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黑龙江省伊春市宜春万载第一职业技术高级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黑龙江省伊春市宜春万载第一职业技术高级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黑龙江省伊春市宜春万载第一职业技术高级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黑龙江省伊春市宜春万载第一职业技术高级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黑龙江省伊春市宜春万载第一职业技术高级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黑龙江省伊春市宜春万载第一职业技术高级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并被誉为“百戏之祖”的是(

)A、傩戏

B、南戏

C、昆曲

D、京剧参考答案:C2.《联邦党人论稿》的“引论篇”中指出: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美国那种“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再次被欧洲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为解决文中的现象,1787年宪法A.确立自由平等原则

B.确立了共和制原则C.确立了联邦制原则

D.确立权力制衡原则参考答案:C3.“建设之首要在民生……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这反映了孙中山A.承认地方享有高度自主权

B.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C.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D.对社会财富再分配思想参考答案:D孙中山的三民主义。A项明显错误,材料虽然说地方上的一切资源为地方政府所有,但却是为百姓所用,并不是由地方政府随意支配,所以不是自主的。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农民的土地所有制问题,并且作为资产阶级革命者的孙中山的土地纲领的实质是土地国有制不是农民土地私有制,所以B项错误。C项与材料内容不相符合。4.有人认为,1940年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成熟。这种观点的依据主要是该文章A.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纲领B.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C.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D.系统解决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参考答案:D5.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B.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准C.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D.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毛泽东“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说明了他将马克思主义学说用于指导中国农民革命运动,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也是对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有了准确把握的结果,所以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本身说法错误,答案选D项。考点:毛泽东思想点评:材料说明了毛泽东思想的特点,即准确把握中国的实际。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深化和发展,而邓小平则对此进行进一步的深化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中不难发现他们之间的继承关系,因此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6.梭伦在诗中解释了他的目标。他谈到“euno-mia”或者说“好的政府”,把这解释为平衡公民互相冲突的利益。后来的哲学家叔本华把它归纳为简单形式的道德规则:Neminemlaedeimoomnes,quantumpotes,iuua!即:不要伤害任何人,但要尽力帮助所有人!在梭伦改革中充分体现这一点的是A.帮助工商业奴隶主获得更多的权利B.帮助平民避免沦为奴隶的可能C.尽力维护各个阶层的利益,避免冲突D.为所有的雅典居民谋福利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梭伦改革特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注意理解材料的含义。从“不要伤害任何人,但要尽力帮助所有人!”及所学可知梭伦改革具有明显的折中色彩,其目的就是消除雅典社会的矛盾,维护统治。分析选项,C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C。AB只是照顾一个阶层;D中居民包含着奴隶。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梭伦改革?特点7.21世纪提及王安石,我们只更感到惊异:“在我们之前900多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这段材料说的是A.农田水利法B.募役法

C.市易法D.方田均税法参考答案:C8.某些画家根据光色原理对绘画色彩进行了大胆革新,打破了传统绘画的褐色调子,并直接面对自然风景写生,将光色瞬间变幻的效果记录下来。这一绘画流派是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参考答案:C9.穿越时空,假若你回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你可以做到的是①用楷书抄写《论语》②学习《九章算术》③带朋友去看杂剧④吟诵“窈窕淑女,君子好逑”A.①③

B.②④

C.④

D.全部无法做到参考答案:C10.中国四大发明传人欧洲后直接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是:(C)A、造纸术

B、火药

C、活字印刷术

D、指南针参考答案:11.1867年英国宪政学家沃尔特·巴奇霍特在《英国宪政》:“英国政体有效运行的秘密在于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密切结合,一种几乎完全的融合……它的优点恰在于二者之间的奇妙结合”。英国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实际连接点是A.国王

B.议会

C.内阁

D.最高法院参考答案:C责任制内阁制。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在于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密切结合”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可知,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后,又逐步发展了责任内阁制度。因内阁需对议会负责,故称责任制内阁。故,内阁成为了英国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实际连接点。因此,本题正确答案选C。12.遵义会议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因为它表明中共A.排除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干扰B.开始独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C.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D.找到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正确途径参考答案: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遵义会议前,中共的重要会议和决策是在共产国际的领导和帮助下进行的。遵义会议上,中共在与共产国际联系中断的情况下,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与政策问题,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故选B。A项明显错误,C项是成就;D项错误,应该是在土地革命开始的时期。点睛: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遵义会议如何使中共从幼稚走上成熟的,这个可以从遵义会议的出背景来分析。13.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批评洋务派学习西方是“遗其体而求其用”,其意图是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B.反对洋务运动C.进行政治改革,实行君主立宪D.挽救清朝统治危机参考答案: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遗其体而求其用”指的是洋务派不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只学习先进的技术,这说明郑观应主张进行政治改革,实行君主立宪,故C项正确;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项错误;反对洋务运动和挽救清朝统治危机不是主要目的,故BD错误。点睛:“意图”考查目的,解题的关键是比较选项和题目的关系,选择最合适的选项。本题中BD均是目的,但不是主要目的,故错误。14.卢梭强调社会秩序是一项神圣的权利,它绝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至上的。其体现的启蒙思想是()A.君主立宪

B.三权分立C.社会契约

D.人民主权参考答案:C卢梭主张民主共和,排除A;三权分立思想,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排除B;材料中所体现的社会秩序应建立在契约之上,体现了卢梭社会契约思想,C正确;人民主权思想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排除D。15.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参考答案:C16.1787年制宪会议上,南部代表与北部代表总目标一致的是()A.加强对黑人的统治

B.使大州与小州的权力平衡

C.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权

D.使南部与北部的权力平衡参考答案:C17.《史记秦始皇本记》载:秦始皇二十六年(前)下令“更名民曰黔首”。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27)下令“使黔首自实田”黔首之称,在战国时已经广泛使用,含义与当时常见的“民”“庶”相同。下列选项中同属于对百姓称呼的是①黎庶

②苍生

③优伶

④氓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A18.1918年,一战进入最后阶段。这一年发生的事件中加速了德国最后投降的有①德国“兴登堡”防线被协约国突破

②基尔港水兵兵变③柏林工人起义

④美国对德国宣战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④参考答案:B19.苏联历史上发生过三次大饥荒:(1)1921—1923;(2)1932—1933;(3)1946—1947。其中1932—1933年的大饥荒与什么事件有关?A.农业集体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

D.苏联卫国战争参考答案:A20.“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参考答案:C根据题干可知,甲骨文中“王”字的含义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而孟子强调的是仁义而非征伐,排除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无为而治”是道家的观点,与儒家孟子的观点不符,排除B。“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的大意是指用武力而假借仁义的人可以称霸,用道德而实行仁义的人可以使天下归服,可见孟子的观点重在强调仁义、道德教化,故选C。宗法制度强调的是血缘关系,与题干中孟子的观点不符,排除D。【点睛】儒家代表从春秋时期的孔子到战国时期的孟子、荀子,虽然观点不尽相同,但是都强调加强道德修养进行教化,正如本题中的“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考生只要理解儒家的主要观点,紧扣孟子所说的“德”“仁”,就不难得出正确答案。21.读下图,根据所学判断,在地区③产生的宋元时期古代戏曲形式是()A.皮影戏

B.南戏

C.杂剧

D.京剧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地图信息的能力。自宋代开始,曲子词、鼓子词、诸宫调等说唱形式发达起来,杂剧与南戏脱颖而出,由地图可知,地区③是在北京地区,在于北方,而南戏出现在南方地区,所以答案选C,排除B;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战国,兴于汉朝,盛于宋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京剧的正式形成大约是在道光二十年以后,排除D。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杂剧22.以《渔光曲》为代表的中国早期左翼电影关注社会底层,将他们凄惨的生活艺术化的展现在世人面前。作为中国最早的有声电影之一,《渔光曲》上映后颇受欢迎,曾经创造了连续放映84天的纪录。下列作品与《渔光曲》艺术风格一致的是A.《巴黎圣母院》 B.《蓝色的多瑙河》 C.《安娜·卡列尼娜》

D.《马拉之死》参考答案:C23.美国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曾说:“他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指的是()A.钱学森 B.邓稼先 C.袁隆平 D.贾思勰参考答案:考点:HC: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分析:本题考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考查袁隆平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依据题干“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可知,反映的是温饱问题,结合所学可知,缓解中国和世界粮食紧张问题的是袁隆平育成籼型杂交水稻,故C项正确.故选C.24.关于未来多极化格局有哪些极的问题,学术界存在“三极论”(美国、欧洲、东亚)、“五极论”(美、日、欧、俄、中)和“六极论”(美、日、欧、俄、中、印)等争议,这在本质上反映了:A.美国实力的衰弱

B.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崛起C.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D.“一超多强”局面的瓦解参考答案:C25.1688年,一群英国贵族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按照他们的方式,英国A.结束了王权专制

B.全部君权收归议会执掌C.建立了责任内阁制

D.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参考答案:A26.薄伽丘的《十日谈》被称为“人曲”,下列关于“人”的阐释正确的是A.主张人与上帝直接对话

B.捍卫人的道德尊严C.提倡自然的人性

D.强调人的理性参考答案:C文艺复兴。薄伽丘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强调人性,反对神性;A是出自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B是出自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de主张,D是出自启蒙运动时期的理性主义思潮,因此选C.27.右图是江苏昆山亭林公园的一位思想家的塑像,从远处看不清塑像下的名字,但是可以看出他背后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八个大字,彰显着他的思想火花烛照后世。由此可以推断此思想家应该是A.李贽

B.程颐

C.顾炎武

D.黄宗羲参考答案:C28.张跃发主编的《近代文明史》中有这样表述:到16世纪末,它的审美感堕落为色情刺激,追求外表美的恶本性转化为轻薄与媚俗。崇尚古风的热情被歪曲为新的异教信仰。总之,它在追求个人幸福的同时,忽视了伦理道德对自己和对别人的应有约束。他评价的事件是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明清进步思想参考答案:29.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说:“磁现象的知识和基础都是中国提供的,当西方人对磁极性还一无所知时,中国人已在关心磁偏角和磁感应的性质了。”能为李约瑟观点提供佐证的是A.司南B.火药C.造纸术D.印刷术参考答案:A【详解】材料核心信息:认识和应用磁现象,中国远早于西方。根据常识和高中历史知识可知,指南针(战国时期称“司南”)是认识和应用磁现象的产物。故答案为A项;BCD项均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30.晚清时期,贫困和破产的宗族成员日渐增多,他们开始脱离宗教庇护,到民间宗教组织和秘密会社中寻求庇护和活路,家庭成员间的冲突日渐撕裂笼罩在这些地区上空的和谐宗法社会之网,材料表明太平天国的兴起得益于A.民间宗教组织和秘密会社兴起B.乡村宗法社会瓦解导致成员贫困化C.传统政治的社会控制机制衰落D.西方列强入侵激化了中外民族矛盾参考答案:C【详解】从材料“晚清时期”“困和破产的宗族成员日渐增多,他们开始脱离宗教庇护”“家庭成员间的冲突日渐撕裂……宗法社会之网”中可以看出,晚清以来,随着贫困和破产的宗族成员的增多,乡村宗法社会逐渐瓦解,这说明传统的社会控制机制不断衰落,从而成为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因素之一,故C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传统社会机制的衰落,故A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西方列强的入侵,故D项排除。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9~11世纪,教皇和皇帝(封建君主)通常是通力合作。教皇帮助皇帝制服日耳曼的世俗封建主,而皇帝则支持教皇对付公开对抗罗马教皇的权威的拜占庭对手。1073年,随着格列高里七世继位为教皇,开始了教皇权力的至高无上时期。格列高利在教皇与皇帝争夺主教叙任权——任命日耳曼主教的权力——的斗争中,赢得了胜利,从而削弱了皇帝的权力和帝国的行政管理,在两个多世纪里,教皇一直被普遍地公认为天主教世界的首脑;……教皇权力至高无上的时期结束于1296年即法国腓力四世在向教士征税的问题上战胜教皇卜尼法斯八世之时。那一年教皇发布敕令,申明俗人对教士没有任何权利,并威胁要把任何试图向教士征税者逐出教会。腓力四世拒绝了教皇的要求,并完全成功地实施了自己的政策。法国和英国的君主们所拥有的新力量,多半来源于他们与新兴的商人阶级所结成的非正式联盟。君主保护市民们不受频繁的战争和封建主任意征收的苛捐杂税的侵害,而市民们则向君主提供财政作为报答。随着民族君主的力量日渐增强、国家机构逐渐完备,君主在动员人力物力以从事海外冒险事业方面,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中世纪时教皇是如何取得至高无上地位的?造成了什么影响?(6分)

(2)法国和英国封建君主能战胜教皇权威的主要条件是什么?造成了什么影响?(4分)

参考答案: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古代牵制权力的制度要说简单,一句话就能概括,就是台谏制度。所谓“台”就是御史台,“谏”就是谏官,御史是监察百官的,谏官是对皇帝进言的,也可以说是对皇帝进行监督的。中国古代很重视对权力的监督制约,很早就有监察系统、御史制度、弹劾制度。——摘编自《中国古代反腐败的三种方法》材料二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诸葛亮据此指出:“非法不言,非道不行,上之所为,人之所詹也。夫释己教人,是为逆政;正己教人,是为顺政。故人君先正其身,然后乃行其令。身不正则令不从,令不从则生变乱。”材料三“大臣祛,小臣廉”,“大臣贪浊而日在高位,则小臣得于观感之下者,将无不唯利是图矣。京官贪浊而安处无事,则外官被其鼓动饮风者,亦无不唯利是图矣”。材料四历来的统治者都说要反贫,但是在专制制度下往往成效不彰,处在衰败时期的清帝国更是如此。原因如下。第一,有些行贿受贿活动已成为官场习惯,人人如此,法理和是非界限已经模糊。第二……“近日言官卖折之风甚火。……大抵皆以贿赂陈奏者也。……明言官多争意气,今朝言官多因贿赂,可耻之甚!”……第三,没有独立的司法和监察系统,它们都不过是行政系统的附属物。最后的裁决权掌握在专政政权的最高统治层特别是皇帝、皇太后手中……第四,社会生活没有民主化,民众维护自己权益的现代公民意识没有形成,也没有形成强有力的独立的新闻舆论监督。——摘编自袁伟时《帝国落日:晚清大变局》(1)根据材料一,概括其核心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两个实例进行佐证。(2)据材料二,诸葛亮认为建立廉洁政府的首要前提是什么?材料三中提出的反贪思路是什么?为什么?(3)据材料四,概括晚清政府反贪成效不彰的原因。参考答案:(1)核心观点:通过监察系统、御史制度、弹劾制度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佐证:秦朝设置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汉代设立刺史,成为地方专职监察官员;宋代在地方设置通判监察地方长官。(2)前提:最高统治者自己要首先做到廉洁自律,方能贯彻政令,建立廉洁政府。思路:治贪以高官为重点。原因:高官影响大,对下面起示范作用,关系到整个社会风气的形成。(3)原因:行贿受贿成为官场习惯;反贪人员本身贪腐;缺乏独立的司法和监察系统;缺乏民主和舆论监督。试题解析:(1)第一小问观点,依据材料一中“监察系统、御史制度、弹劾制度”的信息来概括答案;第二小问佐证,依据所学知识从秦朝、汉代以及宋代设置的机构来佐证。(2)第一小问前提,依据材料二中“正己教人,是为顺政……先正其身,然后乃行其令”的信息从“廉洁自律”的角度作答;第二小问思路,依据材料三中“大臣贪浊而日在高位,京官贪浊而安处无事”归纳答案;第三小问原因,依据材料三中“外官被其鼓动饮风者,亦无不唯利是图矣”的角度思考作答。(3)依据材料四中“行贿受贿活动已成为官场习惯”可以归纳出“行贿受贿成为官场习惯”,依据“大抵皆以贿陈奏者也……今朝言官多因贿赂”可以归纳出“反贪人员本身贪腐”,依据材料中“没有独立的司法和监察系统”可以归纳出“缺乏独立的司法和监察系统”,依据“社会生活没有民主化……也没有形成强有力的独立的新闻舆论监督”可以概括出“缺乏民主和舆论监督”。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论证中世结束于唐代,近世开端于宋代的“唐宋变革论”,最早是由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的,被欧美学者称为“内藤假说”。“唐宋变革”是指中唐至北宋的变革,并非仅指唐宋之际。其核心主张是,从唐到北宋是一个从贵族政治转向君主独裁体制的过程。所谓君主独裁,就是把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上,并通过与之配套的官僚体制来展现这种权力。在内藤看来,这种特殊形态的君主独裁制贯穿了北宋以后的中国社会,而君主独裁下的社会阶层反而相对平等,也就是平民社会取代了贵族社会。迄今仍有很多历史学者将唐朝的三省制视作较为合理的官僚制度,但内藤将其理解为贵族制度,即体现了责族力量和君权的妥协,按照皇帝意旨由中书省写下来的诏书,门下省有权帝阅、驳议,因此门下省就代表了贵族的意志。——摘编自陆扬《唐宋变革论错在哪?》材料二朱熹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读书、写字、饮食都作了道德规定。——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三康乾盛世就如千年古国的回光返照,康乾之后,清代的中国江河日下,一日千里,逝者如斯。——梁泉《我们只有一个中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相关史实说明“君主独裁制贯穿了北宋以后的中国社会”,并简要评析内藤湖南对唐代三省制的认识。(2)依据材料二概括朱熹在推广理学方面所做的努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推广理学的社会条件。(3)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中的观点。参考答案:(1)说明:北宋实行二府三司制,削弱了宰相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明代废除宰相制度,设内阁,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至清代军机处的设置,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