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个建筑学术团体_第1页
我国第一个建筑学术团体_第2页
我国第一个建筑学术团体_第3页
我国第一个建筑学术团体_第4页
我国第一个建筑学术团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第一个建筑学术团体

我国第一个建筑学术团体

我国第一个建筑学术团体是古建筑学家朱启玲(字桂辛,晚年号愎公)建立的,这个学术团体就是中国营造学社,正式成立于1930年2月。此前,于1925年朱启玲曾办营造学会。据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愎公纪事》一书载“朱启玲自传年谱”记:“民国十四年乙丑创立营造学会,与阚霍初、瞿兑之搜集营造散佚书史,始辑《哲匠录》。”“民国十九年庚午就居北平,组织中国营造学社,得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之补助,纠集同志从事研究。”“民国二十年,辛未、得梁思成、刘士能两教授加入学社研究,从事论著、吾道始行。”这个学社在它存在的15年间,人数最多时也不过职员17人(1934——1937年间),而人数最少时(1938年、1939年和1945年)只有5人。然而,他们的成果是非凡的,仅学社存在的15年间,他们踏遍了近200个县市的山山水水,实地考察测绘了近2000处古建筑,仅测绘图纸就绘制了近2000张(不包括抗战时在西南地区所绘图纸),并出版了《中国营造学社汇刊》。营造学社社长是朱启玲,社内设法式部(由梁思成任主任)和文献部(由刘郭帧任主任),并由梁、刘二位先生带领一批专业人士从事古建筑研究工作,统称为职员。此外,还有人数众多的社员,由1930年的43位社员到抗战前夕的1937年已经发展到86位社员,其中不乏政界要人、财界巨头和其他学科的学者及建筑界名人,如周贻春、朱家骅、钱新元、张学良、陈垣、陶湘、关颂声、李四光、赵深、杨廷宝、陈植、陆根泉等。此外,还吸收外国人为社员,如德国人鲍希曼、艾克、日本人桥川时雄、荒木三清等。这个学社存在时间不长,特别是赶上抗战八年,在大后方四川、云南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也没放弃对我国古建筑的调查研究工作。中国营造学社在我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他们是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的开拓者,他们的成就是前无古人的,他们为中国建筑史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社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工作方法,特别是艰苦奋斗的精神都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发扬继承。

朱启铃

朱启铃(1872-1974)中国古代建筑史、工艺美术史专家。字桂辛,号愎公公。男,汉族,贵州紫江(今开阳县)人。清同治11年10月12日(1872年11月12日)生于河南信阳3岁丧父,随母亲在外祖父家长大。20随随外祖父瞿鸿玑(时任四川学政)到四川任下级官吏,开始官途生涯。先后任京师大学堂学馆监督。京师巡督厅厅烝、东三省蒙务督办、邮传部津浦铁路北段总办。1911年辛亥革命后,任交通总长、内务总长、代理国务总理。1916年袁世凯垮台后,退出政治舞台,从事经济、文化活动。任山东峰县中兴煤矿公司总经理、董事长。组织北戴河海滨公益会,任会长,开发北戴河风景区。在四川任职时曾负责水利工程,因而对营造工程产生兴趣。1919(丁本)年、1925年两次重印李诫《营造方式》。1925年,在北京创办营造学会,任会长,从事营造图书、图书搜集工作。1929年又组织中国营造学社,任社长,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奠定了我国古建筑研究的基础,培养了一批古建筑人才。收藏有一批珍贵的宋、元、明、清丝绣作品(现藏辽宁省博物馆),并著《存素堂丝绣录》加以研究。又编辑《丝绣笔记》、《女红传征略》,对中国古代丝绣史作了开创性的研究。同时,搜集古代漆工史资料,辑成《漆书》一书;重印久已失传的明黄成著、杨明注漆工专著《鞣餙录》,对中国工艺美术史的研究作出贡献。建国后,任中央文史馆馆员,古代建筑修整所顾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二、三届委员。1964年病逝于北京,遗体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梁思成

梁思成,(1901-1972),广东新会人,出生日本,梁启超的长子,早年留美入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建筑硕士。解放前,任职中国营造学社。中国古代系绕的基础理论和建筑古籍研究工作。创办了东北大学和清华大学建筑系并担任系主任、教授、联合国大厦设计委员会成员。解放后,历任清华大学土建系主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三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建筑科学院建筑历史理论研究室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等职。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主持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和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的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的设计等。主要著作有《清代营造则例》、《中国建筑史》、《图像中国建筑史》(47年美国讲学期间用英文撰写)、1984年问世)、《宋代营造法式注释》及古代建筑调查报告和论文数十篇。与刘郭帧同为该学社的奠基人。刘敦桢

刘敦桢(1897-1968)字士能,湖南新宁人。早年考入东京高等工业学校(今东京工业大学)建筑科,1922年毕业返国,1927年他曾参与创建中国第一个高等建筑学专业——中央大学工学院建筑系,曾任职中国营造学社为研究员及文献主任,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科学研究工作调查、测绘过许多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古建筑,研究整理过一些古代建筑著作,同时从事教育工作,曾任中央大学教授、建筑系主任、工学院院长,解放后历任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教授、建筑系主任,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建筑科学院建筑历史理论研究室副主任兼南京分室主任,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等职,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努力从事教育事业和悉心建筑历史的研究工作,对整理和研究我国建筑历史遗产作出了贡献,与梁思成先生同为该学科的奠基者。主要著作有《中国住宅概论》、《苏州古代建筑史》、《建筑十年》等,古建筑调查报告及论文共计一百余万字。林徽因

林徽因,(1904-1955),曾用名徽音(女),福建福州市人,生于杭州市。1924年至1928年与梁思成同赴美国留学,获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学士学位。1929年回国后,参与创建东北大学系并任教授。1931年任中国营造学社协理,曾多次参加重要古建筑的考察活动和建筑古籍的研究整理工作。撰写了多篇有影响的学术报告。1946年参与创建清华大学建筑系,并历任一级教授,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委员,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委员第一、二次全国文代会代表。她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身和基座的纹饰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徽的主要设计人之一,在从事学术研究和教育的同时,并从事文学创作活动,主要著作《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与梁思成合著合译有《天宁寺建筑年代之鉴别问题》、《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苏联卫国战争被毁地区之重建》等等、《云岗石窟所表现的北魏建筑》其共余作品散见于报刊。杨廷宝

杨廷宝,(1901——1982),字仁辉,河南南阳人。1921年考入美国费城大学建筑系,四年后获硕士学位。毕业后曾在费城克雷建筑师事务所实习。回国后入基泰工程公司,从事建筑设计工作。设计作品颇多而广,(建筑设计造诣很深)。曾在北京设计修缮天坛等九处古建筑。同时兼任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解放后从事建筑教学及设计工作,历任南京工学院教授、建筑系主任、副院长、建筑研究所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国防建筑师协会副主席,第一届至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二届政协副主席,江苏省副省长,1958年曾参加北京十大建筑的设计,主要著作《杨廷宝水彩画选》、《杨廷宝素描作品选》、《杨廷宝建筑作品集》。童儁

童儁,(1900-1982),沈阳人,满族。南京工学院一级教授,建筑学造诣深厚,治学严谨,早年留学美国,1930年回国后受梁思成先生之聘任教于北京大学为教授,继为华盖建筑师事务所三巨头之一,设计作品甚多而精。后在重庆及南京中央大学兼教授。三十年代悉心于中国古典园林研究。著有《江南园林志》,解放后几十年从事建筑理事及理论研究。主要著作有《造园史纲》、《日本近现代建筑》、《建筑与流派》及《苏联建筑》等,另有论文数十篇。刘致平

刘致平(1909—)别号刘果道,辽宁铁岭人。1932年毕业于东北大学工学院建筑系,师承梁思成、林徽因诸先生。1932至1934年历任上海夏盖建筑事务所设计员,杭州风景整理建设委员会建筑师(实业部登记正式建筑师),1934-1945年,在中国营造学社从事中国古建筑研究,历任助理研究院,编篡员、研究员,与此同时,并在同济大学木土系兼课。1945-1958年调任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1958年至今,任职中国建筑技术发展中心历史所教授。曾任中国建筑技术发展中心历史所教授。曾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现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历史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主要学术专著中国《建筑设计参考图集》共十集(与梁思成合著)。《中国建筑类型与结构》、《中国伊斯兰教建筑》译著有《泉州印度石刻》(库木达要糜著)。主要学术论文有《中国古代住宅建筑发展概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约稿)等十余篇略不计。陈明达陈明达,(1941-),曾名明徹,,原籍湖南南祁阳人,,出生长沙沙。1932年进入中国国营造学社社为研究生生,两次晋晋升到研究究员,至抗抗日胜利。。1950年重庆解放放,转入重重庆市建筑筑公司任工工程师。1953年调入文化化部文物局局,1961年调到文物物局文物出出版社做编编辑工作。。1973年调到城乡乡部(原建建工部)建建筑科学研研究院建筑筑历史研究究所任职建建筑师。1981年改属城乡乡部中国建建筑技术发发展中心建建筑历史所所,定位高高级建筑师师。主要著著作:《应县木塔》、《营造法式大大木座研究究》、《中国封建社社会前期木木结构发展展史》,并参加大大型巨著《中国古建筑筑艺术史》的撰写工作作,被文物物出版社聘聘并特邀编编审。主编编《中国古代建建筑研究丛丛书》,共余短篇篇论文不计计。王璧文王璧文,(1909-),字璞子子,河北正正定人,早早年在中法法大学学习习,“七、、七事变””前,在中中国营造学学社作研究究生,后又又在北平市市政府工务务局文整处处供职。解解放后,在在宣化市政政府建设科科,中央二二机部第一一设计院任任工程师。。从1957年任职故宫宫博物院,,悉心研究究古建筑和和建筑古籍籍和整理,,成果丰硕硕。院古建建部高级工工程师,中中共预备党党员,中国国土木建筑筑学会会员员。主要著著作有《清官式石桥桥做法》、《清官式石闸闸及石涵洞洞做法》、《元大都城坊坊考》、《元大都宫室室考》、《明代建筑大大事年表》(与单士元元合编)、、《中国建筑》、《中国建筑特特征及演变变史》、《中国园林建建筑》、《陈设》、清朝《工部工程做做法则例》。赵正文赵正文,(1906-1962),曾用名名法参,辽辽宁梨树人人,二十年年代后期曾曾在东北大大学理预科科、化学系系、建筑系系学习。后后在中国营营造学社做做研究生,,历任北京京工学院、、北大工学学院、北洋洋大学、北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学讲师、教教授,兼任任北平文物物整理委员员会技正,,古代建筑筑修整所总总工程师,,解放前曾曾加入中国国共产党,,后退党,,1951年参加“九九三”学社社。他多年年从事中国国古代建筑筑技术的研研究和教学学工作,主主要著作有有《中国古代建建筑工程技技术》、《中国建筑营营造图集》、《元大都研究究》等。对元大大都城迹考考证精密,,石囿旧说说,其结论论被今天事事实所印证证。杨鸿勋杨鸿勋,(1931年—),河北蠡县人人。1955年清华大学学建筑系毕毕业后,入入梁思成先先生创建的的中国科学学院与清华华大学合办办的建筑理理论与历史史研究室,,其1957年隶属建工工部建研院院,曾任园园林研究组组组长,梁梁先生的研研究助手,,此后十年年主攻中国国古典园林林艺术理论论兼及中国国建筑史,,同时善于于设计规划划。1973年经夏鼎先先生提名入入中国社会会科学院考考古所任助助研、副研研、研究员员,进入考考古所数十十年来,他他探索性的的将考古学学与建筑学学融为一炉炉,开拓新新领域——建筑考古学学,现任中中国环境文文化研究中中心,文化化史迹研究究中心主任任,中国建建筑学会建建筑历史与与理论学术术委员会副副主任兼《建筑历史史与理论论》主编,中中国圆明明园学会会常务理理事,中中国长城城学会理理事,中中国殷商商文化学学会理事事等、著著作有《建筑考古古学论文文集》、《THECLASSIALGARDENSOFCHINA》》(《中国古典典园林》国外出版版发行))并参与与《建筑十年年》、《北京古建建筑》、《西藏建筑筑》、《中国古代代建筑技技术史》等著作的的撰写。。《江南园林林论》即将出版版,其余余论文略略。陈从周陈从周,(1918-),别字梓翁翁,浙江江绍兴人人,生于于杭州市市。1942年获之江江大学文文学士。。历任之之江大学学。苏州州美术专专科学校校、圣约约翰大学学、同济济大学建建筑系教教员、副副教授、、教授、、博士导导师,并并担任建建筑史研研究室主主任,中中国园林林学会顾顾问,中中国建筑筑学会建建筑史学学术委员员会副主主任,上上海市文文物保管管委员会会委员、、美国贝贝律铭建建筑师事事务所顾顾问、上上海市政政协委员员、中国国美术家家协会会会员,九九三学社社上海分分社对外外联络部部副部长长。著有有《说园》(中、英英、日、、意等出出版)、、《园林谈丛丛》(中、台台湾版))、《扬州园林林》(中、日日版、台台湾版))《苏州园林林》(中、日日版)、、《绍兴古桥桥》。散文集集有《书带集》、《春苔集》、《帘青集》及《山湖处处处》诗歌集。。《扬州旧住住宅》和其它古古建调查查论文数数篇不计计。王世仁王世仁,(1934—),山西大同同人。1956年毕业于于清华大大学建筑筑系后,,到中国国科学院院与清华华大学合合办的建建筑理论论与历史史研究室室,任该该室古代代建筑研研究组副副组长,,师承梁梁思成教教授,主主要从事事中国古古、近代代建筑的的调研工工作,后后又任职职广西桂桂林市规规划设计计室,河河北承德德市文物物局为工工程师((建筑师师)。考考入中国国社会科科学院哲哲学研究究所获哲哲学(美美学)副副研究员员,任北北京市文文物局副副总工程程师、古古代建筑筑研究所所所长,,兼任首首都建筑筑艺术委委员会委委员、深深圳大学学教授、、高级建建筑师,,中国房房屋建设设开发公公司日本本奈良中中国文化化设计计顾问,,中国长长城学会会理事,,中华美美学学会会技术美美学会副副会长,,中国古古建筑博博物馆筹筹委会员员等。在在中国建建筑史研研究的同同时,率率先从中中国建筑筑入手研研究建筑筑美学原原理,著著有建筑筑美学论论文集《理性与浪浪漫的交交织.,作为主要要参加者者编著了了《中国古代代建筑师师》、《承德古建建筑》(分别获获奖)、、《西藏建筑筑》、《北京古建建筑》、主编《中国大百百科全书书美术卷卷.中国建筑筑美术》,其余论论文不计计。张驭寰张驭驭寰寰,((1926——),,笔笔名名冬冬篱篱,,吉吉林林舒舒兰兰人人,,1951年毕毕业业于于东东北北大大学学工工学学院院建建筑筑系系,,五五十十年年代代初初任任中中央央重重工工业业部部设设计计司司工工程程师师。。后后入入中中国国科科学学院院与与清清华华大大学学合合办办的的建建筑筑历历史史研研究究室室,,协协助助梁梁思思成成先先生生研研究究中中国国古古代代建建筑筑,,兼兼任任助助理理研研究究院院、、秘秘书书,,后后属属建建研研院院建建筑筑理理论论与与历历史史研研究究室室。。六六十十年年代代到到中中国国科科学学院院自自然然科科学学史史研研究究所所任任副副研研((副副教教授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