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二)_第1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二)_第2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二)_第3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二)_第4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二)11[简答题](江南博哥)请阅读下列材料:《多途径下载文件》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二章第三节《文件的下载》,是《文件的下载》的第二堂课,在第一堂课先学习了“网际快车(FlashGet)和FTP下载工具(CuteFTP)的使用以及文件的重要属性及类型,让学生了解了文件在计算机系统的存储位置的具体表示”这些内容。将教材的顺序稍微改变了一下,将原来放在最后的下载软件的介绍提到前面.本节课重点让学生尝试网络文件的基本下载方法、下载方案的选择和确定,对于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网站、不同的下载软件(断点续传、多线程、定时下载等)有初步的认识和体验,领会、掌握利用网络合法获取(下载)信息的方法。让学生对基本途径、可能的方案及不足有一个完整的把握,并能对其做出相对客观的评价。下节课再从下载效率的提高、策略的优化上让学生感受并做本章节的小结学习。教学重点:选用适当的途径有效地下载文件、存储和管理文件资源。教学难点:网络文件下载方案的选择和确定。学情分析:该班是重点中学实验班,学生有一定的自觉性及自学的能力,只因初中毕业于不同级别的学校,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在《文件的下载》的第一节课已经学习了相关的下载软件的使用。学生有了一定的技术支持。这节课直接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实践下载,选取下载的途径和可能的方法。依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2)请为本节课设计一段导入。(3)请为本节课设计教学评价活动。参考解析:(1)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所需网络信息的类型和来源,了解提供文件资源的方法和特点。学会确定下载文件任务的需求.能选用适当的途径下载、存储和管理文件资源。能有效评价、存储、管理信息。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尝试多途径、多方法、高效率地查找和下载文件,了解文件资源的获取途径。通过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初步归纳利用网络查找和下载文件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的基本思想方法。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学习、任务的实践,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形成尊重知识产权等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网络资源的道德意识,养成合理的信息资源管理习惯。(2)温故知新式导入: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信息在计算机中以文件的形式保存,并了解到文件的重要属性和信息文件在本机上、在局域网、在因特网中的存储位置的表示方法。之前我们已经学过在本机和局域网中的查找文件信息的方法。但是我们如果要查找的信息在本机和局域网中查不到怎么办?没错,这时我们要利用因特网查找需要的文件信息。因特网上查找到的信息如何下载呢?其实网络下载文件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还在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而发展。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多途径下载文件。(3)教学评价:第一,先让各小组学生组内互评,以组为单位整理搜集到的最优信息。第二,老师搜集各组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进行集体评价。第三,老师按以下几条指标来总结性点评各组的作品。①下载文件的保存位置是否统一,方便日后的使用。②文件是否改名保存,文件名是否标识了文件的主要内容或主要用途等。③网上下载的文字、图片内容是否标明出处,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意识等。④下载网站是否具有权威性。12[简答题]请阅读下列材料:课题:我也动手设计一个网站教材分析:教材中主要讲述了网页规划内容,包括网页主题的确立、网页风格与创意和网页制作流程。这是网站设计的基础步骤,也是本单元主题活动的开始,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意识并能有序而规范地规划网站也就成了本课的主要内容。学生分析: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对新生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且个性张扬。同时初中阶段的信息素养培养也使大多数学生对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教学设计中有意识地为每一位学生营造一个表现个性的空间将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本节课从网页规划开始,先为具有个性的网络空间画好蓝图,为以后的教学作铺垫。教学资源:网站设计模板文件(网站设计.PPT),评价表(网站建设评价表.PPT)均放于电子档案袋的共享区域中。参考网站:途牛网:http://www.tuniu.com/华为官网:http://www.huawei.com/cn/北京大学:http://www:pku.edu.cn/太平洋电脑网站:http://www.pconline.corn.cn依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2)确定教学重难点,并简要说明教学中应如何突出重点攻破难点。(3)请为本节课设计教与学的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参考解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有序而规范的对网站建设进行规划设计;能针对网站结构进行文件目录管理。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按照教师所提供的网站建设设计思路为个人网站确立主题并完成网页网络设计;能运用已有的文件管理技能对网站制作中可能涉及的文件进行文件目录规划。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感受和理解网站设计的重要性,同时掌握网站设计的基本思想;初步养成网站设计的学习兴趣,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2)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均为学生能根据所确立的主题对网站进行整体风格设计.能正确地进行网站文件目录管理。对于第一点,可以先从欣赏入手,会欣赏是会设计的第一步,从几个典型的网站风格设计赏析引导学生去进行网站风格设计,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视觉素养。从本节课开始,学生开始涉及对多个文件的建立与管理,因此文件目录的管理显得尤其重要。教学中应从实例入手,分步骤对学生的网站文件目录管理进行演示教学,提高学生对文件管理的意识与能力。然后由学生亲自动手尝试操作,体验网站文件目录管理的步骤与过程。(3)教学活动

13[简答题]请阅读下列材料:本节是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关于Excel知识部分中的一节“建立图表”。它是对如何使用Excel工具建立图表的介绍,它是针对高中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对计算机的Office工具使用进行介绍,使学生充分了解Excel软件的用途以及强大功能,为深入使用Excel和了解Excel起到铺垫作用。本着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水平以及高中会考的考试要求为宗旨,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Excel图表的用途以及掌握使用图表的技能。培养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勇于探索未知事物,积极主动学习的思想,为今后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可能:培养审美观念。依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2)说明本节课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3)请为本节课设计教与学的活动。参考解析:(1)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Excel的图表的组成部分及其含义,创建图表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修饰图表的各个部分,并对图表做出适当的美化。(2)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①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任务的驱动下进行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要求学生自学,老师布置自学思考题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②小组协作教学法把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组按照自己的审美观和对技能的掌握程度,创建和修饰图表。③展示交流学习法每个小组在完成任务以后,展示制作的图表,由学生自己进行比较,从而了解别人的可取之处。(3)教学活动:①引入新课阶段上课前先给学生展示一个Excel表格以及老师制作的图表,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图表,通过图表可以很直观地看出数据之间的联系。设计意图:由学生感兴趣的实物入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②创设学习情境阶段给学生一些学习资料和网址,让学生结合老师的Excel表格独立创建一个简单Excel图表。在这个过程中,把要求放低些,学生创建出图表,并且能反映Excel中的数据联系就可以了。设计意图:由学生亲自体验图表创建过程,容易掌握知识。由视频资料一步步导入操作过程,使学生掌握创建图表的步骤更有条理性。③教师讲授由老师对学生创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述.重点放在图表每个部分的修饰以及对错误后调整上。设计意图:学生针对老师对图表的讲授,对自己创建图表过程中的模糊概念会有更深层次的了解。④布置任务阶段让学生四人一组,针对同样的表格数据,按自己对数据的认识,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创建图表,并且对图表做各式各样的美化。由每个小组成员对图表创建过程提出意见,协作完成任务。完成任务后,小组成员互相交流学习的体会。设计意图:利用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规定基本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发挥学生协作学习的优势,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完成后学生之间进行汇报的交流,从而使知识的学习又归为完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设计意图:在这个阶段,教师深入到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点拨并帮助学生处理不好解决的问题。⑤展示作品阶段学生完成任务以后,每个小组展示自己制作的图表,给全班学生浏览,互相交流,学习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设计意图:通过展示,适当地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并检验和评价了每一小组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各个小组的内容进行相互交流,学生在检验其他小组学习情况的过程中,可以学到自己没有研究的那些知识。⑥自我评价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和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自我评价.为教师以后的课程做出更利于学生发展的安排。14[简答题]请阅读下列材料:《搜索技巧》为教科社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二章《信息获取》第二节《因特网信息查找》的第二部分内容。前一节主要学习了搜索引擎的分类及基本使用方法。本节旨在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学生利用搜索引擎获取网络信息的技巧和能力(包括关键词的使用、搜索条件的细化、强制引用、逻辑命令“and、or、not或+、|、-”的使用),使其成为每位学生在信息社会必须掌握的生存技能。本节是本章后两节《文件的下载》《网络数据库的信息检索》的基础。学情分析:某老师所教授班级是高一年级,学生大部分来自城市,但根据开学之初所做的书面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按照“以强扶弱”的原则,把他们分成了15个左右的小组,每组4人,并指定了各组组长。在前几次上机课中,给学生操作的时间较多,对文件的共享和访问、Word的使用等都有讲解和实践。特别是前两节课对网上获取信息的一般过程、搜索引擎的分类及基本使用方法的学习。学生普遍掌握较好,为本节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某老师为该节课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和掌握最基本、最常用的搜索技巧,提升运用搜索技巧搜索各种信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逐步理解最基本的搜索技巧。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与对比,启发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运用搜索技巧有效获取信息对于学习和生活的价值和意义,逐步养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依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并说明依据和处理思路。(2)请为本节课设计教学策略。(3)请为本节课设计几个任务,并说明设计意图以及任务活动过程。参考解析:(1)本节课教学重难点如下:①教学重点:关键词的提炼、关键词的使用、搜索条件的细化、强制搜索、常见逻辑命令的使用。依据:搜索技巧包含的内容很多,但是所有最常用和最基本的技巧归根结底是关键词的提炼,所以关键词的提炼就是本节课的重点。而关键词的提炼需要通过对关键词的使用、搜索条件的细化、常见的逻辑命令的使用、强制搜索、中英文结合搜索等技巧来支撑和实现,所以这几条也应作为重点内容,需要设计相应的任务让学生探究学习。养成良好有效的搜索习惯、向搜索高手求救、选择不同的搜索引擎、准确的关键词等技巧,无需专门设计搜索任务,可蕴含在任务探究的活动中,教师应把握时机,适时灵活地提醒学生。②教学难点:常见的逻辑命令的使用。依据:常见的逻辑命令,绝大多数学生在以前的搜索中都没有使用过,理解和运用起来有一定难度,故为本节的难点。为此,教学中单独设置了一个相应的探究任务。对于这个任务,仅仅让学生探究是不可取的,教师应先通过类比数学上集合之间的关系启迪学生思考、讲解并示范其用法,再让学生以先分解再综合的方式完成任务.以突破教学难点。(2)教学策略如下:①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设置几个针对性强、有趣味性、贴近学生实际的小主题任务,每个任务分别突出一两个重点.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完成。②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主要采用教师引导探究、螺旋式提高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③紧紧围绕“技巧”这一中心点,强调对比,通过小组之间、组员之间、师生之间的对比与互动让学生多维度、多视角地认识不同搜索技巧的不同效果,在对比中,突出技巧的灵活与多样,体现“搜索”的思想和方法。(3)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学有所获,并拓展课本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可以设计3个巩固提高任务让所有学生都做,设计1个知识拓展任务,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择。①[必做任务]搜索查找计算机应用领域有哪些?(5分钟)设计意图:关键词的提炼、多关键词的使用、搜索条件的细化。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搜索,比比哪组先找到答案,教师巡视指导,并注意收集学生所用关键词。在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对搜索技巧有一定的认识后,展示几组学生方案,进而提供教师方案,加以对比分析(选择的关键词有何不同、为什么要那样选择、不同的关键词对搜索效率有何影响)。几种关键词对比:计算机的应用电脑应用领域计算机应用领域有哪些②[必做任务]一天,王军同学在电视上听到了一首很好听的歌曲,是毛阿敏唱的,但他没有注意到歌名,也记不清具体的内容.只是对其中的那句“天之大,唯有你的爱是完美无瑕”记忆犹新。你能帮他找到整首歌的歌词吗?(5分钟)设计意图:强制搜索(双引号)的使用。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究,教师巡视各组,然后请一组完成较好的学生代表演示搜索过程,边演示边讲解思路,教师适时补充指正,其他学生观察对比,反思不足。几种关键词对比:天之大歌词天之大毛阿敏一歌曲“天之大。唯有你的爱是完美无瑕”③[必做任务]赵雷想搜索一些关于韩国电影的网页,但只对故事片或者喜剧片感兴趣,不希望恐怖片出现,你能替他想一种快捷有效的办法吗?(9分钟)设计意图:逻辑命令(and、or、not或+、|、-)的使用。这是本节的难点,应先启迪学生思考,再讲解并演示“and、or、not”或“+、|、-”的用法(结合数学上集合的关系);然后建议学生把该任务分解成3个小任务,分别完成后,再综合起来完成本任务。参考关键词:韩国电影+故事片|喜剧片-恐怖片(注意:减号前必须有一个空格)④[拓展任务]查找介绍“搜索技巧”的网站,看看还有哪些好用的技巧,相互交流探讨,并通过实践,进一步拓展与提高自身的搜索水平。15[简答题]课题:搜索引擎的使用教案背景:“搜索引擎的使用”源于高一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材,适用于高中一年级。高一学生来源于不同的初中学校,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个别学生属于零起点,即使是熟悉网络的一部分学生,并不真正熟悉搜索引擎,只会简单的关键字搜索。因此整个学生群体都需要加强使用互联网技术技巧方面的教学指导,并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提升学生信息素养。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和探究能力,因此在对比多个搜索引擎之后,应学习搜索引擎相关知识,再深入了解百度这个搜索引擎的细枝末节。这样的学习过程,一方面引导学生对搜索引擎有更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在体验中引发学生对技术价值的思考。依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描述本节课教学目标。(2)描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3)从教学方法、信息资源及工具的应用、教学过程方法角度完成简要的教学设计。参考解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搜索引擎的使用,以及如何根据自己需要的内容来确定搜索的关键词;②掌握从网上下载网页、图片、文字和文件的基本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培养在网上获取信息、下载信息的能力;②培养自主探究,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2)教学重点:利用关键词搜索信息的方法,对网页、图形、文字、文件等信息进行下载。教学难点:文件的保存和文件的下载。(3)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本课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少量讲授法,大量的操作实践法、自主学习法、问题探究法、分组合作法。信息资源及工具的使用:网络教室(两人一台计算机),连接到Internet,教学课件。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情境导入设计一个情境导入,引起学生兴趣。第二环节新课讲授①利用搜索引擎搜索有关信息。讲解搜索引擎的概念,介绍一些知名的搜索引擎(如Google、百度、新浪、搜狐等)。讲解关键词的确定及搜索引擎的使用并举例说明。教师布置教学任务,学生分组进行搜索引擎的搜索练习。②下载www上的信息教师讲解保存网页、保存图形、保存文件、下载文件的方法。学生把刚才搜索到的网页、图形和文件进行保存和下载。第三环节小结对本节课知识进行小结,强化本节课重难点。第四环节教学评价主要采取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的形式,辅以教师在学生操作和演示过程中的评价以及最后的总结性评价。评价标准设计如下:①是否掌握了搜索引擎的使用,以及关键词的确定;②是否掌握了网页、图形、文字的保存和文件的下载;③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研究;④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是否和同学交换意见,共同研讨,从而得出结论。16[简答题]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图像的加工与表达”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本章共6节内容,基本按照制作一份完整的图像作品过程编写,前3节从整体上对图像进行对比度、亮度等的调节,虚化背景突出主体以及利用滤镜制造风雪效果,都是对图像进行大刀阔斧的加工,而本节课是本章中唯一的一节对图像的“精修”内容,在图像的加工处理过程中很有必要也非常重要。学生已经具备了较扎实的电脑操作技术,而图像处理问题在实际生活中也经常遇到,因此本章内容很具有实践操作性,学生比较感兴趣。但随着课程的深入学习,有些学生对于Photoshop的复杂操作逐渐产生了畏难情绪,还有部分学生好高骛远,总想制作出网络上的高超的Photoshop特效作品而自己又眼高手低,因此本章的学习一定要求基础、求扎实,多给学生丰富的素材和上机操作机会,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发挥创新意识,用心制作出自己别具特色的原创Photoshop作品。教学对象:高中二年级学生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每位学生一台计算机教学用时:1课时(45分钟)依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请写出该课的教学目标。(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说明设计意图。(3)设计两个教学任务并说明设计意图。参考解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使用“修复画笔工具”和“仿制图章工具”修复图像瑕疵的操作方法;探索并尝试使用“修复画笔工具”对多张图像进行艺术拼接的技巧。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层次练习,上机操作,逐步掌握“修复画笔工具”和“仿制图章工具”的使用方法;通过作品欣赏交流,掌握表达个人观点以及与别人交流思想的技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修复让图像达到更美观的效果,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观;通过主题创作,及时渗透人文素质的培养,感受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等情怀。(2)导入设计:同学们都起过痘痘吧,起痘痘的时候我们拍照就会不漂亮啦,想让照片变得更美吗?今天我们通过Photoshop软件来学习“祛痘”的妙招吧!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从最简单的祛痘操作开始体验Photoshop软件的神奇之处。(3)任务一:了解“修复画笔工具”的功能,学会使用“修复画笔工具”教师活动:简单介绍“修复画笔工具”,要求学生自学并完成“美容”任务。巡视观察学生掌握程度,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请学生上台演示操作方法并加以总结。设计意图:“美容”任务既操作简单又能充分体现出“修复画笔工具”的特点(将瑕疵不留痕迹地融入图像的其余部分)。任务二:进行图片的艺术拼接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另辟蹊径开发出“修复画笔工具”的另一种用法,督促学生完成学习计划并做好自我评价,展示优秀作品,让学生互相交流。设计意图:能够让学生创造性地使用工具,触类旁通;可以给学生启发——工具是为人类服务的,要注意拓展工具的其他功能。17[简答题]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家庭相册初了解”介绍了相册的结构以及相册封面的制作。教材很好地融合了学生的学习特点,对制作家庭相册流程进行细化,方便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审美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多媒体作品的制作奠定基础。学习者分析: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兴奋性较高,稳定性较差,波动性较大。教师在授课过程当中要多关注学生情绪的波动,给予正确的指导。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学习了第一单元,对照片拍摄以及照片美化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PowerPoint处理背景图片以及艺术字的添加等操作都不够熟练。在本活动中,学生对于版式的认识将会得到加强,对于幻灯片的使用将会更加熟悉。魏老师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电子相册的结构,掌握相册封面的制作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艺术字的插入方法,会设置艺术字的格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动手编辑电子相册封面的过程,感受技术服务于生活。依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2)为魏老师设计一个情境导入环节。(3)设计两个教学任务,并说明设计意图。参考解析:(1)教学重点:使用PowerPoint软件设置合适的版式和背景。教学难点:设置艺术字,设计相册封面的整体布局。(2)情境导入环节:教师:同学们,你们出去旅游过吗?拍过照片吗?学生:出去旅游过,也拍过不少照片。教师: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消费观念的转变,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把外出旅游当成度假的方式之一。在游山玩水的同时,通过日益普及的数码产品,方便、真实地记录下一个个精彩的瞬间。为了让存储在计算机中的照片富有新的生命力,可以对这些照片进行重新处理,配以文字、音乐等多媒体元素,制作出精彩纷呈的电子相册。本节课我们将要研究的内容就是这个单元的第一个活动——了解家庭相册结构,制作相册封面。(3)任务一:了解相册结构设计意图:通过分析相册的组成结构以及相册封面的组成元素,为学生制作相册封面奠定基础。这部分可采用小组探究的方法进行,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任务二:采用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的形式制作相册封面设计意图:采用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是因为之前学生已接触过图片处理,并且课本上有详细的操作步骤。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可以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8[简答题]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视频信息的加工”是“信息加工与表达”这一章第一节“信息的加工”中的内容。其中信息的加工主要从加工需求、文本、数据、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方面,由浅入深地逐步学习,前课时是为后课时做准备和铺垫。比如“图片信息的加工”和“声音信息的加工”正是为本课时“视频信息的加工”的素材做准备,而“声音信息的加工”也为教学环节做铺垫,同时“视频信息的加工”也为日后的“信息集成”做铺垫。高一学生总体的性格活泼,又加上已经学习了“图片信息的加工”和“声音信息的加工”,对视频信息也有些粗略的认识。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对视觉和听觉方面的信息处理非常感兴趣,所以对视频信息加工有极强的求知欲。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用时:1课时(45分钟)依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描述本节课教学目标。(2)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3)说明本节课用到的教学方法。参考解析:(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视频及视频信息的含义和特点,知道常见的视频文件的格式、播放软件和编辑软件,明确视频常见的获取途径,掌握简单的MTV的制作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阅读教材提炼知识,完成学案中填空与选择题部分,参考制作MTV的微视频或学案中实操题的简要提示,制作一个能够突出主题的MTV。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观看“多彩校园活动”视频,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通过观看他人的作品,学会欣赏和评价,进而提高自身的审美观。(2)教学重点:了解视频信息的获取途径;掌握MTV的制作方法。教学难点:能够制作出突出主题的MTV视频。(3)①任务驱动法:在教学中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确定任务。学生明确任务后,教师设置目标,多留给学生尝试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索,发现与主题相关的知识,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②小组讨论法:所谓小组讨论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成员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通过互相讨论、辩论,对问题获得新的理解和认识、形成个人见解的一种教学方法。③创设情境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课堂在情境中有机拓展、学生情感在情境中体验、教学效果在情境中不断提升。④分层教学法:强调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着眼使各个层次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即在共同的教育目标下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把学生分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进行递进的教学。19[简答题]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和技巧”模块强调学生在经历信息获取的过程中,掌握信息获取的策略与方法。教材着重要求学生学习网络信息检索的一般方法,归纳网络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这将为本模块其他内容和选修模块的继续学习奠定重要基础。本节学习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学习网络信息检索的方法。该部分设置了任务,要求小组协作,借助网络检索自己想获取的信息,初步了解学生的网络检索水平,并通过比较这几种方法的差异性及各自的优缺点,得出网络信息检索的策略,学会根据遇到的具体问题来选择适当的方法。第二部分学习使用搜索引擎。在众多的网络信息检索方法中,利用搜索引擎使网络信息高效检索成为可能,但是不同类型的搜索引擎及搜索引擎的不同使用技巧均会影响检索的结果和效率。该部分设置了搜索小比赛活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在信息爆炸的当今社会,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高效地获取有用的信息来支撑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是新世纪青少年学生必须具备的信息素养之一。高中学生原本应该具备使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但由于地区的差异,只有少数学生有使用网络搜索信息的历史和感性经验,大多数学生使用网络获取信息存在一定的难度,甚至少数学生由于家庭的原因(如家长担心子女沉迷于网络游戏等影响学习,排斥子女上网)从未接触过信息网络,给课堂的教学实施造成一定的难度。因此课堂教学应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实行分组协作(在新学期第一课已对学生进行摸底调查,分组过程中强调优势互补的协作方式,每五位学生为一组),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原动力”。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用时:1课时(45分钟)依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2)设计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3)请简要概述本节课可采用哪些教学方法。(4)设计一个导入活动。参考解析:(1)教学目标:①借助网络能够检索自己想获取的信息,体验和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方法和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②通过合作探究,提升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能够使用搜索引擎准确快速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③能够借助网络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感受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方法和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教学难点:掌握关键词搜索的技巧。(3)①任务驱动法:在教学中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确定任务。在学生明确任务后,教师设置目标,多留给学生尝试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索,发现与主题相关的知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如教师可请学生将信息检索过程中使用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填写在搜索过程记录卡中。②讨论法:所谓小组讨论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成员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通过互相讨论、辩论,对问题获得新的理解和认识、形成个人见解的一种教学方法。如可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信息检索的方法和选择该方法的理由。③创设情境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课堂在情境中有机拓展、学生情感在情境中体验、教学效果在情境中不断提升。如教师导入时可创设情境: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因大地震和海啸发生核泄漏,这次核泄漏事件引起全世界恐慌,因为核辐射会对人体产生伤害,那么核辐射的危害到底有多大?④分层教学法:强调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着眼使各个层次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即在共同的教育目标下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把学生分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提升。如教师可设置难度递增的任务。(4)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同学们,因特网的本质就是一个连接全球的无穷无尽的信息资源库。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所碰到的多种多样的问题可以借助网络来解决。有人形象地说:“信息就在指尖上。”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验证这一说法吧!大家都知道世界杯足球赛是一项影响力巨大的体育运动,2022年世界杯足球赛将在卡塔尔举行,这是第22届世界杯足球赛。之前的21届都有哪些国家获得过冠军?我们试试通过网络看能否快速准确地找到答案。

20[简答题]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课题:《多媒体技术应用》中的“文字变形动画制作”教学对象:高中二年级学生学习者分析:高二的学生已经通过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的学习,对多媒体技术有了一些了解,同时在计算机操作上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本节课要学习的动画制作有些接触,但是在具体的制作上还没有掌握软件的应用方法和技巧。教学资源:电脑教室、学生电脑、在Windows环境下安装好的Flash软件、新年图片素材、《多媒体技术应用》教材以及形状变化动画制作课件。教学用时:1课时(45分钟)依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描述本节课教学目标。(2)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并说明理由。(3)结合(2)中选择的教学方法,设计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环节。参考解析:(1)①掌握形状变化动画的制作以及简单的设置;培养动手能力及综合实践的能力;培养创新能力。②掌握运用软件制作形状变化动画的方法;体验简单的动画作品创作过程。③培养尊重科学、应用科学的意识;培养应用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的意识。(2)本课适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使用任务驱动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学生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中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使用任务驱动法要坚持科学、适度、适当的原则,要注意任务的情境性、有意义性、可操作性;任务大小要适当、要求应具体,各个任务之间还要相互联系,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组成一个任务链,以便学生踏着任务的阶梯去建构知识。(3)①播放“欢度国庆.swf”“圣诞快乐.swf”两个动画作品教师活动:(提示学生思考)A.刚才欣赏的动画是怎么样的过程,是物体的移动还是变形?B.这样的动画是怎么实现的?学生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回答第1个问题。教师活动:由学生思考的第2个问题引入课题“形状变形动画制作”。②教师简述制作二维动画作品的过程A.二维动画是二维透视效果,具有构图简单、不具深远感等特点,但是同样能生动活泼地表现事物动态变化的过程。B.制作二维动画的软件很多,其中最流行的是Flash。由于Flash作品采用流媒体技术,具备缩放不失真、文件体积小等特点,在网络上很流行。C.动画制作过程:作品构思与设计一创建新文件与安排场景一制作与插入动画对象一制作动画一测试动画一保存文件及导出动画。③示范“圣诞快乐.swf”作品的制作过程(同时讲解形状变化动画的制作方法)教师活动:A.打开Flash新建一个Flash文档一保存为“圣诞快乐.swf”。B.文件—导入—导入到舞台—(选定图片)确定—设置图片的大小位置。C.图层—命名为背景—锁定图层。D.新建图层并命名为文字变化—绘制一个白色小球—在25帧处插入一个空白帧—输入“圣诞快乐”—修改菜单—分离(两次)。E.选定文字变化图层中1到25中间任意一帧—动作—形状。F.导出影片“圣诞快乐.swf”。学生活动:观看教师示范,模仿操作。④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活动:布置任务,运用刚才学习的动画制作技巧,结合以前的知识进行创作,两人一组制作新年动画卡片(思考能否让每一个字形成一个动画)。学生活动:讨论并进行制作。教师活动:巡回指导。

21[简答题]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魔棒工具是Photoshop中提供的一种比较快捷的抠图工具,对于一些分界线比较明显的图像,通过魔棒工具可以快速地将图像抠出,魔棒的作用是可以知道用户点击的那个地方的颜色,并自动获取附近区域相同的颜色,使它们处于选择状态。本节在这一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学习三种选区工具的应用,之前已经学习了选框工具和套索工具的应用,本课通过学习使用魔棒工具创建选区,让学生学会根据图像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选区创建。选区工具的应用是Photoshop学习的基础,也为后面图像的修饰做好铺垫。它的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熟悉了Photoshop的界面和工具栏,选框和套索工具的学习,让学生理解了创建选区的作用和意义,学生们都跃跃欲试,想通过学习创造自己的作品,这为学好Photoshop软件奠定了基础。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用时:1课时(45分钟)依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描述本节课教学目标。(2)设计本节课的重难点。(3)为本节课设计一个导入过程。参考解析:(1)教学目标:①理解创建选区的作用和意义,熟悉三种选区工具的使用,重点掌握魔棒工具的相关知识,学会根据图像选取需求选择合适的工具创建选区,以及理解羽化值的含义。②通过灵活运用选区工具完成图像选取需求的过程,掌握三种选区工具增减选区的方法。③通过对Photoshop强大的图像选取功能的介绍和对相应工具的学习,激发学习的兴趣,体会信息技术的实用性和功能性;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作品,培养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灵活运用魔棒工具及对工具选项栏进行设置:教学难点:理解羽化值的含义及增加、减少选区的方法。(3)向学生展示两张照片,一张为背景单调的人物照片,另一张为有着美丽风景作为背景的人物照片(要注意两张照片中人物的姿势、表情、穿着等完全相同,只是背景不同),引起学生的兴趣。接着讲述: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我们暂时还不能去很多世界有名的景点游玩,但是有一种方法可以让我们把自己的身影留在那些美丽的风景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种方法好不好?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两张人物一致、背景不同的照片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学生时代出去游玩的机会有限.学生如果知道可以通过某种方法把自己的身影留在那些美丽的风景中,就会为了满足自己的愿望而主动学好本节课的内容。第四章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第一节信息技术学习评价1[简答题]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环节。你认为如何实施,要注意哪些问题?参考解析:作品评价法是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软件)创作一个作品,教师再根据作品对学生的认知、技能和情感等方面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作品评价的目的是为课堂教学服务,通过对学生作品的评价检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个性、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对于作品评价的实施。首先要建立合理的分层评价体系,即在完成基本的操作和技能的基础上。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和评价。其次。根据新课改所提倡的评价观,采用多元评价,运用灵活的自评、小组互评、班内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结合,突出发展性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的价值,使评价真正发挥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简答题]简述总结性评价的作用。参考解析:(1)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2)证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水平。(3)对学生的学习提供反馈。(4)预测学生在后继教学过程中成功的可能性。(5)确定学生在后继教学过程中的学习起点。3[简答题]根据《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简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应遵循的原则。参考解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1)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2)评价应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评价应公平公正,注重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4)评价应科学合理,提高评价的信度和效度。4[简答题]案例:袁老师在教授“电子表格信息加工”一课时,结合本市空气污染的相关数据,给学生们布置了下面的学习任务。请对数据进行分析,制作合适的图表来反映下列问题:(1)2014年、2015年、2016年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数分别是多少?(2)2016年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数占全年总天数的比例大概是多少?(3)2012--2016年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数有怎样的变化趋势?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图表。袁老师在指导小组完成任务时,发现B组学生思维清晰、操作熟练、配合默契。便鼓励道:“你们效率真高!再试试不同的图表类型,选出一个你们最喜欢的!”B组同学在袁老师的鼓励下积极尝试。在小组展示过程中,B组学生的作品形式丰富,并且在组间互评过程中,其他小组一致给予好评。随后袁老师说这个作品可以成为小组的代表作放在电子成长记录袋里,期末的时候进行综合评价。问题:(1)在学习任务中,这三个问题的设计意图是什么?(2)口头表扬具有什么作用?除了口头表扬,袁老师还采用了什么评价方法?参考解析:(1)①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达到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的目的。②将任务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③合理的任务驱动,能够保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④通过多个紧密连接的任务,促使学生分小组完成,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⑤恰当的任务设计,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2)口头表扬能激励学生,可起到提高他们积极性的作用。除了口头表扬,袁老师还采用了定性评价、档案袋评价、外部评价等方式。①定性评价是对评价材料作“质”的分析,运用的是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演绎、归纳等逻辑分析方法,分析结果是没有量化的描述性资料。袁老师发现8组学生思维清晰、操作熟练、配合默契,便鼓励道:“你们效率真高!”这属于定性评价。②档案袋评价又称为“学习档案评价”或“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是指在一段时间内,以学生个体为单位,有目的地从各种角度和层次收集学习过程中参与学习、努力、进步和取得成就的证明,并有组织地汇总,经由师生合作、学生与家长合作,根据评价标准评价学生表现的一种评价方法。袁老师说B组作品可以成为小组的代表作放在电子成长记录袋里,期末的时候进行综合评价,这属于档案袋评价。③外部评价是指除自己以外的其他人员对评价对象的评价。这种评价能客观地反映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有助于对课程与教学有更宏观和理性地把握。在组间互评过程中,其他小组一致给予B组同学好评,这属于外部评价。5[简答题]案例:王老师在教“Word自选图形的设置”中,先出示两张对比图片,让学生通过比赛,尽快找出两张图片之间的区别。当学生找出图片的不同后,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自选图形的工具功能让两张图片变得相同,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自主探究自选图形的旋转或翻转、调整与变形、叠放顺序和组合等命令按钮及工具的功能。问题:(1)什么是学习兴趣?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兴趣?(2)简述展开竞赛活动的具体办法。参考解析:(1)学习兴趣是指学习者对学习喜好的情绪。兴趣的起源是人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唯一的天然的本能的学习。但兴趣并不完全等同于好奇心,兴趣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和教学方法的改进,进一步激发其活力。激发和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兴趣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①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②让学生在知识的运用中产生学习兴趣;③为学生树立榜样;④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⑤利用学生的自尊心和好胜心,适当开展竞赛活动;⑥改革评价方法。(2)具体的竞赛办法:提供各种机会,开展多样的竞赛活动,可以按能力或项目分组,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竞赛中鼓励学生以往日的自我为竞赛对手,以突破以前的成绩为主要目标,要特别奖励那些以往成绩不良而今进步显著的学生;同时,竞赛与合作学习应当适当结合,抵制竞赛中可能发生的不良影响。6[简答题]案例:张老师在讲授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信息技术是什么、信息技术的特征、信息技术的发展情况这些知识时,采用了几个活动,第一个是“你做我猜”,即通过游戏引导学生进入信息技术学习的情景与状态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个是“考考记忆力”,通过运用文字、工具来存储信息,信息的一般特征,其中就有载体依附性。根据对信息技术的描述,给学生一个提示,为后面的学生探究做好铺垫。第三个是“读图时代”,即图中的信息是不变的,但是不同的人,会读到差异的信息,所以信息的客观性是存在的。第四个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走进新时代,让学生通过访问网站,从而解决问题,来深刻体会信息技术的新颖。最后老师总结出信息的定义、特征和发展情况。问题:(1)请分析本课的学习评价体现在哪几个方面?(2)请分析教学反思应体现在哪些方面?参考解析:(1)①评价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四个活动都需要同学们积极参与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主动与同学交流。因此评价过程宜采用小组互评的方式来评价各组同学的参与程度。激发同学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是本课的关键所在。②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通过网络留言板的回复,教师和同学都可以了解学生的参与程度,同时也可以实现相互交流。更重要的是,教师可以根据同学们的实际情况把握重点进行点评。有效地促进同学们的学习。③通过对教科书上探究内容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得到自我学习情况的有效评价。(2)①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兴趣确是本课程关键所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信息技术的学习。②活动组织进程上要注意把握时间。由于各活动内容所需时间比较多,在教学资源设计上要考虑好时间的自动化控制。③通过穿针引线地讲授使不同教学方式有机结合,共同服务于教学过程。“信息与信息技术”作基础知识,通过系统化的讲授,辅以学生自主尝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讲内容。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使用讲授法时,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征、教学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并且结合其他的教学方式方法,如启发式教学等,灵活处理和运用。④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应注意及时归纳和小结,这将有助于同学们对知识目标的学习和理解。7[简答题]案例:在一次信息技术优质课评选中,王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要求学生利用画图软件和Word2003做一幅反映北京奥运会的作品,要求图文并茂,主题突出。在进行作品点评时,教师并没有单纯就作品好坏下一个结论,而是依据作品把学生的操作过程、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通过作品反映出来的学生的思维品质、个性及潜在的能力做了全面的评价。有一个学生的制作过程是这样的:他首先从素材库中调用了一幅有天安门和鲜花的广场图片作水印景,然后使用画图软件做了一个五环标志贴到了文档中,由于操作较慢,最后的作品没能输入文字,画面布局也不是很合理。但这个学生超出题目限制,使用了多种软件和技巧来创作自己的作品,如果是传统的教学评价,不可能会取得一个好成绩,但任课教师仍旧“大胆”地给了一个“优秀”。课后我们了解到,这个学生基础相对较差,今天能做到这个程度已经很不错了,所以教师及时地给予了鼓励。问题:(1)王老师采用了什么评价方法?(2)根据案例谈一谈日常教学中使用这种评价方法时应遵循哪些原则?参考解析:(1)王老师使用的是作品评价法,简单地说就是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软件)创作一幅作品,教师再根据作品对学生的认知、技能和情感等方面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信息技术学科中学生作品主要是指学生在单元学习结束时完成的作业,如板报、图片、演示文稿。(2)①全面性原则作品评价法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综合处理能力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宗旨,因此要侧重对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评价,不能仅仅局限在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上。要通过评价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爱好、意志等个性品质的发展,评价内容要尽可能全面,一般包括以下几点内容:是否完成了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应用;自主学习的能力如何;同学间相互协作的能力、创新能力如何等。②个体性原则采用作品评价法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性。也就是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别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这与传统教学评价往往采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有所不同。我们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相应评价标准,重视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评价,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要和个性特长,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8[简答题]案例:崔老师在“制作Flash动画一引导层动画”课程教学结尾时,布置了一个创作任务并且给出了一个评价量表,量表的具体内容如下:小明对Flash一直比较熟悉,在班上也学得最好。通过这个评价量表,小明拿了一百分,可是班上也有好几个同学拿了一百分,崔老师发现这个评价量表没有突出小明和其他同学的区别。问题:(1)崔老师的评价量表有什么可取之处?崔老师在评价量表中设计了“基本操作”和“综合运用”,其评价目的是什么?(2)你认为对小明这样的同学进行评价时,此评价量表可能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参考解析:(1)崔老师的评价量表中评价指标具体,可操作;而且评价有权重,可以很具体地得出分数。崔老师在评价量表中设计了“基本操作”和“综合运用”的评价目的是考查学生的基本技能掌握情况,以及是否会熟练地运用Flash动画。(2)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而言,这样的评价量表维度并不够全面,因此可以在该评价量表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创造性和制作精良程度的评价,能突出基础较好的同学和其他同学的区别。9[简答题]目前,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评价多数还是采用传统的笔试或上机考试的方式。这种方式往往比较注重结果,而忽视了过程评价,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限制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当说是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一个弊端。因此,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评价,不宜照搬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要灵活多变,既要注重教学效果,又要能体现出发展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的特点。在一次信息技术优质课评选中,王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要求学生利用画图软件和Word做一幅反映北京奥运会的作品,要求图文并茂,主题突出。在进行作品点评时,教师并没有单纯就作品好坏下一个结论,而是依据作品把学生的操作过程、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通过作品反映出来的学生的思维品质、个性及潜在的能力做了全面的评价。有一个学生的制作过程是这样的:他首先从素材库中调用了一幅有天安门和鲜花的广场图片作水印景,然后使用画图软件做了一个五环标志贴到了文档中。由于操作较慢,最后的作品没能输入文字,画面布局也不是很合理。但这个学生超出题目限制,使用了多种软件和技巧来创作自己的作品,如果是传统的教学评价,不可能会取得一个好成绩,但王老师仍旧“大胆”地给了一个“优秀”。课后我们了解到,这个学生基础相对较差,今天能做到这个程度已经很不错了,所以王老师及时地给予了鼓励。问题:(1)王老师采用了什么评价方法?(2)根据案例谈一谈日常教学中使用这种评价方法时应遵循的原则。参考解析:(1)王老师使用的是作品评价法,简单地说就是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软件)创作一幅作品,教师再根据作品对学生的认知、技能和情感等方面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信息技术学科中学生作品主要是指学生在单元学习结束时完成的作业,如板报、图片、演示文稿等。(2)①全面性原则。作品评价法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综合处理能力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宗旨,因此要侧重对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评价,不能仅仅局限在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上。教师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爱好、意志等个性品质的发展。评价内容要尽可能全面,一般包括以下几点内容:是否完成了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应用;自主学习的能力如何;同学间相互协作的能力、创新能力如何等。②个体性原则。教师采用作品评价法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性,也就是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别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这与传统教学评价往往采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有所不同。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相应评价标准,重视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评价,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要和个性特长,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0[简答题]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一《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部分)多媒体技术应用选修模块的相关内容: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认识多媒体技术对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影响;学会对不同来源的媒体素材进行甄别和选择,初步了解多媒体信息采集加工原理,掌握应用多媒体技术促进交流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与方法,初步具备根据主题的要求、规划,设计与制作多媒体作品的能力。视频信息的加工是“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单元中的教学内容,主要介绍常用视频编辑软件的使用方法,以及根据需要如何恰当选择软件工具进行简单的视频编辑、合成。材料二学生特征:其一,学生们通过上学期信息技术基础的学习,对视频加工有简单的了解;其二,随着各类数码产品的普及,实际生活中,很多同学有使用数码相机或手机拍片的经历,但大部分同学不会很好地应用视频加工技术,所以对此非常感兴趣,都希望能通过学习,最终创作出自己满意的视频作品,比如能把校运会、艺术节、班会活动中录制的视频信息进一步加工处理,留作美好回忆;其三,不可否认,学生之间认知能力和基础水平的差异很大,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教学环境:多媒体计算机机房软件资源: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AdobePremiere、会声会影、超级解霸等视频编辑软件;多媒体素材包,包括本课用到的音频、视频以及图片素材教学用时:1课时(45分钟)依据上述材料,完成以下任务:(1)描述本节课教学目标。(2)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设计本课的教学策略。(3)根据材料设计一个导入和教学过程。参考解析:(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常用的几种视频编辑器,掌握使用视频编辑软件进行视频加工的基本流程。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体会数字视频作品制作的步骤和方法。学会对视频信息进行富有创意的、实现良好视觉效果的处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升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形成尊重知识产权、合理使用视频资源的观念。(2)教学策略设计:①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创设情境法、分组讨论法。②教学环境设计:硬件环境:多媒体计算机机房。软件资源: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AdobePremiere

Pro、会声会影、超级解霸等视频编辑软件;多媒体素材包,包括本课用到的音频、视频以及图片等素材。③教与学设计思路:美丽的情景,(看一看)激发兴趣一实用的学案,(学一学)明确过程一给定的任务,(议一议)如何去完成一好用的软件,(听一听)体验功能一现成的素材,迫切的心情,(用一用)过足导演瘾一恰当的点评,(评一评)巧妙收尾一适当的拓展,(引一引)将兴趣延伸。(3)教学引入:请同学们先来欣赏一个完整的专题片——生命的奇迹。同学们,刚才大家看到的这个片子是用几个视频片段合成的。通过广播软件大家可以看到合成前的视、音频素材。大家生活中是不是也用数码相机、摄像机或者用手机拍下过很多视频呢?那能不能将这些视频片段进行编辑,制作成反映一定主题的专题片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方面的问题。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理念

新课导入

同学们,大家生活中是不是也像PPT中的人一样,用数码相机、摄像机,或者用手机拍过很多视频呢?那能不能将这些视频片段进行编辑,制作成反映一定主题的专题片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方面的问题。

观看PPT,和教师互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课的开展做好铺垫。

展示流程图:总体设计→新建节目→导入待加工的素材→使用监视器窗口和时间线→组织和编辑素材→使用过渡效果和动态滤镜→使用运动效果和制作字幕→加入并编辑音效→保存和退出。

学生自主浏览教材,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新课教学

演示过程:教师将事先从网上下载的视频素材合成一个主题为“生命的奇迹”的视频的步骤:第一步:导入用到的素材。第二步:加入片头、片尾,进行适当的剪辑。第三步:添加转场特效、视频滤镜。第四步:添加背景音乐,简单处理音频效果。第五步:添加字幕以及动画。第六步:导出学生上机实践学生通过学习,能对视频信息的加工有更深入的了解巩固提高实战练习,我来做导演:以“美丽的家乡”为主题,创作一个视频作品。要求时间1到2分钟,包含片头、片尾、多段视频合成、转场效果、恰当的标题,添加连贯适当的背景音乐,并作简单的音效处理,设置合理的回放速度、视频滤镜等。保存为mpeg1格式,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在下课前10分钟将作业交到教师机。老师将对每位同学的作品进行评分,并将制作得比较好的作品向大家展示。学生上机实践

学以致用,巩固学生学习的知识,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评价结课,最佳导演奖:展示比较好的学生作品,评出最佳导演奖,并再次强调视频加工的流程以及注意事项。课堂小结请同学们通过网络或者其他途径了解更多的视频加工工具,制作出更加精彩的视频作品。交流学习心得拓展了同学们对视频加工工具的认识,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延伸到课外。第二节信息技术教学评价1[简答题]材料:教学目标一般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它主要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指导学生的学习,规定了教和学的方向。在课堂教学中,“过程与方法”是区别于传统教学目标的重要方面.该维度的基本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并亲历学科知识形成的过程,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下面是陈老师在进行“从因特网获取信息”一节课的教学时,所指定的“过程与方法”的部分目标:(1)学生通过查找“传统节日”的任务活动,初步体验利用搜索引擎查找相关信息的方法。(2)学生通过观看“信息改变世界”视频,感悟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对个人未来生活、工作的影响。(3)引导学生利用搜索引擎查找相关信息,提高学生利用搜索引擎检索信息的能力。问题:(1)目标(2)更适用于三维目标中的哪个维度?(2)目标(3)的描述存在什么问题?请尝试着修改目标(3),使之符合“过程与方法”维度的基本目的。参考解析:(1)目标(2)更适用于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2)目标(3)的描述存在以下问题:①行为主体不是学生;②教学目标太空泛,不好操作。修改后的目标(3):学生在查找“传统节日”的任务活动中,建立对搜索引擎的感性认识,提高利用搜索引擎检索信息的能力。2[简答题]阅读下列材料: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复习课上,胡老师问学生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步骤,有位学得不太好的学生说:“不就是傻瓜原理吗,你说他向东,他肯定不会向西”。所有同学哄堂大笑。胡老师当时很生气,学生的答案并非自己想要的,而且胡老师觉得这个学生就是想捣乱。你要是胡老师,你会如何处理呢?请结合上面的案例对下列问题进行分析:(1)案例中的偶发事件的起因是什么?(2)你要是胡老师,你会如何处理这则偶发事件?谈谈你的想法。参考解析:(1)这则偶发事件的起因是学生异动型。课堂上教师提问时学生答非所问。(2)教师可以发掘学生回答中的积极成分,如计算机是靠指令控制的,输入什么样的指令计算机就会有相应的操作。但计算机解决问题时,我们事先并不知道输入什么样的指令才能解决问题。这时候,我们就要分析问题,确定方案,设计算法,然后进行程序设计。设计完程序后,就可以解决问题了。3[简答题]案例:在某节信息技术课上,李老师想让大家熟练地掌握“邮件合并”。邮件合并是先建立两个文档,一个Word包括所有文件共有内容的主文档(比如未填写的信封等)和一个包括变化信息的数据源Excel(填写的收件人、发件人、邮编等),然后使用邮件合并功能在主文档中插入变化的信息,合成后的文件用户可以保存为Word文档,可以打印出来,也可以以邮件形式发出去。课上李老师首先为学生们展示了一封邀请函,邀请函的主题是即将进行的第十二届金鹰节。同学们看到后,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在长沙举行吧?”“金鹰女神是谁呀?会是迪丽热巴吗?”李老师听到同学们的小声议论后,突然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但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她只能开始讲解邮件合并的优点和操作方式。之后她为同学们布置了课堂练习任务,让学生自制一张家长会的邀请函。问题:(1)你认为李老师为同学们展示的“第十二届金鹰节”邀请函,在教学中的作用有哪些?(2)你觉得李老师犯了什么错误?如果你是李老师,你该如何改进?参考解析:(1)将新课内容包含在任务之中,教学过程安排得当。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相联系,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并贯穿始终,实现了以“激发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的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理念。(2)李老师的导入让同学们“过于感兴趣”,以至于学生们的注意力被引导到课堂以外,无法对课堂内容集中注意。如果我是李老师,我会及时地自我反思和调节。在第一次教学中发现问题,如学生兴趣不高,效果不佳,就要及时进行教学策略的调整,争取取得好的效果。4[简答题]案例:王老师准备《初识画图技术》一课的教学时,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导入课题:首先播放PPT,展示一个美丽的电子画册,先让学生交流和评价,再由教师引出课题。任务驱动、学习新知:接着教师布置实践任务,并简要讲解完成任务需要的新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的操作实践扫除障碍。操作实践、完成任务:再由学生自主实践、完成任务,这一环节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作品展评、归纳总结:最后让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师生点评作品,教师归纳总结本课。问题:(1)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会直接进入画图软件,没有创设情境、导入课题这一环节。与传统方式相比较,王老师所采取的情境导入有什么优势?(2)在操作实践、完成任务这一环节,王老师需要做哪些事情?(3)在作品展评、归纳总结环节,王老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参考解析:(1)与传统的方式相比较,王老师采用播放PPT、展示美丽电子画册的情境导入法,更加贴近教学生活,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诱发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2)进行巡视,帮助有问题的学生解决问题,对学生集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及时进行纠正,示范演示。(3)①归纳总结环节,应该注意观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不要采取教师一味总结的方式,教师注意引导,与学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程所学的内容。在总结的同时,要注意突出强调重、难点知识,并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进行提醒警示。总结的时间不能太长,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即可。②作品展评时,要注重公平公正的原则,强调平等、互动,体现以人为本的主体性评价。弱化甄选,侧重学生的发展,避免过分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要尽可能地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避免单一评价方式,要重视学生自评,生生互评。评价量规的制定要体现全面综合性,要把质化评价与量化评价结合起来,通过作品展评,激发学生的竞争心理。提升教学质量。5[简答题]案例:材料1:在上课前,陈老师对所在的高一(1)班全体学生进行课前调查,调查一下学生对于即将要学习的“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的了解程度,结果发现有18%的学生从没听说过该知识;27%虽然有听说过,但并不会动手操作;还有22%的学生由于之前有过基础因此对“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非常了解。材料2:由于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来源不同,一部分学生接触计算机较多,对计算机操作比较熟悉,另一部分学生接触计算机相对较少,学生之间存在基础差异。教师可通过设计适宜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相互帮助,变学生为主动学习,实现全体学生共同发展。材料3:信息技术课程提倡“自主、合作、体验、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以小组合作为代表的“合作学习”被教师们广泛利用。“合作学习”是由学习个体合作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的教学设计,通过互相交互,同步地解决某些问题。在达到完成合作学习任务的同时,帮助学生获取较高的学习成果,更积极的人际互助,自我调节以形成健康的心理,合作学习也进一步促进高层次心智活动(分析、推理、比较)的开展。但是实际教学中存在合作匆忙,合作过程简短,缺乏深思熟虑,合作无机制,盲目分组,成员分工不明,“合作学习”过程中全员参与性不够,发言汇报时往往优等生包揽全场。其他人只是盲从等现象。问题:(1)列举造成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出现差异的原因。(2)针对学生基础水平差异,你将采用什么教学策略。(3)如果让你组织开展“合作学习”,谈谈你的具体做法。参考解析:(1)①不同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环境的不同。②不同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尺度把握不同。③学生家境状况以及家长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④学生自身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爱好不同。(2)如果我是该老师,我将采用以下教学策略:课前:摸底、备课。课前了解18%从没听过该知识的学生的学习水平。调研27%对知识掌握较差的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备好课,准备好助学课件和分层任务。课中:设置分层任务;依靠助学课件;布置以个人为单位的任务,实行异质分组。课后:对少数学困生进行专门辅导。(3)“合作学习”在实施过程中应该着重解决合作无机制,盲目分组,分组成员分工不明确。小组成员发言过于集中等问题。在授课开始前,我要进行充分的备课,确定哪些内容可以采用分组的学习方式,设计好应该如何进行分组、分组讨论的时间、组内成员具体的分工、选择哪位组员作为小组代表进行发言等。在授课具体开展时结合课前的准备和课堂的具体情况,综合设置开展合作讨论。在授课结束后,认真总结本节课所开展合作学习的优缺点。以备下次课堂更好地开展。6[简答题]案例:在关于讲授“计算机硬件”部分知识的课堂上,张老师对“计算机被打开之后”,将板书设计为两种,一种是传统板书,是纯文字提纲样式的计算机硬件组成图;另一种是多媒体板书,把组成图中的部分文字用图片代替。张老师开始进行教学设计时,使用的是传统板书,后来经过尝试,改成多媒体板书,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之后,张老师在自己的教学反思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在此次教学方式的转变中,我觉得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更应该下功夫琢磨如何让板书设计充分体现出学科特色,展现信息之美!”问题:(1)多媒体板书有什么优点?(2)教学反思对教师成长有什么作用?参考解析:(1)多媒体板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呆板的表现形式。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一些通过语言难以理解、观察到的过程形象化地显示出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巩固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寓学于乐。因此,媒体板书的知识表达能力更强,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深。(2)第一,反思性教学增强了教师的道德感和责任感,以此作为提高素质的突破口。提倡反思教学,会使教师自觉地在教前、教中、教后严谨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的道德感、责任感和教师的教学技能与能力,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而倡导反思是增强教师道德和责任感的有效途径之一。第二,反思性教学强调学会教学是教师全面发展的过程。反思型教师不仅想知道自己教学的结果,而且还要对结果及其原因等进行深思.总是问“为什么”。这种追问“为什么”的习惯,往往促使反思型教师增强问题意识和“解题”能力。第三,反思性教学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在具体操作中,实施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薄弱环节,也可以从各方面的训练中总体提升自己。实施反思性教学,并不是要面面俱到,针对教学过程中所有的环节加以反思,而是可以在某次具体操作中更侧重某个环节的训练,从各个环节的提高从而使教师整体素质得以提高。第四,在不断尝试“反思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有了自觉的意识,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不断提高,对教学过程进行修正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也相应提高,从而加强教师的监控能力,自如地应对教学过程中各种问题。7[简答题]案例:在学习完“使用数据库”这节内容后,几位听课老师对王老师课堂教学进行了点评。其中一位老师说:“这节课充分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学生积极性较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另一位老师说:“整体来看本节课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也积极参与了教学活动,但在个别知识点上讲授不够清楚……”。课后王老师写了教后记,反思了自己的教学,写道“有位老师评课的时候说个别知识点讲授不清楚,不知道是哪些知识点?……学生积极性高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我这节课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到底是什么?我该如何改进我的教学?”问题:(1)案例中使用了哪些教师评价和教学反思的方式?(2)从“促进教学发展”的角度看,两位教师的评课是否有效?(3)教学评价的功能有哪些?应当以什么样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