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气散-脉因证治卷下-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1页
顺气散-脉因证治卷下-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2页
顺气散-脉因证治卷下-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3页
顺气散-脉因证治卷下-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4页
顺气散-脉因证治卷下-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30顺气散_脉因证治卷下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顺气散_脉因证治卷下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 11. 原方 121.1. 组成:川朴1两,大黄4两,枳壳2钱,赤芍药。 121.2. 功效:消中能食,小便赤。 121.3. 来源:《脉因证治》卷下。 121.4. 以下方剂相似度只按组成计算,不计剂量。 122. 相似度50%:厚朴半夏汤 122.1. 组成: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1两,半夏(汤洗7遍,焙)1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大黄(锉)2两。 122.2. 原方对照:川朴1两,大黄4两,枳壳2钱,赤芍药。 122.3. 加:厚朴、半夏 122.4. 减:川朴、赤芍药 122.5. 功效:伤寒大便不通,呕吐。 122.6. 来源:《圣济总录》卷二十六。 123. 相似度50%:鳖甲丸 123.1. 组成:鳖甲(去裙襕,醋炙)3两,枳壳(去瓤,麸炒)3两,大黄(锉,炒)1两,白芍药1两半。 123.2. 原方对照:川朴1两,大黄4两,枳壳2钱,赤芍药。 123.3. 加:鳖甲、白芍药 123.4. 减:川朴、赤芍药 123.5. 功效:虚劳羸瘦,癖块不消。 133.6. 来源:《圣济总录》卷九十一。 134. 相似度50%:木贼散 134.1. 组成:木贼2两(锉),枳壳(去瓤,麸炒,锉)2两,干姜(炮,锉)1两,大黄(锉)1分。 134.2. 原方对照:川朴1两,大黄4两,枳壳2钱,赤芍药。 134.3. 加:木贼、干姜 134.4. 减:川朴、赤芍药 134.5. 功效:肠风多年不瘥,下血不止。 134.6.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四三。 135. 相似度50%:麻仁丸 135.1. 组成:麻仁(研)半两,枳壳(炙)半两,人参半两,大黄半两。 135.2. 原方对照:川朴1两,大黄4两,枳壳2钱,赤芍药。 135.3. 加:麻仁、人参 135.4. 减:川朴、赤芍药 135.5. 功效:产后血水俱下,肠胃虚竭,津液不足,大便秘涩,腹中闷胀者。 135.6. 来源:《产育宝庆集》卷上。 136. 相似度50%:立消散 136.1. 组成:赤芍药、赤小豆、枳壳(麸炒,去瓤)等分。 136.2. 原方对照:川朴1两,大黄4两,枳壳2钱,赤芍药。 146.3. 加:赤小豆 146.4. 减:川朴、大黄 146.5. 功效:小儿阴肿胀痛。 146.6. 来源:《杨氏家藏方》卷十九。 147. 相似度50%:宽热饮 147.1. 组成:枳壳1两(去瓤,锉片,用巴豆15粒,作二边去壳膜心,同炒枳壳至微黄色,去巴豆片),大黄1两,粉草7钱半,元明粉2钱半。 147.2. 原方对照:川朴1两,大黄4两,枳壳2钱,赤芍药。 147.3. 加:粉草、元明粉 147.4. 减:川朴、赤芍药 147.5. 功效:小儿伏热在里,风痰壅满,气促昏闷;或脾胃停滞,日久饮食减少,面黄脉实,发热无时者。 147.6. 来源:《活幼心书》卷下。 148. 相似度50%:宽热散 148.1. 组成:枳壳1两,大黄2两,朴消(研)、甘草半两(炙)。 148.2. 原方对照:川朴1两,大黄4两,枳壳2钱,赤芍药。 148.3. 加:朴消、甘草 148.4. 减:川朴、赤芍药 148.5. 功效:小儿惊风潮热,客忤疳积。 158.6. 来源:《普济方》卷三七四引《傅氏活婴方》。 159. 相似度50%:枯痔宽肠方 159.1. 组成:大黄(湿纸煨)1两,枳壳(去瓤,炒)1两,当归(酒洗)1两。 159.2. 原方对照:川朴1两,大黄4两,枳壳2钱,赤芍药。 159.3. 加:当归 159.4. 减:川朴、赤芍药 159.5. 功效:痔漏。 159.6. 来源:《济阳纲目》卷九十五。 1510. 相似度50%:黄芩散 1510.1. 组成:黄芩半两,枳壳半两(去瓤,麸炒),大黄半两,大腹子半两。 1510.2. 原方对照:川朴1两,大黄4两,枳壳2钱,赤芍药。 1510.3. 加:黄芩、大腹子 1510.4. 减:川朴、赤芍药 1510.5. 功效:伤寒5-6日,大便不通,热燥闷乱。 1510.6. 来源:《卫生总微》卷七。 1511. 相似度50%:黄连丸 1511.1. 组成:黄连2两,赤茯苓1两,赤芍药1两,枳壳1两。 1511.2. 原方对照:川朴1两,大黄4两,枳壳2钱,赤芍药。 1611.3. 加:黄连、赤茯苓 1611.4. 减:川朴、大黄 1611.5. 功效:酒痢便血,酒后呕逆恶心,不思饮食。 1611.6. 来源:《医方类聚》卷一四一引《王氏集验方》。 1612. 相似度50%:润肠丸 1612.1. 组成:麻黄(炒)半两,枳壳(炒)半两,大黄(蒸)、乳香1两。 1612.2. 原方对照:川朴1两,大黄4两,枳壳2钱,赤芍药。 1612.3. 加:麻黄、乳香 1612.4. 减:川朴、赤芍药 1612.5. 功效:三焦不顺,五脏不和,风结肠胃,津液枯燥,大肠壅滞,及产后津液暴竭,肠胃热涩,而致大便闭者。 1612.6. 来源:《普济方》卷三二一。 1613. 相似度50%:厚朴丸 1613.1. 组成: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透)2两,大麻仁(研)2两,大黄(锉,炒)2两,枳壳(去瓤,炒)2两。 1613.2. 原方对照:川朴1两,大黄4两,枳壳2钱,赤芍药。 1613.3. 加:厚朴、大麻仁 1613.4. 减:川朴、赤芍药 1613.5. 功效:大肠虙瘕,秘涩不通,及一切热壅。 1713.6. 来源:《圣济总录》卷五十。 1714. 相似度50%:润肠丸 1714.1. 组成:大黄(湿纸裹煨,锉细)、枳壳(去瓤,麸炒),当归(去芦)各等分。 1714.2. 原方对照:川朴1两,大黄4两,枳壳2钱,赤芍药。 1714.3. 加:当归 1714.4. 减:川朴、赤芍药 1714.5. 功效:痔疮已用枯药,痔将焦枯,粪门急迫,恐大便坚实难出者。 1714.6. 来源:《魏氏家藏方》卷七引《李防御五痔方》。 1715. 相似度50%:调胃承气汤 1715.1. 组成:大黄3钱(酒制),元明粉1钱5分,甘草1钱,枳壳1钱5分。 1715.2. 原方对照:川朴1两,大黄4两,枳壳2钱,赤芍药。 1715.3. 加:元明粉、甘草 1715.4. 减:川朴、赤芍药 1715.5. 功效:牙衄,阳明壅塞盛之甚,口渴便秘而衄不止者。 1715.6. 来源:《外科证治全书》卷二。 1716. 相似度50%:调胃承气汤 1716.1. 组成:大黄、枳壳、厚朴、甘草。 1716.2. 原方对照:川朴1两,大黄4两,枳壳2钱,赤芍药。 1816.3. 加:厚朴、甘草 1816.4. 减:川朴、赤芍药 1816.5. 功效:伤寒阴厥。用温复阳太过,不耐辛温,胃热谵语。 1816.6. 来源:《伤寒大白》卷四。 1817. 相似度50%:地榆饮 1817.1. 组成:地榆3分,甘草2分,赤芍药(炒)2分,枳壳2分。 1817.2. 原方对照:川朴1两,大黄4两,枳壳2钱,赤芍药。 1817.3. 加:地榆、甘草 1817.4. 减:川朴、大黄 1817.5. 功效:小儿冷热痢,腹痛下痢赤白频并。 1817.6. 来源:《保婴撮要》卷七。 1818. 相似度50%:当归散 1818.1. 组成:当归(锉,微炒)半两,枳壳(麸炒微黄,去瓤)半两,赤芍药半两,川大黄(锉,微炒)半两。 1818.2. 原方对照:川朴1两,大黄4两,枳壳2钱,赤芍药。 1818.3. 加:当归、川大黄 1818.4. 减:川朴、大黄 1818.5. 功效:小儿冷热不调,腹内多痛。 1818.6. 来源:《圣惠》卷八十三。 1919. 相似度50%:大黄汤 1919.1. 组成:大黄(锉,炒)1两,木香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 1919.2. 原方对照:川朴1两,大黄4两,枳壳2钱,赤芍药。 1919.3. 加:木香 1919.4. 减:川朴、赤芍药 1919.5. 功效:厌黄。病人四肢烦疼,手足无力,吐逆不下饮食,渐渐瘦弱。 1919.6. 来源:《圣济总录》卷六十一。 1920. 相似度50%:大黄汤 1920.1. 组成:大黄、枳壳。 1920.2. 原方对照:川朴1两,大黄4两,枳壳2钱,赤芍药。 1920.3. 减:川朴、赤芍药 1920.4. 功效:胎前大便不通。 1920.5. 来源:《经验女科》。 1921. 相似度50%:大干葛汤 1921.1. 组成:干葛、石膏、大黄、枳壳。 1921.2. 原方对照:川朴1两,大黄4两,枳壳2钱,赤芍药。 1921.3. 加:干葛、石膏 1921.4. 减:川朴、赤芍药 2021.5. 功效:头痛,手足多汗,大便不行,脐腹胀满。 2021.6. 来源:《伤寒大白》卷二。 2022. 相似度50%:赤芍药汤 2022.1. 组成:赤芍药1两,生干地黄(焙)1两,大黄半两(锉,炒),甘草(炙)半两。 2022.2. 原方对照:川朴1两,大黄4两,枳壳2钱,赤芍药。 2022.3. 加:生干地黄、甘草 2022.4. 减:川朴、枳壳 2022.5. 功效:脾瘅脏热,唇焦口气,引饮不止。 2022.6. 来源:《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2023. 相似度50%:承气泻胃厚朴汤 2023.1. 组成: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3分,大黄(锉,炒)2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甘草(炙)半两。 2023.2. 原方对照:川朴1两,大黄4两,枳壳2钱,赤芍药。 2023.3. 加:厚朴、甘草 2023.4. 减:川朴、赤芍药 2023.5. 功效:胃实腹胀,水谷不消,溺黄体热,鼻塞衄血,口喎唇紧,关格不通,大便苦难。 2023.6. 来源:《圣济总录》卷九十七。 2124. 相似度50%:缓攻汤 2124.1. 组成:白芍1两,枳壳5分,大黄1钱,槟榔5分。 2124.2. 原方对照:川朴1两,大黄4两,枳壳2钱,赤芍药。 2124.3. 加:白芍、槟榔 2124.4. 减:川朴、赤芍药 2124.5. 功效:大肠湿热痢疾。 2124.6. 来源:《辨证录》卷七。 2125. 相似度50%:小黄芩汤 2125.1. 组成:黄芩(去黑心)1两,大黄(锉,炒)2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大腹(锉,醋炒)1两。 2125.2. 原方对照:川朴1两,大黄4两,枳壳2钱,赤芍药。 2125.3. 加:黄芩、大腹 2125.4. 减:川朴、赤芍药 2125.5. 功效:伤寒8-9日,大便不通,心神闷乱。 2125.6. 来源:《圣济总录》卷二十一。 2126. 相似度50%:枳壳丸 2126.1. 组成:枳壳(去瓤,麸炒)1两半,大黄(微炒)2两半。 2126.2. 原方对照:川朴1两,大黄4两,枳壳2钱,赤芍药。 2226.3. 减:川朴、赤芍药 2226.4. 功效:妊娠大便结塞不通,脐腹硬胀,不能安卧,气上喘逆。 2226.5.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七。 2227. 相似度50%:枳壳丸 2227.1. 组成:木香3钱,枳壳(麸炒)1两,麻仁(炒黄)1两,大黄1两。 2227.2. 原方对照:川朴1两,大黄4两,枳壳2钱,赤芍药。 2227.3. 加:木香、麻仁 2227.4. 减:川朴、赤芍药 2227.5. 功效:产后大小便涩滞,及饭食不化。 2227.6. 来源:《卫生宝鉴》卷十八。 2228. 相似度50%:枳壳汤 2228.1. 组成:枳壳1钱,大黄1钱,甘草5分。 2228.2. 原方对照:川朴1两,大黄4两,枳壳2钱,赤芍药。 2228.3. 加:甘草 2228.4. 减:川朴、赤芍药 2228.5. 功效:麻疹便闭。 2228.6. 来源:《一盘珠》卷十。 2229. 相似度50%:枳壳汤 2329.1. 组成:枳壳(去瓤,麸炒)5两,栀子仁7个,豉(微炒)2合,大黄(锉,炒)2两。 2329.2. 原方对照:川朴1两,大黄4两,枳壳2钱,赤芍药。 2329.3. 加:栀子仁、豉 2329.4. 减:川朴、赤芍药 2329.5. 功效:乳石发动,干呕。 2329.6.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八四。 2330. 相似度50%:枳壳散 2330.1. 组成:紫草、枳壳、生地、大黄。 2330.2. 原方对照:川朴1两,大黄4两,枳壳2钱,赤芍药。 2330.3. 加:紫草、生地 2330.4. 减:川朴、赤芍药 2330.5. 功效:痘欲回未回,壮热不退,痰实烦闷,大便坚实,卧则哽气者。 2330.6. 来源:《治痘全书》卷十四。 2331. 相似度50%:枳壳散 2331.1. 组成:紫草、枳壳、生地、大黄。 2331.2. 原方对照:川朴1两,大黄4两,枳壳2钱,赤芍药。 2331.3. 加:紫草、生地 2331.4. 减:川朴、赤芍药 2431.5. 功效:痘疹,大热毒盛者。 2431.6. 来源:《痘疹会通》卷四。 2432. 相似度50%:枳壳大黄汤 2432.1. 组成:大黄、枳壳、桔梗、甘草。 2432.2. 原方对照:川朴1两,大黄4两,枳壳2钱,赤芍药。 2432.3. 加:桔梗、甘草 2432.4. 减:川朴、赤芍药 2432.5. 功效:燥伤气分,下利白积,腹中作痛,脉洪数。 2432.6. 来源:《症因脉治》卷四。 2433. 相似度50%:枳壳大黄汤 2433.1. 组成:枳壳1钱半,槟榔1钱,厚朴1钱,大黄壮实者5-7钱,虚人3-4钱。 2433.2. 原方对照:川朴1两,大黄4两,枳壳2钱,赤芍药。 2433.3. 加:槟榔、厚朴 2433.4. 减:川朴、赤芍药 2433.5. 功效:痢初1-2日,元气未虚。 2433.6. 来源:《医便》卷二。 2434. 相似度50%:栀子汤 2434.1. 组成:山栀子仁半两,枳壳(去瓤,麸炒)1分,大黄(锉,炒)1两。 2534.2. 原方对照:川朴1两,大黄4两,枳壳2钱,赤芍药。 2534.3. 加:山栀子仁 2534.4. 减:川朴、赤芍药 2534.5. 功效:黄疸,心中懊憹,烦热。 2534.6. 来源:《圣济总录》卷六十。 2535. 相似度50%:牛黄散 2535.1. 组成:牵牛1两,大黄1两,枳壳5钱(巴豆9粒同炒,即去巴豆),甘草3钱。 2535.2. 原方对照:川朴1两,大黄4两,枳壳2钱,赤芍药。 2535.3. 加:牵牛、甘草 2535.4. 减:川朴、赤芍药 2535.5. 功效:撮口。 2535.6. 来源:《幼科指掌》卷三。 2536. 相似度50%:宣风快斑散 2536.1. 组成:木香、枳壳、槟榔、大黄。 2536.2. 原方对照:川朴1两,大黄4两,枳壳2钱,赤芍药。 2536.3. 加:木香、槟榔 2536.4. 减:川朴、赤芍药 2536.5. 功效:痘疮,毒火太甚,煎熬阴血,其血干枯而变黑色。 2636.6. 来源:《痘疹全书》卷下。 2637. 相似度50%:枳壳栀子大黄汤 2637.1. 组成:枳壳1个,肥栀子3个,豉1两,大黄(如簿棋子大)5-6个。 2637.2. 原方对照:川朴1两,大黄4两,枳壳2钱,赤芍药。 2637.3. 加:肥栀子、豉 2637.4. 减:川朴、赤芍药 2637.5. 功效:伤寒食复发热。 2637.6. 来源:《伤寒图歌活人指掌》卷四。 2638. 相似度50%:小承气汤 2638.1. 组成:大黄5钱,厚朴(姜制)1两,枳壳(煨)3钱。 2638.2. 原方对照:川朴1两,大黄4两,枳壳2钱,赤芍药。 2638.3. 加:厚朴 2638.4. 减:川朴、赤芍药 2638.5. 功效:痘疹后胃弱不能胜谷,谓之食蒸发搐。其人潮热,大便酸臭,秘泄不调,或呕吐肠痛。 2638.6. 来源:《普济方》卷四○四。 2639. 相似度50%:小承气汤 2639.1. 组成:大黄4两(蒸),厚朴8两(姜制),枳壳2两(麸炒,去瓤)。 2739.2. 原方对照:川朴1两,大黄4两,枳壳2钱,赤芍药。 2739.3. 加:厚朴 2739.4. 减:川朴、赤芍药 2739.5. 功效:刚痉,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齘齿。 2739.6. 来源:《三因》卷七。 2740. 相似度50%:桃仁承气汤 2740.1. 组成:桃仁、大黄、枳壳。 2740.2. 原方对照:川朴1两,大黄4两,枳壳2钱,赤芍药。 2740.3. 加:桃仁 2740.4. 减:川朴、赤芍药 2740.5. 功效:蓄血腹痛。 2740.6. 来源:《伤寒大白》卷三。 2741. 相似度50%:四味承气汤 2741.1. 组成:大黄(细锉,醋炒)2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半,朴消2两,甘草(炙,锉)3分。 2741.2. 原方对照:川朴1两,大黄4两,枳壳2钱,赤芍药。 2741.3. 加:朴消、甘草 2741.4. 减:川朴、赤芍药 2741.5. 功效:伤寒4日以后,腹胀满痛,喘粗壮热。 2841.6. 来源:《圣济总录》卷二十一。 2842. 相似度50%:四顺清凉饮 2842.1. 组成:大黄(米上蒸,晒干)、赤芍药、当归、甘草(微炙)、青皮、枳壳各等分。 2842.2. 原方对照:川朴1两,大黄4两,枳壳2钱,赤芍药。 2842.3. 加:当归、甘草、青皮 2842.4. 减:川朴 2842.5. 功效:小儿热证腹痛,血热蕴结壅滞。 2842.6. 来源:《奇效良方》卷六十四。 2843. 相似度50%:胜金饼子 2843.1. 组成:大黄半两,枳壳(去瓤,麸炒黄,净)1两。 2843.2. 原方对照:川朴1两,大黄4两,枳壳2钱,赤芍药。 2843.3. 减:川朴、赤芍药 2843.4. 功效:伤寒结胸气痞。 2843.5. 来源:《卫生总微》卷七。 2844. 相似度50%:神妙散 2844.1. 组成:大黄、人参、枳壳、火麻子各等分。 2844.2. 原方对照:川朴1两,大黄4两,枳壳2钱,赤芍药。 2844.3. 加:人参、火麻子 2944.4. 减:川朴、赤芍药 2944.5. 功效:赤白痢疾。 2944.6. 来源:《医方类聚》卷一四一引《经验良方》。 2945. 相似度50%:三黄散 2945.1. 组成:防风半两,枳壳半两,大黄2两。 2945.2. 原方对照:川朴1两,大黄4两,枳壳2钱,赤芍药。 2945.3. 加:防风 2945.4. 减:川朴、赤芍药 2945.5. 功效:妇人大便秘结。 2945.6. 来源:《医方类聚》卷二一八引《仙传济阴方》。 2946. 相似度50%:润肠丸 2946.1. 组成:当归5钱,枳壳5钱,百草霜1两5钱,大黄5钱(纸包煨)。 2946.2. 原方对照:川朴1两,大黄4两,枳壳2钱,赤芍药。 2946.3. 加:当归、百草霜 2946.4. 减:川朴、赤芍药 2946.5. 功效:痔漏。大肠内结燥疼痛。 2946.6. 来源:《疮疡经验全书》卷三。 2947. 相似度50%:茵陈栀子汤 3047.1. 组成:茵陈3钱,大黄2钱,栀子1钱,枳壳1钱。 3047.2. 原方对照:川朴1两,大黄4两,枳壳2钱,赤芍药。 3047.3. 加:茵陈、栀子 3047.4. 减:川朴、赤芍药 3047.5. 功效:谷疸。 3047.6. 来源:《东医宝鉴》卷六引《医学纲目》。 30原方组成:川朴1两,大黄4两,枳壳2钱,赤芍药。功效:消中能食,小便赤。来源:《脉因证治》卷下。以下方剂相似度只按组成计算,不计剂量。相似度50%:厚朴半夏汤组成: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1两,半夏(汤洗7遍,焙)1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大黄(锉)2两。原方对照:川朴1两,大黄4两,枳壳2钱,赤芍药。加:厚朴、半夏减:川朴、赤芍药功效:伤寒大便不通,呕吐。来源:《圣济总录》卷二十六。相似度50%:鳖甲丸组成:鳖甲(去裙襕,醋炙)3两,枳壳(去瓤,麸炒)3两,大黄(锉,炒)1两,白芍药1两半。原方对照:川朴1两,大黄4两,枳壳2钱,赤芍药。加:鳖甲、白芍药减:川朴、赤芍药功效:虚劳羸瘦,癖块不消。来源:《圣济总录》卷九十一。相似度50%:木贼散组成:木贼2两(锉),枳壳(去瓤,麸炒,锉)2两,干姜(炮,锉)1两,大黄(锉)1分。原方对照:川朴1两,大黄4两,枳壳2钱,赤芍药。加:木贼、干姜减:川朴、赤芍药功效:肠风多年不瘥,下血不止。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四三。相似度50%:麻仁丸组成:麻仁(研)半两,枳壳(炙)半两,人参半两,大黄半两。原方对照:川朴1两,大黄4两,枳壳2钱,赤芍药。加:麻仁、人参减:川朴、赤芍药功效:产后血水俱下,肠胃虚竭,津液不足,大便秘涩,腹中闷胀者。来源:《产育宝庆集》卷上。相似度50%:立消散组成:赤芍药、赤小豆、枳壳(麸炒,去瓤)等分。原方对照:川朴1两,大黄4两,枳壳2钱,赤芍药。加:赤小豆减:川朴、大黄功效:小儿阴肿胀痛。来源:《杨氏家藏方》卷十九。相似度50%:宽热饮组成:枳壳1两(去瓤,锉片,用巴豆15粒,作二边去壳膜心,同炒枳壳至微黄色,去巴豆片),大黄1两,粉草7钱半,元明粉2钱半。原方对照:川朴1两,大黄4两,枳壳2钱,赤芍药。加:粉草、元明粉减:川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