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洲曲》原文、翻译及赏析(优秀6篇)_第1页
《西洲曲》原文、翻译及赏析(优秀6篇)_第2页
《西洲曲》原文、翻译及赏析(优秀6篇)_第3页
《西洲曲》原文、翻译及赏析(优秀6篇)_第4页
《西洲曲》原文、翻译及赏析(优秀6篇)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西洲曲》原文、翻译及赏析〔优秀6篇〕

西洲曲翻译:篇一

思念梅花很想去西洲,去折下梅花寄去长江北岸。

〔她那〕薄弱的衣衫像杏子那样红,头发如小乌鸦那样黑。

西洲到底在哪里?摇着小船的两支桨就可到西洲桥头的渡口。

天色晚了伯劳鸟飞走了,晚风吹拂着乌桕树。

树下就是她的家,门里露出她翠绿的钗钿。

她翻开家门没有看到心上人,便出门去采红莲。

秋天的南塘里她摘着莲子,莲花长得高过了人头。

低下头拨弄着水中的莲子,莲子就像湖水一样青。

把莲子藏在袖子里,那莲心红得通透底里。

思念郎君郎君却还没来,她抬头望向天上的鸿雁。

西洲的天上飞满了雁儿,她走上高高的楼台遥望郎君。

楼台虽高却看望不到郎君,她整天倚在栏杆上。

栏杆曲曲折折弯向远处,她垂下的双手明润如玉。

卷起的帘子外天是那样高,如海水般荡漾着一片空空泛泛的深绿。

如海水像梦一般悠悠然然,伊人你忧愁我也忧愁啊。

南风假设知道我的情意,请把我的梦吹到西洲〔与她相聚〕。

译文及注释篇二

译文

思念梅花很想去西洲,去折下梅花寄去长江北岸。

〔她那〕薄弱的衣衫像杏子那样红,头发如小乌鸦那样黑。

西洲到底在哪里?摇着小船的两支桨就可到西洲桥头的渡口。

天色晚了伯劳鸟飞走了,晚风吹拂着乌桕树。

树下就是她的家,门里露出她翠绿的钗钿。

她翻开家门没有看到心上人,便出门去采红莲。

秋天的南塘里她摘着莲子,莲花长得高过了人头。

低下头拨弄着水中的莲子,莲子就像湖水一样青。

把莲子藏在袖子里,那莲心红得通透底里。

思念郎君郎君却还没来,她抬头望向天上的鸿雁。

西洲的天上飞满了雁儿,她走上高高的楼台遥望郎君。

楼台虽高却看望不到郎君,她整天倚在栏杆上。

栏杆曲曲折折弯向远处,她垂下的双手明润如玉。

卷起的帘子外天是那样高,如海水般荡漾着一片空空泛泛的深绿。

如海水像梦一般悠悠然然,伊人你忧愁我也忧愁啊。

南风假设知道我的情意,请把我的梦吹到西洲〔与她相聚〕。

注释

①《西洲曲》:选自《乐府诗集·杂曲歌辞》。这首诗是南朝民歌。西洲曲,乐府曲调名。

②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意思是说,女子见到梅花又开了,回忆起以前曾和情人在梅下相会的情景,因而想到西洲去折一枝梅花寄给在江北的情人。下,往。西洲,当是在女子住处附近。江北,当指男子所在的地方。

③鸦雏色:像小乌鸦一样的颜色。形容女子的头发乌黑发亮。

④两桨桥头渡:从桥头划船过去,划两桨就到了。

⑤伯劳:鸟名,仲夏始鸣,喜欢单栖。这里一方面用来表示季节,一方面暗喻女子孤单的处境。

⑥乌臼:现在写作“乌桕〞。

⑦翠钿:用翠玉做成或镶嵌的首饰。

⑧莲子:和“怜子〞谐音双关。

⑨青如水:和“清如水〞谐音,隐喻爱情的纯洁。

⑩莲心:和“怜心〞谐音,即爱情之心。

⑾望飞鸿:这里暗含有望书信的意思。因为古代有鸿雁传书的传说。

⑿青楼:油漆成青色的楼。唐朝以前的诗中一般用来指女子的住处。

⒀尽日:整天。

⒁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意思是说,卷帘眺望,只看见高高的天空和不断荡漾着的碧波的江水。海水,这里指浩荡的江水。

⒂海水梦悠悠:梦境像海水一样悠长。

创作背景篇三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的名篇,也是乐府民歌的代表之作。写作时间和背景没有定论,一说是产生于梁代的民歌,收入当时乐府诗集,另一说是江淹所作,为徐陵《玉台新咏》所记载。还有一说在明清人编写的古诗选本里,又或作“晋辞〞,或以为是梁武帝萧衍所作。但此诗具体在何时产生,又出自何人之手,千百年来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说明,扑朔迷离中一直难以形成定论。

西洲曲赏析:篇四

《西洲曲》是一首经过文人加工的民歌,可能产生于南朝的梁代。它属《杂曲歌辞》,以首句得名。全诗写一个女子自春及秋对情人的忆念。

全诗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从开头到“门中露翠钿〞,写一个女子在春天梅花盛开的季节忆情人。前两句写她见到梅花盛开,就回忆起以前与情人在梅花盛开之时会晤的情景,于是想到西洲折一枝梅花,寄往情人所去的江北。好在西洲不远,从桥头坐船到那里,只要划几桨就到了。“日暮〞句点出了时为黄昏,“树下〞句点明这个女子的家,就住在一棵乌桕树下。在诗中,作者还对这个多情的女子作了刻画:她穿着杏子红的单衫,两鬓黑得像小乌鸦颜色一样。这时,她正露出饰有翠钿的'头从门里向门外窥望,看情人来了没有。

第二段从“开门郎不至〞至“莲心彻底红〞,写女子盼望情人,盼望到了秋天。第一句“开门〞,说明这个女子盼望之心甚切,但情人却没有到来。于是她出门到南塘采摘红莲。在这里,作者巧妙地运用汉语谐音与语意双关的表现手法,以“莲〞谐“怜〞,写出女子对情人的爱心。她采莲时“低头弄莲子〞,“莲子〞就是怜子,怜子就是爱你。她一边手弄着莲子,一边心里想着对情人的爱。“莲子青如水〞,这也是比喻,说她之所以爱上他,是因为他的品德像水一样纯洁。接着两句又以女子的口吻,表示永远记着对情人的爱,这种爱心就像莲花一样红到底。

第三段从“忆郎郎不至〞到“海水摇空绿〞,写女子盼望情人,到了秋天快要过去的时候。她抬头望天上的飞鸿,尽管飞鸿飞满西洲,却没有给她带来情人的音信;于是她登上高高的青楼,整天倚着栏杆盼望,却仍然盼望不到。这都表现了她思念之切和坚决不移。接着四句写她明洁如玉的手垂在十二曲的栏杆上,卷起帘幕看着秋天的高空,那碧绿的髙空倒映在如海的江面上,由于江水的流涌,也不停地动乱起来。这里作者用景物描写,暗示女子内心活动的剧烈。

第四段为最后四句,由上文的“海水摇空绿〞,引出“海水〞四句,说海水悠悠,她和情人的梦魂也悠悠难断,两人都一样为不能会晤而忧愁,南风如果理解我们的相思意,该把我们的梦魂吹到最初欢会的西洲去吧。

全诗通过对季节变换的描写,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男子的深切思念。

诗以梅开篇,以莲和飞鸿暗示时间的推移,巧妙地安排了女子自春及秋的思念情人的情节。以“下西洲〞起,以“到西洲〞终,全诗井然有序,又首尾相应。其中写折梅、开门、采莲、望鸿、上楼等情节,无一不写思念情人,既显示出这个女子的情爱之深,也突出地表现了本诗的主题。

其次,本诗运用了民歌常用的谐音和双关的表现手法,既含蓄有致,又增强了民歌的色彩。

西洲曲注释:篇五

①《西洲曲》:选自《乐府诗集·杂曲歌辞》。这首诗是南朝民歌。西洲曲,乐府曲调名。

②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意思是说,女子见到梅花又开了,回忆起以前曾和情人在梅下相会的情景,因而想到西洲去折一枝梅花寄给在江北的情人。下,往。西洲,当是在女子住处附近。江北,当指男子所在的地方。

③鸦雏色:像小乌鸦一样的颜色。形容女子的头发乌黑发亮。

④两桨桥头渡:从桥头划船过去,划两桨就到了。

⑤伯劳:鸟名,仲夏始鸣,喜欢单栖。这里一方面用来表示季节,一方面暗喻女子孤单的处境。

⑥乌臼:现在写作“乌桕〞。

⑦翠钿:用翠玉做成或镶嵌的首饰。

⑧莲子:和“怜子〞谐音双关。

⑨青如水:和“清如水〞谐音,隐喻爱情的纯洁。

⑩莲心:和“怜心〞谐音,即爱情之心。

⑾望飞鸿:这里暗含有望书信的意思。因为古代有鸿雁传书的传说。

⑿青楼:油漆成青色的楼。唐朝以前的诗中一般用来指女子的住处。

⒀尽日:整天。

⒁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意思是说,卷帘眺望,只看见高高的天空和不断荡漾着的碧波的江水。海水,这里指浩荡的江水。

⒂海水梦悠悠:梦境像海水一样悠长。

西洲曲原文:篇六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西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