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工作概论资料(现代德育复习题、班华主编)_第1页
学校德育工作概论资料(现代德育复习题、班华主编)_第2页
学校德育工作概论资料(现代德育复习题、班华主编)_第3页
学校德育工作概论资料(现代德育复习题、班华主编)_第4页
学校德育工作概论资料(现代德育复习题、班华主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8078学校德育工作概论复习资料(现代德育论复习题、班华主编)绪论1、(1)德育即育德(名词解释):是有意识地实现社会思想道德的个体内化,或者说有目的地促进个体思想品德社会化。狭义的德育即道德教育,广义的德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P9(2)广义的德育,从内容范围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指世界观,人生观等方面的教育;政治教育主要是政治思想、政治立场、政治态度等方面的教育;道德教育指道德品德的培养。P9、P102、现代德育(名词解释):是以现时代的社会发展、人的发展为基础,以促使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现代化为中心,促进受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德育。P113、(主体性、发展性)是现代德育的本质规定。P124、现代德育的本质属性是:(主体—发展性)。P125、(主体—发展性)是现代德育的精髓。P136、(主体—发展性)是现代德育区别于传统德育的分水岭。P147、现代德育由片面的主知的、或主情的、或主行的德育,转向(知情行协调)发展的德育。(2006年填空)。P158、现代德育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P179、培养(民族精神)是各国德育的核心问题。(民族精神)是德育的灵魂,是一种激发人向上的动力。P1710、德育是一定民族文化的产物,是因民族文化发展的需要而存在、发展,也在参与民族文化实践中实现,因而具有浓烈的(民族性)。P1711、现代德育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也就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P1812、中国德育的现代化要坚持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统一,坚持民族性与(世界性)统一。P19第一章1、历史上有代表性的人性观、德性观:P26(1)超自然的外在决定论的观点a神学决定论的观点: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b精神决定论的观点:黑格尔(2)环境决定论的观点:荀子(3)内在决定论的观点: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孟子(4)马克思主义实践决定论的观点2、(德育发生)是现代德育性质研究的起点P243、人性不是抽象的,人在本质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性是社会赋予的。P254、人性和德性(名词解释):人性就是人的实践本性,即主体性。德性不是别的,他是人对自然自身的改造结果。P305、德育本质(名词解释):是要在思想、政治和道德方面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同时受教育者也需要接受这些影响,并能在这些方面获得自我发展。这才是德育的本质或本义。P326、原始社会的道德生活就表现为(“禁忌”)。(禁忌)构成了原始社会的道德规范,当教育、生产和生活密切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原始的宗教礼仪)等就成为德育的基本形式。P377、知识经济的特征是什么?P40答:(1)劳动资料的知识化。(2)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3)劳动者的知识化。8、现代化(名词解释):是人类历史上所爆发的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革命,由于这一革命导致了人类诸方面的变革。P439、现代化社会的德育的基本特征是:(塑造道德主体,亦即是主体性的德育)。10、现代人(名词解释):是积极主动的,对社会的变化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对自己对他人负责任的人。P4611、德育现代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设现代德育理论体系,二是建设现代德育实践体系)。P4912、现代德育既有社会性功能,也有个体性功能;既有限制性、规范性功能,也有发展性功能。P5213、德育现代化(名词解释):这不仅仅是要求理论的现代化,或者说德育的现代化不仅仅是理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实践的问题,任何一种德育,都要根据一定的德育思想建立起一套实践体系,其核心就是德育制度。P5614、简述学校德育制度体系的内容(07年简答)P57答:首先,以法令法规的形式将活动开展的规范体系规定下来。其次,要有一个组织体系。第三,要有一定的开展德育活动的物质条件。15、只有德育才能最终把人从动物中提炼出来成为文明的人。制度从本质上讲是一套行为规范体系。制度的核心是体现一定德育思想的德育活动的规范体系。P5716、现代德育体系包括:(一是现代德育观念体系,二是现代德育的制度体系)。P5817、市场经济是人的主体性发展所达到的新的水平,也是人进一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个性的重要的条件。P611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精神(名词解释):就是为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每一个参与社会活动的个体,在市场条件下作为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潜能,同时参与建设遵循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活规范,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P6919、要建立贯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精神的现代德育,需要解决两个问题:(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精神与学校德育传统;(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精神与德育的主旋律。P6920、(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旋律,也是学校德育的主旋律。P7021、爱国主义的核心是(热爱社会主义的国家),P7022、(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核心。P71第二章1、德育过程理论研究的基本任务是:(揭示德育过程的本质及其基本规律)。P762、德育过程理论研究的基本任务是:(揭示德育过程的本质及其基本规律)。P763、德育过程(名词解释):P77是以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为目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双向互动的教育活动过程。4、社会主义学校德育过程(名词解释):P77(2010年考)是教育者根据社会主义条件下受教育者自身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规律,以及社会主义对年轻一代在思想品德方面的要求,启发、引导和指导受教育者能动地认识、体验和践行,接受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心理,发展其道德判断、道德选择能力的教育过程。5、德育过程与智育过程的区别是什么?P78答:(1)教育目标上的区别。德育过程的目标是促进受教育者德性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结构,自主地解决对待客观世界的态度问题。智育过程的目标是要求受教育者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能力,解决如何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问题。(2)德育所依据的规律不同。德育过程依据的是个体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智育过程主要依据的是个体的认识活动规律。6、德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有何区别?P79德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实质是教育活动与素质发展的关系。(1)前者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其实施属教育活动范畴;后者是人的精神素质的组成部分,其形成属人的素质发展范畴。(2)前者是从外部对教育者施加影响的过程;后者是在外部影响作用下,道德主体内部自身运动的过程。(3)前者是受教育者与外界教育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后者是道德主体与外界各种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辨析题:德育过程是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

7、德育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思想、政治、道德的社会传递和社会继承过程)。(10双选)P808德育过程结构:是指德育过程中各个要素或各个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P819、德育过程的本质就是(造就道德主体或再生产道德主体)的过程。德育过程造就道德主体,包括(个体道德社会化和社会道德个体化)两个方面。P8010德育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11、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所提倡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现状之间的矛盾。P8612、德育过程应遵循的基本规律是什么?答:激发受教育者主体的道德需要,构成德育过程中施教与受教之间积极的矛盾运动。P8613、德育规律(名词解释):P86激发受教育者主体的道德需要,构成德育过程中施教与受教之间积极的矛盾运动,是德育过程应遵循的基本规律。14:现代德育过程(名词解释):P87/P93我们把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在现阶段的德育称之为现代德育,这一现实的历史时期中的德育过程是具有时代特征的,我们称之为现代德育过程。现代德育过程实质上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互相促进的道德共进过程。P87/P9315、现代德育过程实质上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互相促进的道德共进过程。P9316、现代德育过程的特点是什么?P91答(1)是科学理论指导下的过程。(2)是促进受教育者作为思想品德完整发展的过程;(3)是师生德性共进的过程;(4)是对环境开放的过程。17、德育过程的基本环节(名词解释):P97是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按事先科学安排的步骤。进行施教与受教的基本顺序和阶段,是整个德育过程展开与运行的一般时间模式。18、德育过程的基本环节包括哪几个部分?答:(1)实施德育的准备、(2)德育实施、(3)德育评价、(4)综合调控)。19、德育过程的调控包括(宏观调控和微观调控)两个方面P9820、现代德育过程组织的原则是什么?P99答:(1)个体思想品德主动地完整地发展的原则;(2)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3)热爱、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4)德育过程组织的多样化原则;(5)以道德践行为基础的原则;(6)德育影响的一致性、连贯性原则。21、现代德育过程组织运行的特征有哪些?答:(1)现代德育过程的组织运行对各环节、各步骤都必须予以重视,事先宜认真考虑。(2)现代德育过程的组织运行始终以受教者的道德主体性发展为出发点。第三章1、道德,“道”是指社会行为规范及其相应的意识,包容了“思想,政治,道德”,是社会现象;“德”指个体德行,即社会的思想、政治、道德要求在个体身上的体现。社会化的“道”,个体化为“德”。P104、P1052、狭义的思想品德仅指道德品质。广义的德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狭义的德育仅指道德教育。P1053、思想品德(名词解释):P105个体按一定的思想、政治、道德等社会意识和行为规范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和倾向。4、思想品德结构(名词解释):P108个体的道德品质不仅存在于个性的结构之中,并且本身也是一个有机结构。一般认为品德是由若干平行的或并列的要素构成的,即由知(道德认识)、情(道德情感)、行(道德行为)三个并列的要素构成,再加上意(道德意志)、信(道德信念),即四要素或五要素说。5、(知、情、行)是品德结构的基本要素。人的完整心理结构包括认知、情感、态度、审美。P110(知、情、行)三要素,是人们普遍确认的品德的基本要素。P1086、我国学者在品德结构研中所得到的共识是什么?P110答:(1)品德结构是个性心理结构整体中的一部分;(2)突破了原有三要素的平面思维框架;(3)品德结构是一个发展变化的动态结构。

7、品德结构研究的理论成果对现代德育有何指导意义?(2010简)P111答:(1)不仅要进行表层的行为方式与习惯的培养,还应进行深层次的意识的教育,使学生形成稳定的世界观和和信念。(2)不仅要注意社会道德内容的传授,也要注重认识能力、践行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等品德心理能力培养。(3)要注意到知、情、意、行等品德心理形式与品德内容的密切联系和相互影响,使内容促进形式的发展,这些认识更加深了人们对德育对象的认识,为德育内容选择、德育过程的安排、德育评价指标的确定都提供了认识依据。8、个体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代表人物(皮亚杰和柯尔伯格)。P1129、个体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有哪些重要观点?P112答:(1)品德具有个体的主体的特征;(2)个体的道德发展是分阶段的过程;(3)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是建立在大量临床研究的基础上的。10、皮亚杰依据(精神分析学派)的投射原理,采用(对偶故事)研究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发现儿童道德是由他律向自律发展的,他把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如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自我中心阶段(2—5岁)、第二阶段:权威阶段(6—7、8岁)、第三阶段:可逆性阶段(8—10岁)、第四阶段:公正阶段(10—12岁),他律道德与自律道德间的差异相当于前运算思维阶段与具体运算思维阶段的差别。主要是从结果和动机来考虑个体道德认知发展。P11211、柯尔伯格的(两难故事)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并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P114(1)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快乐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2)习俗水平:第三阶段:好孩子道德定向阶段,第四阶段:遵从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3)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民主地承认法律的道德定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12、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在个性发展过程中,有两种情况:一是缓慢地、逐渐地、平静地进行着的,叫“稳定年龄”,另一种是在较短的时间里,个性发生剧烈的根本的变化,叫“转变期”或“关键期”。前苏联维果茨基认为,品德发展关键期是,两岁、七岁和十一二岁。我国林崇德认为,品德发展关键期是,2.5—3岁,5.5—6岁,小学三年级,初中二年级。P11913、品德发展研究对德育工作和研究的指导意义P121

如重视主体与环境的互动,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对德育目标和内容遵循阶段性,注重衔接,注重关键期,把握教育时机,自我教育、终身教育,提高德育的科学化水平。

14、品德发展的时代特征产生的原因是什么?P122答:首先,遗传虽然决定了个体发育成熟的过程,但是遗传因素作用的实现,有赖于后天的物质环境。其次,人类的思维能力发展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密切联系的。影响当代青少年儿童道德思维发展的社会变化因素是:(1)他们比上一代人更早地、更多地接受社会信息的刺激。(2)早期教育的兴起加速了儿童思维判断能力的发展。(3)由于计划生育,直接与成人交往更多,作为独生子女的儿童出现成人化倾向和思想的早熟。

15、当代中国青少年品德的特征是什么?P124

答思想品德主要特征是思想品德认识的主体性和认识结果的多样性。主体性表现在品德发展过程中,不盲目“惟书”“惟上”,不是不加分析得接受,而是十分注重自己的直接经验和现实感受。一方面,他们把政治、思想、道德的认识和选择看作是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事,作为一种发挥个性和自主性的过程;另一方面,社会现象具有多样性甚至矛盾,让青少年无所适从,转而相信自己的经验和感觉。但是由于认识水平和生活经历的局限,导致了认识上的局限性。多样性。社会转型时期,人们遇到的观念上的冲突,也导致了当代青少年品德认识结果上的多样性。在某些问题上,青少年可能具有较一致的正确认识,而在有些问题上则可能会有模糊的、矛盾的、甚至错误的认识结果。

16、认识青少年品德的时代特征对于现代德育的意义有哪些?P126

答:(1)使德育一般规律与特定时代的青少年品德发展特征想结合。(2)为具体规定德育的时代任务与方法提供现实依据。现代德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现代人的德性第四章1、教育目的(名词解释):P129是一个国家或特定社会对于人才培养质量规格的总的规定。2、教育目标(名词解释):P129就是各方面教育力量,包括受教育者方面协调一致的努力方向。3、教育内容(名词解释):P129是德育目标的体现,是按照德育目标要求,或者说为实现德育目标而用以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知识、理论、思想、观点准则、规范等。P1294、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的关系是什么?答: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或特定社会对于人才培养质量规格的总的规定。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的组成部分,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是制定德育目标的依据,德育目标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保证,德育内容是德育目标的体现,德育内容最直接地体现了德育目标,为实现德育目标服务。它们是内在一致的,有共同特征:具有历史性、阶段性;都具有超前性或理想性。P1295、德育目标与德育内容的相互关系如何?P130

答:教育目标、德育目标与德育内容是内在一致,有其共同特征:(1)都具有历史性、阶级性。都是反映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的要求。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教育目标,必然有不同的德育目标与德育内容。没有普遍适用于各个历史时期的德育目标、德育内容。三者都是一种社会意识,在阶级社会都具有阶级性,都是由人规定的,体现一定的阶级意志,反映一定阶级培养人的要求。(2)都具有超前性或理想性的。教育目标,德育目标都是对受教育者的期望或设想。德育目标的确定和德育内容的选择既要立足当前社会发展,又要面向未来社会要求。德育是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教育目标、德育目标确立在现实基础上,又高于现实,经过努力可以达到,因而是超前的、先进的,又是现实的、可行的。6、教育目标、德育目标、德育内容,是内在一致,有其共同特征:(1)都具有历史性、阶级性。(2)都具有超前性或理想性的。7、德育目标在在德育活动中的作用是什么?P131

答:(1)、对德育内容、方法的导向作用。(2)、对德育活动的激励作用。(3)、对德育实施的协调作用。(4)、对教育评价的参照作用。

8、(德育目标)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P130(德育目标、德育内容)是德育指导思想的核心。P132

9、制约现代德育目标、德育内容的因素有哪些?P132答:(1)社会的现代化发展。(2)受教育者的发展。(3)思想品德心理特点。(4)教育世界观的因素。10三大类德育理论包括:(1)全球本位德育理论。(2)社会本位德育理论。(3)个人本位德育理论。P134

11、全球本位德育理论。发源于当代科技革命和现代化带来的负面后果,由此提出了科技和生产的道德取向问题,并先后产生了(1)生态伦理学、(2)科学的人道主义说和(3)学会关心的教育哲学。P13412、社会本位德育理论。包括(1)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德育论、(2)班杜拉的社会观察学习德育论和(3)艾里克森等的新弗洛伊德主义德育论P13513、个人本位德育理论。个人本位德育理论的最大特征是反对以社会为本而强调以个人为本。包括(1)基于存在主义哲学之上的极端个人主义德育论、(2)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之上的德育论(3)基于认识结构心理学之上的德育论P13514、各国把培养(民族精神)作为德育目标核心要求是值得我们重视的。P13715、民族精神是德育的灵魂,是激发人们向上的力量,也是人类群体间最大的凝聚力、向心力。P13716、确立德育目标、内容的方法论原则有哪些?P142

(1)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统一。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一致,要把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统一起来。(2)适应性与超越性的统一。适应性即德育目标和内容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要求。超越性表现为德育目标和内容,要且种超越现实生活的内容,以先进的思想道德教育人。(3)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4)民族性与全人类优秀文化因素相融合。

17、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标应依据:(社会要求确定)。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标应根据:(人的本性需要确定)。P142

18、制定中小学德育目标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什么?P145答:用马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19、学校德育的根本任务是什么?P145答:用马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20、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什么?P146答: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21、对中小学德育目标基本精神的理解?。P147

(1)德育目标的组成部分更加完整①改变了以往片面强调政治思想教育,忽视基础文明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情况;②把心理品质的发展列入了德育目标要求,改变以往单纯规定思想、道德品质目标的状况。③改变了以往只重视思想准则、道德规范的教育与培养,忽视培养和发展道德能力的倾向。这些变化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更符合现代德育发展性的要求。(2)具有层次性。是在总结了过去脱离我国社会实际和受教育者发展实际,要求过高、过空的状况,依据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制定的。在德育目标上区分层次,把对全体学生的普遍要求和对其中优秀分子的要求区分开来。教育目标的多层次,既体现了从社会和受教育者的实际出发,又体现了引导性,超前性,是立足于现实,又面向未来。(3)注重按中小学生道德心理发展水平提出要求。改变了过去忽视教育对象的自身发展规律,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充分顾及了年龄特点的差异性。

22、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的基本精神的理解:P147答:(1)德育目标的组成部分更加完整。在外延上扩展了,将心理、法制等内容纳入德育,在内涵上注重道德情感和能力的培养;(2)具有层次性。德育目标反映了受教育者道德发展水平和个体差异,从社会实际和受教育者实际出发,体现了受教育者发展不平衡性;(3)注重按中小学生道德心理发展水平提出要求。重视了受教育者自身发展规律,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

23、(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这是基本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德育内容的主旋律。这既是道德品质,又是思想品质、政治品质,是现代道德主体应具有的主要德性素质。P15124、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及实施体系P151

答:(1)德育内容的主旋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是德育内容的主旋律。(2)基本文明规范教育。这些规范内容包括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公共场所中基本的道德和文明修养。(3)适应社会发展的现代思想和道德的培养。(4)培养现代人的心理素质(5)培养、发展思想品德能力(6)青春期性道德教育。

第五章1、德育课程(名词解释):P157是具有育德性质和功能因而对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有影响作用的教育因素,是整个教育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德育课程的根本特征在于育德性。2、德育课程的根本特征在于(育德性)。P1573、德目主义(名词解释):P159又称直接教学,即开设专门的德育课程,如宗教课、公民课或德育课等,以直接教授道德价值。通过课堂讲授的形式让学生理解并熟记,试图以此来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4、全面主义(名词解释):(06考)P159即实施间接教学,它不开设独立的道德课,主要是通过以社会实践为主的所有课程和一切活动来进行道德教育。5、现代德育课程的类型。完整的德育课程,在空间上,包括(1)课内外教育因素、(2)校内外教育因素。在时间上,包括(1)系统连贯的教育因素,(2)非系统的、随机的的教育因素。在存在方式和影响方式上,包括(1)外显的教育因素、(2)潜隐的教育因素。6、(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为我国小学和初中两类正式课程。7、我国现代德育课程体系主要包括(认识性德育课程、活动性德育课程和隐性德育课程)三类。P163

8、认识性德育课程(名词解释):(2010年考)P164是学校于正式课程之中,规定的思想品德教育课程,是系统传授和学习有关道德的、思想政治的知识、观念、理论,以促进受教育者思想道德认识、观念、理想乃至道德情感、意志、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发展的课程。

9、认识性德育课程的地位是什么?P164

答:小学的思想品德和中学的思想政治课是必修的认识性德育课程,是我国德育课程中基础的和主要的课程类型。10、认识性德育课程的特征是什么?P164

(1)认识性德育课程,具有教学活动的独立性和教学内容系统性的特征。(2)认识性德育课程的主要特征在于,教育性或思想性是它的第一要义。11、(教育性或思想性)是德育课程的第一要义。12、认识性德育课程的功能是什么?166

答:认识性德育课程的最主要功能就在于(1)传授道德知识,(2)发展道德认识能力。

13、传统认识性德育课程的基本特征——(灌输),现代认识性德育课程的基本特征——(探究)。P166—16714、传统认识性德育课程与现代认识性德育课程的区别?P167

答:(1)传统认识性德育课程的基本特征是—灌输。道德教育注重受教育者的顺从性和德育活动的纪律性、惩罚性,强调德育内容的传统灌输,以权威管理和灌输行为规范为主要特征。(2)现代认识性德育课程的基本特征是—探究。道德教育的过程是鼓励儿童不断进行了批判性探究的过程,是教会学生如何进行道德分析,促进思考的自主性、自我制约或精神自由的获得,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理解力。现代认识性德育课程彻底改变了传统认识性德育课程只注重道德知识传授,忽视学生道德判断、思考能力的做法,客观上实现了从灌输向促进认识能力发展的转变,确立了受教育者在道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15、如何优化认识性德育课程?P169

答:(1)要把德育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上,而不是简单背记某些规范、原则。注重对推理的训练,代替以往的知识型或美德型的德育模式。(2)要大胆吸收柯尔伯格的道德两难讨论法及问题教学法来改进课堂教学。(3)加强德育教师培训,使他们对各种德育理论有深刻的理解,能熟练引导学生进行道德探究与讨论活动(4)优化认识性德育课程,必须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16、认识性德育课程是德育的(基础课程),活动性课程是德育的(主导课程)。P17117、(实践性,即活动性)是活动性德育课程的根本特征。P17218、活动性课程与课外活动有何区别?P172答:(1)活动课程作为课程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结构,相应的活动纲要和活动指导书,它与认识性课程既相辅相成,又有相立性,自成体系。课外活动只是学科课程的补充、延伸。(2)活动课程的组织与安排是系统的长时间的,而课外活动的组织安排是临时的短时间的。(3)活动课程目标与总的课程目标保持一致,课外活动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限于满足学生爱好,帮助度过闲暇时间。19、活动性德育课程的最大价值在于:(弥补知而不行之弊)。P17420中小学的活动课程分为(必修活动课)和(选修活动课)两种类型。活动课程分为四类:(晨会)、(班队活动)、(体育锻炼)、(科技文体活动)。其中,(晨会、班队活动、体育锻炼属于必修活动课,(科技文体活动)属选修课。而就德育课程来说,(生产劳动、社会实践)是活动性课程的重要形式。P175

21、活动性德育课程的组织和编排原则有哪些?P175

答:(1)活动的完整性。个性的成长具有完整性和多方面性。个体的一切特征和品质都是在相互依赖和相互联系中同时发展和形成的。对个性的教育必须从全面发展的必要性出发,必须吸引每个学生积极参加各项现实实践活动。(2)活动的积极性。活动课程对儿童道德发展的效果大小取决于儿童主体性发挥的程度,取决于对待活动的积极性和态度。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客体,也是教育的主体。

22美国的(杜威)提出“同时学习”的概念。美国的(克伯屈)提出“伴随学习”的概念。美国的(杰克逊)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首先提出“隐性课程”的概念。23、隐性德育课程(名词解释):P177指课内外间接的、内隐的,通过受教育者无意识的、非特定心理反应发生作用的教育影响因素。24、隐性德育课程的特征有哪些?(10考):P177答:(1)影响的间接性和潜隐性、(2)范围的广阔性、(3)发生作用的无意识性。25、显性课程主要是以(直接的)、(外显的)、(明确的)方式影响学生的。而隐性课程主要是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影响学生的。

26、隐性德育课程的功能有哪些?P178答:(1)陶冶功能。(2)导向和激励功能(3)规范、约束功能。

27、(陶冶功能)是隐性德育课程最显著的,也是最重要的功能。P17828、其实隐性课程的功能具有两重性,(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植两种功能可能产生两种效果,(正向效果和负向效果)。从隐性课程效果显现说,(有显性效果和隐性效果)。可见隐性德育课程的两种功能所产生的效果可能有四种类型:(1)正向显性效果、(2)负向显性效果,(3)正向隐性效果、(4)负向隐性效果。要追求一、三效果。29、学校隐性德育课程建设包括哪几个方面内容?P180答:(1)各学科中的德育渗透。(2)校园文化建设。(3)班集体建设。30、校园文化(名词解释):P177是指学校的整体文化,既包括校容校貌、教学与管理制度、师生共同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也包括由此产生的一种强烈持久的精神氛围。从内容上看,校园文化主要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31、校园文化,从内容上看,主要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32论述题:在教学中如何发挥隐性德育课程的作用。P180答:(1)各学科中的德育渗透。(各科教学和思想品德培养都是统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教室的环境、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的方法、师生交往形式都是隐性教育因素,教师的个性、思想政治信念和道德信念都感染着学生,充分利用各科的教学进行道德教育,有助于提高道德教育水准(2)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首先要培养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其次要优化学校的物质文化环境、第三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增强校园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3)班集体建设①对学生明确地提出要求、②培养学生积极分子、③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④积累集体的优良传统。33、校园精神(名词解释):(06考)P181是指每一个学生生活于其中的学校特定的风气和氛围,也是最富渗透性的一种教育影响因素。它以校训、校歌等特有形式表现出来,也通过校风、学风等体现出来,是学校师生认同的价值观和个性的反映是,也是一种强大的、潜在的精神力量。34、(文明、进步、蓬勃、健康的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P18135、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师生可共同努力集中于哪些方面?P181答:校园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首先,要培养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其次,要优化学校的物质文化环境、第三,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增强校园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36、为了使教学工作和实践活动真正有助于班集体的建设和团结,教育者宜考虑哪几点?P183答:①对学生明确地提出要求、②培养学生积极分子、③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④积累集体的优良传统。37、学校隐性德育课程内容?P182(1)各学科中的德育渗透。各科教学和思想品德培养都是统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教室的环境、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的方法、师生交往形式都是隐性教育因素。教师的个性、思想政治信念和道德信念都感染着学生。(2)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首先要培养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其次要优化学校的物质文化环境、第三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增强校园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3)班集体建设,①对学生明确地提出要求、②培养学生积极分子、③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④积累集体的优良传统。第六章1、德育网络(名词解释):是整合校内外各种德育力量,由各种社会组织及其沟通渠道构成的组织体系。P1862、简述社会德育组织体系的构成及相关职责。(10简)P1873、社会德育组织体系(名词解释)(07名解)P1874、德国心理学家勒温的心理学公式:B=f(P,E)P1885、建立德育网络的必要性是什么?P188

答:(一)构建德育网络符合青少年品德形成规律,也是现代德育发展的趋。(二)改变“孤岛教育”状况,使学校德育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三)适应现代德育时空结构变化,发挥课外生活发展性功能。

6、为什么说建立德育网络是德育现代化必然趋势?(论述)P188(1)建立德育网络是由个体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现代社会发展决定的,也是现代德育开放性特征的表现。(2)现代社会是个开放社会,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积极的因素,也有消极的因素。因此建立一个德育网络,统合各方力量,发挥其中的积极因素的影响作用,防止,矫正、消除消极因素的影响作用,以利于提高德育的实效。(3)现代社会发展来看,变革速度快,变化幅度大,信息渠道多,信息量大,传播快,从多方面影响青少年,客观上需要有一种统合各方面影响的组织形式。(4)现代德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德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化,现代德育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政府,学校,家庭,社会机构组成一个相互作用,不断协调的网络体系,才能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各国自觉协调各种教育机构与力量,共同实施德育。从单纯依靠课堂模式演变为依靠学校,家庭,社会力量的网络化模式。7、孤岛教育(名词解释):指传统学校德育的封闭状态,与社会生活脱节,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价值取向不同,造成德育目标错乱,德育内容各取所需,引起受教育者思想混乱,严重影响教育效果的一种教育。P1928、德育网络的功能是什么?(2010年简)P196

答(1)保证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影响一致(2)开发利用社会德育资源,加强德育力度(3)优化学校的外部环境(4)通过信息筛选,保证教育目标的实施

9、构建德育网络在保证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影响的一致性方面有何作为?(06简)P196答:(1)德育网络可借助各种形式和沟通手段,统一教育观念、教育思想。(2)对其素质发展要求上,能处理好智与德的关系。(3)在教育的责任上,家庭、学校、社会各明确其职责。(4)在教育方式、方法上,身教、言教上取得共识,互相配合。10、社会德育资源(名词解释):指社会上所具有的能用作德育方面的人力的、物力的、精神的资源。P19711、社会德育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有那些?P198

答:(1)组建校外德育队伍,使校内、校外德育队伍组合为整体德育力量。(2)建立校外德育基地,使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结合,进一步提高德育整体有效性。(3)争取社会对学校德育提供一定的财力、物力支持,改善学校德育条件。12、校外德育基地(名词解释):校外用于学生德育教育的场所。校外德育基地类型有:1)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基地;2)劳动、军训、社会调查基地;3)课外文体活动基地。P19813、社会(社区)教育委员会(名词解释):是学校、家庭、社会团体在网络中主要的组织机构,它是在当地党和政府领导下,由学校、家庭、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部队等单位组成,旨在发挥社会主义教育导向作用,整合社区教育力量,创设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P20114、德育网络的沟通方式有哪些?(06考)P205答:(1)联席会议。(2)互访。(3)通讯联系。(4)编印刊物。

15、学校在德育网络中的有利条件有哪些?P207

答:学校是联络整个德育网络的支点,是各种社会文化思想产生和发散的中心。1)学校具有文化的传递、继承、发展功能,是各种优秀的文化道德思想的集中地,学校对各种社会影响能进行筛选、吸收、调节、整合。2)在社会上,学校成员扮演着价值观导向者的角色,是榜样3)学校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思维方式,对当地人们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4)在社会文化薄弱地区,学校的文化活动往往是当地文化活动的核心内容。

16、德育网络(又称德育一体化网络)包含的各种教育力量有:学校的、家庭的、社会的三方面。其中学校是联络整个德育网络(又称德育一体化网络)的支点,是各种社会文化思想产生和发散的中心。P186、P20717、学校在德育网络中的作用有哪些?P208

答:学校在德育网络中的有利条件,决定了它在网络中的地位以及它所可能具有的主导的、积极的作用。(一)导向作用。(1)通过在网络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把握方向。(2)利用学校的优势,提高德育网络中成员的教育水平和活力。(二)调节作用。建立德育网络是为协调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影响服务的。学校在这方面负有更大责任。要使学校、家庭、社会在教育上发挥各自优势和长处,使之有机结合成为一体化的教育共同体,以发挥教育整体效益。(三)精神文明辐射作用。(1)道德教育、道德同化作用。(2)文化宣传、政策宣传作用。(3)形成良好的社区文化环境。18、学校在德育网络中的作用有哪些?P208

答:(一)导向作用。(二)调节作用。(三)精神文明辐射作用。19、学校在德育网络中所发挥的精神文明辐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07简)(1)道德教育、道德同化作用。(2)文化宣传、政策宣传作用。(3)形成良好的社区文化环境。第七章1、德育方法(名词解释):道德主体人格建构过程中,受教育者与教育者采取的各种方式的总称。P2172、(1)德育方法论:广义的德育方法包括德育方法的理论,即方法论,它受一定的伦理学和哲学思想的制约。(2)现代德育方法论是与培养自主人格,独立思维能力,批判性意识联系在一起,以促进自律,发展理解能力,增强批判意识,尊重真理,热爱知识为特征,显示出对道德主体的高度关注。P218/223(3)人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与满足)。3、德育方法种类有:P224

常分为:说理教育法、情感陶冶法、行为实践法、榜样示范法、修养指导法、品德评价法这六种基本形式。有人根据德育工作对象的共性、特征、个性为根据,划分为:划一教育方法、类别教育方法、个别教育方法。或按对受教育者影响作用的特点和心理机制分为:明示教育方法、暗示教育方法。传统的德育方法的分类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忽视了受教育的积极性,是他律的。4、现代德育方法分为(自我教育的方法和指导教育的方法)两大类。P2295、自我教育方法(名词解释):受教育者在自我意识基础上产生积极进取心,为形成良好个性品德而向自己提出任务,进行自我教育的方法。它包括对自我的认识、体验、控制、监督、评价、修养以及自我批评等一系列主体自我教育的方法。P2296、指导教育方法(名词解释):教育者指导受教育者促其思想意识、行为习惯发生预期变化的方式方法。包括说理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品德评价法、实际锻炼法、陶冶教育法等。P2297、自我教育的方法包括:(1)自我认识的方法。(2)自我体验的方法。(3)自我控制的方法。8、指导教育的方法有(1)说理教育法、(2)榜样示范法、(3)陶冶教育法、(4)实际锻炼法、(5)品德评价法、(6)生活指导法、(7)心理咨询法。P2329、说理教育法(名词解释)(06考):P232是教育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以提高其道德认识的教育方法,包括讲解、报告、谈话、讨论、读报等形式。10、榜样示范法(名词解释):P232是以他人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的成就教育影响受教育者的一种方法。榜样示范法有教育者的示范、伟人的典范以及优秀学生的典型等多种方式。11、陶冶教育法(名词解释):P233是自觉地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感染、陶冶、熏陶。其特点表现为非强制性、愉悦性、隐蔽性和无意识性。方式有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熏陶。12、在陶冶教育法中,采用的主要方式有哪几种?答:(1)人格感化、(2)环境陶冶、(3)艺术熏陶。13、实际锻炼法(名词解释):P233是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训练和培养受教育者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包括日常实践和专门组织的行为训练。

14、品德评价法(名词解释):P233是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做出判断,是品德发展的强化手段。品德评价通常包括奖励、惩罚、操作评定等方式。15、生活指导法(名词解释):P234是结合受教育者的实际给予引导和帮助,使其获得尽可能充分和全面的发展,并通过生活实践的磨练帮助受教育者形成自我选择、自我决定能力的方法,包括学习指导、品德指导、身心健康指导、个人生活指导等。

16、心理咨询法(名词解释):P234是运用语言、文字等媒介,通过询问、会谈、商讨、劝告等方式在心理方面给受教育者以辅导、帮助和教育的方法。

17、心理咨询法的方式有:(1)门诊咨询、(2)书信咨询、(3)现场咨询、(4)宣传咨询等。18、德育模式:是运用“模式”研究法,对在德育现象中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较为系统而具有典型意义的德育经验,加以抽象化、结构化,使之成为特殊的理论形态。P23819、德育模式是联结德育理论和德育实践的纽带和桥梁。P23820、德育模式分为(普通模式和特殊模式)。普通模式包括:(德目模式、能力模式(又称全面主义模式)、生活模式)。P23921、西方主要的德育模式是什么?答:(1)价值辨析模式、(2)认知发展模式、(3)体谅关心模式、(4)社会行动模式、(5)完善人格模式。P24022、西方几种主要德育模式是什么?P241

(1)价值辨析模式。美国拉思斯,哈明:选择——赞赏——行为三阶段(2)认知发展模式。科尔伯格等人创建。(3)体谅关心模式英国麦克菲尔在《生命线》《学会关心》中提出(4)社会行动模式美国纽曼让学生有目的的参与民主生活;决策,改变能力(5)完善人格模式(美,里考纳)

23、价值辨析模式(名词解释):德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分析、辨别和认清自己的价值,从而作出正确的选择。代表人物拉思斯、哈明,辨析过程三阶段七步骤:选择(自由选择、尽可能自由地选择、在考虑后果后进行选择);赞赏(珍视自己的选择、公开自己的选择);行为(按选择行事、重复行动)。P24024、认知发展模式(名词解释):科尔伯格等人创建的一种德育模式。提出人类存在文化上具有普遍性的基本道德价值,这些基本价值表现为一个有相同阶段的连续发展的过程,即著名的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学说,道德教育就是为了促进个体道德判断按阶段有顺序地发展。他提出的道德讨论法和团体公正法别具特色。P24125、体谅关心模式(名词解释):以英国道德教育家麦克菲尔为代表,致力于培养能胜任工作情境,体谅关心他人,具有社会责任感受的一代新人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一种道德教育模式。更多关注学生情感的获得。P241

26完善人格模式(名词解释):美国学者里考纳提出了他们以追求儿童完善人格为宗旨的德育理论研究。他认为,学校应该青向少年传授普通的道德价值观,而以“尊重”和“责任”为其首要内容,以此带动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他提出了完善人格三因素理论;即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P24227、当代我国的德育模式主要有哪几种?P243答:(1)价值观导向模式。(2)情感体验模式。(3)行为践履模式。(4)心理辅导模式。第八章1、一般地说,德育管理从层次上可分为(教育行政部门的德育管理和学校内部的德育管理)两大类。P2492、(1)现代学校德育管理(名词解释):P252是现代学校组织系统中的管理者根据现代社会需要,在现代管理思想的指导下,运用现代管理科学方法,对德育工作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控制和评价,充分利用各种德育资源(人、财、物和信息等),不断增强学校德育系统功能,以最佳达成德育和德育管理目标的活动过程。(2)管理的实质,(是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佳的效果)。P2523、现代学校德育管理与现代经济管理的区别在于它的(教育性)(10考)P2534、现代学校德育管理与学校内部其他管理的区别在于它的(育德性)P2545、(育人、育德)是学校各类管理的共同任务。P2546、简述现代学校德育管理与现代学校德育的区别和联系?(2010年简答)P255答:区别:是它们处理的矛盾不同,现代学校德育,处理社会对受教育者的品德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现状之间的矛盾,现代学校德育管理,则是处理有限的德育资源与提高德育质量之间的矛盾。联系:没有现代学校德育就没有现代学校德育管理,同样,没有现代学校德育管理,德育工作要取得成效也不可能。7、(现代学校德育管理结构)是各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P2558、现代学校德育管理的特点是什么?P257答:(1)民主性。主体性德育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德育管理,充分发挥德育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2)开放性。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处在开放的信息时代,任何一个组织的有效管理都是一个封闭与开放相结合的系统。(3)科学性。现代德育管理的科学性要求现代学校德育按照教育管理规律办事,以及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规律进行管理。

9、现代德育管理的民主性(名词解释)(07考):P257现代德育管理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全员共同参与、管理和自我管理相结合,充分以挥各自主体性的管理活动。10、坚持现代德育管理的民主性,对于学校高层管理者来说,必须做到哪几点?答:①发扬民主精神和民主作风,坚持民主方法来实现德育管理的计划、决策、组织等职能。②与被管理者平等交流。③自觉接受被管理者的监督。11、现代学校德育管理特点是什么?P257(1)现代学校德育管理的民主性。坚持现代德育管理的民主性,对于学校高层管理者来说,必须做到:①发扬民主精神和民主作风,坚持民主方法来实现德育管理的计划、决策、组织等职能。②与被管理者平等交流③自觉接受被管理者的监督。(2)现代学校德育管理的开放性①要求现代德育管理系统面向社会开放。建立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协调的管理网络体系;。②要求注重现代德育管理的主体系统和客体系统的开放性。③要求现代德育管理思想面向世界开放(3)现代学校德育管理的科学性。①要求按照教育管理规律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规律进行管理、不能仅凭直接经验。②必须依据实事求是的原则,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注重把握现代德育管理的时代性。12、(科学、技术、管理)是人类现代社会的三大支柱,其中(管理)起主导作用。P26313、现代学校德育管理的意义是什么?P263

首先,德育过程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要使德育工作合理运行,必须进行科学管理;其次,德育工作的内隐性和分散性给管理带来限制和困难,且容易造成对德育管理的忽视,加强德育管理是德育工作的现实要求;第三,加强德育管理是新时期提高学校德育质量的必然要求第四,现代学校德育管理,是管理主体在德育实践中的能动作用的体现,表现在(1)调动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2)发挥德育组织的功能。(3)发挥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效能。14、现代德育管理的作用是什么?P264答:(1)调动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2)发挥德育组织的作用。(3)发挥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效能。15、(1)德育组织(名词解释):P265是指人们为实现一定的德育目标,依照某种方式结合而成的集体,如学校的党团组织、少先队组织、年级、班级等。(2)德育管理具有众多职能,最基本的职能是(组织职能)。16、现代学校德育管理的任务有哪些?P266

答:(1)德育思想管理(2)德育组织管理(3)德育目标管理(4)德育计划管理(5)德育制度管理(6)德育环境管理。

17、(1)班级德育管理(名词解释):班级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校管理中的重要组织。班级德育管理是现代学校德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学校德育管理主要以班级为依托。P267(2)(班级)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校管理中的重要组织。18、班级德育管理的任务是什么?P267

(1)、全面理解班级德育管理在学校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与学校德育管理协调统一。(2)、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最大限度地使其成为班级德育活动的参与者和自我管理者(3)、优化班级德育环境,形成良好的班集体,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避免外部不良影响因素,与社会、家庭形成合力。

19、一个班集体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有哪些?P268答:①有明确的共同奋斗目标,②有组织健全、团结一致、权威的领导核心和骨干队伍,③有统一的班级常规和严格的纪律,④有正确的占主导地位的班级舆论,⑤有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良好的人际关系,热爱劳动、集体荣誉感等班风和勤奋好学的学风。20、现代班级德育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什么?P269

答(1)班主任在制定班级目标时,要讲究针对性、激励性,讲究长短结合外,还要渗透现代意识。(2)班主任在选拔班干部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民主参与精神。(3)班主任形成良好的班风以及健全班级制度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4)班主任在班级建设中正确认识并合理对待班级里的各种非正式群体,积极引导,充分利用,使之成为促进班级建设和完成教育教学目标的积极因素。21、现代德育管理运行的基本环节有哪些?P273答:(1)德育管理计划。(2)德育管理实施(3)德育管理的检查和形成性评价。(4)德育管理的总结。22、校级德育工作计划有何特点?P277答:(1)计划的独立性。(2)计划的广泛性。(3)计划的间接性。23、现代班级德育管理具(民主性、开放性、科学性)。P269。24、(1)(德育管理计划)是德育管理运行的起点。(2)(德育管理实施)是德育管理运行的中心环节。(3)(德育管理的检查和形成性评价)是德育管理运行的中介环节。(4)(德育管理的总结)在整个管理运行中处在最后一环节,同时又是承上启下的环节,是下一步管理工作的依据。第九章1、德育评价(名词解释):P282是评价者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德育工作及其效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德育评价是德育过程的一个十分重要环节,做好德育评价工作,对于德育过程的优化控制、德育效率的提高与德育效果的增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2、传统德育评价有何特征?P282答:(1)评价主体的单一性。(2)德育评价方法的主观性。(3)评价的目的在于鉴定、选拔,因此需要作终结性评价。3、现代德育评价(具有了与传统德育评价完全不同)的特征是什么?P284

答:(1)现代德育评价主体具有多样性。(2)现代德育评价具有更大程度的客观性。(3)现代德育评价,具有一定的科学性。(4)现代德育评价具有促进个体发展的目的性。(5)现代德育评价更加重视形成性评价,注意诊断性、分析性。

4、现代德育评价(名词解释):P284就是评价者依据一定的德育目标及评价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途径,多方面收集事实材料,对德育工作及其效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5、德育评价的意义有哪些?P285

答:(1)对加强和改善我国德育工作有重要意义。我国德育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如何才能取得德育的最佳效果。而提高德育效果的重要条件就是对德育的实际情况十分清楚的了解。就不能不运用正确的德育评价方法。(2)德育评价是实施某一具体德育任务的反馈环节,但它对整个德育过程起着一种调控作用。(3)科学的德育评价能为德育目标的制定、德育内容与与德育方法的正确选择与运用提供依据。(4)科学的德育评价能让德育的效果与价值得到外化,得到社会承认。

6、德育评价的功能有哪些?P285答:(1)信息反馈功能(2)管理功能(3)教育功能(4)研究功能。7、德育评价对象是整个德育运行体系,分为两个方面:从教育者活动为主的方面——德育工作过程,从受教育者方面——德育结果。德育评价的主要内容就是:(德育工作和德育结果)。P2878、对德育决策过程的评价,主要就集中在(德育目标、德育方案、德育组织、德育措施)四个方面。P288(10考)9、德育评价的原则是什么?P288(06考)答:(1)教育性原则。(2)客观性原则。(3)科学性原则。10、所谓“评价”包含“测”与“评”两个方面,前者所得出是(事实判断),后者所作出的(价值判断)。(06填)P29011、德育评价是一个(完整的、连续的)过程。(10双选)P29112、德育评价体系的要素有哪些?P291答:(1)德育评价目标体系。(2)德育评价指标体系。(3)德育评价的种类。(4)德育评价的标准体系和计量方法。13、在德育评价体系中,德育评价目标是德育目标的(细目化)、(行为化)。(07双选)P292。14、德育评价的种类。(1)从德育评价是否数量化,可以区分为定性的评价、定量的评价、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评价。(2)从德育评价所依据的参照标准来区分,可以分为绝对评价、相对评价。(3)从德育评价对象来区分,有德育工作评价、德育工作结果即学生思想品德评价。(4)从德育评价本身所要达到的目的来看,有决策性德育评价、诊断性德育评价、形成性德育评价、总结性德育评价。(5)从评价的主体来分,则有个人评、集体评、自评、他评。15、决策性评价(名词解释):P294是在一项德育方案实施之前进行可行性评价,将要进行的德育活动是否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与德育方案是否可行有着密切的关系。16、诊断性评价(名词解释):P294是对德育活动中的情况作出是否正常的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区解决问题。17、形成性评价(名词解释):P294是指在德育活动过程中,对德育的现实状况连续不断地、及时地作出评价,根据及时获得的反馈信息,调整自己的行动,以使德育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18、德育评价的标准体系包括三个方面:(标准内容、标号、标度)。P29419、德育工作评价的任务。P296从完整的过程来看,德育工作评价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1)为了作出正确的德育决策,需要对有关的德育实施方案作(可行性评价),了(2)为了正确地实施德育工作,需要对德育工作的问题及时地作出诊断,这就要进行(诊断性评价)。(3)为了及时地、不断地获得信息反馈,就需要进行(形成性评价)。(4)为了获得德育工作的完整情况,也需要对德育的全部工作作出(总结性的评价)。20、系统分析评价法(名词解释):P297是指从系统的观点出发,考虑德育实际工作过程中可能有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对能够实现德育目标的若干方案,通经验判断,选出评价者自己认为比较满意的方案的过程。21、德育实施过程评价的分类。P299(1)从德育实施过程的评价对象看,有德育实施过程的整体评价和德育实施过程的要素评价。(2)从评价的目的来看,有德育实施过程的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3)从德育实施过程的评价主体来看,有学校上级主管部门的评价、学校管理者对自身德育工作的评价、各个德育工作者对自己所负责并实施的德育工作的评价、受教育者对教育所进行的德育工作的评价。22、我们把德育实施过程分解为五大要素:(1)德育管理、(2)德育队伍、(3)德育课程、(4)德育方法、(5)德育环境。P29923、思想品德评价(名词解释):P308就是评价者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学生思想品德作事实判断、价值判断和思想品德教育的评价过程。

第十章1、现代德育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为现代德育实践服务)。2、现代德育研究的意义是什么?P3163、现代德育研究的发展趋势是什么?P316答:(1)多学科综合研究。(2)重视量化研究与定性研究结合。(3)理论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并重。4、德育研究的现代化。P320我国德育研究也面临着:(1)研究课题现代化、(2)研究方法现代化、(3)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