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3030页,总=sectionpages3030页试卷第=page2929页,总=sectionpages3030页安徽省宣城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一、选择题
1.国家主席习近平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华民族追求伟大复兴的第一步是能够摆脱屈辱站起来。回首往昔,“第一步”实现的标志是()A.中华民国的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三大改造的完成
2.一位农民在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信中的“这个梦想实现了”是因为(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人民公社化 D.农业生产合作化
3.下面这幅宣传图(图中火车运载的是一根玉米长棒)反映的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新中国
A.20世纪四十年代初 B.20世纪五十年代后期
C.20世纪七十年代初期 D.20世纪八十年代后期
4.有人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征文中写道:“在此后的三十年间,从半闭关锁国状态下苏醒的中国快马加鞭追赶世界。如我们追溯新中国融人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我们永远铭记。”文中的“第一扇‘窗’”是指(
)A.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B.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C.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D.开放沿江和边境城市
5.如图是王老师上历史课时给同学们展示的复习提纲。据此判断,他复习的专题是(
)
A.建国后农村政策的新变化 B.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C.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D.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新成就
6.“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期我同胞,终能秉持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之谛,续写协商与对话新页。庶几可告慰先生也。”汪道涵唁辜振甫逝世电文中提及的“九二共识”是指(
)A.和平统一祖国方针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C.加强两岸合作交流D.反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
7.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B.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建立自由贸易区D.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8.2019年4月23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70华诞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了在青岛举行的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活动。下列关于人民海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我国第一支海军部队是华东军区海军B.20世纪70年代,我国海军的装备建设取得重大发展C.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D.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人列
9.“两盒点心跑一天”到20世纪90年代已不再是人们春节拜年的主要形式。1994年,某城从除夕夜7点到初五中午12点,家庭电话通话次数比平日增多了65%左右;1999年,中国电信网上每天至少有四五千封电子贺年邮件接来送往。随着手机的普及,短信、微信拜年成了现阶段人们春节期间拜年的首选。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邮政电信合一时代到来B.电信缩短了人们的心理距离C.改革开放加速了城市化进程D.通信网络发展改变了生活方式
10.“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中国方面重申自己的立场: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求同存异的精神B.推动了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C.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D.台湾问题是影响中美关系的关键问题
11.2019年4月25日到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4月28日,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延庆开幕: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2019年四五月间中国最重大的主场外交。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成就斐然。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的是
①参加日内瓦会议
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④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⑤中美建交
⑥中日建交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⑥ D.④⑤⑥
12.社会发展需要正能量。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等人身上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A.国际主义 B.无私奉献 C.救亡图存 D.居安思危
13.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说:“朝鲜战争给毛泽东以无可比拟的机会,在爱国主义的基础上团结中国人民来支持新的和尚未经考验的革命政权。在斗争中所达到的爱国主义的一致给毛泽东以极大的帮助……使军队团结一致,使刚冒头的地方主义不能发展。”这段材料主要说明抗美援朝战争(
)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打击了美国的霸权主义 D.鼓舞了社会主义的力量
1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以下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②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③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
④确立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5.1954年9月,王爷爷作为一名人民代表,到北京参加一次全国性的重要会议。他亲历的活动是(
)A.听取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B.决定《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C.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D.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6.历史学习小组准备建立一个有关“抗美援朝”的专题网站,请你为这专题网站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B.打土豪,分田地C.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17.邓小平在1984年5月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其含义是(
)A.中国不支持美国,也不支持苏联B.中国不支持苏联,也无需苏联支持C.中、美、苏要友好平等D.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18.按照中国古代常用的干支纪年法(六十年为一甲子,周而复始),20世纪有两个辛亥年,其中一个发生了辛亥革命,另一个在辛亥年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东方红1号”升空 B.西藏和平解放
C.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和平方法”指的是(
)A.实行股份制 B.廉价收购 C.赎买政策 D.无偿没收
20.下图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是A. B.
C. D.
二、填空题
祖国的发展是循环渐进的,一步一个脚印。(1)________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2)________标志着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3)________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4)________标志着我国存在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的终结。
民主政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________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2)195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________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3)新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________政策,成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4)根据“一国两制”科学构想,我国在回归后的香港和澳门设立________。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1)1945年,中共七大把________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2)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________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3)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________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它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4)2012年,中共十八大把________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三、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文化成就非凡、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并加以改正。(1)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举国欢庆。(2)2015年,屠呦呦因研制抗生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3)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4)2003年10月,航天员翟志刚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四、综合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78年,安徽省遇到百年不遇的大旱。为了吃饱肚皮,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契约。
材料二:下列表格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统计表。(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制表)
表1:1980年和2017年北、上、广、深GDP对比(单位:亿元)城市
年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1980年139311572.72017年28000.430133.8621503.1522438.39
表2:1980年和2017年北、上、广、深人均GDP对比(单位:元)
城市
年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1980年1544272511608352017年129000124600153118183645
材料三:他和同事们找到了一条强国富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的根本转型,不论在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的治理结构和社会。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称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傅高义《邓小平时代》(1)根据材料一判断,该事件后来促成了中央政府哪项有关农村的改革措施?说说给中国带来的变化。(2)分析材料二统计表回答,深圳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人均GDP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如此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三中“强国富民”道路的名称,并回答邓小平引领的中国经济的“根本转型”指的是什么?(4)通过上述材料你应该懂得什么样的道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在毛泽东等共产党人的领导下,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而挽救社会主义的邓小平找到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道路。——摘编自《复兴之路》解说词材料二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缺点,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面前,使它像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毛泽东选集》材料三
中共八大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材料四
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央电视台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解说词材料五
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共“一大”召开的重大意义。材料中“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道路”是指什么道路?(2)材料二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归纳指出,中共八大和十九大对当时国内主要矛盾的分析有何相同之处。(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性事件。
(5)邓小平理论在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为什么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八(2)班同学开展以“总理在我心中”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请你也来参与。
(众望所归担重任)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前,斯大林和米高扬曾说过:”你们在筹建政府方面不会有麻烦,因为你们有现成的一位总理,周恩来。你们到哪里去找这样好的总理呢?”(1)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的是哪次会议?
(外交风云显睿智)
材料二
1954年6月,周恩来访问印度,同印度总理尼赫鲁进行了会晤。周恩来发表了重要讲话:“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尼赫鲁十分赞成周思来的看法,欣然与周思来发表了联合声明。(2)材料二反映了新中国外交的哪一重大原则?它的提出和倡导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材料三
周恩来健步走上讲台,平静地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求异的。”(3)材料三所述是周恩来在哪次会议上的举动?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什么重要方针?它的提出有什么重大影响?
(面对总理我想说)(4)图是位于梅园新村纪念馆庭院中周恩来总理的全身铜像。作为这次“总理在我心中”系列教育活动的参与者,面对周恩来总理的高大铜像,你最想说些什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安徽省宣城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答案】B【考点】新中国成立【解析】本题以中华民族追求伟大复兴的第一步是能够摆脱屈辱站起来为切入点,考查新中国成立。【解答】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的胜利;标着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因此中华民族追求伟大复兴的第一步是能够摆脱屈辱站起来,“第一步”实现的标志是新中国成立。2.【答案】A【考点】土地改革【解析】本题考查对土地改革的认识。【解答】题文中农民给毛主席写信的内容,可判断是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联系所学可知,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使农民获得土地的梦想得以实现,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3.【答案】B【考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题目中的宣传图中火车运载的是一根玉米长棒,大跃进片面追求工农业建设的高速度,表现在工业上要求钢产量翻一番,提出
赶超英国的口号,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大练钢铁运动,表现在农业上就是虚报农作物产量,过分夸大了农作物的产量,1958年是
19世纪50年代后期。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4.【答案】A【考点】对外开放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经济特区相关史实的准确认识。【解答】解题时抓住“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联系已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其中深圳是最早经济特区。
故选A。
5.【答案】B【考点】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解析】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解答】由题意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中共十三大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据此制定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的南方讲话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再次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对市场经济作出精辟的分析。邓小平理论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指导党和人民成功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为我们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崭新局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故选B。
6.【答案】B【考点】祖国统一大业【解析】本题考查了九二共识的含义。【解答】题目直接设问考查“九二共识”是指,1992年,台湾“海基会”和大陆“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故选B。
7.【答案】B【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相关史实,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1984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关键推动了国有企业的快速发展;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不仅解放了人民的思想而且成为加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动力;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搭建了更好地平台,故B正确。
故选B。8.【答案】C【考点】陆、海、空军和导弹部队的发展【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建立。因此关于
人民海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关于人民海军的
说法是正确的,但是不符合题意。故选C.9.【答案】D【考点】网络媒介的优势通讯工具的进步【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通讯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我国互联网发展的过程和影响来分析。【解答】人们由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串门拜年方式到之后的用电话、电子邮件、短信和微信等拜年方式,这是由于网络通信手段的发达导致的,所以D符合题意;
邮政与电信合一的时代是在1949年开始的,故排除A;
电信缩短的不是人们的心理距离而是人们交流的空间距离,故排除B;
题干说的现象不仅仅是在城市,也发生在农村,所以与城市化关系不大,故排除C。
故选D。10.【答案】B【考点】中美建交【解析】本题考查了中美关系及台湾问题。【解答】“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中国方面重申自己的立场: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题干材料出自1972年发表的《中美联合公报》,而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在1971年。故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推动了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故选B。
11.【答案】D【考点】中美建交中日建交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因此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成就是④③⑥。选项D符合题意;①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
,②1953年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1955年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可知○②③,不符合题意,可排除。因此只有选项D符
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12.【答案】B【考点】社会主义建设英雄模范人物新中国探索时期的建设成就【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都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模范人物,他们身上的精神更多的是体现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无
私奉献的精神,ACD项与当时的时代背景不符。故选B。13.【答案】A【考点】抗美援朝【解析】本题考查抗美援朝战争。【解答】解答本题把握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支持新的和尚未经考验的革命政权”“在斗争中所达到的爱国主义的一致给毛泽东以极大的帮助……使军队团结一致,使刚冒头的地方主义不能发展”,由此不难判断,这里描述的是抗美援朝战争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故选A。
14.【答案】C【考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相关知识的掌握。【解答】据题干“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故选C。15.【答案】D【考点】“一五”计划【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解答】试题1954年9月,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故选D。16.【答案】D【考点】抗美援朝【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选项D符合题意;红军不怕远征难,与红军长征相关,A排除;八七会议后,中共将“打土豪、分田地”确立为土地
革命的核心内容,B排除;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C排除。故选D.17.【答案】D【考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的外交政策。【解答】由材料“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这反映出了新中国在国际关系中不利用其他国家,也不允许其他国家利用的立场,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故选D。
18.【答案】D【考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解析】本题考查了辛亥革命和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时间。【解答】题干材料说明了中国古代常用的干支纪年法(六十年为一甲子,20世纪有两个辛亥年,其中一个发生了辛亥革命,设问考查另一个在辛亥年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辛亥革命是在1911年爆发的,1911+60=1971.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19.【答案】C【考点】三大改造【解析】本题考查三大改造。【解答】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实行公私合营,在改造过程中,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这种改造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故选C。20.【答案】C【考点】国民经济的调整【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依据题干”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是”,结合所学知识,1958年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1959~1961年出现三
年经济困难,因此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先是急剧下降,但是60年代初党和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部分纠正左倾错误,使国
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1965年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因此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又逐渐回升,四幅图片中显然只有C与
1959~1964年相对应。故选C.二、填空题【答案】(1)西藏的和平解放(2)一五计划完成(3)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4)土地改革【考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因此填写西藏的和平解放。(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因此填写一五计划完成。(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
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新时期。因此填写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
,成为土地的主人。因此填写土地改革。【答案】(1)《共同纲领》(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民族区域自治(4)特别行政区【考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一国两制”的构想及影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
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因此填写《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制定并通
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因此填写人
民代表大会制度。(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
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因此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因此填写民族区域自治。(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依据这一构想,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
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在回归后的香港和澳门设立特别行政区。因此填写特别行政区。【答案】(1)毛泽东思想(2)邓小平理论(3)三个代表思想(4)科学发展观【考点】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中共十六大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共七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1)1945年,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和统一。因此填写毛泽东思想。(2)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因此填写邓小平理论。(3)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它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因此填写三个代表思想。(4)2012年,中共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填写科学发展观。三、判断题【答案】(1)判断:错误;改正:把“氢弹”改为“原子弹”(2)判断:错误;改正:把“抗生素类药物”改为“青蒿素”(3)判断:正确(4)判断:错误;改正:把“翟志刚”改为“杨利伟”【考点】航天技术的发展“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举国欢庆。因此错误,将“氢弹”改为“原子弹”。(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因此错误,将“抗生素类药物”改为“青蒿素”。(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因此是正确的。(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因此错误,将“翟志刚”改
为“杨利伟”。四、综合题【答案】(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农民的责、权、利结合起来,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农民实现了丰衣足食的小康生活。(2)由落后的小城镇发展成繁华的现代化城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深圳建立了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3)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根本转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是正确的,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改革要关注民生;改革离不开英雄人物的推动。【考点】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对外开放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解答】(1)材料反映的是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包产到户”,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农民的责、权、利结合起来,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农民实现了丰衣足食的小康生活。(2)据材料二统计表可知,深圳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人均GDP发生的变化是1980年深圳的(GDP)和人均GDP在4个一线城市中均居末位,但到2017年GDP居第三位,人均GDP居首位。
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的设立,深圳由落后的小城镇发展成繁华的现代化城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深圳建立了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3)据材料“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成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富国强民”道路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引领的中国经济的“根本转型”指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本小问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例如: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是正确的,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改革要关注民生;改革离不开英雄人物的推动。【答案】(1)意义: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事件:抗日战争。
根本原因: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或进行全民族抗战。(3)相同之处:人民日益增长的经济文化和生活需要同现实发展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答“供不应求”也可以,意思相近即可)(4)标志:三大改造的完成。(5)会议:中共十五大。
原因:第一次系统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问题;或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考点】中共一大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中共八大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三大改造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历史意义七七事变和日本全面侵华【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十一届三中全会。(2)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3)本题主要考查建设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4)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的作用的相关知识。(5)本题主要考查邓小平理论的相关知识。【解答】(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材料中“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道路”是指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次伟大转折,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2)据材料二“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可知,该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一建《机电工程管理与实务》考试易错知识点梳理试卷
- 2024年份2月份携程平台客房销售气味管理附加协议
- 2024年份5月份采矿权转让涉及火山活跃区监测附录
- 宾西锅炉、汽轮机施工组织设计
- 2025年度市场营销专员劳动合同模板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单元测评试题及答案(全册)
- 2025年鹤岗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下载
- 2025年贵阳货运从业资格证答题软件
- 蛋白质降解思政点
-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生活哲学
- 中小学国家教育智慧平台
- 生产车间5S管理制度
- 2025交管12123学法减分考试题库和答案
- T-JDFA 02-2024 江苏省转型融资主体认定评价标准
- 2025年开封大学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汇编
- 2023学年杭州市余杭区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 贵州省县中新学校计划项目2025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 2023-2024年护师类之护师初级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
- 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
- 演员经纪合同法律风险-洞察分析
- 综合实践项目 制作细胞模型 教学实录-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