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道德的起源、发展及其规律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道德起源的基本理论,明确道德发展的阶段性及其规律。教学重点:劳动在道德起源中的作用;道德发展的规律性教学难点:道德起源的具体进程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时间:4学时第二章道德的起源、发展及其规律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1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道德的起源第二节道德的历史发展第三节道德发展的规律性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道德的起源2第一节道德的起源一、伦理思想史上关于道德起源的不同观点1、客观唯心主义的道德起源论。这种观点认为道德来源于社会生活之外的客观存在着的“天”、“绝对观念”等。以老子、董仲舒、黑格尔等为代表。2、主观唯心主义的道德起源论。这种观点认为道德起源于人们的内在良心、情感和主观意识,是人天生就有的。以孟子、王阳明、康德等为代表。第一节道德的起源一、伦理思想史上关于道德起源的不同观点33、旧唯物主义的道德起源论。这种观点认为道德是从人的自然本性(趋乐避苦、趋利避害)中引伸出来的,人们追求快乐的欲望是道德的基础。以伊壁鸠鲁、爱尔维修、费尔巴哈等为代表。3、旧唯物主义的道德起源论。这种观点认为道德是从人的自然本性44、进化论的道德起源论。这种观点混淆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把人类道德的起源归结为动物本能(生存竞争、合群、母爱等)的简单延续和进化,认为道德起源于动物界。以达尔文、克鲁泡特金等为代表。4、进化论的道德起源论。这种观点混淆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把55、“神启论”的道德起源论。这种观点认为道德是上帝为人们制定的行为规范,道德起源于上帝,以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为代表。如摩西十戒。5、“神启论”的道德起源论。这种观点认为道德是上帝为人们制定6“摩西十戒”第一戒:除了耶和华以外,不可有別的神。第二戒:禁止崇拜偶像。第三戒:不可妄称上帝的名。第四戒:遵守安息日,奉为圣日。第五戒:孝敬父母。第六戒:不可杀人。第七戒:不可奸淫。第八戒:不可偷盗。第九戒: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第十戒:不可贪婪。“摩西十戒”第一戒:除了耶和华以外,不可有別的神。7上述观点总的来说都是错误的,它们均脱离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来谈论道德的起源问题,是本末倒置的。道德的起源发展及其规律概述课件8二、关于道德起源的基本观点道德是人类的道德,是同人本身、同人的活动、同人的社会属性的发展变化紧密联系着的。因此,研究道德的起源问题,不能求助于上帝、绝对观念、人的良知、人的自然本性、动物的本能等,而应深入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之中,从人的劳动、社会关系、社会利益的矛盾及其解决等角度加以研究。总之,道德起源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它的产生、发展依赖以下三个方面的条件:二、关于道德起源的基本观点道德是人类的道德,91、劳动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前提。劳动是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使人真正人的起点。劳动不但创造了人本身,而且也创造出社会,创造出社会关系,创造出人的道德。劳动成为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前提,这集中体现在以下在几个方面;第一,劳动创造了道德的主体;第二,劳动创造了人对道德的需要;第三,在劳动中形成了道德产生和发展的动力。1、劳动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前提。劳动是把人和102、社会关系是道德起源的直接基础。只有在社会中,发生个人与整体、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之后,只有当人将其合群的本能上升交往关系时,道德才有可能发生。道德从萌芽到形成,是同社会关系的日趋复杂相一致。临时的社会关系(原始社会早期)→稳定的社会关系(原始社会中期以后)。原始的图腾崇拜、风俗习惯→道德。2、社会关系是道德起源的直接基础。只有在社会113、社会意识是道德起源的精神条件。人类社会意识的形成,使人明确认识到活动的环境与对象,并且给活动注入了目的和意图,使活动具有了自觉自为的成分。随着社会关系的复杂,社会交往的频繁,人际交往需要约束个人行为的要求越来越明朗,当这种普遍的、共同的要求经过一定的集中概括,“应该”的要求从一般的价值观念中分离出来,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出现,就形成了比较严格和系统的道德原则和规范。3、社会意识是道德起源的精神条件。人类社会意12在愚昧时代有野蛮时代的早期、中期,道德处于孕育、萌芽状态。当时,萌芽状态的道德与朴素的风俗习惯、自发的宗教、图腾崇拜等混杂在一起,共同构成原始人的社会意识,起着调节原始人社会关系的作用。到了野蛮时代的高级阶段,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两次社会在分工,使当时的社会关系复杂化,并出现了不同的利益群体及不同群体之间的矛盾。在矛盾的产生与解决的多次反复中,原始人逐步确立了比较明确的道德要求,如维护氏族与部落的整体利益、平等、互助、共同劳动等。但是当时的道德是过渡型的,还不具备构成道德的三大要素的全部内容。三、道德起源的具体进程在愚昧时代有野蛮时代的早期、中期,道德处于孕育13
只是到了文明时代以来,由于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及阶级矛盾的出现,真正意义上的道德现象才正式形成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简而言之,道德的起源经历了从萌芽到过渡与正式形成三个阶段。只是到了文明时代以来,由于脑力劳动与体14泸沽湖--东方女儿国泸沽湖--东方女儿国15泸沽湖位于云南宁蒗县与四川盐源县之间,南距宁蒗县城72公里。湖面海拔2685米,面积约48.5平方公里。该湖平均水深40米,最深处达93.5米,这里地处偏僻,人稀少,自然环境破坏较轻,湖光秀丽四时变幻;早晨,朝阳初露,湖水如染,一片金红;太阳徐徐上升,湖周青山,倒映其中,湖水变为翠绿;夕阳西下,风平浪静,又成一片墨绿。夜色幽静,微风柔漫,星星闪动,让你如梦如幻。
摩梭人的变化:一个鲜活例证泸沽湖位于云南宁蒗县与四川盐源县之间,南距宁16泸沽湖素有“东方女儿国”之称,居住湖畔的摩梭人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仍处于原始社会阶段,保留着母系社会男不娶、女不嫁,男女之间建立偶居婚姻关系的走婚习俗,带给人们一种神秘的感觉,并且成为当今世界研究人类社会形态和母系社会婚姻习俗的鲜活材料。泸沽湖素有“东方女儿国”之称,居住湖畔的摩梭17道德的起源发展及其规律概述课件18道德的起源发展及其规律概述课件19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当政府主导下,泸沽湖边的摩梭人开始发展旅游产业。先是一家一户招揽游客,后来由多家联合成立旅游开放公司开展旅游产业。由于旅游产业的发展,原始纯朴的摩棱风俗与伦理道德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当政府主导下,泸沽湖20介绍香港学者周华山
《无夫无父的国度》一书的主要内容从走婚制到一夫一妻制的变化(平等的性观念到性问题上的吃亏与占便宜之不同);从原始的互帮互助到市场化的“利”上往来、公平交易(私有观念的产生与作用);篝火晚会从自娱自乐到取乐客人(原始纯朴的风情到拉客赚钱);从夜不闭户到铁将军把门(开始有了防人之心,人际关系的复杂化)等等。介绍香港学者周华山
《无夫无父的国度》一书的主要内容21总之,由于旅游产业的发展(生产方式的变化)使摩梭人生活方式与伦理道德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一事例足以说明人类的道德起源于社会物质生活,应该从人的劳动、社会关系、社会利益的矛盾及其解决等角度来理解道德的起源问题。而不能求助于上帝、绝对观念、人的良知、人的自然本性、动物的本能等。总之,由于旅游产业的发展(生产方式的变化)使22第二节道德的历史发展
人类的道德是随着历史发展而有规律地向前发展的历史进程,这个慢长的历史进程可以划分为不同阶段。第二节道德的历史发展23一、原始社会的道德原始社会里,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发展比较缓慢,这决定了原始社会的道德有以下特征:第一,维护氏族和部落的整体利益,是原始社会道德的基本原则;第二,维护氏族部落内部的平等,共同劳动,平均分配是原始道德的主要规范;第三,勇敢刚强,吃苦耐劳,是氏族成员推崇的美德。原始道德具有明显的狭隘性、外在性和权威性。英国小说家迪福《鲁滨逊漂流记》中关于野人食人之风的记载。一、原始社会的道德原始社会里,生产力水平低下24二、奴隶社会的道德奴隶社会中,社会主要矛盾是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奴隶主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和大部分的生活资料,而且占有奴隶的人身。奴隶主对奴隶不仅在经济上剥削、政治上压迫,而且在精神上、人身上进行奴役与统治。这种阶级关系决定了奴隶社会道德的基本特征。二、奴隶社会的道德奴隶社会中,社会主要矛盾是25第一,奴隶主阶级极力维护对奴隶阶级的绝对统治和人身占有关系,后者则要进行强烈的反抗(奴隶是奴隶主会说话的工具)。第二,奴隶主鄙视劳动和劳动者,强迫奴隶进行繁重的劳动,不劳而获,纵情享乐;奴隶则辛苦劳动,并对奴隶主不劳而获,纵情享乐的行径满怀强烈的道德义愤;第三,奴隶主阶级要求被统治者对进行统治的国家绝对忠诚,勇敢保卫。第一,奴隶主阶级极力维护对奴隶阶级的绝对统治和人身占有关系,26奴隶阶级则在反对奴隶统治的斗争中,形成了顽强勇敢、团结互助的美德。奴隶社会的道德无论是在表现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比原始社会有所进步,而且道德调节的范围晶益扩大。当然与原始社会的道德相比,奴隶社会的道德也有退步的方面。奴隶阶级则在反对奴隶统治的斗争中,形成了顽强27三、封建社会的道德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封建主占有生产资料,并部分地占有农民,封建社会在土地等级制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形成了新的、更加复杂的等级关系,封建地主阶级竭力维护等级森严的纲常秩序,农民阶级对此极力反抗。如此等等就决定了封建社会道德的基本特征:三、封建社会的道德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封建主28第一,要求维护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是封建社会道德的基本原则;第二,确立了一些基本的道德规范,以维护封建宗法等级关系,如“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第三,封建道德具有明显的政治化、宗教化、规范化与理论化。第一,要求维护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是封建社会道德的基本原则;29与封建地主阶级道德相反,农民阶级则反对封建宗法等级制度,要求社会平等,并形成了勤劳节俭、艰苦朴素、救穷周急等优良品质。相比于奴隶社会道德,封建道德又有了很大进步。与封建地主阶级道德相反,农民阶级则反对封建宗30四、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生产资料归资本家所有,工人被迫受资本家剥削,这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道德的基本特征:第一,个人主义是资产阶级道德的基本原则;第二,提倡“自由、平等、博爱、人道主义”等新兴道德;第三,拜金主义是资产阶级道德的主要规范;与资产阶级道德相对立,无产阶级形成了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新兴道德,并代表了人类道德发展的方向。四、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是资本主义31第三节道德发展的规律性从道德的历史发展中,展示出道德在人类生活中千姿百态的表现,透过这些表现,以辩证的、历史的眼光去看,在其背后,存在着深刻的、稳定的、必然的规律。第三节道德发展的规律性32一、道德发展的曲折前进规律道德随社会发展而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有曲折,但总趋势是进步的,因此,曲折前进是人类道德发展的规律。一、道德发展的曲折前进规律道德随社会发33道德的发展过程经过了三个大阶段: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原始社会道德→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对抗社会性的阶级道德→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这就是人类道德发展的辩证过程,这一过程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完全是一致的。道德的发展过程经过了三个大阶段:以公有制为基34第一,道德进步的具体体现:1、道德对社会解放过程和个人自我完善产生的良好作用越来越大;2、道德在社会生活中起作用的范围越来越大;3、个体的道德主体性在道德发展中逐步增强;4、伦理学不断发展,人们对道德的认识越来越明确。第一,道德进步的具体体现:1、道德对社会解放35第二,道德发展中的曲折性及其原因:所谓曲折性是指在道德发展中有时会出现暂时的倒退。道德发展中的曲折性一般出现在社会的急剧变革时期,如新旧社会交替,同一社会内部发生巨大社会变革等。这时,由于社会变动,引起社会的利益关系发生变化,从而引起人群进行分化与重新组合。第二,道德发展中的曲折性及其原因:所谓曲折性36这些反映到道德领域,原来的道德规范必为社会大多数成员所抛弃,而新的道德规范又不会很快,这样就会出现道德领域中的“失范”现象。而“失范”现象必然导致人们行为无规则约束,而缺乏明确规则约束的行为必然会呈现不道德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道德的发展既有进步,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倒退。这一现象完全符合道德发展的曲折前进规律。这些反映到道德领域,原来的道德规范必为社会大37二、道德发展中的批判继承规律道德发展是新道德取代旧道德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是批判(克服)与继承(保留)的辩证统一。通过批判,新道德超越旧道德,获得崭新的性质;通过继承,新道德保留旧道德中优秀的成份,为自己的发展打下基础。二、道德发展中的批判继承规律道德发展是新道德38对中华传统道德的批判继承态度传统道德中的优秀方面:重视人伦关系的和谐相处,如孔子的“仁者爱人”,“五伦: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反对祖国分裂,抵抗外敌侵略的爱国主义传统;重视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强调德治、仁治与个人修身养性;重视道德理想与志向的作用,如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对中华传统道德的批判继承态度传统道德中的优秀方面:39传统道德中的糟粕方面:宗法等级观念;愚忠愚孝观念;压抑个性、保守消极观念;男尊女卑观念;忽视个人的“集体主义”观念。传统道德中的糟粕方面:40介绍郑杭生之“社会学视野下的中国经验”一文的主要内容。1,“中国经验”的实质内容:新型社会主义的不断成长壮大;2,“中国经验”的实际轨迹:从初级发展到科学发展的进程;3,“中国经验”的推进形式: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共同探索;4,“中国经验”的实现途径:体制转轨与结构转型齐头并进;5,“中国经验”的前景展望:人类困境与特殊挑战双重应对。介绍郑杭生之“社会学视野下的中国经验”一文的主要内容。1,“41道德的起源发展及其规律概述课件42复习思考题1、关于道德起源的不同观点。2、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关于道德起源的观点。3、联系实际,如何理解道德随社会发展而发展的规律。4、如何理解道德发展中的曲折前进规律。5、为什么要用批判继承的态度对待中国传统道德?复习思考题1、关于道德起源的不同观点。43演讲完毕,谢谢观看!演讲完毕,谢谢观看!44第二章道德的起源、发展及其规律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道德起源的基本理论,明确道德发展的阶段性及其规律。教学重点:劳动在道德起源中的作用;道德发展的规律性教学难点:道德起源的具体进程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时间:4学时第二章道德的起源、发展及其规律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45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道德的起源第二节道德的历史发展第三节道德发展的规律性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道德的起源46第一节道德的起源一、伦理思想史上关于道德起源的不同观点1、客观唯心主义的道德起源论。这种观点认为道德来源于社会生活之外的客观存在着的“天”、“绝对观念”等。以老子、董仲舒、黑格尔等为代表。2、主观唯心主义的道德起源论。这种观点认为道德起源于人们的内在良心、情感和主观意识,是人天生就有的。以孟子、王阳明、康德等为代表。第一节道德的起源一、伦理思想史上关于道德起源的不同观点473、旧唯物主义的道德起源论。这种观点认为道德是从人的自然本性(趋乐避苦、趋利避害)中引伸出来的,人们追求快乐的欲望是道德的基础。以伊壁鸠鲁、爱尔维修、费尔巴哈等为代表。3、旧唯物主义的道德起源论。这种观点认为道德是从人的自然本性484、进化论的道德起源论。这种观点混淆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把人类道德的起源归结为动物本能(生存竞争、合群、母爱等)的简单延续和进化,认为道德起源于动物界。以达尔文、克鲁泡特金等为代表。4、进化论的道德起源论。这种观点混淆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把495、“神启论”的道德起源论。这种观点认为道德是上帝为人们制定的行为规范,道德起源于上帝,以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为代表。如摩西十戒。5、“神启论”的道德起源论。这种观点认为道德是上帝为人们制定50“摩西十戒”第一戒:除了耶和华以外,不可有別的神。第二戒:禁止崇拜偶像。第三戒:不可妄称上帝的名。第四戒:遵守安息日,奉为圣日。第五戒:孝敬父母。第六戒:不可杀人。第七戒:不可奸淫。第八戒:不可偷盗。第九戒: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第十戒:不可贪婪。“摩西十戒”第一戒:除了耶和华以外,不可有別的神。51上述观点总的来说都是错误的,它们均脱离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来谈论道德的起源问题,是本末倒置的。道德的起源发展及其规律概述课件52二、关于道德起源的基本观点道德是人类的道德,是同人本身、同人的活动、同人的社会属性的发展变化紧密联系着的。因此,研究道德的起源问题,不能求助于上帝、绝对观念、人的良知、人的自然本性、动物的本能等,而应深入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之中,从人的劳动、社会关系、社会利益的矛盾及其解决等角度加以研究。总之,道德起源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它的产生、发展依赖以下三个方面的条件:二、关于道德起源的基本观点道德是人类的道德,531、劳动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前提。劳动是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使人真正人的起点。劳动不但创造了人本身,而且也创造出社会,创造出社会关系,创造出人的道德。劳动成为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前提,这集中体现在以下在几个方面;第一,劳动创造了道德的主体;第二,劳动创造了人对道德的需要;第三,在劳动中形成了道德产生和发展的动力。1、劳动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前提。劳动是把人和542、社会关系是道德起源的直接基础。只有在社会中,发生个人与整体、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之后,只有当人将其合群的本能上升交往关系时,道德才有可能发生。道德从萌芽到形成,是同社会关系的日趋复杂相一致。临时的社会关系(原始社会早期)→稳定的社会关系(原始社会中期以后)。原始的图腾崇拜、风俗习惯→道德。2、社会关系是道德起源的直接基础。只有在社会553、社会意识是道德起源的精神条件。人类社会意识的形成,使人明确认识到活动的环境与对象,并且给活动注入了目的和意图,使活动具有了自觉自为的成分。随着社会关系的复杂,社会交往的频繁,人际交往需要约束个人行为的要求越来越明朗,当这种普遍的、共同的要求经过一定的集中概括,“应该”的要求从一般的价值观念中分离出来,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出现,就形成了比较严格和系统的道德原则和规范。3、社会意识是道德起源的精神条件。人类社会意56在愚昧时代有野蛮时代的早期、中期,道德处于孕育、萌芽状态。当时,萌芽状态的道德与朴素的风俗习惯、自发的宗教、图腾崇拜等混杂在一起,共同构成原始人的社会意识,起着调节原始人社会关系的作用。到了野蛮时代的高级阶段,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两次社会在分工,使当时的社会关系复杂化,并出现了不同的利益群体及不同群体之间的矛盾。在矛盾的产生与解决的多次反复中,原始人逐步确立了比较明确的道德要求,如维护氏族与部落的整体利益、平等、互助、共同劳动等。但是当时的道德是过渡型的,还不具备构成道德的三大要素的全部内容。三、道德起源的具体进程在愚昧时代有野蛮时代的早期、中期,道德处于孕育57
只是到了文明时代以来,由于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及阶级矛盾的出现,真正意义上的道德现象才正式形成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简而言之,道德的起源经历了从萌芽到过渡与正式形成三个阶段。只是到了文明时代以来,由于脑力劳动与体58泸沽湖--东方女儿国泸沽湖--东方女儿国59泸沽湖位于云南宁蒗县与四川盐源县之间,南距宁蒗县城72公里。湖面海拔2685米,面积约48.5平方公里。该湖平均水深40米,最深处达93.5米,这里地处偏僻,人稀少,自然环境破坏较轻,湖光秀丽四时变幻;早晨,朝阳初露,湖水如染,一片金红;太阳徐徐上升,湖周青山,倒映其中,湖水变为翠绿;夕阳西下,风平浪静,又成一片墨绿。夜色幽静,微风柔漫,星星闪动,让你如梦如幻。
摩梭人的变化:一个鲜活例证泸沽湖位于云南宁蒗县与四川盐源县之间,南距宁60泸沽湖素有“东方女儿国”之称,居住湖畔的摩梭人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仍处于原始社会阶段,保留着母系社会男不娶、女不嫁,男女之间建立偶居婚姻关系的走婚习俗,带给人们一种神秘的感觉,并且成为当今世界研究人类社会形态和母系社会婚姻习俗的鲜活材料。泸沽湖素有“东方女儿国”之称,居住湖畔的摩梭61道德的起源发展及其规律概述课件62道德的起源发展及其规律概述课件63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当政府主导下,泸沽湖边的摩梭人开始发展旅游产业。先是一家一户招揽游客,后来由多家联合成立旅游开放公司开展旅游产业。由于旅游产业的发展,原始纯朴的摩棱风俗与伦理道德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当政府主导下,泸沽湖64介绍香港学者周华山
《无夫无父的国度》一书的主要内容从走婚制到一夫一妻制的变化(平等的性观念到性问题上的吃亏与占便宜之不同);从原始的互帮互助到市场化的“利”上往来、公平交易(私有观念的产生与作用);篝火晚会从自娱自乐到取乐客人(原始纯朴的风情到拉客赚钱);从夜不闭户到铁将军把门(开始有了防人之心,人际关系的复杂化)等等。介绍香港学者周华山
《无夫无父的国度》一书的主要内容65总之,由于旅游产业的发展(生产方式的变化)使摩梭人生活方式与伦理道德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一事例足以说明人类的道德起源于社会物质生活,应该从人的劳动、社会关系、社会利益的矛盾及其解决等角度来理解道德的起源问题。而不能求助于上帝、绝对观念、人的良知、人的自然本性、动物的本能等。总之,由于旅游产业的发展(生产方式的变化)使66第二节道德的历史发展
人类的道德是随着历史发展而有规律地向前发展的历史进程,这个慢长的历史进程可以划分为不同阶段。第二节道德的历史发展67一、原始社会的道德原始社会里,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发展比较缓慢,这决定了原始社会的道德有以下特征:第一,维护氏族和部落的整体利益,是原始社会道德的基本原则;第二,维护氏族部落内部的平等,共同劳动,平均分配是原始道德的主要规范;第三,勇敢刚强,吃苦耐劳,是氏族成员推崇的美德。原始道德具有明显的狭隘性、外在性和权威性。英国小说家迪福《鲁滨逊漂流记》中关于野人食人之风的记载。一、原始社会的道德原始社会里,生产力水平低下68二、奴隶社会的道德奴隶社会中,社会主要矛盾是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奴隶主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和大部分的生活资料,而且占有奴隶的人身。奴隶主对奴隶不仅在经济上剥削、政治上压迫,而且在精神上、人身上进行奴役与统治。这种阶级关系决定了奴隶社会道德的基本特征。二、奴隶社会的道德奴隶社会中,社会主要矛盾是69第一,奴隶主阶级极力维护对奴隶阶级的绝对统治和人身占有关系,后者则要进行强烈的反抗(奴隶是奴隶主会说话的工具)。第二,奴隶主鄙视劳动和劳动者,强迫奴隶进行繁重的劳动,不劳而获,纵情享乐;奴隶则辛苦劳动,并对奴隶主不劳而获,纵情享乐的行径满怀强烈的道德义愤;第三,奴隶主阶级要求被统治者对进行统治的国家绝对忠诚,勇敢保卫。第一,奴隶主阶级极力维护对奴隶阶级的绝对统治和人身占有关系,70奴隶阶级则在反对奴隶统治的斗争中,形成了顽强勇敢、团结互助的美德。奴隶社会的道德无论是在表现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比原始社会有所进步,而且道德调节的范围晶益扩大。当然与原始社会的道德相比,奴隶社会的道德也有退步的方面。奴隶阶级则在反对奴隶统治的斗争中,形成了顽强71三、封建社会的道德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封建主占有生产资料,并部分地占有农民,封建社会在土地等级制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形成了新的、更加复杂的等级关系,封建地主阶级竭力维护等级森严的纲常秩序,农民阶级对此极力反抗。如此等等就决定了封建社会道德的基本特征:三、封建社会的道德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封建主72第一,要求维护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是封建社会道德的基本原则;第二,确立了一些基本的道德规范,以维护封建宗法等级关系,如“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第三,封建道德具有明显的政治化、宗教化、规范化与理论化。第一,要求维护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是封建社会道德的基本原则;73与封建地主阶级道德相反,农民阶级则反对封建宗法等级制度,要求社会平等,并形成了勤劳节俭、艰苦朴素、救穷周急等优良品质。相比于奴隶社会道德,封建道德又有了很大进步。与封建地主阶级道德相反,农民阶级则反对封建宗74四、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生产资料归资本家所有,工人被迫受资本家剥削,这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道德的基本特征:第一,个人主义是资产阶级道德的基本原则;第二,提倡“自由、平等、博爱、人道主义”等新兴道德;第三,拜金主义是资产阶级道德的主要规范;与资产阶级道德相对立,无产阶级形成了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新兴道德,并代表了人类道德发展的方向。四、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是资本主义75第三节道德发展的规律性从道德的历史发展中,展示出道德在人类生活中千姿百态的表现,透过这些表现,以辩证的、历史的眼光去看,在其背后,存在着深刻的、稳定的、必然的规律。第三节道德发展的规律性76一、道德发展的曲折前进规律道德随社会发展而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有曲折,但总趋势是进步的,因此,曲折前进是人类道德发展的规律。一、道德发展的曲折前进规律道德随社会发77道德的发展过程经过了三个大阶段: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原始社会道德→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对抗社会性的阶级道德→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这就是人类道德发展的辩证过程,这一过程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完全是一致的。道德的发展过程经过了三个大阶段:以公有制为基78第一,道德进步的具体体现:1、道德对社会解放过程和个人自我完善产生的良好作用越来越大;2、道德在社会生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护理职业安全
- 关+于“三极模式”信息传播格局探微
- 商务西服培训体系构建
- 运输租凭合同协议书
- 车站票款分成协议书
- 买卖车合同正规协议书
- 饭店欠款转让协议书
- 车辆相撞事故协议书
- 解除定向培养协议书
- 公积金信息变更协议书
-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张拉记录
- GB/T 41028-2021航空航天流体系统液压软管、管道和接头组件的脉冲试验要求
- GB/T 28728-2012溶液聚合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SBR)微观结构的测定
- 化工环境保护与及安全技术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 领退转款账户确认书
- 精益生产精管理培训课件
- 监理大纲(综合)
- 钳工技能-刮削与研磨课件
- 浙大中控DCS系统AdvanTrol-Pro软件培训-编程综合编程案例课件
- 第6章职业肿瘤和职业性传染病课件
- 2021版《安全生产法》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