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艺术布局课件_第1页
园林艺术布局课件_第2页
园林艺术布局课件_第3页
园林艺术布局课件_第4页
园林艺术布局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俗称“挖湖堆山”.“掇山理水”不可分割.古代帝王推崇“一池三山”、“一池三岛”.Eg:秦始皇长池“三仙岛”、颐和园(清漪园)“一池三山”、圆明园“仙岛神山”、元·太液池中三岛——明·西苑“一池三山”西藏罗布林卡“一池三山”;日本常有“蓬莱三岛”布局;四、掇山理水,理及精微俗称“挖湖堆山”.四、掇山理水,理及精微1因山多而崇山,以台象山,环筑列景,成为园林规制。在齐国神仙思想流行之后,在台周或山周环水,演变为一池三山之制。由昆仑崇拜(指崇山文化)到蓬莱崇拜(指东海仙山崇拜)因山多而崇山,以台象山,环筑列景,成为园林规制。在齐国神仙思2瀛洲岛方丈岛蓬莱岛瀛洲岛方丈岛蓬莱岛3北海公园全景北海公园全景4北海采取的正是这种形式--北海象征"太液池","琼华岛"是蓬莱,原在水中的"团城"和"犀山台"则象征瀛洲和方丈。园中有"吕公洞"、"仙人庵"、"铜仙承露盘"等许多求仙的遗迹。琼华岛团城北海采取的正是这种形式--北海象征"太液池","琼华岛"是蓬5西藏罗布林卡西藏罗布林卡6留堤、留岛留堤、留岛7三岛皆属正方形,由西北向东南斜串联三岛皆属正方形,由西北向东南斜串联8远眺圆明园福海蓬岛瑶台远眺圆明园福海蓬岛瑶台91、理水沟通水系——“疏水之去由,察源之来历”.水景类型:静态和动态水景.静态水景:规则式(北海静心斋、南京煦园)、自然式(苏州网师园、颐和园的谐趣园)、混合式(颐和园的扬仁风内水池)等.动态水景:溪流、瀑布、泉等.1、理水10北海静心斋南京煦园北海静心斋南京煦园11苏州网师园若方形苏州网师园若方形12颐和园谐趣园——若三角形颐和园谐趣园——若三角形13苏州狮子林——混合形苏州狮子林——混合形14动态水景动态水景15扬州瘦西湖——带状水系“丁”湖、堤、岛、桥扬州瘦西湖——带状水系“丁”湖、堤、岛、桥16园林水系设计要求1、主次分明,自成系统2、水岸曲流,曲折有致3、阴阳虚实,湖岛相间4、山因水活,水因山转水系处理的三远关系:旷、幽、迷造园家说:山是园林的骨架,水是园林的血脉;水随山转,山因水活。

园林水系设计要求1、主次分明,自成系统17拙政园的中部,以水为主,水面不足两公顷,但临水布置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远香堂、香洲、见山楼、小飞虹、枇杷园等,组成一个精美别致的水上世界拙政园的中部,以水为主,水面不足两公顷,但临水布置形体不一,18

留园中部的水池不大,略成方形,造园家在理水时,独巨匠心,在池中偏东北的地方填土筑岛,再架小平桥与岸相通,划分了水面,打破了方形水池的呆板规整,丰富了景观,平添了几分自然的情趣,游人可以任意东西,随心赏悦,不再有局促、尴尬之感。

留园中部的水池不大,略成方形,造园家在理水时,独巨匠心,在19承德避暑山庄有30公顷水面的避暑山庄是江南园林无法比拟的。“山庄以山为名,而趣实在水”(乾隆语)。康熙也曾评价山庄是“水心山骨”。承德避暑山庄有30公顷水面的避暑山庄是江南园林无法比拟的。“20园林艺术布局课件212、掇山掇山——堆山、筑山人工掇山:土山、石山、土石相间的山等.造景功能:主山、客山;其他功能:围合空间、屏障、阜障、土丘、缓坡、微地形处理等。园林堆山:标高设计应结合土壤的自然沉降系数,坡度过高应采取护坡、固土或防冲刷工程。土山坡度一般33%——1%.2、掇山掇山——堆山、筑山22掇山设计要求:1、主客分明,遥相呼应2、未山先麓,脉络贯通3、位置经营,山讲三远4、山观四面而异,山形步移景异5、山水相依,山抱水转微地形处理与利用:缓坡草地、草坪——优美景观、地形排水、适宜开展户外运动。掇山设计要求:1、主客分明,遥相呼应23假山王国——“苏州狮子林”中恍惚迷离、音闻人不逢的太湖石假山狮子林假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堆山最曲折,最复杂的实例之一;园中最高峰为“狮子峰”,另有“含晖”、“吐月”等名峰,假山群气势磅礴,以“适、漏瘦、皱”的太湖石推叠的假山,玲珑俊秀,洞壑盘旋。共有9条山路、21个洞口。假山王国——“苏州狮子林”中恍惚迷离、音闻人不逢的太湖石假山24上海豫园“玉玲珑”假山——江南现存明代黄石山之最。

上海豫园“玉玲珑”假山——江南现存明代黄石山之最。25苏州环秀山庄因假山得名,园内湖石假山为中国之最,此山为清代著名叠山大师戈裕良所作;占地仅0.033公顷,高不足7米,但蕴含了群山奔注,伏而起突而怒之气势,表现了岭之平迤,峰之峻峭,峦之圆浑,崖之突兀,涧之潜折谷之深壑等山形胜景,为崇山峻岭名山大川之缩影。苏州环秀山庄因假山得名,园内湖石假山为中国之最,此山为清代著26环秀山庄的假山,为清康熙时期的叠石名手戈裕良所设计,他用石如笔,采用俯视、仰视、平视的绘画技法,使耸立的假山有了深远、平远、高远的艺术效果,成为千古名作。大有人在山中游,尤在画里行的美感。环秀山庄的假山,为清康熙时期的叠石名手戈裕良所设计,他用石如27扬州个园假山——叠成表现四季景色的四组假山,被称为四季假山。

扬州个园假山——叠成表现四季景色的四组假山,被称为四季假山。28南京瞻园假山——瞻园分为南石山、北石山和西西石山三组,全部太湖石堆叠而成,堆造之精,面积之大,确是巧夺天工。

南京瞻园假山——瞻园分为南石山、北石山和西西石山三组,全部太29

北海公园静心斋中的假山石,讲究“瘦、透、漏、皱”,其形态不可谓不怪,不可谓不丑。但正是这些“如虬如凤,如鬼如兽,将翔将踊,若行若骤”的太湖石,经过园林艺术家、建筑家的巧妙安排、精心堆叠,却变得“矗如峰峦,列如屏障”,使它们成为园林立体画卷中充满自然情调而倍受喜爱的审美对象。

北海公园静心斋中的假山石,讲究“瘦、透、漏、皱”,其形态不30古人选石注重“瘦——迎风玉立;透——纹理贯通;漏——四面玲珑;皱——凸凹苍老”。美学家王朝闻先生说,“不论是粗犷的太湖石,还是晶莹的雨花石,它们的形成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但人们基于各自不同的生活感受,可能把石头当作人格的象征……人们既有权把石头的坚固性当作人格坚定的象征,也有权把它当作头脑僵化者的人格象征”。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写道“小山用石,大山用土”,这是文人眼里堆叠假山的营造方式。古人选石注重“瘦——迎风玉立;透——纹理贯通;漏——四面玲珑31留园的假山——冠云峰留园的假山——冠云峰32如留园西部占地近十亩的大型假山,土阜隆起,山石嶙峋,采用石包土、石土相间的方法堆叠而成,蹬道可攀,石头可憩,满山枫樟,一片自然高爽的野趣。建筑艺术的“丑”表现为对其“美”的对比衬托作用。以典雅精巧的亭台楼阁等园林建筑为背景的假山怪石,实际上也体现了粗与精、丑与美的对比映衬之趣。如留园西部占地近十亩的大型假山,土阜隆起,山石嶙峋,采用石包33园林中的建筑样式数不胜数:门、窗、墙、堂、楼、阁、台、榭、轩、桥、廊等等,这些建筑,不仅具有可观、可行、可居、可游的实用功能,而且具有点缀景致、丰富景观内容、表达园主内心世界的艺术功能。建筑位置因建筑使用目的、功能不同而异。园林建筑的平面类型多种多样——屋顶类型和基址。五、建筑经营,时景为精园林中的建筑样式数不胜数:门、窗、墙、堂、楼、阁、台、榭、轩34园林中的“桥”平直桥,如颐和园中的知鱼桥;曲桥,如狮子林中的小曲桥以及豫园的九曲桥;拱桥,如单拱桥,颐和园中的绣漪桥和玉带桥;多拱桥,如颐和园中的十七孔桥;廊桥,如拙政园的小飞虹桥。桥也有它的写意韵味。无锡梅园黄石叠山下的小野桥,是文人“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那种孤高无赏的内心独白。颐和园的知鱼桥,桥身极底,水中红鱼翠草,表达的是庄子濮水濠桥上所拥有的的鱼乐人亦乐好心情。园林中的“桥”平直桥,如颐和园中的知鱼桥;35石舫(船厅)园中有水,水中需有船。中国山水园林中往往有一种似船而非船的建筑,这便是石舫或船厅,如拙政园的香洲,怡园的画舫斋,畅园的涤我尘襟等等,它们倚岸泊水,伺机待航,为山水园林锦上添花。石舫(船厅)园中有水,水中需有船。36园林艺术布局课件37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形式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形式38苏州拙政园“芙蓉榭”

苏州留园“可亭”洛阳龙门古阳洞“庑殿顶”苏州拙政园“芙蓉榭”苏州留园“可亭”洛阳龙门古阳洞“庑殿39中国园林建筑布局:“相地合宜,构园得体”——园中景物、观赏点,以供凭眺、畅览景色,防日晒雨淋,纳凉、小憩之处。现代园林建筑类型:文化、宣传类,文娱体育类,园艺类,游览、休息类,服务、管理类,专类园林。院落:建筑组合形式,其空间处理有开敞、封闭形式。中国园林建筑布局:“相地合宜,构园得体”——园中景物、观赏点40五、建筑经营,时景为精园林建筑的布局手法:1、山水为主,建筑配合2、统一中求变化,对称中有异像3、对景顾盼,借景有方五、建筑经营,时景为精园林建筑的布局手法:41装饰景观,建筑与水景强烈对比装饰景观,建筑与水景强烈对比42苏州园林的艺圃——山水与建筑对比苏州园林的艺圃——山水与建筑对比43构图规律,组合全园成统一整体;有主有从,统一中求变,对称中求灵活;构图统一还涉及建筑的体量、色彩与环境协调——“构园得体、精在体宜”。体量与环境的合“宜”,灵“巧”;色彩与环境的幽“雅”;大体量建筑力求掩隐于绿色植物之中;构图规律,组合全园成统一整体;44拟对称拟对称45对景顾盼,借景有方1.对景:观景点具有透景线条件下所面对景物间形成对景。(位于园林轴线或风景视线端点的景)——正对景和互对景。2.借景:有意识的园外景物借到园内可透视、感受的范围中来。远借:把园林远处的景物(山、水、树木)组织进来;邻借:邻近景色组织进来;仰借:利用仰视借取园外景观,高景物为主,古塔、山峰、大树——可设亭台座椅。俯借:居高临下俯视观赏园林外景物。应时而借:利用一年四季、一日之时,由大自然的变化和景物的配合而成的景观;借声:水声、雨声、鸟声、虫声,增情趣。借香:草木的气息可使空气清新。对景顾盼,借景有方1.对景:观景点具有透景线条件下所面对景物463.前景的处理手法:框景、夹景、漏景、添景等。框景:门、窗、树木、山洞等,入口框景、端头框景、流动框景和镜游框景。漏景:框景进一步发展,利用漏窗、花墙、漏屏风、疏林树干等作前景与远景并行排列形成景观——含而不露、柔和景色、若隐若现。夹景:以树、山、建筑等轴线两侧贫乏景观加以屏障,左右狭长空间,突出空间端部景观。添景:主景前加植花草、树木或铺山石等,层次感。3.前景的处理手法:框景、夹景、漏景、添景等。47园林艺术布局课件48园林艺术布局课件49玉泉山的塔,好像是颐和园的一部分,这是“借景”。玉泉山的塔,好像是颐和园的一部分,这是“借景”。50杭州西湖——雷锋夕照杭州西湖——雷锋夕照51铺装用对角线菱形图案,使空间显得开阔。在就座区可俯视全园。通向草坪的踏步弯曲而下。沿踏步右边有一个高出踏步的花坛,其边墙随踏步弯曲而弯曲,合适的高度还可以遮挡后面的小屋。从踏步望过去,树下的雕像成为焦点。左边的挡土墙和右边的花坛形成夹景,并将视线引向庭园的下部。铺装用对角线菱形图案,使空间显得开阔。在就座区可俯视全园。524、分景的创造——分隔园林空间、隔断视线园中园、岛中岛、水中水、景中景——虚实变换,层次丰富。障景:抑景,抑制游人视线——欲扬先抑,增强空间景物感染力——山石障、曲障(院落障、影壁障)、树障(树丛或树群)等.隔景:以虚隔和实隔将园林绿地分隔成若干空间的景物——花廊、花架、花墙、疏林为虚隔;墙、山石、建筑为实隔——互不干扰,深远莫测.5.点景:在园林中以对联、限额、石碑、石刻等形式概括园林空间环境的影响。4、分景的创造——分隔园林空间、隔断视线53颐和园的长廊,把一片风景隔成两个,一边是近于自然的广大湖山,一边是近于人工的楼台亭阁,游人可以两边眺望,丰富了美的印象,这是“分景”。北京颐和园观景长廊颐和园的长廊,把一片风景隔成两个,一边是近于自然的广大湖山,54颐和园中的谐趣园,自成院落,另辟一个空间,另是一种趣味。这种大园林中的小园林,叫做“隔景”。

颐和园谐趣园颐和园中的谐趣园,自成院落,另辟一个空间,另是一种趣味。这种55杭州西湖花港观鱼公园的雪松大草坪杭州西湖花港观鱼公园的雪松大草坪56俗称“挖湖堆山”.“掇山理水”不可分割.古代帝王推崇“一池三山”、“一池三岛”.Eg:秦始皇长池“三仙岛”、颐和园(清漪园)“一池三山”、圆明园“仙岛神山”、元·太液池中三岛——明·西苑“一池三山”西藏罗布林卡“一池三山”;日本常有“蓬莱三岛”布局;四、掇山理水,理及精微俗称“挖湖堆山”.四、掇山理水,理及精微57因山多而崇山,以台象山,环筑列景,成为园林规制。在齐国神仙思想流行之后,在台周或山周环水,演变为一池三山之制。由昆仑崇拜(指崇山文化)到蓬莱崇拜(指东海仙山崇拜)因山多而崇山,以台象山,环筑列景,成为园林规制。在齐国神仙思58瀛洲岛方丈岛蓬莱岛瀛洲岛方丈岛蓬莱岛59北海公园全景北海公园全景60北海采取的正是这种形式--北海象征"太液池","琼华岛"是蓬莱,原在水中的"团城"和"犀山台"则象征瀛洲和方丈。园中有"吕公洞"、"仙人庵"、"铜仙承露盘"等许多求仙的遗迹。琼华岛团城北海采取的正是这种形式--北海象征"太液池","琼华岛"是蓬61西藏罗布林卡西藏罗布林卡62留堤、留岛留堤、留岛63三岛皆属正方形,由西北向东南斜串联三岛皆属正方形,由西北向东南斜串联64远眺圆明园福海蓬岛瑶台远眺圆明园福海蓬岛瑶台651、理水沟通水系——“疏水之去由,察源之来历”.水景类型:静态和动态水景.静态水景:规则式(北海静心斋、南京煦园)、自然式(苏州网师园、颐和园的谐趣园)、混合式(颐和园的扬仁风内水池)等.动态水景:溪流、瀑布、泉等.1、理水66北海静心斋南京煦园北海静心斋南京煦园67苏州网师园若方形苏州网师园若方形68颐和园谐趣园——若三角形颐和园谐趣园——若三角形69苏州狮子林——混合形苏州狮子林——混合形70动态水景动态水景71扬州瘦西湖——带状水系“丁”湖、堤、岛、桥扬州瘦西湖——带状水系“丁”湖、堤、岛、桥72园林水系设计要求1、主次分明,自成系统2、水岸曲流,曲折有致3、阴阳虚实,湖岛相间4、山因水活,水因山转水系处理的三远关系:旷、幽、迷造园家说:山是园林的骨架,水是园林的血脉;水随山转,山因水活。

园林水系设计要求1、主次分明,自成系统73拙政园的中部,以水为主,水面不足两公顷,但临水布置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远香堂、香洲、见山楼、小飞虹、枇杷园等,组成一个精美别致的水上世界拙政园的中部,以水为主,水面不足两公顷,但临水布置形体不一,74

留园中部的水池不大,略成方形,造园家在理水时,独巨匠心,在池中偏东北的地方填土筑岛,再架小平桥与岸相通,划分了水面,打破了方形水池的呆板规整,丰富了景观,平添了几分自然的情趣,游人可以任意东西,随心赏悦,不再有局促、尴尬之感。

留园中部的水池不大,略成方形,造园家在理水时,独巨匠心,在75承德避暑山庄有30公顷水面的避暑山庄是江南园林无法比拟的。“山庄以山为名,而趣实在水”(乾隆语)。康熙也曾评价山庄是“水心山骨”。承德避暑山庄有30公顷水面的避暑山庄是江南园林无法比拟的。“76园林艺术布局课件772、掇山掇山——堆山、筑山人工掇山:土山、石山、土石相间的山等.造景功能:主山、客山;其他功能:围合空间、屏障、阜障、土丘、缓坡、微地形处理等。园林堆山:标高设计应结合土壤的自然沉降系数,坡度过高应采取护坡、固土或防冲刷工程。土山坡度一般33%——1%.2、掇山掇山——堆山、筑山78掇山设计要求:1、主客分明,遥相呼应2、未山先麓,脉络贯通3、位置经营,山讲三远4、山观四面而异,山形步移景异5、山水相依,山抱水转微地形处理与利用:缓坡草地、草坪——优美景观、地形排水、适宜开展户外运动。掇山设计要求:1、主客分明,遥相呼应79假山王国——“苏州狮子林”中恍惚迷离、音闻人不逢的太湖石假山狮子林假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堆山最曲折,最复杂的实例之一;园中最高峰为“狮子峰”,另有“含晖”、“吐月”等名峰,假山群气势磅礴,以“适、漏瘦、皱”的太湖石推叠的假山,玲珑俊秀,洞壑盘旋。共有9条山路、21个洞口。假山王国——“苏州狮子林”中恍惚迷离、音闻人不逢的太湖石假山80上海豫园“玉玲珑”假山——江南现存明代黄石山之最。

上海豫园“玉玲珑”假山——江南现存明代黄石山之最。81苏州环秀山庄因假山得名,园内湖石假山为中国之最,此山为清代著名叠山大师戈裕良所作;占地仅0.033公顷,高不足7米,但蕴含了群山奔注,伏而起突而怒之气势,表现了岭之平迤,峰之峻峭,峦之圆浑,崖之突兀,涧之潜折谷之深壑等山形胜景,为崇山峻岭名山大川之缩影。苏州环秀山庄因假山得名,园内湖石假山为中国之最,此山为清代著82环秀山庄的假山,为清康熙时期的叠石名手戈裕良所设计,他用石如笔,采用俯视、仰视、平视的绘画技法,使耸立的假山有了深远、平远、高远的艺术效果,成为千古名作。大有人在山中游,尤在画里行的美感。环秀山庄的假山,为清康熙时期的叠石名手戈裕良所设计,他用石如83扬州个园假山——叠成表现四季景色的四组假山,被称为四季假山。

扬州个园假山——叠成表现四季景色的四组假山,被称为四季假山。84南京瞻园假山——瞻园分为南石山、北石山和西西石山三组,全部太湖石堆叠而成,堆造之精,面积之大,确是巧夺天工。

南京瞻园假山——瞻园分为南石山、北石山和西西石山三组,全部太85

北海公园静心斋中的假山石,讲究“瘦、透、漏、皱”,其形态不可谓不怪,不可谓不丑。但正是这些“如虬如凤,如鬼如兽,将翔将踊,若行若骤”的太湖石,经过园林艺术家、建筑家的巧妙安排、精心堆叠,却变得“矗如峰峦,列如屏障”,使它们成为园林立体画卷中充满自然情调而倍受喜爱的审美对象。

北海公园静心斋中的假山石,讲究“瘦、透、漏、皱”,其形态不86古人选石注重“瘦——迎风玉立;透——纹理贯通;漏——四面玲珑;皱——凸凹苍老”。美学家王朝闻先生说,“不论是粗犷的太湖石,还是晶莹的雨花石,它们的形成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但人们基于各自不同的生活感受,可能把石头当作人格的象征……人们既有权把石头的坚固性当作人格坚定的象征,也有权把它当作头脑僵化者的人格象征”。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写道“小山用石,大山用土”,这是文人眼里堆叠假山的营造方式。古人选石注重“瘦——迎风玉立;透——纹理贯通;漏——四面玲珑87留园的假山——冠云峰留园的假山——冠云峰88如留园西部占地近十亩的大型假山,土阜隆起,山石嶙峋,采用石包土、石土相间的方法堆叠而成,蹬道可攀,石头可憩,满山枫樟,一片自然高爽的野趣。建筑艺术的“丑”表现为对其“美”的对比衬托作用。以典雅精巧的亭台楼阁等园林建筑为背景的假山怪石,实际上也体现了粗与精、丑与美的对比映衬之趣。如留园西部占地近十亩的大型假山,土阜隆起,山石嶙峋,采用石包89园林中的建筑样式数不胜数:门、窗、墙、堂、楼、阁、台、榭、轩、桥、廊等等,这些建筑,不仅具有可观、可行、可居、可游的实用功能,而且具有点缀景致、丰富景观内容、表达园主内心世界的艺术功能。建筑位置因建筑使用目的、功能不同而异。园林建筑的平面类型多种多样——屋顶类型和基址。五、建筑经营,时景为精园林中的建筑样式数不胜数:门、窗、墙、堂、楼、阁、台、榭、轩90园林中的“桥”平直桥,如颐和园中的知鱼桥;曲桥,如狮子林中的小曲桥以及豫园的九曲桥;拱桥,如单拱桥,颐和园中的绣漪桥和玉带桥;多拱桥,如颐和园中的十七孔桥;廊桥,如拙政园的小飞虹桥。桥也有它的写意韵味。无锡梅园黄石叠山下的小野桥,是文人“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那种孤高无赏的内心独白。颐和园的知鱼桥,桥身极底,水中红鱼翠草,表达的是庄子濮水濠桥上所拥有的的鱼乐人亦乐好心情。园林中的“桥”平直桥,如颐和园中的知鱼桥;91石舫(船厅)园中有水,水中需有船。中国山水园林中往往有一种似船而非船的建筑,这便是石舫或船厅,如拙政园的香洲,怡园的画舫斋,畅园的涤我尘襟等等,它们倚岸泊水,伺机待航,为山水园林锦上添花。石舫(船厅)园中有水,水中需有船。92园林艺术布局课件93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形式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形式94苏州拙政园“芙蓉榭”

苏州留园“可亭”洛阳龙门古阳洞“庑殿顶”苏州拙政园“芙蓉榭”苏州留园“可亭”洛阳龙门古阳洞“庑殿95中国园林建筑布局:“相地合宜,构园得体”——园中景物、观赏点,以供凭眺、畅览景色,防日晒雨淋,纳凉、小憩之处。现代园林建筑类型:文化、宣传类,文娱体育类,园艺类,游览、休息类,服务、管理类,专类园林。院落:建筑组合形式,其空间处理有开敞、封闭形式。中国园林建筑布局:“相地合宜,构园得体”——园中景物、观赏点96五、建筑经营,时景为精园林建筑的布局手法:1、山水为主,建筑配合2、统一中求变化,对称中有异像3、对景顾盼,借景有方五、建筑经营,时景为精园林建筑的布局手法:97装饰景观,建筑与水景强烈对比装饰景观,建筑与水景强烈对比98苏州园林的艺圃——山水与建筑对比苏州园林的艺圃——山水与建筑对比99构图规律,组合全园成统一整体;有主有从,统一中求变,对称中求灵活;构图统一还涉及建筑的体量、色彩与环境协调——“构园得体、精在体宜”。体量与环境的合“宜”,灵“巧”;色彩与环境的幽“雅”;大体量建筑力求掩隐于绿色植物之中;构图规律,组合全园成统一整体;100拟对称拟对称101对景顾盼,借景有方1.对景:观景点具有透景线条件下所面对景物间形成对景。(位于园林轴线或风景视线端点的景)——正对景和互对景。2.借景:有意识的园外景物借到园内可透视、感受的范围中来。远借:把园林远处的景物(山、水、树木)组织进来;邻借:邻近景色组织进来;仰借:利用仰视借取园外景观,高景物为主,古塔、山峰、大树——可设亭台座椅。俯借:居高临下俯视观赏园林外景物。应时而借:利用一年四季、一日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