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峨眉山月歌》公开课课件1_第1页
部编版《峨眉山月歌》公开课课件1_第2页
部编版《峨眉山月歌》公开课课件1_第3页
部编版《峨眉山月歌》公开课课件1_第4页
部编版《峨眉山月歌》公开课课件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峨眉山月歌部编版《峨眉山月歌》公开课课件11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官至供奉翰林。因性格傲岸,不为权贵所容,使他对腐败社会加深了认识,写下了许多抨击帝王权贵荒淫奢侈和控诉现实政治黑暗的诗篇。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2诗仙李白从二十四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离开四川之后,便浪迹天涯,四海为家了,直到他六十二岁时,在安徽长江边的采石矶醉酒落水仙逝,一生在中华大地上留下了不少足迹,所到之处,留下了不胜枚举的动人华章。诗仙李白从二十四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离开四川之后,便浪3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离开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这首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他怀着“遍谒诸侯,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然而这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背景:4

é

méiyuèlún峨眉

yǐnɡqiānɡ

入平

夜发清

溪向

yúzhōu

思君

不见

渝州

读一读é

méiyuèl5

峨眉山月歌

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读准节奏峨眉山月歌

李白读准节奏6

峨眉山月歌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市西南。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影:月影平羌:青衣江流:流动夜发:夜间出发清溪:地方名,峨眉山附近向:驶向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思念君:友人下:顺流而下(从上游向下游驶去)渝州:今重庆市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市7诗句解释: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倒影在平羌江中的月亮,伴随着我顺流而下。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驶去。思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向渝州驶去了。诗句解释: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8《峨眉山月歌》作者是()朝诗人()

诗中包含了五处地名是:

峨眉山山名平羌江名清溪、三峡、渝州地名李白唐《峨眉山月歌》作者是()朝诗人()李白唐9诗中的“峨眉”是山名,“平羌”是江名,清溪、三峡、渝州都是地名。

诗中的“峨眉”是山名,10

这首诗连用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有何作用?

这样精巧的点出行程,既有“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这首诗连用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11《峨眉山月歌》借哪两个景色写尽对故乡故人的眷恋的?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诗人借“山中月”和“江水流”两个意象来传送眷念之情,这样寓情于景,使情景交融。另外,诗歌意境清朗秀美,风致自然天成,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写尽对故乡故人的眷恋。《峨眉山月歌》借哪两个景色写尽对故乡故人的眷恋的?运用了怎样12赏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远游的时令在秋天。次句“影”指月影。此句不仅点明了月影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峨眉山秀丽峻伟,李白二十几岁就游览过,写过一首《登峨眉山》。这次远游途中,再次一过。这是一个天高云淡的秋夜,诗人从东北的平羌江乘舟而下,峨眉山上的半轮秋月悬在蓝空,皎洁的月影倒映在静静流淌的江面上,似乎被江水洗得更加明亮。平羌江,因为水色碧绿几乎可以染衣,故又名青衣江。江水清澈见底,明月银晖洒江。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上下成了一片明亮、透彻、皎洁、银白色的世界。再加上远处峨眉山月在月光映射下,显出灰蒙蒙清秀的身影,这种幽美静谧的夜晚,使人陶醉。峨眉山月也似乎舍不得绿得可爱的江水,安祥地沉浸在江水中,随波游荡,伴随着诗人远去的旅舟,和江水一起流向远方。赏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13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写的是又一个旅途之夜。平羌江流入泯江,二江合流后又投入长江。诗人一叶轻舟,早早就从泯江岸上的清溪驿出发,朝着三峡飞驰而去,没有多久,就将要到达渝州。这时离故乡已很远了,眷恋之情油然而生,想寻找从峨眉山就跟随他一同行走的明月,也被岸边的高山遮住,再也看不到了,惜别的离情使他深深地沉思起来。抒发思乡怀友之情。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4

这首诗连用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有何作用?

这样精巧的点出行程,既有“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这首诗连用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15《峨眉山月歌》是怎样写尽对故乡故人的眷恋的?

诗人借“山中月”和“江水流”两个意象来传送眷念之情,这样寓情于景,使情景交融。另外,诗歌意境清朗秀美,风致自然天成,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写尽对故乡故人的眷恋。《峨眉山月歌》是怎样写尽对故乡故人的眷恋的?

16“思君不见下渝州”,《唐诗笺注》:“君”指月。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说法是实有其人,是指李白在即将离开家乡时亲友。那么,这句的意思是说,这次出游时,很想再见一见蜀中的亲友,但是却未能如愿,最终只好带着遗憾离开了。另一种解释是指“月亮”,意思是说在由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的漫长江行途中,江月作伴,如见故人。我以为,还是后者较为空灵更有味道。你看,在全诗中除“峨眉山月”外,几乎没有景物描写,除“思君不见”外,也不见言情,但我们读到“思君不见下渝州”时,已觉纸短情长情无限了,究其奥妙,就是因上有“峨眉山月”、下有“影入平羌”这一无处不在上下相伴的明月形象,融入了诗人因即将远离家乡的那份对亲情,对友情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可及的无法割舍的情怀之中了。“思君不见下渝州”,《唐诗笺注》:“君”指月。你同意这种说法17诗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探究与拓展1.热爱大自然的浪漫情操。2.对故地(四川)的恋恋不舍之情。3.对故人的深深思念之情。探究与拓展1.热爱大自然的浪漫情操。18主旨

《峨眉山月歌》描写秋月下平羌江美景,表达了作者思念友人和家乡的情感。主旨《峨眉山月歌》描写秋月下平羌江美景,表达19

1.同其他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遇而安等等。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2.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况。3.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4.历史上东西方香文化交流不可谓不繁盛。隋唐时期,许多波斯商人以贩卖香药为职业,收售由西域经海上运来的香药;同时,许多朝鲜留学生来到中国,将中国的香文化传入朝鲜,再由朝鲜传入日本。5.中国传统香道讲究香品的品质、器物的精美、程序的考究,直至精神境界的提升;西方自从香水出现以后,人们慢慢习惯使用香水掩盖体味,彰显个性和品味,直至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6.中西方用香的差异源自于思维方式的不同。西方人注重直观性,喜欢某种气味就直接喷洒,芬芳满身,让别人直观地感受到;7.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使他们更注重意会性,儒释道三家无不言开悟,最高深的思想是“意在言外”,最美好的意境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表现在用香上,就会在享受美好的芬芳之外,更注重思想的体验和提升。8.造成中西方用香差异的一个很重要因素,也是许多其他文化差异的内在因素之一,就是各自传统信仰的不同。西方多信仰基督教,其次是伊斯兰教,二者与香的传播关系并不大;感谢观看,欢迎指导!1.同其他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20峨眉山月歌部编版《峨眉山月歌》公开课课件121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官至供奉翰林。因性格傲岸,不为权贵所容,使他对腐败社会加深了认识,写下了许多抨击帝王权贵荒淫奢侈和控诉现实政治黑暗的诗篇。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22诗仙李白从二十四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离开四川之后,便浪迹天涯,四海为家了,直到他六十二岁时,在安徽长江边的采石矶醉酒落水仙逝,一生在中华大地上留下了不少足迹,所到之处,留下了不胜枚举的动人华章。诗仙李白从二十四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离开四川之后,便浪23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离开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这首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他怀着“遍谒诸侯,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然而这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背景:24

é

méiyuèlún峨眉

yǐnɡqiānɡ

入平

夜发清

溪向

yúzhōu

思君

不见

渝州

读一读é

méiyuèl25

峨眉山月歌

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读准节奏峨眉山月歌

李白读准节奏26

峨眉山月歌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市西南。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影:月影平羌:青衣江流:流动夜发:夜间出发清溪:地方名,峨眉山附近向:驶向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思念君:友人下:顺流而下(从上游向下游驶去)渝州:今重庆市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市27诗句解释: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倒影在平羌江中的月亮,伴随着我顺流而下。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驶去。思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向渝州驶去了。诗句解释: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28《峨眉山月歌》作者是()朝诗人()

诗中包含了五处地名是:

峨眉山山名平羌江名清溪、三峡、渝州地名李白唐《峨眉山月歌》作者是()朝诗人()李白唐29诗中的“峨眉”是山名,“平羌”是江名,清溪、三峡、渝州都是地名。

诗中的“峨眉”是山名,30

这首诗连用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有何作用?

这样精巧的点出行程,既有“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这首诗连用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31《峨眉山月歌》借哪两个景色写尽对故乡故人的眷恋的?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诗人借“山中月”和“江水流”两个意象来传送眷念之情,这样寓情于景,使情景交融。另外,诗歌意境清朗秀美,风致自然天成,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写尽对故乡故人的眷恋。《峨眉山月歌》借哪两个景色写尽对故乡故人的眷恋的?运用了怎样32赏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远游的时令在秋天。次句“影”指月影。此句不仅点明了月影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峨眉山秀丽峻伟,李白二十几岁就游览过,写过一首《登峨眉山》。这次远游途中,再次一过。这是一个天高云淡的秋夜,诗人从东北的平羌江乘舟而下,峨眉山上的半轮秋月悬在蓝空,皎洁的月影倒映在静静流淌的江面上,似乎被江水洗得更加明亮。平羌江,因为水色碧绿几乎可以染衣,故又名青衣江。江水清澈见底,明月银晖洒江。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上下成了一片明亮、透彻、皎洁、银白色的世界。再加上远处峨眉山月在月光映射下,显出灰蒙蒙清秀的身影,这种幽美静谧的夜晚,使人陶醉。峨眉山月也似乎舍不得绿得可爱的江水,安祥地沉浸在江水中,随波游荡,伴随着诗人远去的旅舟,和江水一起流向远方。赏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33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写的是又一个旅途之夜。平羌江流入泯江,二江合流后又投入长江。诗人一叶轻舟,早早就从泯江岸上的清溪驿出发,朝着三峡飞驰而去,没有多久,就将要到达渝州。这时离故乡已很远了,眷恋之情油然而生,想寻找从峨眉山就跟随他一同行走的明月,也被岸边的高山遮住,再也看不到了,惜别的离情使他深深地沉思起来。抒发思乡怀友之情。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34

这首诗连用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有何作用?

这样精巧的点出行程,既有“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这首诗连用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35《峨眉山月歌》是怎样写尽对故乡故人的眷恋的?

诗人借“山中月”和“江水流”两个意象来传送眷念之情,这样寓情于景,使情景交融。另外,诗歌意境清朗秀美,风致自然天成,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写尽对故乡故人的眷恋。《峨眉山月歌》是怎样写尽对故乡故人的眷恋的?

36“思君不见下渝州”,《唐诗笺注》:“君”指月。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说法是实有其人,是指李白在即将离开家乡时亲友。那么,这句的意思是说,这次出游时,很想再见一见蜀中的亲友,但是却未能如愿,最终只好带着遗憾离开了。另一种解释是指“月亮”,意思是说在由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的漫长江行途中,江月作伴,如见故人。我以为,还是后者较为空灵更有味道。你看,在全诗中除“峨眉山月”外,几乎没有景物描写,除“思君不见”外,也不见言情,但我们读到“思君不见下渝州”时,已觉纸短情长情无限了,究其奥妙,就是因上有“峨眉山月”、下有“影入平羌”这一无处不在上下相伴的明月形象,融入了诗人因即将远离家乡的那份对亲情,对友情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可及的无法割舍的情怀之中了。“思君不见下渝州”,《唐诗笺注》:“君”指月。你同意这种说法37诗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探究与拓展1.热爱大自然的浪漫情操。2.对故地(四川)的恋恋不舍之情。3.对故人的深深思念之情。探究与拓展1.热爱大自然的浪漫情操。38主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