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考点强化练习(二)3_第1页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考点强化练习(二)3_第2页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考点强化练习(二)3_第3页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考点强化练习(二)3_第4页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考点强化练习(二)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考点强化练习最新版(二)1、填空题 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 ,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样一致。参考答案:模仿2、填空题 在 阶段,学生的伦理道德开始形成,但又具有两极分化的特点。参考答案:初中3、简答题 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内部条件有哪些?参考答案:【参考答案】认知失调是态度和品德改变的原动力。态度和行为出现不一致使得人产生不舒服和紧张的心理状态。人类具有一种维持平衡和一致性的需要,即力求维持自己的观点、信念的一致,以保持心理平衡。态度定势个体由于过去的经验,对所面临的人或事可能会具有某种肯定或否定、趋向或回避、喜好或厌恶等内心倾向性,这种事先的心理准备或态度定势常常支配着人对事物的预期与评价,进而影响人是否接受有关的信息和接受的量。道德认知态度、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已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理解水平及掌握程度,取决于已有的道德判断水平。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4、单选题 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称为 。A:品德B:态度C:意向D:个性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5、填空题 科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依照由低到高分别为 、 和 。参考答案: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6、单选题“他们看重法律的效力,认为法律可以帮助人维持公正。”这一年龄阶段处于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的。ABCD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看重法律的效力,认为法律可以帮助人维持公正。但同时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在强调按契约和法律的规定享受权利的同时,认识到个人应尽义务和责任的重要性。7、简答题 简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参考答案:2030“对偶故事法”对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皮亚杰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并总结出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总规律,即儿童道德的发展经历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化发展过程。他律是指早期儿童的道德判断只注意行为的客观效果,不关心主观动机,是受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具有客体性;自律则是指儿童自己的主观价值、主观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具有主体性。他律水平和自律水平是儿童道德判断的两级水平。在此基础上皮亚杰还提出了儿童道德发展的年龄阶段。他认为,108、单选题学生认识到诚信是最可贵的,不必教师监考,自己也能自觉遵守考场纪律,此时学生的态度和品德进入到哪一阶段A:解冻B:依从C:认同D:内化参考答案: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9、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学生过错行为的是 A:调皮搗蛋B:恶作剧CD:未经允许拿他人东西参考答案: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学生的不良行为可分为过错行为与不良品德行为两种。这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在教育过程中应正确区分。学生的过错行为是指那些不符合道德要求的问题行为。调皮捣蛋、恶作剧、起哄、无理取闹、作业和考试作弊等属于过错行为。学生的不良品德行为则是指那些由错误道德意识支配的,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损害他人或集体利益的问题行为。10、单选题 科尔伯格研究道德的方法是 A:情景故事法BC:道德故事法D:示范榜样法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科尔伯格通过道德两难故事法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论(三水平六阶段)。11、单选题下列基本要素符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这四句话含义的一项是。A:知、情、信、行B:知、情、意、行C:知、情、体、行D:知、信、意、行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答案】B。12、填空题 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 和不稳定性的征。参考答案:被动性13、简答题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我们国家在深刻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及时做出了“以德治国”的科学论断。“以德治国”对教育领域指明了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性。请根据品德形成的过程和影响因素,简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参考答案:参考框架:一、有效地说服三、利用群体约定四、价值辨析五、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14、单选题爱国主义情感属于A:直觉的道德情感BCD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三种:直觉的道德情感、想象的道德情感和伦理的道德情感。伦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如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情感属于伦理的道德情感。15、单选题儿童常以表面的、实际的结果来判断行为的好坏,认为服从成人就是最好的道德观念,服从成人的意志就是公正。在皮亚杰看来,儿童道德发展处于。A:前道德阶段B:他律道德阶段C:自律道德阶段D:合作道德阶段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12岁):这一时期儿童的思维已达到具有可逆性的具体运算,其道德判断有了自律的萌芽,公正感不再是以“服从”为特征,而是以“平等的观念”为主要特征。关于惩罚,儿童不再像前一阶段那样驯服地接受抵罪的惩罚,而认为只有回报的惩罚才是合理的。16、填空题 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在心理学上称之为 。参考答案:品德17、单选题学生从道德上理解道德规范并不很难,但是要真正把这种要求转化为个人的道德需要,形成道德信念,就必须经过道德实践的亲身体验,其中转化的“催化剂”是。A:道德动机B:道德评价C:道德行为习惯D:积极的道德情感参考答案: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品德情感,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品德实现转化的催化剂。18、单选题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A:依从BCD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19、单选题 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4-8岁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水平属于下列哪个阶段? A:他律向自律过渡阶段B:他律阶段C:前道德阶段D:自律阶段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答案】B。这里考察的知识点是教育心理学中品德发展一章中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20、简答题 试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参考答案:【答案要点】(1)有效的说服。有效的说服是提高道德认知的途径。用言语说服学生需要一些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有效地利用正反论据;②发挥情感的作用,不仅要以理服人更要以情动人;③考虑原有态度的特点。树立良好的榜样。这是加强道德行为的途径。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榜样在观察学习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榜样的特点、示范的形式及榜样所本范行为的性质和后果都会影响到观察学习的效果。有着较大影响力的榜样具有如下特征:①这些榜样的行为达到了要求并得到了奖励,而其他人也常常会效仿他们的行为;②这些榜样有权利、有能力奖励学习者,尤其是巳经奖励或奖励过学习者的榜样,如家长、教师、同伴等;③这些榜样与学习者有类似之处,如性别、年龄等,即这些榜样可以反映学习者的自我概念和志向。利用群体约定。教师可以利用集体讨论后做出的集体约定,来改变学生的态度。利用群体约定的具体步骤如下:①清晰而客观地介绍问题的性质;②唤起班集体成员对问题的意识,使他们明白只有改变态度才能更令人满意;③清楚而客观地说明要形成的新态度;④引导集体讨论改变态度的具体方法;⑤使全班学生一致同意把计划付诸实践,每位学生都承担执行计划的任务;⑥学生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改变态度;⑦引导大家对改变的态度进行评价,使态度进一步概括化和稳定化。价值辨析。价值辨析是指引导个体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努力去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为。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惩罚。奖励和惩罚作为外部调控手段,不仅影响着认知、技能和策略的学习,而且对个体道德的形成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奖励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给予奖励时:①要选择确定可以得到奖励的道德行为。一般来讲,应奖励诸如爱护公物、拾金不昧、尊老爱幼等一些具体的道德行为,而不是奖励一些概括性的行为。②应选择恰当的奖励物。同一奖励物,其效用可能因人而异,应考虑个体的实际情况,选用最有效的奖励物。③应强调内部奖励。外部的物质奖励只是权宜之计,不可过多食用,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强化,让学生亲身体验做出道德行为后的愉快感、自豪感、欣慰感,以此转化为产生道德行为的持久的内部动力。除上述所介绍的各种方法外,角色扮演、小组道德讨论等方法对于品德的形成和改变都是非常有效的。21、简答题 张三是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班主任老师反映该学生学习习惯差,作业拖拉,懒散,纪律松散,上课爱说闲话,甚至随意离开位置,平时课余时间都沉迷于网络游戏,放学后经常出入学校附近的网吧,也爱和班级同学打架,爱搞恶作剧,如把粉笔灰撒进同学饭盒里,上课无故拍打周围同学的肩膀,影响同学听课。经班主任老师了解,张三一家三口,父亲常年在上海打工,很少回家,母亲在一个综合市场摆摊位卖服装。平时张三都是由母亲照顾,双休日基本上会跟随母亲在市场内,综合市场里人多事杂,绝大多数人都不怎么注意言行举止,导致张三平时出现不文明语言和行为。母亲因忙于生意,对儿子疏于管理,待到儿子犯错时则是一顿打骂,而爷爷奶奶非常溺爱孩子,平时宠爱有加。问题:(1)张三的种种行为是不良品德行为吗?请给出诊断的依据。(2)结合本案例,试述小学生不良品德行为产生的原因。(3)针对张三的这种情况,请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矫正措施。参考答案:【答案要点】(1)学生的不良品德行为是指那些由错误道德意识支配的,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损害他人或集体利益的问题行为。涨三的行为是属于不良品德行为。张三上课经常心不在焉,学习习惯差;上课喜欢干扰课堂教学,经常无故离开座位;课余时间沉溺于网络游戏;言行举止不文明,常与师生发生冲突;行动怪异,不热心集体活动,等等;张三的这些特点符合不良品德行为诊断的标准。案例中,张三平时课余时间都沉迷于网络游戏,爱与同学打架,爱搞恶作剧。且张三因其父亲常年很少回家,母亲因忙于生意,对其疏于管教,而爷爷奶奶对其非常溺爱。双休日随母亲在一个综合市场摆摊位卖服装,市场里人多事杂,导致张三平时出现不文明语言和行为。由此,可以看出,小学生产生不良行为的原因可能来自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还有可能来自于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消极的情绪体验,道德意志薄弱,不良行为习惯的支配等。矫正的不良品德行为的策略:教师应该帮助张三改善不良的人际关系,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保护其自尊心,培养他的集体荣誉感;在教育过程中讲究谈话艺术,提髙张三的道德认知;锻炼他与诱因做斗争的毅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22、多选题学生思想品德的心理结构要素有A:道德认识BCDE参考答案:ABCD本题解释:【答案】ABCD。解析: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四种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23、单选题 以下不是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水平的是 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原则水平参考答案: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考查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三水平六阶段)24、单选题某儿童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协商或修改的,按照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该儿童的道德发展处于A:他律阶段BCDC本题解释:【出题思路】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参考答案】C【名师点睛】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是考试中的常考点,考生要对各个阶段的主要特点进行把握,能够在给出特点后准确地对应到相应的阶段上。皮亚杰从认知发展的观点考查和分析儿童对对偶故事的回答,认为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经历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阶段,具体为:(1)前道德阶段(无律阶段,2—5),这个阶段的儿童以自我为中心来考虑问题,规则对他们没有约束力。(2)他律阶段(5—8岁),这个阶段的儿童完全接受成人的指令;把规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来源于外部、具有权威性、不可协商的;完全服从于成人或规则;错误的程度是由破坏的数量而定的。(3)自律阶段(9一11岁),这个阶段的儿童判断事物能基于自主个体间的平等合作与相互认同的关系。他们把规则看成是灵活的,彼此都认可的,是可以协商的,与合作以及相互尊重的原则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就是对的;能考虑到以犯错误者的想法去评定错误。本题中,儿童已能够意识到规则的可修改性和可协商性,因此已到达自律阶段。25、判断题态度决定个体能否顺利完成某些任务,而能力则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比如,爱护公物的行为不是由能力决定的,而是由态度决定的。参考答案:错误本题解释:【答案】×。解析:能力决定个体能否顺利完成某些任务,而态度则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例如,爱护公物的行为不是由能力决定的,而是由态度决定的。26、简答题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参考答案:『参考答案』有效地说服;树立良好的榜样;利用群体约定;价值辨析;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27、简答题 简述道德判断与评价发展的特点参考答案:【答案要点】(1)从他律到自律;(2)从效果到动机;(3)从律他到律己;(4)从片面到全面;(5)从笼统到具体。28、单选题个体品德的心理结构中,是核心部分。A:道德认知BCD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道德认知是指对于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在道德上的表现。道德认知是个体道德的基础。品德的核心是道德认知。29、单选题 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 A:比较不稳定的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C:时稳时变的D:比较稳定的参考答案: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考查品德的概念。30、单选题有的学生看见警察在时,遵守交通规则;警察不在时,就违反交通规则;其态度和品德属于哪一阶段?_A:解冻B:依从C:认同D:内化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对行为的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行为受外界的压力,而不是内在的需要。31、单选题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A:道德理念BCD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四种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也易考填空题。32、单选题科尔伯格认为道德的发展依赖于个人的A:认知能力的发展BCD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答案:A33、单选题 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4‐8岁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水平属于下列哪个阶段? A:他律向自律过渡阶段B:他律阶段C:前道德阶段D:自律阶段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他律道德阶段(2~8):儿童思维正在由前运算思维向具体运算思维过渡,以表象思维为主,但仍不具备可逆性和守恒性。因此,这一时期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以他律的、绝对的规则及对权威的绝对服从和崇拜为特征。、填空题 影响态度与品德的学习的内部条件是认知失调、态度定势、 。参考答案:道德认知35、单选题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A:道德认识BCD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包括:判断自己或他人行为的是非、善恶和好坏,道德评价是道德认识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6、简答题 试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和生活中的事例,阐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参考答案:【参考答案】教师可以综合应用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与惩罚等。有效的说服教师经常应用言语来说服学生改变态度,在说服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某些证据或信息,以支持或改变学生的态度。树立良好的榜样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大量的实践经验都证明,社会学习是通过观察、模仿而完成的,态度与品德作为社会学习的一项内容,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榜样的行为而习得。利用群体约定研究发现,经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有一定的约束力,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一旦某成员出现越轨或违反约定的行为,则会受到其他成员的有形或无形的压力,迫使其改变态度。教师则可以利用集体讨论后形成集体约定的方法,来改变学生的态度。价值辨析研究者认为,人的价值观刚开始不能被个体清醒地意识到,必须经过一步步的辨别和分析,才能形成清晰的价值观念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动。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奖励和惩罚作为外部的调控手段,不仅影响着认知、技能或策略的学习,而且对个体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奖励有物质的(比如奖品),也有精神的(比如言语鼓励);有内部的(比如自豪、满足感),也有外部的。虽然对惩罚的教育效果有不同看法,但从抑制不良行为的角度来看,惩罚还是有必要的,也是有助于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当不良行为出现时,可以用两种惩罚方式:一是给予某种厌恶刺激,比如批评、处分、舆论谴责等;二是取消个体喜爱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权等,比如不许参加某种娱乐性活动。应严格避免体罚或变相体罚。37、单选题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是A:道德认知BCD参考答案: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道德行为是道德形成的最终环节,是指个体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它是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38、多选题品德和道德的联系表现在。A:个体品德的内容来源于社会道德BC:品德和道德的最终根源相同D:道德和品德的直接根源相同参考答案:ABC本题解释:【答案】ABC。解析:品德与道德的联系:(1)个体品德的内容来源于社会道德。(2)个体品德的形成依赖于社会道德。(3)道德和品德的直接根源不同,但它们的最终根源是相同的,它们都要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39、单选题 —个人的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 A:与生俱来的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C:是遗传得来的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参考答案: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态度是通过学习形成的,不是天生的。40、判断题品德等同于道德。参考答案:错误本题解释:【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道德与品德的关系的理解。【参考答案】错误【名师点睛】品德也叫道德品质,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道德是依靠舆论力量和内心趋势来支持的行为准则的总和。两者有联系也有差别: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道德的发生和发展有赖于社会的发展,而品德不同,它是一种个体心理现象,其形成和发展不仅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更重要的是受个人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的制约,即有赖于个体的存亡。因此,将两者等同起来是错误的。41、填空题 是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参考答案:初中二年级42、单选题 皮亚杰认为, 岁是儿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化的分水岭。A:10B:9C:12D:18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皮亚杰认为,1043、单选题 在柯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契约、个人权利和民主承认的法律的道德阶段属于 。A:前习俗水平B:公正水平C:习俗水平D:后习俗水平参考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