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目标体系课件_第1页
货币政策目标体系课件_第2页
货币政策目标体系课件_第3页
货币政策目标体系课件_第4页
货币政策目标体系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操作目标基础货币准备金短期利率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长期利率汇率

货币政策工具体系最终目标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金融稳定第八章货币政策目标体系操作目标1最终目标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操作而最终要达到的宏观经济目标;

操作指标是与货币政策工具紧密联系的指标;

中介目标(指标)处于最终目标和操作目标(指标)之间

最终目标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操作而最终要达到的宏观经济目标2第一节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一、货币政策的一般目标充分就业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平衡国际收支第一节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一、货币政策的一般目标3二、货币政策目标相互之间的关系币值稳定目标和充分就业目标币值稳定目标和经济增长目标充分就业目标和经济增长目标国际收支平衡目标和其他政策目标二、货币政策目标相互之间的关系币值稳定目标和充分就业目标4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的1、单目标论2、双目标论3、多目标论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的5三、选择方式1、相机选择2、临界点选择3、轮番突击选择三、选择方式6四、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出现中央银行直接以通货膨胀为目标并对外公布该目标的货币政策制度。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由政府和中央银行直接宣布一个通货膨胀目标区域(比如,年通货膨胀率为1%~3%),以此加强公众对货币政策意图和目标的理解。与以往货币政策范式不同的是,通货膨胀目标制并不对诸如货币供应和利率等“中间变量”规定确定数值,而是将视野直接指向宏观调控的最终目标。政府或中央银行根据预测提前确定本国未来一段时期内的中长期通货膨胀目标,中央银行在公众的监督下运用相应的货币政策工具使通货膨胀的实际值和预测目标相吻合。。四、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出现7自1989年新西兰率先倡导并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以来,目前已有加拿大、英国、瑞典、芬兰等工业化国家和以色列、捷克、波兰等新兴市场国家的中央银行宣布并实质性地实施了通货膨胀目标制自1989年新西兰率先倡导并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以来,目前已有8通货膨胀目标制度的条件预测目标的准确性中央银行独立性货币政策目标单一对央行要求严格通货膨胀目标制度的条件预测目标的准确性9四、各国货币政策的选择1、美国联邦储备管理体系的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1913《联邦储备法》规定联储的职能是:“提供一种具有弹性的货币”,可见在当时对美联储的要求是根据商业活动的周期性变化,向银行提供季节性信贷,以减轻资金短缺对经济造成的波动,避免金融恐慌的出现;1946《就业法》要求政府以充分就业、充分产出和充分购买力为宗旨。因此,充分就业也就成为但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1950年,抑制通货膨胀;1977《联储改革法》明确规定,联储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有效地促进充分就业、维持物价稳定、保持长期利率合理地上升;四、各国货币政策的选择102、英国1946-80年代多重货币政策目标1992年开始通货膨胀目标制1%-4%的通货膨胀目标后又改为2.5%的点目标3、欧洲中央银行1998年10月13日,物价稳定应当被定义为,欧元区综合消费物价指数的年增长不超过2%4、日本追求价格稳定来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2、英国115、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选择1995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保持物价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5、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选择12第二节货币政策中间目标体系一、概念及内容1、受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影响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传导性金融变量。2、近期指标:短期利率、基础货币、存款准备金远期指标:中长期利率、货币供应量、贷款规模、汇率第二13二、中间目标的特征1、控制启动器2、传导指示器3、反馈显示器二、中间目标的特征14三、选择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的主要标准与客观条件1、主要标准

相关性、可测性、可控性、抗干扰性

2、客观条件

受经济管理体制、经济市场发育程度、利率市场化的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三、选择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的主要标准与客观条件15四、可供选择的操作指标1、存款准备金优点: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缺点:超额准备金控制比较弱四、可供选择的操作指标162、基础货币货币供应量等于基础货币乘以货币乘数,在货币乘数一定或变化可测的情况下,通过调节基础货币就可以控制货币供应量。尤其是在金融市场发展比较落后、现金流通比率较高情况下,基础货币比单纯准备金与中间指标的相关性更强。

2、基础货币173、短期利率同业拆借利率、短期国库券利率英国、美国和加拿大都将隔夜拆借贷款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联邦基金市场或是隔夜拆借利率市场都是统一含义,反应的是商业银行准备金的需求和供给状况缺点:依赖于货币市场与其他金融市场之间的相关性,以及货币市场在整个金融市场中的地位3、短期利率18五、可供选择的中介指标1、中长期利率优点:①中央银行控制性强②便于观测,随时调节③影响面广,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相关性强④可以及时传递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缺点:①可测性,中央银行能够控制的是名利利率,难以到真实利率数据②短期利率与长期利率之间的联动性状况影响货币政策效果③央行货币政策操作首先影响的是短期利率,对中长期利率影响较慢在我国因为主要利率都是管制的,所以,利率就无法作为中间指标,只能作为工具使用。

五、可供选择的中介指标192、货币供应量优点:能直接影响经济活动;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力较强;与货币政策的意图联系紧密。缺点:

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力不是绝对的其次,货币政策调节货币供应量还存在时滞

货币供应量还有货币层次选择的问题2、货币供应量20M*r2r*r1Md2MdMd1货币供给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目标,当货币需求发生意外波动时,利率便无法控制。当把抑制通货膨胀作为主要任务时,往往选择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目标。M*r2r*r1Md2MdMd1利率目标以利率作为中间目标,当货币需求发生意外波动时,则无法控制货币供应量。当经济增长成为主要目标时,多以利率作为中间目标。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不可同时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M*r2r*r1Md2MdMd1货币供给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213、信贷规模贷款=存款+现金优点:在金融市场不发达情况下:①信贷规模与最终目标有一定相关性②可测性强③较好的可控性缺点:①多种渠道融资,贷款规模与最终目标相关性弱②行政手段调节,难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3、信贷规模224、汇率适合经济规模小、外向性程度高的国家或地区容易受到投机性冲击4、汇率23七、各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1、美联储中介指标的选择第一阶段——银行信贷(20世纪50~60年代)第二阶段——货币供给量(20世纪70~80年代)第三阶段——多种经济变量的目标体系(20世纪80~90年代)第四阶段——联邦基金利率(1994~)

七、各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1、美联储中介指标的选择242、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1949-1978贷款规模1978-货币供应量

M0货币中最活跃,流动性最高,M0的可控性程度低,可测性而言,M0的可测性最强

M1与银跟松紧密切关系,M1的相关性高于M0与M2

M2反应了整个社会现实和潜在的购买力在我国目前情况下,应以M1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M0和M2作为货币政策操作的参考性的监测指标。2、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253、利率作为中介指标缺乏一定条件我国没有实现利率市场化社会总需求的利率弹性不高微观经济主体的利率传导机制不顺畅

但是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退进,利率水平终将成为我国中央银行可供选择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3、利率作为中介指标缺乏一定条件26小结:关于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究竟是数量指标,还是价格指标?应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现在的问题是中国金融市场相对地不发达,市场机制相对不成熟,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更多的还是数量指标,而不是价格指标。我国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是一组指标,包括M2、M1、M0、贷款规模等,其中短期主要看M1,中长期则主要看M2。小结:27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政策

优惠利率证券保证金比率消费者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管制道义劝说窗口指导选择性政策工具直接信用控制工具货币政策工具一般政策性工具间接信用指导第九章货币政策工具与业务操作第一节概述法定存款28按调节机制:直接型货币政策工具:间接型货币政策工具:利率控制、信用配额、证券保证金比率等利率控制、信用配额、证券保证金比率等29一、货币政策工具的形成再贴现政策1833年英国《银行特许法》公开市场操作政策1914年英格兰银行存款准备金政策1935年美联储正式确认一、货币政策工具的形成30二、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经济体制具体的操作环境差异与变化宏观调控的需要货币政策工具选择的体系性与相互协调性控制货币供应量的能力和对利率的影响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力二、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31总量调节——使用一般性政策工具。结构调整——使用选择性政策工具。宏观调控在使用存款准备金政策时,通常采用公开市场反向操作来减轻它的影响。再贴现政策可以配合其它工具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公开市场业务成为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总量调节——使用一般性政策工具。结构调整——使用选择性政策工32第二节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一、存款准备金政策指中央银行在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范围内,通过制定或调整商业银行更存款货币机构缴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的比率,调控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信用创造能力,从而间接的调控社会货币供应量的政策。第二节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332、存款准备金政策作用保证商业银行等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资金流动性和现金兑付能力集中一部分信贷资金调节货币供给量2、存款准备金政策作用343、法定准备金政策工具的评价

优点:首先对货币供应量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力度大、速度快,效果明显,是中央银行收缩和放松银根的有效工具。

其次,对所有存款货币金融机构的影响是均等的。不像公开市场操作或再贴现率政策,只对参与市场操作或申请中央银行贷款的银行才发生作用。

缺点:准备金比率的微小变动会通过银行信用的收缩扩张产生放大作用,对经济的振动太大,难以成为日常使用的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放于央行没有利息收益3、法定准备金政策工具的评价35美国准备金制度的主要特点为:1、准备金不付息:对超额准备和结算账户付息。2、准备金构成宽泛:库存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3、分段计提和起征豁免:存款未达到一定数量时,其准备率为零,超过这个规模才需缴纳准备金。这种规模每年调整,它反映银行系统的发展。4、对不同银行计提不同的准备金:小银行的准备金比例相对要低。5、准备金可以追加:可以对交易账户征收高达4%的补充准备金。与一般准备金不同,这种补充准备金可以获得利息。6、按照平均余额计提准备金美国准备金制度的主要特点为:361984年的准备金资料负债种类准备金率波动范围所有负债的0—220万0…交易账户的0—2890万2890万以上31238—14个人的定期和储蓄存款非个人的同类存款期限短于1.5年1.5年和1.5年以上者03000—9对外国银行的净负债3联储相机决定1984年的准备金资料负债种类准备金率波动范围所有负债的0—37二、再贴现政策与业务操作1、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的办法,影响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从中央银行获得的再贴现贷款和超额准备。二、再贴现政策与业务操作382、再贴现政策的作用再贴现率的升降会影响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和资金成本。再贴现政策可以调整信贷结构。再贴现率的升降可产生货币政策变动方向和力度的告示作用,从而影响公众预期。防止金融恐慌。2、再贴现政策的作用393、再贴现政策内容再贴现率的决定和调整物价水平、资金供求状况、银行的资金成本、社会平均利润率、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利率水平再贴现票据的调整再贴现额度的调整3、再贴现政策内容404、再贴现政策作用机制货币量偏多——央行提高再贴现率——商业银行融资成本上升——商业银行借款意愿降低——商业银行准备金减少——贷款规模减少——市场货币供给减少——市场利率上升——客户融资成本上升——投资减少、经济放缓4、再贴现政策作用机制415、再贴现政策优缺点分析优点:直接影响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结构调整告示效应缺点:不是理想控制工具(央行的被动地位、融资渠道、增加央行压力)缺乏弹性从利率水平来看,不能改变利率结构

5、再贴现政策优缺点分析42美国三种贴现贷款利率

贷款种类贴现率情况与市场利率的关系

调节性贷款基础贴现率低于联邦基金利率

季节性贷款

与市场利率挂钩低于基础贴现率延伸性贷款

30天后与市场利率挂钩高于基础贴现率调节性信用短期的和常规性的,其目的首先在于保护商业银行,应付“突然、未能预见的存款外流”。该贷款的另一个目的是影响利率水平,其方式上是瞄准联邦基金率,通过变动再贴现率,改变它与联邦基金率之间的关系实现预期的货币政策目标。扩展性信用依次用于企业破产、自然灾害和决策失误而造成流动性困难的存款机构;支持管理和融资的改革,以及机构的兼并和正常的关闭。季节性信用是扩展性信用的一种,主要帮助解决因为季节性压力而陷入困境的小银行。美国三种贴现贷款利率贷款种类贴现率情况与市场利率的关系调43三、公开市场操作业务

1、指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劵,从而影响和调控社会货币信用量的行为。狭义的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只买卖政府公债劵、国库券,外汇,这一业务更多在发达国家存在。广义的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除了买卖以上三种有价证券外,还要买卖政府担保证劵、地方政府债劵、银行承兑汇票等,这一业务更多在发展中国家存在。三、公开市场操作业务

1、指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在公442、操作目的防御性操作: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是为了防止中央银行无法控制的外界因素对R、B的影响。主动性操作是中央银行根据自己的货币政策目标来审慎地进行操作来实现经济目标。2、操作目的453、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调控存款准备金和货币供给量央行买进证券→基础货币增加↑→商行准备金↑→商行信贷扩张能力↑→贷款和投资↑→市场货币供应量↑→市场利率↓→投资、消费支出↑→经济扩张影响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

央行买进证券→证券价格趋于↑→证券收益率↓→公众调整金融资产结构→金融资产收益率及市场利率↓→对经济产生扩张性影响与再贴现政策配合使用,可以提高货币政策效果。当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时,如果商业银行持有较多超额储备而不依赖中央银行再贴现时,就会使紧缩性货币政策难以奏效;这时候,中央银行若以公开市场业务相配合,则商业银行的超额储备必然减少,紧缩政策目标得以实现。3、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464、公开市场操作方式。长期性储备调节:为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储备水平而使用。临时性储备调节:为抵消其他因素的影响,维持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储备水平而使用。5、公开市场操作的交易方式

公开市场操作的交易方式通常有有价证券的买卖、回购和发行等方式。我国目前由于中央银行资产结构缺乏作为公开市场操作交易工具的证券资产,因此交易方式只采用回购一种方式。4、公开市场操作方式。47

公开市场操作

对储备的影响

特点长期操作

购入债券

长期性增加长期内的储备调节

售出债券

长期性减少单向性的储备调节

用于货币政策重大变化

临时操作

购买回购协议

临时性增加短期内的储备调节

售出一购回协议

临时性减少双向性的储备调节用于维持既定货币政策两种操作工具的特点及其影响公开市场操作对储备的影响特点长期485、优缺点分析优点:

公开市场业务的主动权完全在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可以灵活精巧的进行,不会像存款准备金政策那样对经济产生过于猛烈的冲击。是中央银行进行日常性调节的较为理想的工具。公开市场业务具有极强的可逆转性公开市场业务可迅速的操作。5、优缺点分析49缺点:

缺乏政策意图的告示作用,其对公众预期的引导作用较差。各种市场因素的变动可能减轻或抵消公开市场业务的影响力。需要以较为发达的有价证券市场为前提缺点:50项目存款准备金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政策主动性完全主动较主动被动影响对象超额准备金资产结构筹资成本对M的控制能力最强较强最弱影响的效果震荡性的比较温和比较猛烈对结构的影响不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能操作的灵活性不灵活最灵活比较灵活抗干扰能力最强较强较弱对资金实力要求不要求要求要求对外部环境要求无要求要求最高有一定要求项目存款准备公开市再贴现主动性完全主动较主动被动影51第三节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一、直接信用控制政策

信用分配政策利率管制政策流动性比率管制政策直接干预政策特别准备金政策第三节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一、直接信用控制政52二、间接信用控制政策

道义劝告窗口指导消费信贷控制政策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政策不动产信用控制政策二、间接信用控制政策

53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

规定信用方式买卖有价证券的保证金比率;

中央银行可根据金融市场的状况随时调整保证金比率。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政策的作用有:

既限制了证券市场的资金供给,也限制了资金需求;有利于中央银行控制证券市场的信用活动。

既控制证券市场信贷资金的供求,平抑证券市场的价格,也促成资金向其他市场的流动,实现资金供给结构的调整。

54不动产信用控制政策

不动产信用控制政策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客户提供不动产抵押贷款的管理措施。主要内容有:

(1)对不动产贷款规定最高限额;

(2)规定不动产贷款的最长期限;

(3)规定首付最低限额;

(4)规定分期付款的每期最低金额。不动产信用控制政策

不动产信用控制政策是中央55第四节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一、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1、信贷计划管理2、现金计划管理3、利率管理第四节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一、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56二、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改革

1995年出台的《中国人民银行法》第22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可以运用下列货币政策工具:要求金融机构按照规定的比例交存存款准备金;确定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在中国人民银行开立账户的金融机构办理再贴现;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及外汇;国务院确定的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中国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运用上述货币政策工具时,可以规定具体的条件和程序。1998年贷款规模控制取消后,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相对削弱,利率、公开市场业务和存款准备金政策等货币政策工具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二、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改革57(一)、公开市场操作的改革时间特点主要内容1994年外汇公开市场操作外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以稳定人民币汇率为目标,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买卖外汇,买人外汇形成国家外汇储备1996年公开市场债券操作1996年,共进行51次操作,交易总量为43亿元,由于与当时的政策目标相异,于年底暂停交易1998~1999年以逆回购交易为主1998年5月26日至12月底,交易36次,累计交易量:1761亿元,投放基础货币702亿元。1999年,交易60次,累计交易量7076亿元,投放基础货币1907亿元。2000~2002年交易品种不断丰富2000年8月1日开始双向操作,同时投放和回笼基础货币,更灵活地调节流动性需求。2001年9月现券买断交易一度成为主要操作方式。2002年4月9月首次开展现券卖断交易。2002年9月24日,将6月25日以来开展的正回购交易共计1937.5元转换为中央银行票据。2003年以来以发行央行票据为主开展对冲操作2003年4月22日开始发行央行票据。2004年以来发行央行票据与正回购操作相互配合。(一)、公开市场操作的改革时间特点主要内容1994年外581、中国人民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要素(1)操作工具。国债、中央银行票据和政策性金融债均纳入交易工具之列。(2)参与者。中国人民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实行一级交易商制度,(3)交易方式。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债券交易主要包括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三大方面。(4)招标方式。数量招标方式、利率招标方式。(5)交易频率。从2003年2月27日起,公开市场业务债券交易由每周二开展一次增加为每周二、周四各开展一次。每周二固定发行1年期央行票据和7天期正回购;周四固定发行3个月期央行票据。此外,恨据货币政策需要进行专场交易。1、中国人民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要素(5)交易频率。从20059数量招标方式在这种招标方式下,中央银行向市场提供价格。例如:招标数量=100亿元,投标方和投标量如下:投标方投标量银行A60亿元银行B50亿元银行C40亿元银行D30亿元银行E20亿元投标数量为200亿元,招标数量为100亿元,由于招标数量是投标数量的1/2(100/200=1/2),因此,所有投标机构按投标量的1/2比例分配。数量招标方式60利率招标方式在这种招标方式下,中央银行能够发现市场价格。例如:招标数量=100亿元,投标利率和投标量如下:投标利率投标数量2.35%60亿2.34%40亿2.32%35亿2.30%20亿2.28%25亿则: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招标的结果是:

利率招标方式61投标利率投标数量中标数量2.34%40亿20亿元2.32%35亿100亿2.30%20亿80亿2.28%25亿投标利率为2.28%的25亿、投标利率为2.30%的20亿、投标利率为2.32%的35亿投标机构全部中标,投标利率为2.34%的40亿中标量为20亿(20/40=1/2),在2.34%价位投标的机构按投标量1/2比例分配这20亿的中标量。投标利率为2.28%的25亿、投标利率为2.30%的20亿、622、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操作面临的主要问题(1)关于公开市场操作的成本问题。(2)关于公开市场操作灵活性与外汇对冲刚性的矛盾问题。(3)金融市场不发达,传导机制不完善2、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操作面临的主要问题63中国人民银行从1998年5月26日开始恢复公开市场债券交易,目前公开市场政策已经是中国人民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主要渠道。但是,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债券流通市场是对非金融企业和个人开放的公开市场,而我国则将债券流通市场人为分割成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市场,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政策是在银行间市场进行的。因此,所谓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政策并不是在公开市场进行的,因此包括对市场的影响速度和影响范围的政策效果受到一定限制。而且,在我国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下,外汇占款成为中国人民银行主要货币发行渠道,公开市场政策经常受制约于外汇占款的多寡,往往成为回笼货币的手段。

中国人民银行从1998年5月26日开始恢复公开市场债券交易,64(二)、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作为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在货币政策操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996年以来人民银行连续八次降息,金融机构存款平均利率累计下调5.98个百分点,贷款平均利率累计下调6.97个百分点。降息对降低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发行成本,减轻企业利息支出,刺激投资和消费,支持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利率市场化改革体现在:(二)、利率市场化改革65

1、放开了货币市场利率2、逐步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权,简化贷款利率种类,探索贷款利率改革的途径3、推进外币利率改革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初步制定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规划。中国人民银行将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存款先大额长期、后小额短期的基本步骤,逐步建立起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调控和引导市场利率,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

66目前我国仍然对利率实行管制,利率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准备金存款利率、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第二层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和贷款利率(储蓄存款、企事业单位存款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的利率、各种贷款利率);第三层金融市场利率(银行间拆借市场利率、回购市场利率)。其中,第三层的金融市场利率基本上已经实现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第一层的中央银行基准利率由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也是毫无异议的。问题是第二层的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和贷款利率及其可能的浮动幅度,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报国务院批准实行。因此,虽然通过再贴现率的调整对金融市场利率能够产生一定影响,但影响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机制在我国现阶段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而且由于金融机构存贷款仍然是我国资金融通的主要形式,因此,再贴现率对经济的影响就很有限了。目前我国仍然对利率实行管制,利率分为三个层次:67

(三)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改革

1984年建立:

集中法定存款准备金主要用于发放再贷款;

商业银行维持较高的超额准备金

1998年合并法定准备金账户与备付金账户

2004年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对金融机构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金融机构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将与其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状况等指标挂钩。具体包括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比率,金融机构内控机制状况、发生重大违规及风险情况,金融机构支付能力明显恶化及发生可能危害支付系统安全的风险情况四项指标。

(三)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改革

1984年建立:

集中法定68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次数 时间调整前调整后调整幅度17 07年08月15日 11.5% 12% 0.5%16 07年06月5日 11% 11.5%0.5%15 07年05月15日 10.5% 11% 0.5%14 07年04月16日10% 10.5% 0.5%13 07年02月25日9.5% 10%0.5%12 07年01月15日 9% 9.5% 0.5%11 06年11月15日 8.5% 9% 0.5%10 06年08月15日8%8.5%0.5%9 06年07月05日7.5%8% 0.5%8 04年04月25日7% 7.5%0.5%7 03年09月21日 6% 7%1%6 99年11月21日8% 6%-2%5 98年03月21日13% 8% -5%4 88年9月 12%13% 1%3 87年 10% 12% 2%2 85年 央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统一调整为10%1 84年 央行按存款种类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企业存款20%,农村存款25%,储蓄存款40%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69302008年12月22日16%15.5%0.5%292008年10月15日16.5%16%0.5%282008年9月25日17.5%16.5%0.5%272008年06月25日17%17.5%0.5%262008年06月15日16.5%17%0.5%252008年05月20日16%16.5%0.5%242008年4月25日15.5%16%0.5%232008年03月25日15%15.5%0.5%222008年01月25日14.5%15%0.5%212007年12月25日13.5%14.5%1%20 07年11月10日 13% 13.5% 0.5%19 07年10月25日 12.5%13% 0.5%18 07年09月25日 12% 12.5%0.5%302008年12月22日16%70我国自1984年建立存款准备金制至今,共有三次运用这一货币政策工具的周期。1987至1988年,为紧缩银根,抑制通货膨胀,而进行的调整;1998至1999年,为抑制通货紧缩,刺激消费,放松银根进行的调整;2003年至2011,为抑制流通性过剩,经济过热,进行的调控。我国自1984年建立存款准备金制至今,共有三次运用这一货币政71

存款准备金对流动性管理和货币控制作用效果越来越弱。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走高,固定投资额、货币信贷额大幅增长,对外贸易额大幅增加,外汇占款导致的基础货币增加,货币供给内生性增强等原因使得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效果逐步减弱。

存款准备金对流动性管理和货币控制作用效果越来越弱。随着我国72小结:我国货币政策框架?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操作目标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小结:我国货币政策框架?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操作目标货币政策73第十章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效应分析第一节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含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动用货币政策工具到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作用过程,即如何通过货币政策各种措施的实施,经济体制内的各种经济变量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第十章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效应分析74二、货币政策传导过程

二、货币政策传导过程75货币政策的传导需要依赖于如下一些环节的顺畅:从中央银行到金融市场从中央银行到各金融机构从各金融机构行为和金融市场到企业和个人的投资与消费从个人和企业的投资与消费到国民收入的变动必须具有以下主要条件: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完备的金融市场。企业与银行行为市场化。货币政策的传导需要依赖于如下一些环节的顺畅:76三、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一)投资支出渠道1、利率对投资的效应凯恩斯传导机制理论MRIEY货币学派传导机制

MEY2、托宾的Q理论MPSqIYq=资本市场的市场价值/企业资本的重置成本3、信贷渠道M贷款IY4、非对称信息效应MPS企业资产净值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贷款IY三、货币政策传导渠道77(二)消费支出渠道1、利率的耐用消费品支出效应M利率消费贷款耐用消费品支出Y2、财富效应M股票价格金融资产毕生财富消费Y3、流动性效应MPS金融资产价值财务困难可能性耐用品支出Y(三)国际贸易渠道M利率物价水平汇率净出口Y(二)消费支出渠道78传递机制利率对投资的效应托宾的q理论信贷观点非对称信息效应利率对耐用消费品支出的效应财富效应流动性效应汇率对净出口的效应货币供应

利率

货币供应

股票价格

托宾的q理论货币供应

贷款可得性

货币供应

股票价格

道德风险逆向选择

贷款货币供应

利率货币供应

股票价格

金融财富的价值货币供应

股票价格

金融财富的价值

财务困难的可能性货币供应

利率

汇率支出(GDP)的构成

投资住宅

投资

投资住宅

投资

耐用消费品支出

消费

住宅耐用消费品支出

净出口货币供应国内生产总值利率对投资的效应托宾的q理论信贷非对称信息效应利率对耐用消费79四、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因素1、体制因素2、市场因素3、信息因素4、经济周期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四、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因素80五、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20实际80年代之前中央银行金融机构企业90年代之后初步建立了传导机制初步形成中央银行→货币市场→金融机构→企业的传导体系初步建立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介目标→最终目标的间接传导机制五、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811、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缺乏灵活性,利率无法作为传导体系之一2、商业银行机制不健全3、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4、企业和居民对货币政策的反应不灵敏1、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缺乏灵活性,利率无法作为传导体系之一82

操作目标基础货币准备金短期利率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长期利率汇率

货币政策工具体系最终目标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金融稳定第八章货币政策目标体系操作目标83最终目标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操作而最终要达到的宏观经济目标;

操作指标是与货币政策工具紧密联系的指标;

中介目标(指标)处于最终目标和操作目标(指标)之间

最终目标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操作而最终要达到的宏观经济目标84第一节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一、货币政策的一般目标充分就业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平衡国际收支第一节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一、货币政策的一般目标85二、货币政策目标相互之间的关系币值稳定目标和充分就业目标币值稳定目标和经济增长目标充分就业目标和经济增长目标国际收支平衡目标和其他政策目标二、货币政策目标相互之间的关系币值稳定目标和充分就业目标86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的1、单目标论2、双目标论3、多目标论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的87三、选择方式1、相机选择2、临界点选择3、轮番突击选择三、选择方式88四、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出现中央银行直接以通货膨胀为目标并对外公布该目标的货币政策制度。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由政府和中央银行直接宣布一个通货膨胀目标区域(比如,年通货膨胀率为1%~3%),以此加强公众对货币政策意图和目标的理解。与以往货币政策范式不同的是,通货膨胀目标制并不对诸如货币供应和利率等“中间变量”规定确定数值,而是将视野直接指向宏观调控的最终目标。政府或中央银行根据预测提前确定本国未来一段时期内的中长期通货膨胀目标,中央银行在公众的监督下运用相应的货币政策工具使通货膨胀的实际值和预测目标相吻合。。四、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出现89自1989年新西兰率先倡导并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以来,目前已有加拿大、英国、瑞典、芬兰等工业化国家和以色列、捷克、波兰等新兴市场国家的中央银行宣布并实质性地实施了通货膨胀目标制自1989年新西兰率先倡导并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以来,目前已有90通货膨胀目标制度的条件预测目标的准确性中央银行独立性货币政策目标单一对央行要求严格通货膨胀目标制度的条件预测目标的准确性91四、各国货币政策的选择1、美国联邦储备管理体系的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1913《联邦储备法》规定联储的职能是:“提供一种具有弹性的货币”,可见在当时对美联储的要求是根据商业活动的周期性变化,向银行提供季节性信贷,以减轻资金短缺对经济造成的波动,避免金融恐慌的出现;1946《就业法》要求政府以充分就业、充分产出和充分购买力为宗旨。因此,充分就业也就成为但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1950年,抑制通货膨胀;1977《联储改革法》明确规定,联储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有效地促进充分就业、维持物价稳定、保持长期利率合理地上升;四、各国货币政策的选择922、英国1946-80年代多重货币政策目标1992年开始通货膨胀目标制1%-4%的通货膨胀目标后又改为2.5%的点目标3、欧洲中央银行1998年10月13日,物价稳定应当被定义为,欧元区综合消费物价指数的年增长不超过2%4、日本追求价格稳定来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2、英国935、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选择1995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保持物价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5、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选择94第二节货币政策中间目标体系一、概念及内容1、受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影响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传导性金融变量。2、近期指标:短期利率、基础货币、存款准备金远期指标:中长期利率、货币供应量、贷款规模、汇率第二95二、中间目标的特征1、控制启动器2、传导指示器3、反馈显示器二、中间目标的特征96三、选择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的主要标准与客观条件1、主要标准

相关性、可测性、可控性、抗干扰性

2、客观条件

受经济管理体制、经济市场发育程度、利率市场化的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三、选择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的主要标准与客观条件97四、可供选择的操作指标1、存款准备金优点: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缺点:超额准备金控制比较弱四、可供选择的操作指标982、基础货币货币供应量等于基础货币乘以货币乘数,在货币乘数一定或变化可测的情况下,通过调节基础货币就可以控制货币供应量。尤其是在金融市场发展比较落后、现金流通比率较高情况下,基础货币比单纯准备金与中间指标的相关性更强。

2、基础货币993、短期利率同业拆借利率、短期国库券利率英国、美国和加拿大都将隔夜拆借贷款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联邦基金市场或是隔夜拆借利率市场都是统一含义,反应的是商业银行准备金的需求和供给状况缺点:依赖于货币市场与其他金融市场之间的相关性,以及货币市场在整个金融市场中的地位3、短期利率100五、可供选择的中介指标1、中长期利率优点:①中央银行控制性强②便于观测,随时调节③影响面广,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相关性强④可以及时传递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缺点:①可测性,中央银行能够控制的是名利利率,难以到真实利率数据②短期利率与长期利率之间的联动性状况影响货币政策效果③央行货币政策操作首先影响的是短期利率,对中长期利率影响较慢在我国因为主要利率都是管制的,所以,利率就无法作为中间指标,只能作为工具使用。

五、可供选择的中介指标1012、货币供应量优点:能直接影响经济活动;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力较强;与货币政策的意图联系紧密。缺点:

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力不是绝对的其次,货币政策调节货币供应量还存在时滞

货币供应量还有货币层次选择的问题2、货币供应量102M*r2r*r1Md2MdMd1货币供给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目标,当货币需求发生意外波动时,利率便无法控制。当把抑制通货膨胀作为主要任务时,往往选择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目标。M*r2r*r1Md2MdMd1利率目标以利率作为中间目标,当货币需求发生意外波动时,则无法控制货币供应量。当经济增长成为主要目标时,多以利率作为中间目标。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不可同时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M*r2r*r1Md2MdMd1货币供给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1033、信贷规模贷款=存款+现金优点:在金融市场不发达情况下:①信贷规模与最终目标有一定相关性②可测性强③较好的可控性缺点:①多种渠道融资,贷款规模与最终目标相关性弱②行政手段调节,难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3、信贷规模1044、汇率适合经济规模小、外向性程度高的国家或地区容易受到投机性冲击4、汇率105七、各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1、美联储中介指标的选择第一阶段——银行信贷(20世纪50~60年代)第二阶段——货币供给量(20世纪70~80年代)第三阶段——多种经济变量的目标体系(20世纪80~90年代)第四阶段——联邦基金利率(1994~)

七、各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1、美联储中介指标的选择1062、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1949-1978贷款规模1978-货币供应量

M0货币中最活跃,流动性最高,M0的可控性程度低,可测性而言,M0的可测性最强

M1与银跟松紧密切关系,M1的相关性高于M0与M2

M2反应了整个社会现实和潜在的购买力在我国目前情况下,应以M1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M0和M2作为货币政策操作的参考性的监测指标。2、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1073、利率作为中介指标缺乏一定条件我国没有实现利率市场化社会总需求的利率弹性不高微观经济主体的利率传导机制不顺畅

但是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退进,利率水平终将成为我国中央银行可供选择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3、利率作为中介指标缺乏一定条件108小结:关于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究竟是数量指标,还是价格指标?应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现在的问题是中国金融市场相对地不发达,市场机制相对不成熟,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更多的还是数量指标,而不是价格指标。我国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是一组指标,包括M2、M1、M0、贷款规模等,其中短期主要看M1,中长期则主要看M2。小结:109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政策

优惠利率证券保证金比率消费者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管制道义劝说窗口指导选择性政策工具直接信用控制工具货币政策工具一般政策性工具间接信用指导第九章货币政策工具与业务操作第一节概述法定存款110按调节机制:直接型货币政策工具:间接型货币政策工具:利率控制、信用配额、证券保证金比率等利率控制、信用配额、证券保证金比率等111一、货币政策工具的形成再贴现政策1833年英国《银行特许法》公开市场操作政策1914年英格兰银行存款准备金政策1935年美联储正式确认一、货币政策工具的形成112二、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经济体制具体的操作环境差异与变化宏观调控的需要货币政策工具选择的体系性与相互协调性控制货币供应量的能力和对利率的影响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力二、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113总量调节——使用一般性政策工具。结构调整——使用选择性政策工具。宏观调控在使用存款准备金政策时,通常采用公开市场反向操作来减轻它的影响。再贴现政策可以配合其它工具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公开市场业务成为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总量调节——使用一般性政策工具。结构调整——使用选择性政策工114第二节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一、存款准备金政策指中央银行在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范围内,通过制定或调整商业银行更存款货币机构缴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的比率,调控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信用创造能力,从而间接的调控社会货币供应量的政策。第二节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1152、存款准备金政策作用保证商业银行等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资金流动性和现金兑付能力集中一部分信贷资金调节货币供给量2、存款准备金政策作用1163、法定准备金政策工具的评价

优点:首先对货币供应量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力度大、速度快,效果明显,是中央银行收缩和放松银根的有效工具。

其次,对所有存款货币金融机构的影响是均等的。不像公开市场操作或再贴现率政策,只对参与市场操作或申请中央银行贷款的银行才发生作用。

缺点:准备金比率的微小变动会通过银行信用的收缩扩张产生放大作用,对经济的振动太大,难以成为日常使用的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放于央行没有利息收益3、法定准备金政策工具的评价117美国准备金制度的主要特点为:1、准备金不付息:对超额准备和结算账户付息。2、准备金构成宽泛:库存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3、分段计提和起征豁免:存款未达到一定数量时,其准备率为零,超过这个规模才需缴纳准备金。这种规模每年调整,它反映银行系统的发展。4、对不同银行计提不同的准备金:小银行的准备金比例相对要低。5、准备金可以追加:可以对交易账户征收高达4%的补充准备金。与一般准备金不同,这种补充准备金可以获得利息。6、按照平均余额计提准备金美国准备金制度的主要特点为:1181984年的准备金资料负债种类准备金率波动范围所有负债的0—220万0…交易账户的0—2890万2890万以上31238—14个人的定期和储蓄存款非个人的同类存款期限短于1.5年1.5年和1.5年以上者03000—9对外国银行的净负债3联储相机决定1984年的准备金资料负债种类准备金率波动范围所有负债的0—119二、再贴现政策与业务操作1、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的办法,影响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从中央银行获得的再贴现贷款和超额准备。二、再贴现政策与业务操作1202、再贴现政策的作用再贴现率的升降会影响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和资金成本。再贴现政策可以调整信贷结构。再贴现率的升降可产生货币政策变动方向和力度的告示作用,从而影响公众预期。防止金融恐慌。2、再贴现政策的作用1213、再贴现政策内容再贴现率的决定和调整物价水平、资金供求状况、银行的资金成本、社会平均利润率、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利率水平再贴现票据的调整再贴现额度的调整3、再贴现政策内容1224、再贴现政策作用机制货币量偏多——央行提高再贴现率——商业银行融资成本上升——商业银行借款意愿降低——商业银行准备金减少——贷款规模减少——市场货币供给减少——市场利率上升——客户融资成本上升——投资减少、经济放缓4、再贴现政策作用机制1235、再贴现政策优缺点分析优点:直接影响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结构调整告示效应缺点:不是理想控制工具(央行的被动地位、融资渠道、增加央行压力)缺乏弹性从利率水平来看,不能改变利率结构

5、再贴现政策优缺点分析124美国三种贴现贷款利率

贷款种类贴现率情况与市场利率的关系

调节性贷款基础贴现率低于联邦基金利率

季节性贷款

与市场利率挂钩低于基础贴现率延伸性贷款

30天后与市场利率挂钩高于基础贴现率调节性信用短期的和常规性的,其目的首先在于保护商业银行,应付“突然、未能预见的存款外流”。该贷款的另一个目的是影响利率水平,其方式上是瞄准联邦基金率,通过变动再贴现率,改变它与联邦基金率之间的关系实现预期的货币政策目标。扩展性信用依次用于企业破产、自然灾害和决策失误而造成流动性困难的存款机构;支持管理和融资的改革,以及机构的兼并和正常的关闭。季节性信用是扩展性信用的一种,主要帮助解决因为季节性压力而陷入困境的小银行。美国三种贴现贷款利率贷款种类贴现率情况与市场利率的关系调125三、公开市场操作业务

1、指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劵,从而影响和调控社会货币信用量的行为。狭义的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只买卖政府公债劵、国库券,外汇,这一业务更多在发达国家存在。广义的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除了买卖以上三种有价证券外,还要买卖政府担保证劵、地方政府债劵、银行承兑汇票等,这一业务更多在发展中国家存在。三、公开市场操作业务

1、指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在公1262、操作目的防御性操作: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是为了防止中央银行无法控制的外界因素对R、B的影响。主动性操作是中央银行根据自己的货币政策目标来审慎地进行操作来实现经济目标。2、操作目的1273、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调控存款准备金和货币供给量央行买进证券→基础货币增加↑→商行准备金↑→商行信贷扩张能力↑→贷款和投资↑→市场货币供应量↑→市场利率↓→投资、消费支出↑→经济扩张影响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

央行买进证券→证券价格趋于↑→证券收益率↓→公众调整金融资产结构→金融资产收益率及市场利率↓→对经济产生扩张性影响与再贴现政策配合使用,可以提高货币政策效果。当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时,如果商业银行持有较多超额储备而不依赖中央银行再贴现时,就会使紧缩性货币政策难以奏效;这时候,中央银行若以公开市场业务相配合,则商业银行的超额储备必然减少,紧缩政策目标得以实现。3、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1284、公开市场操作方式。长期性储备调节:为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储备水平而使用。临时性储备调节:为抵消其他因素的影响,维持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储备水平而使用。5、公开市场操作的交易方式

公开市场操作的交易方式通常有有价证券的买卖、回购和发行等方式。我国目前由于中央银行资产结构缺乏作为公开市场操作交易工具的证券资产,因此交易方式只采用回购一种方式。4、公开市场操作方式。129

公开市场操作

对储备的影响

特点长期操作

购入债券

长期性增加长期内的储备调节

售出债券

长期性减少单向性的储备调节

用于货币政策重大变化

临时操作

购买回购协议

临时性增加短期内的储备调节

售出一购回协议

临时性减少双向性的储备调节用于维持既定货币政策两种操作工具的特点及其影响公开市场操作对储备的影响特点长期1305、优缺点分析优点:

公开市场业务的主动权完全在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可以灵活精巧的进行,不会像存款准备金政策那样对经济产生过于猛烈的冲击。是中央银行进行日常性调节的较为理想的工具。公开市场业务具有极强的可逆转性公开市场业务可迅速的操作。5、优缺点分析131缺点:

缺乏政策意图的告示作用,其对公众预期的引导作用较差。各种市场因素的变动可能减轻或抵消公开市场业务的影响力。需要以较为发达的有价证券市场为前提缺点:132项目存款准备金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政策主动性完全主动较主动被动影响对象超额准备金资产结构筹资成本对M的控制能力最强较强最弱影响的效果震荡性的比较温和比较猛烈对结构的影响不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能操作的灵活性不灵活最灵活比较灵活抗干扰能力最强较强较弱对资金实力要求不要求要求要求对外部环境要求无要求要求最高有一定要求项目存款准备公开市再贴现主动性完全主动较主动被动影133第三节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一、直接信用控制政策

信用分配政策利率管制政策流动性比率管制政策直接干预政策特别准备金政策第三节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一、直接信用控制政134二、间接信用控制政策

道义劝告窗口指导消费信贷控制政策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政策不动产信用控制政策二、间接信用控制政策

135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

规定信用方式买卖有价证券的保证金比率;

中央银行可根据金融市场的状况随时调整保证金比率。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政策的作用有:

既限制了证券市场的资金供给,也限制了资金需求;有利于中央银行控制证券市场的信用活动。

既控制证券市场信贷资金的供求,平抑证券市场的价格,也促成资金向其他市场的流动,实现资金供给结构的调整。

136不动产信用控制政策

不动产信用控制政策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客户提供不动产抵押贷款的管理措施。主要内容有:

(1)对不动产贷款规定最高限额;

(2)规定不动产贷款的最长期限;

(3)规定首付最低限额;

(4)规定分期付款的每期最低金额。不动产信用控制政策

不动产信用控制政策是中央137第四节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一、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1、信贷计划管理2、现金计划管理3、利率管理第四节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一、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138二、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改革

1995年出台的《中国人民银行法》第22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可以运用下列货币政策工具:要求金融机构按照规定的比例交存存款准备金;确定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在中国人民银行开立账户的金融机构办理再贴现;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及外汇;国务院确定的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中国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运用上述货币政策工具时,可以规定具体的条件和程序。1998年贷款规模控制取消后,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相对削弱,利率、公开市场业务和存款准备金政策等货币政策工具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二、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改革139(一)、公开市场操作的改革时间特点主要内容1994年外汇公开市场操作外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以稳定人民币汇率为目标,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买卖外汇,买人外汇形成国家外汇储备1996年公开市场债券操作1996年,共进行51次操作,交易总量为43亿元,由于与当时的政策目标相异,于年底暂停交易1998~1999年以逆回购交易为主1998年5月26日至12月底,交易36次,累计交易量:1761亿元,投放基础货币702亿元。1999年,交易60次,累计交易量7076亿元,投放基础货币1907亿元。2000~2002年交易品种不断丰富2000年8月1日开始双向操作,同时投放和回笼基础货币,更灵活地调节流动性需求。2001年9月现券买断交易一度成为主要操作方式。2002年4月9月首次开展现券卖断交易。2002年9月24日,将6月25日以来开展的正回购交易共计1937.5元转换为中央银行票据。2003年以来以发行央行票据为主开展对冲操作2003年4月22日开始发行央行票据。2004年以来发行央行票据与正回购操作相互配合。(一)、公开市场操作的改革时间特点主要内容1994年外1401、中国人民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要素(1)操作工具。国债、中央银行票据和政策性金融债均纳入交易工具之列。(2)参与者。中国人民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实行一级交易商制度,(3)交易方式。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债券交易主要包括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三大方面。(4)招标方式。数量招标方式、利率招标方式。(5)交易频率。从2003年2月27日起,公开市场业务债券交易由每周二开展一次增加为每周二、周四各开展一次。每周二固定发行1年期央行票据和7天期正回购;周四固定发行3个月期央行票据。此外,恨据货币政策需要进行专场交易。1、中国人民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要素(5)交易频率。从200141数量招标方式在这种招标方式下,中央银行向市场提供价格。例如:招标数量=100亿元,投标方和投标量如下:投标方投标量银行A60亿元银行B50亿元银行C40亿元银行D30亿元银行E20亿元投标数量为200亿元,招标数量为100亿元,由于招标数量是投标数量的1/2(100/200=1/2),因此,所有投标机构按投标量的1/2比例分配。数量招标方式142利率招标方式在这种招标方式下,中央银行能够发现市场价格。例如:招标数量=100亿元,投标利率和投标量如下:投标利率投标数量2.35%60亿2.34%40亿2.32%35亿2.30%20亿2.28%25亿则: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招标的结果是:

利率招标方式143投标利率投标数量中标数量2.34%40亿20亿元2.32%35亿100亿2.30%20亿80亿2.28%25亿投标利率为2.28%的25亿、投标利率为2.3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