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寄生虫病课件(同名448)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7af7cadbe627b89f42f24f78a839528/b7af7cadbe627b89f42f24f78a8395281.gif)
![食源性寄生虫病课件(同名448)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7af7cadbe627b89f42f24f78a839528/b7af7cadbe627b89f42f24f78a8395282.gif)
![食源性寄生虫病课件(同名448)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7af7cadbe627b89f42f24f78a839528/b7af7cadbe627b89f42f24f78a8395283.gif)
![食源性寄生虫病课件(同名448)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7af7cadbe627b89f42f24f78a839528/b7af7cadbe627b89f42f24f78a8395284.gif)
![食源性寄生虫病课件(同名448)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7af7cadbe627b89f42f24f78a839528/b7af7cadbe627b89f42f24f78a839528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源性寄生虫病防治食源性寄生虫病防治
食源性寄生虫病是指进食生鲜的或未经彻底加热的含有寄生虫虫卵或幼虫或被其污染的食物而感染的一类疾病的总称食源性寄生虫病概念食源性寄生虫病是指进食生鲜的或未经彻底加热的含有寄分类一、鱼源性二、肉源性三、淡水甲壳动物源性四、螺源性五、植物源性分类一、鱼源性鱼源性寄生虫病许多人体寄生虫在生活史过程中以各种鱼类作为中间宿主,在鱼体内可发育为对人体具有感染性的幼虫,人体主要通过生食或半生食含感染期幼虫的鱼肉而感染。
鱼源性寄生虫的中间宿主多为淡水鱼类,少数为海鱼。
引起鱼源性寄生虫病的虫种包括吸虫、绦虫和线虫类,但以吸虫类为主。鱼源性寄生虫病许多人体寄生虫在生活史过程中以各种鱼类常见鱼源性寄生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异形吸虫病棘口吸虫病猫后睾吸虫病麝猫后睾吸虫病东方次睾吸虫病台湾次睾吸虫病异尖线虫病阔节裂头绦虫病颚口线虫病肾膨结线虫病菲律宾毛细线虫病常见鱼源性寄生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
华支睾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在宿主肝内胆管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在我国分布广泛,目前除内蒙古、西藏、青海和宁夏等省(区)外,其他各地均有流行或散发的病例。成虫寄生于人体的肝胆管内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该虫于1874年首次在印度加尔各答一华侨的胆管内发现,1908年才在我国证实该病存在。1975年在我国湖北江陵西汉古尸飞边中发现该虫虫卵,继之在该县战国楚墓古尸种见该虫卵,从而证明华支睾吸虫病在我国至少已有2300年以上历史。华支睾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在宿主肝内病原形态学包括成虫、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和童虫八个阶段成虫:雌雄同体,体形狭长,背腹扁平,前端尖细,后端钝圆,似葵花子仁,大小(10~25)mmX(3~5)mm。在人体内寿命较长,可达15~25年。虫卵:前端窄小,后端钝圆,形似芝麻,黄褐色,大小28umX19um,成熟虫卵内含一毛蚴,为人体寄生虫最小。毛蚴:梨形,前端钝圆,后端较狭窄,体表附有许多纤毛。囊蚴:多为椭圆形,少数为圆形,大小平均为138umX115um。囊壁两层,透明,外层厚,内层薄,内含一迂曲的后尾蚴。口、腹吸盘大小相近,排泄囊较大,呈椭圆形,充满黑色颗粒。病原形态学生活史华支睾吸虫生活史需要三类动物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中型淡水螺类,如豆螺、沼螺,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鱼、虾,终宿主为人和猫、犬等多种哺乳类动物。生活史临床表现轻度感染时可不出现或无明显临床症状;重度感染时在急性期主要是过敏反应和胃肠道不适,包括发热、胃痛、腹胀、食欲不振、肝区痛、血液检查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等。几年后慢性期症状较多,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常见的体征有肝肿大,晚期可出现肝硬化、腹水甚至死亡。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诊断主要结合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流行病学:有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鱼、虾史或有在流行区生活、旅游史。临床表现:急性期有畏寒发热、头痛、恶心、腹胀、腹泻并伴有肝大、黄疸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体征;慢性期可无症状或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实验室检查: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病原学检查:找到虫卵或成虫(确诊依据)诊断与治疗诊断主要结合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诊断与治疗治疗首选吡喹酮,轻度感染者采用总剂量75~90mg/kg,每天2次,连服2天;中、重度感染者总剂量120~180mg/kg,每天3次,连服3天。替代药物:阿苯达唑,剂量8~12mg/kg,每天2次,疗程3~5天。治疗后1个月虫卵未转阴者,再加服1个疗程。诊断与治疗治疗首选吡喹酮,轻度感染者采用总剂量75~90mg肉源性寄生虫病肉源性寄生虫病通常指食入寄生于猪、牛、羊、鸡、鸭、兔和野生动物肌肉中的寄生虫所引起的疾病。常见肉源性寄生虫病包括弓形虫病、旋毛虫病原体、猪带绦虫病、猪囊虫病、牛带绦虫病、曼氏裂头蚴病。肉源性寄生虫病肉源性寄生虫病通常指食入寄生于曼氏裂头蚴病曼氏裂头蚴病是由曼氏裂头蚴寄生于人眼部、皮下组织或脑肾肺等脏器所致的疾病。
人可成为裂头蚴的第二中间宿主,转续宿主或终宿主。
人体感染曼氏裂头蚴病由英国医生Manson于1882年在我国夏门首次发现,此后在亚洲、欧洲、非洲及澳洲陆续被发现。
在我国遍布22个省(区、市)
曼氏裂头蚴病曼氏裂头蚴病是由曼氏裂头蚴寄生于人眼部、病原形态学包括成虫、虫卵、钩球蚴、原尾蚴、裂头蚴五个阶段。成虫:白色带状,体长约60~100cm,宽0.5~0.6cm。主要寄生在犬和猫的小肠内。虫卵:两端稍尖,橄榄形,灰褐色,长52~76um,宽31~44um,一端有卵盖,内含一卵细胞和若干个卵黄细胞。钩球蚴:圆形或椭圆形,直径80~90um,外被一层有纤毛的胚膜,内含六钩蚴。原尾蚴:长椭圆形,前端凹陷,体表两层病原形态学包括成虫、虫卵、钩球蚴、原尾蚴、裂头蚴五个阶段。生活史第一中间宿主:剑水蚤第二中间宿主:蛙(主要)、蛇等生活史第一中间宿主:剑水蚤人体感染方式一、局部敷贴生蛙肉(皮)或蛇肉(皮)二、食入含裂头蚴的生或半生蛙、蛇、鸡、猪肉等三、误食感染原尾蚴的剑水蚤人体感染方式一、局部敷贴生蛙肉(皮)或蛇肉(皮)临床表现严重程度因裂头蚴移行和寄居部位不同而异,潜伏期长短与感染方式有关,直接局部侵入潜伏期短,一般6~12天;吞入者潜伏期长,一至数年不等。临床表现严重程度因裂头蚴移行和寄居部位不同而临床表现一、眼裂头蚴病较常见感染方式:蛙、蛇肉敷贴感染部位:眼睑(最常见)临床表现:眼眶红肿、眼睑下垂、结膜充血、畏光、流泪、疼痛、奇痒、异物感和虫爬感临床表现一、眼裂头蚴病临床表现二、皮下裂头蚴病常见感染方式:裂头蚴直接侵入感染部位:可涉及全身体表各处临床表现:皮下单个或多个游走性结节,大小不一;局部瘙痒和虫爬感,间歇性或持续性疼痛或触痛临床表现二、皮下裂头蚴病临床表现三、口腔颌面部裂头蚴病少见感染方式:蛙肉、蛙皮、蛇肉局部敷贴感染部位:口腔颌面部临床表现:患处红肿热痛和虫爬感,皮下及粘膜下有硬结或条索状体临床表现三、口腔颌面部裂头蚴病临床表现四、脑及中枢系统裂头蚴病较少见,但病情严重,危害大感染部位:顶额叶或额叶为主临床表现:癫痫发作、肢体不自主抽搐、阵发性头痛、昏迷、喷射性呕吐、视物不清、肢体麻木临床表现四、脑及中枢系统裂头蚴病临床表现五、内脏裂头蚴病罕见感染部位:腹腔、膀胱、尿道、卵巢等处临床表现五、内脏裂头蚴病治疗裂头蚴病的治疗依虫体多少和寄生部位而定,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是外科手术治疗;不能手术的可用吡喹酮60~70mg/kg顿服或每天2次,连服2~4天成虫感染:槟榔—南瓜子疗法;或吡喹酮15~25mg/kg顿服治疗裂头蚴病的治疗依虫体多少和寄生部位而定,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淡水甲壳动物源性寄生虫以甲壳动物如蟹、蝲蛄等为中间宿主的寄生虫称为甲壳动物源性寄生虫,可引起并殖吸虫病、新繁睾吸虫病等。流行特征表现为中间宿主的分布与疾病地理分布的一致的,具有地方性的特点。致病特点为误食含有寄生虫幼虫的中间宿主而感染,从而引起机体的机械性损伤、夺取宿主营养、对宿主造成免疫病理损害和神经系统的损伤。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腹泻、贫血、营养不良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是常见现象。淡水甲壳动物源性寄生虫以甲壳动物如蟹、蝲蛄等为中间宿主的寄生并殖吸虫病并殖吸虫病主要是由并殖吸虫童虫、成虫在组织器官中移行、窜扰或定居所致。全世界各地包括亚洲、非洲和美洲的25个国家都有病例报道。我国有27省有并殖吸虫病流行寄生人本的主要为卫氏并殖吸虫、斯氏并殖吸虫并殖吸虫病并殖吸虫病主要是由并殖吸虫童虫、成虫在组织器官中移病原形态学成虫:虫体肥厚,背侧略隆起,腹面扁平,似半粒花生米。虫卵:金黄色,椭圆形,大小(80~118)umX(48~60)um,有一卵盖,卵壳厚薄不一,后端增厚,内含1卵细胞和10多个卵黄细胞。囊蚴:球形或近球形,直径300~400um,两层囊壁。后尾蚴折叠卷曲在囊内,可看见充满黑色颗粒的排泄囊和两侧弯曲的肠管。病原形态学成虫:虫体肥厚,背侧略隆起,腹面扁平,似半粒花生米生活史第一中间宿主:川卷螺类。包括放逸短沟蜷、黑龙江短沟蜷、瘤拟黑螺、斜粒粒蜷等。第二中间宿主:溪蟹、蝲蛄转续宿主:野猪、猴、山羊、鸡、鸭等终宿主:人;肉食哺乳类动物生活史第一中间宿主:川卷螺类。包括放逸短沟蜷、感染方式一、生食或半生食含有并殖吸虫囊蚴的溪蟹、蝲蛄或含童虫的转续宿主(最常见)。二、生饮溪水三、食用被囊蚴污染的食具、手、食物等感染方式一、生食或半生食含有并殖吸虫囊蚴的溪蟹、蝲蛄或含童虫临床表现感染并殖吸虫后,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潜伏期一般为1~12个月,最短数小时,最长10年多。主要由童虫移行、游窜引起,多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症状较复杂。按主要损伤部位可分为胸肺型、肺外型和隐匿感染三种临床表现感染并殖吸虫后,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潜伏期一般为1~1临床表现一、胸肺型主要表现为咳嗽、胸痛、烂桃样血痰,典型的临床症状。临床表现一、胸肺型临床表现二、肺外型1.皮下包块型游走性,单个或多个。大小一般为1cmX2cm,表面皮肤正常,有痒感和刺痛,但无红肿。好发部位:腹壁、胸壁、大腿内侧、臀部临床表现二、肺外型2.腹型由童虫穿过肠壁引起,可造成肠壁损伤,出现腹痛、腹泻及大便出血等症状。腹痛部位不固定,主要为隐痛。在虫体移行过程中,可造成肝脏片状或带状出血性坏死,引起肝大,也可引起肝脏囊肿。2.腹型3.脑型可引起颅内压增高,造成脑组织破坏、脑膜脑炎、蛛网膜下腔出血及癫痫等症状和体征。一般寄居于颅底,以颞叶及枕叶多见3.脑型4.脊髓型少见病变部位多在第十胸椎以下可出现知觉异常如下肢麻木感、刺激感、腰痛、坐骨神经痛,一侧或双侧下肢感觉和运动障碍、排尿和排便困难、大小便失禁,多逐渐加重,最终发生瘫痪4.脊髓型355.肝型主要表现为肝大、肝区疼痛、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升高。355.肝型6.心包型可有心悸气促、肝大、下肢水肿、颈静脉怒张等临床症状,可引起心包积液、心包粘连6.心包型7.眼型可引起眼球凸起、视力障碍、眼球活动受限,也可引起眼睑红肿、疼痛。8.其他型7.眼型三、隐匿感染患者有生食史,血清学检查阳性,血象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但无临床症状。三、隐匿感染诊断与治疗诊断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从痰液或粪检发现并殖吸虫卵或者在皮下包块或其他活体组织及各种体液中发现并殖吸虫虫体或虫卵(确诊依据)诊断与治疗诊断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诊断与治疗首选吡喹酮,剂量75mg/kg分3次服用,连服2天,总剂量150mg/kg。对皮下包块患者主要依靠外科手术治疗诊断与治疗首选吡喹酮,剂量75mg/kg分3次服用,连服2天螺源性寄生虫病以软体动物如螺、牡蛎、蛞蝓等为中间宿主的寄生虫称为螺源性寄生虫,可导致广州管圆线虫、拟裸茎吸虫病、麦地那龙线虫病和日本杯尾吸虫病等。流行特征表现为中间宿主的分布与疾病地理分布的一致的,具有地方性的特点。致病特点为误食含有寄生虫幼虫的中间宿主而感染,从而引起机体的机械性损伤、夺取宿主营养、对宿主造成免疫病理损害和神经系统的损伤。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腹泻、贫血、营养不良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是常见现象。螺源性寄生虫病以软体动物如螺、牡蛎、蛞蝓等为中间宿主的寄生虫广州管圆线虫病广州管圆线虫病是由广州管圆线虫引起的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或脑膜炎为主要特征的寄生虫病。最初在野鼠肺部血管中发现,人畜共患病。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各国和太平洋、印度洋岛屿;于1933年首次在我国广州发现而被命名广州管圆线虫病广州管圆线虫病是由广州管圆线虫引起的以嗜酸性粒终宿主:主要是啮齿类动物,鼠中间宿主:蜗牛、蛞蝓、淡水螺(福寿螺)转续宿主:蛙、蛇、泥鳅、黄鳝、鱼、虾等人不是广州管圆线虫的适宜宿主终宿主:主要是啮齿类动物,鼠生活史生活史流行环节一、传染源感染了本虫的终宿主及体内含感染期虫体的转续宿主鼠是主要传染源二、传播途径软体动物是本病传播中不可缺少的条件。3个重要传播环节:①鼠类和软体动物间的自然循环②鱼、虾、蟹等转续宿主猎食软体动物③软体动物或转续宿主食用频率增加感染方式:①经口感染(主要途径)②接触感染三、易感人群普遍易感流行环节一、传染源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形式多样,症状轻重不一,无特异性。潜伏期约2周,最长36天。感染初期可出现呕吐、腹痛、腹泻,持续数天后可消退;发病时最常见症状为无法忍受的急性剧烈性胀裂性头痛,躯体疼痛及剧烈的触摸痛。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形式多样,症状轻重不一,无特异性。潜伏期约2诊断与治疗广州管圆线虫病原学确诊比较困难,主要依据患者生食螺肉等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辅助检查综合判断。在发病前约1个月内有可疑食物进食史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无特效治疗药物,目前主要应用药物为阿苯达唑。诊断与治疗广州管圆线虫病原学确诊比较困难,主要依据患者生食螺食源性寄生虫病课件(同名448)植物源性寄生虫植物源性寄生是由于生食或半生食含有寄生虫囊蚴的水生植物引起的一类寄生虫病。主要有姜片虫病、片形吸虫病和嗜眼吸虫病等。传播媒介为荸荠、茭白、藕等水生植物。植物源性寄生虫植物源性寄生是由于生食或半生食含有寄生虫囊蚴的谢谢谢谢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主要经营: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等公司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户满意!主要经营: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等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计划书、策划感谢您的观看和下载Theusercandemonstrateonaprojectororcomputer,orprintthepresentationandmakeitintoafilmtobeusedinawiderfield感谢您的观看和下载Theusercandemonstr食源性寄生虫病防治食源性寄生虫病防治
食源性寄生虫病是指进食生鲜的或未经彻底加热的含有寄生虫虫卵或幼虫或被其污染的食物而感染的一类疾病的总称食源性寄生虫病概念食源性寄生虫病是指进食生鲜的或未经彻底加热的含有寄分类一、鱼源性二、肉源性三、淡水甲壳动物源性四、螺源性五、植物源性分类一、鱼源性鱼源性寄生虫病许多人体寄生虫在生活史过程中以各种鱼类作为中间宿主,在鱼体内可发育为对人体具有感染性的幼虫,人体主要通过生食或半生食含感染期幼虫的鱼肉而感染。
鱼源性寄生虫的中间宿主多为淡水鱼类,少数为海鱼。
引起鱼源性寄生虫病的虫种包括吸虫、绦虫和线虫类,但以吸虫类为主。鱼源性寄生虫病许多人体寄生虫在生活史过程中以各种鱼类常见鱼源性寄生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异形吸虫病棘口吸虫病猫后睾吸虫病麝猫后睾吸虫病东方次睾吸虫病台湾次睾吸虫病异尖线虫病阔节裂头绦虫病颚口线虫病肾膨结线虫病菲律宾毛细线虫病常见鱼源性寄生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
华支睾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在宿主肝内胆管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在我国分布广泛,目前除内蒙古、西藏、青海和宁夏等省(区)外,其他各地均有流行或散发的病例。成虫寄生于人体的肝胆管内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该虫于1874年首次在印度加尔各答一华侨的胆管内发现,1908年才在我国证实该病存在。1975年在我国湖北江陵西汉古尸飞边中发现该虫虫卵,继之在该县战国楚墓古尸种见该虫卵,从而证明华支睾吸虫病在我国至少已有2300年以上历史。华支睾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在宿主肝内病原形态学包括成虫、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和童虫八个阶段成虫:雌雄同体,体形狭长,背腹扁平,前端尖细,后端钝圆,似葵花子仁,大小(10~25)mmX(3~5)mm。在人体内寿命较长,可达15~25年。虫卵:前端窄小,后端钝圆,形似芝麻,黄褐色,大小28umX19um,成熟虫卵内含一毛蚴,为人体寄生虫最小。毛蚴:梨形,前端钝圆,后端较狭窄,体表附有许多纤毛。囊蚴:多为椭圆形,少数为圆形,大小平均为138umX115um。囊壁两层,透明,外层厚,内层薄,内含一迂曲的后尾蚴。口、腹吸盘大小相近,排泄囊较大,呈椭圆形,充满黑色颗粒。病原形态学生活史华支睾吸虫生活史需要三类动物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中型淡水螺类,如豆螺、沼螺,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鱼、虾,终宿主为人和猫、犬等多种哺乳类动物。生活史临床表现轻度感染时可不出现或无明显临床症状;重度感染时在急性期主要是过敏反应和胃肠道不适,包括发热、胃痛、腹胀、食欲不振、肝区痛、血液检查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等。几年后慢性期症状较多,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常见的体征有肝肿大,晚期可出现肝硬化、腹水甚至死亡。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诊断主要结合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流行病学:有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鱼、虾史或有在流行区生活、旅游史。临床表现:急性期有畏寒发热、头痛、恶心、腹胀、腹泻并伴有肝大、黄疸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体征;慢性期可无症状或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实验室检查: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病原学检查:找到虫卵或成虫(确诊依据)诊断与治疗诊断主要结合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诊断与治疗治疗首选吡喹酮,轻度感染者采用总剂量75~90mg/kg,每天2次,连服2天;中、重度感染者总剂量120~180mg/kg,每天3次,连服3天。替代药物:阿苯达唑,剂量8~12mg/kg,每天2次,疗程3~5天。治疗后1个月虫卵未转阴者,再加服1个疗程。诊断与治疗治疗首选吡喹酮,轻度感染者采用总剂量75~90mg肉源性寄生虫病肉源性寄生虫病通常指食入寄生于猪、牛、羊、鸡、鸭、兔和野生动物肌肉中的寄生虫所引起的疾病。常见肉源性寄生虫病包括弓形虫病、旋毛虫病原体、猪带绦虫病、猪囊虫病、牛带绦虫病、曼氏裂头蚴病。肉源性寄生虫病肉源性寄生虫病通常指食入寄生于曼氏裂头蚴病曼氏裂头蚴病是由曼氏裂头蚴寄生于人眼部、皮下组织或脑肾肺等脏器所致的疾病。
人可成为裂头蚴的第二中间宿主,转续宿主或终宿主。
人体感染曼氏裂头蚴病由英国医生Manson于1882年在我国夏门首次发现,此后在亚洲、欧洲、非洲及澳洲陆续被发现。
在我国遍布22个省(区、市)
曼氏裂头蚴病曼氏裂头蚴病是由曼氏裂头蚴寄生于人眼部、病原形态学包括成虫、虫卵、钩球蚴、原尾蚴、裂头蚴五个阶段。成虫:白色带状,体长约60~100cm,宽0.5~0.6cm。主要寄生在犬和猫的小肠内。虫卵:两端稍尖,橄榄形,灰褐色,长52~76um,宽31~44um,一端有卵盖,内含一卵细胞和若干个卵黄细胞。钩球蚴:圆形或椭圆形,直径80~90um,外被一层有纤毛的胚膜,内含六钩蚴。原尾蚴:长椭圆形,前端凹陷,体表两层病原形态学包括成虫、虫卵、钩球蚴、原尾蚴、裂头蚴五个阶段。生活史第一中间宿主:剑水蚤第二中间宿主:蛙(主要)、蛇等生活史第一中间宿主:剑水蚤人体感染方式一、局部敷贴生蛙肉(皮)或蛇肉(皮)二、食入含裂头蚴的生或半生蛙、蛇、鸡、猪肉等三、误食感染原尾蚴的剑水蚤人体感染方式一、局部敷贴生蛙肉(皮)或蛇肉(皮)临床表现严重程度因裂头蚴移行和寄居部位不同而异,潜伏期长短与感染方式有关,直接局部侵入潜伏期短,一般6~12天;吞入者潜伏期长,一至数年不等。临床表现严重程度因裂头蚴移行和寄居部位不同而临床表现一、眼裂头蚴病较常见感染方式:蛙、蛇肉敷贴感染部位:眼睑(最常见)临床表现:眼眶红肿、眼睑下垂、结膜充血、畏光、流泪、疼痛、奇痒、异物感和虫爬感临床表现一、眼裂头蚴病临床表现二、皮下裂头蚴病常见感染方式:裂头蚴直接侵入感染部位:可涉及全身体表各处临床表现:皮下单个或多个游走性结节,大小不一;局部瘙痒和虫爬感,间歇性或持续性疼痛或触痛临床表现二、皮下裂头蚴病临床表现三、口腔颌面部裂头蚴病少见感染方式:蛙肉、蛙皮、蛇肉局部敷贴感染部位:口腔颌面部临床表现:患处红肿热痛和虫爬感,皮下及粘膜下有硬结或条索状体临床表现三、口腔颌面部裂头蚴病临床表现四、脑及中枢系统裂头蚴病较少见,但病情严重,危害大感染部位:顶额叶或额叶为主临床表现:癫痫发作、肢体不自主抽搐、阵发性头痛、昏迷、喷射性呕吐、视物不清、肢体麻木临床表现四、脑及中枢系统裂头蚴病临床表现五、内脏裂头蚴病罕见感染部位:腹腔、膀胱、尿道、卵巢等处临床表现五、内脏裂头蚴病治疗裂头蚴病的治疗依虫体多少和寄生部位而定,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是外科手术治疗;不能手术的可用吡喹酮60~70mg/kg顿服或每天2次,连服2~4天成虫感染:槟榔—南瓜子疗法;或吡喹酮15~25mg/kg顿服治疗裂头蚴病的治疗依虫体多少和寄生部位而定,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淡水甲壳动物源性寄生虫以甲壳动物如蟹、蝲蛄等为中间宿主的寄生虫称为甲壳动物源性寄生虫,可引起并殖吸虫病、新繁睾吸虫病等。流行特征表现为中间宿主的分布与疾病地理分布的一致的,具有地方性的特点。致病特点为误食含有寄生虫幼虫的中间宿主而感染,从而引起机体的机械性损伤、夺取宿主营养、对宿主造成免疫病理损害和神经系统的损伤。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腹泻、贫血、营养不良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是常见现象。淡水甲壳动物源性寄生虫以甲壳动物如蟹、蝲蛄等为中间宿主的寄生并殖吸虫病并殖吸虫病主要是由并殖吸虫童虫、成虫在组织器官中移行、窜扰或定居所致。全世界各地包括亚洲、非洲和美洲的25个国家都有病例报道。我国有27省有并殖吸虫病流行寄生人本的主要为卫氏并殖吸虫、斯氏并殖吸虫并殖吸虫病并殖吸虫病主要是由并殖吸虫童虫、成虫在组织器官中移病原形态学成虫:虫体肥厚,背侧略隆起,腹面扁平,似半粒花生米。虫卵:金黄色,椭圆形,大小(80~118)umX(48~60)um,有一卵盖,卵壳厚薄不一,后端增厚,内含1卵细胞和10多个卵黄细胞。囊蚴:球形或近球形,直径300~400um,两层囊壁。后尾蚴折叠卷曲在囊内,可看见充满黑色颗粒的排泄囊和两侧弯曲的肠管。病原形态学成虫:虫体肥厚,背侧略隆起,腹面扁平,似半粒花生米生活史第一中间宿主:川卷螺类。包括放逸短沟蜷、黑龙江短沟蜷、瘤拟黑螺、斜粒粒蜷等。第二中间宿主:溪蟹、蝲蛄转续宿主:野猪、猴、山羊、鸡、鸭等终宿主:人;肉食哺乳类动物生活史第一中间宿主:川卷螺类。包括放逸短沟蜷、感染方式一、生食或半生食含有并殖吸虫囊蚴的溪蟹、蝲蛄或含童虫的转续宿主(最常见)。二、生饮溪水三、食用被囊蚴污染的食具、手、食物等感染方式一、生食或半生食含有并殖吸虫囊蚴的溪蟹、蝲蛄或含童虫临床表现感染并殖吸虫后,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潜伏期一般为1~12个月,最短数小时,最长10年多。主要由童虫移行、游窜引起,多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症状较复杂。按主要损伤部位可分为胸肺型、肺外型和隐匿感染三种临床表现感染并殖吸虫后,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潜伏期一般为1~1临床表现一、胸肺型主要表现为咳嗽、胸痛、烂桃样血痰,典型的临床症状。临床表现一、胸肺型临床表现二、肺外型1.皮下包块型游走性,单个或多个。大小一般为1cmX2cm,表面皮肤正常,有痒感和刺痛,但无红肿。好发部位:腹壁、胸壁、大腿内侧、臀部临床表现二、肺外型2.腹型由童虫穿过肠壁引起,可造成肠壁损伤,出现腹痛、腹泻及大便出血等症状。腹痛部位不固定,主要为隐痛。在虫体移行过程中,可造成肝脏片状或带状出血性坏死,引起肝大,也可引起肝脏囊肿。2.腹型3.脑型可引起颅内压增高,造成脑组织破坏、脑膜脑炎、蛛网膜下腔出血及癫痫等症状和体征。一般寄居于颅底,以颞叶及枕叶多见3.脑型4.脊髓型少见病变部位多在第十胸椎以下可出现知觉异常如下肢麻木感、刺激感、腰痛、坐骨神经痛,一侧或双侧下肢感觉和运动障碍、排尿和排便困难、大小便失禁,多逐渐加重,最终发生瘫痪4.脊髓型895.肝型主要表现为肝大、肝区疼痛、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升高。355.肝型6.心包型可有心悸气促、肝大、下肢水肿、颈静脉怒张等临床症状,可引起心包积液、心包粘连6.心包型7.眼型可引起眼球凸起、视力障碍、眼球活动受限,也可引起眼睑红肿、疼痛。8.其他型7.眼型三、隐匿感染患者有生食史,血清学检查阳性,血象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但无临床症状。三、隐匿感染诊断与治疗诊断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从痰液或粪检发现并殖吸虫卵或者在皮下包块或其他活体组织及各种体液中发现并殖吸虫虫体或虫卵(确诊依据)诊断与治疗诊断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诊断与治疗首选吡喹酮,剂量75mg/kg分3次服用,连服2天,总剂量150mg/kg。对皮下包块患者主要依靠外科手术治疗诊断与治疗首选吡喹酮,剂量75mg/kg分3次服用,连服2天螺源性寄生虫病以软体动物如螺、牡蛎、蛞蝓等为中间宿主的寄生虫称为螺源性寄生虫,可导致广州管圆线虫、拟裸茎吸虫病、麦地那龙线虫病和日本杯尾吸虫病等。流行特征表现为中间宿主的分布与疾病地理分布的一致的,具有地方性的特点。致病特点为误食含有寄生虫幼虫的中间宿主而感染,从而引起机体的机械性损伤、夺取宿主营养、对宿主造成免疫病理损害和神经系统的损伤。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腹泻、贫血、营养不良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可调控辊型四辊液压轧机合作协议书
- 2022-2023学年广西玉林市容县四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 新译林六年级英语上册教案(全册)
- 2025年临时工协议常用版(2篇)
- 2025年二手数控机床买卖合同(2篇)
- 2025年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样本(3篇)
- 2025年人事代理员工劳动合同常用版(4篇)
- 2025年仓储运输合同标准版本(4篇)
- 2025年互联网技术服务合同样本(三篇)
- 专题01 集合、逻辑用语与复数(解析版)
- 2022年湖南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套卷(乡镇卷)2
- 【薪酬】国有企业中长期股权激励课件
- 《新闻摄影教程(第五版)》第三章 新闻摄影工作者的职责与素养
-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第一章观察概述课件
- 化学品防范说明编码
- 高温超高压煤气发电工程技术方案
- 帕金森病(英文版)课件
- 大学普通化学(第七版)课后答案
- 玉米栽培技术(培训)
- 化工企业三违清单不安全安全行为清单
- 解析贝壳找房商业模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