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教学设计(二)_第1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教学设计(二)_第2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教学设计(二)_第3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教学设计(二)_第4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教学设计(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证考试《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教学设计(二)第二节音乐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江南博哥)1[单选题]在《彝族舞曲》一课中,“通过教学,使学生对民族舞曲体裁有初步了解”,体现了()教学目标。A.情感态度与价值观B.过程与方法C.知识与技能D.感受与欣赏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知识与技能目标的音乐基础知识部分包括学习并掌握音乐基本要素、体裁形式、风格流派等等。2[单选题](  )是指课堂音乐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与境界,特指音乐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所制定的既符合教学内容要求,又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最基本的标准与层面。A.教学目标B.教学目的C.课程标准D.教学重点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音乐教学目标,是指课堂音乐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与境界,特指音乐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所制定的既符合教学内容要求,又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最基本的标准与层面。3[单选题]一个完整、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教学对象、行为活动、行为条件和()A.教师B.学生C.行为标准D.活动环境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一个完整、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教学对象、行为活动、行为条件和行为标准四个因素。4[单选题]音乐课程准包括了四个部分的内容。依次是第一部分前言;第二部分();第三部分课程内容;第四部分实施建议。A.课程目标B.课程理念C.课程性质D.课程结构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音乐课程标准的第二部分为课程目标。5[单选题]义务教育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音乐教学目标的编写也应该贯彻这一理念。下面符合这一理念的教学目标的表述是()。A.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B.通过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C.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D.能够用轻柔圆润的声音演唱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义务教育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目标的编写方面教师也要遵循这一原则。D项是从学生角度出发来制定的教学目标。6[单选题]音乐鉴赏的审美心理包含着许多基本心理要素。下列不属于基本心理要素的是()。A.理解B.想象C.注意D.审美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音乐鉴赏的审美心理主要包含六种基本心理要素,即注意、感知、联想、想象、情感和理解。7[单选题]“在教学过程中完整而充分的聆听歌曲,参与演唱、创编等实践活动,在与他人的交流合作中,不断增强集体意识和协调能力”属于教学目标的()目标。A.情感·态度·价值观B.过程与方法C.知识与技能D.知识与能力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过程与方法可分为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五方面。题干描述中的“聆听、演唱、创编、交流合作”均属于方法这一范畴,因此,该描述属于教学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8[单选题]某老师在引导学生欣赏《神圣的战争》时,通过多媒体播放《在太行山上》的旋律,引导学生体会与感受两者的不同,分析两首歌曲各自的美感。该老师的教学活动体现了以下哪一种教学目标?()A.情感·态度·价值观B.过程与方法C.知识与技能D.教学难点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情感·态度·价值观指通过对音乐作品的音响、形式、情绪、格调、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过程与方法指教学中的体验、比较、探究、合作、综合。知识与技能指学生所掌握的必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难点不属于教学目标。题干中,老师通过比较、体验的方法带着学生体验《神圣的战争》和《自由探戈》,探究两者各自的美感,体现了教学活动中的过程与方法。第三节音乐教学原则与过程1[单选题]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的起点,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这句话属于导课原则中的()A.趣味性B.新颖性C.针对性D.启发性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课堂导入要注意趣味性,苏霍姆林斯基这句话指的是充满趣味性的导课不但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和节奏,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使师生在欢笑中实现默契交流。2[单选题]上课了,教师以演唱的形式给学生表演了《阿里郎》这首朝鲜歌曲,学生欣赏之后,教师顺势将主题引入到今天要学的朝鲜童谣《小白船》,从而导入新课。案例中的教师所采用的是哪种导入方式呢?()A.创境导入B.表演导入C.游戏导入D.设疑导入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题干中的教师以演唱的形式给学生表演朝鲜歌曲《阿里郎》顺势引入今天所学的朝鲜童谣《小白船》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属于表演导入。3[单选题]“老师在讲解《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之前,先给同学们演奏了其中最著名的一段。”这一课堂教学活动强调的是()A.竞争B.探索C.讲解D.示范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教师的示范包括范唱、范奏、律动以及演唱、演奏等技术动作的分解等,所以题中的教学活动强调的是示范。4[单选题]在一堂京剧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带领学生反复聆听《海岛冰轮初转腾》《智斗》等唱段。该老师的行为符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所规定的课程内容中的()A.感受与欣赏B.表现C.创造D.音乐与相关文化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题干中的老师让学生通过反复聆听,从而促进对京剧作品的感受与欣赏。5[单选题]在音乐课堂教学进行至歌曲演唱形式处理环节时,有益于培养学生音乐创造能力的做法是()A.为了避免学生出现错误,教师自行设计歌曲的演唱形式B.鼓励学生进行创造,对于好的创意进行表扬,出现错误不必纠正C.严格按照教材上的设计进行演唱,一点也不能改D.学生根据歌曲风格和对作品的理解,自主选择适当的演唱形式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学生音乐创造能力的发挥与表现的依据是学生自身对歌曲风格及内容的理解,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自行选择演唱形式,教师只是起到点拨的作用。6[单选题]新型的课堂评价强调创造适合并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这不仅包括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更重要的是通过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  )A.创造性、主体性B.审美性、体验性C.创造性、审美性D.主体性、体验性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7[单选题]以下为一位教师引导学生赏析《蝶恋花·答李淑一》的教学设计。《蝶恋花·答李淑一》这节课的具体环节是:一、导入:对比北方鼓词和南方弹词的特点,《蝶恋花·答李淑一》。二、听赏:1.介绍音乐背景、思考。2.音乐特点——《蝶恋花·答李淑一》是现代优秀弹词作品之一。唱腔优美抒情、细腻委婉,既保留了苏州弹词音乐的特点,又赋予了新时代的气息。3.情感体现——音乐抒发了作者对烈士崇敬缅怀之情,揭示了革命者的博大胸怀,最后一句“泪飞顿作倾盆雨”铿锵有力,表现出难以抑制的革命激情。三、音乐知识(以小组为单位自学京韵大鼓、弹词)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展现了音乐教学原则中的哪一条?()A.音乐性原则B.形象性原则C.实践性原则D.情感性原则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情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是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目标之一。音乐教育应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进入审美的圣境。题干中教师带领学生通过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特点,得到情感体现,突出展现了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性原则。8[单选题]现代音乐教育技术的应用原则不包括()。A.可操作性原则B.辅助性原则C.简约性原则D.科学性原则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为课程增添新的魅力,但这是建立在合理使用的基础上的。因此其在使用中应遵循辅助性原则、简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9[单选题]在欣赏《伏尔加船夫曲》时,黄老师首先带领学生反复欣赏歌曲,并提问学生歌曲的情绪、速度等基本要素。进而让学生模仿船夫拉纤的动作以体会歌曲的律动感。黄老师引导学生模仿纤夫动作的教学行为体现了()教学原则。A.愉悦性B.实践性C.创造性D.情感性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在音乐教学中,实践活动是完成音乐教育任务的重要环节。一切情感体验都必须在学生的参与、感受过程中获得直接的经验。黄老师让学生模仿船夫拉纤的动作以体会歌曲的律动感,这种亲身参与以获得审美体验的方式,体现了音乐教学中的实践性原则。10[单选题]王老师在教授《沂蒙山小调》时,用了30分钟和学生讨论沂蒙山风光,10分钟介绍小调知识点,学生都很感兴趣,最后5分钟学习歌曲。该教师的授课方式主要违背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哪一基本理念?()A.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B.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C.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D.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音乐是听觉艺术,学生主要通过听觉活动感受与体验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是音乐学习的首要任务,也是学习音乐技能的基础。学生在这堂课中接触的课外知识过多,将大部分时间都用于观看视频资料和聆听讲解,用于演唱实践的时间过短。这种教学行为违背了“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的基本理念。11[单选题]杨老师带领学生欣赏《阿里山的姑娘》,然后为学生深入分析了台湾的风土人情以及台湾歌曲的特点,并展示了乐谱让学生模仿、演唱。在课堂的最后又让学生聆听了西北民歌,感受了中国歌曲的多样性,激发了学生对中国民歌的浓厚兴趣。杨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的基本理念。A.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B.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C.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D.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音乐课程学习让学生能够接触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音乐,使学生能够直接体验音乐文化的多样性。该教师向学生展示中国民歌多样性的教学行为体现了“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的基本理念。12[单选题]“一切从儿童出发;通过亲身实践,主动学习音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三大原则出自什么教学法?()A.奥尔夫教学法B.达尔克罗兹教学法C.柯达伊教学法D.柯尔文教学法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由德国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所创建。这是一个独创的音乐教育体系。它赋予音乐教育以全新的、反传统的观念和方法,已经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题干为其三大原则。13[单选题]在初中二年级的一节欣赏课上,学生围绕歌曲《西风的话》所表达的情感展开了讨论,教师参与其中,并不偏向任何一方,而是请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并仔细聆听、感受。学生在感受、交流中豁然开朗,深化了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最后在和谐的气氛中结束了本堂课。下列对该教师的做法评价正确的是()。A.以学生为主体B.教师本位C.实践性D.强调音乐实践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学生讨论时,教师参与其中,未偏向任何一方,而是请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并随着音乐仔细地聆听、感受,学生在感受交流中豁然开朗,这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作为引导者带领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14[单选题]下列对义务教育课程音乐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表述不恰当的是()。A.关注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B.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导,评价学生的有效学习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服务C.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D.以学生为主体,整个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主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学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但不只是要体现学生的学·要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15[单选题]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大雨小雨》,张老师给学生带来了不同的打击乐器,并让学生自由选择乐器,对自然界中的风声、雷电声、下雨声进行模仿。张老师这样的教学活动体现了音乐教学原则中的()。A.音乐性原则B.愉悦性原则C.情感性原则D.创造性原则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音乐教育教学最能培养人的创造性。音乐中的一切实践活动,从创作、表演到欣赏,离不开创造性思维活动。音乐创作是创造,音乐表演是创造,音乐欣赏也是创造。张老师让学生根据自然界的声响选择打击乐器进行模仿,充分发掘了学生对音响的探索力,属于音乐教学原则中的创造性原则。16[单选题]下列对于初中音乐演唱教学活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歌唱时精神饱满,思想集中,不能松松垮垮,要处在“松而不懈、紧而不僵”的最佳状态B.声音情感表现力是歌唱的生命、艺术的灵魂C.声乐中的技巧表现力体现在处理歌曲时要合理地、灵活地运用对比、变化的规律,常常涉及三个方面:速度、力度和音色D.在演唱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演唱进行评价,尤其要关注对演唱歌曲技能技巧的掌握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在演唱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技巧技能的掌握,更要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情感表现,在演唱中如何用声音表达歌曲的情感以及音乐风格等。17[单选题]教育社会学家托尔斯顿·胡森曾告诫人们:“不要把学校看成是一个教学工具,机器也代替不了教师。在有理由用机器代替教师的少数情况下,也必须把那种教学看成是反常的。”从他这段话中可以体会出教育过程的“核心问题”是(  )。A.教师与学校之间的相互作用B.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C.学生与学校之间的相互作用D.教学与学习之间的相互作用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托尔斯顿·胡森的这句话意在指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作用是不能用教育技术来代替的。因此,在多媒体教学中应该强调教师起到的主导作用,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多媒体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学活动。18[单选题]在欣赏《金蛇狂舞》时,教师在深入赏析环节让学生聆听乐曲,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得出乐曲分成几个部分,并找到含有螺蛳结顶的段落,邀请学生用图画、动作等方式形象地描述这一段的特点。该老师的这种教学设计方式体现了音乐教学原则中的哪一条?()A.音乐性原则B.愉悦性原则C.形象性原则D.情感性原则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形象性是音乐艺术的主要特点之一。由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语言所创造的音乐形象,具有声态、情态、形态、动态等一系列形象化特征。音乐审美教育正是借助这些具体可感的形象来诱发和感染受教者。教师让学生用图画、动作等方式描述螺蛳结顶段落的特点,体现了音乐教学的形象性原则。19[单选题]刘老师在教授《长江之歌》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长江奔腾而过的情境,花了35分钟的时间播放纪录片,并讲解图片资料。学生非常感兴趣,课堂氛围异常活跃。最后花了5分钟的时间进行演唱。请问刘老师在讲课的过程当中违反了以下哪种基本理念?()A.关注学科综合B.面向全体学生C.突出音乐特点D.弘扬民族音乐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音乐是听觉艺术,其一切实践活动必须依赖于听觉,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是音乐学习的首要任务,也是学习音乐技能的基础。刘老师在播放纪录片上用时过长,留给歌曲演唱的时间太短,这不符合音乐感知规律,也违背了“突出音乐特点”的基本理念。20[单选题]任老师在讲授《祝你平安》这节课的时候,积极地进行范唱、范奏。这体现了音乐课程的()原则。A.情感性B.愉悦性C.实践性D.音乐性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音乐教学过程中的范唱、范奏、朗诵等示范作用,应以自己的情感拨动学生的情感,点燃学生情绪的火花,使之产生共鸣,激发情感动力。当教师把真情实感倾注到音乐中,通过直观的范唱、范奏传达给学生,感染、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情融入音乐中,从而进入音乐学习的较佳状态。第四节音乐教学方法1[单选题]铃木镇一创立了(  )教学法。A.体态律动B.才能教育C.声势活动D.综合音乐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铃木镇一强调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人,他认为才能是人们在后天通过教育环境所刺激、培养而成的,不是与生俱来的。2[单选题]下列属于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的是()A.体态律动B.元素性音乐C.才能教育D.声势活动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体态律动属于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元素性音乐和声势活动属于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才能教育属于铃木教学法。3[单选题]20世纪匈牙利有一位音乐教育家创立了()A.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B.达尔克罗兹教育体系C.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D.才能教育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只有柯达伊是匈牙利作曲家、音乐教育家。4[单选题]师生以口头语言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的方法属于()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D.讲演法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谈话法又称提问法、问答法,是指师生以口头语言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5[单选题]“在音乐课《大海啊,故乡》的课堂上,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主题乐句的五线谱,并在相应的音符下面加上捻指、拍腿、拍手、跺脚等动作,通过这种练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而且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位老师采用的音乐教学法是()A.铃木教学法B.柯达伊教学法C.达尔克罗兹教学法D.奥尔夫教学法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题干中出现的“捻指、拍腿、拍手、跺脚”属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的“声势”活动。6[单选题]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A.讨论法B.讲授法C.谈话法D.练习法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谈话法又称提问法、问答法,是指师生以口头语言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7[单选题]下列内容不适合运用讲授法的是()A.教师在教授歌曲《踏雪寻梅》时,让学生体会歌曲的风格特点B.讲解著名音乐家的生平及重要贡献C.说明二胡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名称D.在欣赏过贝多芬的《第三(英雄)交响曲》后,教师总结该作品的结构、风格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让学生体会歌曲的风格特点,教师应该示范演唱或者播放音频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8[单选题]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音乐教学常用的导入方法(  )A.设疑导入B.创境导入C.实验导入D.温故导入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实验导入属于理科经常使用的导入方法。9[单选题]张老师在讲民族舞剧《丝路花雨》一课时,给同学们表演了一段民族舞,这种教学方法属于()A.演示法B.谈话法C.讲授法D.讨论法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实际音响、示范、直观教具等方法,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深化学习内容的方法。10[单选题]王老师在讲授《沃尔塔瓦河》的过程中,在经过了欣赏作品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后,播放王世光作品《长江之歌》进行对比鉴赏,最后得出两个作品都表现了作者对各自祖国的热爱之情,学生能够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深刻内涵。这种教学方法体现了()的基本理念。A.以音乐审美为核心B.突出音乐特点C.关注学科综合D.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学生应以开阔的视野学习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王老师将《沃尔塔瓦河》与《长江之歌》对比鉴赏的教学方法正体现了“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的基本理念。11[单选题]李老师在讲授《送别》这堂课的时候,先介绍了学堂乐歌的时代背景,进而简单讲解了戊戌变法的内容。这体现了音乐课的()。A.人文性B.审美性C.实践性D.多样性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脱离文化单独存在。音乐课程以浓厚的人文内涵,引导学生理解、继承、热爱和弘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及世界经典音乐文化。李老师在讲授《送别》时,及时为学生补充了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充分体现了音乐课程的人文性。12[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感受与欣赏”领域的是()。①音乐与社会生活②音乐风格与流派③探索音响与音乐④音乐情绪与情感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感受与欣赏”领域总共包括了四个方面,它们分别是“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探索音响与音乐”属于创造领域,“音乐与社会生活”属于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13[单选题]音乐课堂上,某老师带领学生学唱歌剧《白毛女》中的选段《北风吹》之后,让学生观看歌剧《白毛女》,之后又播放意大利歌剧《茶花女》,让学生对比探究,感受不同国家戏剧的艺术魅力。该老师的行为主要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  )的基本理念。A.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B.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C.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D.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学生应以开阔的视野学习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该老师将《白毛女》与《茶花女》对比欣赏、探究的教学行为体现了“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的基本理念。14[单选题]刘老师要求七年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排练一段自定主题的音乐剧,在学期结束时进行展示表演。这一教育方式符合音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哪一特点?()A.加强人文教育B.重建评价机制C.关注知识更新D.变革学习方式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刘老师要求七年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排练一段自定主题的音乐剧,在学期结束时进行展示表演,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可以自己拟定主题,自己选择团队、编排剧本,在自主学习中找到乐趣,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完成教学活动,体现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的变革学习方式。15[简答题]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教学内容:演唱《嘎达梅林》要求:(1)设定教学目标。(2)确定教学重难点。(3)针对教学目标与重难点,设定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参考解析:《嘎达梅林》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这首歌曲,逐步对民族英雄产生敬佩之情,并学习英雄为祖国、为人民不怕牺牲的精神。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体验、比较的方式体会歌曲表达的英雄情感。3.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本曲的歌唱方法以及正确地理解歌曲内容。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歌曲的情绪及演唱方法。2.教学难点:学习长音保持,并体会歌曲情感。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电影《嘎达梅林》片段,学生看完后发表意见,教师总结。“嘎达”是英雄的名字,“梅林”是王府中一个职位很低的官名。1929年,蒙古族封建王达尔罕企图出卖旗地,便勾结东北军军阀强行开垦土地。这一暴行引起蒙古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嘎达梅林代表人民的利益到沈阳控告。但是事与愿违,不仅控告无效,他还被捕入狱中并被判死刑。嘎达梅林的妻子牡丹闻讯后,带领群众劫狱,救出了嘎达梅林。嘎达梅林率众起义,形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抗封建贵族统治的大规模武装斗争,后来,嘎达梅林被人陷害,在辽河河畔被人包围,而后在战争中壮烈牺牲。歌曲《嘎达梅林》吟唱的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事迹。(二)学唱歌曲1.播放歌曲,学生感受歌曲情绪。2.学唱乐谱,教师进行范唱,注意长音的地方,唱够拍并保持声音稳定。3.加入歌词演唱,注意气息的沉稳,教师及时纠错。4.教师弹琴伴奏,学生完整演唱歌曲。5.本作品以一个英雄的传奇故事表现了蒙古族人民反抗封建统治的英勇和顽强的精神,为后世很多文艺形式所引用。学生体会本曲的中心情感,并跟录音伴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三)课堂拓展《嘎达梅林》创作初期实际是一首交响诗,是国际上非常有影响力的一部中国作品,国外的许多著名乐团曾经演奏过这部作品。欣赏交响诗《嘎达梅林》,听一听同一题材不同音乐表现形式是如何演绎这部作品的,分小组讨论。(四)小结与作业搜集英雄故事,欣赏刻画英雄的音乐,学习英雄表现出的精神。第五节教学设计示例1[简答题]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九年级学生教学内容:演唱《在银色的月光下》要求:(1)设定教学目标。(2)设定教学重难点。(3)针对教学目标与重难点,设定具体的教学环节和过程。参考解析:《在银色的月光下》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塔塔尔民族音乐文化,树立热爱少数民族音乐的思想感情;培养音乐的审美能力,挖掘音乐的艺术美。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参与、探讨,感受歌曲的情绪,熟唱歌曲;通过欣赏作品,了解其他体裁的不同特点。3.知识与技能目标:用柔美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了解转调,感受转调前后的情绪变化。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2.教学难点:了解转调,感受转调前后的情绪变化。三、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新课导入播放《娜鲁湾情歌》。老师设置问题:这是以什么为主题的歌曲?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这是一首台湾高山族民歌,名字叫《娜鲁湾情歌》,顾名思义歌曲是以爱情为主题的歌曲,无论是从歌词还是曲调都看得出音乐的情绪非常奔放、热烈,接下来我们一同领略塔塔尔族的民族风情,感受塔塔尔族青年男女恋爱的情景。(二)逐步探知,新课教学1.了解塔塔尔族的风土人情老师设置问题:课前大家已经了解了塔塔尔族,塔塔尔族主要分布在哪里?他们的音乐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塔塔尔族主要散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是中国境内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塔塔尔族的服饰十分讲究,传统饮食也十分丰富,独具民族风味。塔塔尔族的音乐节奏鲜明,活泼动听,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塔塔尔族使用的乐器种类繁多,有手风琴、曼陀林、七弦琴等。舞蹈活泼,吸收了维吾尔、俄罗斯、乌孜别克等族舞蹈的特点,又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按照传统习惯,舞蹈中的男角色要由女子扮演。舞蹈的动作活泼、灵巧、奔放。男子多踢蹲、跳跃的动作,女子多手部和腰部动作。2.体会塔塔尔民族的舞蹈老师设置问题:新疆塔塔尔族除了踢蹲、跳跃、手部和腰部动作,还有哪些典型的舞蹈动作?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多年以来塔塔尔族已经和哈萨克族、维吾尔族相互交融,很多的舞蹈已成为自己本民族的舞蹈动作,比如翻手腕、扭脖子、垫步等。学生表演典型的舞蹈动作。3.欣赏歌曲《在银色的月光下》老师设置问题:歌曲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意境,歌曲的情绪怎么样?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歌曲柔美、抒情的旋律表现了塔塔尔族的青年男女之间朦胧的爱情,这首歌曲是一首优美、忧伤、以物达意、借月咏愁,抒发伤感哀怨之情的代表作品。4.老师弹唱歌曲,学生小声哼唱5.教唱歌曲(1)学唱乐谱①老师弹奏旋律,学生跟琴学唱乐谱。老师设置问题:歌曲中哪个地方不太好唱?同学们可以分组讨论。学生讨论回答。老师归纳总结:第一点:乐曲中的连音线,连音线有两种记法,一种是小节与小节之间相同音之间的连线时值是前一小节的节拍和后一小节节拍的相加,第二种是不同音之间的连线(老师示范)。第二点:注意临时变化音,升sol要比原来的sol高半音,演唱时要注意音准(老师示范)。第三点是开头的弱起小节,开头和结尾连起来是整拍,加上连音线一共是六拍,所以前奏弹到第五拍时就开始唱旋律(老师示范)。②学生再次学唱乐谱。老师设置问题:每段之间的音色相同吗?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乐谱中先后出现了1=D调、1=F调、1=D调,这是音乐要素中的转调,前面的mi转成do,最后又回归到mi上,所以音乐表现出来的音色也不一样,所表现的情感也不一样。中间的F调的音色和前后不一样,显得暗淡了很多,使得音乐的情绪比之前更加的忧伤。(2)学唱歌词①欣赏歌曲,学生小声跟唱,再次感受乐曲的情绪情感。②老师范唱歌曲,学生学唱歌词。老师引导:注意气息的转换,吸气时不要出声;时值一定要唱足,注意旋律的流畅性,用柔美抒情的声音演唱。③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三)巩固提高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总体感觉比较柔和,适合柔和抒情的曲子,有动荡、摇摆的感觉,如一些舞曲。而《在银色的月光下》是追忆背叛自己的恋人的歌曲,无限思忆诉诸月光下,温婉低沉地表达了作者忧伤的情感。2.欣赏合唱《在银色的月光下》,体会不同演唱形式之间的区别老师设置问题:合唱与独唱在唱法上有什么区别?学生讨论回答。老师归纳总结:作为不同的艺术形式,合唱与独唱具有不少鲜明的差异。合唱是一门共性的艺术,解决好演唱的共性是合唱的关键。合唱共性强调队员发声状态、位置、音色以及表达情感等诸多方面的统一与和谐。独唱完全是个性艺术,它的演唱达到一定程度时,便以拥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和音色作为发展目标。3.欣赏轻音乐《在银色的月光下》,感受不同体裁所表达的音乐美。(四)小结与作业塔塔尔族音乐不同于其他民族的音乐,其特点是表现细腻形象,善于比喻,使人听后如见其人,有一种强烈的优美感。课下完成我给大家布置的两道作业题:第一题,找一找《在银色的月光下》演奏或演唱的形式;第二题,了解新疆音乐,了解新疆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2[简答题]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九年级学生教学内容:演唱《西风的话》要求:(1)设定教学目标。(2)设定教学重难点。(3)针对教学目标与重难点,设定具体的教学环节和过程。参考解析:《西风的话》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热爱生活,珍惜时间的人生观;感受音乐家黄自通过歌曲所表现的爱国主义感情。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用连贯、优美、自然的声音合唱歌曲《西风的话》,并能较流畅地跟琴识读乐谱。3.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对指挥的手势、表情做出正确的反映,了解作曲家黄自的简单生平及其音乐代表作品。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唱好《西风的话》。2.教学难点:二部合唱的统一、协和、均衡。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金色秋天的图片,背景音乐为《西风的话》,感受秋天的诗情画意。(二)新课教学1.欣赏歌曲,理解歌词。老师设置问题:音乐告诉了我们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歌曲《西风的话》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家黄自谱曲、杰出音乐理论家廖辅叔作词,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歌曲,歌曲简练而生动地描写了人们的成长和节令景物的变化,点出初秋的特征,饶有情趣,表现作者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珍惜时光、热爱生活、憧憬光明。2.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黄自:江苏川沙人,20世纪30年代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早年在美国欧柏林音乐学院及耶鲁大学音乐学院学习作曲,1929年毕业,获得音乐学士学位。后任教于沪江大学和上海国立音专,培养了很多音乐人才。他创作的作品题材比较多样,代表作有管弦乐《怀旧》、清唱剧《长恨歌》、合唱曲《抗敌歌》《旗正飘飘》、歌曲《热血》、艺术歌曲《点绛唇》《思乡》《玫瑰三愿》等。其作品结构严谨、线条清晰、层次分明,对旋律、和声的民族风格进行了探索。他还发表多篇音乐论著,对我国现代音乐文化和音乐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3.复听歌曲,感受情绪。老师设置问题:这首歌曲的情绪怎样?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缓慢的速度、平稳的旋律、简单的节奏,体现了秋天柔美、深情,略带伤感的音乐情绪。4.学唱歌曲。(1)再听老师的范唱。老师设置问题:思考老师演唱时力度的变化有何规律?这样唱有哪些好处?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上行渐强,下行渐弱。歌曲形象更突出,更能感受到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我们要珍惜时间,热爱生活。(2)高低声部学生分别随琴用“hu”模唱旋律(模拟西风),并画出旋律线。(3)根据旋律线,学生随老师的手势唱出旋律的起伏特点。(4)高声部小组合作学习填词演唱的同时,低声部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唱歌词数遍。(5)低声部用各种形式巩固演唱。(三)巩固提高1.两声部合唱。(1)老师(低声部)和高声部的几个学生代表合唱,其他同学聆听并谈听后感受。(引导他们从声音的统一、声部的均衡、协和程度方面去欣赏合唱)(2)两声部合唱,老师指挥并录下学生的“作品”。(要求学生看懂指挥的手势、表情等)(3)学生听赏自己的录音,老师引导讨论分析好与不足的地方。(注意提醒学生歌唱状态、声音位置与气息控制)(4)再唱,再分析。(提示学生唱好“袄”“高”“蓬”“红”的归韵)反复几次,不断提高。2.老师指挥,放音乐伴奏,有感情地演唱全曲。老师评价:自然舒展的声音、真挚的情感、自然微笑的表情,注意两声部的配合,相互倾听两声部之间的统一、和谐、均衡。3.老师指挥,学生有感情地演唱全曲。(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一同领略了金色的秋天,学习了合唱《西风的话》,秋天就是人生学有所成、事业有成的时期,同学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把握自己的命运,祝同学们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3[简答题]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教学内容:欣赏《走进京剧》要求:(1)设定教学目标。(2)设定教学重难点。(3)针对教学目标与重难点,设定具体的教学环节和过程。参考解析:《走进京剧》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京剧艺术特征的介绍及对京剧的欣赏,树立热爱祖国民族文化艺术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积极参与体验与感受,在京剧欣赏中感受京剧的艺术美,提高对京剧艺术的鉴赏力。 3.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中国京剧艺术的唱腔、表现手法和四大行当,为进一步学习音乐与戏剧的关系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介绍京剧艺术的唱腔和四大行当。 2.教学难点:积极体验和感受京剧中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的特征。 三、教学用具:图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学生伴随着《唱脸谱》,进入教室。(一)温故而知新导入 1.播放歌曲《唱脸谱》,老师和学生一起歌唱。 2.复习歌曲中提到的脸谱。(二)老师演唱京剧片段,引起注意老师设置问题:我演唱的片段是什么剧种?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我唱的是京剧中《苏三起解》的片段。 1.介绍京剧的唱腔。老师设置问题:《铡美案》唱段中的人物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故事情节是喜剧还是悲剧?什么样的场面?属于什么唱腔?(播放视频)学生讨论回答。老师归纳总结:京剧中有两大唱腔分别是西皮腔和二黄腔。而这首《铡美案》唱段中是采用西皮腔。西皮腔的旋律明亮华丽、尖锐,用平缓的节奏处理时,多表现明快、抒情的喜剧情节和愉悦的人物情绪;用轻快或强劲处理时,多表现热烈、激烈的戏剧场面和活泼、激动的人物情绪。老师设置问题:《叫张义我的儿听娘教训》片段中的人物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故事情节是喜剧还是悲剧?什么样的场面?属于什么唱腔?(播放音乐)学生讨论回答。老师归纳总结:《叫张义我的儿听娘教训》这一段是二黄腔,二黄腔的旋律暗淡、凝重、平静,节奏缓慢时,多用来表现压抑的悲剧情节和忧郁的人物情绪;节奏强劲时,多表现压抑、悲壮的戏剧场面和凄楚、悲愤的人物情绪。 2.介绍四大行当。(1)老师展示关于生角色的人物形象的图片。老师设置问题:从年龄上说他们大概都是什么年龄段的人?在京剧里面他们分别叫什么?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京剧中有四大行当分别是生、旦、净、丑,这一组是生的角色,生的角色包括老生、小生、娃娃生,还有打斗场面出现的武生。(老师表演武生的角色)(2)老师展示关于旦角色的人物形象的图片。老师设置问题:从年龄上说她们大概都是什么年龄段的人?在京剧里面她们分别叫什么?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这一组是旦的角色,旦角划分得比较细,从年龄上旦的角色包括老旦、青衣、花旦,打斗场面会出现刀马旦和武旦。(老师表演武旦的角色)(3)老师展示关于净角色的人物形象的图片。老师设置问题:净角长什么样?你们都认识哪些净角的人物?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净角就是在脸上勾勒脸谱,俗称大花脸,我们学过的唱脸谱中人物包括关羽、张飞、曹操、典韦、窦尔敦等。(4)老师展示关于丑角色的人物形象的图片。老师设置问题:丑角长什么样?你们都认识哪些关于丑角的人物?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丑角脸上有一块白粉,他们看起来跟大花脸有点相似,他们脸上也勾画脸谱,大花脸就是净行,净行也勾画脸谱,但是他们表演的风格完全不一样。大花脸一般比较庄重,声音比较宽厚洪亮,而丑角的出场引得大家发笑,表演的动作非常夸张。丑角的人物,如武大郎。(5)介绍服装老师设置问题:京剧里人物的服装的颜色是单一的还是鲜艳的?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京剧的服装的颜色是很鲜艳的,而且服装在各个行当里面分工是非常严格的。 3.介绍京剧的表现手法。老师设置问题:京剧的表现手法有哪些?学生讨论回答。老师归纳总结:京剧的表现手法分别是唱、念、做、打,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老师分别表演做、打的动作。(三)创编京剧中的动作,升华主题 1.老师表演几个简单的手势和动作。 2.将学生分为男女两组。 3.两组学生分别学习和练习老师教的手势和动作。(老师讲解注意事项) 4.和老师一起随着音乐《唱脸谱》表演。 5.师生评价:女同学要注意手势抬起的位置,男同学表演的动作要跟上音乐的节奏。 6.再次随着音乐表演。(四)小结与作业大家表演得都不错,我们看到了穿着不同服装的角色,还亲身体验了武旦和大花脸表演的动作,深深地感受到了京剧的无限魅力,也深深地被我们的民族文化所吸引。今天的课我们到这儿就结束了,我希望大家回去之后继续寻找一下脸谱有关方面的资料;下节课咱们再细致地讲解脸谱。同学们再见。4[简答题]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按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教学内容: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要求:(1)设定教学目标。(2)设定教学重难点。(3)针对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参考解析:《四渡赤水出奇兵》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长征组歌》,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战胜政治、军事以及自然界的无数困难,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的英雄壮举,表达热爱党、热爱人民军队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了解当时的历史以及体会长征精神,在讨论、探究、合作的愉悦过程中掌握演唱、演奏技巧,以达到对作品的深层感悟和理解。 3.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讲解、分析、学习,掌握组歌的概念和特点,体验力度、速度的变化在作品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和讲解,懂得组歌的概念和特点。 2.教学难点:速度、力度的变化在作品中的作用。 三、教学用具计算机、教学光盘、钢琴。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上课的时候,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歌唱祖国》,同学们在演唱时注意咬字要清晰,唱的时候每个字要抑扬顿挫,要有爆发力,有积极向上的精神劲。同学们,在这首曲子的歌词中,“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以及“我们领袖毛泽东,指引着前进的方向”,你们能联想到什么历史事件?(震惊中外的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征组歌中的第四乐章《四渡赤水出奇兵》。(二)新课教授师:同学们,你们都知道,要欣赏一部艺术作品,首先就是要知道它的创作背景。PPT展示:(介绍长征组歌)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曾参加过长征的一位名叫肖华的将军回顾他在长征中的真实经历,写成了12首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史诗。随后,陈宝锷(又名晨耕)、娄生茂、唐诃、李遇秋等作曲家选择其中的10首谱成了组歌,分别描绘了10个环环相扣的战斗生活场面,并巧妙地把各地区的民间曲调与红军传统歌曲的曲调融合在一起,最终汇成了一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风格独特的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整个组歌共分为《告别》《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放光辉》《四渡赤水出奇兵》《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和《大会师》十个部分。接下来我们简要地来看看红军长征的经过。(PPT展示路线图)今天我们要欣赏的《四渡赤水出奇兵》,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编写的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当中的第4首。请同学们分段欣赏视频片段《四渡赤水出奇兵》。告诉同学们欣赏音乐作品的四个要素:旋律歌词、表演形式、节奏速度、和声伴奏。由这几个方面得出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情绪以及感想。每段所表达的音乐情绪是怎么样的?这首合唱曲合唱的形式都有哪些?(教师可解释:演唱形式如齐唱、混声合唱、领唱、跟唱、对唱、轮唱、独唱等) 1.聆听第一段(1)请学生回答它的演唱形式。(第一段女声)领唱-跟唱-轮唱(2)教师讲解:“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开头几句写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自然环境。所以演唱者也用十分缓慢的节奏和悠长的曲调来表达红军长征环境的艰苦。(3)范唱曲调:说明节奏缓慢,旋律悠长,中间的滑音(演唱手法是模仿哭腔),运用语气词来表达(叹气的感觉)红军长征路途艰苦,行路之难。(节奏缓慢,通常以小调式来表现,可与《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对比欣赏) 2.聆听第二段(1)第二段:女声合唱-男声合唱-混声合唱,讲解何为混声合唱。(2)“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这两句写沿途人民群众对工农红军的支持和拥戴,表现了军民鱼与水的关系,互相支持,互相依靠。交代了红军四渡赤水、克敌制胜的群众基础。 3.聆听第三段(1)第三段表演形式为男声齐唱。(2)“横断山……压黔境”,描写红军在几十万国民党军围追堵截下面临的艰难处境,语气沉重。(对比第一段,钢琴演示) 4.聆听第四段(1)第四段男中音领唱,而后又有跟唱、轮唱的合唱形式。(2)表现的情绪是自豪的、愉快的。(可对比欣赏《猪八戒背媳妇》)(3)突出表现和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神,以少胜多,出其不意的军事艺术。(4)视频讲解四渡赤水的大概过程。(5)学唱第四段:教师范唱,学生跟唱,而后进行跟唱游戏,男女生配合。(三)课堂小结同学们,我们通过学习《四渡赤水出奇兵》这首曲子,了解了长征的经过,通过音乐欣赏了红军不怕艰苦,顽强抗敌的作风,以及毛泽东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最重要的是我们要领悟这些长征精神,用到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当中去。5[简答题]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九年级学生教学内容:演唱《在那遥远的地方》要求:(1)设定教学目标。(2)设定教学重难点。(3)针对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定具体的教学环节和过程。参考解析:《在那遥远的地方》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积极的心态正确地歌唱,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歌唱与聆听的过程中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3.知识与技能目标:分析不同作品之间体现的不同的音乐要素。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准确演唱歌曲,并表现出歌曲的风格与特点。2.教学难点:了解“混合拍子”,并能随乐合拍。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青海相关图片与中国地图。(二)新课教学1.欣赏歌曲。(1)聆听歌曲,感受情绪,体会歌曲描写的内容。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这是一首青海民歌,前两段用形象的比喻赞美姑娘的美貌,后两段则表达出男青年对姑娘真挚的爱情。(2)欣赏全曲。老师设置问题:边听边思考歌曲的旋律、节拍、速度是如何表现的?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优美、抒情的旋律,舒展的节奏、高亢自由的音调、缓慢的速度。2.朗读歌词,体会歌词所抒发的情感。3.学唱歌曲。(1)老师范唱歌曲。(2)学生学唱歌曲第一段,注意歌曲音准。老师设置问题:请同学们看歌谱,曲调中出现了一个变音记号,大家知道这个变音记号的名称和意义吗?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这个变音记号叫“升记号”,所标示的音符将升高半音演唱。(3)跟琴学唱旋律,用模仿的方法唱好变化音。老师用正确与错误的两种方式演唱,设置问题:哪一种唱法更好?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第二种我运用了正确的发音技巧与咬字方法,演唱出了男青年对姑娘的爱慕,同学们在演唱的时候要注意歌唱时气息的控制,口腔打开,微笑着歌唱,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处于兴奋的状态。(4)学生完整地、有感情地演唱。(5)分组表演。(6)介绍歌曲改编者王洛宾。王洛宾,中国作曲家和民族音乐学家,自1937年就开始搜集、整理、编写、出版中国西部地区的民歌,被誉为“西部歌王”。1938年他在兰州改编了第一首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之后,便与西部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还创作了《在那遥远的地方》《康定情歌》《半个月亮爬起来》等优美动听、流传极广的民歌。(三)巩固提高1.欣赏《康定情歌》,对比《在那遥远的地方》与《康定情歌》之间的区别。老师设置问题:《康定情歌》是四川民歌,音乐热情饱满,旋律欢快跳跃,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的直白和坦率。《在那遥远的地方》是根据新疆民歌改编而成的,歌曲以舒缓、深情的旋律,形象、生动、真挚的语言,委婉地表达了男青年对年轻貌美的草原姑娘的爱慕。2.欣赏《半个月亮爬上来》视频。(1)欣赏歌曲。(2)感受音乐,分析歌曲特点。老师设置问题:新疆歌曲风格上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回答。老师归纳总结:抒情、委婉、含蓄。(3)分析半音的作用。让学生听一听,唱一唱,分析半音在这里的作用。(更加温柔、含蓄,新疆音乐特点之一)(四)课堂小结我们这节课学了《在那遥远的地方》,感受了音乐的温柔含蓄的风格特点,希望同学们课下多了解我们祖国各民族的音乐,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6[简答题]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教学内容:《西风的话》要求:(1)设定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2)针对重点与难点写出教学基本策略与基本步骤。参考解析:【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聆听与演唱歌曲,引导学生懂得珍惜时间,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未来。【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模拟、音乐对比、发声练习、学生自主表现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知识与技能】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西风的话》,体会旋律线的起伏与音乐力度变化、情感变化之间的关系,并用自然舒展、圆润和谐的声音背唱歌曲。【教学重难点】重点用连贯、优美的声音完整地演唱歌曲。难点体会歌曲中情感变化之间的关系.有感情地表达歌曲意境。【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观赏一组图片。教师设置问题:在这些图片中你感受到哪个季节的气息?这组图片展现出一个什么样子的秋天呢?学生自由作答,教师总结:当暖暖的南风飘然而去的时候,阵阵的西风,给我们带来了秋天的气息。秋风把炎热驱散,把凉爽的日子带给我们;秋风让果实成熟,把丰收的喜悦带给我们,我们一起感受一下秋风的声音吧!(二)探究学习1.初步感知(1)发声练习教师示范,学生练习(仍然用U练习,提示学生保持气息和口型。)(2)教师总结:西风还有很多话想和我们说呢!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下。(播放音乐)教师设置问题:西风究竟想对我们说什么呢?这需要我们认真的思考。(3)简介创作背景:《西风的话》是由我国近现代音乐家黄自谱曲、杰出音乐理论家、教育家、诗人廖辅叔作词的歌曲,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歌曲,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歌曲借“西风”之口,寥寥数语,通过第一人称“我”与“你们”的对话,简单而生动地描写了一年来孩子们的成长和节令景物的变化。2.探究歌曲(1)教师范唱并教师设置问题:这段旋律有几个乐句?(学生作答)教师总结:四个乐句(引导学生分析并读出节奏,最多三遍,可以边划出4拍子指挥图示,边读节奏)(2)教师设置问题:歌曲中的旋律的起伏与力度变化有什么关系?教师范唱.同时用手势配合渐强渐弱的力度变化。学生作答教师总结:两者成正比,上行时渐强,下行时渐弱。(3)教师分句弹奏,学生听唱,并随教师划旋律线。分析旋律走向。(4)教师完整弹奏旋律,学生演唱,教师提出问题:整首歌曲都是一个力度来演唱吗?学生小组谈论后回答。(5)教师弹琴,学生完整的演唱歌曲旋律。(6)教师:西风究竟告诉了我们什么?咱们一起伴随着节奏用诉说的形式回答老师学生回答——教室总结(珍惜时光、热爱生活、憧憬美好的未来)(7)完整演唱接下来,就让我们把这优美的歌词加入旋律当中去吧!教师钢琴伴奏,进行纠错,解决难点。攻克难点:a.一字多音:b.七度大跳歌曲的处理:在这首歌曲中,“西风”就像一位长者,那么的温柔慈祥,同时对孩子们寄托了慢慢地期望.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和速度来表现呢?(学生回答)教师带领学生有感情演唱歌曲。(三)拓展四人为一组合唱歌曲,结合三角铁、沙锤、碰铃等多种打击乐器自由创编,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学生练习后小组展示,给予鼓励性的评价。7[简答题]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教学内容: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要求:(1)设定教学目标。(2)设定教学重难点。(3)针对教学目标与重难点,设计具体的教学环节和过程。参考解析:《梁山伯与祝英台》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熟悉民间故事,发挥想象,感受音乐中不同的音乐情感;能够体验音乐情感的变化,并能简单地描述或用其他形式表现出来。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辨别,找出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音乐素材与越剧之间的联系。 3.知识与技能目标: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简单表述乐曲中不同段落的音乐要素的变化;初步了解奏鸣曲式的结构。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感受音乐中不同的音乐情感。 2.教学难点:表述乐曲中不同段落的音乐要素的变化。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小提琴。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舞蹈视频。老师设置问题:这是一段有关什么故事的舞蹈?故事的内容大家了解吗?除了舞蹈之外你们知道还有哪些艺术形式可以表现它?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这是我国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它讲述的是一对青年男女为了追求自由的爱情,在严酷的封建势力的逼迫下双双殉情,最后化作蝴蝶翩翩飞去的动人故事。除了舞蹈可以演绎这个故事之外,电影、戏曲、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都曾经演绎过。(二)新课学习 1.作曲家介绍(1)何占豪,浙江人,曾在浙江越剧团乐队工作,后入上海音乐学院进修小提琴,并同几位同学组成民族乐派实验小组,探索小提琴作品创作和演奏上的民族风格,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种探索的成果。(2)陈钢,上海人,从小跟父亲陈歌辛学习音乐,10岁起随匈牙利钢琴家伐勒学习钢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参加部队文工团,15岁开始进行音乐创作,曾写过一些无伴奏合唱和钢琴曲。1955年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学习,在校期间与何占豪合作写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后来又创作了《苗岭的早晨》等作品。 2.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主题旋律(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主题旋律。(2)欣赏三种不同的地方戏曲。(3)演奏主题旋律。老师设置问题:小提琴协奏曲的主题旋律来自于哪个地方戏曲的音乐素材?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主题旋律采用了越剧的优美旋律作为其音乐素材,从乐曲细腻委婉的旋律风格及走向,不难感受到二者的相似性。(4)再次演奏“楼台会”和越剧音乐素材,近距离地感受委婉、动人的旋律。(5)学唱主题旋律。①老师演奏主题旋律,学生小声模唱。②学生跟着小提琴一句一句地学唱。③学生完整地演唱主旋律。老师评价:宽松的节奏与舒缓的旋律营造了一种动人的意境,所以演唱时要注意音乐的情绪(忧伤),还要注意正确的节奏和音准。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演唱。 3.介绍奏鸣曲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采取的是呈示、展开和再现的一种结构来讲述故事的,这种结构被称作奏鸣曲式。老师设置问题:音乐中草堂结拜、三载同窗、共读共玩、十八相送、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化蝶这些情节来作为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内容如何划分?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草堂结拜、三载同窗、共读共玩、十八相送这是呈示部分的内容,是一个相爱的主题;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这是展开部的内容,是抗婚的主题;最后化蝶是再现部分的内容。 4.欣赏音乐片段(1)展示三载同窗、哭灵投坟和十八相送的画面,并播放相应的音乐。老师设置问题:三段不同的音乐主题是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回答。老师归纳总结:第一段是三载同窗,力度中强,速度稍快,节奏紧凑,表现的音乐情绪活泼欢快,乐曲跳跃、欢快,充分表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二人同窗共读那段情投意合、相依体贴的幸福快乐时光;第二段是十八相送,力度中弱,速度较慢,节奏宽松,表达的音乐情绪是深情、恋恋不舍,独奏小提琴委婉缠绵的旋律极为细腻地描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时的那种依依不舍、难舍难分的动人情景;第三段力度较强,速度快慢结合,节奏急促不安,表达的音乐情绪是悲痛,变化运用了戏曲元素,加上急促不安的鼓声,浓墨重彩地渲染了祝英台肝肠寸断、悲痛欲绝的情绪,她呼天唤地,发誓绝不屈从万恶的封建礼教,发誓死也要同梁山伯在一起。(三)巩固提高 1.演奏哭灵投坟由一位学生演奏哭灵投坟,其他学生为旋律配伴奏。(1)分发打击乐器,并讲解活动规则。(拉小提琴的同学在拉长音的时候,其他同学的节奏要加进去,拿到木鱼的同学跟着乐器从头到尾敲击同一个节奏)(2)学生练习节奏。(3)学生演奏。老师总结:演奏这段旋律时,情绪要饱满,节奏紧凑点,力度加强些。(4)学生再次演奏。 2.哼唱化蝶,深化主题(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赏析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部分内容,《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个题材是中国文化所独有的,而《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音乐语汇又是全世界所通用的交响乐语汇,祝愿我国的交响乐蓬勃发展,把更多的中国优秀文化传播到全世界,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课。8[简答题]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教学内容:欣赏《丰收锣鼓》要求:(1)设定教学目标。(2)设定教学重难点。(3)根据教学目标与重难点,设计具体的教学过程与环节,并写出教学反思。参考解析:【参考设计】《丰收锣鼓》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依托多媒体教学,产生学习兴趣,喜爱中国的民族乐器和民族乐曲。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丰收锣鼓》,感受、了解音乐是如何表现人们的生活的。 3.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学习,能够辨别笛子、唢呐、二胡、堂鼓、云锣这几件乐器的音色。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感受民族音乐风格特征;辨别各类民族打击乐器的音色,了解其各自的特点。 2.教学难点:学生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往往要敲锣打鼓来庆贺。中国的锣鼓世界闻名,非常有中国特色。下面请大家欣赏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的《击缶而歌》。(播放视频)师:视频看完了,你知道缶在民族乐器里面属于哪一类乐器吗?生:打击类乐器。师:对,缶是鼓的一种,属于中国的民族打击乐器,你们还知道哪些民族打击乐器呢?生:铜锣、木鱼、梆子、钹……(二)讲授新课 1.初识音乐《丰收锣鼓》师:看来同学们课外音乐知识涉猎很丰富,一下子说出了这么多打击乐器。当然,在我国除了打击类乐器外,还有很多种其他乐器。师: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首以打击乐器为主的民族管弦乐合奏《丰收锣鼓》。师:在欣赏这首乐曲之前,我提两个问题:(1)听辨乐曲《丰收锣鼓》中出现了哪些乐器?(2)该乐曲表达了怎样的主题?学生欣赏乐曲。教师介绍《丰收锣鼓》的曲作者。(播放课件)师:给大家两分钟的讨论时间,请前后桌小组间讨论、交流演奏中出现的乐器有哪些,小组最后确定一名代表发言。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介绍:中国民族管弦乐队和中国民族乐器。(播放课件)师:刚才我们一起了解了中国民族乐器,每种乐器在演奏中都担任着不同的角色,你知道这几种乐器的音色吗?(教师播放课件,学生听辨各乐器音色) 2.分段学习《丰收锣鼓》师:有谁知道乐曲表达了一种怎样的主题?学生:丰收的喜悦之情。师:《丰收锣鼓》通过情绪热烈的旋律展示了一幅开镰收割、你追我赶的劳动场面。描绘了金秋田野的美景,抒发了劳动者喜获丰收的欢快心情。师:下面咱们来分乐段欣赏《丰收锣鼓》。(1)课件播放第一部分音乐。师:这段音乐能让人联想到哪些情景?学生思考、交流、回答。师:展现了一幅热烈、欢腾、你追我赶、热情欢欣的劳动场面。(锣鼓部分)节奏明快.速度较快,情绪更为高涨。师:同学们说得真不错,这欢庆的锣鼓仿佛把我们也带到了欢庆现场,让我们和农民伯伯一起来分享丰收的喜悦吧。听,什么乐器吹起了嘹亮的号角。(2)课件播放第二部分音乐。生:唢呐。师:唢呐声把我们引到了金色的田野、丰收的果园、飘香的茶山,这段优美、轻快的音乐让我们感受到人们在劳动时的什么心情?生:高兴、喜悦。师:第二部分的音乐优美、抒情,开始以吹管乐器奏出富有号召性的音调,继而转入由弦乐组和笛子先后演奏的歌唱性的旋律,表现了人们内心的喜悦,然后笛子与弹拨乐器以轻快的节奏和跳跃的旋律,抒发了人们在劳动时的欢快心情。师:欣赏第三部分,重点感受笛子、云锣的音色以及它们所表达的散板旋律情绪。(3)课件播放第三部分音乐。师提问:①前半段的旋律有什么特点?②后半部分旋律的主奏乐器是哪两件?分别描绘了怎样的意境?学生思考、交流、回答(适当小组讨论)。师: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