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明膏-外台卷十九引苏恭方-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1页
神明膏-外台卷十九引苏恭方-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2页
神明膏-外台卷十九引苏恭方-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3页
神明膏-外台卷十九引苏恭方-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4页
神明膏-外台卷十九引苏恭方-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31神明膏_外台卷十九引苏恭方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神明膏_外台卷十九引苏恭方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 11. 原方 141.1. 组成:附子14枚(小者30个,炮),吴茱萸1升(生用),蜀椒1升半,白芷1升,前胡(切)1升,芎䓖(切)1升,白术(切)1升,桂心3两,当归3两,汉防己(切)1升,细辛2两。 141.2. 功效:脚气,风痹,手足疼弱,肿胀不仁,鼠漏、恶疮毒,所有腹内绞痛。 141.3. 来源:《外台》卷十九引苏恭方。 141.4. 以下方剂相似度只按组成计算,不计剂量。 142. 相似度91%:神明白膏 142.1. 组成:吴茱萸1升,蜀椒1升,芎䓖1升,白术1升,白芷1升,前胡1升,附子30枚,桂心2两,当归2两,细辛2两。 142.2. 原方对照:附子14枚(小者30个,炮),吴茱萸1升(生用),蜀椒1升半,白芷1升,前胡(切)1升,芎䓖(切)1升,白术(切)1升,桂心3两,当归3两,汉防己(切)1升,细辛2两。 142.3. 减:汉防己 142.4. 功效:中风恶气,头面诸病,青盲,风目,烂眦,管翳,耳聋,鼻塞,龋齿,齿根挺痛,及痈、痔、疮、癣、疥等。 142.5. 来源:《千金》卷七。 143. 相似度91%:丹砂膏 143.1. 组成:蜀椒3升(去目,汗),丹砂2两,细辛2两,桂心2两,附子30枚,前胡(切)1升,白芷(切)1升,芎䓖(切)1升,白术1升,吴茱萸1升,当归1两。 143.2. 原方对照:附子14枚(小者30个,炮),吴茱萸1升(生用),蜀椒1升半,白芷1升,前胡(切)1升,芎䓖(切)1升,白术(切)1升,桂心3两,当归3两,汉防己(切)1升,细辛2两。 153.3. 加:丹砂 153.4. 减:汉防己 153.5. 功效:瘑疥癣,诸恶疮,风温肿不消,鼻塞不通,青盲风目烂眦痒痛,茫茫不见细物,齿痛,耳聋,金疮,牛领、马鞍疮,腹中有痈,瘘疾。 153.6. 来源:《鬼遗》卷五。 154. 相似度91%:附子膏 154.1. 组成:附子2两(去皮脐),吴茱萸1两,川椒1两(去目),白芷2两,前胡1两(去芦头),芎䓖2两,白术1两,桂心1两,当归2两,细辛1两,汉防己1两。 154.2. 原方对照:附子14枚(小者30个,炮),吴茱萸1升(生用),蜀椒1升半,白芷1升,前胡(切)1升,芎䓖(切)1升,白术(切)1升,桂心3两,当归3两,汉防己(切)1升,细辛2两。 154.3. 加:川椒 154.4. 减:蜀椒 154.5. 功效:脚气风毒疼痛,及缓弱无力。 154.6. 来源:《圣惠》卷四十五。 155. 相似度82%:大白膏 155.1. 组成:白芷1升,白术1升,前胡1升,吴茱萸1升,芎䓖2升,蜀椒3两,细辛3两,当归2两,桂心2两,苦酒4升。 165.2. 原方对照:附子14枚(小者30个,炮),吴茱萸1升(生用),蜀椒1升半,白芷1升,前胡(切)1升,芎䓖(切)1升,白术(切)1升,桂心3两,当归3两,汉防己(切)1升,细辛2两。 165.3. 加:苦酒 165.4. 减:附子、汉防己 165.5. 功效:癞风。 165.6. 来源:《千金翼》卷二十一引《耆婆方》。 166. 相似度82%:神明膏 166.1. 组成:前胡1升,白术1升,白芷1升,芎䓖1升(上四药并切),椒(去目)1升,吴茱萸1升,附子30枚(去皮,切),当归2两(切),细辛2两(切),桂心2两(切)。 166.2. 原方对照:附子14枚(小者30个,炮),吴茱萸1升(生用),蜀椒1升半,白芷1升,前胡(切)1升,芎䓖(切)1升,白术(切)1升,桂心3两,当归3两,汉防己(切)1升,细辛2两。 166.3. 加:椒 166.4. 减:蜀椒、汉防己 166.5. 功效:诸风顽痹,筋脉不利;疥癣,诸疮痒,折伤,被打等。 166.6. 来源:《外台》卷三十一引《广济方》。 167. 相似度82%:神明膏 167.1. 组成:蜀椒3升,吴茱萸1升,前胡1两,芎䓖1两,白芷1两,白术1两,当归2两,细辛2两,附子30枚。 177.2. 原方对照:附子14枚(小者30个,炮),吴茱萸1升(生用),蜀椒1升半,白芷1升,前胡(切)1升,芎䓖(切)1升,白术(切)1升,桂心3两,当归3两,汉防己(切)1升,细辛2两。 177.3. 减:桂心、汉防己 177.4. 功效:一切疾风赤痒,耳聋疮肿。 177.5. 来源:《医方类聚》卷一九五引《千金月令》。 178. 相似度73%:前胡膏 178.1. 组成:前胡(去芦头)3两,白术(生用)3两,白芷(锉)3两(留1枚不锉,以验膏成),芎䓖3两,椒(去目及闭口,生用)、吴茱萸(汤洗,焙干,炒)2两,附子(去脐皮,生用)5两,当归(细切)5两,细辛(去苗叶)3两,桂(去粗皮)3两。 178.2. 原方对照:附子14枚(小者30个,炮),吴茱萸1升(生用),蜀椒1升半,白芷1升,前胡(切)1升,芎䓖(切)1升,白术(切)1升,桂心3两,当归3两,汉防己(切)1升,细辛2两。 178.3. 加:椒、桂 178.4. 减:蜀椒、桂心、汉防己 178.5. 功效:肉苛。营虚卫实,肌肉不仁;疮癣疮痍;诸风??麻疼痛;伤折及附堕损等。 178.6. 来源:《圣济总录》卷九。 179. 相似度73%:神明白膏 189.1. 组成:当归3两,细辛3两,吴茱萸1两,芎䓖1两,蜀椒1两,术1两,前胡1两,白芷1两,附子30枚。 189.2. 原方对照:附子14枚(小者30个,炮),吴茱萸1升(生用),蜀椒1升半,白芷1升,前胡(切)1升,芎䓖(切)1升,白术(切)1升,桂心3两,当归3两,汉防己(切)1升,细辛2两。 189.3. 加:术 189.4. 减:白术、桂心、汉防己 189.5. 功效:中风恶气,头面诸病,青盲,风目,烂眦,鼻塞,耳聋,寒齿痛,痈肿疽痔,金疮癣疥,缓风冷者。 189.6. 来源:《肘后方》卷八。 1810. 相似度55%:蹉跌膏 1810.1. 组成:当归2两,续断2两,附子(去皮)2两,细辛2两,甘草(炙)2两,通草2两,芎䓖2两,白芷2两,牛膝2两,蜀椒2合。 1810.2. 原方对照:附子14枚(小者30个,炮),吴茱萸1升(生用),蜀椒1升半,白芷1升,前胡(切)1升,芎䓖(切)1升,白术(切)1升,桂心3两,当归3两,汉防己(切)1升,细辛2两。 1810.3. 加:续断、甘草、通草、牛膝 1810.4. 减:吴茱萸、前胡、白术、桂心、汉防己 1810.5. 功效:磋跌,兼疗金疮。 1810.6. 来源:《外台》卷二十九引《范汪方》。 1811. 相似度55%:青膏 1911.1. 组成:当归3两,芎䓖3两,蜀椒3两,白芷3两,吴茱萸3两,附子3两,乌头3两,莽草3两。 1911.2. 原方对照:附子14枚(小者30个,炮),吴茱萸1升(生用),蜀椒1升半,白芷1升,前胡(切)1升,芎䓖(切)1升,白术(切)1升,桂心3两,当归3两,汉防己(切)1升,细辛2两。 1911.3. 加:乌头、莽草 1911.4. 减:前胡、白术、桂心、汉防己、细辛 1911.5. 功效:伤寒头痛项强,四肢烦痛。 1911.6. 来源:《千金》卷九。 1912. 相似度55%:茱萸丸 1912.1. 组成:吴茱萸1两半,干姜1两半,桂心1两,白术2两,人参1两,橘皮1两,附子1两半(炮),蜀椒1两(出汗),甘草1两(炙),黄芩1两,当归1两。 1912.2. 原方对照:附子14枚(小者30个,炮),吴茱萸1升(生用),蜀椒1升半,白芷1升,前胡(切)1升,芎䓖(切)1升,白术(切)1升,桂心3两,当归3两,汉防己(切)1升,细辛2两。 1912.3. 加:干姜、人参、橘皮、甘草、黄芩 1912.4. 减:白芷、前胡、芎䓖、汉防己、细辛 1912.5. 功效:心痛。 1912.6. 来源:《外台》卷七引《延年秘录》。 1913. 相似度55%:乌头摩风膏 2013.1. 组成:乌头2两,附子(并生用)2两,当归2两,羌活1两,细辛1两,桂心1两,防风(去芦头)1两,白术1两,川椒1两,吴茱萸1两,猪脂1斤(腊月者,若得驼脂尤好,去脂膜煎化,去滓放冷)。 2013.2. 原方对照:附子14枚(小者30个,炮),吴茱萸1升(生用),蜀椒1升半,白芷1升,前胡(切)1升,芎䓖(切)1升,白术(切)1升,桂心3两,当归3两,汉防己(切)1升,细辛2两。 2013.3. 加:乌头、羌活、防风、川椒、猪脂 2013.4. 减:蜀椒、白芷、前胡、芎䓖、汉防己 2013.5. 功效:风顽痹,腰脚不遂,四肢拘挛,并马坠疼痛不可忍;及白癜诸疮,兼脚气等。 2013.6. 来源:《圣惠》卷二十五。 2014. 相似度55%:当归膏 2014.1. 组成:当归(洗,切,焙),续断(锉)1两,细辛(去苗叶)1两,木通(锉)1两,白芷(切)1两,芎䓖(锉)1两,甘草(锉)1两,蜀椒(去目及闭口者)1两,牛膝(去苗)1两,附子(去皮脐,生切)1两。 2014.2. 原方对照:附子14枚(小者30个,炮),吴茱萸1升(生用),蜀椒1升半,白芷1升,前胡(切)1升,芎䓖(切)1升,白术(切)1升,桂心3两,当归3两,汉防己(切)1升,细辛2两。 2014.3. 加:续断、木通、甘草、牛膝 2014.4. 减:吴茱萸、前胡、白术、桂心、汉防己 2014.5. 功效:骨出臼,蹉跌不复,疼痛。 2114.6.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四五。 2115. 相似度55%:阿魏丸 2115.1. 组成:阿魏1两半(面裹煨,令面熟为度),当归半两(锉,微炒),桂心3两,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白术半两,木香半两,芎䓖半两,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蓬莪荗1两,延胡3分,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 2115.2. 原方对照:附子14枚(小者30个,炮),吴茱萸1升(生用),蜀椒1升半,白芷1升,前胡(切)1升,芎䓖(切)1升,白术(切)1升,桂心3两,当归3两,汉防己(切)1升,细辛2两。 2115.3. 加:阿魏、青橘皮、木香、蓬莪荗、延胡 2115.4. 减:蜀椒、白芷、前胡、汉防己、细辛 2115.5. 功效:丈夫元气,妇人血气,一切心腹胀满,脐胁疼痛。 2115.6. 来源:《圣惠》卷九十八。 2116. 相似度55%:和荣膏 2116.1. 组成:前胡2两,白芷2两,细辛2两,官桂2两,白术2两,川椒2钱,川芎2两,吴茱萸1两5钱,黑附子1两5钱,当归1两5钱。 2116.2. 原方对照:附子14枚(小者30个,炮),吴茱萸1升(生用),蜀椒1升半,白芷1升,前胡(切)1升,芎䓖(切)1升,白术(切)1升,桂心3两,当归3两,汉防己(切)1升,细辛2两。 2116.3. 加:官桂、川椒、川芎、黑附子 2116.4. 减:附子、蜀椒、芎䓖、桂心、汉防己 2216.5. 功效:肉苛,荣虚卫实,肌肉不仁;癥瘕疮痍,诸风疮痒疼痛,伤折坠损。 2216.6. 来源:《杏苑》卷七。 2217. 相似度55%:细辛膏 2217.1. 组成:细辛18铢,蜀椒18铢,干姜18铢,芎䓖18铢,吴茱萸18铢,附子18铢,桂心1两,皂荚屑半两,猪膏1升。 2217.2. 原方对照:附子14枚(小者30个,炮),吴茱萸1升(生用),蜀椒1升半,白芷1升,前胡(切)1升,芎䓖(切)1升,白术(切)1升,桂心3两,当归3两,汉防己(切)1升,细辛2两。 2217.3. 加:干姜、皂荚屑、猪膏 2217.4. 减:白芷、前胡、白术、当归、汉防己 2217.5. 功效:鼻塞,常有清涕出。脑冷,清涕出不已。 2217.6. 来源:方出《千金》卷六,名见《三因》卷十六。 2218. 相似度55%:补肝白茯苓散 2218.1. 组成:白茯苓3分,防风3分(去芦头),柏子仁3分,细辛3分,当归半两(锉,微炒),槟榔半两,白术3分,芎䓖3分,桂心半两,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枳壳3分(去瓤,麸炒微黄)。 2218.2. 原方对照:附子14枚(小者30个,炮),吴茱萸1升(生用),蜀椒1升半,白芷1升,前胡(切)1升,芎䓖(切)1升,白术(切)1升,桂心3两,当归3两,汉防己(切)1升,细辛2两。 2218.3. 加:白茯苓、防风、柏子仁、槟榔、枳壳 2318.4. 减:吴茱萸、蜀椒、白芷、前胡、汉防己 2318.5. 功效:肝心痛。 2318.6. 来源:《圣惠》卷三。 2319. 相似度55%:神明膏 2319.1. 组成:蜀椒1升半,吴茱萸半升,术5合,芎䓖5合,当归5合,附子15枚(去皮),白芷5合,桂1两,苦酒2升半,猪肪5升。 2319.2. 原方对照:附子14枚(小者30个,炮),吴茱萸1升(生用),蜀椒1升半,白芷1升,前胡(切)1升,芎䓖(切)1升,白术(切)1升,桂心3两,当归3两,汉防己(切)1升,细辛2两。 2319.3. 加:术、桂、苦酒、猪肪 2319.4. 减:前胡、白术、桂心、汉防己、细辛 2319.5. 功效:目风烂,赤眵,眦恒湿;风冻疮,目烂赤泡。 2319.6. 来源:《医心方》卷五引《古今录验》。 2320. 相似度55%:熟干地黄散 2320.1. 组成:熟干地黄1两,当归2分(锉,微炒),白术半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赤芍药半两,桂心半两,小草半两,细辛半两,芎䓖半两,吴茱萸1分(汤浸7遍,焙干,微炒)。 2320.2. 原方对照:附子14枚(小者30个,炮),吴茱萸1升(生用),蜀椒1升半,白芷1升,前胡(切)1升,芎䓖(切)1升,白术(切)1升,桂心3两,当归3两,汉防己(切)1升,细辛2两。 2320.3. 加:熟干地黄、甘草、赤芍药、小草 2420.4. 减:附子、蜀椒、白芷、前胡、汉防己 2420.5. 功效:产后血气上攻心痛,四肢厥冷,不纳饮食。 2420.6. 来源:《圣惠》卷八十一。 2421. 相似度55%:太傅白膏 2421.1. 组成:蜀椒1升,附子3两,升麻(切)1升,巴豆30铢,芎䓖30铢,杏仁5合,狸骨1两半,细辛1两半,白芷半两,甘草2两,白术6两(一方用当归3两)。 2421.2. 原方对照:附子14枚(小者30个,炮),吴茱萸1升(生用),蜀椒1升半,白芷1升,前胡(切)1升,芎䓖(切)1升,白术(切)1升,桂心3两,当归3两,汉防己(切)1升,细辛2两。 2421.3. 加:升麻、巴豆、杏仁、狸骨、甘草 2421.4. 减:吴茱萸、前胡、桂心、当归、汉防己 2421.5. 功效:伤寒咽喉不利,头项强痛,腰脊两脚疼,有风痹湿肿难屈伸,不能行步,若风头眩,鼻塞,有附息肉生疮,身体隐疹风搔,鼠漏瘰疬,诸疽恶疮,马鞍牛领肿疮;及久寒结坚在心,腹痛胸痹,烦满不得眠,饮食咳逆上气,往来寒热;妇人产后余疾,耳目鼻口诸疾。 2421.6. 来源:《千金》卷七。 2422. 相似度55%:小桂枝丸 2422.1. 组成:桂心2两半,干姜9分,蜀椒(去目、闭口者)2两(汗),乌头(去皮)7分(炮),附子1两半(炮,去皮),前胡5分,芎䓖1两,白薇1两,防葵半两,吴茱萸1两半。 2522.2. 原方对照:附子14枚(小者30个,炮),吴茱萸1升(生用),蜀椒1升半,白芷1升,前胡(切)1升,芎䓖(切)1升,白术(切)1升,桂心3两,当归3两,汉防己(切)1升,细辛2两。 2522.3. 加:干姜、乌头、白薇、防葵 2522.4. 减:白芷、白术、当归、汉防己、细辛 2522.5. 功效:胃中冷,虚满醋咽;妇人产后寒中,腹内雷鸣吞醋,饮食不消。 2522.6. 来源:《千金翼》卷十九。 2523. 相似度54%:补肝细辛散 2523.1. 组成:细辛1分,桃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前胡3分(去芦头),当归3分(锉,微炒),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人参3分(去芦头),柏子仁半分,芎䓖3分,木香3分,白茯苓3分,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焙),桂心3分。 2523.2. 原方对照:附子14枚(小者30个,炮),吴茱萸1升(生用),蜀椒1升半,白芷1升,前胡(切)1升,芎䓖(切)1升,白术(切)1升,桂心3两,当归3两,汉防己(切)1升,细辛2两。 2523.3. 加:桃仁、陈橘皮、人参、柏子仁、木香、白茯苓 2523.4. 减:蜀椒、白芷、白术、汉防己 2523.5. 功效:肝脏虚寒,胸膈气滞,四肢厥逆,两胁疼痛。 2523.6. 来源:《圣惠》卷三。 2624. 相似度54%:大补益当归丸 2624.1. 组成:当归4两,芎䓖4两,续断4两,干姜4两,阿胶4两,甘草4两,白术3两,吴茱萸3两,附子3两,白芷3两,桂心2两,芍药2两,干地黄10两。 2624.2. 原方对照:附子14枚(小者30个,炮),吴茱萸1升(生用),蜀椒1升半,白芷1升,前胡(切)1升,芎䓖(切)1升,白术(切)1升,桂心3两,当归3两,汉防己(切)1升,细辛2两。 2624.3. 加:续断、干姜、阿胶、甘草、芍药、干地黄 2624.4. 减:蜀椒、前胡、汉防己、细辛 2624.5. 功效:产后虚羸不足,胸中少气,腹中拘急疼痛,或引腰背痛;或所下过多,血不止,虚竭乏气,昼夜不得眠;及崩中,面目脱色,唇干口燥;亦治男子伤绝,或从高堕下,内有所伤,脏虚吐血,及金疮伤犯皮肉。 2624.6. 来源:《千金》卷四。 2625. 相似度50%:泽兰补虚丸 2625.1. 组成:泽兰叶9分,石膏8分(研),芎䓖7分,甘草(炙)7分,当归7分,白芷5分,防风5分,白术5分,藁本5分,蜀椒5分,厚朴(炙)5分,干姜5分,桂心5分,细辛5分。 2625.2. 原方对照:附子14枚(小者30个,炮),吴茱萸1升(生用),蜀椒1升半,白芷1升,前胡(切)1升,芎䓖(切)1升,白术(切)1升,桂心3两,当归3两,汉防己(切)1升,细辛2两。 2625.3. 加:泽兰叶、石膏、甘草、防风、藁本、厚朴、干姜 2625.4. 减:附子、吴茱萸、前胡、汉防己 2725.5. 功效:产妇劳虚,或本来虚寒,或产后血脉虚竭,四肢羸弱,饮食减少,经水断绝,血脉不通,虚实交错。 2725.6. 来源:《外台》卷三十四引《删繁方》。 2726. 相似度50%:防风散 2726.1. 组成:防风2两(去芦头),独活2两,芎䓖1两,赤茯苓1两,当归1两,葛根1两(锉),桂心1两,麻黄2两(去根节),附子2两(炮裂,去皮脐),细辛1两,汉防己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 2726.2. 原方对照:附子14枚(小者30个,炮),吴茱萸1升(生用),蜀椒1升半,白芷1升,前胡(切)1升,芎䓖(切)1升,白术(切)1升,桂心3两,当归3两,汉防己(切)1升,细辛2两。 2726.3. 加:防风、独活、赤茯苓、葛根、麻黄、甘草 2726.4. 减:吴茱萸、蜀椒、白芷、前胡、白术 2726.5. 功效:风奄忽不能言,四肢亸曳,皮肉不知痛痒。 2726.6. 来源:《圣惠》卷二十二。 2727. 相似度50%:泻脾丸 2727.1. 组成:干姜3分,当归3分,桂心3分,葶苈3分(熬),狼毒半两,大黄半两,芎䓖半两,蜀椒(去目及闭口,汗)半两,白薇半两,附子(炮去皮)半两,甘遂半两,吴茱萸半两。 2727.2. 原方对照:附子14枚(小者30个,炮),吴茱萸1升(生用),蜀椒1升半,白芷1升,前胡(切)1升,芎䓖(切)1升,白术(切)1升,桂心3两,当归3两,汉防己(切)1升,细辛2两。 2827.3. 加:干姜、葶苈、狼毒、大黄、白薇、甘遂 2827.4. 减:白芷、前胡、白术、汉防己、细辛 2827.5. 功效:毒气在脾中,流肿腹满短气,食辄防响不消,时时微下。 2827.6. 来源:《千金翼》卷十五。 2828. 相似度50%:黄士汤 2828.1. 组成:伏龙肝(鸡子大)2枚,桂心1两,干姜1两,当归1两,芍药1两,白芷1两,甘草1两,阿胶1两,芎䓖1两,细辛半两,生地黄2两,吴茱萸2升。 2828.2. 原方对照:附子14枚(小者30个,炮),吴茱萸1升(生用),蜀椒1升半,白芷1升,前胡(切)1升,芎䓖(切)1升,白术(切)1升,桂心3两,当归3两,汉防己(切)1升,细辛2两。 2828.3. 加:伏龙肝、干姜、芍药、甘草、阿胶、生地黄 2828.4. 减:附子、蜀椒、前胡、白术、汉防己 2828.5. 功效:吐血,衄血。 2828.6. 来源:《千金》卷十二。 2829. 相似度50%:细辛散 2829.1. 组成:细辛3分,芎䓖半两,干姜半两(炮裂,锉),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赤茯苓3分,白术3分,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桂心半两,前胡半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2829.2. 原方对照:附子14枚(小者30个,炮),吴茱萸1升(生用),蜀椒1升半,白芷1升,前胡(切)1升,芎䓖(切)1升,白术(切)1升,桂心3两,当归3两,汉防己(切)1升,细辛2两。 2929.3. 加:干姜、杏仁、赤茯苓、甘草、陈橘皮、厚朴 2929.4. 减:吴茱萸、蜀椒、白芷、当归、汉防己 2929.5. 功效:肺脏外伤风冷,时有咳嗽,头目不利,多涕。 2929.6. 来源:《圣惠》卷六。 2930. 相似度50%:卓氏白膏 2930.1. 组成:当归2两,附子(炮)2两,细辛2两,芎䓖2两,续断2两,牛膝2两,通草2两,甘草(炙)2两,白芷2两,蜀椒3合,芍药1两,黄耆1两。 2930.2. 原方对照:附子14枚(小者30个,炮),吴茱萸1升(生用),蜀椒1升半,白芷1升,前胡(切)1升,芎䓖(切)1升,白术(切)1升,桂心3两,当归3两,汉防己(切)1升,细辛2两。 2930.3. 加:续断、牛膝、通草、甘草、芍药、黄耆 2930.4. 减:吴茱萸、前胡、白术、桂心、汉防己 2930.5. 功效:痈疽,发背,金疮已坏及未败火疮,猪瘑疥患。 2930.6. 来源:《外台》卷二十四引《范汪方》。 2931. 相似度50%:吴茱萸丸 2931.1. 组成:吴茱萸1两半,干姜1两半,桂心1两,白术2两,人参1两,橘皮1两,蜀椒(去闭口及子,汗)1两,甘草(炙)1两,黄芩1两,当归1两,桔梗1两,附子1两半(炮)。 3031.2. 原方对照:附子14枚(小者30个,炮),吴茱萸1升(生用),蜀椒1升半,白芷1升,前胡(切)1升,芎䓖(切)1升,白术(切)1升,桂心3两,当归3两,汉防己(切)1升,细辛2两。 3031.3. 加:干姜、人参、橘皮、甘草、黄芩、桔梗 3031.4. 减:白芷、前胡、芎䓖、汉防己、细辛 3031.5. 功效:卒心痛。 3031.6. 来源:方出《肘后方》卷一,名见《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3032. 相似度50%:琥珀丸 3032.1. 组成:琥珀(研)1两半,白芷1两半,芎䓖(醋浸1宿,炒)1两半,当归(酒浸1宿,炒)1两半,阿魏(入蜜研细)1两,木香1两,白术(醋浸1宿,炒)1两,桂(去粗皮)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醋浸1宿,炒)1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令黄)半两,吴茱萸(醋浸1宿,炒)半两。 3032.2. 原方对照:附子14枚(小者30个,炮),吴茱萸1升(生用),蜀椒1升半,白芷1升,前胡(切)1升,芎䓖(切)1升,白术(切)1升,桂心3两,当归3两,汉防己(切)1升,细辛2两。 3032.3. 加:琥珀、阿魏、木香、桂、陈橘皮、杏仁 3032.4. 减:蜀椒、前胡、桂心、汉防己、细辛 3032.5. 功效:妇人血风冷气,月候不调。 3032.6.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31原方组成:附子14枚(小者30个,炮),吴茱萸1升(生用),蜀椒1升半,白芷1升,前胡(切)1升,芎䓖(切)1升,白术(切)1升,桂心3两,当归3两,汉防己(切)1升,细辛2两。功效:脚气,风痹,手足疼弱,肿胀不仁,鼠漏、恶疮毒,所有腹内绞痛。来源:《外台》卷十九引苏恭方。以下方剂相似度只按组成计算,不计剂量。相似度91%:神明白膏组成:吴茱萸1升,蜀椒1升,芎䓖1升,白术1升,白芷1升,前胡1升,附子30枚,桂心2两,当归2两,细辛2两。原方对照:附子14枚(小者30个,炮),吴茱萸1升(生用),蜀椒1升半,白芷1升,前胡(切)1升,芎䓖(切)1升,白术(切)1升,桂心3两,当归3两,汉防己(切)1升,细辛2两。减:汉防己功效:中风恶气,头面诸病,青盲,风目,烂眦,管翳,耳聋,鼻塞,龋齿,齿根挺痛,及痈、痔、疮、癣、疥等。来源:《千金》卷七。相似度91%:丹砂膏组成:蜀椒3升(去目,汗),丹砂2两,细辛2两,桂心2两,附子30枚,前胡(切)1升,白芷(切)1升,芎䓖(切)1升,白术1升,吴茱萸1升,当归1两。原方对照:附子14枚(小者30个,炮),吴茱萸1升(生用),蜀椒1升半,白芷1升,前胡(切)1升,芎䓖(切)1升,白术(切)1升,桂心3两,当归3两,汉防己(切)1升,细辛2两。加:丹砂减:汉防己功效:瘑疥癣,诸恶疮,风温肿不消,鼻塞不通,青盲风目烂眦痒痛,茫茫不见细物,齿痛,耳聋,金疮,牛领、马鞍疮,腹中有痈,瘘疾。来源:《鬼遗》卷五。相似度91%:附子膏组成:附子2两(去皮脐),吴茱萸1两,川椒1两(去目),白芷2两,前胡1两(去芦头),芎䓖2两,白术1两,桂心1两,当归2两,细辛1两,汉防己1两。原方对照:附子14枚(小者30个,炮),吴茱萸1升(生用),蜀椒1升半,白芷1升,前胡(切)1升,芎䓖(切)1升,白术(切)1升,桂心3两,当归3两,汉防己(切)1升,细辛2两。加:川椒减:蜀椒功效:脚气风毒疼痛,及缓弱无力。来源:《圣惠》卷四十五。相似度82%:大白膏组成:白芷1升,白术1升,前胡1升,吴茱萸1升,芎䓖2升,蜀椒3两,细辛3两,当归2两,桂心2两,苦酒4升。原方对照:附子14枚(小者30个,炮),吴茱萸1升(生用),蜀椒1升半,白芷1升,前胡(切)1升,芎䓖(切)1升,白术(切)1升,桂心3两,当归3两,汉防己(切)1升,细辛2两。加:苦酒减:附子、汉防己功效:癞风。来源:《千金翼》卷二十一引《耆婆方》。相似度82%:神明膏组成:前胡1升,白术1升,白芷1升,芎䓖1升(上四药并切),椒(去目)1升,吴茱萸1升,附子30枚(去皮,切),当归2两(切),细辛2两(切),桂心2两(切)。原方对照:附子14枚(小者30个,炮),吴茱萸1升(生用),蜀椒1升半,白芷1升,前胡(切)1升,芎䓖(切)1升,白术(切)1升,桂心3两,当归3两,汉防己(切)1升,细辛2两。加:椒减:蜀椒、汉防己功效:诸风顽痹,筋脉不利;疥癣,诸疮痒,折伤,被打等。来源:《外台》卷三十一引《广济方》。相似度82%:神明膏组成:蜀椒3升,吴茱萸1升,前胡1两,芎䓖1两,白芷1两,白术1两,当归2两,细辛2两,附子30枚。原方对照:附子14枚(小者30个,炮),吴茱萸1升(生用),蜀椒1升半,白芷1升,前胡(切)1升,芎䓖(切)1升,白术(切)1升,桂心3两,当归3两,汉防己(切)1升,细辛2两。减:桂心、汉防己功效:一切疾风赤痒,耳聋疮肿。来源:《医方类聚》卷一九五引《千金月令》。相似度73%:前胡膏组成:前胡(去芦头)3两,白术(生用)3两,白芷(锉)3两(留1枚不锉,以验膏成),芎䓖3两,椒(去目及闭口,生用)、吴茱萸(汤洗,焙干,炒)2两,附子(去脐皮,生用)5两,当归(细切)5两,细辛(去苗叶)3两,桂(去粗皮)3两。原方对照:附子14枚(小者30个,炮),吴茱萸1升(生用),蜀椒1升半,白芷1升,前胡(切)1升,芎䓖(切)1升,白术(切)1升,桂心3两,当归3两,汉防己(切)1升,细辛2两。加:椒、桂减:蜀椒、桂心、汉防己功效:肉苛。营虚卫实,肌肉不仁;疮癣疮痍;诸风??麻疼痛;伤折及附堕损等。来源:《圣济总录》卷九。相似度73%:神明白膏组成:当归3两,细辛3两,吴茱萸1两,芎䓖1两,蜀椒1两,术1两,前胡1两,白芷1两,附子30枚。原方对照:附子14枚(小者30个,炮),吴茱萸1升(生用),蜀椒1升半,白芷1升,前胡(切)1升,芎䓖(切)1升,白术(切)1升,桂心3两,当归3两,汉防己(切)1升,细辛2两。加:术减:白术、桂心、汉防己功效:中风恶气,头面诸病,青盲,风目,烂眦,鼻塞,耳聋,寒齿痛,痈肿疽痔,金疮癣疥,缓风冷者。来源:《肘后方》卷八。相似度55%:蹉跌膏组成:当归2两,续断2两,附子(去皮)2两,细辛2两,甘草(炙)2两,通草2两,芎䓖2两,白芷2两,牛膝2两,蜀椒2合。原方对照:附子14枚(小者30个,炮),吴茱萸1升(生用),蜀椒1升半,白芷1升,前胡(切)1升,芎䓖(切)1升,白术(切)1升,桂心3两,当归3两,汉防己(切)1升,细辛2两。加:续断、甘草、通草、牛膝减:吴茱萸、前胡、白术、桂心、汉防己功效:磋跌,兼疗金疮。来源:《外台》卷二十九引《范汪方》。相似度55%:青膏组成:当归3两,芎䓖3两,蜀椒3两,白芷3两,吴茱萸3两,附子3两,乌头3两,莽草3两。原方对照:附子14枚(小者30个,炮),吴茱萸1升(生用),蜀椒1升半,白芷1升,前胡(切)1升,芎䓖(切)1升,白术(切)1升,桂心3两,当归3两,汉防己(切)1升,细辛2两。加:乌头、莽草减:前胡、白术、桂心、汉防己、细辛功效:伤寒头痛项强,四肢烦痛。来源:《千金》卷九。相似度55%:茱萸丸组成:吴茱萸1两半,干姜1两半,桂心1两,白术2两,人参1两,橘皮1两,附子1两半(炮),蜀椒1两(出汗),甘草1两(炙),黄芩1两,当归1两。原方对照:附子14枚(小者30个,炮),吴茱萸1升(生用),蜀椒1升半,白芷1升,前胡(切)1升,芎䓖(切)1升,白术(切)1升,桂心3两,当归3两,汉防己(切)1升,细辛2两。加:干姜、人参、橘皮、甘草、黄芩减:白芷、前胡、芎䓖、汉防己、细辛功效:心痛。来源:《外台》卷七引《延年秘录》。相似度55%:乌头摩风膏组成:乌头2两,附子(并生用)2两,当归2两,羌活1两,细辛1两,桂心1两,防风(去芦头)1两,白术1两,川椒1两,吴茱萸1两,猪脂1斤(腊月者,若得驼脂尤好,去脂膜煎化,去滓放冷)。原方对照:附子14枚(小者30个,炮),吴茱萸1升(生用),蜀椒1升半,白芷1升,前胡(切)1升,芎䓖(切)1升,白术(切)1升,桂心3两,当归3两,汉防己(切)1升,细辛2两。加:乌头、羌活、防风、川椒、猪脂减:蜀椒、白芷、前胡、芎䓖、汉防己功效:风顽痹,腰脚不遂,四肢拘挛,并马坠疼痛不可忍;及白癜诸疮,兼脚气等。来源:《圣惠》卷二十五。相似度55%:当归膏组成:当归(洗,切,焙),续断(锉)1两,细辛(去苗叶)1两,木通(锉)1两,白芷(切)1两,芎䓖(锉)1两,甘草(锉)1两,蜀椒(去目及闭口者)1两,牛膝(去苗)1两,附子(去皮脐,生切)1两。原方对照:附子14枚(小者30个,炮),吴茱萸1升(生用),蜀椒1升半,白芷1升,前胡(切)1升,芎䓖(切)1升,白术(切)1升,桂心3两,当归3两,汉防己(切)1升,细辛2两。加:续断、木通、甘草、牛膝减:吴茱萸、前胡、白术、桂心、汉防己功效:骨出臼,蹉跌不复,疼痛。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四五。相似度55%:阿魏丸组成:阿魏1两半(面裹煨,令面熟为度),当归半两(锉,微炒),桂心3两,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白术半两,木香半两,芎䓖半两,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蓬莪荗1两,延胡3分,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原方对照:附子14枚(小者30个,炮),吴茱萸1升(生用),蜀椒1升半,白芷1升,前胡(切)1升,芎䓖(切)1升,白术(切)1升,桂心3两,当归3两,汉防己(切)1升,细辛2两。加:阿魏、青橘皮、木香、蓬莪荗、延胡减:蜀椒、白芷、前胡、汉防己、细辛功效:丈夫元气,妇人血气,一切心腹胀满,脐胁疼痛。来源:《圣惠》卷九十八。相似度55%:和荣膏组成:前胡2两,白芷2两,细辛2两,官桂2两,白术2两,川椒2钱,川芎2两,吴茱萸1两5钱,黑附子1两5钱,当归1两5钱。原方对照:附子14枚(小者30个,炮),吴茱萸1升(生用),蜀椒1升半,白芷1升,前胡(切)1升,芎䓖(切)1升,白术(切)1升,桂心3两,当归3两,汉防己(切)1升,细辛2两。加:官桂、川椒、川芎、黑附子减:附子、蜀椒、芎䓖、桂心、汉防己功效:肉苛,荣虚卫实,肌肉不仁;癥瘕疮痍,诸风疮痒疼痛,伤折坠损。来源:《杏苑》卷七。相似度55%:细辛膏组成:细辛18铢,蜀椒18铢,干姜18铢,芎䓖18铢,吴茱萸18铢,附子18铢,桂心1两,皂荚屑半两,猪膏1升。原方对照:附子14枚(小者30个,炮),吴茱萸1升(生用),蜀椒1升半,白芷1升,前胡(切)1升,芎䓖(切)1升,白术(切)1升,桂心3两,当归3两,汉防己(切)1升,细辛2两。加:干姜、皂荚屑、猪膏减:白芷、前胡、白术、当归、汉防己功效:鼻塞,常有清涕出。脑冷,清涕出不已。来源:方出《千金》卷六,名见《三因》卷十六。相似度55%:补肝白茯苓散组成:白茯苓3分,防风3分(去芦头),柏子仁3分,细辛3分,当归半两(锉,微炒),槟榔半两,白术3分,芎䓖3分,桂心半两,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枳壳3分(去瓤,麸炒微黄)。原方对照:附子14枚(小者30个,炮),吴茱萸1升(生用),蜀椒1升半,白芷1升,前胡(切)1升,芎䓖(切)1升,白术(切)1升,桂心3两,当归3两,汉防己(切)1升,细辛2两。加:白茯苓、防风、柏子仁、槟榔、枳壳减:吴茱萸、蜀椒、白芷、前胡、汉防己功效:肝心痛。来源:《圣惠》卷三。相似度55%:神明膏组成:蜀椒1升半,吴茱萸半升,术5合,芎䓖5合,当归5合,附子15枚(去皮),白芷5合,桂1两,苦酒2升半,猪肪5升。原方对照:附子14枚(小者30个,炮),吴茱萸1升(生用),蜀椒1升半,白芷1升,前胡(切)1升,芎䓖(切)1升,白术(切)1升,桂心3两,当归3两,汉防己(切)1升,细辛2两。加:术、桂、苦酒、猪肪减:前胡、白术、桂心、汉防己、细辛功效:目风烂,赤眵,眦恒湿;风冻疮,目烂赤泡。来源:《医心方》卷五引《古今录验》。相似度55%:熟干地黄散组成:熟干地黄1两,当归2分(锉,微炒),白术半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赤芍药半两,桂心半两,小草半两,细辛半两,芎䓖半两,吴茱萸1分(汤浸7遍,焙干,微炒)。原方对照:附子14枚(小者30个,炮),吴茱萸1升(生用),蜀椒1升半,白芷1升,前胡(切)1升,芎䓖(切)1升,白术(切)1升,桂心3两,当归3两,汉防己(切)1升,细辛2两。加:熟干地黄、甘草、赤芍药、小草减:附子、蜀椒、白芷、前胡、汉防己功效:产后血气上攻心痛,四肢厥冷,不纳饮食。来源:《圣惠》卷八十一。相似度55%:太傅白膏组成:蜀椒1升,附子3两,升麻(切)1升,巴豆30铢,芎䓖30铢,杏仁5合,狸骨1两半,细辛1两半,白芷半两,甘草2两,白术6两(一方用当归3两)。原方对照:附子14枚(小者30个,炮),吴茱萸1升(生用),蜀椒1升半,白芷1升,前胡(切)1升,芎䓖(切)1升,白术(切)1升,桂心3两,当归3两,汉防己(切)1升,细辛2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