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职学校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_第1页
浅析中职学校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_第2页
浅析中职学校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_第3页
浅析中职学校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_第4页
浅析中职学校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中职学校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摘要】德育课是我国中职学校的必修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是对学生施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将从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角度来分析德育课程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课程资源;开发第三轮的中职德育课程改革要求德育课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这就对德育的课程开发与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学校道德教育既要立足于人类社会的根底文明,传承人类社会的道德知识和信念,更要引导学生真实地、负责任地活在当下。“培养道德生活的当事人〞应作为当代学校德育的一个根本性的标志。一、德育课程资源的涵义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施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社会中有助于进步学生素质的各种资源。德育课程资源,“即指可能进入德育课程活动,形成德育课程施行必要条件,并保证德育课程教学系统进展的一切素材和条件〞。中职学校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德育有效进展的保证,它为德育课程及其施行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必要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是德育课程及其施行的坚实根底和重要保障。德育的课程资源是教师们进展德育教学的最根本的根据,没有德育课程的安排,教师就很难进展下去。同时假设没有德育课程资源的支持的话,德育教师们就很难对德育课程开展下去,就很难到达德育课改的目的要求。因此,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实现德育的教学目的,培养出更多的德智体美全面开展的人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德育课程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一〕德育文化资源构造单一德育文化资源,包括传统中华文化中的德育课程资源、现代文化中的德育课程资源、外国德育课程资源等。以往,由于受传统思维方式和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开发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课程资源存在着政治功利倾向,侧重德育和政治的关系,片面地强调国家利益、整体利益,突出政治性,无视德育与个人德性修养的关系,轻视个人利益和个性品德修养,一些根本的、贴近群众生活的、有现实群众根底的内容继承较少,致使德育内容政治教育多、个人养成教育少。我国中职学校中的德育课程资源比较复杂,一方面由于鉴定挑选德育课程资源条件有限,一些优质的德育课程资源不能及时、全面地被汲取利用;另一方面对有些德育课程资源不客观、不现实、理想化过重,任意拔高。例如对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的宣传和树立总是定位很高,远离群众,远离生活,让人可望而不可及,起不到一定的示范作用。上述原因使这些中职学校的德育课程资源在开发利用上很难做到科学合理,造成德育内容更新缓慢,枯燥,乏味,脱离实际,跟不上形势开展和学生的思想变化,可信度低,说服力差,学生不易甚至不愿承受。〔二〕校内德育课程资源各自为营,缺乏整合协调第一,学校对学科德育资源长期以来重视不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一是单纯讲授专业知识,尤其是手工课中只传授手工方法,丢掉了知识中蕴含的科学精神和辩证法思想。二是各学科与相关德育内容断裂,不能将学科内容与德育内容有机结合进展教育。第二,德育工作者之间缺乏有效联络与沟通。一方面是德育教师队伍与德育管理队伍在德育施行过程中“脱节〞,德育教师主要负责第一课堂,德育管理部门如宣传部、团委、学生科、班主任等负责第二课堂,这两支队伍在开展德育活动中往往缺乏沟通、协作,各自为政,造成教育重叠、断层。另一方面是非德育教职工队伍和德育教职工队伍“脱节〞,非德育教职工认为德育是德育工作者的责任,与己无关,工作中单纯完成自己的业务工作,管理育人、效劳育人观念淡薄,不能从各自的角度和岗位发挥对德育的影响作用,育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处于潜在状况,德育队伍孤军奋战,德育课程资源缺乏有效整合。三、德育课程资源开发难的原因长期以来,由于受社会价值取向“标准化〞和学校德育“书本化〞的影响,学生在当下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仅仅作为道德生活的“旁观者〞或“局外人〞而存在,他们并未真正融入到现实的道德生活中去,并未与真实的、详细的、冲突化的道德情景和道德事件“相遇〞,由此导致其在道德生活或社会学习方面的“幼稚化〞、“脆弱化〞以及在“长大成人〞方面的滞后现象。不仅如此,中职学校的德育还存在着两种需要反省的倾向:一是“虚无主义〞倾向,这主要是指学校虽然口头上重视德育,但实际上是以家长评价和社会言论为指南,以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业绩为出发点和归属,注重学校的“就业价值〞,轻视其“育人价值〞。“虚无主义〞倾向无视了学生作为道德教育场所的内在逻辑,无视了学校固有的育人价值和责任担当,视学校为学生参与社会竞争的竞技场、知识场、功名场,将学生引向单向度的知识人、名利人、工具人。二是“包办主义〞倾向。这主要是指学校以“布道者〞的角色扮演,以简单、机械的知识传递方式,不断向学生灌输各种道德信条,包办学生在学习做人或社会学习过程中的一切事务,从而无视了学生作为道德当事人的主体地位以及人的德性是在与环境不断交互影响的过程中养成的客观事实。“包办主义〞倾向无视了学生作为道德教育主体的内在逻辑,将学生视为客体人、局外人、无知者,使本应在道德上不断自主开展的学生,长期处于道德上的“婴幼儿状态〞。德育课是一门复杂的人文学科,更是一门艺术,不仅需要有严谨的科学性,还需要有灵敏的理论方法。随着新一轮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化进展,德育工作者应该不断进展教学研究和讨论,不断开发和利用德育课堂新资源,通过德育课堂上的教学,在学生中引起思想的共鸣和行为的转变,最终促进德育教学与学生教育双重效果的实现。四、德育课程资源开发的对策建议德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是德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德育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的根本保障,是增强德育课程的实效性、实现德育课程的整体优化的有效途径。〔一〕建立广义的德育课程资源观,树立正确使用德育课程资源的观念德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德育课程资源观问题。由于认识不够,一方面,许多有教育意义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未被纳入德育课程资源范畴,其教育功能和意义没有被充分认识和利用;另一方面,不少教师不知道从哪里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源,更不知道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在执行新课程方案中,应当树立新的资源观,发挥各类德育课程资源的作用,使各种资源和学校课程融为一体,更好地为德育施行和开展效劳。〔二〕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地方德育课程资源广袤的中华大地,风景宜人,在游山玩水者眼里,它们是赏心悦目的风景,在德育工作者眼里,青山绿水是天然的德育课程资源,是陶情冶性的德育课程资源。中职学校可根据自身的情况,充分挖掘当地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把德育教育与热爱自然、热爱科学、保护环境等科普知识、地域文化知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走进生活、自主进展资源探究提供丰富的理论时机。〔三〕活用教材,发挥其在德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的根底作用教材一直是中职学校德育的主要资源,随着时代的开展和社会的进步,教材的形式和内容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尽管新课程改革凸现了课程资源的意义,使得人们不再把教材看作为金科玉律,它开始成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一个平台、一个根底,是德育课程资源的一部分,但从普遍情况来看,教材仍然是最根本的德育课程资源,仍是德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内容。关键在于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的情况,灵敏使用教材,赋予教材新的内涵,不再“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简单说就是要活用教材。教材既不是唯一的德育课程资源,那么在教学中,就可以把教材看成是开放的系统,根据教学活动的详细情况灵敏教学,生成新的德育内容,使学生的个体经历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这样就要求教师首先要“走进教材、理解教材〞,然后要“跳出教材〞。走进教材是为了理解教材的目的、要求、内容等,只有这样才能跳出教材,把要传授的知识技能和学生的情况联络起来,能为学生所用。〔四〕整合校内德育课程资源新一轮中职教育课程改革期望推动学校教育将立足点真正从传递知识调整到促进人的全面开展,在各学科课程标准中都强调实现道德及价值观教育目的,强调培养学生积极情感体验的态度目的,要求尽可能全面、深化地挖掘,展示不同学科在实现道德教育上的不同价值。而且德育追求的是一种无痕的教育,它没有固定的形式或刻意的形式和程式,讲究的是“随风入夜〞、“润物无声〞,讲究的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它通常伴随着主体的活动自然而然地生发,水到渠成地推进。在各学科教学中,既存在一些共性的德育因素,又存在具有较明显的学科特点的德育因素,讨论学科德育因素,就要客观地分析教育过程中德育时机和德育课程资源的载体。因此,激活蕴含于各学科中的德育因素,关键在于教师对其的开发利用,需要教师做有心人,充分认识到交融于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因素的可贵价值,然后把握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时机,适时有效开展引导,在学生习得知识技能的同时,使学生的思想、情感、个性心理品质得到安康开展。总之,中职德育课教学是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