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指南课件_第1页
荨麻疹指南课件_第2页
荨麻疹指南课件_第3页
荨麻疹指南课件_第4页
荨麻疹指南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荨麻疹的诊疗策略:1荨麻疹的诊疗策略:12006EAACI/GA2LEN/EDFGuideline

2006欧洲荨麻疹治疗指南

22006EAACI/GA2LEN/EDFGuidelinEAACI/GA2LEN/EDFguideline:definition,classificationanddiagnosisofurticaria

该指南是指2004年第二届国际荨麻疹大会与会专家达成的共识EAACI=EuropeanAcademyofAllergologyandClinicalImmunologyGALEN=TheGlobalAllergyandAsthmaEuropeanNetworkEDF=EuropeanDermatologyForumZuberbier,Tetal.Allergy.2006;61:316-3203EAACI/GA2LEN/EDFguidelin荨麻疹概念特征性皮损:风团、血管性水肿风团,边缘有红晕伴瘙痒,偶有烧灼感皮损消退迅速,单个皮损多在24小时内消退,消退后无痕迹.发病迅速,病变位于真皮深部及皮下.有时疼痛较瘙痒更明显常累及粘膜部位消退较慢,常持续72小时荨麻疹血管性水肿4荨麻疹概念特征性皮损:风团、血管性水肿风团,边缘有红晕发病迅分类:EAACI指南(2006)自发性荨麻疹急性荨麻疹(病程小于6周)慢性荨麻疹(病程长于6周)物理性荨麻疹寒冷性荨麻疹迟发压力性荨麻疹热性荨麻疹日光性荨麻疹人工荨麻疹震动性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其它水源性荨麻疹胆碱能性荨麻疹接触性荨麻疹运动诱发荨麻疹EAACI/GA2LEN/EDFguideline.Allergy.2006,61:316-20北京大学人民医院5分类:EAACI指南(2006)自发性荨麻疹物理性荨麻疹其荨麻疹的诊断详细收集病史:皮损特点/家族史/内在疾病/过敏史/用药史...物理试验:冷/热/压力/紫外线/水/运动诱发试验/皮肤划痕试验...辅助检查:血常规,CRP,ESR,补体…感染幽门螺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耶尔森菌…自身免疫甲状腺自身抗体自体血清皮试组胺释放实验……药物非甾体抗炎药ACEI其他组胺释放剂……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低假变应原饮食……6荨麻疹的诊断详细收集病史:皮损特点/家族史/内在疾病/过敏荨麻疹诊断流程HAE:遗传性血管水肿,AAE:获得性血管性水肿(C1酯酶抑制剂缺陷)SA:慢性荨麻疹不伴发风团表现为自发性水肿7荨麻疹诊断流程HAE:遗传性血管水肿,AAE:获得性血管性水建议询问的21个问题1、发作时间2、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3、每日发作情况4、风团形状、大小和分布5、伴随症状(疼痛、瘙痒等)6、是否伴有血管性水肿7、有无荨麻疹和AD的家族史8、过敏、感染、内脏疾病等病史9、物理因素或运动可否诱发10、用药史(如NSAIDS)、接种史11、饮食12、吸烟史13、工作性质14、爱好15、户外活动/旅行史16、有无外科植入物17、有无虫咬史18、与月经周期的关系19、治疗反应20、心理压力情况21、生活质量影响8建议询问的21个问题1、发作时间12、吸烟史8荨麻疹鉴别诊断色素性荨麻疹(肥大细胞增生症)荨麻疹性血管炎家族性寒冷性荨麻疹(血管炎)遗传性血管性水肿(C1酯酶抑制剂缺陷)(与组胺无关,non-histaminergic)虽表现为风团样皮损,本质不是荨麻疹EAACI/GA2LEN/EDFguideline.Allergy.2006,61:316-320.9荨麻疹鉴别诊断色素性荨麻疹(肥大细胞增生症)EAACI/GA荨麻疹的检查(一)分型亚型

常规试验

特殊检查

急性荨麻疹无无自发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

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停用可疑药物1、感染性疾病如幽门螺杆菌;2、Ⅰ型变态反应;

3、自身抗体;4、甲状腺疾病;5、体格检查;6、停食引起假性变态反应的食物及添加剂物理性荨麻疹寒冷性荨麻疹冷激发试验和阈值:冷水、冰、风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

迟发行压力性荨麻疹压力试验(0.2-0.5kg/cm2,10-20分钟)无

热性荨麻疹热激发试验和阈值无

日光性荨麻疹紫外光和各种波长的可见光排除其它光诱导的荨麻疹

人工荨麻疹皮肤划痕试验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EAACI/GA2LEN/EDFguideline.Allergy.2006,61:316-320.10荨麻疹的检查(一)分型亚型常规试验特殊检查荨麻疹诊断的检查(二)分型

亚型

常规试验特殊检查其它水源性荨麻疹与体温相同的湿布接触皮肤20分钟无胆碱能性荨麻疹运动和热水浴诱发试验无接触性荨麻疹皮肤点刺试验,20分钟后读结果无运动诱发荨麻疹根据病史无EAACI/GA2LEN/EDFguideline.Allergy.2006,61:316-320.北京大学人民医院11荨麻疹诊断的检查(二)分型亚型常规试验特殊荨麻疹严重程度评价(一)物理性荨麻疹

评价物理诱因的强度与皮疹出现的关系寒冷性荨麻疹:诱发温度的高低及持续时间迟发压力性荨麻疹:压力强度和持续时间

EAACI/GA2LEN/EDFguideline.Allergy.2006,61:316-320.12荨麻疹严重程度评价(一)物理性荨麻疹EAACI/GA2LEN荨麻疹严重程度评价(二)其他荨麻疹(物理性荨麻疹除外)

瘙痒和风团评价*风团每日变化很大,评价病情严重程度的最好办法是患者连续几天计数24小时风团数。每天固定时间计数和医生的检查有助于客观评价。评分风团

瘙痒0无

1轻度(<20个/24小时)

2中度(21-50个/24小时)

3重度(>50个/24小时或融合成片)

无轻度中度重度EAACI/GA2LEN/EDFguideline.Allergy.2006,61:316-320.13荨麻疹严重程度评价(二)其他荨麻疹(物理性荨麻疹除外)评分

荨麻疹的治疗

Zuberbier,Tetal.Allergy.2006;61:321-33114

荨麻疹的治疗

荨麻疹的治疗—3个方面

治疗潜在疾病,避免诱因

抑制肥大细胞炎症介质释放

抑制肥大细胞炎症介质效应EAACI/GA2LEN/EDFguideline.Allergy.2006,61:321-31.15荨麻疹的治疗—3个方面治疗潜在疾病,避免诱因抑病因治疗停用可疑药物:NSAID,ACEI,吗啡类…避免各种物理性刺激:冷,热,压力,UV,水…清除感染灶,治疗潜在疾病控制饮食,减少摄入假性食物变应原EAACI/GA2LEN/EDFguideline.Allergy.2006,61:321-31.16病因治疗停用可疑药物:NSAID,ACEI,吗啡类…EAAC第二代抗组胺药的疗效与安全性好,应作为荨麻疹治疗的一线用药EAACI/GA2LEN/EDFguideline.Allergy.2006,61:321-31.17第二代抗组胺药的疗效与安全性好,应作为荨麻疹治疗的一线用药E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炎症介质糖皮质激素环孢菌素A紫外线:UVA,UVB,PUVA膜稳定剂:酮替芬EAACI/GA2LEN/EDFguideline.Allergy.2006,61:321-31.18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炎症介质糖皮质激素EAACI/GA2LEN/抑制肥大细胞炎症介质的效应H1组胺受体拮抗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扎鲁斯特三环类抗抑郁药:多塞平其他:氨苯砜,秋水仙碱,羟氯喹…EAACI/GA2LEN/EDFguideline.Allergy.2006,61:321-31.19抑制肥大细胞炎症介质的效应H1组胺受体拮抗剂EAACI/GA荨麻疹治疗的药物选择

(分级治疗)20荨麻疹治疗的药物选择

(分级治疗)20一线药物治疗

抗组胺药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主要药物,这类药物可以减轻风团和瘙痒。可选择的抗组胺药物有:氯雷他定10mg/d依巴斯汀10mg—20mg/d(两种选择剂型)西替利嗪10mg/d(有一定镇静作用)其它建议患者规律服药以获得最佳疗效,预防性服药可防止物理性荨麻疹的发生和加重。21一线药物治疗

抗组胺药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主要药物,这类药物可2222当一种抗组胺药无效时,可以考虑:更换品种?加大剂量(限依巴斯汀,西替利嗪)“Beforeconsideringalternativetreatment,higherdosagesupto4-foldincreaseshouldbeused……”EAACI/GA2LEN/EDFguideline.Allergy.2006,61:321-31.23当一种抗组胺药无效时,可以考虑:“Beforeconsid孕妇、儿童患者使用抗组胺药时需要参考产品信息尽管还没有研究证明抗组胺药有致畸性,但孕妇不推荐使用抗组胺药,尤其妊娠头三个月。如果孕期必须服用抗组胺药,推荐使用扑尔敏特殊人群的抗组胺药物应用24孕妇、儿童患者使用抗组胺药时需要参考产品信息特殊人群的抗组胺二线药物治疗(1)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控制慢性荨麻疹的急性发作,但对迟发性压力性荨麻疹无效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需要较大剂量(泼尼松30mg/d以上)避免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气溶胶吸入缓解口腔和嘴唇部的血管性水肿。血管性水肿急性发作伴随喉头水肿时可考虑肌肉注射肾上腺素,但对遗传性血管性水肿无效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甲状腺机能正常的患者可给与少量的甲状腺素抗感染:如尝试清除幽门螺旋杆菌等25二线药物治疗(1)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控制慢性荨麻疹的急性发二线药物治疗(3)柳氮磺胺吡啶:迟发性压力性荨麻疹可以考虑使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阿司匹林敏感的荨麻疹可考虑使用抗炎药:荨麻疹性血管炎可以考虑秋水仙碱、羟氯喹、氨苯砜和消炎痛等对于血管性水肿,可用抗纤溶药物如氨基乙酸或止血环酸,也可用达那唑、司坦唑等雄激素:可增强功能性ClINH水平及提高C2、C4水平新鲜血浆:含有ClINH,可用于遗传性血管性水肿患者手术前预防或急性发作的治疗,由于血浆中含有C4及C2,而C2酵解后产生的激肽片段可能增加体内激肽活性,因此会导致某些患者病情加重26二线药物治疗(3)柳氮磺胺吡啶:迟发性压力性荨麻疹可以考虑使三线药物治疗(免疫抑制剂)

该类药物主要用于难治性自身免疫性荨麻疹。环孢霉素口服环孢霉素对抗组胺治疗无效的严重荨麻疹有效,权衡利弊环孢霉素仅用于需要长期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重度持续性荨麻疹,剂量为2.5-5mg/kg/d。其他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甲氨喋呤、麦考酚酸吗乙酯等均可用于治疗慢性自身免疫性荨麻疹,尚需研究优化的治疗方案。静脉免疫球蛋白:90%的患者用有效(2g/d,5天以上)27三线药物治疗(免疫抑制剂)

该类药物主要用于难治性自身免疫性

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

(2007版)

28

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

(2007版)

28荨麻疹又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出现一种暂时性局限性水肿反应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团,伴明显瘙痒,有时可伴有腹痛、腹泻和气促等症状,严重时可发生休克急性荨麻疹:6周以内慢性荨麻疹:6周以上。是指上述风团伴瘙痒几乎每天发生,并持续6周以上者。少数慢性荨麻疹患者也可表现为间歇性发作(每周至少发作两次)29荨麻疹又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

荨麻疹病因食物鱼、虾、蟹、贝壳类、蛋类、以及部分动物肉(牛羊肉等)植物或水果类(柠檬、芒果、李子、杏子、草莓、胡桃、可可、大蒜、西红柿等)奶制品腐败食物(不新鲜食物分解产生碱性多肽可促进组胺的释放)食品添加剂药物变态反应性(青霉素、磺胺类药、呋喃唑酮、血清制剂、各种疫苗制剂)直接促组胺释放(吗啡、可待因、可卡因、奎宁、阿司匹林等)其他药物感染隐性感染是慢性荨麻疹的重要病因之一,包括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见)、真菌、病毒(呼吸道病毒、肝炎病毒等)、寄生虫等。幽门螺杆菌是否引起荨麻疹尚有争论吸入物花粉、动物的羽毛及皮屑、粉尘、烟、气雾剂、挥发性化学品等物理因素摩擦、压力、冷、热、日光照射、运动等系统性疾病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甲状腺疾病、淋巴瘤、白血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30荨麻疹病因食物鱼、虾、蟹、贝荨麻疹发生机制1、免疫机制介导的荨麻疹

1)IgE依赖性荨麻疹

2)补体系统介导的荨麻疹:C3a和C5a

3)自身免疫性荨麻疹2、非免疫机制

1)直接肥大细胞释放剂

2)花生四烯酸代谢异常

3)其他影响因素的作用:饮酒、受寒、运动等31荨麻疹发生机制1、免疫机制介导的荨麻疹31肥大细胞活化及荨麻疹的发生发展荨麻疹发生机制32肥大细胞活化及荨麻疹的发生发展荨麻疹发生机制32

分类

亚类特发性荨麻疹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物理性荨麻疹冷性荨麻疹迟发压力性荨麻疹热性荨麻疹日光性荨麻疹人工荨麻疹/皮肤划痕症振动性荨麻疹/血管性水肿运动诱导的荨麻疹自身免疫性荨麻疹感染相关性荨麻疹其他水源性荨麻疹胆碱能性荨麻疹接触性荨麻疹

荨麻疹分类33分类亚类特发性荨麻疹急性荨麻疹物理性荨麻疹冷荨麻疹的诊断—

实验室检查过敏原检测点刺试验、皮内试验特异性IgE检测IgG过敏原检测其他要慎重解读试验结果,一般体内试验意义更大,但是人工荨麻疹患者不宜进行荨麻疹的实验室检查(1)34荨麻疹的诊断—实验室检查过敏原检测要慎重解读试验结果,一般自身血清皮试(ASST)ASST是目前应用最多的检测组胺释放的活体试验敏感性约为70%,特异性为80%。ASST阳性提示存在自身免疫机制操作简便,可在门诊常规使用方法:在未受累部位(通常可选前臂内侧)皮内注射0.05ml新鲜血清,以皮内注射生理盐水作为阴性对照风团直径超过对照1.5mm即为阳性ASST只是筛查诊断,不是确诊试验,确诊需要进行体外试验荨麻疹的实验室检查(2)35自身血清皮试(ASST)ASST是目前应用最多的检测组胺释放

其他辅助检查血细胞分类计数、尿液分析、肝功能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和甲状腺自身免疫试验嗜酸性粒细胞检查(药物、食物或寄生虫感染)ANA、血沉检查鼻窦X线检查口服食物添加剂负荷试验食物试验,食用色素和限制食谱病损皮肤活检(除外荨麻疹性血管炎)补体C4检查其他实验室检查(3)36其他辅助检查其他实验室检查(3)36荨麻疹诊断与鉴别诊断流程图37荨麻疹诊断与鉴别诊断流程图37消除或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药物副作用治疗的目的

荨麻疹的治疗38治疗的目的荨麻疹的治疗38荨麻疹的治疗一般应遵循以下三个基本环节:病因治疗抗组胺治疗针对组胺及其H1受体的的治疗针对迟发相的炎性介质及其受体的治疗抑制肥大细胞释放介质39荨麻疹的治疗一般应遵循以下三个基本环节:391、对与感染和/或炎症介质相关的慢性荨麻疹,可尝试抗感染治疗如抗幽门螺杆菌的治疗2、对寄生虫病和或食物和药物不耐受引起的荨麻疹,灭虫、避免食用或服用可疑食物或药物也起到治疗作用,至少有一定帮助3、鼓励患者记日记(食物日记)是找到刺激因素或可疑病因值得推荐的方法4、药物性荨麻疹,应停用致敏药物,甚至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病因治疗401、对与感染和/或炎症介质相关的慢性荨麻疹,可尝试抗感染治疗抗组胺治疗

——荨麻疹的主要治疗41抗组胺治疗41

抗组胺药的化学结构分类抗组胺药可分为以下几类:单乙醇胺类:如苯海拉明烷基胺类:如扑尔敏乙二胺类:如派力苯吩噻嗪类:如异丙嗪、美喹他嗪哌嗪类:如羟嗪、去氯羟嗪、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哌啶类:如赛庚啶、开瑞坦、依巴斯汀42抗组胺药的化学结构分类抗组胺药可分为以下几类:42哌嗪类(piperazine)羟嗪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哌嗪环哌嗪环哌嗪环43哌嗪类(piperazine)羟嗪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哌嗪环哌吩噻嗪类(phenothiazine)吩噻嗪环异丙嗪美喹他嗪44吩噻嗪类(phenothiazine)吩噻嗪环异丙嗪美喹他嗪哌啶类(pipcridine)非索非那定赛庚啶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咪唑斯汀依巴斯汀45哌啶类(pipcridine)非索非那定赛庚啶氯雷他定地氯雷第一代抗组胺药治疗荨麻疹的疗效确切,但因中枢镇静作用,抗胆碱能作用等不良作用限制其临床应用。在注意其禁忌征、不良反应及药物间相互作用等前提下,仍可作为治疗荨麻疹的一种选择,如苯海拉明、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赛庚啶、去氯羟嗪等。

抗组胺治疗

——针对组胺及其H1受体的治疗46第一代抗组胺药抗组胺治疗46第二代(非镇静或镇静作用较低)的抗组胺药对组胺H1受体的亲和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分子量增大和药代动力学的改变减少了每天的用药次数,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和荨麻疹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如氯雷他定和及地氯雷他定、咪唑斯汀、依巴斯汀、依匹斯汀、西替利嗪和左旋西替利嗪、曲普利嗪、非索非那定等应作为治疗荨麻疹的一线用药。不同患者对不同药物的反应不同(疗效的个体化)。抗组胺治疗

——针对组胺及其H1受体的治疗47第二代(非镇静或镇静作用较低)的抗组胺药抗组胺治疗47急性荨麻疹治疗可选用1-2种抗组胺药一般短期用药即可可联合其他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或抗菌素抗组胺治疗

——针对组胺及其H1受体的治疗48急性荨麻疹治疗抗组胺治疗48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一般可单服抗组胺药物对于慢性荨麻疹可根据风团发生的时间决定给药的时间。风团控制后,可持续服药月余,然后逐渐减量。一种抗组胺药物无效时,可同时给2种药,或换用)对顽固性荨麻疹可试用H1受体拮抗剂与H2受体拮抗剂如西米 替丁等联合,但需进一步的临床循证医学证据。大剂量(2-4倍剂量)的抗组胺药对有些患者有益,但需要进 行进一步的临床循证医学的证据。因此,如临床上考虑要用 的超过生产商推荐的剂量时,如果说明书没有标明,应当取 得病人知情同意。抗组胺治疗

——针对组胺及其H1受体的治疗49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一般可单服抗组胺药物抗组胺治疗49抑制肥大细胞释放介质肾上腺皮质激素有较强的抑制肥大细胞介质的作用,但必需长期使用较大剂量,不良反应限制其临床应用。酮替芬是较强的肥大细胞稳定剂,因其镇静作用而限制临床的应用。曲尼斯特、咪唑斯汀、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也有一定的抑制肥大细胞释放介质的作用。环孢素对抑制肥大细胞介质的释放也具有直接的作用,但一般不推荐作为标准治疗措施。抗炎症介质治疗50抑制肥大细胞释放介质肾上腺皮质激素有较强的抑制肥大细胞介质的用于急性重症荨麻疹特别是伴有休克的患者早期应用、短期应用二者均可重复用药激素还可用于部分自身免疫性荨麻疹如发病急、皮疹广泛、有呼吸困难或有休克症状时,即刻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3~0.5ml,然后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与肾上腺素的应用51用于急性重症荨麻疹特别是伴有休克的患者糖皮质激素与肾上腺素的

免疫抑制剂和其他疗法主要用于自身免疫性荨麻疹和药物性荨麻疹反应停,氨苯砜环孢菌素A甲氨碟呤、硫唑嘌呤羟氯喹血浆置换和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甲状腺素或甲状腺粉:用于自身免疫性甲状 腺炎所导致的荨麻疹,可在12周后缓解症状其他药物52免疫抑制剂和其他疗法主要用于自身免疫性荨麻疹和药物荨麻疹类型

一线治疗用药

二线治疗用药急性荨麻疹第二代非镇静抗组胺药地赛米松5~10mg/日,连续3日泼尼松,30mg/日,连续3日泼尼松龙,40mg/日,连续3日H2受体拮抗剂,单剂量或连续5日慢性荨麻疹第二代非镇静抗组胺药氯雷他定咪唑斯汀非索非那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左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氮卓斯汀依匹斯汀单一疗法:首选:三环类抗抑郁剂(多虑平)酮替芬羟基氯喹氨苯砜柳氮磺吡啶甲氨蝶呤糖皮质激素次选:硝苯地平孟鲁司特华法林免疫球蛋白硫唑嘌呤紫外光疗法联合治疗:首选:第二代非镇静抗组胺药+环孢素第二代非镇静抗组胺药+孟鲁司特第二代非镇静抗组胺药+西咪替丁次选:第二代非镇静抗组胺药+司坦唑醇第二代非镇静抗组胺药+扎鲁司特53荨麻疹类型一线治疗用药荨麻疹类型

一线治疗用药二线治疗用药物理性荨麻疹人工荨麻疹第二代非镇静抗组胺药酮替芬(参见慢性荨麻疹)迟发性压力性荨麻疹第二代非镇静抗组胺药单一疗法首选:泼尼松20~40mg次选: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联合疗法首选:孟鲁司特+第二代非镇静类抗组胺药次选:酮替芬+尼美舒利寒冷性荨麻疹第二代非镇静抗组胺药冷脱敏赛庚啶酮替芬孟鲁司特日光性荨麻疹第二代非镇静抗组胺药羟基氯喹血浆置换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特殊类型荨麻疹胆碱能性荨麻疹第二代非镇静抗组胺药酮替芬丹那唑54荨麻疹类型一线治疗用药小结分析了欧洲2006年荨麻疹诊疗指南和中国2007年荨麻疹诊疗指南分类略有差异两个指南都强调抗组胺治疗的重要性两个指南都明确第二代抗组胺药是首选药欧洲指南中有荨麻疹分级概念中国指南除了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外,还指出第一代抗组胺药物使用的现实性55小结分析了欧洲2006年荨麻疹诊疗指南和中国200咪唑斯汀—化学特性化学名:咪唑斯汀商品名:皿治林56咪唑斯汀—化学特性化学名:咪唑斯汀56咪唑斯汀—

缓释技术50-70%的药物1小时内快速释放,剩余药物逐渐释出57咪唑斯汀—缓释技术50-70%的药物1小时内快速释放,剩余咪唑斯汀—

药代动力学50%-70%药物1小时内快速释放,达到最大血药浓度,实现服药后快速控制症状58咪唑斯汀—药代动力学50%-70%药物1小时内快速释放,达咪唑斯汀的双相抗过敏作用Ref:BenavidesJ,etal.Arzneim-Forsch/DrugRes1995;45:551-80

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作用强大的与组胺竞争H1受体的能力抑制5-脂氧合酶,减少迟发相白三烯生成的作用59咪唑斯汀的双相抗过敏作用Ref:BenavidesJ,咪唑斯汀的抗组胺强度Ref:朱大勋.中华皮肤科杂志,2001;3:219-20N=12N=12N=1060咪唑斯汀的抗组胺强度Ref:朱大勋.中华皮肤科杂志,200咪唑斯汀对组胺诱导风团的抑制作用全国多中心随机双盲组胺点刺试验Ref:支玉香,张宏誉.中华皮肤科杂志;2003;36(7):407-408N=250N=23761咪唑斯汀对组胺诱导风团的抑制作用全国多中心随机双盲组胺点刺试咪唑斯汀对5-酯氧合酶的抑制作用Ref:sudod,etal.jpnpharmacolTher1998;26:155-762咪唑斯汀对5-酯氧合酶的抑制作用Ref:sudod,e咪唑斯汀对花生四烯酸诱发鼠爪水肿的抑制Ref:付萌等.国际过敏与临床免疫学2001;(suppl1):221.****鼠爪水肿体积差(mL)63咪唑斯汀对花生四烯酸诱发鼠爪水肿的抑制Ref:付萌等.国际咪唑斯汀对TNF-a产生的抑制Ref:BousquetJ.Allergy2000;55:96.64咪唑斯汀对TNF-a产生的抑制Ref:BousquetJ.咪唑斯汀抑制中性粒细胞移行Ref:VargaftigBB.IntAcadBlomedDrugRes1993;6:27-32.65咪唑斯汀抑制中性粒细胞移行Ref:VargaftigB咪唑斯汀抑制嗜酸粒细胞皮肤浸润

Ref:YamadaN.JpnPharmacoTher1998;26:151-154.66咪唑斯汀抑制嗜酸粒细胞皮肤浸润Ref:YamadaN.咪唑斯汀药理学特性小结强效,高选择性H1受体拮抗剂:

-稳定肥大细胞,减少组胺释放

-高亲和力结合H1受体明确的抗炎症机制:

-抑制炎症介质:

5-脂氧合酶抑制剂,且为剂量依赖性

-抑制细胞因子:

TNF-a,细胞间黏附分子-1,GM-CSF-抑制炎症细胞的移行和浸润: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67咪唑斯汀药理学特性小结强效,高选择性H1受体拮抗剂:67咪唑斯汀治疗急性荨麻疹起效迅速1小时内,咪唑斯汀快速缓解82%的急性荨麻疹患者瘙痒、风团和红晕症状起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进步例数)/可供疗效评价的总例数X100%Ref:咪唑斯汀治疗急性荨麻疹全国多中心临床协作组.中华皮肤科杂志2007;40(9):524-2682%68咪唑斯汀治疗急性荨麻疹起效迅速1小时内,咪唑斯汀快速缓解82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治疗后,咪唑斯汀组荨麻疹发作持续时间的降低优于氯雷他定组Ref:F.Leynadier,etal.EuropeanJournalofDermatology;10(3):205-1169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治疗后,咪唑斯汀组荨麻疹发作持续咪唑斯汀长期用药Ref:LoretteGetal.JEADV2000;14:83-90咪唑斯汀显著改善慢性荨麻疹患者总体不适感,改善持续12个月N=21170咪唑斯汀长期用药Ref:LoretteGetal.

慢性荨麻疹诊治中的问题?71慢性荨麻疹诊治中的问题?71认为荨麻疹是一种疾病,而非一种症状将急性荨麻疹与慢性荨麻疹混为一谈将荨麻疹,特别是慢性荨麻疹的病因归结为食物过敏,而盲目禁食有关荨麻疹的几个误区72认为荨麻疹是一种疾病,而非一种症状有关荨麻疹的几个误区72问题1—慢性荨麻疹的病因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可发现自身抗体,特别是抗甲状腺抗体(A-TPO、A-Tg)这一部分可称为慢性自身免疫性荨麻疹手术后荨麻疹:输血和输血后荨麻疹可能也是慢性自身免疫性荨麻疹感染寄生虫、病毒、真菌、细菌物理因素,称物理性荨麻疹或特殊类型荨麻疹73问题1—慢性荨麻疹的病因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可发现自身抗体,问题2—慢性荨麻疹的病因诊断

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过敏原的体内外检查意义不大,因为:食物过敏原的皮肤试验不准确,特别是假阳性率较高,如皮肤试验发现了吸入性过敏原,不能简单的认为就是荨麻疹的病因低浓度食物特异性IgE不一定有意义过敏原检查的排除意义大于诊断意义重点要进行自身抗体的检测,特别是抗甲状腺抗体的检测74问题2—慢性荨麻疹的病因诊断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过敏原的体问题3-慢性荨麻疹长期治疗的时间界限以及抗组胺药

物长期使用的安全性慢性荨麻疹的长期治疗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界限,建议医生根据个体化的原则,摸索到最佳控制剂量,逐步减量,根据病人的治疗情况来决定治疗时间。关于长期治疗的安全性,从专家个人经验,目前有些病人有使用抗组胺药物1-2年的,安全性都非常好,鉴于目前的抗组胺药物上市时间都很长,没有明显的可见的副作用出现。皿治林治疗12个月,患者症状持续改善,同时安全性非常的好。75问题3-慢性荨麻疹长期治疗的时间界限以及抗组胺药

问题4-关于增加抗组胺药物剂量的问题,包括增加剂

量的前提,增加剂量的安全性首先增加剂量是个别病人的情况,而不应该是普遍情况。增加剂量是单用抗组胺药物无效,或者联合使用抗组胺药物无效的情况下,同时考虑到医生自我保护,必须获得病人的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专家提到,除了阿司咪唑和特非拉丁有心脏毒性外,目前临床常用的抗组胺药物都有很好的安全性,目前使用的抗组胺药物在上市前都做过动物的毒性试验,往往是目前临床治疗剂量的上百倍才会产生毒性,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差别非常大,因此,增加剂量应该是很安全的。76问题4-关于增加抗组胺药物剂量的问题,包括增加剂

问题5-慢性荨麻疹长期治疗过程中,减量维持的方法目前在慢性荨麻疹治疗中,医生在病人病情被稳定控制后,会采用阶段式逐步减量的方法。具体措施是采用逐步增加间隔服药时间(比如隔两日或者隔三日)或者减少每日服药剂量(减半或者三分之一)的两种方法。同样,减量没有标准方法,建议医生让病人自己留心观察症状控制情况,根据病人反馈,来找到最佳的减量方法。77问题5-慢性荨麻疹长期治疗过程中,减量维持的方法目前在慢性荨问题4-部分临床使用的免疫调节剂的评价问题在指南中,没有提到目前临床医生使用的免疫调节剂的使用,比如转移因子,胸腺肽等。目前临床应用的免疫调节剂,没有临床严格的随机双盲的方法对照研究证明有效,因此,建议医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做判断。78问题4-部分临床使用的免疫调节剂的评价问题在指南中,没有提到问题6-不同抗组胺药物搭配使用的问题建议在使用两种以上的抗组胺药物搭配使用的时候,用不同结构的抗组胺药物搭配使用,而不是同种的结构的抗组胺药物搭配。不同的抗组胺药物其选择性可能是有差异的,不同的结构搭配,能够更加全面的作用。79问题6-不同抗组胺药物搭配使用的问题建议在使用两种以上的抗组谢谢!80谢谢!80荨麻疹的诊疗策略:81荨麻疹的诊疗策略:12006EAACI/GA2LEN/EDFGuideline

2006欧洲荨麻疹治疗指南

822006EAACI/GA2LEN/EDFGuidelinEAACI/GA2LEN/EDFguideline:definition,classificationanddiagnosisofurticaria

该指南是指2004年第二届国际荨麻疹大会与会专家达成的共识EAACI=EuropeanAcademyofAllergologyandClinicalImmunologyGALEN=TheGlobalAllergyandAsthmaEuropeanNetworkEDF=EuropeanDermatologyForumZuberbier,Tetal.Allergy.2006;61:316-32083EAACI/GA2LEN/EDFguidelin荨麻疹概念特征性皮损:风团、血管性水肿风团,边缘有红晕伴瘙痒,偶有烧灼感皮损消退迅速,单个皮损多在24小时内消退,消退后无痕迹.发病迅速,病变位于真皮深部及皮下.有时疼痛较瘙痒更明显常累及粘膜部位消退较慢,常持续72小时荨麻疹血管性水肿84荨麻疹概念特征性皮损:风团、血管性水肿风团,边缘有红晕发病迅分类:EAACI指南(2006)自发性荨麻疹急性荨麻疹(病程小于6周)慢性荨麻疹(病程长于6周)物理性荨麻疹寒冷性荨麻疹迟发压力性荨麻疹热性荨麻疹日光性荨麻疹人工荨麻疹震动性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其它水源性荨麻疹胆碱能性荨麻疹接触性荨麻疹运动诱发荨麻疹EAACI/GA2LEN/EDFguideline.Allergy.2006,61:316-20北京大学人民医院85分类:EAACI指南(2006)自发性荨麻疹物理性荨麻疹其荨麻疹的诊断详细收集病史:皮损特点/家族史/内在疾病/过敏史/用药史...物理试验:冷/热/压力/紫外线/水/运动诱发试验/皮肤划痕试验...辅助检查:血常规,CRP,ESR,补体…感染幽门螺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耶尔森菌…自身免疫甲状腺自身抗体自体血清皮试组胺释放实验……药物非甾体抗炎药ACEI其他组胺释放剂……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低假变应原饮食……86荨麻疹的诊断详细收集病史:皮损特点/家族史/内在疾病/过敏荨麻疹诊断流程HAE:遗传性血管水肿,AAE:获得性血管性水肿(C1酯酶抑制剂缺陷)SA:慢性荨麻疹不伴发风团表现为自发性水肿87荨麻疹诊断流程HAE:遗传性血管水肿,AAE:获得性血管性水建议询问的21个问题1、发作时间2、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3、每日发作情况4、风团形状、大小和分布5、伴随症状(疼痛、瘙痒等)6、是否伴有血管性水肿7、有无荨麻疹和AD的家族史8、过敏、感染、内脏疾病等病史9、物理因素或运动可否诱发10、用药史(如NSAIDS)、接种史11、饮食12、吸烟史13、工作性质14、爱好15、户外活动/旅行史16、有无外科植入物17、有无虫咬史18、与月经周期的关系19、治疗反应20、心理压力情况21、生活质量影响88建议询问的21个问题1、发作时间12、吸烟史8荨麻疹鉴别诊断色素性荨麻疹(肥大细胞增生症)荨麻疹性血管炎家族性寒冷性荨麻疹(血管炎)遗传性血管性水肿(C1酯酶抑制剂缺陷)(与组胺无关,non-histaminergic)虽表现为风团样皮损,本质不是荨麻疹EAACI/GA2LEN/EDFguideline.Allergy.2006,61:316-320.89荨麻疹鉴别诊断色素性荨麻疹(肥大细胞增生症)EAACI/GA荨麻疹的检查(一)分型亚型

常规试验

特殊检查

急性荨麻疹无无自发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

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停用可疑药物1、感染性疾病如幽门螺杆菌;2、Ⅰ型变态反应;

3、自身抗体;4、甲状腺疾病;5、体格检查;6、停食引起假性变态反应的食物及添加剂物理性荨麻疹寒冷性荨麻疹冷激发试验和阈值:冷水、冰、风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

迟发行压力性荨麻疹压力试验(0.2-0.5kg/cm2,10-20分钟)无

热性荨麻疹热激发试验和阈值无

日光性荨麻疹紫外光和各种波长的可见光排除其它光诱导的荨麻疹

人工荨麻疹皮肤划痕试验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EAACI/GA2LEN/EDFguideline.Allergy.2006,61:316-320.90荨麻疹的检查(一)分型亚型常规试验特殊检查荨麻疹诊断的检查(二)分型

亚型

常规试验特殊检查其它水源性荨麻疹与体温相同的湿布接触皮肤20分钟无胆碱能性荨麻疹运动和热水浴诱发试验无接触性荨麻疹皮肤点刺试验,20分钟后读结果无运动诱发荨麻疹根据病史无EAACI/GA2LEN/EDFguideline.Allergy.2006,61:316-320.北京大学人民医院91荨麻疹诊断的检查(二)分型亚型常规试验特殊荨麻疹严重程度评价(一)物理性荨麻疹

评价物理诱因的强度与皮疹出现的关系寒冷性荨麻疹:诱发温度的高低及持续时间迟发压力性荨麻疹:压力强度和持续时间

EAACI/GA2LEN/EDFguideline.Allergy.2006,61:316-320.92荨麻疹严重程度评价(一)物理性荨麻疹EAACI/GA2LEN荨麻疹严重程度评价(二)其他荨麻疹(物理性荨麻疹除外)

瘙痒和风团评价*风团每日变化很大,评价病情严重程度的最好办法是患者连续几天计数24小时风团数。每天固定时间计数和医生的检查有助于客观评价。评分风团

瘙痒0无

1轻度(<20个/24小时)

2中度(21-50个/24小时)

3重度(>50个/24小时或融合成片)

无轻度中度重度EAACI/GA2LEN/EDFguideline.Allergy.2006,61:316-320.93荨麻疹严重程度评价(二)其他荨麻疹(物理性荨麻疹除外)评分

荨麻疹的治疗

Zuberbier,Tetal.Allergy.2006;61:321-33194

荨麻疹的治疗

荨麻疹的治疗—3个方面

治疗潜在疾病,避免诱因

抑制肥大细胞炎症介质释放

抑制肥大细胞炎症介质效应EAACI/GA2LEN/EDFguideline.Allergy.2006,61:321-31.95荨麻疹的治疗—3个方面治疗潜在疾病,避免诱因抑病因治疗停用可疑药物:NSAID,ACEI,吗啡类…避免各种物理性刺激:冷,热,压力,UV,水…清除感染灶,治疗潜在疾病控制饮食,减少摄入假性食物变应原EAACI/GA2LEN/EDFguideline.Allergy.2006,61:321-31.96病因治疗停用可疑药物:NSAID,ACEI,吗啡类…EAAC第二代抗组胺药的疗效与安全性好,应作为荨麻疹治疗的一线用药EAACI/GA2LEN/EDFguideline.Allergy.2006,61:321-31.97第二代抗组胺药的疗效与安全性好,应作为荨麻疹治疗的一线用药E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炎症介质糖皮质激素环孢菌素A紫外线:UVA,UVB,PUVA膜稳定剂:酮替芬EAACI/GA2LEN/EDFguideline.Allergy.2006,61:321-31.98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炎症介质糖皮质激素EAACI/GA2LEN/抑制肥大细胞炎症介质的效应H1组胺受体拮抗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扎鲁斯特三环类抗抑郁药:多塞平其他:氨苯砜,秋水仙碱,羟氯喹…EAACI/GA2LEN/EDFguideline.Allergy.2006,61:321-31.99抑制肥大细胞炎症介质的效应H1组胺受体拮抗剂EAACI/GA荨麻疹治疗的药物选择

(分级治疗)100荨麻疹治疗的药物选择

(分级治疗)20一线药物治疗

抗组胺药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主要药物,这类药物可以减轻风团和瘙痒。可选择的抗组胺药物有:氯雷他定10mg/d依巴斯汀10mg—20mg/d(两种选择剂型)西替利嗪10mg/d(有一定镇静作用)其它建议患者规律服药以获得最佳疗效,预防性服药可防止物理性荨麻疹的发生和加重。101一线药物治疗

抗组胺药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主要药物,这类药物可10222当一种抗组胺药无效时,可以考虑:更换品种?加大剂量(限依巴斯汀,西替利嗪)“Beforeconsideringalternativetreatment,higherdosagesupto4-foldincreaseshouldbeused……”EAACI/GA2LEN/EDFguideline.Allergy.2006,61:321-31.103当一种抗组胺药无效时,可以考虑:“Beforeconsid孕妇、儿童患者使用抗组胺药时需要参考产品信息尽管还没有研究证明抗组胺药有致畸性,但孕妇不推荐使用抗组胺药,尤其妊娠头三个月。如果孕期必须服用抗组胺药,推荐使用扑尔敏特殊人群的抗组胺药物应用104孕妇、儿童患者使用抗组胺药时需要参考产品信息特殊人群的抗组胺二线药物治疗(1)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控制慢性荨麻疹的急性发作,但对迟发性压力性荨麻疹无效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需要较大剂量(泼尼松30mg/d以上)避免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气溶胶吸入缓解口腔和嘴唇部的血管性水肿。血管性水肿急性发作伴随喉头水肿时可考虑肌肉注射肾上腺素,但对遗传性血管性水肿无效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甲状腺机能正常的患者可给与少量的甲状腺素抗感染:如尝试清除幽门螺旋杆菌等105二线药物治疗(1)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控制慢性荨麻疹的急性发二线药物治疗(3)柳氮磺胺吡啶:迟发性压力性荨麻疹可以考虑使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阿司匹林敏感的荨麻疹可考虑使用抗炎药:荨麻疹性血管炎可以考虑秋水仙碱、羟氯喹、氨苯砜和消炎痛等对于血管性水肿,可用抗纤溶药物如氨基乙酸或止血环酸,也可用达那唑、司坦唑等雄激素:可增强功能性ClINH水平及提高C2、C4水平新鲜血浆:含有ClINH,可用于遗传性血管性水肿患者手术前预防或急性发作的治疗,由于血浆中含有C4及C2,而C2酵解后产生的激肽片段可能增加体内激肽活性,因此会导致某些患者病情加重106二线药物治疗(3)柳氮磺胺吡啶:迟发性压力性荨麻疹可以考虑使三线药物治疗(免疫抑制剂)

该类药物主要用于难治性自身免疫性荨麻疹。环孢霉素口服环孢霉素对抗组胺治疗无效的严重荨麻疹有效,权衡利弊环孢霉素仅用于需要长期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重度持续性荨麻疹,剂量为2.5-5mg/kg/d。其他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甲氨喋呤、麦考酚酸吗乙酯等均可用于治疗慢性自身免疫性荨麻疹,尚需研究优化的治疗方案。静脉免疫球蛋白:90%的患者用有效(2g/d,5天以上)107三线药物治疗(免疫抑制剂)

该类药物主要用于难治性自身免疫性

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

(2007版)

108

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

(2007版)

28荨麻疹又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出现一种暂时性局限性水肿反应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团,伴明显瘙痒,有时可伴有腹痛、腹泻和气促等症状,严重时可发生休克急性荨麻疹:6周以内慢性荨麻疹:6周以上。是指上述风团伴瘙痒几乎每天发生,并持续6周以上者。少数慢性荨麻疹患者也可表现为间歇性发作(每周至少发作两次)109荨麻疹又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

荨麻疹病因食物鱼、虾、蟹、贝壳类、蛋类、以及部分动物肉(牛羊肉等)植物或水果类(柠檬、芒果、李子、杏子、草莓、胡桃、可可、大蒜、西红柿等)奶制品腐败食物(不新鲜食物分解产生碱性多肽可促进组胺的释放)食品添加剂药物变态反应性(青霉素、磺胺类药、呋喃唑酮、血清制剂、各种疫苗制剂)直接促组胺释放(吗啡、可待因、可卡因、奎宁、阿司匹林等)其他药物感染隐性感染是慢性荨麻疹的重要病因之一,包括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见)、真菌、病毒(呼吸道病毒、肝炎病毒等)、寄生虫等。幽门螺杆菌是否引起荨麻疹尚有争论吸入物花粉、动物的羽毛及皮屑、粉尘、烟、气雾剂、挥发性化学品等物理因素摩擦、压力、冷、热、日光照射、运动等系统性疾病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甲状腺疾病、淋巴瘤、白血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110荨麻疹病因食物鱼、虾、蟹、贝荨麻疹发生机制1、免疫机制介导的荨麻疹

1)IgE依赖性荨麻疹

2)补体系统介导的荨麻疹:C3a和C5a

3)自身免疫性荨麻疹2、非免疫机制

1)直接肥大细胞释放剂

2)花生四烯酸代谢异常

3)其他影响因素的作用:饮酒、受寒、运动等111荨麻疹发生机制1、免疫机制介导的荨麻疹31肥大细胞活化及荨麻疹的发生发展荨麻疹发生机制112肥大细胞活化及荨麻疹的发生发展荨麻疹发生机制32

分类

亚类特发性荨麻疹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物理性荨麻疹冷性荨麻疹迟发压力性荨麻疹热性荨麻疹日光性荨麻疹人工荨麻疹/皮肤划痕症振动性荨麻疹/血管性水肿运动诱导的荨麻疹自身免疫性荨麻疹感染相关性荨麻疹其他水源性荨麻疹胆碱能性荨麻疹接触性荨麻疹

荨麻疹分类113分类亚类特发性荨麻疹急性荨麻疹物理性荨麻疹冷荨麻疹的诊断—

实验室检查过敏原检测点刺试验、皮内试验特异性IgE检测IgG过敏原检测其他要慎重解读试验结果,一般体内试验意义更大,但是人工荨麻疹患者不宜进行荨麻疹的实验室检查(1)114荨麻疹的诊断—实验室检查过敏原检测要慎重解读试验结果,一般自身血清皮试(ASST)ASST是目前应用最多的检测组胺释放的活体试验敏感性约为70%,特异性为80%。ASST阳性提示存在自身免疫机制操作简便,可在门诊常规使用方法:在未受累部位(通常可选前臂内侧)皮内注射0.05ml新鲜血清,以皮内注射生理盐水作为阴性对照风团直径超过对照1.5mm即为阳性ASST只是筛查诊断,不是确诊试验,确诊需要进行体外试验荨麻疹的实验室检查(2)115自身血清皮试(ASST)ASST是目前应用最多的检测组胺释放

其他辅助检查血细胞分类计数、尿液分析、肝功能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和甲状腺自身免疫试验嗜酸性粒细胞检查(药物、食物或寄生虫感染)ANA、血沉检查鼻窦X线检查口服食物添加剂负荷试验食物试验,食用色素和限制食谱病损皮肤活检(除外荨麻疹性血管炎)补体C4检查其他实验室检查(3)116其他辅助检查其他实验室检查(3)36荨麻疹诊断与鉴别诊断流程图117荨麻疹诊断与鉴别诊断流程图37消除或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药物副作用治疗的目的

荨麻疹的治疗118治疗的目的荨麻疹的治疗38荨麻疹的治疗一般应遵循以下三个基本环节:病因治疗抗组胺治疗针对组胺及其H1受体的的治疗针对迟发相的炎性介质及其受体的治疗抑制肥大细胞释放介质119荨麻疹的治疗一般应遵循以下三个基本环节:391、对与感染和/或炎症介质相关的慢性荨麻疹,可尝试抗感染治疗如抗幽门螺杆菌的治疗2、对寄生虫病和或食物和药物不耐受引起的荨麻疹,灭虫、避免食用或服用可疑食物或药物也起到治疗作用,至少有一定帮助3、鼓励患者记日记(食物日记)是找到刺激因素或可疑病因值得推荐的方法4、药物性荨麻疹,应停用致敏药物,甚至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病因治疗1201、对与感染和/或炎症介质相关的慢性荨麻疹,可尝试抗感染治疗抗组胺治疗

——荨麻疹的主要治疗121抗组胺治疗41

抗组胺药的化学结构分类抗组胺药可分为以下几类:单乙醇胺类:如苯海拉明烷基胺类:如扑尔敏乙二胺类:如派力苯吩噻嗪类:如异丙嗪、美喹他嗪哌嗪类:如羟嗪、去氯羟嗪、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哌啶类:如赛庚啶、开瑞坦、依巴斯汀122抗组胺药的化学结构分类抗组胺药可分为以下几类:42哌嗪类(piperazine)羟嗪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哌嗪环哌嗪环哌嗪环123哌嗪类(piperazine)羟嗪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哌嗪环哌吩噻嗪类(phenothiazine)吩噻嗪环异丙嗪美喹他嗪124吩噻嗪类(phenothiazine)吩噻嗪环异丙嗪美喹他嗪哌啶类(pipcridine)非索非那定赛庚啶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咪唑斯汀依巴斯汀125哌啶类(pipcridine)非索非那定赛庚啶氯雷他定地氯雷第一代抗组胺药治疗荨麻疹的疗效确切,但因中枢镇静作用,抗胆碱能作用等不良作用限制其临床应用。在注意其禁忌征、不良反应及药物间相互作用等前提下,仍可作为治疗荨麻疹的一种选择,如苯海拉明、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赛庚啶、去氯羟嗪等。

抗组胺治疗

——针对组胺及其H1受体的治疗126第一代抗组胺药抗组胺治疗46第二代(非镇静或镇静作用较低)的抗组胺药对组胺H1受体的亲和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分子量增大和药代动力学的改变减少了每天的用药次数,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和荨麻疹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如氯雷他定和及地氯雷他定、咪唑斯汀、依巴斯汀、依匹斯汀、西替利嗪和左旋西替利嗪、曲普利嗪、非索非那定等应作为治疗荨麻疹的一线用药。不同患者对不同药物的反应不同(疗效的个体化)。抗组胺治疗

——针对组胺及其H1受体的治疗127第二代(非镇静或镇静作用较低)的抗组胺药抗组胺治疗47急性荨麻疹治疗可选用1-2种抗组胺药一般短期用药即可可联合其他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或抗菌素抗组胺治疗

——针对组胺及其H1受体的治疗128急性荨麻疹治疗抗组胺治疗48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一般可单服抗组胺药物对于慢性荨麻疹可根据风团发生的时间决定给药的时间。风团控制后,可持续服药月余,然后逐渐减量。一种抗组胺药物无效时,可同时给2种药,或换用)对顽固性荨麻疹可试用H1受体拮抗剂与H2受体拮抗剂如西米 替丁等联合,但需进一步的临床循证医学证据。大剂量(2-4倍剂量)的抗组胺药对有些患者有益,但需要进 行进一步的临床循证医学的证据。因此,如临床上考虑要用 的超过生产商推荐的剂量时,如果说明书没有标明,应当取 得病人知情同意。抗组胺治疗

——针对组胺及其H1受体的治疗129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一般可单服抗组胺药物抗组胺治疗49抑制肥大细胞释放介质肾上腺皮质激素有较强的抑制肥大细胞介质的作用,但必需长期使用较大剂量,不良反应限制其临床应用。酮替芬是较强的肥大细胞稳定剂,因其镇静作用而限制临床的应用。曲尼斯特、咪唑斯汀、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也有一定的抑制肥大细胞释放介质的作用。环孢素对抑制肥大细胞介质的释放也具有直接的作用,但一般不推荐作为标准治疗措施。抗炎症介质治疗130抑制肥大细胞释放介质肾上腺皮质激素有较强的抑制肥大细胞介质的用于急性重症荨麻疹特别是伴有休克的患者早期应用、短期应用二者均可重复用药激素还可用于部分自身免疫性荨麻疹如发病急、皮疹广泛、有呼吸困难或有休克症状时,即刻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3~0.5ml,然后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与肾上腺素的应用131用于急性重症荨麻疹特别是伴有休克的患者糖皮质激素与肾上腺素的

免疫抑制剂和其他疗法主要用于自身免疫性荨麻疹和药物性荨麻疹反应停,氨苯砜环孢菌素A甲氨碟呤、硫唑嘌呤羟氯喹血浆置换和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甲状腺素或甲状腺粉:用于自身免疫性甲状 腺炎所导致的荨麻疹,可在12周后缓解症状其他药物132免疫抑制剂和其他疗法主要用于自身免疫性荨麻疹和药物荨麻疹类型

一线治疗用药

二线治疗用药急性荨麻疹第二代非镇静抗组胺药地赛米松5~10mg/日,连续3日泼尼松,30mg/日,连续3日泼尼松龙,40mg/日,连续3日H2受体拮抗剂,单剂量或连续5日慢性荨麻疹第二代非镇静抗组胺药氯雷他定咪唑斯汀非索非那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左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氮卓斯汀依匹斯汀单一疗法:首选:三环类抗抑郁剂(多虑平)酮替芬羟基氯喹氨苯砜柳氮磺吡啶甲氨蝶呤糖皮质激素次选:硝苯地平孟鲁司特华法林免疫球蛋白硫唑嘌呤紫外光疗法联合治疗:首选:第二代非镇静抗组胺药+环孢素第二代非镇静抗组胺药+孟鲁司特第二代非镇静抗组胺药+西咪替丁次选:第二代非镇静抗组胺药+司坦唑醇第二代非镇静抗组胺药+扎鲁司特133荨麻疹类型一线治疗用药荨麻疹类型

一线治疗用药二线治疗用药物理性荨麻疹人工荨麻疹第二代非镇静抗组胺药酮替芬(参见慢性荨麻疹)迟发性压力性荨麻疹第二代非镇静抗组胺药单一疗法首选:泼尼松20~40mg次选: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联合疗法首选:孟鲁司特+第二代非镇静类抗组胺药次选:酮替芬+尼美舒利寒冷性荨麻疹第二代非镇静抗组胺药冷脱敏赛庚啶酮替芬孟鲁司特日光性荨麻疹第二代非镇静抗组胺药羟基氯喹血浆置换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特殊类型荨麻疹胆碱能性荨麻疹第二代非镇静抗组胺药酮替芬丹那唑134荨麻疹类型一线治疗用药小结分析了欧洲2006年荨麻疹诊疗指南和中国2007年荨麻疹诊疗指南分类略有差异两个指南都强调抗组胺治疗的重要性两个指南都明确第二代抗组胺药是首选药欧洲指南中有荨麻疹分级概念中国指南除了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外,还指出第一代抗组胺药物使用的现实性135小结分析了欧洲2006年荨麻疹诊疗指南和中国200咪唑斯汀—化学特性化学名:咪唑斯汀商品名:皿治林136咪唑斯汀—化学特性化学名:咪唑斯汀56咪唑斯汀—

缓释技术50-70%的药物1小时内快速释放,剩余药物逐渐释出137咪唑斯汀—缓释技术50-70%的药物1小时内快速释放,剩余咪唑斯汀—

药代动力学50%-70%药物1小时内快速释放,达到最大血药浓度,实现服药后快速控制症状138咪唑斯汀—药代动力学50%-70%药物1小时内快速释放,达咪唑斯汀的双相抗过敏作用Ref:BenavidesJ,etal.Arzneim-Forsch/DrugRes1995;45:551-80

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作用强大的与组胺竞争H1受体的能力抑制5-脂氧合酶,减少迟发相白三烯生成的作用139咪唑斯汀的双相抗过敏作用Ref:BenavidesJ,咪唑斯汀的抗组胺强度Ref:朱大勋.中华皮肤科杂志,2001;3:219-20N=12N=12N=10140咪唑斯汀的抗组胺强度Ref:朱大勋.中华皮肤科杂志,200咪唑斯汀对组胺诱导风团的抑制作用全国多中心随机双盲组胺点刺试验Ref:支玉香,张宏誉.中华皮肤科杂志;2003;36(7):407-408N=250N=237141咪唑斯汀对组胺诱导风团的抑制作用全国多中心随机双盲组胺点刺试咪唑斯汀对5-酯氧合酶的抑制作用Ref:sudod,etal.jpnpharmacolTher1998;26:155-7142咪唑斯汀对5-酯氧合酶的抑制作用Ref:sudod,e咪唑斯汀对花生四烯酸诱发鼠爪水肿的抑制Ref:付萌等.国际过敏与临床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