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控制器定义课件_第1页
微控制器定义课件_第2页
微控制器定义课件_第3页
微控制器定义课件_第4页
微控制器定义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章 概论第1章 概论1本章主要内容1.1微控制器概述1.2MCU和MPU1.3微控制器和嵌入式系统1.4微控制器的应用开发1.4.1硬件和软件的协同设计1.4.2微控制器系统的设计方法1.5微控制器的历史与发展本章主要内容1.1微控制器概述21.1

微控制器概述早期称为Single-chipMicrocomputer(单片机)现一般称为

MCU,MicrocontrollerUnit(微控制器)或EmbeddedMicrocontroller(嵌入式微控制器)1.1微控制器概述早期称为3微控制器定义:在一块芯片上集成了中央处理单元(CPU)、存储器(RAM/ROM等)及输入输出(I/O)接口的比较完整的计算机系统。优点:体积小,价格低,稳定可靠,较高性价比和灵活性。代替模拟、数字电路实现大部分计算、控制功能。微控制器定义:41.2MCU和MPU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形成了两大分支:微控制器和微处理器。

微处理器MPU(MicroprocessorUnit)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计算机系统的主要用途是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图像分析、数据库管理、人工智能、数字模拟和仿真等。

微控制器MCU主要用于控制目的。要求构成的检测控制系统有实时、快速的外部响应,能迅速采集到大量数据,做出逻辑判断与推理后实现对被控制对象的参数调整与控制。1.2MCU和MPU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形成了两大分支:51.3微控制器和嵌入式系统面向测控对象,嵌入到实际应用系统中,实现嵌入式应用的计算机称之为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简称嵌入式系统(EmbeddedSystem)。微控制器是典型的嵌入式系统。它应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应用的要求而生,并以嵌入式应用为唯一目的。1.3微控制器和嵌入式系统面向测控对象,嵌入到实际应用系6嵌入式系统的类型:从形式上可将嵌入式系统分为系统级、板级和器件级:系统级为各种类型的工控机,包括通用机改装的工控机、各种总线方式的工控机或模块组成的工控机如PC104等。板级有各种类型的带CPU的主板及OEM产品。器件级则以微控制器最为经典。嵌入式系统的类型:从形式上可将嵌入式系统分为系统级、板级和器7工控机机箱前面视图工控机机箱前面视图8主板视图台湾研华6184奔腾四级工控主机/yhp46184.htm主板视图9AX10402

386SX-basedEmbeddedControlEngine/products/productdetail.asp?prodid=82AX10402

386SX-basedEmbeddedC10Intel8051Motorola68HC908GP32CPElanEM78M447BPIntel8051Motorola68H111.4微控制器的应用开发1.4.1硬件和软件的协同设计硬件和软件的协同设计在微控制器的应用开发中占有重要地位。微控制器系统将硬件和软件结合起来,构成一个专门的计算装置,完成特定的功能或任务。它是一个大系统或大的电子设备中的一部分,工作在一个与外界发生交互并受到时间约束的环境中,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进行实时控制。其中,软件用以实现有关功能并使系统具有适应性和灵活性;硬件(处理器、ASIC、存储器等)用以满足性能乃至安全的需要。1.4微控制器的应用开发1.4.1硬件和软件的协同设121.4.2微控制器系统的设计方法通常,设计微控制器系统的方法有以下三种:1.以印制板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和在线仿真器为主要工具硬件设计主要是根据性能参数要求对各功能模块所需要使用的元器件进行选择和组合,选择的基本原则就是选购性价比最高的通用元器件。从模块到系统找到相对优化的方案,画出电路原理图。硬件设计的关键是利用印制板(PCB)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对系统的元器件进行布局和布线,然后加工印制板、装配和硬件调试。1.4.2微控制器系统的设计方法通常,设计微控制器系统的方13软件设计贯穿整个系统的设计过程,主要包括任务分析、资源分配、模块划分、流程设计和细化、编码调试等。软件设计的工作量主要集中在程序调试,在线仿真器(In-CircuitEmulator,ICE)对软件调试的作用非常重要。软件设计贯穿整个系统的设计过程,主要包括任务分析、资源分配、142.以嵌入式操作系统和电子设计自动化综合开发平台为主要工具嵌入式操作系统(EmbeddedOperatingSystem,EOS)和高性能的电子设计自动化(EDA)综合开发平台的推出,为开发复杂的微控制器系统应用软件提供了底层支持和高效率开发平台。EOS是一种功能强大、应用广泛的实时多任务系统软件,与通用系统机中的OS相比,内核短小精悍、开销小、实时性强和可靠性高,还提供各种设备的驱动程序和TCP/IP协议支持。用户可以通过应用程序接口(API)调用函数形式来实现各种资源管理,用户程序可以在EOS的基础上开发并运行。2.以嵌入式操作系统和电子设计自动化综合开发平台为主要工具15设计人员从过去选择和使用标准通用集成电路器件,逐步转向利用各种EDA工具和标准的半定制逻辑器件,如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自己设计和制作部分专用的集成电路器件,然后把用户定义的集成电路CSIC(CustomerSpecifiedIntegratedCircuit)、可编程外围器件、所选择的ASIC与微控制器在印制板上布局、布线构成系统。设计人员从过去选择和使用标准通用集成电路器件,逐步转向利用各163.以IP(IntellectualProperty)内核库为设计基础,软硬件协同设计单片系统

目前,集成设计已进入单片系统(Systemonachip,SoC)设计阶段,并开始实用。单片系统设计从整个系统性能要求出发,把微处理器、模型算法、芯片结构、外围器件各层次电路直至器件的设计紧密结合起来,并通过建立在全新理念上的系统软件和硬件的协同设计,在单个芯片上完成整个系统的功能。达到高密度、高速度、高性能、小体积和低电压等指标,特别是低功耗要求。3.以IP(IntellectualProperty)内核17Philips、Atmel和TI等厂商就是利用IntelMCS-5l的IP内核模块,开发出了各具特长的与IntelMCS-51兼容的微控制器。常用的IP内核模块有各种不同的CPU(32/64位CPU或8/16位微控制器)、32/64位DSP、DRAM、RAM、EEPROM、Flashmemory、A/D、D/A、MPEG/JPEG、LJSB、PCI、标准接口、网络单元、编译器、编码/解码器和模拟器件模块等。丰富的IP内核模块库是快速地设计ASIC和SoC从而尽快占领市场的基本保证。Philips、Atmel和TI等厂商就是利用IntelM18结论:上述三种微控制器系统设计方法将会长期并存,各有各的应用范围。大多数应用开发人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会采用前两种方法。第一种设计方法目前仍为电子系统设计人员广泛采用,并且比较适合于初级应用设计人员和小规模应用,可以根据需要,逐步向第二种方法过渡和发展。

第三种设计方法实现的SoC是具有一定规模、广泛使用的应用系统。复杂的SoC需要大的半导体厂商才能设计和实现,对应用人员来说主要是选用问题。

结论:上述三种微控制器系统设计方法将会长期并存,各有各的应用191.5微控制器的历史与发展1.5.1微控制器的发展历史第一代:20世纪70年代初级阶段IntelMCS-48将CPU、串并行口、定时器和128字节

RAM集成在一个芯片内,使用NMOS工艺第二代:20世纪80年代发展阶段IntelMCS-51、96使用CMOS、CHMOS工艺第三代:20世纪90年代至今高速发展阶段采用OTPROM、FlashROM等工艺1.5微控制器的历史与发展1.5.1微控制器的发展历史201.5.2微控制器的种类按位数分4、8、16、32位等按结构分 CISC(繁杂指令集微电脑)架构 IntelMCS-51MCS-96 Motorola68××系列 ATMEL89C5189C52 …… RISC(精简指令集微电脑)架构 MicrochipPIC16F87×系列 ElanEM78×××系列 ZilogZ86HC×× ……1.5.2微控制器的种类按位数分4、8、16、32位211.5.3微控制器的主要应用领域一、微控制器的应用特性①体积小②可靠性高———总线在芯片内,不易受干扰③功能强———面向控制,实时控制功能强④使用方便———应用系统的硬件设计非常简单⑤性能价格比高⑥容易产品化1.5.3微控制器的主要应用领域一、微控制器的应用特性22二、微控制器的主要应用领域

工业:电机控制、物理量测量处理、机器人、过程控制、数学控制、智能传感器、数据传送……仪器仪表:智能仪器仪表、医疗器械、色谱仪、示波器……民用:玩具、字典、冰箱、洗衣机、消毒柜……电讯:调制解调器、智能线路运行控制、程控电话交换机……导航控制:鱼雷制导、智能武器装置、导弹控制、导航、电子干扰系统……数据处理:图形终端、复印机、硬盘驱动器、磁带机、打印机……汽车:点火、变速、……二、微控制器的主要应用领域工业:电机控制、物理量测量处理、231.5.4微控制器发展的新特点

价格更低使用更加方便功耗更低OTP型(OneTimeProgrammable)低电压型Flash型1.5.4微控制器发展的新特点价格更低24习题与思考题1.1微控制器(MCU)和微处理器(MPU)有何不同?为什么说微控制器是典型的嵌入式系统?1.2简述微控制器的发展历史和主要技术发展方向。1.3微控制器的应用开发有什么特点?1.4为什么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8位微控制器仍将是主流机型?1.5你的身边有哪些设施应用了嵌入式控制技术?分析微控制器在其中的作用。1.6你认为在哪个领域中微控制器的应用将得到较大发展?简述该领域的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习题与思考题1.1微控制器(MCU)和微处理器(MPU)有25第1章 概论第1章 概论26本章主要内容1.1微控制器概述1.2MCU和MPU1.3微控制器和嵌入式系统1.4微控制器的应用开发1.4.1硬件和软件的协同设计1.4.2微控制器系统的设计方法1.5微控制器的历史与发展本章主要内容1.1微控制器概述271.1

微控制器概述早期称为Single-chipMicrocomputer(单片机)现一般称为

MCU,MicrocontrollerUnit(微控制器)或EmbeddedMicrocontroller(嵌入式微控制器)1.1微控制器概述早期称为28微控制器定义:在一块芯片上集成了中央处理单元(CPU)、存储器(RAM/ROM等)及输入输出(I/O)接口的比较完整的计算机系统。优点:体积小,价格低,稳定可靠,较高性价比和灵活性。代替模拟、数字电路实现大部分计算、控制功能。微控制器定义:291.2MCU和MPU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形成了两大分支:微控制器和微处理器。

微处理器MPU(MicroprocessorUnit)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计算机系统的主要用途是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图像分析、数据库管理、人工智能、数字模拟和仿真等。

微控制器MCU主要用于控制目的。要求构成的检测控制系统有实时、快速的外部响应,能迅速采集到大量数据,做出逻辑判断与推理后实现对被控制对象的参数调整与控制。1.2MCU和MPU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形成了两大分支:301.3微控制器和嵌入式系统面向测控对象,嵌入到实际应用系统中,实现嵌入式应用的计算机称之为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简称嵌入式系统(EmbeddedSystem)。微控制器是典型的嵌入式系统。它应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应用的要求而生,并以嵌入式应用为唯一目的。1.3微控制器和嵌入式系统面向测控对象,嵌入到实际应用系31嵌入式系统的类型:从形式上可将嵌入式系统分为系统级、板级和器件级:系统级为各种类型的工控机,包括通用机改装的工控机、各种总线方式的工控机或模块组成的工控机如PC104等。板级有各种类型的带CPU的主板及OEM产品。器件级则以微控制器最为经典。嵌入式系统的类型:从形式上可将嵌入式系统分为系统级、板级和器32工控机机箱前面视图工控机机箱前面视图33主板视图台湾研华6184奔腾四级工控主机/yhp46184.htm主板视图34AX10402

386SX-basedEmbeddedControlEngine/products/productdetail.asp?prodid=82AX10402

386SX-basedEmbeddedC35Intel8051Motorola68HC908GP32CPElanEM78M447BPIntel8051Motorola68H361.4微控制器的应用开发1.4.1硬件和软件的协同设计硬件和软件的协同设计在微控制器的应用开发中占有重要地位。微控制器系统将硬件和软件结合起来,构成一个专门的计算装置,完成特定的功能或任务。它是一个大系统或大的电子设备中的一部分,工作在一个与外界发生交互并受到时间约束的环境中,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进行实时控制。其中,软件用以实现有关功能并使系统具有适应性和灵活性;硬件(处理器、ASIC、存储器等)用以满足性能乃至安全的需要。1.4微控制器的应用开发1.4.1硬件和软件的协同设371.4.2微控制器系统的设计方法通常,设计微控制器系统的方法有以下三种:1.以印制板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和在线仿真器为主要工具硬件设计主要是根据性能参数要求对各功能模块所需要使用的元器件进行选择和组合,选择的基本原则就是选购性价比最高的通用元器件。从模块到系统找到相对优化的方案,画出电路原理图。硬件设计的关键是利用印制板(PCB)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对系统的元器件进行布局和布线,然后加工印制板、装配和硬件调试。1.4.2微控制器系统的设计方法通常,设计微控制器系统的方38软件设计贯穿整个系统的设计过程,主要包括任务分析、资源分配、模块划分、流程设计和细化、编码调试等。软件设计的工作量主要集中在程序调试,在线仿真器(In-CircuitEmulator,ICE)对软件调试的作用非常重要。软件设计贯穿整个系统的设计过程,主要包括任务分析、资源分配、392.以嵌入式操作系统和电子设计自动化综合开发平台为主要工具嵌入式操作系统(EmbeddedOperatingSystem,EOS)和高性能的电子设计自动化(EDA)综合开发平台的推出,为开发复杂的微控制器系统应用软件提供了底层支持和高效率开发平台。EOS是一种功能强大、应用广泛的实时多任务系统软件,与通用系统机中的OS相比,内核短小精悍、开销小、实时性强和可靠性高,还提供各种设备的驱动程序和TCP/IP协议支持。用户可以通过应用程序接口(API)调用函数形式来实现各种资源管理,用户程序可以在EOS的基础上开发并运行。2.以嵌入式操作系统和电子设计自动化综合开发平台为主要工具40设计人员从过去选择和使用标准通用集成电路器件,逐步转向利用各种EDA工具和标准的半定制逻辑器件,如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自己设计和制作部分专用的集成电路器件,然后把用户定义的集成电路CSIC(CustomerSpecifiedIntegratedCircuit)、可编程外围器件、所选择的ASIC与微控制器在印制板上布局、布线构成系统。设计人员从过去选择和使用标准通用集成电路器件,逐步转向利用各413.以IP(IntellectualProperty)内核库为设计基础,软硬件协同设计单片系统

目前,集成设计已进入单片系统(Systemonachip,SoC)设计阶段,并开始实用。单片系统设计从整个系统性能要求出发,把微处理器、模型算法、芯片结构、外围器件各层次电路直至器件的设计紧密结合起来,并通过建立在全新理念上的系统软件和硬件的协同设计,在单个芯片上完成整个系统的功能。达到高密度、高速度、高性能、小体积和低电压等指标,特别是低功耗要求。3.以IP(IntellectualProperty)内核42Philips、Atmel和TI等厂商就是利用IntelMCS-5l的IP内核模块,开发出了各具特长的与IntelMCS-51兼容的微控制器。常用的IP内核模块有各种不同的CPU(32/64位CPU或8/16位微控制器)、32/64位DSP、DRAM、RAM、EEPROM、Flashmemory、A/D、D/A、MPEG/JPEG、LJSB、PCI、标准接口、网络单元、编译器、编码/解码器和模拟器件模块等。丰富的IP内核模块库是快速地设计ASIC和SoC从而尽快占领市场的基本保证。Philips、Atmel和TI等厂商就是利用IntelM43结论:上述三种微控制器系统设计方法将会长期并存,各有各的应用范围。大多数应用开发人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会采用前两种方法。第一种设计方法目前仍为电子系统设计人员广泛采用,并且比较适合于初级应用设计人员和小规模应用,可以根据需要,逐步向第二种方法过渡和发展。

第三种设计方法实现的SoC是具有一定规模、广泛使用的应用系统。复杂的SoC需要大的半导体厂商才能设计和实现,对应用人员来说主要是选用问题。

结论:上述三种微控制器系统设计方法将会长期并存,各有各的应用441.5微控制器的历史与发展1.5.1微控制器的发展历史第一代:20世纪70年代初级阶段IntelMCS-48将CPU、串并行口、定时器和128字节

RAM集成在一个芯片内,使用NMOS工艺第二代:20世纪80年代发展阶段IntelMCS-51、96使用CMOS、CHMOS工艺第三代:20世纪90年代至今高速发展阶段采用OTPROM、FlashROM等工艺1.5微控制器的历史与发展1.5.1微控制器的发展历史451.5.2微控制器的种类按位数分4、8、16、32位等按结构分 CISC(繁杂指令集微电脑)架构 IntelMCS-51MCS-96 Motorola68××系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