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普文以介绍科学技术知识为目的而对某方面的科学知识进行说明的文章。说明方法:下定义、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画图表、摹状貌、引用等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语言特点:(1)简洁、准确(严谨)、周密(严密)(2)通俗、生动、有趣(运用比喻、拟人、讲故事等方法)如何体现准确性以及周密性?①表示程度的轻与重、范围的广与狭、语气的推测与估计、数量的多与少以及方位的远与近等的词语的使用;②运用的专业术语、科学解释准确无误、无歧义;③引用的事实确凿,数字具体等说明文梁思成1.了解作者和文章的背景知识;2.梳理文章结构脉络,概括和理解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3.重点把握“文法”“词汇”“可译性”的内涵;学习目标梁启超的儿子,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毕生都在关注中国古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清华大学教授,广东省新会县人。与其妻林徽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主要著作《清式营造则例》《中国建筑史》。梁思成(1901—1972)1927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后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1928年回国。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本文发表于1954年1月。建国之初,随着北京新城建设的开展,古城的城墙和城门也随之面临被拆除的命运。为此,梁思成奔走呼吁:“中国建筑的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一国一族之建筑适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一个东方古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这事实明显的代表为我们文化衰落消失的现象”。然而,他的呼吁无济于事,城墙被拆了,能代表老北京的城楼和牌坊也被拆除了……梁思成手稿写作背景梁思成的学术良知与学术勇气梁思成(1901-1972),建筑学家,梁启超的儿子。他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他培养了大批建筑人才,以严谨、勤奋的学风著称。解放后,在教课的同时,梁思成和妻子林徽因还参与了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并被邀请参加北京城的建设规划。梁思成曾以诗一样的语言向周总理描述北京古城四周雄壮的城墙,城门上巍峨高大的城楼,紫禁城的黄瓦红墙以及美丽的街市牌楼……他不遗余力地建议保护北京城墙。他是那么钟情于它们。关于它们,他有那么美妙的构想:城墙上可以绿化,供市民游乐;壮丽宽广的城门楼可以改造成图书馆;护城河可以引进永定河水,夏天放舟,冬天溜冰。然而,这只是一个文人的浪漫梦想而已。随之而来的一切现实却非他所愿,北海团城被拆了,天安门东西两侧三座门被拆了,古城墙被拆了……如今残留也是仅存的一段城墙,位于北京城的东南角,而绵延数百里的北京古城的老城墙都被拆光了。对于深谙其文物价值的梁思成来说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他痛苦迷惑的了。当北京古都已然消失之后,曾经竭力想保留其历史原貌特征的梁思成,就注定要成为人们不断提及、不断感叹的人物。整体感知,梳理结构段落内容概括第一部分(第1-2段)第二部分(第3-13段)第三部分(第14-17段)第四部分(第18-20段)通读全文,划分结构层次,填写以下表格,学习阐述事理的简洁和严谨。从分布广和历史悠久两大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独特性和影响。介绍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惯例提出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呼吁学习者要深谙中国建筑的特征九大基本特征分别是什么?请分别用简要地加以概括。①

立体构成:单个建筑自下而上一般是由台基、房屋和屋顶三个主要部分构成的。②

平面布置:一所房子由一个建筑群落组成,左右呈轴对称,主要房屋朝南,整个建筑群有主有从,有“户外的空间”。③

结构方法:立柱和横梁之间形成“间”,墙、门窗设置极为自由。④斗拱:在柱梁交接处,层层挑出,斗是方形,拱是弓形,减少剪力,有装饰性。⑤举折、举架⑥屋顶⑦颜色举折,举架的作用,即为了形成屋顶的斜坡或曲面。“中国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并在与其他建筑体系的比较中,“翘起如翼”的屋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骄傲。中国建筑最大胆的,不但在大建筑物中使用朱红色,而且还大量用彩绘来装饰木架部件。⑧部件装饰⑨材料装饰对构建交接的外露部分经行加工,使之成为装饰部分。大量使用有色琉璃砖瓦,各色油漆;木上、石上以及的砖墙上也加雕刻。个别建筑构成

群体建筑构成结构方法斗拱举折、举架

屋顶颜色——朱红部件的装饰作用材料的装饰作用总体特征结构特征装饰特征主次整体局部九大特征的说明顺序:逻辑顺序打比方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和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语言和文学建筑学词汇文法文章大文章小品建筑的单个构件和因素中国建筑的法式或惯例建筑或建筑群宫殿、庙宇等宏大壮观的建筑山亭、水榭等小巧别致的建筑语言形象生动,让读者利用对文章大小的感觉经验,来体会建筑规模大小的不同,化抽象为具体,从熟悉的事物角度去增进对不熟悉内容的理解。何为“可译性”?为何要谈及“可译性”话题?

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用“语言和文学”为喻。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语言形式却不尽相同。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具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可译性中外可译古今可译世界视野历史眼光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西方建筑的“词汇”与“文法”,融入到我们的建筑语言中与世界建筑体系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