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切开、分离、止血、引流
目的要求1、掌握切口的选择及切开的注意事项。2、掌握钝性分离和锐性分离各自的适用范围。3、掌握手术中常见的几种\t"/kecheng/2013/_blank"止血方法。4、掌握外科常用几种外引流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主要内容(一)切开1、切口选择(如图2-2-1)应根据病变部位和手术方式而设计切口。理想的切口应符合下述要求:⑴、接近病变部位,最好能直达手术区,使显露充分,有利于手术,也便于必要时延长切口。⑵、损伤组织少,尽量避开重要的神经、血管,利于组织的愈合。⑶、适应局部解剖和生理特点,在关节部位选择切口时,应考虑术后关节的功能。切口应避免越过关节,以免术后瘢痕挛缩影响关节功能或局部疼痛。通常于这些部位常作“Z”形、“S”形或横切口。⑷、愈合牢固,愈合期内不易裂开,愈合后不易形成切口疝。⑸、皮肤切口一般最好按皮纹的方向和切口部位运动的方向。⑹、切口最好避开负重部位,如手的掌面、足底和肩部,以防负重时引起瘢痕疼痛。(7)腮腺手术切口⑵下颌角部手术切口⑶甲状腺手术切口⑷胸部手术切口(8)\t"/kecheng/2013/_blank"乳腺癌手术切口⑹腹部手术切口⑺手指手术切口⑻腕部手术切口⑼膝内侧部切口⑽踝内侧部手术切口⑾膝部手术切口⑿肘部手术切口图2-2-1
不同部位手术切口的选择2、切开时的注意事项⑴切开时要固定皮肤。小切口由术者用拇指、食指在切口两侧固定。较长切口由术者和助手在切口两侧或上下固定皮肤。⑵刀腹与皮肤垂直(但头部毛发部位应顺毛根方向切入,防\t"/kecheng/2013/_blank"秃发的发生),防止斜切,以免缝合时不易完全对合。用力均匀地一次性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避免中途起刀再切,造成皮缘参差不齐和过多损伤组织(如图2-2-2)。电刀切割时,不可在一点上烧灼过久,以免灼伤皮缘。⑶对深部的筋膜、肌鞘切开时,为防止图2-2-2手术刀的入刀、行走、出刀损伤深层的血管、神经,可先作一小切口,用血管钳分离撑开,然后再予剪开。肌肉可沿其纤维方向用刀柄或手指分开,少行不必要的切断,以减少损伤。在显露深部组织时,除适当的切口外,还需借助大纱布垫和牵开器将病变周围脏器隔开。(二)分离分离是显露深部组织和切除病变等手术的重要操作步骤。手术中分离的范围应根据手术的需要进行,按照正常的组织间隙分离,比较容易而且出血少,如对局部解剖熟悉,掌握血管、神经及重要器官的部位,很少可能引起意外组织损害,但在有炎性粘连,瘢痕组织及巨大肿瘤时正常解剖学关系已改变,或正常组织已不清,分离比较困难,易于伤及邻近重要器官,应提高警惕,小心谨慎地进行。分离方法有锐性分离和钝性分离两种,手术时应根据病变和解剖层次,交替使用这两种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分离效果。1、锐性分离:用手术刀或剪进行切开或剪开,对组织损伤小,适用于比较致密的组织。为了避免损伤过多的、或其他的组织,必须在直视下进行,而且需要准确精细的动作。在解剖过程中遇到血管必须用血管钳夹住或结扎后在切断。2、钝性分离:用刀柄、止血钳、手指或其他钝性的手术\t"/kecheng/2013/_blank"器械等进行。优点是迅速省时,适用于组织间隙或疏松组织间的分离。切忌粗暴,避免重要组织结构的撕裂或损伤。(三)止血术中止血可保持术野清晰,便于操作,减少失血量,避免误伤重要器官以及术后切口内血肿的形成(血肿可妨碍切口愈合和导致感染)。手术中常用的止血方法如下:1、填塞压迫止血:用纱布压迫出血处,使血管破口缩小、闭合,血小板、纤维蛋白和红细胞迅速形成血栓而止血。对较广泛的渗血,利用温热盐水纱布压迫有助于止血。2、结扎止血:是最常用,最为可靠的基本止血方法。分为单纯结扎和缝合结扎两种:⑴单纯结扎:用血管钳尖端钳夹活跃出血点,再用丝线结扎止血。⑵缝合结扎:用于大血管和重要部位的止血,常在单纯结扎的基础上,再加缝合结扎。方法是在血管钳与单纯结扎线之间贯穿血管缝合一针,先结扎一侧组织,再绕过另一侧打结,撤去血管钳后继续拉紧再打结(如图2-2-3)。3、电凝止血:用高频电流通过电刀使组织接触电产热,起凝固蛋白作用,用于不易结扎的小出血点,止血迅速,节省时间,缺点是止血效果不可靠。图2-2-1贯穿缝合结扎法4、局部药物止血法
用可以吸收的止血药物填塞或压迫出血、渗血处,以达到止血目的。常用的有明胶海绵、\t"/kecheng/2013/_blank"淀粉海绵、羧甲基纤维素纱布及中草药提取的\t"/kecheng/2013/_blank"止血粉等。骨髓腔出血,可用骨腊封闭出血处止血。(四)引流外科引流是将人体内\t"/kecheng/2013/_blank"积聚的脓液、血液或其他液体导流于体外或脏器内的技术,临床应用广泛。其目的主要为预防、治疗感染或分流减压。引流可分为外引流和内引流两种类型。内引流是通过手术方法改道使液体流向另外的空腔脏器达到引流、减压的目的,如胆管囊肿内引流、脑室内引流等。引流物形式多样,用途各异,现仅介绍临床常用几种外引流:1、橡皮引流条:常于浅表部位手术后切口使用,如甲状腺切除术后、皮瓣移植术后以及分泌物较少的瘘管或指趾端脓肿的切开引流等。一般术后1—2天拔除。2、纱布引流条:常用的有干纱布引流条、盐水纱布引流条、抗生素液纱布引流条、凡士林纱布引流条,其引流效果盐水纱布引流作用最强,干纱布次之,凡士林纱布引流作用最差。一般术后1—2天拔除。用途:(1)干纱布引流条,用于分泌物较多的感染性伤口。(2)盐水纱布引流条,最常用于各种感染切开的脓腔;若再加入适量抗生素,就成为抗生素液纱布引流条,用于各种严重的感染性伤口。(3)凡士林纱布引流条,多用于较新鲜、分泌物较少的肉芽创面。3、烟卷式引流:以纱布卷外包薄乳胶橡皮制成,似烟卷,表面光滑。多用于腹腔引流。一般\t"/kecheng/2013/_blank"于术后4—7日拔除。4.橡胶引流管:橡胶管分乳胶管和硅胶管,后者对组织刺激性小。根据不同部位和需要适当选用不同引流管,并视具体情况决定拔除的时间。目前最常用的引流管有:(1)普通引流管,用乳腺、甲状腺、胸腔、腹腔及盆腔手术后。(2)双套管引流管,用于腹腔手术后。吸出管可使渗出物流出,并可接负压吸引装置,滴入管可进入气体减少周围组织对引流管的贴附、堵塞。并可滴入液休或抗生素液,以便冲洗脓腔或局部用药。(3)T型管,多用于胆管和输尿管手术引流。(4)蕈状导管,常用于膀胱、腹腔引流,不易\t"/kecheng/2013/_blank"药品数据脱位和移动,不易被软组织和脓块堵塞。(5)水囊导尿管,由排尿管和水囊管组成,用于膀胱引流尿液。引流用途广泛,效果良好,但如运用不当,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带来感染的危害,因而应注意:1、保持通畅:所有引流必须以通畅为原则,否则失去引流的意义。如发现不通畅时,应通过挤压、旋转、冲洗、吸引或调整引流物角度等,使其通畅。2、引流彻底:对较深脓腔或腹腔,应使引流彻底,防止渗液积聚,或形成慢性窦道。3、防止压迫损伤:注意引流管的术后管理,适当调整,防止引流管将周围组织、器官压迫损伤或导致坏死。4、位置适当:引流管应放在距引流区最近、最直的通路上,并注意不要扭曲,腹腔手术后一般不从原刀口引出,而另作切口引出体外。5、脓肿引流时,应注意引流物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延安大学《文学理论(一)》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烟台理工学院《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烟台理工学院《动态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许昌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徐州工程学院《舞蹈(Ⅱ)》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材雕刻工程合同三篇
- 徐州工程学院《服装专业英语》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信阳师范大学《心理学实验操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信阳师范大学《素描全身像写生》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课外拓展项目开发计划
- 血透并发脑出血护理查房-尿毒症合并脑出血护理查房
- 年产700吨青霉素的生产工艺设计
- 国家开放大学2024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卷A》大作业参考答案
- 个人提成协议书
- 【中法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调查报告10000字(论文)】
- 医养个案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WST771-2015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规范
- 厂区绿化养护方案及措施
- MOOC 高级财务会计-南京财经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2024年甘肃省兰州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人工智能智能控制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