.7亿美元。此外,从金属磁粉芯角度观察,2020-2025年全球金属软磁粉芯总需求量有望从8.9万吨增至20.1万吨(CAGR13.7%),而全球市场规模则将从30.7亿元增至75.2亿元,CAGR高达15.5%。6.1.2、亚太地区是增长最快的软磁材料市场亚太地区是增长最快的软磁材料市场。从软磁材料市场规模分布观察,主要集中在中国和日本,其中中国产量约占全球70%。据磁性材料行业协会统计,2020年中国磁性材料产业生产销售磁性材料已达130万吨(其中,永磁铁氧体80万吨,稀土永磁16万吨,软磁29万吨,其它磁体约2万吨),市场规模亦达到1100亿元以上。而根据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磁性材料分会数据显示,21世纪初国内金属磁粉芯年产量只有百吨规模,其中95.00%为铁粉芯,但由于铁粉芯磁损耗较大,随着高频、高功率应用和EMC的更高要求,以及光伏、风电领域需求的增加,铁硅系、镍基坡莫合金系金属磁粉芯迅速发展,这带动近年金属磁粉芯产业生产规模年均增长率达到近20%。6.1.3、公司下游主要需求领域均处于扩张周期公司下游主要需求领域为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变频空调、储能及数字基建,均为高景气且快速发展的新能源基建领域。光伏方面,软磁材料主要用于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光伏逆变器,因此软磁材料需求将受益于光伏新增装机量的持续增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