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考点课件_第1页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考点课件_第2页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考点课件_第3页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考点课件_第4页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考点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九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1考点考向第九单元

│考点考向讲次考点考向第22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苏联的经济改革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背景、内容和影响2.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内容和影响3.“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及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4.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命题规律:本单元的知识点与当今国内外的热点问题联系密切,在高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几年在这一部分命题比较频繁。从考查内容来看,以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赫鲁晓夫改革为主。从考查的题型看,以选择题为主,试题的切入角度比较新颖命题趋势:从命题方式看,把苏联不同时期的改革、美国不同时期改革作纵向比较,或把苏联、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改革与中国的改革作横向比较,联系时政热点分析苏联的改革与发达国家对经济的调整等是高考可能选定的考查方式。从考查内容来看,考查热点将会包括:(1)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影响、当代资本主义发展新变化等可与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相联系。(2)以救济、社会福利、解决就业等为切入口,从关注民生的角度命题第23讲罗斯福新政与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2.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特点及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考点考向第九单元│考点考向讲次考点考向第22讲社会主义2复习策略

1.本单元内容系统完整,两大部分内容各成体系。关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复习时要紧紧抓住罗斯福新政这一核心内容,将整个内容化整为零,分成罗斯福新政前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后的资本主义新变化来掌握。要注意灵活地将知识点与相类似的其他单元知识相比较,认识到罗斯福新政也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自我调节的一个重要表现。2.关于苏联经济体制的调整,首先要注意其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道路的基本历程,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注意斯大林模式的经验和教训;同时要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和曲折性。第九单元

│复习策略复习策略1.本单元内容系统完整,两大部分内容各成体系。关33.要以发展的、辩证的观点来看待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调整,既要看到资本主义本质的不变性,也要看到它运行机制的发展性;要注意将历史现象同当前世界资本主义的现实状况联系起来,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4.对于斯大林模式的评价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同时,要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来分析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必要性和苏联改革遭受挫折的原因。第九单元

│复习策略3.要以发展的、辩证的观点来看待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调4使用建议

1.本单元主要介绍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经济体制的创新或调整。根据此分为两讲。每讲分别用2课时复习。2.在学生利用【考点梳理】自主学习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记忆方法加强基础知识的落实。如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可用歌诀记忆法识记:银行停业重整顿,恢复信用民安心。作物牲畜皆巨减,政府补偿粮价稳。公平竞争有章程,企业禁止雇儿童。公共工程广兴办,救济制度初形成。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原因可用浓缩关键词的方式,抓住“三化”: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国民经济计划化。第九单元

│使用建议使用建议1.本单元主要介绍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不5第九单元

│使用建议

3.在利用【要点探究】时,可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美国和苏联经济体制的调整的异同点;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异同点,提高归纳概括历史问题和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联系必修Ⅰ“跨世纪的世界格局”认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戈尔巴乔夫改革,体会改革的艰难与渐进性,总结教训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第九单元│使用建议3.在利用【要点探究】时,可引6第22讲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苏联的经济改革第22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苏联的经济改革第22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苏联的经济改革第227考点梳理第22讲

│考点梳理考点1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工业国有化考点梳理第22讲│考点梳理考点1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8第22讲

│考点梳理按劳分配自由贸易资本家固定的粮食税第22讲│考点梳理按劳分配自由贸易资本家固定的粮食9第22讲

│考点梳理消费品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工业化第22讲│考点梳理消费品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工业化10第22讲

│考点梳理考点2苏联的经济改革物质利益原则第22讲│考点梳理考点2苏联的经济改革物质利益原则11价值规律第22讲

│考点梳理价值规律第22讲│考点梳理12要点探究►探究点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1)相同点:两种政策都是无产阶级政权实施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举措,具有明显的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性质。(2)不同点:①背景不同:前者是战争环境和物质匮乏;后者经济形势严峻,政治危机严重。②目的不同:前者是集中力量应付战争,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后者是恢复发展生产,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③内容不同:前者取消商品和货币,按共产主义原则来分配产品;后者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来发展壮大社会主义经济。第22讲

│要点探究要点探究►探究点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13④成效不同:前者有利于集中力量战胜敌人,但战争后引起社会混乱。后者促进了经济恢复和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了苏维埃政权。⑤理论方面:前者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后者则是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为俄国人民指明了发展道路,其中的原则和经验对各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第22讲

│要点探究④成效不同:前者有利于集中力量战胜敌人,但战争后引起社会混乱14第22讲

│要点探究

例1[2010·皖南模拟]

列宁主张“要迫使资产阶级专家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来建设我们的大厦”。这一观点在苏俄(联)的建设实践中表现为(

)A.实行余粮收集制B.征收粮食税C.实现国家工业化D.向资本家租让部分厂矿企业第22讲│要点探究例1[2010·皖南模拟]列宁主15第22讲

│要点探究

D

[解析]新经济政策规定,对一些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以政府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即利用资产阶级的技术、资金发展经济,以奠定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点评]苏俄在农业、商业、工业等各个领域陆续实行了一系列新的经济政策,统称为新经济政策。其中在工业领域,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部分国有企业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目的是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第22讲│要点探究D[解析]新经济政策规定,对16第22讲

│要点探究

[2011·广州模拟]

俄国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设想不必先经过一个旧经济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时期就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在这一设想之下采取的经济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D.农业集体化方针变式题A

[解析]材料表明十月革命后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第22讲│要点探究[2011·广州模拟]17►探究点二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异同

(1)同:①目的: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的弊端。②内容:都在农业、工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调整。③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2)异:①内容: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在农业方面;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在工业方面;戈尔巴乔夫则从所有制和商品经济入手。第22讲

│要点探究►探究点二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1)同18②结果:前两者都取得一定的成效,而后者的经济改革在未见成效的情况下转向政治改革。③失败原因:前两者的改革失败是因为未改变原有体制,而后者虽从根本上变革经济体制,但因具体措施不符合国情而失败。第22讲

│要点探究②结果:前两者都取得一定的成效,而后者的经济改革在未19第22讲

│要点探究

例2[2010·巢湖模拟]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两人执政期间都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他们的改革对苏联的共同作用不包括(

)A.都在一段时间内收到了一定成效B.开辟了新型工业化模式C.都没有解决苏联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D.改革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第22讲│要点探究例2[2010·巢湖模拟]赫鲁晓20

B

[解析]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体制,改革结果最终失败,故开辟了新型工业化模式的说法是错误的。

[点评]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先后改革。由于各种问题积重难返,苏联的改革步履艰难,效果不大。由此说明了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第22讲

│要点探究B[解析]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21第22讲

│要点探究

C

[解析]大规模开垦荒地,扩大谷物生产,提倡种植玉米,提高粮食产量等属于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措施。

[2010·南京模拟]

某一历史阶段,苏联曾投资50亿卢布在东部大规模垦荒,垦荒地的肥力迅速耗尽,几百万公顷土地遭风蚀,换来了沙化的土地和丛生的杂草。带来这一结果的苏联领导人是(

)A.列宁B.斯大林C.赫鲁晓夫D.戈尔巴乔夫变式题第22讲│要点探究C[解析]大规模开垦荒地,扩22第22讲

│要点探究►探究点三认识当代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

(1)从人类历史发展来看,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均不成熟。(2)原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是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经济现代化、政治民主化基础薄弱。(3)社会主义是由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社会,社会主义革命成果的巩固比任何革命都难,需要一个长期过程。(4)资本主义势力从敌视、遏制到颠覆,使社会主义发展面临重重困难。第22讲│要点探究►探究点三认识当代社会主义的曲折发23

(5)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需要不断改革,逐步完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应适合本国国情,走独立发展的道路,不应拘泥于苏联模式。(6)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苏联模式受挫,并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7)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从国际上社会主义国家的挫折中吸取了教训,表明社会主义正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第22讲

│要点探究(5)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需要不断改革,逐24

例3戈尔巴乔夫改革对苏联的命运影响很大,其结果说明(

)①这是由于苏联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而产生的必然结果②个人能力决定了历史发展的走向③执政者的政策调整往往对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有着重要影响④社会主义制度下各种体制都必须讲究稳定,不能更改A.①③④B.②③C.①③D.①②④第22讲

│要点探究例3戈尔巴乔夫改革对苏联的命运影响很大,其结果说明25

C

[解析]个人的能力只能加速或延缓历史发展进程,但不能决定历史进程,故②错;社会主义制度也是在改革中发展完善的,故④错。[点评]历史学习过程中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相关问题,正确认识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推动或延缓历史发展的作用。第22讲

│要点探究C[解析]个人的能力只能加速或延缓历史发展进程,但26

“1991年8月19日,在党和军队内甚至爆发了反改革的暴乱。他们绑架了戈尔巴乔夫,并在莫斯科周围集结了3500辆坦克。通过以俄罗斯总统鲍里斯·叶利钦为首的民主派的果断行动,反叛力量遭到了失败。”对材料中的“反叛”行动解读正确的是(

)①由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导致的②实际上是一些苏共领导人挽救苏联的最后一次尝试③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④标志着苏联的解体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变式题第22讲

│要点探究

D

[解析]八一九事件不是苏联解体的标志,只是加速了苏联的解体,因此可排除。“1991年8月19日,在党和军队内甚至爆发了反27第22讲

│备用习题

1.[2010·广州模拟]1921年11月列宁在纪念十月革命四周年时说:“重要的是,坚冰已经打破,航路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这里的“道路”主要指(

)A.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B.工业化道路C.实行新经济政策发展生产力的道路D.社会主义道路[解析]C本题可从1921年时间入手,A项是1917年十月革命前确定的武装革命方针;B项工业化方针在1924年联共布十四大上确立,1936年苏联新宪法制定,标志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第22讲│备用习题1.[2010·广州模拟]19282.[2010·温州模拟]

列宁在1920年提出了“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著名公式。结合时代背景,对此公式合理的理解是(

)A.展望了苏联将在20世纪30年代建成社会主义B.强调了现代化经济建设对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性C.新经济政策推动了苏俄电气化的发展D.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相比有充分的优越性

[解析]B读题目时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电气化”,体现了列宁重视现代化经济的发展,选项中B最符合题意。第22讲

│备用习题2.[2010·温州模拟]列宁在1920年提出了“29

3.“内战时一切陷入停顿,现在我们必须从头做起。……我们希望建立一种给外国人工商业承租权的制度,来加速我们的经济发展。”为此,苏俄(联)实施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加速发展战略D.新经济体制[解析]B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苏俄希望建立一种新的经济体制,在这个体制中苏俄可以允许外国资本家租赁中小企业。这就是新经济政策。第22讲

│备用习题3.“内战时一切陷入停顿,现在我们必须从头做起。……我30第22讲

│备用习题4.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政策。这里的“改良主义”是指(

)A.利用市场关系和资本主义B.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C.修改、调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壮大社会主义经济成分[解析]A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利用商品和市场货币关系来发展壮大社会主义经济,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第22讲│备用习题4.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是一种31

5.1982年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逝世后,美国的《世界经济导报》曾这样评价说:“他确实是一位真正懂得经济的领导人,他的经济改革使苏联国力逐渐赶上了美国,虽然他想称霸世界而没有成功。”这主要是针对其改革中的哪一项措施(

)A.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B.推行“物质利益原则”,调动生产积极性C.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D.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允许个体经济存在[解析]C

A项是斯大林模式的重要内容。B项是赫鲁晓夫改革在工业方面的措施。D项是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上的重要措施。C项是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中的内容,符合题意。第22讲

│备用习题5.1982年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逝世后,美国的《32

6.2003年,俄罗斯社会科学院某院士说:“把苏共送入停尸间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苏联人自己。我们俄罗斯人以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价向世界宣布:苏联的所谓民主化、私有化、多元化完全是一条绝路、死路。”从中可以看出,这位院士将苏联解体的原因片面归结为:(

)A.经济危机B.政局动荡C.和平演变D.戈尔巴乔夫改革[解析]D这里作者将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为民主化、私有化和多元化,明显指戈尔巴乔夫改革。第22讲

│备用习题6.2003年,俄罗斯社会科学院某院士说:“把苏共33第23讲

│罗斯福新政与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第23讲罗斯福新政与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第23讲│罗斯福新政与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第23讲34考点梳理第23讲

│考点梳理法西斯主义美国自由放任考点梳理第23讲│考点梳理法西斯主义美国自由放任35第23讲

│考点梳理罗斯福新政公共工程以工代赈《全国工业复兴法》资本主义制度第23讲│考点梳理罗斯福新政公共工程以工代赈《全国36第23讲

│考点梳理凯恩斯主义滞胀第23讲│考点梳理凯恩斯主义滞胀37第23讲

│考点梳理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经济计划国营企业第23讲│考点梳理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经济计划国营企业38新中间阶层资本社会化分散化第23讲

│考点梳理新中间阶层资本社会化分散化第23讲│考点梳理39福利国家财政赤字社会化国家补贴第23讲

│考点梳理福利国家财政赤字社会化国家补贴第23讲│考点梳理40要点探究►探究点一罗斯福新政的“新”特点第23讲

│要点探究(1)从经济指导政策看,新政放弃了自由放任的政策,转向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2)从内容看,国家加强了对金融、工业、农业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全面干预。(3)从目的看,以克服经济危机为主要目标,但根本目的则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巩固垄断资产阶级的统治。要点探究►探究点一罗斯福新政的“新”特点第23讲│要41

(4)从其直接影响看,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的破坏,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法西斯势力。(5)从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来看,它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第23讲

│要点探究(4)从其直接影响看,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的破坏42第23讲

│要点探究例1[2010·锦州模拟]

罗斯福新政是在面临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全面来临的时代,在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再也不能适应生产力巨大发展的时候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他从金融、工业、农业、社会救济等方面主要是解决(

)A.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B.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C.市场与计划的矛盾D.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第23讲│要点探究例1[2010·锦州模拟]罗斯福43第23讲

│要点探究D

[解析]解答本题要从新政的原因角度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新政是为克服经济危机而采取的措施,而危机主要是由于供求矛盾造成生产的相对过剩而引起的。故新政主要是为了解决供求矛盾。[点评]罗斯福新政开始只是应急措施,直接目的是通过国家干预来结束经济混乱状态,摆脱危机。第23讲│要点探究D[解析]解答本题要从新政44第23讲

│要点探究

[2010·朝阳模拟]

下列选项与罗斯福新政相吻合的思想主张是(

)A.“政府的唯一职能是创造便于私营企业有利发展的条件”B.“政府直接插手干预私营企业的自由是最可怕的事情”C.“我们(政府)所寻求的只是我们经济制度的平衡”D.“只要大企业得到繁荣,失业者最终也会得到好处”变式题C

[解析]罗斯福新政的手段是国家干预经济;改革的实质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第23讲│要点探究[2010·朝阳模拟]45►探究点二罗斯福新政取得成功的原因

(1)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资本主义经历了长期发展之后,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但都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生产与销售的矛盾常常引起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资产阶级千方百计地寻求摆脱危机的道路,新政正是这种要求的反映。(2)美国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罗斯福政府有能力干预经济,如给农民大量的补贴、大规模兴建公共工程等。第23讲

│要点探究►探究点二罗斯福新政取得成功的原因(1)罗斯福新46第23讲

│要点探究(3)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新政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4)借鉴当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计划经济的成功经验。(5)20世纪30年代,国家干预经济和运用财政政策调整经济成为美国经济学界的强大思潮,为实行新政提供了理论依据。第23讲│要点探究(3)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47第23讲

│要点探究例2面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美国最终能够以资本主义“民主”的方式来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其原因有(

)①凭借自己雄厚的经济实力②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③依靠相对完善的资本主义制度④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A.①②③正确,④错误B.①③④正确,②错误C.②③④正确,①错误D.①②④正确,③错误第23讲│要点探究例2面对1929—1933年资本48

B

[解析]解题时首先明确试题考查的史实是罗斯福新政;其次依托列举项再现罗斯福新政的特点,确定②不合题意,故其正确选项为B。[点评]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全面来临的时代,在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时候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其核心是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缓和社会矛盾。其成功的根源在于暂时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第23讲

│要点探究B[解析]解题时首先明确试题考查的史实是罗斯福新49第23讲

│要点探究

B

[解析]国家干预经济,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同生产社会化的矛盾。

[2010·金陵模拟]

罗斯福新政开辟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这种模式成功的根源是(

)A.加强了对工业的计划指导B.缓和了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C.使美国社会经济日益稳定D.保存了美国的民主制度变式题第23讲│要点探究B[解析]国家干预经济,一定50

(1)不同点:①背景不同:前者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脱离了生产力发展的实际,导致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后者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政府推行的自由放任原则所造成的恶果,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危机。②措施不同:前者是恢复发展农业,部分地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实行自由贸易;后者是缩减农业,部分地控制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整顿金融。第23讲

│要点探究►探究点三苏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的比较(1)不同点:①背景不同:前者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51③手段不同:前者是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后者是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④特点不同:前者是在国营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强调市场经济,多种经济成分并举,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后者在保证私有制经济的前提下,强调计划经济,发展资本主义。

(2)相同点:结果相同,都取得了显著成效。(3)启示:①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制定调整经济政策,都必须立足本国国情,从实际出发,符合本国生产力发展水平。②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某种社会形态的专有物。它服务于经济的发展,并应为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互相配合。第23讲

│要点探究③手段不同:前者是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后者是强化国家对经济52

例3[2011·淄博模拟]1921年苏俄实行固定的粮食税,1933年美国政府规定由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两者的相似之处是(

)A.消除了阶级矛盾B.调整了工农关系C.制约了农业发展D.适应了当时的国情D

[解析]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调整都适应了当时两国的国情,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点评]经济政策实行的成效,关键要看是否适合当时的国情。第23讲

│要点探究例3[2011·淄博模拟]1921年苏俄实行固定的53►探究点四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经济政策的变化: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采用了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采用了国家干预。(2)产业结构的变化:二战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第三产业比重越来越大。(3)所有制的变化: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股票不再为少数资本家拥有,呈现出股票分散化的趋势,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家无法拥有企业全部的所有权,出现了“人民资本主义”。第23讲

│要点探究►探究点四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经济政策的变54(4)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变化:随着高科技的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兴起、经济组织规模的扩大,出现了“经营者革命”,所有权与经营者分离,出现了专门的经营者。

(5)社会结构的变化:二战后中产阶级的比重越来越大。(6)分配制度的变化: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了广泛的福利政策,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福利制度。第23讲

│要点探究(4)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变化:随着高科技的发展、高55例4[2010·沈阳模拟]

据统计,“1965年,美国最大的100家工业公司中,家族控制的占36%,经理控制的占64%”。材料表明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

)A.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政府干预下私人垄断受到打击B.企业生产科技含量增加和生产过程复杂,出现“经营者革命”C.生产力的发展,股票不再为少数资本家拥有D.经营管理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加第23讲

│要点探究例4[2010·沈阳模拟]据统计,“1965年,56B

[解析]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变化数据中经理控制呈现比重较大的特点,体现了专业化加深。A、C两项从材料中看不出来。D项没有揭示出现这种现象的本质。[点评]所谓“经营者革命”指的是企业所有者退出了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不仅仅指经营管理人员的不断增加。

第23讲

│要点探究B[解析]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变化数据中经理控57第23讲

│备用习题

1.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中,罗斯福在亚特兰大市的演说中表示:单纯的施舍对具有正当自尊心的美国人而言,将会伤害要求保持个人独立的一切本能,而这种工作正是防止他们精神上颓废的屏障。基于这种理念,罗斯福采取的措施是(

)A.提高救济金,增加政府救济的力量B.增设心理咨询机构,帮助人们愈合心理创伤C.以工代赈,增加就业机会D.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誉[解析]C材料反映罗斯福新政并不是单纯给予人施舍,而是给人工作。由此可以判断是以工代赈,增加就业机会。第23讲│备用习题1.1929—1933年的经济大582.奥巴马上台伊始就表示要步罗斯福“新政”的后尘,来一个“新新政”。由此可知奥巴马推行的“新政”的主要特点是(

)A.国家干预经济B.兴修大型水利工程C.推行社会福利政策D.减少对经济的干预[解析]A从“步罗斯福‘新政’的后尘”可知奥巴马的“新新政”就是罗斯福新政的延续,其主要特点就是对国家干预经济。第23讲

│备用习题2.奥巴马上台伊始就表示要步罗斯福“新政”的后尘,来593.[2010·广州模拟]

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措施是(

)A.工业复兴法B.整顿金融C.以工代赈D.稳定农产品的价格[解析]A罗斯福的“新政”措施,最终目的是为了加强国家资本主义,以克服经济危机,巩固资本主义制度。扩大就业,解决失业,对国民经济进行干预。罗斯福新政中核心的措施是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恢复发展工业生产。第23讲

│备用习题3.[2010·广州模拟]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措施是(604.罗斯福新政的最终目的是(

)A.克服经济危机B.保持经济的正常运行C.加强国家资本主义D.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第23讲

│备用习题4.罗斯福新政的最终目的是()第23讲│备用习题61[解析]C

1929—1933年爆发了世界经济大危机,该危机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和浪费社会资源;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社会形势动荡不安;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争夺世界市场的斗争空前激烈,国际关系紧张;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峻的考验。1933年罗斯福大选获胜之后开始推行新政,其目的最终是C项。本题容易误选D项,在经济危机中美国面临统治危机,其资本主义的统治受到动摇,尚未危机国家政治基础,因此不需要“巩固”。第23讲

│备用习题[解析]C1929—1933年爆发了世界经济大危625.“据欧盟统计局统计,芬兰对工薪者征收的所得税,加上雇主为雇员缴纳的社会保险金,在2001年占到工薪者工作收入的44.2%,在欧盟国家中仅次于瑞典。……统计显示,芬兰的各种税收加在一起,在2001年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46%,比欧盟国家的平均水平高4个百分点。”这则材料说明的是(

)A.福利国家的高福利是建立在高税收基础之上的B.福利国家因财政负担加重而竞争力下降C.福利过度发展,会使人们懒惰成性,不利于社会发展D.福利国家鉴于开支巨大,纷纷放弃福利制度第23讲

│备用习题5.“据欧盟统计局统计,芬兰对工薪者征收的所得税,加63[解析]A题目中叙述了芬兰保险金和税收缴纳及所占的比例问题,体现了高税收被高社会保险所抵消的现象。B、D两项的内容在题干中没有反映,C项属于高额福利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第23讲

│备用习题[解析]A题目中叙述了芬兰保险金和税收缴纳及所占64单元总结提升单元总结提升65知识网络第九单元

│考点考向知识网络第九单元│考点考向66专题探究

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三个时期(1)19世纪中期,自由资本主义盛行。自由资本主义在经济上的特征是强调“自由竞争”,要求取消保护关税、行会制度和特权公司,主张自由放任,认为“政府的全部管理艺术就在于给予人和物自由”。它推动了资本主义列强在全世界的侵略扩张,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取得了更广阔的商品市场和丰富的廉价原料,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19世纪末,大企业时代的到来(垄断组织的出现),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第九单元

│专题探究专题探究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三个时期第九单元│67具体表现:①适应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产生的新工业部门(如汽车工业、电力工业、化学工业等)生产规模、技术和资金配置等方面的新要求。②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的趋势。③企业由高级专业人员管理,实现所有权与经营的分离,提高了生产效率。(3)20世纪30年代至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①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加强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整。②私人企业经济管理的调整。③完善社会福利制度,资本主义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④资本主义经济陷入“滞胀”状态后,为消除“滞胀”采取一系列措施,实现了经济复苏和繁荣。第九单元

│专题探究具体表现:①适应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产生的新工业部门(68二、苏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特点与实质比较(1)1918—1921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特点:用军事行政手段控制社会经济。实质:用军事行政手段控制社会经济,满足战争需要,并直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2)1921—1927年,实行新经济政策特点: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实质:在无产阶级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通过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第九单元

│专题探究二、苏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高度集中的经济69

(3)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特点:以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实质: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用高度计划单一公有制、行政手段来发展经济。三、20世纪初,苏俄(苏联)四次经济政策的调整(1)变化:①1917年,苏俄十月革命胜利之初,把私有银行、铁路、大企业收归国有;垄断对外贸易。②1918—1921年,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③1921—1927年,实行新经济政策。③从1927年起,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政策。第九单元

│专题探究(3)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第九单元│专题探究70第九单元

│专题探究(2)原因:①为巩固苏维埃政权,发展社会生产,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②为粉碎国内外敌人进攻,保卫苏维埃政权,发展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事业。③由于战争破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使苏俄国民经济面临崩溃,苏维埃政权面临经济和政治危机。④为了在苏联建成社会主义,避免落后挨打。(3)启示:①制定经济政策一定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②要从国情出发,保证农、轻、重工业平衡发展。第九单元│专题探究(2)原因:①为巩固苏维埃政权71演讲完毕,谢谢观看!演讲完毕,谢谢观看!72第九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九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73考点考向第九单元

│考点考向讲次考点考向第22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苏联的经济改革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背景、内容和影响2.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内容和影响3.“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及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4.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命题规律:本单元的知识点与当今国内外的热点问题联系密切,在高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几年在这一部分命题比较频繁。从考查内容来看,以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赫鲁晓夫改革为主。从考查的题型看,以选择题为主,试题的切入角度比较新颖命题趋势:从命题方式看,把苏联不同时期的改革、美国不同时期改革作纵向比较,或把苏联、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改革与中国的改革作横向比较,联系时政热点分析苏联的改革与发达国家对经济的调整等是高考可能选定的考查方式。从考查内容来看,考查热点将会包括:(1)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影响、当代资本主义发展新变化等可与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相联系。(2)以救济、社会福利、解决就业等为切入口,从关注民生的角度命题第23讲罗斯福新政与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2.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特点及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考点考向第九单元│考点考向讲次考点考向第22讲社会主义74复习策略

1.本单元内容系统完整,两大部分内容各成体系。关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复习时要紧紧抓住罗斯福新政这一核心内容,将整个内容化整为零,分成罗斯福新政前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后的资本主义新变化来掌握。要注意灵活地将知识点与相类似的其他单元知识相比较,认识到罗斯福新政也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自我调节的一个重要表现。2.关于苏联经济体制的调整,首先要注意其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道路的基本历程,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注意斯大林模式的经验和教训;同时要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和曲折性。第九单元

│复习策略复习策略1.本单元内容系统完整,两大部分内容各成体系。关753.要以发展的、辩证的观点来看待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调整,既要看到资本主义本质的不变性,也要看到它运行机制的发展性;要注意将历史现象同当前世界资本主义的现实状况联系起来,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4.对于斯大林模式的评价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同时,要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来分析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必要性和苏联改革遭受挫折的原因。第九单元

│复习策略3.要以发展的、辩证的观点来看待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调76使用建议

1.本单元主要介绍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经济体制的创新或调整。根据此分为两讲。每讲分别用2课时复习。2.在学生利用【考点梳理】自主学习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记忆方法加强基础知识的落实。如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可用歌诀记忆法识记:银行停业重整顿,恢复信用民安心。作物牲畜皆巨减,政府补偿粮价稳。公平竞争有章程,企业禁止雇儿童。公共工程广兴办,救济制度初形成。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原因可用浓缩关键词的方式,抓住“三化”: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国民经济计划化。第九单元

│使用建议使用建议1.本单元主要介绍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不77第九单元

│使用建议

3.在利用【要点探究】时,可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美国和苏联经济体制的调整的异同点;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异同点,提高归纳概括历史问题和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联系必修Ⅰ“跨世纪的世界格局”认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戈尔巴乔夫改革,体会改革的艰难与渐进性,总结教训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第九单元│使用建议3.在利用【要点探究】时,可引78第22讲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苏联的经济改革第22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苏联的经济改革第22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苏联的经济改革第2279考点梳理第22讲

│考点梳理考点1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工业国有化考点梳理第22讲│考点梳理考点1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80第22讲

│考点梳理按劳分配自由贸易资本家固定的粮食税第22讲│考点梳理按劳分配自由贸易资本家固定的粮食81第22讲

│考点梳理消费品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工业化第22讲│考点梳理消费品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工业化82第22讲

│考点梳理考点2苏联的经济改革物质利益原则第22讲│考点梳理考点2苏联的经济改革物质利益原则83价值规律第22讲

│考点梳理价值规律第22讲│考点梳理84要点探究►探究点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1)相同点:两种政策都是无产阶级政权实施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举措,具有明显的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性质。(2)不同点:①背景不同:前者是战争环境和物质匮乏;后者经济形势严峻,政治危机严重。②目的不同:前者是集中力量应付战争,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后者是恢复发展生产,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③内容不同:前者取消商品和货币,按共产主义原则来分配产品;后者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来发展壮大社会主义经济。第22讲

│要点探究要点探究►探究点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85④成效不同:前者有利于集中力量战胜敌人,但战争后引起社会混乱。后者促进了经济恢复和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了苏维埃政权。⑤理论方面:前者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后者则是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为俄国人民指明了发展道路,其中的原则和经验对各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第22讲

│要点探究④成效不同:前者有利于集中力量战胜敌人,但战争后引起社会混乱86第22讲

│要点探究

例1[2010·皖南模拟]

列宁主张“要迫使资产阶级专家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来建设我们的大厦”。这一观点在苏俄(联)的建设实践中表现为(

)A.实行余粮收集制B.征收粮食税C.实现国家工业化D.向资本家租让部分厂矿企业第22讲│要点探究例1[2010·皖南模拟]列宁主87第22讲

│要点探究

D

[解析]新经济政策规定,对一些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以政府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即利用资产阶级的技术、资金发展经济,以奠定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点评]苏俄在农业、商业、工业等各个领域陆续实行了一系列新的经济政策,统称为新经济政策。其中在工业领域,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部分国有企业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目的是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第22讲│要点探究D[解析]新经济政策规定,对88第22讲

│要点探究

[2011·广州模拟]

俄国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设想不必先经过一个旧经济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时期就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在这一设想之下采取的经济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D.农业集体化方针变式题A

[解析]材料表明十月革命后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第22讲│要点探究[2011·广州模拟]89►探究点二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异同

(1)同:①目的: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的弊端。②内容:都在农业、工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调整。③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2)异:①内容: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在农业方面;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在工业方面;戈尔巴乔夫则从所有制和商品经济入手。第22讲

│要点探究►探究点二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1)同90②结果:前两者都取得一定的成效,而后者的经济改革在未见成效的情况下转向政治改革。③失败原因:前两者的改革失败是因为未改变原有体制,而后者虽从根本上变革经济体制,但因具体措施不符合国情而失败。第22讲

│要点探究②结果:前两者都取得一定的成效,而后者的经济改革在未91第22讲

│要点探究

例2[2010·巢湖模拟]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两人执政期间都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他们的改革对苏联的共同作用不包括(

)A.都在一段时间内收到了一定成效B.开辟了新型工业化模式C.都没有解决苏联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D.改革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第22讲│要点探究例2[2010·巢湖模拟]赫鲁晓92

B

[解析]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体制,改革结果最终失败,故开辟了新型工业化模式的说法是错误的。

[点评]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先后改革。由于各种问题积重难返,苏联的改革步履艰难,效果不大。由此说明了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第22讲

│要点探究B[解析]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93第22讲

│要点探究

C

[解析]大规模开垦荒地,扩大谷物生产,提倡种植玉米,提高粮食产量等属于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措施。

[2010·南京模拟]

某一历史阶段,苏联曾投资50亿卢布在东部大规模垦荒,垦荒地的肥力迅速耗尽,几百万公顷土地遭风蚀,换来了沙化的土地和丛生的杂草。带来这一结果的苏联领导人是(

)A.列宁B.斯大林C.赫鲁晓夫D.戈尔巴乔夫变式题第22讲│要点探究C[解析]大规模开垦荒地,扩94第22讲

│要点探究►探究点三认识当代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

(1)从人类历史发展来看,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均不成熟。(2)原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是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经济现代化、政治民主化基础薄弱。(3)社会主义是由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社会,社会主义革命成果的巩固比任何革命都难,需要一个长期过程。(4)资本主义势力从敌视、遏制到颠覆,使社会主义发展面临重重困难。第22讲│要点探究►探究点三认识当代社会主义的曲折发95

(5)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需要不断改革,逐步完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应适合本国国情,走独立发展的道路,不应拘泥于苏联模式。(6)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苏联模式受挫,并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7)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从国际上社会主义国家的挫折中吸取了教训,表明社会主义正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第22讲

│要点探究(5)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需要不断改革,逐96

例3戈尔巴乔夫改革对苏联的命运影响很大,其结果说明(

)①这是由于苏联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而产生的必然结果②个人能力决定了历史发展的走向③执政者的政策调整往往对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有着重要影响④社会主义制度下各种体制都必须讲究稳定,不能更改A.①③④B.②③C.①③D.①②④第22讲

│要点探究例3戈尔巴乔夫改革对苏联的命运影响很大,其结果说明97

C

[解析]个人的能力只能加速或延缓历史发展进程,但不能决定历史进程,故②错;社会主义制度也是在改革中发展完善的,故④错。[点评]历史学习过程中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相关问题,正确认识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推动或延缓历史发展的作用。第22讲

│要点探究C[解析]个人的能力只能加速或延缓历史发展进程,但98

“1991年8月19日,在党和军队内甚至爆发了反改革的暴乱。他们绑架了戈尔巴乔夫,并在莫斯科周围集结了3500辆坦克。通过以俄罗斯总统鲍里斯·叶利钦为首的民主派的果断行动,反叛力量遭到了失败。”对材料中的“反叛”行动解读正确的是(

)①由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导致的②实际上是一些苏共领导人挽救苏联的最后一次尝试③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④标志着苏联的解体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变式题第22讲

│要点探究

D

[解析]八一九事件不是苏联解体的标志,只是加速了苏联的解体,因此可排除。“1991年8月19日,在党和军队内甚至爆发了反99第22讲

│备用习题

1.[2010·广州模拟]1921年11月列宁在纪念十月革命四周年时说:“重要的是,坚冰已经打破,航路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这里的“道路”主要指(

)A.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B.工业化道路C.实行新经济政策发展生产力的道路D.社会主义道路[解析]C本题可从1921年时间入手,A项是1917年十月革命前确定的武装革命方针;B项工业化方针在1924年联共布十四大上确立,1936年苏联新宪法制定,标志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第22讲│备用习题1.[2010·广州模拟]191002.[2010·温州模拟]

列宁在1920年提出了“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著名公式。结合时代背景,对此公式合理的理解是(

)A.展望了苏联将在20世纪30年代建成社会主义B.强调了现代化经济建设对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性C.新经济政策推动了苏俄电气化的发展D.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相比有充分的优越性

[解析]B读题目时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电气化”,体现了列宁重视现代化经济的发展,选项中B最符合题意。第22讲

│备用习题2.[2010·温州模拟]列宁在1920年提出了“101

3.“内战时一切陷入停顿,现在我们必须从头做起。……我们希望建立一种给外国人工商业承租权的制度,来加速我们的经济发展。”为此,苏俄(联)实施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加速发展战略D.新经济体制[解析]B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苏俄希望建立一种新的经济体制,在这个体制中苏俄可以允许外国资本家租赁中小企业。这就是新经济政策。第22讲

│备用习题3.“内战时一切陷入停顿,现在我们必须从头做起。……我102第22讲

│备用习题4.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政策。这里的“改良主义”是指(

)A.利用市场关系和资本主义B.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C.修改、调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壮大社会主义经济成分[解析]A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利用商品和市场货币关系来发展壮大社会主义经济,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第22讲│备用习题4.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是一种103

5.1982年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逝世后,美国的《世界经济导报》曾这样评价说:“他确实是一位真正懂得经济的领导人,他的经济改革使苏联国力逐渐赶上了美国,虽然他想称霸世界而没有成功。”这主要是针对其改革中的哪一项措施(

)A.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B.推行“物质利益原则”,调动生产积极性C.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D.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允许个体经济存在[解析]C

A项是斯大林模式的重要内容。B项是赫鲁晓夫改革在工业方面的措施。D项是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上的重要措施。C项是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中的内容,符合题意。第22讲

│备用习题5.1982年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逝世后,美国的《104

6.2003年,俄罗斯社会科学院某院士说:“把苏共送入停尸间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苏联人自己。我们俄罗斯人以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价向世界宣布:苏联的所谓民主化、私有化、多元化完全是一条绝路、死路。”从中可以看出,这位院士将苏联解体的原因片面归结为:(

)A.经济危机B.政局动荡C.和平演变D.戈尔巴乔夫改革[解析]D这里作者将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为民主化、私有化和多元化,明显指戈尔巴乔夫改革。第22讲

│备用习题6.2003年,俄罗斯社会科学院某院士说:“把苏共105第23讲

│罗斯福新政与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第23讲罗斯福新政与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第23讲│罗斯福新政与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第23讲106考点梳理第23讲

│考点梳理法西斯主义美国自由放任考点梳理第23讲│考点梳理法西斯主义美国自由放任107第23讲

│考点梳理罗斯福新政公共工程以工代赈《全国工业复兴法》资本主义制度第23讲│考点梳理罗斯福新政公共工程以工代赈《全国108第23讲

│考点梳理凯恩斯主义滞胀第23讲│考点梳理凯恩斯主义滞胀109第23讲

│考点梳理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经济计划国营企业第23讲│考点梳理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经济计划国营企业110新中间阶层资本社会化分散化第23讲

│考点梳理新中间阶层资本社会化分散化第23讲│考点梳理111福利国家财政赤字社会化国家补贴第23讲

│考点梳理福利国家财政赤字社会化国家补贴第23讲│考点梳理112要点探究►探究点一罗斯福新政的“新”特点第23讲

│要点探究(1)从经济指导政策看,新政放弃了自由放任的政策,转向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2)从内容看,国家加强了对金融、工业、农业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全面干预。(3)从目的看,以克服经济危机为主要目标,但根本目的则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巩固垄断资产阶级的统治。要点探究►探究点一罗斯福新政的“新”特点第23讲│要113

(4)从其直接影响看,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的破坏,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法西斯势力。(5)从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来看,它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第23讲

│要点探究(4)从其直接影响看,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的破坏114第23讲

│要点探究例1[2010·锦州模拟]

罗斯福新政是在面临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全面来临的时代,在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再也不能适应生产力巨大发展的时候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他从金融、工业、农业、社会救济等方面主要是解决(

)A.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B.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C.市场与计划的矛盾D.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第23讲│要点探究例1[2010·锦州模拟]罗斯福115第23讲

│要点探究D

[解析]解答本题要从新政的原因角度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新政是为克服经济危机而采取的措施,而危机主要是由于供求矛盾造成生产的相对过剩而引起的。故新政主要是为了解决供求矛盾。[点评]罗斯福新政开始只是应急措施,直接目的是通过国家干预来结束经济混乱状态,摆脱危机。第23讲│要点探究D[解析]解答本题要从新政116第23讲

│要点探究

[2010·朝阳模拟]

下列选项与罗斯福新政相吻合的思想主张是(

)A.“政府的唯一职能是创造便于私营企业有利发展的条件”B.“政府直接插手干预私营企业的自由是最可怕的事情”C.“我们(政府)所寻求的只是我们经济制度的平衡”D.“只要大企业得到繁荣,失业者最终也会得到好处”变式题C

[解析]罗斯福新政的手段是国家干预经济;改革的实质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第23讲│要点探究[2010·朝阳模拟]117►探究点二罗斯福新政取得成功的原因

(1)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资本主义经历了长期发展之后,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但都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生产与销售的矛盾常常引起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资产阶级千方百计地寻求摆脱危机的道路,新政正是这种要求的反映。(2)美国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罗斯福政府有能力干预经济,如给农民大量的补贴、大规模兴建公共工程等。第23讲

│要点探究►探究点二罗斯福新政取得成功的原因(1)罗斯福新118第23讲

│要点探究(3)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新政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4)借鉴当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计划经济的成功经验。(5)20世纪30年代,国家干预经济和运用财政政策调整经济成为美国经济学界的强大思潮,为实行新政提供了理论依据。第23讲│要点探究(3)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119第23讲

│要点探究例2面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美国最终能够以资本主义“民主”的方式来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其原因有(

)①凭借自己雄厚的经济实力②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③依靠相对完善的资本主义制度④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A.①②③正确,④错误B.①③④正确,②错误C.②③④正确,①错误D.①②④正确,③错误第23讲│要点探究例2面对1929—1933年资本120

B

[解析]解题时首先明确试题考查的史实是罗斯福新政;其次依托列举项再现罗斯福新政的特点,确定②不合题意,故其正确选项为B。[点评]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全面来临的时代,在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时候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其核心是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缓和社会矛盾。其成功的根源在于暂时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第23讲

│要点探究B[解析]解题时首先明确试题考查的史实是罗斯福新121第23讲

│要点探究

B

[解析]国家干预经济,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同生产社会化的矛盾。

[2010·金陵模拟]

罗斯福新政开辟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这种模式成功的根源是(

)A.加强了对工业的计划指导B.缓和了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C.使美国社会经济日益稳定D.保存了美国的民主制度变式题第23讲│要点探究B[解析]国家干预经济,一定122

(1)不同点:①背景不同:前者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脱离了生产力发展的实际,导致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后者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政府推行的自由放任原则所造成的恶果,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危机。②措施不同:前者是恢复发展农业,部分地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实行自由贸易;后者是缩减农业,部分地控制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整顿金融。第23讲

│要点探究►探究点三苏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的比较(1)不同点:①背景不同:前者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123③手段不同:前者是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后者是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④特点不同:前者是在国营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强调市场经济,多种经济成分并举,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后者在保证私有制经济的前提下,强调计划经济,发展资本主义。

(2)相同点:结果相同,都取得了显著成效。(3)启示:①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制定调整经济政策,都必须立足本国国情,从实际出发,符合本国生产力发展水平。②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某种社会形态的专有物。它服务于经济的发展,并应为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互相配合。第23讲

│要点探究③手段不同:前者是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