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固体表面与界面第七章§4-1固体的表面
表面——一个相和它本身蒸气(或真空)接触的分界面。
界面——一个相与另一个接触的分界面。
实际上,通常所说的表面严格地说是与空气相接触的界面。
一、固体的表面力场
晶体内质点受力均衡,合力为O,故每个质点力场是对称的,晶体表面质点受力不均,产生剩余的键力,即固体表面力。表面力分为化学力和分子引力两类。
1.化学力
它本质上是静电力,主要来自表面质点的不饱和价键,可用表面能大小来估计。对于离子晶体,表面主要取决于晶格能和极化作用。主要形成化学吸附。§4-1固体的表面
表面——一个相和2.分子引力(范德华力)
一般是指固体表面与被吸附质点(如气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它是固体表面产生物理吸附和气体凝聚的原因。分子间引力主要来源于三种不同效应。
1)取向力:相邻两个极化电矩因极性不同而相互作用的力。主要发生在极性分子(离子)之间。
2)诱导力:诱导偶极矩与固有偶极矩间产生的作用力。存在于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
3)色散力:由瞬时偶极矩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力。主要发生在非极性分子之间。
因电子运动瞬间电子的位置对原子核是不对称的,即正负电荷中心发生瞬间的不重合,从而产生瞬时偶极。瞬时偶极会诱导邻近分子也产生和它相吸引的“瞬时偶极”。2.分子引力(范德华力)
一般是指固体表面与二.晶体表面结构1.离子晶体表面结构液体总是力图形成球形表面来降低系统的表面能,而晶体因质点不能自由流动,只能借助离子极化、变形、重排并引起晶格畸变来降低表面能,这就导致表面层与内部的结构差异。1)极化
处于表面的负离子受到上下和内侧正离子的作用,外侧出现不饱和力,负离子的电子云产生变形形成偶极子,这样就降低了晶体表面的负电场。(正离子极化率小于负离子极化率,因负离子半径很大,原子核对其外层电子作用减弱,易被极化。离子晶体中,因阴离子半径大,容易极化形成偶极子。偶极子的正电端受内部邻近的阳离子排斥,导致阴离子在表面层前进了。而阳离子难极化,相对后退,表面形成双电层。)二.晶体表面结构处于表面的负离子受到上下和内侧2)重排极化后,负离子的正电荷端受周围正离子的排斥而向前移动,正离子则相对后退。讨论:通过极化和重排后a.表面键性发生变化,由离子键逐渐向共价键过渡;(因共价键键性牢固,使得结构稳定,表面能下降)。b.表面被负离子所屏蔽,晶体表面出现负离子层;(R-↑→极化率↑→变形↑→表面能↓)。
c.正、负离子相对位移,表面形成一个双电层,正、负离子半径大小(离子极化性能)决定表面能下降程度及双电层厚度。如:PbI2表面能最小(130尔格/厘米2),PbF2次之(900尔格/厘米2),CaF2最大(2500尔格/厘米2)。Pb2+、I1-半径比Ca2+、F1-大,易极化→双电层厚、表面能小;F-、Ca2+半径较小,不易极化→双电层薄、表面能大。表面生成双电层会影响次内层,极化过程由表及里,扩散深度取决于正、负离子半径差,差值↑→扩散深度↑。2)重排2.晶体表面的几何结构1)不同的晶面上原子密度是不同的:
密度↑→溶解度↓
2)固体的实际表面是不规则和粗糙的,是台阶式表面存在大量缺陷,具有较高的表面能,使物体表面出现一层氧化膜
因热起伏,质点迁移,引起缺陷,然后吸附空气中的物质,如金属铁:表面→次表面→内部:Fe2O3|Fe3O4|Fe。3)表面存在微裂纹因晶体缺陷或外力作用而使表面产生微裂纹。微裂纹是影响材料强度的重要因素,微裂纹↑→强度↓。玻璃的钢化和预应力混凝土制品使表层处于压应力,从而闭合裂纹,提高强度。2.晶体表面的几何结构3)表面存在微裂纹三.固体表面能1.表面能和表面张力表面能——每增加单位表面积体系自由能的增量(所需作的功),J/m2表面张力——扩张表面单位长度所需要的力(缩小表面积的张力),N/m比较:a.两者是等因次的(J/m2=N·m/m2=N/m);b.对液体来说,两者大小相等,只是一个事物的两种提法而已;因为液体不能承受剪应力,外力所作的功表现为表面积的扩展,所以表面张力等于表面能。c.对固体而言,其表面张力不等于表面能。因为固体能承受剪应力,外力的作用除了表现为表面积的增加外,有一部分变成塑性形变,所以其表面张力不等于表面能。三.固体表面能2.表面能的计算把晶体内的质点迁移到表面所需的能量就是表面能,亦即晶体表面质点的能量与其内部质点的能量之差。
设uib、uis分别表示第i个原子在晶体内部、表面与最邻近原子的作用能,nib、nis分别表示第i个原子在晶体内部/表面最邻近的原子数(配位数);内部、表面原子迁移所需能量分别为:、(同一键力分归正、负离子各一半)。∵nib>nis(不饱和键),uib≈uis,∴一个原子表里内能差:Uo为晶格能,N为阿伏加德罗常数。设LS为单位面积上的原子数,则表面能o:
利用上式计算MgO的(100)面的表面能数值约是实验值的20倍。分析:a.晶体表面上因离子极化和重排后被负离子所覆盖,导致单位面积上的原子数LS↓→o↓;b.实际表面积A实>A理→LS↓→γo↓;c.周围环境影响:T↑→LS↓(体积膨胀)→o↓,吸附杂质→o↓2.表面能的计算利用上式计算MgO的(100)面§4-2固体界面一.弯曲表面效应(气-液界面)1.弯曲表面的附加压力1)产生:由于表面张力的存在导致出现ΔP。a.平面:表面张力合力为0,ΔP=0,P′=Po;b.凸面:表面张力合力指向液体内部,P′=Po+ΔP;(正压)c.凹面:表面张力合力指向液体外部,P′=Po-ΔP;(负压)P凸>P平>P凹2)附加压力的方向:指向曲率中心,凸面时ΔP为正,凹面ΔP为负。
§4-2固体界面1)产生:由于表面张力的存在导致出现Δ2.附加压力与表面张力的关系――拉普拉斯公式(ΔP~γ)
向插入液体中的毛细管吹气,形成气泡,气泡体积增加的唯一阻力是由于扩大表面积所需的总表面能(即增大气泡体积环境对体系做的膨胀功)。
(P-Po)dv=γdA,ΔPdv=γdA,∵dA=8πRdR,dv=4πR2dR,
(v=4πR3/3,A=4πR2)∴ΔP=2γ/R(球面)对于非球面的曲面:ΔP=γ(1/r1+1/r2)式中:r1和r2为曲面的主曲率半径,对于球面r1=
r2,则ΔP=2γ/R。γ↑、r↓→ΔP↑→烧结动力↑2.附加压力与表面张力的关系――拉普拉斯公式(ΔP~γ)3.开尔文公式(弯曲表面上的饱和蒸气压P~γ)开尔文公式:lnP/Po=2Mγ/ρRT·1/r
(球面)lnP/Po=Mγ/ρRT·(1/r1+1/r2)
(非球面),P、Po分别为曲面、平面上的蒸气压,M为分子量,R为气体常数,ρ为密度,T为绝对温度,r为球形液滴的半径。结论:a.凸面:r>0,lnP凸/Po>0,P凸/Po>1,P凸>Po
;b.凹面:r<0,lnP凹/Po<0,P凹/Po<1,P凹<Po
;c.凸面上的饱和蒸气压>平面>凹面。
r↓→凸面上蒸气压升高P凸↑;r↓→凹面上蒸气压下降P凹↓。
这种蒸气压差,在高温下足以引起微细粉体表面质点由凸面蒸发而向凹面凝聚的气相传质过程,这就是粉体烧结的蒸发-凝聚传质。当某一温度下环境蒸气压P环大于凹面上蒸气压P凹而又小于平面上的蒸气压P平
(P凹<P环<P平)时,在空气中的水还没有凝结,而瓷坯中的水在毛细管中处于凹面状态,因此就会产生凝结而不易干燥。3.开尔文公式(弯曲表面上的饱和蒸气压P~γ)二.润湿和粘附润湿——液体与固体接触,使固体的表面能下降的现象。粘附——两个发生接触的表面之间的吸引。粘附功——分开单位面积粘附表面所需要的功或能。润湿可分为三种:附着润湿,铺展润湿及浸渍润湿。二.润湿和粘附1.附着润湿液体和固体接触后,变液—气界面和固—气界面为固—液界面。附着润湿过程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为:
ΔG=SL-(
LV+SV)
附着润湿的逆过程,即将液—固界面拉开,外界需要对体系作粘附功W:W=-ΔG=(LV+SV)-SL粘附功愈大则表示固液界面结合愈牢,也即附着润湿愈强。(一般γSV、γLV均是固定的,可改变γSL)γSL↓(选择固液组成接近)→W↑→坯、釉完全粘附、完全适应、结合牢固。1.附着润湿粘附功愈大则表示固液界面结合愈牢,也即附着润湿愈2.铺展润湿SV=SL+LVcos,LVcos=SV-SL=FF为润湿张力,为润湿角,LV为液体与其本身蒸气的界面能,SV为固-气界面能,SL为固-气界面能。
cos=(SV-SL)/LV
讨论:
a.>90˚,cos<0,F<0,不润湿;b.<90˚,cos>0,F>0,有润湿张力,能润湿;c.=0˚,cos=1,F最大,可以完全润湿,即自由铺展。由F=SV-SL可知,润湿的先决条件是SV>SL或者SL十分微小。当固-液两相的化学性能或化学结合方式很接近时,是可以满足这一要求的。硅酸盐熔体在氧化物固体上润湿,而金属熔体与氧化物之间,结构不同,SL很大,不润湿。2.铺展润湿讨论:a.>90˚,cos<0,F<0,3.浸渍润湿(液体表面没有变化)浸渍润湿指固体浸入液体中的过程。例:生坯的浸釉。把固体浸在液体之中,固-气界面为固-液界面所代替,γSV→γSL:
ΔG=γSL-γSV
当γSV>γSL,润湿自发进行。三种润湿共同点:固液界面→固气(或液气)界面,铺展是润湿的最高标准,能铺展则必能附着和浸渍。固液体固3.浸渍润湿(液体表面没有变化)固液体固4.粗糙表面的润湿1)光滑表面液体界面A→B,固-液界面增大s,S-V界面减小s,L-V界面增大s·cos(BC段长),当系统处于平衡时,界面位置的少许移动所产生的界面能的净变化应等于0。SLs+LVs·cos-SVs=0,
cos=(SV-SL)/LV2)粗糙表面液体界面A′→B′,S-L界面增大ns,S-V界面减少ns,L-V界面增大scosn,n—粗糙表面表观接触角,n—表面粗糙度系数(>1)。SLns+LVs·cosn-SVns=0,cosn=n(SV-SL)/LV=ncos,cosn/cos=n≥1,4.粗糙表面的润湿讨论:cosθn≥cosθa.θ<90˚,θn<θ,n↑→θn↓→愈易润湿;b.θ>90˚,θn>θ,n↑→θn↑→不利润湿;c.θ=90˚,θ=θn总结:
1、三种润湿的共同点是液体将气体从固体表面排挤开,使原有的固-气或液-气界面消失,而代之以固-液界面。
2、改善润湿的方法:由cosθ=(γSV-γSL)/γLV可知
(1)降低γSL(2)去除固体表面吸附膜,提高γSV(3)改变粗造度。当真实接触角θ<90o
,粗造度愈大表观接触角愈小,愈易润湿。当θ>90o,粗造度愈大愈不利润湿。讨论:cosθn≥cosθ总结:三.吸附与表面改性1.吸附吸附——一种物质的原子或分子附着在另一物质表面的现象。表面上质点处在力场不均衡状态,它们能吸引外来的原子、离子或分子而产生吸附,吸附过程是自由焓降低的过程,因而必为自发过程,是固体表面力场与被吸附的分子发出的力场相互作用的结果。2.吸附的分类1)化学吸附a.吸附层很薄,吸附层与表面以化学键结合;b.吸附层很牢固,吸附热大;c.吸附在高温下进行。2)物理吸附a.吸附层很厚,吸附层以分子键和表面结合;b.吸附层易脱落,吸附热小;c.吸附在常温下产生。三.吸附与表面改性3.表面改性与表面活性物质表面改性——物体的表面吸附外来杂质形成一层薄膜,使表面性质改变的现象。表面活性物质——能够降低物体表面能的物质。极性基团——亲水基(易与极性介质接触)非极性基团——亲油基表面活性物质由两种基团组成:a.极性基团——亲水基(易与极性介质接触):羧基-COOH、羟基-OH、磺酸钠基-SO3Na、醛基-CHO;b.非极性基团——亲油基:烃链、碳环等。
3.表面改性与表面活性物质4.表面活性物质的应用1)表面改性能强化粉碎过程a.表面活性物质可使裂纹扩大,并防止微裂纹愈合;b.表面活性物质吸附在颗粒表面防止小颗粒形成聚集体。c.表面活性物质能使表面能降低,减少产生新表面所耗费的功。2)表面改性能提高成型性能通过表面活性物质作为桥梁把亲水物和亲油物有机结合起来。
3)表面改性能提高瘠性料的塑性油酸石蜡Al2O34.表面活性物质的应用2)表面改性能提高成型性能油酸石蜡Al
§7-3晶界
陶瓷体是由微细的氧化物或非氧化物粉料经过成型后在高温下烧结而成的多晶集合体。在烧结时,众多的微细颗粒形成大量的结晶中心,当它们发育成晶粒并逐渐长大到相遇时就形成晶界。晶界的形状、性质对材料的各种性能如电、光、磁及机械性能等都具有巨大的影响。因此,了解晶界的结构及其性质是极重要的。一.晶界1.晶界的概念:结构相同而取向不同的两个晶粒相接触的接触面。(结构不同于晶粒A和晶粒B,是A、B的过渡层,结构无序、疏松)§7-3晶界2.特点a.晶界易受腐蚀、易暴露;b.晶界是原子扩散的快速通道(烧结中气孔通过晶界排除);c.晶界的熔点低;d.产生应力集中(因存在大量空位、位错等缺陷)。二.晶界的结构与分类1.晶界的分类方法1)按两晶粒间的夹角分为
a.小角度晶界:相邻两个晶粒的原子排列错合的角度很小,约2˚~3˚,界面处质点排列着一系列棱位错。
b.大角度晶界:多晶体中,晶粒完全无序的排列就可能生成大角度的晶界,其原子排列接近于无序的状态。2.特点二.晶界的结构与分类2)按晶界两边原子排列的连贯性分为共格晶界(连贯性晶界);半共格晶界(半连贯性晶界);c.非共格晶界(非连贯性晶界)。①共格晶界:a.界面上的原子连续越过边界;
b.两晶面间距c1、c2不同,失配度:
=(c2-c1)/c1;
c.两相均产生弹性应变,使结构趋于一致。②半共格晶界:a.晶面间距小的相产生弹性应变;
b.弹性应变能小。③非共格晶界:在结构上差别很大的晶体之间不可能形成连贯晶界,而且必定是一种畸变的原子排列,这样的晶界称为非共格晶界。2)按晶界两边原子排列的连贯性分为2.晶界能的大小a.晶界能总是小于两个相邻晶粒表面能之和;如果相邻两个晶粒的原子或离子之间不发生作用,那么每单位面积的晶界能,应当等于两个晶粒的表面能之和。但是,两个相邻晶粒的表面层上的原子或离子之间会有强烈的相互作用存在,因此晶界能总是小于两个相邻晶粒表面能之和。b.晶界能的大小会随环境条件而发生变化。杂质原子或离子容易聚集在晶界上而使得晶界能的大小发生改变。2.晶界能的大小三.多晶体的织构晶界形状由表面张力的相互关系决定。晶界在多晶体中的形状、构造和分布称为晶界构形。1.两晶粒与气相接触:
SS=2SVcosψ/2,
(ψ角称为槽角)2.两晶粒与液相接触:
cosφ/2=1/2·SS/SL
(φ角称为二面角)讨论:a.当SS/SL≥2,φ=0,液相完全润湿晶界;b.当SS/SL<1,φ>120˚,不润湿(液相不能渗入晶界);c.当SS/SL=1~√3,φ=60~120˚,局部润湿;d.当SS/SL>√3,φ<60˚,润湿。三.多晶体的织构2.两晶粒与液相接触:第七章固体表面与界面第七章§4-1固体的表面
表面——一个相和它本身蒸气(或真空)接触的分界面。
界面——一个相与另一个接触的分界面。
实际上,通常所说的表面严格地说是与空气相接触的界面。
一、固体的表面力场
晶体内质点受力均衡,合力为O,故每个质点力场是对称的,晶体表面质点受力不均,产生剩余的键力,即固体表面力。表面力分为化学力和分子引力两类。
1.化学力
它本质上是静电力,主要来自表面质点的不饱和价键,可用表面能大小来估计。对于离子晶体,表面主要取决于晶格能和极化作用。主要形成化学吸附。§4-1固体的表面
表面——一个相和2.分子引力(范德华力)
一般是指固体表面与被吸附质点(如气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它是固体表面产生物理吸附和气体凝聚的原因。分子间引力主要来源于三种不同效应。
1)取向力:相邻两个极化电矩因极性不同而相互作用的力。主要发生在极性分子(离子)之间。
2)诱导力:诱导偶极矩与固有偶极矩间产生的作用力。存在于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
3)色散力:由瞬时偶极矩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力。主要发生在非极性分子之间。
因电子运动瞬间电子的位置对原子核是不对称的,即正负电荷中心发生瞬间的不重合,从而产生瞬时偶极。瞬时偶极会诱导邻近分子也产生和它相吸引的“瞬时偶极”。2.分子引力(范德华力)
一般是指固体表面与二.晶体表面结构1.离子晶体表面结构液体总是力图形成球形表面来降低系统的表面能,而晶体因质点不能自由流动,只能借助离子极化、变形、重排并引起晶格畸变来降低表面能,这就导致表面层与内部的结构差异。1)极化
处于表面的负离子受到上下和内侧正离子的作用,外侧出现不饱和力,负离子的电子云产生变形形成偶极子,这样就降低了晶体表面的负电场。(正离子极化率小于负离子极化率,因负离子半径很大,原子核对其外层电子作用减弱,易被极化。离子晶体中,因阴离子半径大,容易极化形成偶极子。偶极子的正电端受内部邻近的阳离子排斥,导致阴离子在表面层前进了。而阳离子难极化,相对后退,表面形成双电层。)二.晶体表面结构处于表面的负离子受到上下和内侧2)重排极化后,负离子的正电荷端受周围正离子的排斥而向前移动,正离子则相对后退。讨论:通过极化和重排后a.表面键性发生变化,由离子键逐渐向共价键过渡;(因共价键键性牢固,使得结构稳定,表面能下降)。b.表面被负离子所屏蔽,晶体表面出现负离子层;(R-↑→极化率↑→变形↑→表面能↓)。
c.正、负离子相对位移,表面形成一个双电层,正、负离子半径大小(离子极化性能)决定表面能下降程度及双电层厚度。如:PbI2表面能最小(130尔格/厘米2),PbF2次之(900尔格/厘米2),CaF2最大(2500尔格/厘米2)。Pb2+、I1-半径比Ca2+、F1-大,易极化→双电层厚、表面能小;F-、Ca2+半径较小,不易极化→双电层薄、表面能大。表面生成双电层会影响次内层,极化过程由表及里,扩散深度取决于正、负离子半径差,差值↑→扩散深度↑。2)重排2.晶体表面的几何结构1)不同的晶面上原子密度是不同的:
密度↑→溶解度↓
2)固体的实际表面是不规则和粗糙的,是台阶式表面存在大量缺陷,具有较高的表面能,使物体表面出现一层氧化膜
因热起伏,质点迁移,引起缺陷,然后吸附空气中的物质,如金属铁:表面→次表面→内部:Fe2O3|Fe3O4|Fe。3)表面存在微裂纹因晶体缺陷或外力作用而使表面产生微裂纹。微裂纹是影响材料强度的重要因素,微裂纹↑→强度↓。玻璃的钢化和预应力混凝土制品使表层处于压应力,从而闭合裂纹,提高强度。2.晶体表面的几何结构3)表面存在微裂纹三.固体表面能1.表面能和表面张力表面能——每增加单位表面积体系自由能的增量(所需作的功),J/m2表面张力——扩张表面单位长度所需要的力(缩小表面积的张力),N/m比较:a.两者是等因次的(J/m2=N·m/m2=N/m);b.对液体来说,两者大小相等,只是一个事物的两种提法而已;因为液体不能承受剪应力,外力所作的功表现为表面积的扩展,所以表面张力等于表面能。c.对固体而言,其表面张力不等于表面能。因为固体能承受剪应力,外力的作用除了表现为表面积的增加外,有一部分变成塑性形变,所以其表面张力不等于表面能。三.固体表面能2.表面能的计算把晶体内的质点迁移到表面所需的能量就是表面能,亦即晶体表面质点的能量与其内部质点的能量之差。
设uib、uis分别表示第i个原子在晶体内部、表面与最邻近原子的作用能,nib、nis分别表示第i个原子在晶体内部/表面最邻近的原子数(配位数);内部、表面原子迁移所需能量分别为:、(同一键力分归正、负离子各一半)。∵nib>nis(不饱和键),uib≈uis,∴一个原子表里内能差:Uo为晶格能,N为阿伏加德罗常数。设LS为单位面积上的原子数,则表面能o:
利用上式计算MgO的(100)面的表面能数值约是实验值的20倍。分析:a.晶体表面上因离子极化和重排后被负离子所覆盖,导致单位面积上的原子数LS↓→o↓;b.实际表面积A实>A理→LS↓→γo↓;c.周围环境影响:T↑→LS↓(体积膨胀)→o↓,吸附杂质→o↓2.表面能的计算利用上式计算MgO的(100)面§4-2固体界面一.弯曲表面效应(气-液界面)1.弯曲表面的附加压力1)产生:由于表面张力的存在导致出现ΔP。a.平面:表面张力合力为0,ΔP=0,P′=Po;b.凸面:表面张力合力指向液体内部,P′=Po+ΔP;(正压)c.凹面:表面张力合力指向液体外部,P′=Po-ΔP;(负压)P凸>P平>P凹2)附加压力的方向:指向曲率中心,凸面时ΔP为正,凹面ΔP为负。
§4-2固体界面1)产生:由于表面张力的存在导致出现Δ2.附加压力与表面张力的关系――拉普拉斯公式(ΔP~γ)
向插入液体中的毛细管吹气,形成气泡,气泡体积增加的唯一阻力是由于扩大表面积所需的总表面能(即增大气泡体积环境对体系做的膨胀功)。
(P-Po)dv=γdA,ΔPdv=γdA,∵dA=8πRdR,dv=4πR2dR,
(v=4πR3/3,A=4πR2)∴ΔP=2γ/R(球面)对于非球面的曲面:ΔP=γ(1/r1+1/r2)式中:r1和r2为曲面的主曲率半径,对于球面r1=
r2,则ΔP=2γ/R。γ↑、r↓→ΔP↑→烧结动力↑2.附加压力与表面张力的关系――拉普拉斯公式(ΔP~γ)3.开尔文公式(弯曲表面上的饱和蒸气压P~γ)开尔文公式:lnP/Po=2Mγ/ρRT·1/r
(球面)lnP/Po=Mγ/ρRT·(1/r1+1/r2)
(非球面),P、Po分别为曲面、平面上的蒸气压,M为分子量,R为气体常数,ρ为密度,T为绝对温度,r为球形液滴的半径。结论:a.凸面:r>0,lnP凸/Po>0,P凸/Po>1,P凸>Po
;b.凹面:r<0,lnP凹/Po<0,P凹/Po<1,P凹<Po
;c.凸面上的饱和蒸气压>平面>凹面。
r↓→凸面上蒸气压升高P凸↑;r↓→凹面上蒸气压下降P凹↓。
这种蒸气压差,在高温下足以引起微细粉体表面质点由凸面蒸发而向凹面凝聚的气相传质过程,这就是粉体烧结的蒸发-凝聚传质。当某一温度下环境蒸气压P环大于凹面上蒸气压P凹而又小于平面上的蒸气压P平
(P凹<P环<P平)时,在空气中的水还没有凝结,而瓷坯中的水在毛细管中处于凹面状态,因此就会产生凝结而不易干燥。3.开尔文公式(弯曲表面上的饱和蒸气压P~γ)二.润湿和粘附润湿——液体与固体接触,使固体的表面能下降的现象。粘附——两个发生接触的表面之间的吸引。粘附功——分开单位面积粘附表面所需要的功或能。润湿可分为三种:附着润湿,铺展润湿及浸渍润湿。二.润湿和粘附1.附着润湿液体和固体接触后,变液—气界面和固—气界面为固—液界面。附着润湿过程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为:
ΔG=SL-(
LV+SV)
附着润湿的逆过程,即将液—固界面拉开,外界需要对体系作粘附功W:W=-ΔG=(LV+SV)-SL粘附功愈大则表示固液界面结合愈牢,也即附着润湿愈强。(一般γSV、γLV均是固定的,可改变γSL)γSL↓(选择固液组成接近)→W↑→坯、釉完全粘附、完全适应、结合牢固。1.附着润湿粘附功愈大则表示固液界面结合愈牢,也即附着润湿愈2.铺展润湿SV=SL+LVcos,LVcos=SV-SL=FF为润湿张力,为润湿角,LV为液体与其本身蒸气的界面能,SV为固-气界面能,SL为固-气界面能。
cos=(SV-SL)/LV
讨论:
a.>90˚,cos<0,F<0,不润湿;b.<90˚,cos>0,F>0,有润湿张力,能润湿;c.=0˚,cos=1,F最大,可以完全润湿,即自由铺展。由F=SV-SL可知,润湿的先决条件是SV>SL或者SL十分微小。当固-液两相的化学性能或化学结合方式很接近时,是可以满足这一要求的。硅酸盐熔体在氧化物固体上润湿,而金属熔体与氧化物之间,结构不同,SL很大,不润湿。2.铺展润湿讨论:a.>90˚,cos<0,F<0,3.浸渍润湿(液体表面没有变化)浸渍润湿指固体浸入液体中的过程。例:生坯的浸釉。把固体浸在液体之中,固-气界面为固-液界面所代替,γSV→γSL:
ΔG=γSL-γSV
当γSV>γSL,润湿自发进行。三种润湿共同点:固液界面→固气(或液气)界面,铺展是润湿的最高标准,能铺展则必能附着和浸渍。固液体固3.浸渍润湿(液体表面没有变化)固液体固4.粗糙表面的润湿1)光滑表面液体界面A→B,固-液界面增大s,S-V界面减小s,L-V界面增大s·cos(BC段长),当系统处于平衡时,界面位置的少许移动所产生的界面能的净变化应等于0。SLs+LVs·cos-SVs=0,
cos=(SV-SL)/LV2)粗糙表面液体界面A′→B′,S-L界面增大ns,S-V界面减少ns,L-V界面增大scosn,n—粗糙表面表观接触角,n—表面粗糙度系数(>1)。SLns+LVs·cosn-SVns=0,cosn=n(SV-SL)/LV=ncos,cosn/cos=n≥1,4.粗糙表面的润湿讨论:cosθn≥cosθa.θ<90˚,θn<θ,n↑→θn↓→愈易润湿;b.θ>90˚,θn>θ,n↑→θn↑→不利润湿;c.θ=90˚,θ=θn总结:
1、三种润湿的共同点是液体将气体从固体表面排挤开,使原有的固-气或液-气界面消失,而代之以固-液界面。
2、改善润湿的方法:由cosθ=(γSV-γSL)/γLV可知
(1)降低γSL(2)去除固体表面吸附膜,提高γSV(3)改变粗造度。当真实接触角θ<90o
,粗造度愈大表观接触角愈小,愈易润湿。当θ>90o,粗造度愈大愈不利润湿。讨论:cosθn≥cosθ总结:三.吸附与表面改性1.吸附吸附——一种物质的原子或分子附着在另一物质表面的现象。表面上质点处在力场不均衡状态,它们能吸引外来的原子、离子或分子而产生吸附,吸附过程是自由焓降低的过程,因而必为自发过程,是固体表面力场与被吸附的分子发出的力场相互作用的结果。2.吸附的分类1)化学吸附a.吸附层很薄,吸附层与表面以化学键结合;b.吸附层很牢固,吸附热大;c.吸附在高温下进行。2)物理吸附a.吸附层很厚,吸附层以分子键和表面结合;b.吸附层易脱落,吸附热小;c.吸附在常温下产生。三.吸附与表面改性3.表面改性与表面活性物质表面改性——物体的表面吸附外来杂质形成一层薄膜,使表面性质改变的现象。表面活性物质——能够降低物体表面能的物质。极性基团——亲水基(易与极性介质接触)非极性基团——亲油基表面活性物质由两种基团组成:a.极性基团——亲水基(易与极性介质接触):羧基-COOH、羟基-OH、磺酸钠基-SO3Na、醛基-CHO;b.非极性基团——亲油基:烃链、碳环等。
3.表面改性与表面活性物质4.表面活性物质的应用1)表面改性能强化粉碎过程a.表面活性物质可使裂纹扩大,并防止微裂纹愈合;b.表面活性物质吸附在颗粒表面防止小颗粒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五年级奥数激发创新精神
- 外研社四上英语教案创新与改进思路
- 借款合同 示范文本
- 房屋租赁合同消防安全责任
- 房屋租赁合同终结协议
- 2023年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杂志社招聘考试真题
- 2023年浙江温州瓯海科技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2023年武汉市第九医院聘用制人员招聘考试真题
- 建筑工程工人劳务合同(3篇)
- 销售员工代表发言稿(12篇)
- 过度充电对电动车锂电池的热失控影响
- 【基于PLC的自动售货机控制系统设计开题报告2400字】
-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爱护身体养护精神》教案及教学反思
- 《Word技巧》ppt课件(图文)
- 国有控股企业受让非国有股东股权流程
- 中职《历史》期末考试及答案
- 房树人心理解析演示文稿
- 2023年小企业会计核算制度
- 《审计分析框架》
- 高中生读后续写现状调查报告1 论文
- 《工程结构有限元》课程讲义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