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专业面试》真题卷二55
[简答题](江南博哥)参考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帝国元首的一段抱怨:“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因为公民包括了种族和能力上完全不同的各色人等。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统治起来困难至极。”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新问题和新矛盾呢?引导学生思考,进入新课教学。环节二:新课讲授(一)背景过渡:上节我们学习了习惯法到《十二铜表法》的过渡。同学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在这一时期,罗马公民法的主要适用范围是什么?(罗马公民,仅指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成年男性公民)。教师引导学生看“罗马扩张示意图”,从宏观上了解到这一时期罗马辽阔的疆域。教师强调:至1世纪后期,罗马帝国已经建立控制欧、亚、非三大洲的广阔区域,成为整个地中海地区的主人。教师提问:这个版图中融合了多民族的人民。原来的公民法还适用吗?(不适用)(二)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1.由公民法到万民法教师提问: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课文,找出罗马法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吸收了哪些法律来形成万民法的呢?教师小结:万民法包括多种内容,主要有皇帝颁布的法令、法学家编纂的法律等纳入其中。帝国对行省上层阶级大量授予公民权,对无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给以适当的司法保障。教师介绍:到公元6世纪时,皇帝查士丁尼设立专门委员会编撰罗马法,形成了法律汇编,统称为《民法大全》,这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2.公民法到万民法发展的必然性教师出示史料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法律发展递变?到底是历史的偶然还是必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说明原因。材料如下:学生讨论得出,随着帝国的扩大,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贸易的往来,要求有共同的货币和法律,统一秩序。另外,各国的人民也需要和罗马公民一样享有同样的法律保护。教师总结:经济方面,国际交往的扩大、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等新矛盾。政治方面,在罗马向外征服过程中,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和问题显现出来。特别是被征服者得不到公民法的保护,对罗马统治表现出不满。由此得出:仅适用于罗马内部的公民法已无法应对这些新变化。教师强调:公民法向万民法的过渡是历史和罗马发展的必然趋势。环节三:小结作业小结:教师请学生担任小老师带领学生共同复习本节课所学。作业:说说古罗马法律的完善对社会进步有什么作用?体现了古代人民的什么精神?【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谈谈罗马法为什么能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参考答案】(1)罗马法在发展过程中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不断修正、完善,具有较强的生命力。(2)罗马帝国疆域辽阔,最强盛的时候地跨三洲,正如恩格斯所说:“罗马的占领,在所有被征服的国家,首先直接破坏了旧有的社会生活条件。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判无效。”被征服的国家和地区都无一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先进罗马法的影响。(3)罗马法本身的系统性、逻辑性很强,法理精深,有利于它的发展和传播。2.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也很完备,但是近现代的西方资产阶级立法司法更多借鉴罗马法而不是中国法律体系,结合你的认知谈谈原因。【参考答案】从地域上来说,西方文明是从雅典和罗马一脉相承发展而来的,西方资产阶级受到罗马的影响更大,了解更多。从罗马法和中国法律体系的特点来看,罗马法是基于商品经济的法律,有法律面前公民一律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的观念,这些观念更符合资产阶级的需要。56
[简答题]参考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东南亚国家联盟盟歌《东盟方式》,提问:你听过这首歌曲吗?学生表示疑惑,教师介绍:这首歌曲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盟歌《东盟方式》,创作东盟盟歌活动由东盟轮值主席国泰国的外交部发起的。这首歌反映了东盟文化和民族的多样性,体现东盟的尊严、合作与团结。教师提问:东南亚国家联盟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成立的?它的成立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环节二:新课讲授(一)背景1.教师明确:欧盟的成功向世界各国证明了经济区域化的可能性和优越性,加速了经济区域化的进程。经济区域集团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地理位置邻近的若干国家,通过一系列协议和条约建立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2.教师提问:东南亚国家联盟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成立的?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从世界形势和地区形势两个角度思考。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世界形势方面,美苏“冷战”严重影响了东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东南亚各国期望摆脱超级大国控制,在地区和平的格局中求得自身的发展。.地区形势方面,东南亚地区地域广阔,国家众多,民族和宗教多样,冲突时有发生,加上受列强的长期殖民统治,二战后刚刚取得独立,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他们意识到只有各国消除矛盾,联合起来,才能发展经济、维护和平稳定,与大国保持平等关系。(二)成立1.教师提问:既然认识到联合的必要,东南亚国家是怎样组建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学生阅读教材回答:1967年,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在曼谷举行外长会议,发表《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正式成立东盟。2.教师展示东盟会徽标志,请同学介绍东盟会徽标志的含义。东盟标志整体上体现一个稳定、和平、联合与充满活力的东盟。蓝色象征和平与稳定,红色象征勇气和活力,白色象征纯洁,黄色象征繁荣。10条纵向的曲线象征着东盟的创立者们在创建这一组织时的愿望——10个东南亚国家在和平与稳定中紧密团结在一起。圆圈象征着东盟的团结。3.教师继续提问:成立后的东盟又有哪些新发展呢?1976年在东盟印尼巴厘岛举行第一次首脑会议,正式把政治合作列入联盟合作范围,并就经济合作制定了具体原则,同时加强了组织上的联系。1999年,东南亚10国全部加入东盟。2002年,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4.教师展示《东盟十国地理方位示意图》,明确:东盟目前有成员10个,分别是马来西亚、泰国、文莱、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菲律宾。(三)影响教师组织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探究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在政治经济方面产生哪些重要影响?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1)政治上,联盟的成立使成员国中逐渐培养起“东盟意识”,增强了内部的凝聚力和团结意识,促进了地区的稳定。(2)经济上,东南亚国家以整体形式活跃在世界经济舞台,积极维护自身利益,促进了东盟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环节三:小结作业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知识框架。2.作业:观看介绍东南亚国家联盟的纪录片。【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从世界形势和地区形势两个角度分析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原因。【参考答案】(1)世界形势:美苏“冷战”严重影响了东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东南亚各国期望摆脱超级大国控制,在地区和平的格局中求得自身的发展。(2)地区形势:东南亚地区地域广阔,国家众多,民族和宗教多样,冲突时有发生,加上受列强的长期殖民统治,二战后刚刚取得独立,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他们意识到只有各国消除矛盾,联合起来,才能发展经济、维护和平稳定,与大国保持平等关系。2.简述历史体验性学习的特征。【参考答案】(1)学生对同一历史内容的体验也不尽相同,学生的历史体验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层次性。(2)学生在体验性学习中的知识、能力、情感与价值观的树立与内化,是由学生通过体验而自主建构的。(3)学生在体验中接触的隐性知识是无法用语言和文字来传授的,只能靠学生在阅读、思考、观察、讨论、合作、尝试的活动过程去感受与体验,其所得具有明显的会意性。(4)体验的本质特征是亲历性,但历史的体验无法获得像实验室那样高仿真的亲历,历史的体验更多地表现为心灵上的理解与认同。57
[简答题]参考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在PPT上展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初德国的图片,并提问:这二战结束之初的德国,它给你什么感受?学生观察图片得出: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教师进一步引导:战后德国面临着严峻的战后重建任务,有人悲观地估计,仅仅清除柏林市区的瓦砾,就需要20年的时间。进一步展示德国重建后的图片,提问:你觉得德国在战后需要多长时间才能重建成这样?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令人惊叹的是,战后仅仅十年左右的时间,德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就远远超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这是为什么呢?顺势导入新课。环节二:新课教学(一)含义学生根据教材得出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快速发展的原因是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并取得一定成功。教师进一步追问:奉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是来源于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即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又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那他的具体主张是什么呢?请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历史纵横』,并介绍凯恩斯的经济学说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总结:凯恩斯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采取措施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凯恩斯的经济学说,是对传统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一次革命,二战后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盛行。(二)演变历程过渡:我们已经了解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建立在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基础之上,那么在二战后它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演变历程呢?1.教师在PPT上展示“Tom的故事”,请学生归纳概括情境的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二战结束初期,波音公司关闭,60年代左右在美国联邦政府的帮助下公司重新发展,70年代政府切断公司资金。2.接下来教师请学生根据情境的阶段特点阅读教材,梳理出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并在PPT上呈现表格,请学生完成。并提出问题:(1)战后,凯恩斯理论为什么会“广泛受到信奉”?(2)为什么在20世纪70年代又“遭到了人们的怀疑”?学生根据材料和教材进行思考,并发言。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总结:战后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受到信奉是因为罗斯福新政运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使美国摆脱危机,有了良好的示范作用,而且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二战中受到重创,战后需要依靠国家的力量发展经济。20世纪70年代又受到怀疑是因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出现“滞胀”,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因此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张建立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相并存的“混合经济”。(三)评价教师在PPT上展示邓小平的黑猫白猫论,并提问:我们应当如何评价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干预政策?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5分钟时间自由交流讨论,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思考,讨论结束后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补充。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积极作用是避免了自由放任下的生产盲目性,政府权威得到加强,有利于国家发展。消极作用是财政赤字加大;对私人企业管制过严,使其活力降低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环节三:小结作业1.小结:师生共同以板书为线索进行总结。2.作业:预习下一子目,思考情境中的Tom失业之后是否需要担心基本的生活。【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简要阐述福利国家的利与弊?【参考答案】福利制度的好处在于:它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在消除社会不公,保障人民基本生存条件,促进社会民主和公正方面,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扩大了社会消费,刺激了社会需求和经济增长。但是福利政策的长期推行,使发达国家出现新的问题,首先是巨额公共开支加重了财政负担,引起巨额财政赤字、通货膨胀。其次是劳动积极性下降,生产增长率降低,导致产品竞争能力下降,出现经济结构危机,失业率上升。第三是沉重的税务负担,使企业、个人和社会都不堪承受,造成企业后劲不足,设备改造缓慢,经济效益下降。第四,引起人才外流、人口老龄化,中间阶层日渐削弱等问题。2.简述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战后资本主义认识的变化?【参考答案】关于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问题,我国学术界有过一些不同的看法。以往比较传统的观点认为,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垄断阶段后,将走向腐朽、灭亡。但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表明,资本主义并没有走向灭亡,反而由于其制度所具有的自我调节机制,以及信息产业和生物工程等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出现而有了新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学者大多较为客观地认识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一些具体问题上。58
[简答题]参考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解放战争》视频片段,提问学生通过视频能够得到哪些信息?主要介绍了哪些事件?具体的经过又是怎样的?顺势导入新课。环节二:新课讲授(一)战略反攻1.原因教师展示毛泽东《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片段,提问:“内线作战”和“外线作战”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此时提出了“举行全国性的反攻”“以主力打到外线去”的任务?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内线作战”是指解放区军民在解放区打击国民党军队的进犯,属于战略防御性质的作战;“外线作战”是指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从解放区转向国民党统治区的进攻,属于战略进攻性质的作战。原因是如不主动打出去,“敌人吃我们的小米”和“烧我们的房子”的状况就会时时发生。只有打出去,才能减轻陕北和山东战场的压力,减轻解放区财力、物力的消耗。2.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教师出示战略反攻形势图,结合地图讲解三军挺进中原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的反攻拉开了序幕。教师需要强调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是战略反攻的序幕。(二)战略决战——三大战役教师补充:到了1948年秋,中共中央认为决战的时机已经到了,于是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1.教师播放《解放战争》纪录片中有关三大战役部分的内容,并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观看完视频之后,结合教材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三大战役的经过并完成表格填充。2.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探究为什么战略决战首先在东北战场展开?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战略决战首先在东北战场展开,经济方面是因为东北地区一直被日本当作后方经营,未经战火破坏,具有完善的工业体系和铁路运输网络,而且东北是产粮区,抗战结束时的东北是全国最富裕的地方;政治方面,东北在日本投降后出现了权力真空,而日本来之前则是张氏父子的天下,国共双方的势力都未曾染指,也都没有统治基础,所以谁先得就算谁的。3.教师介绍:三大战役期间,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环节三:小结作业小结:教师采用师生共同总结的形式,带领学生共同复习本节课所学。作业:请同学们课下阅读三大战役的相关书籍或史料,写一篇阅读随笔。【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做了哪些努力?【参考答案】争取和平民主斗争阶段:参加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参加政协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治协议,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争取中国的和平与民主。战略防御阶段:军事上粉碎国民党的进攻和重点进攻;政治上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战略反攻阶段:千里挺进大别山。进行战略决战和渡江战役,基本解放全国。2.简述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参考答案】三维目标不是三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互相融合的一个整体。它们之间不可分割,是过程与结果的结合,是知、行、意的统一。首先,知识与能力是基础,是学生经历、体验学习的过程;也是形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载体。知识与能力是学习的基本内容;知识与能力的获得,是学生发展的基本条件。其次,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依赖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实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将对知识与能力的学习产生深刻影响。再次,过程与方法是三维目标互相融合为一个整体的黏合剂,是实现三维目标的关键。通过实现“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学生既可着眼于知识与技能是如何得到的过程,又可学会如何去获得这种知识与能力的方法,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这过程中,既可落实知识与能力,牢固掌握知识与能力,又可孕育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最后,三个目标维度之间是有机联系的。情感目标都具有认知成分,人们也可以从认知目标中找到情感成分。知识与能力的获得是在过程与方法中进行的,并通过这一过程获得方法、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发展能力;反之,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能力和方法的形成与发展对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成效具有决定性影响。总之,“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有机结合形成目标体系,它们应该在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中整体实现。59
[简答题]参考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在多媒体上出示“中共一大上海会址”和“南湖游船”两幅图片,并说明中共一大上海会址已经成为了中国的红色回忆,南湖游船每天都要接待许多的游人。在此基础上,提问学生:它们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什么关系?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又有哪些重大意义呢?引发学生思考,顺势导入新课。环节二:新课讲授(一)历史条件教师展示“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示意图”,要求学生结合教材思考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共产党早期组织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组织条件。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回顾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相关史实,在此基础上,学生思考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还有哪些?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思想条件和阶级条件进行分析。教师总结: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思想条件是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阶级条件是工人阶级队伍的发展壮大。(二)中共一大的召开1.教师播放《建党伟业》中关于中共一大召开的视频片段,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思考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和主要代表人员有哪些?主要内容又是什么?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能够很容易的了解到中共召开的时间是1921年7月,地点是上海,后来转至浙江嘉兴南湖,参与人员有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位代表,而且共产国际也派马林等出席了会议。2.教师提问学生,为什么后期要转移会议地址呢?教师请学生讲述这个小故事活跃课堂氛围。3.教师提问:中共一大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能够得到部分信息,但是不。因此教师在此需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中共一大的内容和意义。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补充总结:中共一大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了党纲,确定了党的名称和奋斗目标;这次会议确定了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并且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4.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出席会议的13位代表名单和人物图片,并且提问学生,陈独秀当时并没有参加中共一大会议,为什么还被选为中央局书记呢?教师引导学生结合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陈独秀的贡献进行思考。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力,并且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发起者之一,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三)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相关材料,并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和教材,思考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有哪些?为什么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1)意义: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领导者,推动中国革命不断向前发展;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理论做指导。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革命实际相结合,就能制定正确的民主革命纲领,保证中国革命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直到胜利。(2)“新”的体现: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的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环节三:小结作业小结:教师采用师生共同总结的形式,带领学生共同复习本节课所学。作业:为了更好的领导工人运动,中国共产党在诞生之后又做出了怎样的努力呢?感兴趣的同学,课下自主查阅相关资料进行了解,也可以预习课本上的内容,下节课互相分享自己的成果。【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参考答案】当时中国综合国力仍然很弱;北洋军阀政府仍实行封建专制统治;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仍有许多特权;中国的社会性质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为什么要成立中国共产党?【参考答案】在以前的民主革命中,中国的资产阶级虽然有自己的政党,但由于自身的软弱与妥协,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这使得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看到,要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必须建立中国共产党。60
[简答题]参考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以《北京人在纽约》的一句经典台词“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为引子导入新课。环节二:新课教学(一)1787年宪法的颁布教师带领学生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四个方面回顾概括美国邦联体制的弊端——中央权力过小。过渡:如果简单的提高中央权力,会不会导致专制政府的出现?怎样才能做到既可以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又可以避免专制政体的出现?教师课件展示费城会议图片并介绍:为了解决美国当时面临的困境,1787年各州代表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最终通过了一部联邦宪法,这就是1787年宪法。(二)1787年宪法的内容1.内容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1787年宪法”的部分条款和联邦政府示意图,请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用最精炼的语言总结出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掌握行政大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三者独立平等,但相互制约,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2.原则(1)分权制衡原则教师把学生分为三组,分别扮演美国总统、国会议员、联邦法院大法官,组织新闻发布会。由教师扮演记者,向每组提出若干问题。例如:向扮演国会议员的学生提出“2003年布什总统对伊拉克发动战争,他有这样的权力吗?如果没有,作为国会议员,你如何来制约他?”→总统必须得到国会的批准才能对外宣战。向扮演总统的学生提出“美国新任驻华大使骆家辉是选举产生的吗?如果不是,是通过何种途径产生的?”→不是选举产生的。美国新任驻华大使骆家辉是由总统提名任命的。向扮演联邦法院大法官的学生提问“如果总统不喜欢您,他可以解除您的职务吗?如果不能,为什么?”→不可以。大法官的职务除非犯罪,终身任职。教师总结分权制衡原则:分权制衡原则使得美国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之间制约达到平衡。总统和国会之间、国会本身两院之间、司法与其他部门之间均构成制衡。(2)其它原则教师要求大家结合刚才的表演和教材内容,思考1787年宪法所体现的原则还有哪些?学生结合课本,思考之后回答:联邦制原则和民主共和原则。(三)正确评价1787年宪法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史学界和政治界人士对美国1787年宪法评价资料,展示美国南北战争和20世纪60年代黑人民权运动的图片,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客观地对1787年宪法进行评价。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1787年宪法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根据这部宪法,美国成为了一个实行联邦制的总统制共和国,它创立的联邦制共和政体,保证了美国的长治久安,促进了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宪法最初没有规定人民权利,也没有废除黑人奴隶制,带有明显的种族歧视色彩。环节三:小结作业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美国联邦政府建立的历史,从建国年限来看,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但从民主制度的成熟完善来看,美国却远远超过许多古老的国家,这种相对民主的制度安排保证了美国几百年的不断发展壮大,可见政治制度的创新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进步会有多么大的影响。我们应从人类创造的不同文明形式中汲取养分,以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业:请学生回去查阅相关资料,简要评价美国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请简要评价美国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参考答案】君主立宪制和总统制都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国体相同,但政体有差异。君主制是国家元首世袭的一种政治体制,自古即有。但在近代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中,世袭的君主只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权力受到宪法的限制,是统而不治的虚君。议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内阁对议会负责。总统制是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一种政治体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是国家武装力量的总司令;行政权集于总统,总统决定对内对外政策,拥有较大权力,但要受到国会和最高法院的制约。2.如何评价美国南北战争?【参考答案】美国南北战争又称为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起飞铺平了道路,使美国迅为工业化强国。美国南北战争中使用大量新式武器,显示了近代工业的威力,促进了军事工业的发展,铁路和电报发挥了重大作用,是一次现代化的战争模式。但是美国内战并没有彻底消除种族歧视,黑人仍然受到不平等的待遇。61
[简答题]参考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知识,提问学生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有哪些?在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那究竟改革了哪些内容呢?改革率先从哪方面入手的?引发学生思考,顺势导入新课。环节二:新课讲授(一)背景教师出示相关史料,要求学生结合教材思考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是什么?阻碍城市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导致政企职责不明。企业缺乏自主权,严重压抑了企业和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二)背景教师提问:为了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具体措施是,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在所有制上,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三)意义教师播放体现经济体制改革成就的视频,并提出问题: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其实质和根本目的是什么?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有哪些?我们从中能够得到哪些启示?要求学生结合视频内容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相关知识回答。经济体制改革: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根本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意义: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村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克服了平均主义,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中国农村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城市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启示:生产关系改革只有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才能推动经济发展。环节三:小结作业小结:教师采用师生共同总结的形式,带领学生共同复习本节课所学。作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改革开放的起点,我们本节课学习了国内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那么“开放”是指什么呢?党和政府又采取了哪些措施促进经济发展呢?感兴趣的同学,课下自主查阅相关资料进行了解,下节课互相分享自己的成果。【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主要从哪些方面展开?主要内容是什么?【参考答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在农村对人民公社的旧体制和城市中计划经济的旧体制两个方面进行改革。在农村改革中,主要推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改革措施,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克服了平均主义,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在城市中对国有企业的改革中,主要围绕着增强企业活力这一中心,通过政企分开、简政放权,通过推行多种所有制形式经济,通过改革分配制度等,调动了企业和领导者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生产效率,推动我国工业生产持续高速发展。2.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参考答案】首先,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农业的健康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而农村改革,又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是否得到健康发展,所以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其次,过去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失误,在农村中的危害远远大于城市,所以要先从农村改革。另外,一些思想束缚打破较早的地区,当地农民和地方领导已经大胆地开始进行了改革试验,农村已出现了改革势在必行的大趋势,所以农村改革率先开始。62
[简答题]参考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复习回顾历朝历代中宰相的正式官名,借由宰相制度的发展历程导入新课:宰相制度是在秦朝的时候设立的,到了明朝的时候被朱元璋废除。那么,宰相制度被废除之后,又确立了什么制度呢?对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有什么影响呢?进而导入新课。环节二:新课讲授(一)设置内阁的原因过渡:我们知道,宰相自秦朝设立到明朝废除,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宰相制度在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宰相的职能具体是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宰相职能,学生不难答出:辅佐皇帝、参与决策、分掌行政……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件上出示的朱元璋批阅奏章的史料,思考并尝试解决如下问题:宰相制度的废除带来了什么弊端?假如你是明太祖会如何解决?有什么作用?学生思考完毕后,教师进行提问,学生可能会回答:宰相制度废除后,朱元璋政务繁忙,深感力不从心。如果他是朱元璋,会选拔人才帮助其专门处理政务,以减轻自身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待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接着进行提问:那么,朱元璋是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的呢?(二)内阁的形成与发展历程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学生不难答出:设置殿阁大学士。教师接着发问:殿阁大学士设立以后,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呢?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善课件中表格的内容,从皇帝、机构名称和职权三个方面掌握内阁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答辩题目解析】1.举例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是如何演进的。【参考答案】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统治,从秦朝创立封建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开始,下设三公九卿帮助管理朝政。与此同时也分割了一部分皇权。之后汉代时期,为了加强皇权汉武帝任用贤才,打击宰相权力。魏晋时期,三省六部初现,至唐朝,三省六部制逐渐完善成熟。三省分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都是宰相,分割相权,三者互相监督互相制约,很好地起到了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目的,随着时代的逐步发展,不同时期君主专制也呈现着波动式的发展状况,皇权和相权的斗争此消彼长。到明清时期,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清朝时期则是设立军机处,中国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2.使用讲解法进行授课的原则有哪些?【参考答案】(1)善于设疑。学生要在讲解的过程中跟上老师的思路进行思考,并不是单纯地听,因此老师要适当地在讲解过程中提出疑问,引发学生兴趣。(2)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逻辑性。讲解的内容一般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老师这时就更应该注重逻辑性,运用分析、类比、归纳等方法准确地为学生讲解知识点。(3)要结合多种教学方式。讲解的内容学生一般难以理解,可以结合图示法、情境教学法、史料教学法等方式。63
[简答题]参考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利用语言描述某一历史人物的评价,请学生猜此人是谁。内容如下:他是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美国总统(1933-1945);他是唯一一位坐在轮椅上的美国总统;他被人们喻为“狮子”和“狐狸”;他是继华盛顿、林肯后最受美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的美国总统;有人说林肯拯救了美国,而他拯救了整个资本主义制度。学生猜出此人是罗斯福。随后,教师借由罗斯福导入新课。环节二:新课讲授(一)新政的内容1.教师介绍:经济危机爆发以后对美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股票市场崩溃、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猛跌、失业人数激增……2.教师提问:假如在座的各位同学是罗斯福的“智囊团”成员,请你们为罗斯福总统出谋划策,如何才能将美国从大危机的泥潭中解救出来?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表格,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完成表格3.教师展示《国家工业复兴法》内容节选,请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六分钟时间进行讨论:政府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政府制定《国家工业复兴法》等文件以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调节与控制。4.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农业措施、金融措施和福利措施的影响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金融方面的措施恢复了银行作用;农业方面的措施稳定了农产品价格,农民破产情况得到遏制;社会救济方面的措施保障了工人的基本权利,提高了工人的政治地位。(二)新政的评价过渡:我们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罗斯福新政实施后,达到他所预期的效果了吗?最终又给美国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带来了哪些影响呢?教师出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采用干预政策获得高速发展的资料,以及20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再次遇到发展瓶颈的史料。请学生在5分钟的时间内以历史小组为单位,去思考探讨新政实施以后对美国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带来了哪些影响。学生回答后,师生总结:(1)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农业、工商业和国民经济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2)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美国经济从此进入一种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3)没有解决资本主义的根源性问题,即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环节三:小结作业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课所学知识。作业:课下阅读更多关于罗斯福的资料,并思考罗斯福身上有哪些高贵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答辩题目解析】1.谈谈发生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生产社会化是指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资本主义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企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现代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大量商品的生产,都需要许多人共同使用生产资料。许多工序相互衔接,许多企业相互配合才能进行。同时,用于整个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资源,需要有计划地通过统一的市场进行合理的配置;生产过程管理的科学化程度也越来越高。生产的社会化,主要表现在生产的集中、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及彼此的依存上。但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即社会大部分的财富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他们通过各种方式榨取剩余价值。由于生产出来的产品要被大部分人消费,但财富掌握在少数的资本家手中,资本家只消费少量的产品,所以经过一段时期,产品就会出现滞销,而且会越积越多,这样,一些企业就会倒闭,为这些企业提供原材料的工厂也会倒闭,从而导致整个社会生产的瘫痪,从而形成经济危机,也被称为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2.如何分析与评价历史人物?【参考答案】中学生在学习历史课程过程中,会接触到许多历史人物,对某些历史人物的事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受年龄和知识储备等因素限制,再加上影视剧的影响,对历史人物的分析与评价往往缺乏科学认识。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引导。正确分析与评价历史人物,我认为要史论结合,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说明历史人物的社会称谓。历史教材中涉及的人物大多数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等等。给历史人物加上称谓,简短的一句话,可以开门见山、简洁明了地说明历史人物的社会影响。其次,简述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用历史人物的具体语言、行动来评述他们的是非功过。简述历史人物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分段法、分类法。分段法即把历史人物的活动纳入各个历史发展阶段进行简述、评价,如唐太宗在统治前期及后期不同阶段的作为。分类法即把历史人物的重大活动按类别归纳评价的方法,如汉武帝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采取的统治措施。最后,明确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即史论结合、有理有据;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综合分析;公正客观、一分为二、抓事情的主要方面进行分析。总之,引导学生在评价历史人物时要努力做到:内容上,紧扣教材,史论结合;形式上,总分叙述,条理清晰。使学生在培养历史思维的同时,形成积极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64
[简答题]参考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讲述胡适友人邀请其去政府机关任职的故事,并请同学们分别用文言文和白话文写拒绝的回信,之后比较白话文和文言文的区别,进而提出问题:白话文是何时兴起的?其兴起的背景和带来的影响有哪些?进而顺利导入新课。环节二:新课讲授(一)背景教师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出问题: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和主要主张有哪些?学生回顾知识,并回答问题:为了反对袁世凯掀起的尊孔复古的逆流,改造国民性,救亡图存,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发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和科学,反对愚昧和专制,宣扬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教师进行评价之后,继续引导:新文化运动的主张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但是当时主要文体还是文言文,而文言文比较晦涩难懂,因此这些主张主要在一些知识分子中传播,影响还较小,如何让普通的人民群众也接受,扩大其影响范围呢?学生经过思考后回答: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教师补充: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彻底清算旧文化的思想革命,旧文学及其载体必然也要进行改造。于是在1917年,先进的知识分子掀起了文学革命。(二)主要内容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提问:掀起文学革命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学生回答问题:陈独秀、胡适和鲁迅。教师继续出示相关史料,引导学生根据史料总结三位代表人物的代表作和主要主张。学生通过阅读材料,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胡适的代表作是《文学改良刍议》,他指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文言文作为一种文学工具已经丧失了活力,中国文学要适应社会,就必须革新语体,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用新文学取代旧文学。同时指出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作无病之呻吟”。陈独秀的代表作是《文学革命论》,不仅主张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还主张推到陈腐、雕琢、晦涩的旧文学,建立新鲜、平易、明了的新文学,从而使文学革命的旗帜更加鲜明。鲁迅写出《狂人日记》《孔乙己》等白话文小说,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把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礼教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化的形式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三)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教师出示相关材料,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进步性:(1)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冲击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2)促使民众的觉醒,特别是知识青年的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3)是一场的文化转型运动,推动了文化的平民化。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环节三:小结作业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作业:阅读文学革命时期的新文学作品。【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道路上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参考答案】(1)睁眼看世界: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开明地主阶级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抵抗列强侵略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通过编译西方资料、介绍西方历史地理、仿制西方战舰等活动,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冲破了闭关锁国的藩篱,为近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奠定了基础,但他们以维护封建纲常为出发点。(2)走出国门看世界: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通过创办近代军事工业、近代民用工业、近代新式学堂和近代海军,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但没有改变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3)仿洋改制看世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但未能使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二、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有何相同点。【参考答案】(1)背景:都是因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封建统治产生矛盾,适应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需要而产生的。(2)内容:都提出和传播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主张和观点。(3)性质:都是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都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做了思想上的准备,为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做了准备。(4)影响:都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都有利于近代自然科学的进步。65
[简答题]参考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越南战争中最著名的一张照片(越南战场上,南越的战斗机正在扫射士兵和平民,有些还是妇女和儿童,摄影师正好拍下了平民拼命逃离身后落下的凝固汽油弹的场景),提出问题:这张照片拍摄于哪场战争中?照片刚刚问世就震惊世人,引起民众高度关注,对一场运动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是什么运动?引起学生思考,顺势导入新课。环节二:新课讲授(一)美国反战运动的背景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前一单元所学越南战争,提出问题:越南战争中后期,美国陷入了什么困境?对此,美国民众是什么态度?学生根据之前所学知道美国迟迟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损失惨重,陷入了越战泥潭。因此,20世纪60-70年代,美国出现了反战浪潮。(二)美国反战运动的表现1.美国青年学生教师出示约翰逊政府把越南战争大规模升级后青年学生、教师大规模游行示威抗议侵略战争的资料,如创建“结束越南战争全国协调委员会”,举行“国际抗议日”“向华盛顿进军”等示威游行活动,提出问题:美国青年学生反战运动的表现是什么?学生根据所给材料及课本内容回答,教师加以总结美国青年学生反战运动的表现:拒绝服兵役、焚烧征兵卡或逃往国外;把反战思想带入军队;同民众一起进行大规模示威抗议活动;最激烈抗议美军入侵柬埔寨。2.美国民众教师接着出示反战示威者在美国的十一个城市同时举行游行示威的图片,美军伤亡资料,纽约的反战妇女销毁了征兵的档案材料等资料,提出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争规模的扩大及越战资料(如美莱村惨案)的揭露,美国民众越来越反对战争,对此,他们是怎么做的?学生根据所给资料及课本内容回答、:美军在越南制造的暴行令国内民众日益怀疑战争的正义性,因此在民意调查中越来越表现出对政府战争政策的不满。他们主要通过反战示威游行表达强烈的反战情绪。3.美国国会教师出示参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J.威廉·富布赖特(WilliamJ.Fulbright)《权力的傲慢》一书中的相关内容,肯塔基州的共和党参议员思拉斯顿·莫特反对越南战争的演说词,提出问题:越南战争起先得到了国会的支持,但是在1965年后出现了什么转变?学生根据材料回答:在美国的国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对战争的正确性持怀疑态度。(三)美国反战运动的影响教师播放越南战争美国撤军的相关视频及经典的反战电影,如《西线无战事》《现代启示录》等,让学生小组讨论美国反战运动的影响及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学生讨论过后教师总结:学生和民众掀起的广泛的反战运动,迫使美国政府不得不调整战争政策,最终选择从越南撤军。环节三:小结作业小结:教师采用师生共同总结的形式,带领学生共同复习本节课所学。作业:教师让学生课下搜集有关名人反对战争的故事,下节课分享。【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在20世纪60-70年代的美国反战运动中,学生和民众采取了哪些反对政府战争政策的行动,最终迫使美国政府从越南撤军?【参考答案】学生:拒绝服兵役、焚烧征兵卡;逃往国外;将反战思想带进军队;同民众一起进行大规模示威抗议活动。民众:主要通过反战示威游行表达强烈的反战情绪。此外,美军在越南制造的暴行也令国内民众日益怀疑战争的正义性,因此在民意调查中越来越表现出对政府战争政策的不满;在民众的反战运动中,还有很多著名的音乐人用自己的音乐才华表达对战争、对政府的不满和抗议。学生和民众的广泛反抗,使美国政府不得不调整战争政策,最终选择从越南撤军。2.说说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参考答案】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使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战和平意识空前提高;美苏“冷战”的威胁;核战争毁灭性后果的影响;局部战争频繁发生;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共产党的号召和组织。66
[简答题]参考解析:高中历史《东方的诱惑》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导入法。教师给学生展示15世纪绘制的世界地图以及16世纪绘制的世界地图,请学生认真观察、对比。进而提问:改变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世界是怎样走向密切联系的?由此导入新课。环节二:新课教学(一)新航路开辟的原因1.原有东西方商路受阻教师多媒体出示“15世纪以前欧亚贸易路线”图,提问:原有的东西方商路有哪些?15世纪中叶以后,东西商路出现了什么问题?教师配图讲解,奥斯曼帝国势力强大,控制了亚欧商路的枢纽,西欧同东方贸易更加困难。2.“寻金热”的出现(1)教师带领学生看“西欧商人清点钱币图”,并结合图片提问,图画中的主人公在做什么?女主人的目光在看什么?说明了什么?学生能回答出反映当时欧洲人普遍心态就是对金钱的崇拜。(2)追问:人们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崇拜黄金的心态呢?总结:15世纪欧洲各国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作为货币的黄金、白银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人们对黄金、白银的渴望也日趋强烈。(3)幻灯片出示《马可·波罗行纪》,提问:请学生思考,欧洲人会向哪里寻求黄金呢?《马可·波罗行游记》在欧洲广泛流传,欧洲人认定只有到中国等东方国家才可以得到他们梦寐以求的黄金,“寻金热”就此形成。3.精神动力除了有形的黄金的魔力外,开辟新航路还有无形的精神动力。请同学结合课本进行勾画。教师总结:①西欧人传播天主教的热情。②此时欧洲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二)新航路开辟的条件教师设问:假如你要组织一次远洋航行,都会做哪些准备呢?请学生们以历史讨论组为单位,三分钟时间进行讨论。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1.客观条件(1)物质条件:包括海船、物资和资金。(2)航海技术:指南针的应用。(3)造船技术:已经出现了新型的轻便、多桅多帆、快速、舱宽的大船。(4)地理知识:欧洲已经开始流行地圆学说,绘制地图的技术已很先进。2.主观条件:西班牙、葡萄牙统治者的支持。西班牙和葡萄牙濒临海洋,统治者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希望获得海外财富,以增强在欧洲的地位。环节三:小结作业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作业:请学生们课下查找资料,了解我们今天吃的红薯、玉米、番茄以及喝的咖啡,是否原产自中国,如果不是,这些分别是从哪里传入我国的?下节课进行交流。板书设计略67
[简答题]参考解析:高中历史《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两组图片,创设问题情境,提问学生: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体系是如何重新确立的?经济体系中的货币体系又是如何建立的?从而导入新课。环节二:新课教学(一)世界货币体系建立的背景教师出示材料,提问:二战后国际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从材料中进行提炼和总结。教师继续引导,在这样的背景下,世界各主要国家就如何建立一个有利于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机制,召开了一次国际会议——布雷顿森林会议。会议通过了一系列文件,根据这一系列文件成立了两个金融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30年化妆品级植物甾醇酯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剃须刀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供需形势与投资价值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冰淇淋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养老用品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与规划建议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国飞行管理系统(FMS)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国金属发热元件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国酒店PMS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国视频游戏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国蔗渣制品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中九年级上英语人教版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解析)
- 工程水文学题库及题解(全)
- 个人征信承诺书
- 药剂科静配中心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考核标准表格2022版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
- (浙江专版)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期中模拟测评卷一
- 新课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单元教材解读
- 小学科学四年级食物中的营养
-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海淀区六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答案
- 钬激光碎石术后护理查房
- 肾性贫血络病的中医辨治
- 英语专业教学法方向论文写作指导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