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运动和大革命时期的教育_第1页
文化运动和大革命时期的教育_第2页
文化运动和大革命时期的教育_第3页
文化运动和大革命时期的教育_第4页
文化运动和大革命时期的教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三章新文化运动和大革命时期的教育第一节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教育一、教育领域内封建复古主义逆流复辟闹剧(一)恢复尊孔读经1913年下令恢复学校祀孔典礼1915年在《特定教育纲要》中更进一步规定:“中小学校均加读经一科”,并详细规定了中小学必读经书的目录。(二)改订教育宗旨1915年初,袁世凯以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颁定教育要旨》,把教育宗旨概括为:“爱国,尚武,崇实,法孔孟,重自治,戒贪争,戒躁进”的7项。

(三)实行双轨制,恢复教育的等级制1915年相继颁布了《国民学校令》《预备学校令》规定小学采取双轨制:一轨是实行义务教育的国民学校,学制4年;一轨是为升学办的预备学校,附设在中学内,学制7年。以李大钊、陈独秀、鲁迅、胡适等为核心,以1915年9月创刊的《新青年》为阵地,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二、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教育的斗争(一)批判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封建教育思想的支柱和主要内容,因此,新文化运动将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儒家思想。首先,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鲁迅先后发表了《狂人日记》等小说以及《我的节烈观》等杂文,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被称为“打倒孔家店的老英雄”的吴虞也是新文化运动中的一位活跃人物。他发表了大量文章,斥责封建主义为“吃人的礼教”。其次,指出了孔子的学说产生于封建专制时代,是为封建专制制度服务,是同“今世之社会国家”根本不相容李大钊从经济上分析了孔学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根源和必然动摇的历史趋势。他并非全盘否定孔子本人,而是要推倒被封建统治阶级加以装扮后抬起来的这尊偶像。

他指出,孔学支配了中国思想界二千余年,是因为孔学适应了中国二千余年未曾变动的农业经济组织,而到近代,当小农经济动摇以后,孔学的基础已不复存在,其势力迟早必归于消灭。

(二)建立新教育积极倡导建立以民主和科学为中心的新教育1915年陈独秀《今日之教育方针》1916年黄炎培《东西两大陆教育不同之根本谈》1917年蒋梦麟《职业界之人才问题为教育界所当注意者》1918年《新教育与旧教育之歧点》新教育的特点;“自由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倒退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三、新文化运动推动下的教育改革(一)恢复民国初年教育宗旨,提倡民主科学的新教育1919年4月教育部“教育调查会”拟定了“养成健全人格,发展共和精神”的新教育宗旨。所谓健全人格者,当具下列条件:1.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役社会国家之本;2.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3.强健活泼之体格;4.优美和乐之感情。所谓共和精神:1.必须发挥平民主义,使人人知民治为立国根本;2.养成公民自治习惯,使人人能负国家社会之责任。(二)争取男女平等教育权新文化运动推动了女子受教育权利的提高。1917年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第三届会议向教育部提出推广女子教育案。到1920年,北京大学首次招收女生,以后各高校纷纷效仿,一些进步的中学也开始男女合校,甚至同班。这些措施标志着男女生在受教育的制度上的区分已基本消除。(三)学校采用国语和白话文新文化运动中另一个影响最大的方面,就是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胡适、鲁迅等人都是白话文的积极开拓者。国语就是普通话的前身,推广全国通行的语言,不仅有利于不同地方人士的交流,而且也有利于提高教育的规范性。推广国语需要有标准的注音方式,注音字母的推行起着关键作用。1917年10月,全国教育联合会决议“请教育部速定国语标准,并设法将注音字母推行各省区,以为将来小学改国语之预备”。1918年,教育部正式公布注音字母。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出版的教科书中也开始用一些白话文。1920年,教育部正式规定从一二年级开始使用白话文教材,到1922年止,除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课文外,所有的文言文教科书停止使用。

(四)大学的改制1917年蔡元培着手对北京大学进行改革,提出囊括大典、网罗众家、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改革预科、调整专业;废除学门制改为学系制度;废年级制改为选科制,实行学分制;改革学校管理体制,设评议会,实行民主管理;筹设研究所,组织各种研究会;实行男女同学;采用白话文教学等等,这些改革使北京大学思想活跃,气象一新.成为全国最先进的学术中心。各地的大学也逐渐按北京大学的制度进行办理(五)各种教育团体的建立五四前后,除了教育部所属的有关教育改革的组织,如教育调查会外,先后出现了很多民间性质的教育社团,影响较大的有全国教育会联合会、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华教育改进社、中国科学社等。

1.1915年由各地中华职业教育社特别行政区教育会派代表组成“全国教育会联合会”。2.1917年5月6日。由蔡元培、范源濂、王正廷、黄炎培、郭秉文等40余人联名发起“中华职业教育社。”3.1921年由实际教育调查社中华教育共进社《新教育》杂志社合并成立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推举蔡元培、范源濂、郭秉文、黄炎培、张伯苓等人为董事,陶行知任总干事。4.

1914年6月10日由中国留美学生在美国发起组织了“中国科学社”。1915年10月25日在国内正式成立,推举任鸿隽、赵元任等为董事。5.1923年由陶行知、晏阳初等组织成立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的说来,这些教育社团在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下对推动当时的教育改革、提倡新教育运动起了重要的作用。在这些教育社团和一批教育家的推动下,各级各类学校都进行了改革。如蔡元培改革北京大学,中小学加强科学教育与职业教育,引进了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等,改革成果很多都反映在1922年的学制改革中。

一、平民教育思潮倡导平民教育,是新文化运动中“拥护民主”是口号在教育领域中的具体表现。参加平民教育的,有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都反对封建的等级教育,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独霸教育权的局面,但由于各自思想倾向的差异,对“平民”及平民教育的内容、目的的看法各有区别。第二节20世纪20年代的教育思潮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看法:以陈独秀李大钊邓中夏为代表提出教育不仅要以广大人民为对象,而且教育应本着“庶民”的方向。

“引车买浆之徒,瓮牖绳枢之子”

平民教育必须符合劳动人民求得自身解放的根本利益,教育权的获得是在打破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一切特权阶级的同时进行。他们还意识到要真正解决平民教育问题,必须解决经济和政治制度问题。要首先致力于民主的社会制度的实现。

邓中夏平民教育演讲团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看法:在杜威民本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他们把平民教育当作救国和改良社会的主要手段,希望通过平民教育来实现平民政治。他们把造成社会黑暗和不平等的原因归诸于平民缺乏知识,因而使他们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造成了政治上的不平等,形成了压迫者与被压迫者的对立。北高师“平民教育社”1923年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办“平民学校”、“平民读书处”、“平民问字处”,编写“平民千字课”尽管参与平民教育的各界人士有着不同的政治见解,持有不同的教育观点,他们都反对封建的等级教育,反对千百年来地主阶级独霸教育权的局面,赞成给无力入学或失学的劳动人民进行文化知识教育,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和民主意识,因此,从总体上看,平民教育是一种进步的教育思潮。二、工学(工读)教育思潮工读的一般含义是提倡做工和求学相结合,做工和读书相结合。主要流派:A.把工读或工学看作是实现民主自由、发展实业,救济现行中国社会的武器。1919年北高师“工学会”为其代表,发起人为匡互生、周予同、刘熏予B.将工读看作是对新组织新生活新社会的追求。1919年王光祈“北京工读互助团”他希望通过这种办法使社会上人人做工,人人读书,实现和平的经济革命,就可实现理想的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社会。C.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看法: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下,将工与读相结合,进行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的革命道路的初步探索。一方面李大钊在提倡工人运动时,主张争取缩短工时使工人“工作之外要读书……使工不误读,读不误工”;另一方面他号召青年到劳工中去,特别指出青年应该到农村进行工读。邓中夏北京大学“平民教育演讲团”D.以胡适为代表的“纯粹工读主义”

胡适认为所谓“工读主义”,不过是靠自己的工作去换点教育的经费。这种用工读相结合的教育改造社会的思想,在“五四”运动时期是相当流行的一种思潮,提倡这种教育的团体几乎遍及全国各大城市,形成了影响较大的工读互助运动。其中以北京的工学会和北京的工读互助团影响最大。三、职业教育思潮陆费逵:“职业教育则以一技之长可谋生活为主”。1917年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目的有三点:“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1918年在上海设立了中华职业学校四、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在“五四”时期输入中国,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杜威哲学的基本观念是:“经验即生活,生活即是应付环境”;“知识、思想是应付环境的工具”,他强调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重视儿童的主动活动等教育学说,适应了资产阶级新教育反对封建教育和形式主义的传统教育的要求。正是因为如此,使它对当时正在热烈追求新思想的中国教育界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许多知名人士,包括蔡元培在内,都曾经从介绍新思想革新中国教育的角度,积极支持胡适宣传实用主义教育活动。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JohnDewey)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于1919年5月3日,由北京大学、尚志学会和南京高师联合聘请来华讲学的。杜威在中国活动长达2年之久,讲演达200余次,足迹遍及全国14个省区。成为二十世纪初叶以来,对我国影响较大的教育思潮。第三节1922年的学制改革新文化运动使中国教育界出现了全新的局面,原有的学制体系越来越不适应新的形势,改革势在必行。1919年和1920年,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的两届年会均讨论了学制的改革,1921年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孟禄来华讲学,也研讨了学制改革问题,同年,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第七届年会在广州召开,以学制为主要议题,广东、浙江等10个省均提出了各自的学制改革案,最后决议以广东的提案为基础,征求全国意见。1922年9月,北洋政府召开全国学制会议,对提案稍作修改后,提交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第八届年会再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学制改革案》,于同年11月1日以大总统的名义颁布,这就是1922年“新学制”,或称“壬戌学制”。一、学制的基本内容

(一)新学制指导思想

(1)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

(2)发挥平民教育精神;

(3)谋个性之发展;

(4)注意国民经济力;

(5)注意生活教育;

(6)使教育易于普及;

(7)多留各地伸缩余地。

学制采用的是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标准,故又称“六三三学制”。从纵向看,小学6年,初小和高小4一2分段。中学6年,初中和高中3—3分段。大学4至6年。小学之下有幼稚园,大学之上有大学院。从横向看,与中学校平行的有师范学校和职业学校。学制还定有四项附则,即:为使青年个性易于发展,得采选科制。为适应特殊之智能,对于天才者之教育应特别注重,其修业年限得变通之。对于精神上或身体上有缺陷者,应施以特殊教育。对于年长失学者,应施相当之补习教育。壬戌学制系统图(二)具体内容1.初等教育⑴小学修业年限6年,也可依地方情形延长一年;⑵小学分为初高两级,前四年为初级,可以单独设立;⑶义务教育年限暂以四年为准,各地方至适当时期得延长之。入学年龄,各省区可依地方情形自定;⑷小学课程,在较高年级可斟酌地方情形增置职业准备的学科;⑸初级小学毕业后,可以给予相当年期的补习教育;⑹幼稚园收受6岁以下的儿童;⑺对于年长失学者,宜设补习学校。2.中等教育⑴中学校修业年限6年,分初、高两级.各三年。但依设科性质,可定为初级四年,高级二年或反之;⑵初级中学可以单独设立;⑶高级中学应与初级中学并设,但如有特别情形时,可单独设立;⑷初级中学施行普通教育,但得视地方需要,兼设各种职业科;⑸高级中学分普通农工商师范家事等科,但得酌量地方情形,单设一科或兼设数科;⑹中学教育应用选科制;⑺各地方可以设中等课程之补习学校或补习科。其补习之种类及年限,视地方情形定之;⑻职业教育之期限及课程,得酌量各地方实际需要情形定之;⑼为推广职业教育计划,得于相当学校内,酌设职业教育养成科;⑽师范学校修业年限6年;⑾师范学校得单独设后二年或后三年,收受初级中学毕业生;⑿师范学校后三年,得酌行分组选修制;⒀为补充初级小学教员的不足,得酌设相当年期之师范学校或师范讲习科。3.高等教育⑴大学设数科或一科均可,其单独设一科者称为某科大学校;⑵大学修业年限4----6年,各科得按其性质之繁简,于此限度内斟酌定之。医科大学、法科大学修业年限至少5年,师范大学修业年限4年;⑶大学用选科制;⑷因学科及地方特别情形得设专门学校,高级中学毕业生入之,修业年限三年以上。年限与大学同者待遇亦同;⑸大学及专门学校,可以设立专修科,修业年限不等,凡志愿修习某种学术或职业而有相当程度者入之;⑹为补充初级中学教员之不足,可以设二年师范专修科,附设于大学教育科及师范大学,亦可以设立于师范学校或高级中学,收受师范学校及高级中学毕业生;⑺大学院为大学毕业及具有同等程度者研究之所,年限无定。二、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全国教育联合会第八届年会在通过新学制同时,组织了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该会于1922年10月、12月拟定了中小学毕业课程纲要和中小学各学科课程要旨,反复讨论,又经过1923年4月和6月两次会议后,确定了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这一纲要经全国教育联合会刊布后,全国各地均照此施行。《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主要内容:(一)小学课程标准纲要规定小学设十二科目:国语(包括语言、读文、作文、写字)算术、卫生、公民、地理、历史(后四科初级小学阶段合并称社会科)自然、园艺、工用艺术、形象艺术、音乐、体育等科。小学授课以分钟计,初小前二年每周至少1080分钟,后两年至少1260分钟,高小每周至少1440分钟。(二)初级中学课程标准纲要分为六学科:社会科(公民、历史、地理)、文言科(国语、外国语)、算学科、自然科、艺术科(图画、手工、音乐)、体育科(生理、卫生、体育)。授课以学分计,每半年度每周上课1小时为1学分,其中艺术科及体操等无须课外预习且无作业,故另酌量折算。毕业生需修满180学分,除总修科164学分外,剩余学分得选其他种科目或补习必修科目。(三)高级中学课程标准纲要高中依各地情形,分为以升学为目的的普通科和以就业目的为主要目的的职业科。普通科有分为两组,第一组注重文学和社会学科,第二组注重数学和自然学科;职业科内分师范商业工业农业及家事诸科。课程分为三部分:一是公共必修课,约占学分总额34%;二是分科专修科,内分必修选修两种;三是纯粹选修科,不超过学分总额20%。(四)师范学校课程标准纲要除高级师范外,有初级中学始的师范后期师范学校和高中师范科三种。后两种师范学校课程相同,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教育选修科四类:公共必修课与高中普通课程相同的公共必修课,加上音乐课;专业必修课包括心理学入门、教育心理、普通教学法、各科教学法、小学各科教材研究、教育测量与统计、小学行政、教育原理、实习;专业选修课又分为文、理、艺术三科,文科包括国语、外国语、本国史、西洋近代史、地学通论、政治概论、经济概论、乡村社会学;理科包括算术、代数、几何、三角、物理、化学、生物、矿物地质、园艺、农业大意;艺术科包括图画、手工、音乐、体育、家事;教育选修课包括教育史、乡村教育、职业教育概论、儿童心理学、教育行政、图书馆管理法、现代教育思潮、幼稚教育、保育学。(五)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的特点新学制课程标准所包含的教育内容比民国初年课程更为丰富、详备,中、小学设课体现出灵活、多样,小学将原先划一、呆板的时间制改为灵活、差别的时间制,中学的选科制学分制适应了社会、学校、学生各自不同的情形。中小学课程多注重实用,中学课程兼顾了升学和就业的不同需要,小学加强手工、图画等科。在教学中推行语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