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伶官传序》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五代伶官传序》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五代伶官传序》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五代伶官传序》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五代伶官传序》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代史伶官传序课型:新课课时:1【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欧阳修及《新五代史》;了解唐末五代及北宋的历史背景;掌握课文重点实词、虚词及各种文言现象;疏通文章大意;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作者的观点及以史鉴今、对比论证的手法;解读作者的深刻寓意;思维发展与提升:掌握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作者所说的“人事”观及对人生的启示;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教给学生做人和做事的道理。【教学重点】:疏通文章大意,归纳字词句;深挖历史兴衰成败的教训。【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的史学观点,及文本以史鉴今、对比论证的手法。【教学课时】:1课时五代史伶官传序教学过程导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项羽,最终落得个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的悲惨下场。项羽在乌江自刎前,曾用一句话总结了自己的惨败“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这是上天要我灭亡,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啊!”他把自己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天命。那么,人生的成功或失败,是在天命,还是人事呢?让我们走进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来看看欧阳修是如何阐释的。二、导学学习活动一:知人论世,了解背景1、作者介绍: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位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都是他的学生。他在诗、文、书法、文论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为文主张切合实用,重内容,反浮糜。著有《欧阳文忠公集》,史书《新唐书》《新五代史》。2、五代历史补充: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短短53年间,先后换了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繁,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后唐庄宗李存勖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所惑。后叛乱四起,拥有重兵的伶官拒不发兵,而庄宗亲征又告败北,众叛亲离之期,伶官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了庄宗。3、北宋时代背景: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想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4、后唐庄宗李存勖生平:885年,后唐庄宗李存勖出生;908年,其父晋王李克用卒,李存勖继位;913年,刘仁恭父子被杀,李存勖灭燕;923年,梁末帝朱友贞自杀,李存勖灭梁,建立后唐;926年,叛军作乱,李存勖被乱箭射死,后唐灭亡。总结:李存勖打江山用了15年,坐江山只有3年。5、题解:伶: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伶官: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做伶官。序: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学习活动二:自读课文,疏通文意(1)学生听音频,疏通字义,大致了解本文。(2)全班朗读,根据课文注释,借助课下注释和《同步训练册》疏通句意,句句落实。(一)解释字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推其根本,的原因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代祭品,一猪一羊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考察系燕父子以组绳子函梁君臣之首用木匣子装岂独伶人也哉乐工艺人(二)翻译句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译文】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译文】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学习活动三:合作探究,整体感知活动1:自读补充材料活动2:默读二三段,结合课下注释,找出与庄宗有关的重大事件,用原句回答年代岁数事件908年23“与尔三矢”911年26“系燕父子以组”(灭燕)923年38“函梁君臣之首”(灭后梁,建后唐)926年41“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第一段:从表中可以看出什么?(庄宗得天下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而失天下只有三年)作者认为庄宗的“盛”是由于什么原因,“衰”又是由于什么原因呢?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中心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反问句式,意在强调后者。强调“人事”的作用,即盛衰之理,不仅在于天命,更在于人事。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是一个什么句式?这个反问句就是欧阳修的可贵之处。在那个封建社会,人们迷信的认为人的命运是由上天主宰,而欧阳修一句岂非人事哉!虽没有否定天命,但是他更强调人事的作用。第二段:1、本段采用什么论证方法?2、叙述了一个什么历史事件?为什么选择这一传说?明确:举例论证;晋王三矢的史实--复仇灭敌--“得天下”;原因--庄宗得天下的过程已经写入《新五代史》的《唐本纪》中序中再写未免重复,也会造成文势拖沓,且不符合序论的体制。此处选用这一故事属于传说,不能确定为史实,但其在当时有相当的影响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为慎重,欧阳修在其前面加了“世言”二字以强调这个故事的传说性质。这个事件是本文的中心论点的主要例证,也是下文展开议论的基础。拓展: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畜生。(色纯为牺,体全为牲)古代祭祀所用的牺牲,行祭前需饲养于牢,故称这一类牺牲为“牢”。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有太牢、少牢之分祭祀等级:太牢(牛、羊、豕)、少牢(羊、豕)、特牲(特牛)、特豕、特豚第三段:1、哪些地方集中表现庄宗忧劳得天下?大家找一找这一段哪几个词最能体现劳苦的?通过这一系列动词盛、衰,忧等;引用格言警句: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者多困于所溺。写出庄宗不忘父命与家仇国恨,励精图治,终得天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2、等到庄宗将要灭国时,作者又是如何描写那种场面?作者描写前后两种不同场面有何用意?“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与前文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引人震撼,发人深省。3、写忧劳兴国时用一系列动词极力渲染忧劳,大家能不能找到大量写逸豫的笔墨?不能。这篇是为《伶官传》作的序,《伶官传》中的主要内容是记叙庄宗宠爱伶人,荒淫误国,在序中就简要概括了,在材料上作者十分巧妙,详略得当。4、文章2、3段,表现了一个怎样的庄宗?哪些语言表现庄宗失天下的“逸豫”?受、藏、遣、告、请、盛、负、前驱、凯旋、纳通过这些词语,写出了庄宗不忘父命与家仇国恨,生动传神、准确地刻画出了庄宗奋发图强、兢兢业业、勤勉创业、胸怀大志、雄姿英发的形象。拓展:定语后置句——定语一般位于中心语前,文言文中定语有时在中心语后,这是为了使中心词突出,或为了使句子流畅顺口。一般有两个标志:①用“者”字作为结构标志,意为“的”——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②用“之”作形式上的标志——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第四段:行文到第三段,已得出结论,似乎可以结束了,那么最后一段是否画蛇添足?为什么?不多余,第三段得出推论教训:“夫祸患积于忽微,而智勇多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限于溺爱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之中,忘记忧劳兴国的至理,同样会身死国灭。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批评朝政,讽谏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借古讽今,现实的针对性强。学习活动四:探究主旨,归纳手法(一)论证结构(二)写作特色1、清人王符曾、沈德潜评价《伶官传序》,都认为关键是“善用抑扬之法”,你能看出文中是怎样使用这种笔法的吗?例证法:①庄宗受箭。②灭燕,“系燕父子以组”。③灭梁,“函梁君臣之首”;对比论证法:得与失,盛与衰,兴与亡,损与益,成与败,忧劳与逸豫;引证法:“满招损,谦得益”。文中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第2段的叙事语势比较平缓,没有任何议论,但寓论点于叙事之中,以叙事论证了论点,与第1段的“盛”和“得天下”相照应。全段叙事欲抑先扬,为下文写“抑”张本;第3、4两段的议论也都是欲抑先扬,先论其“壮”和“盛”,然后评其“衰”,揭示了盛衰在于人事的道理。2、思考本文是欧阳修为《伶官传》作的序,可为什么主人公不是伶官而是庄宗呢?时代背景: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想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三、总结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的道理。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是为了告诫北宋统治者吸取后唐庄宗李存勖宠信伶人而身死国灭的历史教训,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四、同步练习得天下与失天下的例子很多,你还可以举几个?请根据下列句式简要描述,形成排比。开元君王唐玄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