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一)词语解释、文言断句、翻译句子考向探究考向探究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考向探究1考向探究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考向探究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2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3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4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考向1词语解释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通“返”,归还,返回才慢慢地答应(同意)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考向1词5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能力。要调动平时的学习积累,准确解释。(1)题中的“反”是通假字,先明确通哪个字,再理解词语意思;(2)题中的“乃”与“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中的“乃”意思一样,“才”的意思;(3)题中的“徐”古今意义相同,都是“慢慢地”的意思;(4)题中的“许”与“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中的“许”意思一样,“答应”的意思。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解析]6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考向2文言断句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虏中群臣咸不平议羁留使人而虏主不可。//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考向2文7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断句能力。划分句子的节奏,首先要疏通句意,然后根据句意再进行分析判断。“虏中群臣咸不平”的意思是“金国群臣都感到愤懑不平”,应该划开;“议羁留使人”的意思是“商议扣留范成大”,应断开;“而虏主不可”的意思是“金主认为不可以”。这样答案就很明显了。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解析]8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考向3翻译句子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至能遂自为一书,述圣语。范成大于是自己写了一封信,把皇上的话写在上面。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考向3翻9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2)既还,上甚嘉其不辱命。(范成大)回来以后,皇上对他不辱使命大加赞赏。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2)既还10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解答此题,(1)题要抓住关键词“遂”(于是,就)、“书”(书信)等词语正确理解;(2)题主要抓住“甚”(很)、“嘉”(赞赏)等词语准确理解,“既还”省略了主语“范成大”,翻译时要补上,再逐词逐句理解翻译,最后把句子梳理通顺。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解析]11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4.同样是出使,范成大使北,始终“伏地不起”;唐雎使秦,最终“挺剑而起”。你怎样看待他们的行为?请简要分析。(3分)示例:两人都具有勇敢、镇定和自信的性格,都是忠肝义胆(具有爱国情怀),都是英雄,都能不辱使命。只是因为时势不同,任务各异,面对的对象不同,所以采取的方式方法不同而已。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4.同样是12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解答时,在细读本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确范成大是冒着欺罔之罪替皇帝传口谕,而唐雎是在国家存亡的危急关头出使秦国的,他们出使时的时局不同,任务和目的也不相同,所以采取了不同的方法,但都展示了两个人强烈的爱国情怀,以及勇敢、镇定和自信的性格。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解析]13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参考译文】淳熙年间,范成大出使北方,孝宗令(他)口头上奏金主,说黄河以南是宋朝皇陵安葬的地方,希望能返还被侵占的地方。范成大奏请说:“这件事情至关重要,必须要和宰相商量,我把皇上的意思告诉他,商议之后才行。”皇上答应了,不久宰相坚持认为(这件事)不行,但是皇上坚决不收回(这个决定)。范成大于是自己写了一封信,把皇上的话写在上面。(范成大)到达金国,把信收藏在衣袖中。下跪之后递交国书,跪在地上不起。当时的金主是葛王,性情宽容仁慈,传言问使者为何长跪不起。范成大慢慢地从衣袖中抽出书信,说:“我来时,大宋皇帝另外有旨意,难以记载在国书上,让我口述。我用书信记录下来,希望您看一看。”书信呈上之后,大殿上看信的人都变了脸色。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参考译文14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范成大仍然跪在地上。(金主)再次传言:“书信已经看了,你可以去使馆了。”范成大拜了两拜退出来。金国群臣都感到愤懑不平,商议扣留范成大,金主认为不可以。范成大将要返回宋朝时,又上奏说:“皇上令我口头上奏的事情,请在国书中明确地告知,像之前那样讲明,希望不要治我欺罔之罪。”金主答应了他。回信说:“口头上奏的事情,令人非常吃惊,这件事需要仔细思考再处理,我们是讲求信用的国家。”(范成大)回来以后,皇上对他不辱使命大加赞赏。因此多次提升他,后来被重用。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范成大仍然15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一、词语解释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文中的文言现象,包括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所考查词语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联想我们学习过的文言词语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即为正确答案。1.文言实词(1)通假字。在初中学过的文言文中,通假字数量不多,且大部分在注释中已标明,复习时可以根据梳理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应考策略考向探究应考策略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一、词语解释应考策略16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2)一词多义。古汉语中,一个词往往有几个意思,要重点掌握典型的、常见的多义词。理解时要以本义为基础,根据具体的语境去推求某个词的具体含义。复习时,一是注意文言词语的不同意义和不同用法;二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比较分析,掌握一词多义的基本规律,并能在阅读中加以运用。(3)古今异义。文言文古今异义常见有四种情况:①词义的扩大;②词义的缩小;③词义的转移;④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一词,古义是指“妻子与儿女”,今义则专指“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属词义的缩小。古今异义在每篇文言文中已经进行了全面梳理,复习时根据梳理内容识记即可。(4)词类活用。在古汉语里,词类一般是比较固定的,但有些词在特殊情况下,会改变它的词性,起另外一类词的作用。复习时要根据每篇文言文梳理的词类活用进行理解记忆。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2)一词17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2.文言虚词文言虚词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其作用和意义。在解释时,应准确地运用现代汉语中与之相当的字词来替代,借助归类进行比较,掌握各个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一共有20多处用到“而”这个虚词,我们可将其用法归纳为五种,就比较好记了:(1)表示并列关系,如“溪深而鱼肥”;(2)表示承接关系,如“日出而林霏开”;(3)表示修饰关系,如“杂然而前陈者”;(4)表示递进关系,如“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5)表示转折关系,如“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2.文言虚18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二、文言断句1.考点解读这种类型题涉及文字、词义、语法以及古代文化常识,它综合考查了学生的文言语感,是中考文言文命题的一种常见形式。考查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选择题,要求选择朗读停顿的正确或错误项;一种是直接在原句上划分朗读节奏。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二、文言断19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2.应对策略(1)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如“故人具鸡黍”一句,按“二一二”的节奏形式可以划分为:故人/具/鸡黍;也可按“二三”的节奏形式划分为:故人/具鸡黍。(2)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节词,朗读时须停顿。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一句中,“于是”是两个单音节词,不能连读,这句话的节奏应该划分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句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如“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一句中,“若夫”是句首语气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2.应对策20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4)根据古代文化常识,正确划分节奏。如“虞山王毅叔远甫刻”一句中,“虞山”是地名,“甫”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朗读时这句话的节奏应该划分为:虞山/王毅叔远甫/刻。(5)根据语法结构划分节奏。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一句中,“先帝”是主语,“以”是谓语,“臣卑鄙”是宾语,“不”作“以”的状语,故这句话的节奏可以这样划分:先帝/不/以/臣卑鄙。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4)根据21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6)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就是四字骈句,应该两字一顿,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7)根据文意确定停顿。如“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一句,前一个“乐”用作动词,以……为乐;后一个“乐”用作名词,乐趣、快乐。据此,这句话可以这样划分朗读节奏: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6)读骈22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三、翻译句子1.文言文翻译句子的原则信——准确,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达——通畅,语意流畅,没有语病。雅——有文采,符合现代汉语习惯,文笔优美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三、翻译句23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2.文言文翻译句子的方法及示例方法名称方法解释例句分析对把原文中单音节词对译为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如《口技》中“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意”应理解为“心情”,“舒”应理解为“松弛、放松”;另外“少”理解为“稍微”,“稍稍”理解为“渐渐”,在翻译时一定不能丢落。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2.文言文24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25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留人名、地名、书名、物名、年号、国号等要保留。如《岳阳楼记》中“庆历四年春”就可直接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删去掉结构助词、语气助词等不必翻译的词语。如《陋室铭》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中的两个“之”字就不用翻译。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留人名、地26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补文中省略的部分,如主语、介词等,翻译时要补上。如《桃花源记》中“()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翻译时依次要补上:村中人、渔人。调倒装语序的句子,要注意调整语序,使之和现代汉语表达习惯一致。如《曹刿论战》中“何以战”是宾语前置句,翻译时应理解为“以何战”,译为“凭借什么作战”。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补文中省略27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一)词语解释、文言断句、翻译句子考向探究考向探究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考向探究28考向探究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考向探究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29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30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31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考向1词语解释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通“返”,归还,返回才慢慢地答应(同意)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考向1词32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能力。要调动平时的学习积累,准确解释。(1)题中的“反”是通假字,先明确通哪个字,再理解词语意思;(2)题中的“乃”与“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中的“乃”意思一样,“才”的意思;(3)题中的“徐”古今意义相同,都是“慢慢地”的意思;(4)题中的“许”与“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中的“许”意思一样,“答应”的意思。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解析]33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考向2文言断句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虏中群臣咸不平议羁留使人而虏主不可。//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考向2文34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断句能力。划分句子的节奏,首先要疏通句意,然后根据句意再进行分析判断。“虏中群臣咸不平”的意思是“金国群臣都感到愤懑不平”,应该划开;“议羁留使人”的意思是“商议扣留范成大”,应断开;“而虏主不可”的意思是“金主认为不可以”。这样答案就很明显了。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解析]35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考向3翻译句子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至能遂自为一书,述圣语。范成大于是自己写了一封信,把皇上的话写在上面。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考向3翻36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2)既还,上甚嘉其不辱命。(范成大)回来以后,皇上对他不辱使命大加赞赏。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2)既还37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解答此题,(1)题要抓住关键词“遂”(于是,就)、“书”(书信)等词语正确理解;(2)题主要抓住“甚”(很)、“嘉”(赞赏)等词语准确理解,“既还”省略了主语“范成大”,翻译时要补上,再逐词逐句理解翻译,最后把句子梳理通顺。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解析]38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4.同样是出使,范成大使北,始终“伏地不起”;唐雎使秦,最终“挺剑而起”。你怎样看待他们的行为?请简要分析。(3分)示例:两人都具有勇敢、镇定和自信的性格,都是忠肝义胆(具有爱国情怀),都是英雄,都能不辱使命。只是因为时势不同,任务各异,面对的对象不同,所以采取的方式方法不同而已。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4.同样是39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解答时,在细读本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确范成大是冒着欺罔之罪替皇帝传口谕,而唐雎是在国家存亡的危急关头出使秦国的,他们出使时的时局不同,任务和目的也不相同,所以采取了不同的方法,但都展示了两个人强烈的爱国情怀,以及勇敢、镇定和自信的性格。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解析]40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参考译文】淳熙年间,范成大出使北方,孝宗令(他)口头上奏金主,说黄河以南是宋朝皇陵安葬的地方,希望能返还被侵占的地方。范成大奏请说:“这件事情至关重要,必须要和宰相商量,我把皇上的意思告诉他,商议之后才行。”皇上答应了,不久宰相坚持认为(这件事)不行,但是皇上坚决不收回(这个决定)。范成大于是自己写了一封信,把皇上的话写在上面。(范成大)到达金国,把信收藏在衣袖中。下跪之后递交国书,跪在地上不起。当时的金主是葛王,性情宽容仁慈,传言问使者为何长跪不起。范成大慢慢地从衣袖中抽出书信,说:“我来时,大宋皇帝另外有旨意,难以记载在国书上,让我口述。我用书信记录下来,希望您看一看。”书信呈上之后,大殿上看信的人都变了脸色。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参考译文41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范成大仍然跪在地上。(金主)再次传言:“书信已经看了,你可以去使馆了。”范成大拜了两拜退出来。金国群臣都感到愤懑不平,商议扣留范成大,金主认为不可以。范成大将要返回宋朝时,又上奏说:“皇上令我口头上奏的事情,请在国书中明确地告知,像之前那样讲明,希望不要治我欺罔之罪。”金主答应了他。回信说:“口头上奏的事情,令人非常吃惊,这件事需要仔细思考再处理,我们是讲求信用的国家。”(范成大)回来以后,皇上对他不辱使命大加赞赏。因此多次提升他,后来被重用。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范成大仍然42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一、词语解释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文中的文言现象,包括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所考查词语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联想我们学习过的文言词语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即为正确答案。1.文言实词(1)通假字。在初中学过的文言文中,通假字数量不多,且大部分在注释中已标明,复习时可以根据梳理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应考策略考向探究应考策略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一、词语解释应考策略43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2)一词多义。古汉语中,一个词往往有几个意思,要重点掌握典型的、常见的多义词。理解时要以本义为基础,根据具体的语境去推求某个词的具体含义。复习时,一是注意文言词语的不同意义和不同用法;二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比较分析,掌握一词多义的基本规律,并能在阅读中加以运用。(3)古今异义。文言文古今异义常见有四种情况:①词义的扩大;②词义的缩小;③词义的转移;④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一词,古义是指“妻子与儿女”,今义则专指“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属词义的缩小。古今异义在每篇文言文中已经进行了全面梳理,复习时根据梳理内容识记即可。(4)词类活用。在古汉语里,词类一般是比较固定的,但有些词在特殊情况下,会改变它的词性,起另外一类词的作用。复习时要根据每篇文言文梳理的词类活用进行理解记忆。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2)一词44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2.文言虚词文言虚词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其作用和意义。在解释时,应准确地运用现代汉语中与之相当的字词来替代,借助归类进行比较,掌握各个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一共有20多处用到“而”这个虚词,我们可将其用法归纳为五种,就比较好记了:(1)表示并列关系,如“溪深而鱼肥”;(2)表示承接关系,如“日出而林霏开”;(3)表示修饰关系,如“杂然而前陈者”;(4)表示递进关系,如“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5)表示转折关系,如“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2.文言虚45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二、文言断句1.考点解读这种类型题涉及文字、词义、语法以及古代文化常识,它综合考查了学生的文言语感,是中考文言文命题的一种常见形式。考查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选择题,要求选择朗读停顿的正确或错误项;一种是直接在原句上划分朗读节奏。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二、文言断46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2.应对策略(1)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如“故人具鸡黍”一句,按“二一二”的节奏形式可以划分为:故人/具/鸡黍;也可按“二三”的节奏形式划分为:故人/具鸡黍。(2)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节词,朗读时须停顿。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一句中,“于是”是两个单音节词,不能连读,这句话的节奏应该划分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句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如“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一句中,“若夫”是句首语气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2.应对策47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4)根据古代文化常识,正确划分节奏。如“虞山王毅叔远甫刻”一句中,“虞山”是地名,“甫”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朗读时这句话的节奏应该划分为:虞山/王毅叔远甫/刻。(5)根据语法结构划分节奏。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一句中,“先帝”是主语,“以”是谓语,“臣卑鄙”是宾语,“不”作“以”的状语,故这句话的节奏可以这样划分:先帝/不/以/臣卑鄙。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多彩缤纷的自然环境(考点清单)
- 护理人员分级制度
- 中建地下室高大模板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 2024学年上海市某中学高三数学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解析)
- 2024年小学数学五年级数学(北京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二)-3学习任务单
- 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
- 2024至2030年中国复合机组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医学美容科建设规划
- 2024至2030年中国K金镶嵌饰品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高压线入地规划
- 冠脉介入的发展史课件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8
-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基础讲解T
- 流动资金估算表
- 《急危重症护理学》理论考试题库(核心500题)
- 机械加工检验作业指导书
-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耳鼻咽喉科评分标准
- (完整版)大专机电一体化-毕业设计
- 梨树栽培技术讲稿
- 《斜视弱视学》考试备考题库(含答案)
- 员工使用微信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