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散-圣惠卷四十七-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6c349e665c6cc7e6d6be8ad5ba61666/56c349e665c6cc7e6d6be8ad5ba616661.gif)
![石膏散-圣惠卷四十七-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6c349e665c6cc7e6d6be8ad5ba61666/56c349e665c6cc7e6d6be8ad5ba616662.gif)
![石膏散-圣惠卷四十七-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6c349e665c6cc7e6d6be8ad5ba61666/56c349e665c6cc7e6d6be8ad5ba616663.gif)
![石膏散-圣惠卷四十七-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6c349e665c6cc7e6d6be8ad5ba61666/56c349e665c6cc7e6d6be8ad5ba616664.gif)
![石膏散-圣惠卷四十七-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6c349e665c6cc7e6d6be8ad5ba61666/56c349e665c6cc7e6d6be8ad5ba61666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79石膏散_圣惠卷四十七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石膏散_圣惠卷四十七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 11. 原方 331.1. 组成:石膏2两,麦门冬1两(去心),甘草3分(炙微赤,锉),白茯苓1两。 331.2. 功效:霍乱,烦渴头痛。 331.3. 来源:《圣惠》卷四十七。 331.4. 以下方剂相似度只按组成计算,不计剂量。 332. 相似度75%:麦门冬汤 332.1. 组成:麦门冬(去心,焙)2两,甘草(炙)2两,白茯苓(去黑皮)3两,栝楼根3两。 332.2. 原方对照:石膏2两,麦门冬1两(去心),甘草3分(炙微赤,锉),白茯苓1两。 332.3. 加:栝楼根 332.4. 减:石膏 332.5. 功效:服乳石热闷,脚气发动,气逆不下,饮食无味。 332.6. 来源:《圣济总录》卷八十四。 333. 相似度75%:茯苓汤 333.1. 组成:白茯苓(去黑皮)4两,麦门冬(去心,焙)4两,石膏5两,茅根(锉)1升。 333.2. 原方对照:石膏2两,麦门冬1两(去心),甘草3分(炙微赤,锉),白茯苓1两。 333.3. 加:茅根 343.4. 减:甘草 343.5. 功效:消渴。口干唇焦,心脾脏热,唯欲饮水。 343.6. 来源:《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344. 相似度75%:瓜蒌根汤 344.1. 组成:瓜蒌根半两,白茯苓半两,甘草(炙)半两,麦门冬(去心)2钱半。 344.2. 原方对照:石膏2两,麦门冬1两(去心),甘草3分(炙微赤,锉),白茯苓1两。 344.3. 加:瓜蒌根 344.4. 减:石膏 344.5. 功效:下痢。冷热相冲,气不和顺,本因下虚,津液耗少,口干咽燥,常思饮水,毒气更增,烦躁转甚。 344.6. 来源:《济阳纲目》卷二十二。 345. 相似度75%:麦门冬散 345.1. 组成:麦门冬3分(去心),石膏3分(细研),甘草半两(炙)。 345.2. 原方对照:石膏2两,麦门冬1两(去心),甘草3分(炙微赤,锉),白茯苓1两。 345.3. 减:白茯苓 345.4. 功效:小儿伤寒,烦热头痛,呕逆。 345.5. 来源:《圣惠》卷八十四。 356. 相似度75%:麦门冬汤 356.1. 组成:麦门冬(去心,焙)2两,甘草(炙,锉)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人参1两。 356.2. 原方对照:石膏2两,麦门冬1两(去心),甘草3分(炙微赤,锉),白茯苓1两。 356.3. 加:人参 356.4. 减:石膏 356.5. 功效:产后烦闷,或血气不快。 356.6.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357. 相似度75%:人参饮 357.1. 组成:人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甘草(炙)半两,麦门冬(去心)1分。 357.2. 原方对照:石膏2两,麦门冬1两(去心),甘草3分(炙微赤,锉),白茯苓1两。 357.3. 加:人参 357.4. 减:石膏 357.5. 功效:消渴,胸膈烦闷,燥渴,饮水无度。 357.6. 来源:《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358. 相似度75%:竹叶汤 358.1. 组成:石膏4两,知母2两,麦门冬1两(去心),甘草(炙)1两。 368.2. 原方对照:石膏2两,麦门冬1两(去心),甘草3分(炙微赤,锉),白茯苓1两。 368.3. 加:知母 368.4. 减:白茯苓 368.5. 功效:小儿痘疹虚热,烦渴,小便赤。 368.6. 来源:《幼幼新书》卷十八引《全生指迷方》。 369. 相似度60%:五味麦门冬汤 369.1. 组成:麦门冬(去心)3分,石膏3分,寒水石3分,甘草(炙)2分,桂心1分。 369.2. 原方对照:石膏2两,麦门冬1两(去心),甘草3分(炙微赤,锉),白茯苓1两。 369.3. 加:寒水石、桂心 369.4. 减:白茯苓 369.5. 功效:小儿未满百日,伤寒身热,衄,呕逆。 369.6. 来源:《外台》卷三十六引《小品方》。 3610. 相似度60%:竹叶石膏汤 3610.1. 组成:竹叶3钱,石膏(煅)3钱,甘草2钱,人参2钱,麦门冬5钱。 3610.2. 原方对照:石膏2两,麦门冬1两(去心),甘草3分(炙微赤,锉),白茯苓1两。 3610.3. 加:竹叶、人参 3710.4. 减:白茯苓 3710.5. 功效:小儿胃经气虚内热,患疮作渴。 3710.6. 来源:《保婴撮要》卷十五。 3711. 相似度60%:人参汤 3711.1. 组成:人参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五味子(炒)1两,石膏(碎)1两,甘草(炙)半两。 3711.2. 原方对照:石膏2两,麦门冬1两(去心),甘草3分(炙微赤,锉),白茯苓1两。 3711.3. 加:人参、五味子 3711.4. 减:白茯苓 3711.5. 功效:伤寒下后;发热烦渴。 3711.6. 来源:《圣济总录》卷二十三。 3712. 相似度60%:麦门冬饮 3712.1. 组成:麦门冬(去心,焙)1两,人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阿胶(炙令燥)1两,甘草(炙,锉)3分。 3712.2. 原方对照:石膏2两,麦门冬1两(去心),甘草3分(炙微赤,锉),白茯苓1两。 3712.3. 加:人参、阿胶 3712.4. 减:石膏 3712.5. 功效:妊娠阻病,胎不安,寒热呕逆气满,不思饮食。 3812.6.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四。 3813. 相似度60%:麦门冬汤 3813.1. 组成:麦门冬(去心,焙)3分,人参3分,白茯苓(去黑皮)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甘草(炙,锉)1分。 3813.2. 原方对照:石膏2两,麦门冬1两(去心),甘草3分(炙微赤,锉),白茯苓1两。 3813.3. 加:人参、陈橘皮 3813.4. 减:石膏 3813.5. 功效:妊娠恶阻病。心中愤闷,见食呕吐,恶闻食气,肢节烦疼,身体沉重,多卧黄瘦。 3813.6.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四。 3814. 相似度60%:五味麦门冬汤 3814.1. 组成:麦门冬(去心)1两,五味子1两,人参1两,甘草(炙)1两,石膏(碎)1两。 3814.2. 原方对照:石膏2两,麦门冬1两(去心),甘草3分(炙微赤,锉),白茯苓1两。 3814.3. 加:五味子、人参 3814.4. 减:白茯苓 3814.5. 功效:伤寒下后,烦热口渴。 3814.6. 来源:《外台》卷二引《深师方》。 3915. 相似度60%:麦门冬汤 3915.1. 组成:麦门冬(去心,焙)半两,熟干地黄(焙)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甘草(炙,锉)1两,芍药(锉)1两。 3915.2. 原方对照:石膏2两,麦门冬1两(去心),甘草3分(炙微赤,锉),白茯苓1两。 3915.3. 加:熟干地黄、芍药 3915.4. 减:石膏 3915.5. 功效:产后心虚惊悸,恍惚不安。 3915.6.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3916. 相似度60%:麦门冬汤 3916.1. 组成:麦门冬(去心,焙)2两,石膏2两,地骨皮2两,桅子仁半两,甘草(炙,锉)半两。 3916.2. 原方对照:石膏2两,麦门冬1两(去心),甘草3分(炙微赤,锉),白茯苓1两。 3916.3. 加:地骨皮、桅子仁 3916.4. 减:白茯苓 3916.5. 功效:心脏实热,烦躁喘急,欲吐不出,头目昏眩。 3916.6. 来源:《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3917. 相似度60%:麦门冬散 3917.1. 组成:麦门冬1两(去心),五味子1两,人参1两(去芦头),甘草1两(炙微赤,锉),石膏2两。 4017.2. 原方对照:石膏2两,麦门冬1两(去心),甘草3分(炙微赤,锉),白茯苓1两。 4017.3. 加:五味子、人参 4017.4. 减:白茯苓 4017.5. 功效:时气壮热烦渴。 4017.6. 来源:《圣惠》卷十六。 4018. 相似度60%:麦门冬散 4018.1. 组成:麦门冬2两(去心,焙),葳蕤1两,石膏2两,葛根1两(锉),甘草半两(生,锉)。 4018.2. 原方对照:石膏2两,麦门冬1两(去心),甘草3分(炙微赤,锉),白茯苓1两。 4018.3. 加:葳蕤、葛根 4018.4. 减:白茯苓 4018.5. 功效:乳石发热,上冲头面,口舌干燥。 4018.6. 来源:《圣惠》卷三十八。 4019. 相似度60%:麦门冬散 4019.1. 组成:麦门冬(去心)半两,石膏(研)半两,柏子仁半两,甘草(炙)半两,桂心1分。 4019.2. 原方对照:石膏2两,麦门冬1两(去心),甘草3分(炙微赤,锉),白茯苓1两。 4119.3. 加:柏子仁、桂心 4119.4. 减:白茯苓 4119.5. 功效:金疮乳痈,诸肿烦满。 4119.6. 来源:《千金翼》卷二十。 4120. 相似度60%:麦门冬散 4120.1. 组成:麦门冬2两(去心),甘草半两(炙),石膏2两(研),地骨皮2两,栀子仁半两。 4120.2. 原方对照:石膏2两,麦门冬1两(去心),甘草3分(炙微赤,锉),白茯苓1两。 4120.3. 加:地骨皮、栀子仁 4120.4. 减:白茯苓 4120.5. 功效:心脏实热,烦躁喘急,欲吐不出,头目昏眩。 4120.6. 来源:《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4121. 相似度60%:麦冬竹叶汤 4121.1. 组成:麦门冬(去心)3两,小麦1合,麻黄(去根节)1两半,甘草(锉)1两,石膏(碎)3分。 4121.2. 原方对照:石膏2两,麦门冬1两(去心),甘草3分(炙微赤,锉),白茯苓1两。 4121.3. 加:小麦、麻黄 4221.4. 减:白茯苓 4221.5. 功效:气极伤热,气喘唾血,气短不欲食,口燥咽干。 4221.6. 来源:《圣济总录》卷九十二。 4222. 相似度60%:黄芩散 4222.1. 组成:黄芩1两,乌梅肉10枚(微炒),石膏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麦门冬1两(去心)。 4222.2. 原方对照:石膏2两,麦门冬1两(去心),甘草3分(炙微赤,锉),白茯苓1两。 4222.3. 加:黄芩、乌梅肉 4222.4. 减:白茯苓 4222.5. 功效:妊娠患疟,寒热头痛,口干心烦。 4222.6. 来源:《圣惠》卷七十四。 4223. 相似度60%:麦门冬汤 4223.1. 组成:麦门冬(去心,焙)4两,白茯苓(去黑皮)4两,栝楼根5两,地骨皮5两,甘草(炙)3两。 4223.2. 原方对照:石膏2两,麦门冬1两(去心),甘草3分(炙微赤,锉),白茯苓1两。 4223.3. 加:栝楼根、地骨皮 4223.4. 减:石膏 4223.5. 功效:渴利。 4323.6. 来源:《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4324. 相似度60%:知母散 4324.1. 组成:知母2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石膏3两,栝楼根1两,麦门冬1两(去心)。 4324.2. 原方对照:石膏2两,麦门冬1两(去心),甘草3分(炙微赤,锉),白茯苓1两。 4324.3. 加:知母、栝楼根 4324.4. 减:白茯苓 4324.5. 功效:伤寒已汗下后,余热未退,头痛,口干烦躁。 4324.6. 来源:《圣惠》卷十二。 4325. 相似度60%:知母石膏汤 4325.1. 组成:知母、石膏、粳米、甘草、麦门冬。 4325.2. 原方对照:石膏2两,麦门冬1两(去心),甘草3分(炙微赤,锉),白茯苓1两。 4325.3. 加:知母、粳米 4325.4. 减:白茯苓 4325.5. 功效:阳明胃热。 4325.6. 来源:《伤寒大白》卷四。 4326. 相似度57%:竹茹散 4426.1. 组成:竹茹1两,麦门冬1两(去心),白茯苓1两,栀子61两,黄芩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石膏2两。 4426.2. 原方对照:石膏2两,麦门冬1两(去心),甘草3分(炙微赤,锉),白茯苓1两。 4426.3. 加:竹茹、栀子、黄芩 4426.4. 功效:妊娠3-4月,胎动不安,手足烦热,面色萎黄。 4426.5. 来源:《圣惠》卷七十六。 4427. 相似度57%:黄耆汤 4427.1. 组成:黄耆(锉)3两,白茅根(锉)3两,麦门冬(去心,微炒)3两,白茯苓(去黑皮)3两,石膏8两,车前子(去土)5两(生),甘草2两半(炙,锉)。 4427.2. 原方对照:石膏2两,麦门冬1两(去心),甘草3分(炙微赤,锉),白茯苓1两。 4427.3. 加:黄耆、白茅根、车前子 4427.4. 功效:消渴,心中烦躁。 4427.5. 来源:《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4428. 相似度50%:桂心散 4428.1. 组成:桂心半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紫菀3分(洗去苗土),麦门冬1两(去心,焙)。 4428.2. 原方对照:石膏2两,麦门冬1两(去心),甘草3分(炙微赤,锉),白茯苓1两。 4528.3. 加:桂心、紫菀 4528.4. 减:石膏、白茯苓 4528.5. 功效:小儿伤寒,咳嗽吐逆,昼夜不息。 4528.6. 来源:《圣惠》卷八十四。 4529. 相似度50%:黄芩散 4529.1. 组成:黄芩半两,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川芒消半两,麦门冬半两(去心,焙),石膏半两。 4529.2. 原方对照:石膏2两,麦门冬1两(去心),甘草3分(炙微赤,锉),白茯苓1两。 4529.3. 加:黄芩、川大黄、川芒消 4529.4. 减:白茯苓 4529.5. 功效:小儿脏腑壅实,心神烦热,睡卧不安。少小腹大短气,热有进退,食不安,谷为之不化。 4529.6. 来源:《圣惠》卷八十三。 4530. 相似度50%:黄耆托里散 4530.1. 组成:黄耆1两,白茯苓1两,甘草(生)2钱半,乳香(别研)1钱半。 4530.2. 原方对照:石膏2两,麦门冬1两(去心),甘草3分(炙微赤,锉),白茯苓1两。 4530.3. 加:黄耆、乳香 4630.4. 减:石膏、麦门冬 4630.5. 来源:《直指》卷二十二。 4631. 相似度50%:黄耆散 4631.1. 组成:黄耆1两(锉),麦门冬1两(去心),栝楼根1两,甘草半两(锉,生用)。 4631.2. 原方对照:石膏2两,麦门冬1两(去心),甘草3分(炙微赤,锉),白茯苓1两。 4631.3. 加:黄耆、栝楼根 4631.4. 减:石膏、白茯苓 4631.5. 功效:热病烦渴,日夜吃水。 4631.6. 来源:《圣惠》卷十七。 4632. 相似度50%:黄连散 4632.1. 组成:黄连(去须)1两,牡蛎(烧)2两,白茯苓(去黑皮)3分,甘草(炙)半两。 4632.2. 原方对照:石膏2两,麦门冬1两(去心),甘草3分(炙微赤,锉),白茯苓1两。 4632.3. 加:黄连、牡蛎 4632.4. 减:石膏、麦门冬 4632.5. 功效:伤寒后体虚,盗汗不止。 4632.6. 来源:《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4733. 相似度50%:化斑汤 4733.1. 组成:石膏(煨令透)1两,知母1两,人参3分,甘草5分。 4733.2. 原方对照:石膏2两,麦门冬1两(去心),甘草3分(炙微赤,锉),白茯苓1两。 4733.3. 加:知母、人参 4733.4. 减:麦门冬、白茯苓 4733.5. 功效:小儿斑疹。胃热发斑,脉虚者。 4733.6. 来源:《医统》卷九十一。 4734. 相似度50%:黑豆汤 4734.1. 组成:黑豆(小者)1升,防风(去叉)2两,甘草(炙,锉)1两,麦门冬(去心)1两。 4734.2. 原方对照:石膏2两,麦门冬1两(去心),甘草3分(炙微赤,锉),白茯苓1两。 4734.3. 加:黑豆、防风 4734.4. 减:石膏、白茯苓 4734.5. 功效:心膈虚烦,燥渴至甚。 4734.6. 来源:《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4735. 相似度50%:竹叶石膏汤 4735.1. 组成:石膏5分,人参2钱,甘草7分,麦门冬1钱半,淡竹叶14片,糯米1撮。 4835.2. 原方对照:石膏2两,麦门冬1两(去心),甘草3分(炙微赤,锉),白茯苓1两。 4835.3. 加:人参、淡竹叶、糯米 4835.4. 减:白茯苓 4835.5. 功效:温病表症已解,邪毒未除,热结在内,心胸顿满,渴甚饮水无度。 4835.6. 来源:《玉案》卷二。 4836. 相似度50%:桂枝汤 4836.1. 组成:桂枝半两,甘草2两半,紫菀18铢,麦门冬1两18铢。 4836.2. 原方对照:石膏2两,麦门冬1两(去心),甘草3分(炙微赤,锉),白茯苓1两。 4836.3. 加:桂枝、紫菀 4836.4. 减:石膏、白茯苓 4836.5. 功效:婴儿猝得謦咳,吐乳呕逆,暴嗽昼夜不得息。 4836.6. 来源:《千金》卷五。 4837. 相似度50%:加减四君子汤 4837.1. 组成:白茯苓(去皮)1两,人参(去芦)1两,白术1两,甘草(炙)半两。 4837.2. 原方对照:石膏2两,麦门冬1两(去心),甘草3分(炙微赤,锉),白茯苓1两。 4937.3. 加:人参、白术 4937.4. 减:石膏、麦门冬 4937.5. 功效:小儿诸疾。 4937.6. 来源:《医方类聚》卷二四三引《局方》。 4938. 相似度50%:鬼箭汤 4938.1. 组成:鬼箭羽(如鸡子大)1块,甘草1尺(炙,锉),麻黄(去根节煎,抹去沫,焙干)4两,石膏(如鸡卵)1块。 4938.2. 原方对照:石膏2两,麦门冬1两(去心),甘草3分(炙微赤,锉),白茯苓1两。 4938.3. 加:鬼箭羽、麻黄 4938.4. 减:麦门冬、白茯苓 4938.5. 功效:风入心腹挛急。 4938.6. 来源:《圣济总录》卷十七。 4939. 相似度50%:竹叶汤 4939.1. 组成:白茯苓3两,麦门冬3两,黄芩3两。 4939.2. 原方对照:石膏2两,麦门冬1两(去心),甘草3分(炙微赤,锉),白茯苓1两。 4939.3. 加:黄芩 4939.4. 减:石膏、甘草 5039.5. 功效:子烦。 5039.6. 来源:《女科撮要》卷下。 5040. 相似度50%:葛根汤 5040.1. 组成:葛根(炙)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甘草(炙,锉)1两。 5040.2. 原方对照:石膏2两,麦门冬1两(去心),甘草3分(炙微赤,锉),白茯苓1两。 5040.3. 加:葛根、赤茯苓 5040.4. 减:石膏、白茯苓 5040.5. 功效:骨蒸热,烦渴,呕逆不下食。 5040.6. 来源:《圣济总录》卷九十三。 5041. 相似度50%:葛根汤 5041.1. 组成:葛根1两,人参1两,麦门冬半两,甘草(炙)半两,白茯苓半两,泽泻半两。 5041.2. 原方对照:石膏2两,麦门冬1两(去心),甘草3分(炙微赤,锉),白茯苓1两。 5041.3. 加:葛根、人参、泽泻 5041.4. 减:石膏 5041.5. 功效:小儿伤寒,体热烦渴。 5041.6. 来源:《幼幼新书》卷十五引张涣方。 5142. 相似度50%:葛根散 5142.1. 组成:葛根(锉)1两,麦门冬(去心)1两,黄芩1两,川升麻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石膏1两半。 5142.2. 原方对照:石膏2两,麦门冬1两(去心),甘草3分(炙微赤,锉),白茯苓1两。 5142.3. 加:葛根、黄芩、川升麻 5142.4. 减:白茯苓 5142.5. 功效:时气经下后未退,头疼口干,烦躁恍惚。 5142.6. 来源:《圣惠》卷十五。 5143. 相似度50%:麦门冬汤 5143.1. 组成:麦门冬(去心,焙)2两,桔梗(去声头)5两,甘草(炙,锉)3分。 5143.2. 原方对照:石膏2两,麦门冬1两(去心),甘草3分(炙微赤,锉),白茯苓1两。 5143.3. 加:桔梗 5143.4. 减:石膏、白茯苓 5143.5. 功效:肺痈涕唾涎沫,吐脓如粥。 5143.6. 来源:《圣济总录》卷五十。 5144. 相似度50%:鹤顶丹 5144.1. 组成:寒水石(煅)2两,石膏2两,甘草2钱。 5244.2. 原方对照:石膏2两,麦门冬1两(去心),甘草3分(炙微赤,锉),白茯苓1两。 5244.3. 加:寒水石 5244.4. 减:麦门冬、白茯苓 5244.5. 功效:小儿积热,及暑月火盛心烦,并麻瘄热症,一切结热。 5244.6. 来源:《万氏家抄方》卷五。 5245. 相似度50%:橘皮汤 5245.1. 组成:陈橘皮(汤浸,去白,炒)1两,葛根(锉)1两,甘草(炙,锉)1两,石膏(打碎)1两。 5245.2. 原方对照:石膏2两,麦门冬1两(去心),甘草3分(炙微赤,锉),白茯苓1两。 5245.3. 加:陈橘皮、葛根 5245.4. 减:麦门冬、白茯苓 5245.5. 功效:饮酒过度,酒毒积在肠胃,或呕吐不食,渴多引饮。 5245.6.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四六。 5246. 相似度50%:麦门冬散 5246.1. 组成:桔梗(去芦)2两,牛蒡子2两(微炒),麦门冬(去心)半两,甘草(生用)半两。 5246.2. 原方对照:石膏2两,麦门冬1两(去心),甘草3分(炙微赤,锉),白茯苓1两。 5346.3. 加:桔梗、牛蒡子 5346.4. 减:石膏、白茯苓 5346.5. 功效:小儿疮疹,毒气上攻,咽嗌不下,口舌生疮,不能吮乳。 5346.6. 来源:《医方类聚》卷二六五引《经验良方》。 5347. 相似度50%:竹茹石膏汤 5347.1. 组成:橘红、半夏、石膏、白茯苓、竹茹、甘草。 5347.2. 原方对照:石膏2两,麦门冬1两(去心),甘草3分(炙微赤,锉),白茯苓1两。 5347.3. 加:橘红、半夏、竹茹 53HY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学生食品专业创新创业项目
-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竞赛自测训练题带答案
- 艺术创作之道
- 艺术创作导引
- 餐饮品牌管理实战
- 四川省宜宾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 工伤离职申请书
- 初级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银行专业初级《法律法规》名师预测卷2
- 培训延期申请书
- 2025年春江苏开放大学会计信息系统应用作业答案
- 《行政组织学通论》配套教学课件
- 霍山石斛教学课件
- 物业服务投标文件
- 《数值分析》配套教学课件
- 山西省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名单目录
- 排污口要求规范化整治施工设计
- 二手闲置物品交易平台研究报告
- DBJ∕T45-093-2019 混凝土超高泵送施工技术规程
- 苏州地图高清矢量可填充编辑PPT模板(精美)
- 氧化铝生产工艺教学(拜耳法)PPT课件
-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